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指伤残级别划分
手指伤残等级划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公安部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专门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另外一种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适用于职工工伤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
现就工伤的手指伤残级别划分做说明,最新的工伤伤残等级评定标准GB/T16180—2014在原来的GB/T16180—2006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调整,其中也涉及到了手指伤残等级划分。具体划分如下:
1. 双手全肌瘫肌力≤3级;可以评定二级。
2. 1)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2)一手缺失,另一手拇指缺失;3)双手拇、食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4)一手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拇指对掌功能丧失;可以评定三级。
3. 1)双手部分肌瘫肌力≤2级;2)一手全肌瘫肌力≤2级;3)双拇指完全缺失或无功能;4)一侧手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部分功能丧失;可以评定四级。
4. 1)双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2)一手全肌瘫肌力3级;3)一手功能完全丧失;4)一手拇指缺失,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缺失;5)一手拇指无功能,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功能丧失;可以评定五级。
5. 1)双手全肌瘫肌力4级;2)单纯一拇指完全缺失,或连同另一手非拇指二指缺失;3)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4)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5)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可以评定六级。
6. 1)单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2)一拇指指间关节离断;3)一拇指指间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4)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5)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功能丧失;可以评定七级。
7. 1)单手全肌瘫肌力4级;2)双手部分肌瘫肌力4级;2)一手除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3)一手除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无功能;可以评定八级。
8. 1)一拇指末节部分1/2缺失;2)一手食指2~3节缺失;3)一拇指指间关节功能丧失;可以评定九级。
9. 1)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2)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1 cm2以上);3)手背植皮面积>50cm2,并有明显瘢痕;4)手掌、足掌植皮面积>30%者;可以评定十级。
❷ 肌力与肌耐力的区别是什么
1、功能不同
肌力是指肢体作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检查方法是嘱患者上下肢依次作各关节伸、屈运动,并光吸检查者所给的阻力,观察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并注意瘫痪部位。
肌肉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持续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
2、检查方式不同
肌力的检查,上肢作上臂的外展、内收、前臂伸屈、腕的伸屈、手指的外展、内收、握拳。下肢作屈髋、小腿伸屈,足跖及背屈等。在病情需要时,尚需对有关的每个肌肉进行分别检查。
耐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人的发育成熟,也和负荷要求有关。合乎规律的耐力性负荷训练可使肌肉、器官、心肺、血液、免疫系统以及物质代谢调节出现适应现象。
3、锻炼方式不同
发展耐力素质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途径是提高心肺的功能。可安排室外较长时间的走、跑,跳绳、爬山、游泳、滑冰、各种球类运动等。同时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发展肌力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途径是提高心肺的功能。
❸ 正常人肌力按0~5级分类
临床医学将肌力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临床表现为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运动。
1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临床表现为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临床表现为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抬起 。
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临床表现为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
4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临床表现为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较正常差 。
5级 正常肌力。临床表现为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❹ 肌力测试方式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肌力测试方式主要有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检查。
一、徒手肌力检查
徒手肌力检查是检查者用自己的双手,凭借自己的技能和判断力,按照一定标准,通过观察肢体主动运动的范围以及感觉肌肉收缩的力量,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及其等级的一种检查方法。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代表肌肉收缩的耐力。
临床常用的手法检查及肌力分级法系K.W.Lovett于1916年提出,以后具体操作续有修改,但其原则未变。此法使受试肌肉在一定的姿位下作标准的测试动作,观察其完成动作的能力。由测试者用手施加阻力或助力。
二、器械检查
在肌力超过3级时,为了进一步做较细致的定量评定,须用专门器械作肌力测试。根据肌肉的不同的收缩方式有不同的测试方式,包括等长肌力检查、等张肌力检查及等速肌力检查。
常用方法如下:
1、等长肌力检查
在标准姿位下用测力器测定一个肌肉或肌群的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力。
2、等张肌力检查。
即测定肌肉进行等张收缩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作1次运动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完成10次连续运动时能克服的最大阻力(10RM),测定时对适宜负荷及每次测试负荷的增加量应有所估计。
避免多次反复测试引起肌肉疲劳,影响测试结果。运动负荷可用哑铃、砂袋、砝码可定量的负重练习器进行。此法在康复医学中应用较少。
3、等速肌力检查
用带电脑的Cybex型等速测力器进行。测试时肢体带动仪器的杠杆作大幅度往复运动。运动速度用仪器预先设定,肌肉用力不能使运动加速,只能使肌力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
此力矩的变化由仪器记录,并同步记录关节角度的改变,绘成双导曲线,并自动作数据记录。这种等速测试法精确合理,能提供多方面的数据,已成为肌肉功能检查及其力学特性研究的良好手段。
(4)手指功能出算肌力吗扩展阅读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产牛张力,导致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力,也可将其视为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肌力测定是康复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
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0--5级,共六个级别:
0级 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 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 肌力正常。
评定的目的及意义 :
1、肌力评定可以帮助判断有无肌力低下及肌力低下的范围与程度。
2、发现导致肌力低下的原因。
3、为制定治疗、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4、检验治疗、训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