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能谈谈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吗
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一场革命,意义重大。对国外建立独特而领先的国际金融系统,增强人民币对世界各国的使用率。对国家的统计,资金流向,透明准确,也是防偷税漏税,反腐的一大利器,也是对当今 社会 金融体系乱象的一次整顿。什么宝支付都得靠边。一旦实施成功,每年可减少几万亿损失,利国利民。民富国强指日可待。
我认为央行数字货币除了取代纸币并清理出市场秽币(不义之财)外没有国际化的可能。
1.短期,央行数字货币无非是在零售支付上提供了人民币的新手段,对于金融体系暂时影响不大。
2.中长期,将使金融体系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对于某些领域、某些企业可以进行定向精准的扶持,央行可以直接通过财政部跳过商业银行直接进行。而数字货币钱包普及以后,在某种意义上日常生活不再需要银行账户,对于银行体系将构成巨大的挑战。
3.在跨国金融体系上,央行数字货币更将带来巨大的改变。他可以绕过SwIft。不再使用美元作为贸易中介货币,大幅降低贸易的中介成本,逐步建立基于人民币的中国自己的国际贸易循环。央行数字货币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重要武器。
有人说主要是(国际)结算体系方面的。
央行数字对金融货币来说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数字货币中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怎么办?
究竟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是指中央发行的数字货币,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
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币,具有法偿性,也就是说,不能拒绝接受数字货币。从法权性讲,其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
有人可能会说:央行数字货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差不多吧?
其实差别可大了!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 只要我们手机上都有DCEP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水木然商城你期待一整年的味道,2020年雨前梅家坞龙井茶上市了!小程序
想想纸钞就能理解了。你用纸钞进行支付的时候,是不需要账户的。但是我现在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的时候,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的,要绑定一张银行卡。
然而使用的这个币钱包,也不需要实名认证,也不是非得要绑定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这就意味着, DCEP能像纸钞一样流通。也就是说,你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成纸钞的数字化替代。
也就是说,数字货币将具有真正的货币特征!
要知道,即便是是Facebook推出的加密货币Libra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另外请记住这一点:央行数字货币替代M0,其功能和属性与纸币相似,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
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走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结算,属于M1和M2级别的数字化,不具有M0级别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M0。
M0:一般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
M1 :一般包括 M0 + 各单位的活期存款,
M2:包括 M1 + 居民储蓄存款 + 单位定期存款 + 单位其他存款 +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据预测,接下来两到三年时间会有30%至50%的M0被央行数字货币替代,基本实现央行数字货币全国范围推广,平常的现金使用大部分会被替代!
其实,这次疫情也加速推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进度!
要知道当前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摆,这意味着各国政府将难以让资金直接流向陷向困境的企业和工人。
虽然各国都在不断的印钱发钱,但是许多资金都堵塞在银行,贷款需求较低,阻止了这些资金流入最需要的家庭和企业,最终只是推高了富人持有的资产价格,导致增长放缓、加剧不平等。
如今若要有效刺激经济、帮助受困群体,只有通过数字化,才能将钱真正的发给那些需要的企业和家庭以及个人!
可以说,在数字化货币时代,我们每个的收入/财富都会被精准定向,传统的贫富分化问题,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等等,都将被解决!
届时,天下的每一分财富,都将暴露在众目睽睽眼里!
这个问题,我还来谈谈自己观点吧!央行数字货币推出,是 历史 潮流必然的结果,特别是现在这样疫情环境之下,为了减少货币病毒感染传播,发行数字货币正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宝,强有力的补充!能不能发展到国际交易,为 时尚 早,去美元化,支持人民币国化,本人认为,目前为止很难,小额数字货币可以国内支付,但在国际的大额支付,就不是这好操作了,毕竟目前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为住的,想借助数字货币去美元化,还是不够,还需要时间去完善,数字货币使用范围及系统,再数字货币推出,就是去美元走出了一步!
央行的数字货币会改变目前的整个支付系统生态,DCEP的功能和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是数字的,纸钞是实体防伪。用纸钞支付的时候,我递给老板10块钱,老板给我一个葱油饼,这个过程非常原始且直接,因为我不需要开通账户。哪怕那10块钱是我刚从马路边捡的,也马上能用,不用存入银行账户。
微信支付就不是这样。开通微信支付的前提条件,是你需要一个银行账户。虽然微信支付有个余额,但还是先绑定了银行卡做了实名认证才能用。数字货币可以匿名无需联网更方便,可以接入目前的支付系统也可自成一体。新事物的出现会带来很多机会,大家一起努力吧!
4.14号的时候,网上突然出现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DCEP在农业银行内测的APP图片,引起了人们热切的讨论。
一、DCEP是什么?
