❶ 全球算力竞争日趋白热化 智算中心成未来数据中心演进方向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正在为经济 社会 的持续 健康 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到,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到2025年,这一比重预计将达到10%。
而在推进数实融合的过程中,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也成为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
浪潮信息、IDC和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3月17日联合发布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数字技术走向大规模应用的决定性因素是算力,因为每一项新技术的落地应用,背后都是庞大的算力资源做支撑。
报告研究表明,国家计算力指数与GDP的走势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当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而且该趋势预计在2021-2025年将继续保持。
不仅如此,当一个国家的计算力指数达到40分以上时,计算力指数每提升1点,对GDP增长的推动力将增加1.5倍,而当计算力指数值达到60分以上时,计算力指数每提升1点,对于GDP增长的推动力将提高到3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变得更加显著。
这里的计算力指数模型是由计算能力、计算效率、应用水平、基础设施支持四个维度构成。以此进行的计算力指数国家排名结果显示,2021年,美国和中国分别以77分和70分位列前两位,处于领跑者位置。
而追赶者国家得分在40分到60分区间,包括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得分低于40分的为起步者国家,包括印度、意大利、巴西、俄罗斯、南非和马来西亚。
与2020年相比,上述国家除南非外,算力评分均有所提升,但各国家所属阵营的划分并未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虽然各国间的算力竞争愈发白热化,但是,全球各国算力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
在这些国家中,中国是过去一年算力指数增幅最大的国家,达到13.5%。其中在计算能力方面,中国的AI计算发展更是领跑全球,AI服务器指数规模同比增长44.5%,也首次超过美国位列全球第一。
李东红进一步指出,首先,算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生产投入能够与传统物质资本形成互补效应。比如在对算力进行大量的产业化投资时,需要进行软硬件方面的建设,而算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催生出新的产业、业态和发展模式。
同时,算力资本能够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传统物质资本,促进资源的利用效率或者劳动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进而提升传统资本的边际收益。
其次,算力资本增长会产生正网络外部性效应和溢出效应。从基础设施的角度而言,加大对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进一步增强算力资本与传统物质资本之间的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一国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提升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终促进潜在GDP增长并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最后,研究数据显示,一国增加对算力的投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稳态经济增长率,这也说明算力作为一种新技术进步因素,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加速作用,所以加大算力的投资可能带来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跃升。
而在算力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对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一项重要举措。
从供应方角度,计算更多是CPU主导,但智算偏向于特定的计算模式,这时候需要加入GPU以及一些专用处理器来实现。
张东提供了一个预估数据,未来对一个大模型训练所需的算力,可能每三四个月就需要翻一番,这意味着一年就要增加10倍。
而从应用端,算力的供给也亟须提升。比如VR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仍未进入成熟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算力支撑还不够。所以,接下来如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智算需求,就需要大力发展智算中心。
张东表示,数据中心未来的演进形态是智算中心,而智算中心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即开放标准、集约高效、普适普惠。
其中,“开放标准”要求数据中心从硬件到软件、从芯片到架构、从建设模式到应用服务都应该是开放的、标准的;“集约高效”要求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有超大规模,要采用领先的技术,保证自身的先进性;“普适普惠”则要求数据中心发挥基础设施的 社会 价值,服务大众。
目前,在国家的统筹布局下,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已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也已全面启动。根据规划,我国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同时还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对此,张东称,智算中心不仅包含算力基础设施,还有算法基础设施。算力基建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加强算法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实现算法基建化,才能让更多的企业享受普适普惠的智算服务。”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❷ 浪潮信息开发的MX1开放计算系统意义在哪儿
为了消除智算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的瓶颈,浪潮信息开发了MX1开放计算系统,这也是全球首个支持多家不同型号AI芯片的开放加速系统。浪潮信息希望通过社区的共同努力开放开源,一起建立多元芯片的统一的底座,更好地应对多元算力挑战,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大助力。
