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基建股票有哪些龙头股份
新建叽叽咕咕票有好多龙头股。
2. 新基建 新消费 新经济丨朱克力:新基建带来了哪些新机遇
作者:朱克力博士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一、新基建位居“两新一重”之首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新基建”这一概念。
作为“两新一重”的重要内容,“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并举,成为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了解并读懂新基建,成为一项富有意义的工作。
(一) 如何理解新基建
首先,新基建不是对传统基建的简单补充,而是国家级统筹安排的新经济运行必需基本建设。新基建的新力量是“新经济基础设施”,具体行业包括但不限于5G、AI、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以及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等。
其次,新基建不是应对疫情和复苏经济的权宜之计,而应着眼于高新 科技 进入新阶段的战略性布局。从短期看,新基建的“新”在于,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转向信息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从中期看,则是为建立高壁垒的 科技 行业矩阵布局打基础,毕竟 科技 才是21世纪的大国竞争主战场;从长期来看,是综合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未来构建强有力的经济体发展转变,对一带一路和新型全球化衔接作用也应起到不容低估的作用。
再者,新基建不应采取传统基建那种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而应以企业为投资主力。也就是说,新基建的本质不是投资属性而是产业属性,尊重市场的逻辑是其第一要义。
(二) 新基建加速哪些行业迎来需求大爆发
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迭代一直是牵连行业降本增效、消费场景升级、互联网商业模式革新的关键。2020年是中国进入5G正式商用的关键一年,新基建将是5G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强力支撑,相关5G基站、5G传输设备、5G核心网、5G芯片与其他相关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制造商有望迎来井喷式增长。
而随着5G的大规模商用,云数据中心及相关产品、边缘数据中心及相关产品也将随之投入市场,到2022年,50%以上的企业数据会在数据中心或云之外产生且处理。
与此同时,已在近几年跑热的AI行业,也将在以上二者的算力、算法和数据的协同之下突破近30年来的瓶颈,目前来看,与此相关的芯片、服务器、云计算基设,机器学习、VR/AR、语义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也将驶入快车道,加上AI向下应用化与通用化,将在产业应用和场景应用融合下成为下一个发展期的新风口。
新基建的真正爆发,在于通过新技术重塑传统行业价值链,带动新一轮高质量增长。以金融领域为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推动下,金融 科技 行业喷薄发展,如金融壹账通就推出了覆盖银行业前中后台的智能办公、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产品,即使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其所有线上运营类产品收入同比上升148%,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
(三) 新基建加速为哪类企业带来利好机会
与新经济行业对应,新基建的加速将为芯片研发及制造、云处理服务、边缘计算相关、AI相关等创新企业带来政策机遇与投资利好,对基站建造、轨道交通类企业将带来较大业务涨幅,也为具备创新性、具备完善技术与高商业认知的创业团队带来难得的市场机会。
以医疗行业为例。疫情期间,武汉雷神山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依托5G技术,将病人CT等医疗影像及其他医疗相关治疗信息等实时传回至北京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通过云端调取对应专业的专家完成对疑难病例的影像学及其他问题的综合研判,为前线积极救治病人提供了实时协助。5G具备的高带宽、低延时、广联接等优势,有效解决了远程诊疗实时性差、清晰度低和卡顿等问题。因此,通过5G实现大量医疗设备互联,大力推动专家在线会诊,优化医疗资源使用,也被认为是“医学界质的飞跃”。而从医疗阵地,到车联网、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新应用场景,5G开启的“新联接”,正在激荡起人们对未来发展的无尽想象。
(四) 新基建将给城市发展带来什么机会
城市之间的地区差距和数字鸿沟等问题,能否由于新基建的建设而有所改变?