“DC”是“Digital Currency”,也就是“数字货币”的英文缩写;“EP”是 “Electronic Payment”,也就是“电子支付”的英文缩写。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数字货币DCEP表现的是货币的数字化和电子支付。
简而言之,DCEP是数字化的RMB,它改变的是数字形态、发放方式和支付结算方式。
从2013年开始,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就已经开始关注数字货币。在2014的时候,我们国家开始组建数字货币研究团队,在2016年1月宣布“争取早日推出央行主导的的数字货币”,在2019年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并准备开始测试工作。等到今年4月份,数字货币DCEP正式开始测试。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跟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加密货币(比特币、以太坊)是不一样的。央行数字货币是由国家发行,具备发行权,拥有国家信用背书。
数字货币在交易的时候,可以直接点对点交易,不需要第三方,从而节约了大量的 社会 运行成本。而且,因为数字货币依靠的是区块链技术,而区块链又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会在数据库中记录下所有的交易,从而杜绝了不正当的交易行为(洗黑钱)。另一方面,银行也可以很轻松的看到每一枚数字货币的流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监管。
在每次央行发出数字货币消息的时候,总是有人利用区块链技术跟风炒作。说着什么“国家都在提倡区块链技术,再不跟上时代就晚了”之类的话术,这些人纯粹是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进行资金盘 游戏 ,说白了就是为了骗钱。
很多的区块链项目,都是利用区块链的概念来割韭菜,背后根本没有实际的落地应用。尤其是在上一年“学习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出来之后,各类空气币重出江湖。希望各位投资者一定要警惕,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DCEP跟那些空气币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你现在已经在接触空气币,赶快退出来,及时止损。如果你想要接触数字货币市场,之前我在学习的时候有收集一些资料,可以分享给你,最起码咱们了解之后,懂得一点知识,减少被割的风险。
二、央行推出数字货币DCEP将对 社会 产生什么影响?亦或者数字货币DCEP对于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1.影响全球货币体系
货币体系是政府给国家经济运转提供货币的一套机制,包括铸造货币的工厂、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我们的纸币在发行、印刷、储存等环节中的成本很高,而且流通范围比较多,不易携带。数字货币DCEP可以降低制作成本,还可以对货币制造、记账、流动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有利于货币的流通和投放。
数字货币的推行是货币体系中的一个改革,现在的主权货币是美元。数字货币的主权地位是由使用范围、用户和资产来决定,当世界上出现多个数字货币系统,这个时候就不再有明确的国家标签,而是需要自身的商业信用和数字信用来确定主权地位,甚至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法币会成为数字货币的瞄定对象,美元的主权地位也将会受到威胁,美联储也不会随意放水。
从另一方面来说,数字货币的推行可以覆盖各个角落的金融基础设施,从支付入手,再到储蓄、融资、投资、保险、资产交易等领域,最后进入大众的经济生活,形成跨越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
2.取代部分纸币
纸币在发行出来,流入市场之后,我们便无法追踪它的去向。DCEP可以取代部分纸币流入市场,不仅可以降低纸币制作的成本,还可以增加运行效率,增强监管。比如印刷的一部分纸币本是为了救助实体经济,但流通了一圈又跑到了资本市场,使用DCEP就可以追踪,从而清晰的看到是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为什么DCEP不直接取代纸币,而是取代部分纸币呢?这是因为纸币在我们生活中拥有很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来说。在电子支付的影响下,很多商场推行无纸币服务,要求只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甚至还需要下载特定的APP支付,这对于某一部分的人群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
这些仅是在电子支付的影响下出现的现象,如果DCEP全面取代纸币,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可想而知。
3.双离线支付
很多时候,我们在使用电子支付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付款码很难打开、扫描支付网络延迟,即使最后支付成功,也避免不了当下的尴尬状况。
DCEP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也就是“碰碰付”,即DCEP可以像纸币收付一样,在网络信号不佳或者是没有信号的情况下,只要两个装有DCEP钱包的手机“碰一碰”,就可以完成支付转账,方便快捷。
4.利于 社会 信用的建立
DCEP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个人的资产,资产的交易流动都可以查询,而且大额的流通也不会受限,更加方便快捷。
当资产储存在账户中,拖欠工资和老赖的现象会大大减少,毕竟监管部门会查到账户中的余额,老赖们再也不能说出“没有钱”这样的谎话了。
Ⅱ 为什么要推广数字人民币
央行准备发行数字货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的代表,在货币形式探索上走在了前列。全球大多数国家对其是又爱又恨,尤其是中国对比特币发起了接二连三的打击,但是比特币仍旧是屹立不倒,展示出超强的生命力。
不过,央行计划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具有货币属性的,有央行的信用背书。央行版的数字货币会首先应用到票据市场。央行版的数字货币在国内进行普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与此同时,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应用型数字货币。例如,普银集团推出的普银数字货币,这是一种本位制数字货币,背后有相关茶叶资产的信用背书。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的发行和流通成本,增强经济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发行数字货币的作用:
1、低交易成本
与传统的银行转账和汇款相比,数字货币交易不需要向第三方支付费用,其交易成本更低,特别是与跨境向服务提供商支付高额费用相比。
2、交易速度快
数字货币中使用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分散化的特点,不需要任何类似清算中心的集中机构来处理数据。事务处理速度更快。
3、高度匿名
除了没有中间人参与的点对点交易之外,数字货币相对于其他电子支付方式的一个优点是它支持远程点对点支付。它不需要任何可信的第三方作为中介,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交易双方无需任何帮助就可以完成交易。
相互信任,具有较高的匿名性,可以保护交易者的隐私,但同时也为网络犯罪创造了便利,容易被洗钱等犯罪活动所利用。
(2)疫情加速数字货币使用扩展阅读:
数字货币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依靠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除数字货币外,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这也是比特币流行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如果数字货币被公众广泛用作货币,将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产生重大影响。
其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如果数字货币被广泛接受并能发挥其作用,将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给政策制定带来困难。由于数字货币的发行人通常是一个不受监管的第三方,货币是在银行系统之外产生的,发行量完全由发行人的意愿决定,这将使货币供应量不稳定。
此外,当局无法监控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这将导致无法准确判断经济运行。政策制定带来问题的同时,也削弱了政策传导和执行的有效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数字货币
Ⅲ 关于数字货币最全面的一篇文章(上)
看点: 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浪潮、“去美元化”大背景下,数字货币要来了。
商务部近日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其中公布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据新华网消息,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东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也就是说,如果顺利的话,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也许能“一睹芳容”。
其实,央行早在 2014 年便设立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7 年末,经国务院批准,央行组织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和中钞公司、上海票据交易所等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 DC/EP)的研发,并于 2018 年 2 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数字票据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营;2019 年央行在召开下半年工作电话会议时,要求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 DC/EP)研发步伐 。
那么,推出数字货币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国海证券和新时代证券关于数字货币的两份研究报告,揭秘数字货币的前世今生以及央行推出数字货币的背后逻辑。
1、数字货币原理及各国发展状况
数字货币是货币体系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属于货币 4.0 阶段 。货币是人类发明除了文字之外的另一重要发明,在经历了物物交换、金银本位制之后,信用货币成为货币史上的重要跨越。
其中,最初的以物易物便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制度安排,但是由于交易效率极低,供需耦合难度较大,缺乏统一价值衡量标准,极大限制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贸易范围,因此逐渐被金银等贵金属所代替,这一交易体制在货币发展史上经历的时间较为漫长,由于存在天然损耗、币价不足额、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劣币驱逐良币等现象,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纸币——纯信用货币开始出现,纸币不仅节约了发行成本,也克服了贵金属货币携带不便等难题,极大促进了近代史的贸易发展,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也成为可能。
