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怎么办
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学的方法没有吸引到学生,学生没有存在急切想破解试题的动力,从而思维能力会减缓,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多鼓励少指责的方法,毕竟每个孩子其实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笨笨啦,只是她们的内心深处有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这久需要教师去摸索发现并引导开发,希望能对你带来的帮助
B. 怎么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
(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方面是个自然成长过程,第二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培养,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做题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4.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C. 如何提高乘除法计算能力
没有捷径,只有熟能生巧。
D.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有效性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重新定位,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计算数学的课堂中,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口算思想与口算思路应步调一致
口算,就是“边心算边口说地运算”,是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口算在整个计算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基础。但在课堂改革中,有的老师让学生在口算时,用的并不是口算的思路,而是用“笔算式口算”思路,只不过是学生把笔算的思路应用到口算中来。试想,当数字较大时学生用这种方法口算还行吗?真正的口算思想与口算思路却在此擦肩而过,体现了口算思想与口算思路步调不一致,重视口算成为一句不折不扣的空话。这必将导致学生口算能力的后天发育不良,对学生后继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加强口算思想与口算方法步调一致的训练,注重学生口算时对基本算法的理解和落实,关注学生口算思想的内化,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口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真正的口算方法,在口算中感受到口算的价值,引发学生进行口算的需要,正确去口算。
二、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现口算、笔算和估算三者的和谐统一
口算、笔算、估算都是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这些都体现了课标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我们在教学过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优化学生估算的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与口算、笔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口算、笔算常常为估算提供充分的“素材”,估算反过来又促进口算、笔算的熟练化,估算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的计算策略,它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也可以作为精确计算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因此,在计算练习中,要加强口算,落实笔算,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估算技巧,形成估算技能,养成用估算去验证精细笔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积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1、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紧密结合
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还是需要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感受新知。这样的设计,让计算课开端去掉“固燥和乏味”,增加“生动和趣味”,把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复习旧知与引入新课有机结合,为开展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七的乘法》中老师提出:每只七星瓢虫壳上都有7个黑点、你在生活中发现哪里还有“七”?学生讨论后得出:七彩虹、七巧板、一星期有7天等等。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之后,老师指导学生用小故事记忆:孙悟空在炼丹炉里呆了“七七四十九天”,……不管“三七二十一”……等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的情境要便于学生探索、理解计算算理
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新奇,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也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创设情景时要便于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进位加法”9+5=时可以创设小猴买桃子的情境,盒子有10个格子,里面有9个桃子,外面有5个桃子,算算一共有几个。这样的情境便于学生通过操作来探索计算的方法,盒子里的十个格子让学生容易想到先凑满十,再加四个的方法。如果把这个情境里有格子的盒子换成篮子,效果就会相差很多。创设情境重要的是为计算教学服务,千万不可为创设而创设。
3、主题图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主题图的创设与情景创设一样是新课改带给计算教学的生机,它改变了传统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但是主题图的丰富多彩也要我们教师理性思考、合理引导,否则就会失去实际意义。计算教学需要根据主题图创设情景,更要合理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计算教学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解决问题要从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一旦偏离了这个中心,计算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对知识的理解等“主观愿望”去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把学生当做一张“白纸”,按照课前预设的教案一步步的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让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失去实效。例如:在“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忽视了可能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的背诵“6的乘法口诀”,以致出现当学生提出用乘法算时,教师会说“乘法还没学呢”;或者当有的学生把“6的乘法口诀”熟练的背诵出来时,后面的教学不知从何入手,或不理会学生的学习体验,一味的按照自己制定好的预案进行教学,势必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机智的地调整教学程序,并关注课堂生成,关注课堂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实、有效。
五、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关系
算法多样化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学生尝试算法多样化,不仅开阔了他们的思维,更为他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提供了机会,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改变自己,提升认识。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算法多样化,过分求新求异,过分尊重学生个性化但不一定简便的算法,不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只有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对算法进行适当的优化,才能形成较为高效的计算方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中,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43+31”时,学生出现这样的算法:算法一:用计数器来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43,然后再个位上拨上1,在十位上拨上3,得74;算法二:40+30是70,3+1是4,70+4就是74;算法三:43+30是73,73+1就是74;算法四:43+1是44,44+30就是74;算法五:先把个位和十位对齐,然后个位上3+1是4,十位上4+3是7,就是74等。教师不要忙着评价,而是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提出:你们认为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用处更大一些呢?进一步引导他们分析各种算法的特点与优势,从而实现算法的自我优化。计算教学既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又要优化。