从短期来看,新基建会增大城市群对新设施的投资量,为相关行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长与补充,以市场化方式调节人力资本,并弥补基建与消费人群需求错位的现象,进而为城市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沃土。
从中长期来看,AI、5G、云计算、轨道交通等一套组合拳,开始布局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的议题即智慧城市。而城市之间的差距与数字鸿沟,也会由于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群的推动进程不断缩小乃至成为新型城市生态综合体,可以将构筑这种新型城市生态综合体的数字化、社区化单元称为“新都市产业社区”。
(五) 新基建环境下消费会产生什么变化
对于企业而言,5G直接带来的效用是带宽与传输效率的大幅上升,比如目前很火的直播行业和短视频社交,这类公司成本最高之处,是摊付越来越高的带宽费用,而5G的普及会大幅降低网络延迟,同时相对带宽成本也会大幅下降,为企业减轻成本压力,同时提高效率。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新基建支撑的AI、5G、数据处理等在惠及普通生活服务的同时,会更懂消费者心理,根据消费者需求倒逼生产者生产符合C端需求的产品,然后继续向上游逆向重塑供应链,这也是toB领域下一个十年的消费逻辑起点。
二、新基建为新经济提供运行基础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曾于2016年创建 “三破三立”新经济法则 ,其中“三破”即重塑边界先“破界”、重构介质先“破介”、重建规则先“破诫”,而“三立”即战略创新需“立志”、战术创新需“立智”、制度创新需“立制”,并以上述法则为底层逻辑提出“ 新基础设施、新生产要素、新市场主体、新协作方式、新治理体系,共同构成了新经济发展的五大动力来源 ”的新论断。
图1 “三破三立”新经济法则 (朱克力,2016)
如何理解新基础设施、新生产要素、新市场主体、新协作方式、新治理体系“五新”多轮驱动?
如果从新经济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可以定位其中的新基础设施是新经济发展的运行基础,新生产要素是新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新市场主体是新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新协作方式是新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新治理体系则是新经济发展的长效支撑。综合贯穿新经济全生命周期的以上五大动力来源,对数字时代的公共政策及其效能可以有更新的分析框架和更宽的评价视域。
图2新经济发展五大动力来源 (朱克力,2020)
以上是新经济发展的五大动力来源,新基建居于其中的基础位置,其主要建设内容就是新经济基础设施,尤其是面向“云、网、端”即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
三、新基建引导新消费 助力产业跃迁
(一) 企业在新基建中可以做些什么
民营企业是发展新经济的主体,尤其是领军企业,企业在新基建中可以做些什么?有别于上一轮“铁公基”为代表的老基建往往由政府规划和国企主导,新基建必须遵循市场逻辑,应当鼓励 社会 资本和市场化 科技 公司作为新一轮数字新基建重要力量和新场景运营先锋。
如果通过新基建能够真正构建起中国版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那么基于所有制中性的基本原则,对于参与其中的民营企业在此意义上也一样应当视为新国企即“国家企业”,无论作为新基建共同主导力量还是作为供应方和运营方,在这1.5万亿起的规模中、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作用都很大。
以5G基建为例,产业链上中下游包括网络规划、器件原材料、基站天线、小微基站、通信模块、网络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系统集成与服务商、运营商等各细分产业链,可以发现除了运营商为三大央企之外,其他无线主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很多都是民企供应商。可以预计的是,仅5G基建,十年内直接和间接的产出就会到达20万亿的量级,而中后期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互联网企业与5G相关的信息服务收入就是直接产出的主要来源。
此外,从金融 科技 的视角来看,目前产业互联网的成熟度,远远不能满足金融机构发展小微金融对产业互联网要求。而新基建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对公业务 科技 化转型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二) 新基建与新消费能否形成闭环
“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
其中,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即数字基础设施,又分成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分别覆盖了数据的宽带实时传输与分发、数据存储计算与处理、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决策,以及数据在产业链采集应用以及线上线下的联动,包括了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等。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有很长的产业链,构成数据从采集到决策以及应用的全过程,既是新基建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新型的信息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其它领域新基建的通用支撑技术,还是传统产业数字化的新引擎,助力传统基建领域提质增效。