❸ Filecoin主网上线之际,技术解读算力奥秘
随着Filecoin主网上线,加密市场的新热点得以延续。
有人称Filecoin为泡沫,有人看好Filecoin市值超过比特币,而Filecoin的去中心化存储到底能不能真正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Filecoin能否满足大家的期望,一切都只能拭目以待。
10月15日,Cointelegraph中文举办线上访谈对话栏目HUB LIVE,本期主题为《Filecoin主网上线之际,技术解读算力奥秘》。
Cointelegraph中文(简称CTC)HUB是一档由Cointelegraph中文发起的线上访谈栏目。聚焦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行业领袖人物,探讨当下行业细分赛道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及企业如何突破行业现状,引领未来。
本次访谈主持人由Cointelegraph中文商务总监Tracy担任,还邀请到了星际联盟联合创始人兼CTO毛必盛、火星云矿总裁商思林和IPFS原力区CTO李昕三位嘉宾。本次访谈针对Filecoin的愿景和目标、Filecoin经济模型和存在问题以及Filecoin在IPFS中的角色及起到的重要性等话题展开讨论。
嘉宾核心观点::
火星云矿总裁商思林: 过于随意改变规则并不利于项目的发展。相比算力的集中度,制定规则的集中度更令人担忧。
星际联盟联合创始人兼CTO毛必盛: 早期,Filecoin推崇将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提倡人人都可以挖矿。现在,Filecoin挖矿要求更专业的设备,有很高的门槛。
原力区CTO李昕 :我希望有技术的人才进入Filecoin,作为生态开发者,非常需要有很多服务和应用。特别是在Filecoin上线之后,后面有很多事情要做。
火星云矿总裁商思林 :一个理想化的网络和世界,你要靠什么来去建成?是需要靠区块链激励机制来建成,我觉得现在激励模型还存在一个问题。
星际联盟联合创始人兼CTO毛必盛: 虽然Filecoin是一个去中心化存储网络,但是Filecoin应该以一个个"中心化公司"来运营。
原力区CTO李昕: Filecoin在IPFS基础之上构建的分布式存储网络,为现有的互联网带来了"信任",将成为Web 3.0的重要基石。
以下是直播整理内容:
1.Tracy: 简单介绍一下你们自己以及你们目前做的项目还有Filecoin相关这个项目。
毛必盛:我是星际联盟联合创始人和CTO毛必盛,星际联盟于去年6月份成立,成立了一年多,目前发展情况非常不错。我们公司在太空竞赛中国内排名第七,海外节点拿到13万多个奖励币,目前4个节点正在运行,总算力在26P多。
商思林: 大家好!我是火星云矿商思林。火星云矿是火星区块链一站式挖矿服务平台,一切从挖矿开始,给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今年6月份正式开始陆续上线Filecoin算力产品,与多家头部矿机厂商合作。目前约有4000头矿矿工在火星云矿平台上投资Filecoin,平台用户总持有算力在3万T左右。
李昕: 我是IPFS原力区联合创始人、CTO,分布式存储和Web3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深耕分布式存储20年。曾是思科对象存储中国区负责人,目前致力于Filecoin的共识算法、复制证明、经济模型、集群架构等关键模块的设计与生态建设。我们原力区从2017年就加入了IPFS这个赛道,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赋能Filecoin生态。
2.Tracy: 市场上最热的话题就是Filecoin,聊到币价大家都会关心。在这样行情下面,谁其实是最大获益者?Filecoin上线之前质押了大量代币,这波助推谁获益?谁又是背后助推者?是质押带来行情的吗?
毛必盛: 我觉得根据目前经济模型,矿工释放的币其实很少,前6个月全网释放出1.2亿个币,矿工只占8%。早期流通的币里面大部分是投资者所有,早期参与ICO的投资者是最大受益者。
商思林: Filecoin主网上线最大的受益者是交易所,中期可能是Fil私募投资者受益,从7毛到2块多,大家可以算一下里面的倍数。按照现行6个月、12个月、36个月释放代币,矿工前后限制比较多,加上惩罚机制。我觉得私募投资者也是受益方。
李昕: 我同意商总的观点!因为目前Filecoin和别的代币不一样,它有一个释放空间,最短也是6个月。前一个礼拜可能就非常稀缺,加上抵押,释放的币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价格虚高是很正常的。前期投资人的币也没有多少,实际上释放出来的币非常少,包括矿工手上也很少,看起来是投资人币多,实际上,市场上好多投资人已经签过一些协议,早期转给矿工一些币,他们手上币其实也不是很多。
由于整个市场比较火热,实际上是谁获利其实很难判断。这个时候如果价格虚高,对矿工来说并不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抵押需要填币进去。
商思林: 除非它完全舍弃现在的路线,因为商业化存储要求极高的稳定性,包括长时间的稳定性,就是人人做贡献,就像当年咱们用BT、电驴看小视频一样,人人贡献带宽资源,那种不现实,极其不稳定。这是人人可以参与的,在家里弄一个设备都可以参与,但是现在变成非常专业化的一个存储网络。要专业的设备,专业的运维,大量的投资。
刚才提到了受比特币的启发,比特币靠对矿工一个简单的激励模型和长时间的发展,发展到今天。目前来看这也有一些微辞,感觉矿工已经投入了几十亿的人民币进去,后面还会更多。官方开发者对规则的改变比较频繁,而且官方倾听矿工的声音最起码还不够,这一点有些背离。一个理想化的网络和世界,你要靠什么来去建成?靠区块链激励机制来建成,我觉得现在激励模型还存在一个问题。 还有就是算力集中化,其实比特币的算力集中化更为严重,算力集中化本身不是一个问题,只要算力进出自由,而且整个算力网络多方参与,面临毁灭性打击时候,可以自我恢复,我觉得这就是践行去中心化的精神。我觉得相比较而言,算力集中度更让大家担忧,开发者的集中度,制定规则的人的集中度和去中心化,所谓核心开发者和项目团队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开放社区,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然,一个项目初期,更集中化一点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随意去改变规则,或者说没有经过多方讨论,就想出台一个规则,这其实也不利于网络发展。开发和治理中心化比算力中心化更值得让人警惕。
毛必盛: 我也赞同商总,早期,Filecoin提倡把闲置硬件资源利用起来,包括存储资源、带宽资源,现在需要非常专业的设备,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包括从2018年、2019年年初的时候,代码开源到现在,整个核心算法经过变革,包括前期一些英特尔机器做密封的时候效率比较低,因为网络、系统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家庭挖矿变成集中式挖矿。 还有惩罚,早期白皮书里面讲的并不多,现在还是有一些惩罚的。6年来比特币到网络基线里释放的币比较少。存储挖矿早期只有70%,现在是55%,剩下15% 是项目方掌控,怎么分配等规则需要制定,还有前置质押,最坑的就是质押,大家为了保持算力增长,买了大量质押币。这个出发点我们也思考过,逼迫矿工想办法对接有用数据进来,矿工追求算力增长,但整个网络并不需要这么多垃圾数据,官方非常随意改变规则,包括竞赛第一阶段没有说算力直接平移过来。规则每天都在变,有点中心化的感觉。
3.Tracy: 刚刚商总谈了一下关于挖矿经济模型,包括刚才提到目前经济模型对矿工不太友好,怎么深度理解?