但优化的过程应该放给学生,让他们经历对探究结果的进一步优化与筛选训练他们的优化与筛选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六、设计多样化的练习训练是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练习是计算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计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教师应该针对计算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设计一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针对性练习,对学生正确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技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一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数字和符号,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接着弄清它们的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比较、选择、确定合适的计算方法。最后才动手计算。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在计算的过程中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三是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要求学生计算完后,要对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检验,逐步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从计算教学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为低年级的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
E.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的教学重点。计算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上和质量上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习惯计算技巧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计算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的教学重点。计算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上和质量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习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并且严谨认真的计算习惯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数学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良好的计算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要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白题目的考察重点。其次,要弄清楚运算顺序,按照顺序进行有效运算。再次,是想清楚运算方法,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其二,良好的计算书写习惯。计算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小心谨慎,避免出现漏写、错写以及潦草不规范的错误。其三,良好的验算、订正的习惯。计算完毕之后要进行验算,也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概判断,这不仅能使计算的正确性得到保证,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还要及时进行订正,遇到出错的地方,要认真分析,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二、指导学生理解算理,锻炼学生思维
俗话说:“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如果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理清算理,明白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那么,学生不仅能巩固计算能力,而且也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笔算”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对齐的重要性,明白对齐、列竖式、细心算、得出结果的流程,这就为以后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教师必须要夯实基础,利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一边思考一边操作,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在思维中完成操作,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
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
对于简单的运算顺序我们应让学生烂熟于心。什么时候该进位,什么时候该退位应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技巧以便于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质量。例如,在低年级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这些基本技巧是有效提高计算质量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还有一项基本技能应得到我们教师的重视,那就是口算能力。学生的口算能力直接决定这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能力应贯穿在我们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我们应引导学生大胆口算。当然在口算还不熟练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口算后进行相应的检验,一定要避免学生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口算能力,造成有速度而没有质量。口算能力的锻炼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情景模拟提高兴趣
例如,针对小学除法教学,我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扮演消费者,我扮演商家,进行118÷12时,记得有一位学生说到:“118”则是118元钱,“12”就是钢笔的单价12元,“118÷12”则表示118元买单价12元的钢笔,所得的商表示最多可以买几支,如果有余数则表示还剩多少元,使一节枯燥难懂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有趣易懂的计算课。学生们有了很大的兴趣,我首先让同学们猜一猜应该商几,我记得有位学生这样说到:买10支这样的钢笔正好是120元,但是118小于120但又很接近,所以我猜应该商9。还有一位学生这样说到:我尝试着用乘法算式来试商,我从1―9中间的数字5开始试商,12×5=60,12×7=84,12×9=108,所以我猜应该商9。通过这个活动,为学生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提供了实践经验,然后再从实践活动中小结出自己试商的方法与技巧,最后再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也就顺理成章。
五、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对错题的分析
学生做题时出错,反映了他的一些问题,所以不能轻易放过,要分析他出错的原因,查出他知识的漏洞,才能及时改正。学生出错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导致计算失误,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抄错题,加法当减法来做,做题过程中丢三落四,不能细致认真地完成每一道题,这样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细致、耐心、踏实的良好习惯。
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对它运用不当。如:学生在学完进位的加法后,再做23+42他也会点上进位1,好像所有的加法都需进位。这就是为什么对进位不太理解的原因。在学完分数乘法后,再计算25+14,学生就会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加减,与分数乘法的法则相混淆。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创建民主、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计算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F.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首先,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即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要让学生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另外,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还有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要有个度,不能只要量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就会适得其反。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再加上计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节,学生遇到题量较多时,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的可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精简选题,尽量找些简单的计算题的来引导学生来做深奥的计算题。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首先,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地没有审清运算顺序就简便运算,如 15+5 ×(1 -0.5),学生错误地算成 20×(1 -0.5) ,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也要求学生找草稿中有无错误。如;数位的对齐,进位是否以加上。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
第四、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