如果说纸币实现了信用货币从具体物品到抽象符号的第一次飞跃,那么建立在区块链、人工智能、 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基础上的数字货币实现了信用货币由纸质形态向无纸化方向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数字货币并没有改变货币背后的信用背书,而是改变了货币的存在形式,至此,货币完成了商品货币——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信用货币——数字货币的演进,因此货币存在形式的演进意味着货币体系运行成本更低、更安全、更高效,数字货币是货币体系从商品货币向信用货币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
数字货币不是电子货币的替代,根据发行者不同,数字货币可以分为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和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目前,关于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按照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定义来看,狭义的数字货币主要指纯数字化、不需要物理载体的货币;而广义的数字货币等同于电子货币,泛指一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包括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和数字货币。
根据发行者不同,数字货币可以分为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和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其中,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以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为表现形式的法定货币,它本身不是物理实体,也不以物理实体为载体,而是用于网络投资、交易和储存、代表一定量价值的数字化信息;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亦称虚拟货币,是由开发者发行和控制、不受政府监管、在一个虚拟社区的成员间流通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Bitcoin)等。
广义数字货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完全封闭的、与实体经济毫无关系且只能在特定虚拟社区内使用的货币,如虚拟世界中的 游戏 币;二是可以用真实货币购买但不能兑换回真实货币,可用于购买虚拟商品和服务,如 Facebook 推出的 Libra;三是可以按照一定比率与真实货币进行兑换、赎回,既可以购买虚拟商品服务,也可以购买真实的商品服务,如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的货币发展形态。2020 年疫情以来,以“新投资、新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为主要特点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 社会 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虽然第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了 6.8%,而数字经济领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其中,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6%和 13.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2%,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同比增长 39.6%。
在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考验之后,我国数字经济进入了提速快速发展时期,亟需实现数据、技术、产业、商业、制度等协同发展,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通过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激发数字生产力,而数字货币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是为了迎合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是其具体的货币发展形态。
数字货币建立在复杂网络理论基础,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等特点,实现底层数字货币,中间层数字金融账户体系,覆盖了央行支付体系、商业银行、非银机构等垂直化总分账户体系,同时实现了各国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的互联互通,顶层数字身份验证体系等,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传统货币体系向数字货币体系的转变。
最早数字货币的出现可以追溯到 1982 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密码学家 DavidChaum 创立了 DigiCash,同时推出了两种数字货币系统:E-Cash 和 cyberbucks,这两种系统均基于 Chaum 的盲签合约建立的,能保持用户匿名且身份难以被追踪。但当时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且不能做到完全匿名,最终得以失败告终。
1996 年,著名肿瘤学家 Douglas Jackson 发起了有真正黄金的支持 E-gold,因此大受欢迎,甚至一度有希望在数百个国家吸引超过 500 万个用户。不幸的是,后来平台持续遭遇黑客攻击并且吸引了大量非法洗钱交易,该公司在 2009 年陷入了困境。
1998 年,一家莫斯科的公司推出了 Web Money 这一种通用数字货币,能够提供广泛的点对点的付款解决方案,涵盖互联网交易平台。它也是少数幸存的尚未加密的数字货币之一。时至今日,该货币仍被数百万人广泛的使用和接受。与此同时,它也可以转换为法定货币,如卢布,美元,英镑,甚至比特币。
2008 年 11 月,中本聪提出比特币的概念,并发布著名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文中首次出现区块链,能在不具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币正式诞生。比特币是一种 P2P 形式的虚拟加密数字货币,采用开源的区块链技术,将交易信息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这使得破解网络几乎成为不可能;另外,其点对点的传输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此后,比特币系统逐渐成熟,官方又陆续发布了新版本,增加了很多特性。
2013 年,以太币(ether)诞生,它基于以太坊技术衍生出的一种虚拟加密货币,是目前仅次于比特币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货币。以太币以区块链为基础,跟比特币类似,但使用的 科技 完全不同,是具有开源智慧合约(smart contract)功能的公共区段链平台,双方达成合约条款就能执行。2010 到 2014 年间,比特币多节点挖矿和点点币( PPcoin)诞生,在采矿方面发挥了作用。2013 年 8 月,德国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化。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虽本质上不具备货币职能,但已对现行的货币与金融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国央行正在积极研发或推行法定数字货币。早在 2013 年 Shoaib et al.就提出官方数字货币的概念,英格兰银行( BOE)2014年发布的报告明确以分布式账本技术(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作为数字货币的分类标准,一类是加密数字货币,即运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生成的数字货币,并指出比特币是史上第一个加密数字货币;
另一类是非加密数字货币,以瑞波币为典型代表;随后国际清算银行下设的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 CPMI)将法定数字货币定义为加密货币,根据存在形式是否基于央行账户,将法定数字货币分为央行数字账户和央行数字货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 BIS)提出的“货币之花”模型,明确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即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数字形式的中央银行货币,且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保证金账户和清算账户存放的数字资金。
▲“货币之花” 模型
数字货币与政府的关系相当复杂,各国政府既恐惧又好奇。各国对于数字货币的讨论、实验和试点将持续进行,因为如果有经济体开始使用数字货币,那将在全球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各国经济体都将越来越重视这种新的现象和新趋势。
1、美联储 Fedcoin 项目 。 这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可与美元进行等价兑换(即汇率是 1:1)。该货币协议与比特币有诸多相似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 Fedcoin 中,有一个用户(美联储)拥有特殊权限,能够随意创建和撤销账簿使用权。二是发行数量不像比特币那样有一个事先定好的规则,而是可以像现金一样调整发行量。
2、 加拿大央行的 CADcoin 项目 。 这是一种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加拿大央行搭建了一个基于分布式账簿的大额支付系统, CADcoin 是在这个系统中使用的货币。近日在卡尔加里的内部介绍会上,加拿大央行展示了他们正在开发的电子版加元—CAD-Coin。这项代号为“Jasper”的创新初衷是帮助央行通过分布式总账 科技 发行、转移或处臵央行资产。多家加拿大主要的银行,包括加拿大皇家银行、 TD 银行及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均参与了该项目。
3、 瑞典央行的 eKrona 项目。 目前,瑞典正在逐渐转型为“无现金 社会 ”。数据显示,自 2009 年以来,瑞典纸币及硬币的数量已经下降了 40%,居民更倾向使用银行卡、智能手机和电子钱包来处理日常的各种交易。随着现金使用量持续减少,瑞典央行尝试为民众提供一种不通过零售银行等中介的支付方式。瑞典央行要求, eKrona 必须能够用于小额购买。由于目前尚未确定使用哪种技术, eKrona 有两种可能的形式,一种是存款货币单位(即个人直接在央行开户,而非在商业银行开户),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
▲海外各国或组织数字货币的最新动态
每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体制不同,是否需要采用央行数字货币利率这一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海外各国又不想失去在数字货币占得一席之地的机会,所以出台的政策法规也是经常变换,时宽时严。
国际清算银行 。2015 年 11 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DigitalCurrencies》报告,详细介绍了数字货币作为零售支付手段的影响等内容;2018 年 3 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对支付、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的报告,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进行了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7 年 6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发布了一份关于金融 科技 行业发展的报告《Fintech and Financial Services : Initial Considerations》,针对如何有效监管分布式账本技术( DLT)及以其为基础的数字货币提出了建议。2018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和 20 国集团 G20 共同发布一份中期报告《数字化带来的税收挑战》,提出要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形成的数字资产交易信息进行监管。
