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10美元跟中国10人民币的购买力是一样的吗
从当年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来看,同样面值的纸币,美元的购买力肯定是比人民币来得强。在中国和美国每个月的工资三四千都是比较普遍的,但为什么美国的生活水平会比我们高,主要就是购买力比我们强。当然这个购买力指的是实际购买力,而不是通过汇率换算下来的购买力。如果是按照汇率换算下来的购买力,以当前汇率1:6.91来看,10美元相当于69.1元人民币,但10美元就不一定比69.1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强了。
中国购买力平价GDP达到了255161.28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16914.92亿美元,增长速度为 7.10%,增速也是全球第一。而美国2018年购买力平价GDP 199668.22亿美元,位居第二位。以汇率换算的GDP相比,美元和人民币实际购买力3.43:1,这与当前汇率6.9182:1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10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34.3元人民币,但是美元还是比人民币来得值钱。
❷ 你认为中美之间汽车购买力差别来自哪些因素
1.购买力水平的差异。按人均GDP来计算。美国是中国的18倍至20倍。美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远远高于中国。在大额消费品上的购买力当然就有巨大的差异。
2.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的差异。中国人习惯把收入的相当大部分用于储备,这两年的储蓄率大约为50%,如此高的储蓄率(根本上说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失败,我们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等问题上的矛盾决定了我国特殊的储蓄结构)当然无法产生有效的消费能力。而欧美等国家普遍都是负债消费、信用消费的模式。习惯于花以后的钱现在来享用。
这实际上说是这种差异放大了美国的购买力水平,而缩小了我国的购买力水平。北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全国的平均水平了。
3.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也决定了中美间购买力的差别。我国汽车产业与欧美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个必然性的客观事实决定了我国居民购买的相同档次的汽车的支出要比美国多得多。比如在中国买一辆悍马,要100多万,美国肯定要少得多(具体价格就不太清楚了)。因为物流费,进口关税等等障碍都增加了汽车产品的附加价格。通俗地说:东西贵了,当然买得难度就大了。
❸ 中美购买力对比:一个月的工资都能买什么
一、基于汇率,老美比中国人富5.5倍 第一张图中,为了便于比较,根据人民币和美元当天的外汇汇率(1 : 6.32)将老美收入折算为人民币。中国工薪阶层的平均年薪是4.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是27.2万元人民币,是中国的5.5倍。另外看到,美国各行业薪酬相对平均,其中金融、信息、科研、能源、卫生、房地产行业都属于第一梯队且相差不大。反观中国,不同行业薪酬悬赏非常大,最高行业(金融)雄踞榜首。可见“男怕入错行”这话在中国是经得起推敲的。 二、基于购买力,老美比中国人富3倍 基于汇率并没有考虑到中美两地物价差别。国际上一般用平价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进行调整,可以更加公平地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购买力。PPP这个东西有很多计算方法,市面上也有很多版本,1:2.0,1:3.45,1:3.99等等。取个认可度较高的1:3.45作为计算基础。这样国人的购买力比基于汇率的计算高了不少,实际购买力高于汇率所隐含的购买力。通俗的说,美国人工薪阶层人均购买力是中国的3倍。 除了PPP,还有不少对比两地购买力的方式。其中有个有意思的居然用每小时薪水能买多少个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作为对比依据。当然麦当劳在中国收费较高,所以通过巨无霸不太适合于中国。 有个直观的方法,是看1个月的工资能购买多少商品。所以我收集了一些常见食品和消费品的在中国和美国的当地价格,用于计算工资的购买力。 现在,你知道老美比你富多少了吧?而笔者对着图看了半天,最大的感慨是:老美的汽车真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