商思林: 简单来讲,你前期需要质押大量的币,同时你挖到的币在180天后线性释放。这个时候你简单算一下,主线上线以后,未来一个月,你可以拿到的币真的很少。开一个玩笑,现在逼着矿工到二级市场炒波段去,主网上线第一个月甚至前三个月你可以享受主网上线红利,理论上来讲你应该拿到,但是你拿不到。因为我们一开始包括跟投资者沟通的时候,大家盼着挖头矿,产出更高。现在经济模型造成市场币确实少,但是矿工币更少,大概这么一个逻辑。 我也同意质押币它的真实逻辑其实可能站不住,到底这个质押币为何需要质押,除了贡献流动性通缩之外,好像没有本质的区别。我觉得整个网络壮大,需要这个冷启动过程。官方过分强调有效数据,可能太偏理想化状态,主网可以快速启动,无论是通过财富效率还是网络壮大,让更多人认识它,我觉得这才是重点。
4.Tracy: 我们知道Filecoin里面,原力在技术上面贡献很多, Filecoin在IPFS角色中体现了什么重要性? 请李总回答一下。
李昕: Filecoin在IPFS基础之上构建的分布式存储网络,为现有的互联网发展带来了"信任",将成为Web 3.0的重要基石。IPFS网络是比较成功的一个网络,将来肯定对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IPFS它是完全开放开源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的很大一个问题在哪里?这个平台它是一个很自由开放,可以随时进出、免费的一个平台。这样一个平台很难做商业化应用。因为做商业化应用,你需要有人提供有质量的服务,服务质量高,我愿意付钱,但是它没有做这一层。借助IPFS平台提供服务中心化的商家有很多。半中心化平台跟中心化平台跟之前完全不同。这样一来完全去中心化,可以通过Filecoin很多协议,变成一个成熟市场。因为IPFS本身自己是一个网络,当两个网络技术都是一致的,两个技术就可以打通,打通以后有很多生态服务商。
毛必盛: Filecoin挖矿有几个点比较重要,算法肯定是其中一个,早期的时候特别关键。现在基本上各大矿商都在优化,Filecoin也在优化,没有多大区别。 第二个是任务调度,每家矿商采购机型都不一样,任务调度这一块感觉比较多,比较关键。还有几个点比较容易被大家忽视,Filecoin挖矿跟比特币挖矿不太一样,第一个就是存储,Filecoin是存储类的项目,现在一些潜在问题没有被暴露出来,这里面存储这一块水还是非常深的。做过存储的人都知道,将来集群越来越大的时候,存储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我们将来会放大存储的优势,和有效数据应用落地在Filecoin网络中,这样会有很大优势。 还有一块是运维,大规模服务器,不间断运行,在早期我们也意识到了运维的重要性,在整个运维团队搭建也是投了重金,核心成员是来自阿里云的运维高级人才。目前运维这方面我们很有自信说,是数一数二的。未来,有效数据是核心竞争力,我们会更具有战略性布局去对接有效数据,以及在生态应用落地上面,有一些矿商只是想挖矿而已,我们是互联网基因比较强的公司,要在这个行业长久做下去,应用方面也做了很多布局。
6.Tracy: 挖矿需要质押代币,从而会形成对大量代币的需求,这样会不会催生去中心化借贷平台?
