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数字货币
一、数字货币概念的理解
(一)基于实体的数字货币
自古以来,凡是用纸制作的“货币”都叫做纸质货币,当代世界各国实际上都是纸币。在马克思时代,纸币只是金属货币的符号,纸币的实际含金量等于名义含金量,当名义含金量大于实际含金量时,金属货币物价指数就会因纸币过多而提高,当超过一定限度,就发生了通货膨胀。马克思将这些没有黄金作为保证的超发银行券称作虚拟货币。
凯恩斯时代,纸币是GDP的符号,他定义因弥补财政赤字而导致的纸质货币增发为赤字货币,并认为纸质赤字货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而只会造成半通货膨胀。
张春嘉在《虚拟货币概论》中的研究也证明,既无贵金属又无GDP保证的纸质货币的投放会引起物价上涨,而这种货币称为虚拟货币。
四、结论
虚拟货币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货币进化史的一部分,是数字科技革命的结晶。回顾货币史,任何一种形式的货币从诞生到发展成熟,都会经历质疑乃至排斥。它也像传统货币一样,并非天然完美,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以更适应生产力并为其服务。
『贰』 数字货币时代正在到来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扩大官方数字货币的试点,这或许意味着我国官方数字货币即将发布。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成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的工具,是经济社会的一大进步。数字货币逐渐取代纸币,或许又会成为一个新的跨越。
2020年8月14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方案提到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由央行制订政策保障措施,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
4个月前,央行数字货币开始在深圳、成都、苏州、雄安开启内部测试,并在餐饮、娱乐、零售型商户试点;本次数字货币试点由点扩散到面,四个试点城市拓展到对应的四个区域,对应关系为:京津冀(雄安)、长三角(苏州)、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西部(成都)。
央行数字货币自2019年8月首次公开以来,一直高速推进,进展频频超市场预期,试点区域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2020年7月,滴滴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达成战略协议,同月,美团点评、哔哩哔哩(B站)与多家参与数字货币项目的银行展开合作,数字货币试点应用开始拓展到互联网领域。
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叫作DC/EP(),翻译成字面意思是“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官方定义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
在过去的六年,中国人民银行以数字货币研究院为核心,联合数家商业银行,从数字货币方案原型、数字票据等多维度研究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之后,央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数字货币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意义已经越来越被政府认知。
从商务部推广试点的行动来看,人民币法定数字货币DC/EP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当前仍处于内测阶段。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及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布的数字货币专利、央行及官员文献和公开讲话中,可大致推测出数字货币可能的运行模式。
DC/EP或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架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原所长姚前在其著作《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实验研究》中对这一架构有所描述。
央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中同时设立“数字货币发行库”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两者分别为央行和商业银行存储数字货币的数据库。此外数字货币架构中还包含了央行的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其中认证中心主要功能是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管理和证书颁发;登记中心负责数字货币的全流程(发行、转移、回笼等)登记工作。
除技术细节上的不同外,DC/EP发行与纸币发行基本相同。与传统纸币一样,数字货币发行和流通将以**部门信用为背书,发行过程实现与人民纸币1:1等值交换,现阶段侧重对M0(流通中现金,即企业、居民持有现金)的替代。DC/EP的发行和流通依然维持原有双层运营机制,即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经由商业银行流通至私人部门。