英国 。英国的财政委员会对加密算法进行了评估,认为他们目前不会对英国的货币或金融稳定构成风险。然而,加密算法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任何购买加密算法的人都应该准备好丢掉所有的钱。
日本 。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市场,日本政府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可谓是非常积极。从去年开始,日本就免除了数字货币交易的消费税,承认数字货币的合法性和货币属性。2017 年日本开始实施《资金结算法案》,承认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合法性。之后,日本金融厅( FSA)颁布《支付服务法案》,对数字货币交易所实施全方位监管。所有在日本境内运营的交易所必须获得财政部与 FSA 的牌照授权。
新加坡 。在新加坡政府对金融 科技 “不寻求零风险,不扼杀技术创新”的原则指导下,新加坡积极发展区块链技术,积极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新加坡是亚洲区域内最支持数字货币发展的国家之一。由于新加坡的积极良好的制度环境,多家交易所选择在新加坡开展业务,例如 WBF EXCHANGE 就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密切。
2020 年 3 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正式公布关于支付服务经营牌照的豁免企业名单,名单上的实体已取得豁免期内的特定支付服务或数字货币相关支付服务的许可证和经营权,包括阿里巴巴、支付宝、亚马逊等大型机构的新加坡实体均在名单之列。
关于数字货币相关支付服务的豁免许可,包括币安、 OKCoin、 BitStamp、币信、Coinbase、 CoinCola、 TenX、 Upbit、 ZB 等近 200 家公司均可在正式下达牌照前以豁免状态合法运营。
泰国 。为了更好的监管数字货币行业, 2018 年 6 月,泰国颁布了《数字资产法》,宣布为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颁发牌照,开始实行牌照化管理。
澳大利亚 。由于金融犯罪不断增加, 2017 年 10 月,澳大利亚通过了《财政法案 2017 年修正案( 2017 措施 6)》, 2017 年底,正式通过了《反洗钱与反恐怖主义融资法案2017 年修正案》,明确了数字货币并不是货币资产,而是价值的电子表现形式。提供数字货币交易业务的机构,必须向澳大利亚交易报告和分析中心( AUSTRAC)提交申请,取得相应监管牌照与准入许可。交易所应根据反洗钱/CTF框架下的制度标准,对业务进行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评估。违规者将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或 500 英镑罚金,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或 2000 英镑罚金。
海外央行数字货币实践的启示 :
1)、 央行应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数字货币搭载在为更广泛的金融体系服务的基础设施上,从与现有金融体系的链接中获得合法性的外表,这是其明显的特性。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央银行的监管应该加强, 将数字货币与实体货币相分离,确保数字货币没有寄生在实体货币上。
中央银行应与商业银行合作,发挥“数字前线”的监管作用,禁止商业银行做出充当“比特币自动取款机”的不道德行为,同时,不允许这些数字货币与整个金融体系现有的基础设施共存,以保障支付系统正常运行。
2)、 技术方面需要加强。应适当地采用数字货币的新技术,来改进国家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支付方面。新兴国家中央银行可能会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实施中获得最大收益,主要是因为现有的财务流程和技术系统不是很高效,可以通过实施数字货币或其他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来实现更大的金融包容性,运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消费(零售)和银行间(批发)层面的跨境支付摩擦。而现金业务完全电子化之后,用户转场手机银行 APP 等线上渠道,那么银行之前的硬件渠道建设也将面临转型的考验。
3)、做好应对冲击的准备。数字货币由于自身的缺陷,不可能取代传统的货币,但其一旦全面发行,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难以预测的。因此,央行必须积极做好技术进步对金融冲击的相关准备。同时,披着合法外衣的数字货币搭载在为更广泛的金融体系服务的机构和基础设施上,可能形成严重的金融风险,威胁金融系统的稳定, 中央银行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做好数字货币带来的各种风险应对工作,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规范和引导数字货币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2、 国内数字货币发展历程
人民币作为中国通行流通的央行货币已经历经 71 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已经逐步实现电子化,迈入 2.0 时代。流通在银行等金融体系内的现金和存款早已通过电子化系统实现数字化,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大规模普及,让流通中的现钞比重逐渐降低。现在国人日常消费几乎不需要使用现钞。移动支付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快速便捷的支付体验。人们开始畅想未来的“无现金 社会 ”,中国也成为最接近无现金 社会 的国家之一。
但中国的移动支付更多是商业驱动,是一种货币的电子化支付手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人民币” 。从贵金属到纸币替代贵金属充当货币,再到未来的数字化货币,是经济和 科技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随着网络通讯技术日益发达、 社会 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与活跃,加上民众购物消费习惯的变化及对货币流通安全性的考虑,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使用电子银行、电子支付而不愿携带纸币,因此,由央行提供比纸币更快捷、低成本的数字化货币媒介工具,是顺应时代发展之必需。
中国人民银行从 2014 年开始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研究央行数字货币,至今已有五年。当前央行数字货币( DC/EP)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数字人民币体系在坚持“央行-商业银行/-货币使用者”双层运营、 M0 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并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我国数字货币发展历程
当前我国对于法定数字货币处于内测阶段, DC/EP 采取“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投放体系以及“一币、两库、三中心”运行框架
“一币”指的是央行担保发行的 DC/EP,“两库”是指央行的发行库和商业银行的银行库:DC/EP 首先在央行和商业银行间发生转移,即 DC/EP 的发行与回笼,之后再由商业银转移到居民与企业手中。“三中心”则是 DC/EP 发行与流通的技术保障,包括登记中心、认证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
其中,登记中心负责记录发行、转移和回笼全过程的登记;认证中心负责对 DC/EP 用户的身份进行集中管理,这是 DC/EP 保证交易匿名性的关键;DC/EP 的一个关键是在于反洗钱、反偷税漏税和反恐怖融资等做出较大改进,大数据中心通过对于支付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利用指标监控来达到监管目的:
▲“一币、两库、三中心”运行框架
我国央行选择推出数字货币具有重要的突破性意义,可以说,央行选择推出数字货币不仅是顺应货币演进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护人民币主权地位的重要举措。具体来看:
1、 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浪潮 。由于纸币的发行、运输、存储等各个过程均耗费人力和物力,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货币无纸化可以节省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成本,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便利。
另外,传统纸币不记名的特点使得监管机构无法掌握纸币的使用流通情况,利用纸币进行偷逃税、洗钱等经济犯罪是现实中无法避免的黑洞。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实行可控匿名,在保证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同时,当发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数字货币的来源可追溯。因此,能够有效打击洗钱、逃漏税等违法行为,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透明度。
数字货币具备的快速流通性、便捷性、高安全性等特质均是传统纸币所不能比拟的。正如纸质货币最终替代了金属货币一样,货币无纸化也是大势所趋,是货币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目前支付宝、微信、银联支付等已经实现了 M2 范畴的货币无纸化,而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替代传统的纸币,可以实现 M0 范畴的货币无纸化,顺应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浪潮。当然,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货币无纸化也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漫长过程,这也是央行在起初可能只选择推出部分数字货币,替代部分纸币的重要原因。
2、 降低全球美元货币体系的不利影响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货币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能力使美元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美元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过程中,美国获取了诸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能给其他国家经济造成各种负面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即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美元向世界征收通货膨胀税。
而且,当今世界的三大金融系统 SWIFT、CHIPS、Fedwire 均被美国一家独揽, 不论是美元、欧元、日元还是人民币,美国都可以实时获取各国货币的资金交易信息,美国利用该金系统对许多国家和企业进行制裁的行为屡见不鲜,欧洲与其他国家怨声载道。目前,除了中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在研究如何构建数字货币支付网络,以推动“去美元化”进程。