李昕: 抵押机制跟币的流通量有关,流通越多抵押越多。如果这个里面流通的币价格往上涨,越涨越不愿意卖。涨的情况下,大家反而越虚越买不到。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大家系统里面区块链上计算出来的流通量与市场上真正的流通量匹配起来。市场上的流通量是在交易所交易的,而不是囤起来的,但是系统不知道。一定要把这个激活,把自己藏在枕头底下的私房钱拿出来存银行里面,可以向外借,向外贷。这样大家可以把存的币拿出来,得到利息,通过其他人可以把这个币代出来。像类似银行的机构,和去中心化平台,借贷中介同时也可以生存,使这个市场活跃起来。 流通也活跃起来,其实没有DeFi,也是可以做。Filecoin需要做几个事情,怎么把Filecoin这个币和DeFi打通,跨链这个东西,中间会有一个托管平台。直接发一个代币,需要有借贷这个部分。现在国内和国外有很多开发者和机构合作,可以来做借贷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DeFi跟Filecoin有一个天然的契合点,
商思林: 我同意李总的看法,Filecoin可能是最适合做DeFi项目的。它可以在各个环节上进行锁仓,没有一个释放。矿工有前置质押,有多少天的释放,交易所也存在一个天数释放。这几方都是需要借贷,需要把这个锁住的东西的流动性释放出来,或者不够再借再还,天然契合DeFi这个需求。我们认为DeFi的借贷本质是挖矿,挖矿是央行,借贷DeFi是商业化银行,资金流动性汇集起来然后分发出去,让资产有效流动起来,这是它的一个价值。也可能打破Filecoin流动性悖论,这个悖论是前期币很少,然后市场上对矿工群体或者各个群体对币的需求量很大,造成币价上涨,又造成流动性问题,可能在二级市场做短期交易,没有办法真正流转到需要它的地方。这个悖论初期很难打破,因为币价上涨因素会刺激大家。前几天私募投资者说90%的人说开盘肯定会卖,绝大多数人不会考虑借贷。早期价格非常高,这个时候他们愿意卖。DeFi的核心价值在于它通过区块链和挖矿的方式,激励通过二级市场短期操作产生暴利。二级市场看起来暴利,但是风险很高。如果DeFi出来,我认为在Filecoin市场上会很好地流动起来。这对项目方来讲也是一个挑战,随着后面这个币流通越来越多,它会有制造通缩这样的需求,但是DeFi本质上是制造流动性,制造流动性对它来讲也是一个挑战。
7.Tracy: 类似于Filecoin去中心化存储,在国内如何适应监管?如何更好迎合这个市场?
李昕: 去中心化存储和中心化存储监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差不了多少。因为对矿工来说,可以看成和中心化存储服务商一样,如果矿工能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知道是什么东西,什么能存储,什么不能存储,要有相应的手段和软件来实现这种东西,那你就可以合规。中心化存储在国内像网络、阿里都是一样。一方面来讲,监管我觉得本质来说没有多大区别,尤其在目前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多人提供存储的情况下,相对来说不是特别难,市场上给他们提供技术的服务商可能最多也就二三十家。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本身这个事情,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没有多大区别,包括你在别的国家同样受监管。比如在欧洲,GDPR早就出来了,同样受到监管。可能这有比较大的难度,当这个东西足够分散的时候,相对来说可能难一些。
就跟互联网一样,我们现在人人都有微信,因为现在的互联网跟以前不一样,互联网从1.0到5.0,以前是可以读的互联网,现在是读写的互联网,每天可以上传很多东西。同样受监管,你每天上传东西有问题,很快被纠出来。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很分散,技术难度大一些,但是本质没有很多问题,仍然可以去监管。
真正的数据服务商可能就需要做这些事情,而不是简单把别人的软件拿来用。还有一个方面,你要存真实的数据,这个东西怎么样来存储?在帮助大家合规这个方面要做很多事情。做真实的数据,验证客户,你可能有一些协议,必须要符合一些条款,你自己要负责。通过数据有保证,不违反条款等等一些类似手段帮助大家做事情。 针对保护隐私的问题,基本上是通过访问权限控制来做。这是一个方面,实际上监管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你的数据不能违法,实际上国内所有的存储云厂商都有自己很完善的工具去鉴别。
商思林: 我的观点是这样,大家知道以太坊上也可以写东西,如果从内容角度来讲它也可以写东西。2018年,中家网信办出台备案监管条例来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太坊出来的内容有一部分删不掉,触发了监管层的思考。出现违法信息要及时删除,事实上很难做到。因为条例出台前后我也参与了一些调研,网信办委托我们做调研。后来我问到相关企业负责人的时候,其实他们后来对这个问题就释然了,原因是他们也明白信息存储和信息传播是两件事情。你家里可能藏着一个不合适的东西,如果你不进行传播,或者你不进行大范围传播,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性非常低,这其实是两个层面的事情。信息传播其实是传统的监管,中心化的监管有非常强力的手段,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或者其他地区,他们有能力切断传播信息。对于源头是不是百分之百确保没有或者可删除信息,其实没有当时那样紧张。 第二,刚才李总提到的很多介入性手段可能会实现,但是我不是特别担心这一点。监管层最终可能适应区块链这一点,发挥它积极的一面。包括互联网也是一样。监管层越来越了解区块链,利用区块链反洗钱等特点,跟去中心化合作得挺愉快的,也很有效。
毛必盛: 像网易、腾讯、阿里、犀牛凡涉及内容存储的互联网公司,国家对他们的数据存储监管非常严格。Filecoin将来被商用之后,虽然Filecoin是一个去中心化存储网络,但是Filecoin应该以一个个"中心化公司"来运营。在封存存储数据的时候,密封之前有一个类似于这种服务,把有问题的内容过滤掉。在检索时候,有些数据可能不在我们这边,从别的节点查到的,再给客户,这种中间会加一道过滤服务,把一些 健康 合规的数据反馈给终端。所以,从整个层面来看,监管这一块我觉得应该问题不大,因为对Filecoin来讲,矿商其实就是一家云存储服务商。
