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筑结构图的梁图中提到的在集中力处是指
这个是指梁上有柱梁等构件以此梁为支撑的位置,也就是说这个位置受力比较大。
⑵ 计算主梁自重简化为集中力的时候为什么要乘以次梁间距
两端直接搭在柱或剪力墙上的是主梁,有一端或者两端搭在其他梁上的就是次梁。在框架梁结构里,主梁是搁置在框架柱子上,次梁是搁置在主梁上。
计算要点和构造特点:
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2.与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0~60)mm,双排筋h0=h-(70~80)mm。
4.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各0.5~0.6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为防止这种破坏,在主梁两侧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2h1+3b的范围内。
⑶ 图纸上怎么看出梁的集中力
图纸上梁的集中力:
举例说明如:集中标注KL11(1)200×700Φ8@100/200(2) 2Φ20;2Φ25 N4Φ12(+0.250)
解读:框架梁,编号是11;一跨;梁的断面尺寸是宽200,高700;箍筋Φ8,间距200,加密区是间距100,双肢箍;上部受力筋是2根通长筋Φ20,下部钢筋是2根通长筋Φ25的;梁侧4根抗扭钢筋Φ12(每侧2根);梁的顶标高高于楼面0.25米。
⑷ 框架梁传递给柱的集中力怎么算
采用手算时有局限性,无法对框架结构进行空间协同计算,所以对较为简单、规则的框架结构往往只对起控制作用的横向框架(主受力方向)进行平面框架计算,对平面外(也就是你说的另一方面的框架)也就不再计算,也就是假定为在平面外框架梁柱节点力矩平衡,只传递竖向力,该竖向力采用单跨两端为固端梁,求出梁支座反力后叠加到横向框架节点上。由此可见,从框架结构空间体系角度上看,手算的误差是极大的。不好意思,因为你的两个问题分开来说不太好解释得清楚,我按我的思路揉在一起说了,条理不是很清晰,也不知这样解释能不能说清楚了。
⑸ 框架梁自重是集中荷载吗
连续作用在构件表面的较大面积上,不能看成集中荷载,且任意两个荷载的大小方向均相同的荷载称为均布荷载
集中荷载是对应于均布荷载的一个概念,其作用面积相对于被作用的面来说很小,可以简化成一个点的荷载就是集中荷载了。
在PKPM中,梁、墙间都可能有均布荷载,举例说,框架结构,楼层梁之间,要砌隔墙,隔墙的位置,从柱间、梁间封闭成的一个面上都有,这样就简化成了均匀布置在梁上的均布荷载。
而集中荷载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说某个梁上起小柱,而在模型中不打算建这个小柱或者标高不在楼层上,那就把柱子上的力转化为集中力,
加载位置看作用位置,加载在哪就加在哪~
所以,要看是加载位置,就知道了
⑹ 怎样将梁的均布荷载转化成集中荷载
一、将梁的均布荷载转化成集中荷载:
1、M=(q*x^2)/2,x是均布载荷的长度。其来历是:q*x是作用在结构上的合力F,单位为N,合力的作用点位于载荷作用的中点,故F的力臂为x/2米,从而弯矩M=(q*x^2)/2。
2、将均布荷载长度L和均布荷载强度q相乘,可以得到集中荷载强度P,把这个集中荷载放在原来均布荷载的中点(L/2)即可得到;
(6)梁重力算集中力扩展阅读:
均布载荷,一般用 q 表示,简单的说,它就是均匀分布在结构上的力(载荷),均布载荷作用下各点受到的载荷都相等。其单位一般是牛每平方米。有时候也将压强当作均布载荷。
比如说固支梁受到的重力就是均布载荷,或者物体受到的压强在压强作用面上也是均布载荷。
通过对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 ,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式 ,提出了形式简捷且具有明确物理概念的集中荷载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由于该公式的计算精度很好 ,可用于评估集中荷载钢筋混凝土梁的实际受剪承载力。
提出的集中荷载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 ,合理地反映了混凝土强度、剪跨比和箍筋的影响规律 ,可供工程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