3、保护货币主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19 年 6 月,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试图打造一种超主权的“世界货币”。Libra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以一篮子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为储备资产,为Libra 稳定币增信,最大限度地降低币值波动风险,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其中,一篮子货币中美元占50%,欧元占 18%,日元、英镑和新加坡元分别占 14%、11%和 7%,但是没有人民币。
由于 Facebook 在全球拥有 23 亿的用户,若 Libra 成功被广泛使用,Libra 跨境资金流动将不受限制,这也意味着在非储备国家可以随意使用 Libra 进行支付,那么,非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主权地位势必会受到影响。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和外汇管理均会受到冲击,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将受阻。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便是应对 Libra 的重要举措。
Ⅳ 央行行长易纲专访释放六大信号!提到了数字人民币、货币政策
5月26日,央行官网发布央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就重点问题接受《金融时报》《中国金融》记者采访全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采访内容释放六大政策信号:
经济数据转好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安排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使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8%,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有待加大。
易纲认为,目前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常态,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4月份制造业PMI为50.8,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
“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易纲称。
易纲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根据央行数据,去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同期社融增速为10.7%。业界有时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考虑到今年名义GDP增速低于去年,而M2和GDP增速目标高于去年,宏观杠杆率会阶段性上升。
五方面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
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市场高度关注这一工具的具体内容。
易纲解读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包括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5万亿元、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
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
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信用债融资方面,根据Wind数据,2019年公司信用债净融资(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PPN)净融资规模2.2万亿,今年增加1万亿的目标意味着净融资规模将达到3.2万亿。今年市场利率下行,债券发行利率也走低,增加信用债融资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根据Wind数据,2019年全年发行小微金融债券2048亿,其发行主体主要是地方城商行、农商行。易纲提出的目标相比去年增加了1000亿。
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金融风险关注银行风险,疫情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发布《金融稳定报告(2019)》披露了时间表:2018年边制订攻坚战行动方案,边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已实现良好开局;2019年承上启下,全面、纵深推进各项任务部署;2020年是攻坚战收官之年,力争从基本完成风险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完成攻坚战的既定任务。
易纲认为,总体看,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在各类风险中,易纲重点关注银行风险。易纲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具体来看,面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态势,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弱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第一季度,城商行利润同比下降1.2%,农商行利润同比仅增长1.9%,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7%和9.4%。
资本充足率方面,第一季度,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同比仅上升0.01个百分点,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更是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分别同比上升0.47个百分点和0.67个百分点。
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上升较快。第一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同比分别上升0.57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下降0.07个百分点。
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下降较快。第一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同比分别下降29.37个百分点和6.74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则上升了7.71个百分点。
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LPR参考MLF,贷款利率则锚定LPR——央行的政策利率能直接传导至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于2020年3月1日如期启动,并将于今年8月完成。
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明显增强。央行数据显示,4月的1年期LPR品种报3.85%,相比改革前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46BP;5年期以上LPR品种报4.65%,相比改革前下降了25BP。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2020年3月,一般贷款利率为5.48%,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了62BP。
易纲认为,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
易纲指出,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动力随之下降。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数字人民币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易纲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他表示,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
易纲表示,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这一目标增速相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不过,去年普惠小微贷款任务超额完成。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五大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万亿元,相比上年末增长53.1%。
一直以来,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结就在于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而信用贷款不需要企业提供完全担保,银行凭着对企业经营状况和信誉的了解发放贷款,能够帮助诚信经营的企业快速获得融资支持。
2020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15.4%,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下为央行网站披露的专访全文: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和中国经济都产生了较大冲击,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您怎么看当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
易纲: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全球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病,已经影响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人数超过540万,并仍在扩散。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失业人数大幅增长。特别是二季度,各国抗疫采取的“大停摆”措施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认为,二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将遭受史无前例的冲击,经济收缩强度很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甚至上世纪的大萧条。全球金融市场在前期巨幅震荡后有所缓和,但基本面因素持续严峻,风险并未消除。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重大冲击,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投资、消费、出口都是两位数负增长,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
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记者:为应对疫情冲击,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采取了超常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在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看效果如何?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和主要考虑是什么?