8.主持人: 我们展望下未来,你们对Filecoin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
李昕: 首先,我觉得Filecoin刚起步。Filecoin是一个通用存储平台和一个去中心化平台,是一个很成功的试验。它是面向相对于未来的技术,未来有多远?有时候未来看20、30、50年,是不是还是Filecoin?我觉得不一定。Filecoin在整个 历史 过程当中会书写自己很重要一笔,方向完全没有错。目前我们所有的终端越来越强,处理能力和带宽越来越高,使得IPFS和Filecoin非常适合未来的应用。长期看来,Filecoin本身的愿景就是为未来人类信息文明承载一个平台。
商思林: Filecoin,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巨头,一定从一个新世界里面诞生一样,像谷歌,它一定不是说在PC时代诞生,一定在原生新世界里面诞生。美团看起来挺土,如果不是移动互联网,不是移动支付,不可能发展起来。我对Filecoin最大一个期待就是,它能够支撑区块链这个世界,真的去制造一个我们想象不到一个巨大的应用场景,超级这种去中心化,你可以说它是巨无霸,整个机制是去中心化。我现在其实也没法去预测应用和商业模式是什么。但是我觉得新的伟大东西一定在全新世界里面产生,到底跟中心化存储争多少份额,不是我现在最关心的。在未来10年以内,去中心化存储基础设施上能长出什么参天大树,这是非常期待的。
9.Tracy: 怎么参与到Filecoin这个赛道上面?挖矿还是技术?
李昕: 参与方式非常多,我现在希望有技术的人才进来,作为生态开发者,非常需要有很多服务和应用。因为Filecoin上线之后,后面有很多事情要做,有非常多的故事要讲,这个里面一定要把生态做起来。我们作为生态里面一员,非常希望看到这个东西做好。而且我们看到很多人参与进来,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普通人可以做小的投资,可以去买币、去享受红利。或者说你参与到挖矿里面,获得比较稳定一个收益。
商思林: 现在没法参与早期投资,我觉得在二级市场做一点你可以承受范围之内投资挺好,我很早说大家今年下半年绝对不可错过Filecoin。今年下半年不参与Filecoin,就像当时早期没有参与以太坊一样,只不过风险比较大。从投资角度来说挖矿还是比较合适,我们不能对挖矿幻想暴利,这个不现实。Filecoin鼓励你长期持有和运维,我觉得挖矿依然是一个选择。
毛必盛: 个人非常期待整个生态发展,因为现在基本上有500P数据,特别期待真实的数据提案出来之后,后面一些有效数据进来,再过半年或一年,可能整个生态里面有一些应用,包括Filecoin网络里面进来大量商用数据。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除了挖矿本身。尤其目前质押币严重不足,一定有算力富余这种情况,可以基于硬件资源做这些事情。
目前Filecoin,包括整个机制,我觉得离商用还是有很大距离。我觉得将来Filecoin需要需把整个机制优化一下。检索是未来一个方向。
❹ 现在开放计算越来越普及,浪潮信息是怎么推动开放计算发展的
现在,开放计算越来越普及了,已经开始从互联网行业向传统行业渗透了,浪潮信息作为OCP、Open19和ODCC全球三大开放计算标准组织的共同成员,一直致力于将开放计算技术标准产品化,从而让更广泛的传统行业客户受益。以浪潮信息的整机柜产品为例,最初是为了满足互联网客户快速交付需求而研发,前后经过4.5代产品不断完善,达到了让数据中心像组装乐高积木一样组装算力的标准,现在整机柜产品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在教育行业帮助某客户大大节省机房空间,功耗降低12%,相同规模TCO降低15%,机房租赁费、电费一年可省数百万元。
❺ 悠跑牵手英伟达 打造首个开放式汽车超算平台
易车讯 3月24日,悠跑科技与NVIDIA宣布牵手。悠跑UP超级底盘将采用NVIDIA DRIVE Hyperion AV平台架构打造其高性能汽车大脑(HPVC, High Performance Vehicle Computer)。集成NVIDIA DRIVE Orin系统级芯片能力,悠跑HPVC成为业界首个拥有灵活算力的开放式汽车超算平台。
悠跑UP超级底盘,从滑板底盘升级而来,以满足快速变化的个性化体验为研发目标,高度集成了智能电动车的核心能力:三电、悬架、转向、智驾及热管理等。其智驾核心模块-高性能汽车大脑(HPVC)具备可插拔能力,搭载的芯片在数量上可做灵活增减,最高算力达1000TOPS以上。这将使UP超级底盘实现算力的高度可拓展性,以满足从L2到L4及以上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终端用户也将有机会持续迭代车辆的算力。
悠跑科技创始人、CEO李鹏表示:“与NVIDIA的合作,将进一步拓展UP超级底盘的智能化能力带宽,极大丰富悠跑的生态能力,助力我们的客户打造一流的智能电动车。”
悠跑科技是一家以滑板底盘为核心能力,面向场景造车的新型电动车公司。悠跑科技在今年1月首发UP超级底盘和UP SPACE悠跑超级舱体概念车两大超级产品线,助力更多造车者实现造车自由。
❻ 开放科学平台:大国科技竞争的关键变量
作者:苏中 阿里研究院资深技术专家
当代 科技 发展对数据和算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在传统基础技术研究领域,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团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支撑。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近十年来,“开放科学平台”在欧美逐渐盛行,为科研社区提供包含开放数据及相关分析工具、开放算力平台、开放源代码的各种支持。在科学技术的大国竞争时代,“开放科学平台”逐渐成为推动 科技 发展的关键变量。中国在这个领域需要加大投入,从而实现科学范式转变阶段基础科学平台建设的跟跑、并跑直到领跑。
1
科学进步背后的规律:从“Paradigm Shift”到“第四范式”
科学进步的轨迹是什么样的?