数字货币发行时,商业银行首先根据需求向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发出申请,在央行会计核算系统抵扣相同额度的准备金存款后,央行、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分别生成和接收对应额度DC/EP,最终表现为央行负债端储备货币DC/EP的发行,商业银行资产端库存DC/EP的增加。
此外为减少发行DC/EP对商业银行间流动性的干扰,理论上也可采用回笼银行库存现金方式发行等额DC/EP,实现数字货币对现金的替代,会计核算上分别表现为央行负债端纸币现金发行的减少和DC/EP发行的增加,商业银行资产端库存纸币现金的减少和DC/EP的增加。
私人部门将手中持有的现金或银行存款转换为DC/EP后,数字货币正式进入流通中;居民将持有纸币转为数字货币后,商行库存纸币增加,库存DC/EP减少,数字货币实现从商业银行的银行库向居民数字货币钱包转移。银行存款转为DC/EP时,商行私人部门存款和库存DC/EP均减少,数字货币实现转移。这一过程的完成标志着DC/EP正式进入流通渠道。
私人部门间使用DC/EP进行点对点交易和支付时,仅涉及私人部门间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作为钱包运营商的金融机构通过互联互通设备实现DC/EP的转移,央行登记中心进行相应的权属变更。至此DC/EP替代现金,实现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四大基本职能。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发行流通环节,数字货币DC/EP的资金流转均需经过央行登记中心确认和变更信息。
从技术细节来看,央行数字货币DC/EP具有纸币不具备的一些优势,比如溯源性、便于保存、离线支付等。
首先,从目前可获得的信息来看,数字货币交易具备一定的溯源性。DC/EP表现为加密的字符串,携带了持有者的个人身份认证信息。在每个交易环节均需要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确认的情况下,理论上DC/EP从创设到回笼所经历的每个节点都会被记录。以上信息经过加密后对非授权机构匿名,可以充分保障使用者的隐私。因此DC/EP能够实现“有限匿名”,即对社会公众匿名,对经过授权的执法机关和央行显名。这是纸币所不具备的重要特点,纸币交易具有完全的匿名性,一旦发行,央行难以追踪纸币资金流向路径。
其次,相比于纸币,数字货币几乎没有运输、保管成本,但对技术、算力提出要求。纸币发行时有运输成本,基本由央行承担,流通时有保管成本,部分破损纸币仅能折价兑换或不予兑换,该部分成本和风险均由持有人承担。但数字货币形态下DC/EP不存在因载体破损而价值毁损的风险,主要成本集中在前期数字货币系统的搭建和系统的运维,和现金发行流通相比成本较低,而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这部分成本主要由央行与商行承担。
再次,从支付方式上来看,DC/EP支持双离线支付,无需联网,无需无线信号即可实现资金转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专利“使用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离线支付的方法及系统”显示,DC/EP的终端设备在未与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建立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也可接收交易金额;用户终端设备可通过近距离无线连接方式从受理终端设备获取交易金额,并将交易信息发送至受理终端设备。
最后,作为法定数字货币,DC/EP具有无限法偿性,这意味着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收款方不得拒绝DC/EP形式的支付,这是第三方支付所不具备的优势。相信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都遇到过,部分商家或者场景只支持一种或者几种支付方式。DC/EP则不存在这种困扰,作为法定货币,只要商家具备接收条件,就必须接受。从这种意义上来说,DC/EP要优于所有第三方支付平台。
另外,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央行数字货币在促进国内数字经济发展,为经济运行降本增效,以及重塑国际结算体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也会有所帮助。
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普及也有一些阻碍。理论上DC/EP的每一次交易都会被记录,虽然仅获得授权的执法机关和央行可以看到,但这仍可能会让一些人有隐私方面的担忧,从而更倾向于使用完全匿名的现金。此外,尽管数字货币系统被黑客攻破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依然存在可能,如何保障数字货币的安全,并让民众接受,也是一项挑战。
『叁』 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历史演变
货币维持着世界的运转。尽管说不清道不明,但货币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工作和投资挣钱,还要为购买产品、服务和体验花钱。无论是何种货币,它都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直以来以物易物以及贸易的象征。
货币的 历史 已足够悠久,现在它应与其它的现代事物一起向前发展。技术催生了无现金交易,甚至还产生了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的概念,但货币的本质依然蕴含在其中。
2009年比特币问世后,数字货币的概念迅速传播开来。它本质上是一种独立于银行而运作的数字货币,用不可改变的共识机制来代替银行进行监管。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货币及其好处,我们有必要对货币的 历史 进行全面的研究。