易纲:为对冲疫情影响,2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迅速出台了30条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加大总量逆周期调节,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对冲政策累计达5.9万亿元,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量上,我们通过3次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超预期投放流动性,坚定支持我国金融市场在春节后2月3日如期开市,坚决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价格上,我们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行,并启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推动降低存量贷款利率。
结构上,我们根据疫情形势,精准施策,积极运用3000亿元专项优惠再贷款、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6000亿元新增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优先支持疫情防控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等。
政策配合上,我们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对于疫情防控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财政贴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期限,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这些综合举措,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大部分经济指标下滑的情况下,货币信贷逆势增长。1-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8.8万亿元,同比多增近2万亿元,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1.1%和12%,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体现了有力的逆周期调节。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增速比上年末高2个百分点。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4月末在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的中小微企业超过2800万户。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记者:当前,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凸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尽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请问央行在落实这一要求方面有哪些举措?
易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
一是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防疫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也就是支持保供。截至5月23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已支持银行向7000多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近2800亿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约为1.25%。专项再贷款是特事特办、特事快办,在抗疫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放之前有严格流程,发放之中有台账制度,发放之后有审计部门的核查,对违规发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了专款专用。
二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5万亿元,加大对有序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并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性融资支持。截至5月21日,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支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共4720亿元,共支持企业(含农户)57万户。专用额度政策设计是市场化的普惠金融机制,兼顾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中小银行的保本运营,对银企双方都是可持续的。
三是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4月30日,金融机构已对超过1.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行了延期。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
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即对于2020年底前到期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2020年底前存续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应付利息,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实行应延尽延。
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小微企业应急转贷、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等。
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对复工复产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带动产业链恢复运转。推动及时支付条例加快落地,加大核心企业账款清欠。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督促核心企业账款确权,推动应收账款更多使用权责清晰的商业汇票。
记者:今年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经过两年多的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哪些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加大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特别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有哪些防范措施?
易纲: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委具体要求,金融部门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重点高风险金融集团平稳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涉众金融风险得到全面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总体看,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但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同时,若国际疫情形势长期化,全球经济增长受损日益严重,境外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仍会蔓延,对我国市场造成冲击,并给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带来不确定性。
下一步,我们会在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按照中央既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处理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关系,突出压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的责任。一旦出现重大金融风险,相关股东和债权人应依法承担相应损失,严厉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等行为。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下一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有哪些考虑?
易纲: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人民银行已经分别于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放开贷款和存款利率管制,2019年8月人民银行启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LPR与市场资金供求相关性明显增强。比如,2020年5月发布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5%和4.65%,自去年8月改革以来分别累计下降0.4个和0.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市场资金供求变化。
二是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增强。2020年5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35.3%,是LPR改革前的近4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被打破。
三是有效促进了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4月份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1%,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1个百分点,5月份预计继续下降。
四是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动力随之下降。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记者: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近年来金融部门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目前开放举措的落地情况如何?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节奏和步伐?今年在金融开放领域还有哪些新举措?
易纲:近年来,金融部门集中宣布了40多条对内对外自主开放措施。目前,这些措施落地进展良好,绝大多数措施已在法律层面和实践层面落地。
一是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外资股东资质限制不断放宽。
二是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已给予外资国民待遇,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配套的会计、税收和交易制度不断完善。
三是疫情并未打乱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节奏。近期,万事达卡进入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筹备申请已获批,惠誉成为继标普之后第二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评级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实现对其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的控股,贝莱德、路博迈等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这些开放措施着眼于提供开放、包容、充分竞争的金融环境,最大限度地鼓励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金融部门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风险防范,推动金融监管的能力、强度与金融对外开放相互适应、齐头并进。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自主开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全部切实落地,吸引更多外资和民营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设定统一的准入标准,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
三是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简政放权,尊重契约,保护产权,加强政策制定的沟通机制,将更多的事前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强化竞争制度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将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记者:中国央行很早就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并且已经在一些城市进行了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目前测试工作进展如何?预计何时能够正式发行?
易纲: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人民银行较早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2014年,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2017年末,经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记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央行在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做好“三农”方面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易纲: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扶贫与普惠金融相结合、金融支持与风险防范相结合,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组织、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抓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实落细,强化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得性。
二是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推动金融支持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金融支持。
三是促进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加强贫困地区信贷资产质量尤其是扶贫小额信贷的监测,及时提示预警,防止出现“因贷致贫”。
四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支付、征信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巩固提升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五是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能力,系统总结宣传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开展2020年后续政策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Ⅳ 数字货币“不计息” 对央行货币政策是否有所冲击
【导读】在疫情发展之后,央行数字货币试用脚步明显加快,日益受到各界关注。近日,在2020中国-阿联酋创新投资大会上,各界分别对数字货币发展前瞻与挑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那么数字货币“不计息”,对央行货币政策是否有所冲击呢?
是否会冲击第三方支付?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相继与多家互联网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合作。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是否会对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方式产生冲击,引发市场广泛探讨。
数字货币的确会对第三方支付产生一定影响。在零售支付场景下,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之间会有某种相互替代关系。
可以设想一个激励相容设计,支付宝、微信支付如果帮助推广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它们存管在央行的支付备付金就可以获得更多利息收入。
关于数字货币和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的关系,数字货币和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并非处于同一维度。微信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
在电子支付场景下,微信和支付宝这个钱包里装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然可以用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央行货币。同时,腾讯、蚂蚁各自的商业银行也属于运营机构,所以和数字人民币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零售型数字货币除了作为传统的支付工具外,还可承担一些其他功能。例如,可根据不同使用主体设置不同份额、不同的使用期限,从而更好地实现相关政策意图。这是数字货币相对传统现金的亮点,但相对于现有的银行支付系统与第三方支付而言,优势并不大,因为后者实现这些功能也不存在技术上的本质困难。
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数字人民币研发已悄然提速,它对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会带来哪些影响?