早期,人们普遍认为,科学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科学家不断涌现,将已有科学理论向前推进从而推动科学发现越来越接近真理。
1962年,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以物理学 历史 发展为例,科学发展存在有规律的不连续性。书中说,科学由一系列交替的“正常科学阶段”和“科学革命”阶段组成。在科学革命阶段,伴随着概念层的突破,已有的理论框架被新科学范式全面颠覆并重构,例如从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的转变。
库恩创造了“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这一科学哲学新概念。在库恩定义的范式转变理论中,科学发现遵循的是另一条五个阶段的循环路径:
1. “前范式阶段”: 几个不相容和不完整的理论,并逐渐收敛到一种被科学界普遍接受主导范式
2. “正常科学阶段”: 在主导范式的背景下不断解决科学难题,推进科学进步
3. “危机阶段”: 主导范式能未解决的异常现象,会在较长时期内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主导范式的信任危机
4. “范式转变阶段”: 主导范式出现重大失败后,科研基本假设被重新审视,进入新范式建立阶段
5. “新范式阶段”: 科学革命后,新范式主导地位确立
库恩开创了一门名为科学史或科学 社会 学的新学科。 社会 学家和 历史 学家开始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通的亚文化。范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已成广泛共识。
库恩之后,计算机领域的学界泰斗、数据库领域的传奇科学家吉姆·格雷把科学技术发展史总结为四个范式阶段:
1. 第一范式:经验(empirical)证据。 数千年文明史中,人类绝大多数技术发展源于对自然现象观察和实验总结。相比于宗教或神学中不允许被质疑的教条来说,基于观察和实验的经验范式是科学技术发展中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2. 第二范式:理论(theoretical)科学。 相比于依赖观察和实验的第一范式可以做到“知其然”,第二范式的科学理论需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对自然界某些规律做出背后原理性的解释。因此,理论必须满足进一步的要求,如可证伪的预测能力、多个独立来源的一致性等。
3. 第三范式:计算(computational)科学。 随着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大,它逐渐被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同前两个范式不同,计算科学中诞生了一种崭新的技术工具:计算模型与系统模拟。这一工具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基于大规模并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通过设计算法并编制程序来模拟复杂过程,在大气环流、核反应过程、病毒感染过程。在经济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缺乏简单、直观分析解决方案的领域获得广泛采用。
4. 第四范式:数据科学(Data exploration)。 从基因测序仪、深空望远镜到覆盖全球的社交媒体,人类 社会 已经被深度数字化。每天在我们生活的数字地球里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据估计到 2025 年,全球每天将新产生463 EB 的数据,相当于212,765,957 张 DVD,这些DVD叠在一起有30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在这样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基于数据的技术革命也正在发生,数据科学成为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平台、数据加工、处理与分享工具、算法与模型库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方式构成了技术发展的第四范式。
2
“开放科学平台”:更好应对第四范式的挑战
在第四范式主导的 科技 时代,研究团队除了研读技术最前沿研究论文,同时也需要这些论文涉及的实验数据集,以便复现实验结果。巨量数据和庞大计算需求给创新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科学交流仅限于论文和有限的公开数据集,为了促进新范式时代技术发展的持续性,加速科研团队的合作共享,欧美开始兴起了“开放科学”运动:
arXiv: 美国物理学博士保罗·金斯帕格1991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创建了分享arXiv存储库,帮助全球科研团队分享研究论文预印本的全文数字版本。2008年,arXiv突破了50万篇文章的里程碑;2014年底达到100万篇;今天, arXiv每月从全球科研社区获得超过15000篇投稿。一些出版商还免费授予arXiv作者存档同行评审后印本的权限。arXiv也鼓励了更多科研机构,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仿照arXiv建立了医学领域的PubMed中央存储库。
Papers with Code: 相比arXiv,Papers with Code在开放获取领域则更进一步。这个平台不仅分享论文,还鼓励科研团队分享论文工作所对应的代码和数据集。平台同时提供了相关评测环境,可以对提交的算法代码在公共数据集合上做技术排名。Papers with Code不仅创建一个包含论文、代码和数据集的开放集合,同时也提供了技术评估方法的免费开放平台,显著促进了相关领域科研团队技术分享与协作,加速 科技 创新进程。
NASA开源科学计划: 为了降低太空科学 探索 门槛,让更多的科研团队可以参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研究,NASA 提出了开源科学计划 (OSSI)。OSSI的目标是在十年内建立一个开放科学社区,参与的科研团队承诺在研发过程中开放和共享相关软件、数据以及知识(包含算法、论文、文档以及相关辅助信息),并充分利用协作工具和云计算在内的技术工具提高NASA科学进步的速度和质量。
3
大国 科技 博弈:开放科学平台的重要性
在第四范式时代,爆炸式增长的数据在 科技 研发工作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也给经历这一次范式转变中各个学科,尤其是非计算机领域的科研团队带来全新挑战,涉及数据与模型的获取与分享、计算模型与系统模拟的规模膨胀、大规模人工合成数据构造、多模态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工具、数据抽取、转换、加载、数据可视化与交互、人工智能工具集与算力平台等领域。