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人们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东西。在过去的几年中,货币已经从法定货币演变为数字货币。但是在法定货币和数字货币出现之前,货币只是简单的以物易物,两个人会愿意交换他们认为等值的商品和服务。
货币是如何运作的
某种支付方式要被人当作是“货币”,它必须具备三个核心功能,即:
交易媒介——指你可以用来交易或获得其它东西的物品。在这一点上,双方都应该同意该货币是有价值的。
价值储存——货币必须在一段确定的时间内维持价值稳定,这样才有可能让它成为一种交易媒介。这就意味着你必须能够储存货币以供将来使用,换句话说,它的价值要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保持稳定。这与用于以物易物或贸易的物品有很大不同,这些物品可能会过期,也可能贬值。
记账单位——货币必须作为一种用来定价或衡量人们所欲的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方式。在购买不同的商品时,货币是一种基准,有些商品的价格要高于其它商品。
货币的演变
从过去人们以物易物开始,货币走过了一段很长的发展历程。以下是关于这些年来货币是如何演变的更详细的概述。
1.以物易物
在铸币出现之前3000年左右,以物易物是一种获取商品和服务的普遍做法。以物易物的双方要进行大量的谈判、讨价还价以及交易条款的修改,之后双方才能就交换的商品和服务是否等值达成一致。
然而,以物易物可能耗时巨大。有时,卖家会将某项服务而非某件商品视为对自己产品的公平交换。假设你正在出售一件稀有物品,你可能觉得买家要完成某项任务才能公平地交换这件物品,而这项任务可能需要花费买家数周的时间才能完成。
最终,人们选定了一些易于交易的物品,如兽皮、盐和武器等,以加快交易流程。这些物品通常被认为是第一种货币。
2.铸币
由于用于交易的商品并非总是易于携带,因此货币发生了演变。中国和欧洲是世界上率先创造出类似于现代货币的物品的国家,这使得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变得更加简便。
第一个使用工业设施生产铸币的地区是欧洲,该设施至今仍是一个铸币厂。铸币是用一种被称为“琥珀金”的金银天然合金制成,并印有图案,以表示其面值。
3.纸币
之后,银行开始出现,并成为了储存金属铸币的主要机构。银行还发行纸币,让借款人可以携带。人们随时可以去银行把他们的纸币换成相应面值的金属铸币。
这让人们在购买大量的商品和服务时更加容易,并使交易更加安全和便利。
4.移动支付
如果说货币的演变有一个共同趋势的话,那就是货币变得更便携、易得和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携带虚拟货币,并在接受移动支付的商店和用户之间使用。
如今,银行也发行了官方应用,可让你进行本地和国际转账,从而实现了货币的全球化覆盖。
5.数字货币
随着移动钱包的出现,用不了多久,一种完全数字化的货币就会出现。2009年,第一种数字货币——比特币(其原始版本为BSV)的问世让金融界大吃一惊。它围绕着这样一个事实,即它可以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运作,这摆脱了银行和法定货币的束缚。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出现了更多的虚拟货币,如以太坊(ETH)、瑞波币(XRP)、Tether(USDT)和莱特币(LTC),它们各自在市场上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数字货币的兴起
数字货币因其独有的特性而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它只以电子形式存在,不需要银行或权威机构对其进行监管。相反,它是通过科学技术和加密来实现的。
长期以来,比特币的出现在经济学家之间引发了一场关于它是否会继续存在的辩论。如今,它扮演了一种新型交易媒介的角色,提供了传统货币所无法提供的功能:
比特币的点对点交易不需要银行或政府这类中介或管理机构
保护发送人隐私的私密交易
服务费更低却更便捷的国际贸易
随时存取资金
实时转账到任意账户
增强了可用于交易的新兴数字货币和钱包的适应能力
越来越多的机构认识到了数字货币的价值,并接受其作为一种支付方式
可靠的加密技术保证了交易的安全,减少了盗窃事件的发生
而这还仅仅是皮毛,没有人知道数字货币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现在,研究和关注数字货币的趋势令人兴奋。
货币的未来
货币会一直存在,它将继续发展并适应人类的需求。能看到数字货币在未来如何发展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比特币可能是人们了解加密货币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它引领了竞争币(其他数字货币)的潮流。
#比特币[超话]# #欧易OKEx# #数字货币#
『肆』 简述货币演变的四个阶段
简述货币演变的四个阶段介绍如下:
货币的契约本质决定货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延期支付标准和记帐单位。
货币以发行者来分类,可分为公钱(法定货币)、私营货币和区域货币(社区货币)。公钱一般说来由政府来发行,当它存在的时候,一般说来占主导地位。私钱和区域货币则由非政府机构来发行。
按材资来分类,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使用不同的物品作为货币。可分为贝壳、珠子、棍子、金属货币(参见商品货币)、纸币以及数字货币。就性质来分,可分为真实货币和虚拟货币。
『伍』 货币的形态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自货币出现以来,货币的形态随着商品经济交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差异,充当货币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货币的形态表现也不完全相同。
总的说来,货币的形态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