“新基建”并非疫情下的权宜之计,尽管疫情影响客观上加快了其前进步伐。事实上,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互联网平台以消费者和商户为架构、以数字化为砖瓦,搭建新经济服务大厦。
当前,总需求中出口和制造业投资都在萎缩,房地产依然在调控中,只剩下消费和基建投资可以发力,其中消费正在恢复,基建可以由政府和 社会 资本共同发力,且它短期是需求、长期是供给。短期看,消费和基建是平行的需求端,二者可产生共振,暂时还不构成闭环。但中长期看,新型基础设施建完后产生供给能力,“新消费”和“新基建”就能够形成闭环。“新基建”当中服务生产者的工业互联网等与终端消费者并不直接相关,而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消费市场则是服务终端消费者的广阔天地。
(三) 新基建聚合“数据+算法+算力”新要素
新基建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数据已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牛津经济研究院联合研究表明,过去30年间,数字技术投资每增加1美元可撬动GDP增长20美元,而1美元非技术投入只能撬动GDP增长3美元。
2020年4月9日,国家出台要素市场化配置意见,首次把数据纳入要素市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数据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作为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新要素,数据尤其是大数据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的新兴力量,加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是产业互联关键生产资料。
1) 对企业而言,大规模运用大数据能够放大生产力乘数,加速流程再造、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对政府来说,运用大数据构建信息共享和信用体系可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和效率提升。
2) 大数据实现供需匹配,在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提供基础性应用的同时,打通生产与服务全流程,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催生产业组织变革。
3) 随着大数据应用发日益深化,智能化生产、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等多种服务化延伸模式日渐清晰,呈现研发协同化、生产集成化、经营平台化、服务网络化等态势,带动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加快产业迭代兴替。
从大数据的逻辑出发,数字化新基建平台可有效聚合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算法、算力(平台驱动的“三驾马车”)等新要素,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引致基于技术与市场的创新演化,促进消费回暖和经济复苏。
图3数字新基建平台驱动的“三驾马车”
在平台大数据、云计算、AI和区块链技术群中,数据是最宝贵的资产和持续进化的源泉,算法是有效分析和挖掘数据的方法和法则,算力则决定着数据和算法发挥的潜力。可以说,数据、算法、算力三者正在“协奏”出新经济舞台下一个乐章最澎湃的新要素进行曲。
以银行业数据治理带来的成效为例。麦肯锡报告指出,通过对比做数字化转型和不做数字化转型的两类银行,可以发现,做好数字化转型的银行今后ROE的回报比提升40%到49%,不仅提升了效率,而且降低了成本,同时开拓了新的业务。这三个因素相乘就会形成指数级别的增长。
(四) 以市场的逻辑筑就产业跃迁“源动力”
新基建的策略打法沿着整个经济发展格局,尤其是贴合中国超级城市群地理格局和深度城市化展开,未来十年的基建方向是东部的相对降速、城市进入精细化运作阶段,中部加速发展、产业转移和创造新的增长引擎,而西部成为能源和地缘的中心。
新基建与新旧动能转换相契合,将引爆真正的产业革命4.0。最近两年我们一直唱“赋能与被赋能”的口号,最先收益、被赋能的行业是以“智能”和“互联网”打头的行业,真正地赋能由于行业差异缝隙较慢、较难向下渗透并下沉到其他一些行业,就是在新经济行业被滋养成长后,迟迟得不到养分的传统行业和节点。
新基建作为新产业革命的“打桩机”,在国家布局下动用市场力量把新能源、5G、IoT、芯片、算力等整合形成产业跃迁的“源动力”,将打穿互联网“云层”,直接渗透并夯实能源、服务、消费品和装备行业代表的传统行业“地基”,完成真正的系统性动能转换。这正是避免走传统基建粗放、政府包办、产能过剩等老路最直接有效的战略方案,也是大手笔稳扎稳打地构建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一步。
3. 国家首次官宣“新基建”范围:3大方面 7大领域全曝光
重磅!国家首次官宣“新基建”范围:3大方面,7大领域全曝光!信息量太大...4. 【汽车人】国产芯片“上车”路线图
因此,在车载算力芯片领域,华为瞄准的是未来,而非眼下。而地平线、黑芝麻、寒武纪、深鉴科技、飞步科技等创业公司的产品,已经应用到自主整车产品当中。在车载算力领域,中企正取得局部突破。当然,博世等跨国一线Tier1,拥有完整的ADAS解决方案。从长远看,华为“全向”解决方案,可能更适应未来对车联网、车机、新能源和ADAS的综合要求。
传统力量
在算力芯片中的功能芯片,譬如MCU(微控单元,特别是燃油车动力系统控制),还有传感器芯片领域,传统巨头仍然牢牢把持,中企也有类似的产品,但参与度很低,大致只有4.5%左右。
这一块暂时还看不到突破迹象,只能是从小单做起、从备胎做起,磨练车规级稳定性水平,逐渐积累向巨头挑战的资本。不过,是否还要继续投资燃油车有关的功能MCU,中企其实左右为难。但有些技术储备在新能源时代,照样可以获得长远应用,譬如这次缺货的ESP(车身稳定控制)芯片。认为传统MCU芯片市场萎缩,看法未免过于粗糙。
从动态角度看,情况就不那么令人忧虑,因为现在芯片中企参与度正在提升。“新四化”浪潮对新玩家具备天生的友好度,中企不能浪费历史机遇。(文/《汽车人》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