今天,新一轮大国竞争很大程度上 体现为支撑 科技 发展的生态系统以及创新体系之间的竞争,开放科学平台已成为促进 科技 研发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 以第四范式驱动的新一代创新体系在欧美已经有先发优势,从政府主导的科研项目到学术界的实践已有十年经验。我国需要在这个领域认识到不足,加速构建独立自主的开放科学平台,从而实现科学范式转变阶段 科技 发展的跟跑、并跑直到领跑。
参考文献:
1.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2/jul/03/structure-scientific-revolutions-kuhn-review
2.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Thomas-S-Kuhn
3.https://amturing.acm.org/award_winners/gray_3649936.cfm
4.https://www.microsoft.com/en-us/research/publication/fourth-paradigm-data-intensive-scientific-discovery/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taphysics_(Aristotle)
6.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9/04/how-much-data-is-generated-each-day-cf4bddf29f/
7.https://www.skatelescope.org/8https://arxiv.org/help/stats/2021_by_area
END
❼ 云算力简述
一、算力合约概念
算力合约也称云算力,即平台将矿机算力切割,用户根据自己投资需求按比例租赁或购买算力挖矿,在扣除电费和管理费之后,用户获得对应的BTC。根据云算力的定义,云算力比较适合小微型投资人的投资标的。因为云算力解决了矿机、矿场、运维等比较负责和多坑的环节,用户只需要投钱,关注收益就好,而且是百分百兑付。
二、云算力优势
1、百分百兑付
云算力平台一般会根据算力1:1储备矿机,即售卖一份算力,会准备两份算力的矿机,确保即使在宕机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用户的收益。不像挖矿,如果矿机出问题,需要矿工自己承担算力损失。
2、简单易操作
用户不用自己去买矿机、找机位、矿场运维。换句话说,平台已经提供了购买矿机、建设矿场、提供机位、运维矿场等服务。毕竟专业的事须有专业的人服务。
3、避免踩坑
挖矿环节,水坑无数。从矿机到矿场,一路上都有不少的小沟沟。在这种不对称的情况下,价格高了不说,说不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4、低成本获取BTC
云算力处于二级市场之前,较于二级市场,获取BTC的成本会更低。
三、云算力劣势
1、成本略高
与自己买矿机挖矿相比,云算力的成本稍高一些,因为平台承担了部分算力风险。同时,平台方提供了更多的矿场管理服务。
2、流通性低
目前各大平台暂未开放云算力二级市场,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买了一份云算力,明天想卖,你没办法在市场公开交易。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平台方不会提前回购。
3、平台风险
部分平台的兑付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用户自行评估验证。
四、云算力现状
1、算力平台的增多
随着算力平台的增多,很多不同的算力合约出现。从最开始的永久合约,到现在的3个月合约都有。不同的平台,代表不同的产品,也意味着不一样的收益。
2、云算力产品的增多
云算力一直处于一个上升期,其根源在于挖矿门槛越来越高。对于散户而言,云算力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标的。而用户的丰富,也让各平台衍生出了不同类型的产品。
3、竞争激烈
很多金融机构的入场, 导致国内的竞争激烈。主要战场会从国外转到国内。
五、云算力未来
1、散户市场
云算力会越来越成为散户投资的主要市场。随着深圳政策的改变,虚拟数字货币会有更多的机会,投资人会投入更多资源于虚拟数字货币。而比特币一直会是最主要的投资标的。云算力作为挖矿入门投资,只会越来越成熟完善。
2、大平台主导
任何市场都符合二八法则。抢先进入市场的各大平台,在未来会逐渐掌握主要市场,甚至引领市场产品走向。不管是不同币种还是不同周期的产品,都会先从大平台试行。
3、模式更多
可能会出现更多模式,例如保底收益、联合挖矿等诸多模式。不排除以小通证家云算力的模式出现。
❽ 加速新冠疫苗研发,阿里云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
自从阿里云宣布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后,何万青博士就进入了连轴转状态,经常工作到凌晨。作为阿里云高性能计算团队负责人,他要对接大量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以及化学、生物医学专家的需求。
这些机构和专家,在这个特殊的阶段,都是想快捷利用阿里云的超大规模算力,来缩短药物研发周期,以尽早让相关的疫苗、特效药上市,控制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在免费开放算力之前,阿里云的超大规模算力早就服务于多家生物医药机构和专家,一个典型代表就是全球 健康 药物研发中心GHDDI。
GHDDI是由盖茨基金会、清华大学和北京市政府三方联合成立的公共卫生与药物创新机构。主要为建设新药研发和转化的创新平台,加强医药研究和开发。
2017年,GHDDI成立的第二年,阿里云就开始为GHDDI的各类新药研发、化合物筛选等提供算力支持。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GHDDI也在1月27日上线了“一站式科研数据与信息共享平台”,这是一个基于阿里云的药物研发和大数据平台,主要功能有四个:
针对SARS/MERS等冠状病毒的 历史 药物研发进行数据挖掘与集成;
开放相关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资源;
计算靶点和药物分子性质;
跟进新型冠状病毒最新科研动态,实时向科学界和公众公布,为新型冠状病毒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很多人会有疑问,药物研发属于生物医学领域,超大规模算力属于计算机科学领域,为什么药物研发要用到超大规模算力?而且GHDDI宣布上线研发平台以及阿里云宣布免费提供相关算力后,为什么众多机构和专家趋之若鹜?