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M0,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具有非盈利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人民银行对数字人民币执行与现金一致的免费策略。
数字人民币意图取代的现金通常不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因此它的数字化对货币政策影响不会很大,除非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导致了比较大的金融结构变化。
在此前在深圳实施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过程中,采取了限制额度的形式:面向在深个人发放1000万元“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总计5万个名额,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但此次试点只利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的双离线支付的“碰一碰”功能,暂未投入使用。据悉,在“双离线支付”模式下,交易双方可在无网络或地铁、飞机、偏远地区等信号不佳的情况下,通过两部手机“碰一碰”直接完成线下离线交易。
任何国家推出央行数字货币,都不会把现金完全废除掉,现金仍将流通。央行数字货币至少需要智能手机等门槛,现金更接近零门槛。但由于现金依然存在,通过央行数字货币实行负利率的必要性并不大。从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方案看,不付息是主流。
跨境支付标准如何定?
目前,数字人民币主要聚焦国内应用,但不少观点认为,包括数字人民币在内的CBDC跨境优势明显,可以降低跨境支付成本。
央行数字货币有零售型和批发型,在跨境支付环节,两条路都是行得通的,但以哪种模式为主,目前没有定论。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在理论上完全成立。
据悉,目前新加坡金管局和加拿大银行、香港金管局和泰国金管局、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都用批发型数字货币进行了测试。目的是改进目前的实时全额结算系统,并缩短代理行链条。
如果两个货币之间跨境同步交收,涉及到区块链跨链操作。比如,数字化港币和数字化泰铢不在同一个区块链系统中,进行交互时存在跨链问题。但目前跨链技术不是很完善,还面临技术上瓶颈。
此外,未来在跨境支付打通过程中,各国央行应如何协作也涉及标准制定的问题。
国际清算银行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等都在牵头做各种研究,将来会涉及多个层次的标准:一是技术标准,比如是否采用分布式账本,以及安全性、隐私保护、监管合规等方面要求;二是经济设计方面,比如央行数字货币采取批发型还是零售型,是否付息,与现有金融账户和电子支付体系之间的衔接,以及如何支持跨境同步交收等。
数字人民币将来在实施中可能仍需额度限制,以防止数字现金的兑换随着利率波动而大幅变化,否则不仅会导致金融风险,而且对商业银行来说也会造成很大打击,包括迫使银行持有更多流动性,甚至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高风险投资以缓解资金成本上升所导致的盈利压力。
Ⅵ 移动支付又火了,世界各国正集体谋划向“数字货币”进行转变
沉寂已久的移动支付,最近又一次的爆火了!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前段时间老人被拒收现金已弄得满城风雨。而现如今,无论从市场首超百万亿大关,还是席卷全球来看,移动支付都在彰显着狂奔暴走的一面。
只不过,在这背后,可伶了那些并不会用手机支付的老人们。但疫情之后,也许我们真的要和现金说再见了。
最近,对于移动支付市场而言,绝对是个值得可贺的日子。
11月27日,据央行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数据显示,移动支付业务金额达到了116.74万亿,又一次超过了百万亿大关,同比增长了35.57%。这也就意味着疫情期间,移动支付又一次实现了狂奔暴走。
即便疫情,也能再创辉煌,此时逆流而上的移动支付,凭得又是什么呢?
估计就是拒收现金,从而大力发展非现金支付业务了吧。有数据显示,以1美元钞票为例,它平均带有3000种以上的病菌。
而据欧洲央行调查显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欧洲的消费者已经正在逐步减少使用现金。
在2020年三季度,总部位于美国的PayPal在线支付服务商,支付总额也已达到了2470亿美元,创出了 历史 新高的纪录。同时,新增净活跃账户已达1520万人。
在巨大转变的背后,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消费者正在担心接触钞票而感染病毒。历年来,网友们也一直都在道说着:“钱比马桶还要脏,但却不得不让人爱”。
这样看来,疫情来袭,移动支付又怎能不火呢?
实际上,国内之所以抗疫能够取得重大胜利,或许移动支付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例如:为降低疫情的传播,移动支付已拓展到了更多的政务、民生、消费等细分垂直场景中。而在前几日,老人被拒收现金还因此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弄得国家都要出来喊话:“不得拒收现金。”
从中可见,疫情之下,移动支付的确十分火热,火爆程度就连政务部门都“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手机支付了。”
另一方面,疫情来了,国外一直不受待见的移动支付,今年也紧跟着成为了“当红炸子鸡”。这一数据更加表明,这波疫情正在加速助推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
据了解,截至2020年三季度,全国非现金支付业务同比增速,已再次创出 历史 性的阶段性新高。显而易见的是,疫情正在加速无现金支付市场的渗透。只不过,在这期间,可怜了那些并不会用手机支付的老人们。
实际上,论起移动支付,国内发展已经相当成功。
截至2019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9.8万亿,同比增速为13.4%。疫情之下,在移动支付场景的不断提升期间,据艾媒咨询预计,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7.90亿人。
在国内移动支付大火的背后,首先是微信、支付宝移动支付方式进入寡头垄断格局。其次,是各国央行的紧密布局。
在移动支付成为市场的主流后,当前世界各国已早早宣布去现金化,正集体谋划着央行货币向“数字货币”进行转变。
就在前不久,国内央行数字货币已在深圳、苏州等多地落地试点。此外,欧洲、日本、韩国等各国央行,目前也正在加速研发数字货币,展示着它们征战数字货币的雄心。
今日之世界,伴随着消费者支付习惯的改变,现金的存在作用已在不断弱化,而就当前的局势看,也许我们是时候该和现金说再见了。
最后,不得不吐糟一番,移动支付实在太方便,而现金实在是太脏了,但在时代的变革中,老人们实在是太苦了!