何万青博士说,这跟药物研发的流程不无关系。
通常一款药物的研发,始于病毒的“毒株分离”,然后进行测序分析;找到病毒的靶点进行识别和验证;寻找对应化合物;合成先导化合物;评估研究和动物实验;制剂合成;临床试验以及上市等步骤。
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新药研发却是个费钱费力更费时间的过程,数据显示,在美国研发一种新药,从项目启动到被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0-15年的时间,耗资超过13亿美元。
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新药的研究,已经完成了“毒株分离”的“湿实验”,“基因测序”工作也已经结束,接下来就要了“干实验”阶段。“干实验”阶段,涵盖对病毒靶点进行识别和验证、寻找对应化合物等过程。
可以这么理解,生物医药领域的“湿实验”,主要是在实验室里的研究工作,“干实验”就要靠超大规模算力帮忙。
何万青博士解释,“特别是寻找对应化合物,一定要调用超大规模算力,因为可供制成药物的化合物有5000-15000种。要先从庞杂的化合物中找到针对病毒合适的‘进攻方向’,再进行合成和拼接,如果都要从实验室里一一比对,那就太浪费时间了。”
然而云计算可以解决这些耗时的环节。
例如与阿里云合作的全球 健康 药物研发中心GHDDI,具备了上千种化合物的数据库,这些化合物的性质、药效也都已经掌握,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加快找到遏制新型冠状病毒对应化合物的速度。
特别重要的是,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病毒,公共科研机构更需要无需排队,随时可以得到弹性伸缩、数据交流和发布更加方便的协同环境。
“在全国人民为配合切断病毒传染途经而自我隔离的情况下,阿里云弹性高性能计算EHPC平台和超级计算集群SCC恰好解决这个燃眉之急。这也印证了阿里的一句土话‘此时此刻,非我莫属’。”何博士说。
但是,就算通过云计算找到了对应化合物,按照流程还要进行“先导化合物合成”、“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等一大堆繁琐的步骤,药物和疫苗研发的速度,极有可能赶不上疫情发展的周期。
换句话说,就是没等新药研发出来,疫情就已经结束了。
好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新药和疫苗的研发,还有一条路可以选,“老药新用”。
“老药新用”指的不仅仅是药物,还可以是相关的治疗经验。
此前类似的SARS/MERS等疫情爆发后,医学界留有大量的 历史 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数据,还有很多医学文献散落全球各地,这些都可能成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治疗突破口。
调用筛选医学文献,分析 历史 数据时,超大规模算力也会派上大用场。
比如GHDDI在上线研发平台就表示,目前研发平台已经涵盖既往冠状病毒相关研究中涉及的900多个小分子在不同阶段的相关实验信息,“希望科研界能参与提炼有用信息并得到帮助或启示”。
何博士感慨,“有了超大规模算力的帮助,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也不用完全从‘0’开始了。”
而GHDDI上线研发平台后,也致谢阿里云团队协助部署后端并提供计算资源。
何万青博士团队中还有很多技术专家,比如孙相征和余洋等人,目前的工作就是对接GHDDI以及各类科研机构、专家们的需求。
这些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大牛说,他们并不是医学专业出身,能做的只是为研究人员提供算力保障、优化技术支持和应用答疑等“后勤工作”,让科学家能够专注于学科本身的科研突破,而无需耗费太多精力去学习“交叉学科”的计算技术,但是他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生物医学专家加入了进来,感受到了“很强的使命感”,大家都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加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以及相关药物、疫苗的研发。
❾ 中国移动研究院成立CFITI新型智算开放实验室,实验室能起到哪些作用
中国移动研究院成立CFITI新型智能计算开放实验室,华为作为第一个成员进入。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玉红、华为计算产品线院长邓太华等领导为实验室揭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同庆、华为董事总经理王涛等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经理王晓云、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公司)总经理徐海勇、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❿ 超算中心什么时候开放免费算力
超算中心的算力都不是免费开放的,需要免费算力的话目前十次方可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