Ⅶ 如何稳扎稳打推进数字货币进程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东方IC 图
数字货币现状
1983年,DavidChaum提出eCash(电子现金)系统与1998年WeiDai提出b-money(B币)构成全球最早的数字货币系统。随着2009年初比特币的诞生和热炒,数字货币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近年来,数字货币蓬勃发展,狗狗币、元宝币、以太坊、IOTA、Cosmos、Libra等项目接踵登场,而一批大的传统金融机构也推出数字货币,如高盛的SETLcoin、摩根大通的JPMCoin等,截至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超过2000多种数字货币。
在这些超主权的数字货币蓬勃发展的同时,具有法定地位、由国家主权背书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也应运而生,各国央行都在加紧布局和发展主权数字货币。在一项针对66家央行的调查中显示,目前超过80%的国家央行正在 探索 主权数字货币,特别是全球主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都已走在各国 探索 的前列。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数字经济和数字 科技 逆势蓬勃发展,全球主要国家都抓紧借机迅速发展其主权数字货币。
如“数字美元”被纳入美国最新财政刺激法案,美国文莫公司数字支付业务较去年增长52%;俄罗斯提出建立以黄金为锚定物的数字货币方案;法国央行5月完成首个数字欧元测试;日本央行在7月让其首席经济学家负责研究数字货币;厄瓜多尔、乌克兰和乌拉圭等3国已完成了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而包括巴哈马、柬埔寨、中国、东加勒比货币联盟、韩国和瑞典在内的6个国家及组织正在进行央行数字货币零售试点。
目前,传统银行只占全球银行业和支付业股票市值的72%,低于2010年的96%。
六大特点
首先是二元账户结构主导。在 探索 主权数字货币的过程中,稳妥可靠是重要考量因素。因此,为减少给现行货币体系带来动荡或不确定性,大多数央行数字货币计划都维持了从央行到商业银行的二元账户结构。这样一来,各国央行基本可以保留对货币发行和交易处理的严格控制,包括掌握改变和逆转交易的能力。此外,二元账户结构也延续了现有的客户服务模式,不仅更加容易同现行法律结合,同时也便于公众接受。
其次是多技术路径并行。数字货币同其他新兴技术一样,并没有唯一可行的技术路径,因此各国在 探索 中也使用了不同技术方式。如在数字货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区块链加密技术和传统加密技术分别被使用。而在接入方式上,出于监管考虑,完全以令牌为基础的匿名接入并不受欢迎,以账户为基础的接入相对常见,但也有央行在使用账户 令牌的方式。
三是基础设施配置高。鉴于数字货币巨大的潜力、不确定性和重要性,开发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都高度重视建设一个有韧性、安全、高性能、有潜力的良好基础设施,以此来承载庞大的用户规模,保障安全性,同时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当前需要和未来需求的扩展。
四是对货币政策影响有限。由于数字货币推出时间较短,因此央行数字货币零售业务是否会对所在国的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尚没有确定性答案,但总的来看,发行数字货币不会改变央行可信度、不会掩盖财政支配地位及其他影响货币价值的因素,因此对一国的货币政策影响目前看不会很大,但是各国在推进过程中也保持着谨慎。
五是加紧开展国际合作。虽然各国央行数字货币计划目前均侧重于国内使用,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就其标准和规则进行国际协商。如国家清算银行与加拿大、英国、日本、瑞典、瑞士、欧盟六家央行建立数字货币研发工作组;世界经济论坛发起创立“央行数字货币政策制定者工具包”;G7峰会也将数字货币列为固定议题。
六是不易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货币之间的竞争本质是国家综合实力、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家信用的竞争,仅凭借一种新技术,大概率上不足以动摇美元在中短期内的主导地位。美国凭借其技术、金融能力、国家综合实力等优势仍在未来数字货币竞争领域占得先机,特别是在连美国监管机构“收编”脸书的Libra后更是增强其竞争力。
风险与挑战
首先,公众参与不积极。对于年轻人,数字货币因其便捷性深受欢迎。但老年人无论对数字货币还是其所依靠的智能手机都很陌生,学习、应用都较为困难。根据统计,在美国智能手机使用率也仅为75%左右,欧洲则更低。此外,数字货币所代表的新的理念也不是被所有人接受,欧洲 社会 目前整体保守,对于数字经济和数字化 社会 都比较排斥,推动并培训民众使用数字货币难度不小。
其次,公私权力边界模糊。与使用现金时高度的匿名化、隐秘性、自由性相比,数字货币的高度中心化、可追踪化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会强化国家或监管机构对于民众数据信息的掌握能力。据媒体披露,美国情报机构CIA已经试图利用数字货币和电子交易不仅对本国民众而且对其他国家使用者进行情报搜集,引发国际 社会 普遍担忧。
再次,法律监管不足不当。当前针对金融行为的监管法律或法规并不完全适用于数字货币。法律的立法过程不仅较长,同时存在滞后性,需要在实践中一步步加以完善。如何在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好之时确保数字货币的安全可控成为一大挑战,特别是因为货币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和血液,牵一发动全身,因此增强相关领域立法工作的前瞻性迫在眉睫。此外,有些国家过度立法,严重制约了数字货币的有效 探索 ,成为了限制其发展的罪魁祸首。
第四,对金融系统造成安全隐患。数字货币发行十分简单,可能会使部分本就财政纪律松弛的国家通胀水平进一步恶化,进而威胁金融系统安全。另外,在遇到金融危机时,数字货币最容易被人们大量抛售,增加银行被挤兑的风险,破坏金融稳定。鉴于央行可以直接发行数字货币给个人,两个主体在不需要商业银行的情况下就能完成交易,去中介化的风险不容忽视。最后,数字货币有可能对银行存款产生挤占,部分侵蚀银行信贷渠道。
第五,存在全球金融体系分裂风险。虽然各国也在加强数字货币国际协调,但是目前各方在技术标准、隐私保护、数据流通等方面监管和规则都不同。这背后反映了各国经济实力、价值观的不同,同时也是对自身货币主权、金融主权乃至国家安全综合考虑的结果。而数字货币的差异化会加速本就不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不排除将来出现碎片化状况。
第六,数据安全堪忧。数字货币的使用严重依赖数据,而数据本身的安全性广受质疑。特别是近年来频繁爆出的数据泄露、黑客攻击、恶意买卖客户数据等事件加剧了民众的担心。此外数据的存储也面临挑战,虽然存储设备一般位于央行或者大型数据平台的专业场所且通常拥有备份,但即使如此,在战争或灾害等极端挑战下,如何保护数据仍是重要议题。
第七,冲击传统金融机构。随着数字货币的兴起,大量金融 科技 公司蜂拥进入这个行业利润丰厚的领域,而由于落后的信息技术、本已较低的贷款利率、昂贵的合规成本等因素,传统的放贷机构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金融 科技 巨头巧妙结合金融与技术,将各项成本降至更低同时还可以管控好风险,这样就将低收益与高风险转嫁给传统机构。
启示及建议
要加强监管明确边界,有前瞻性地开展立法,完善相关制度,不仅规范发行者的行为,同时保障使用者和投资者的权益。立法过程中可以选取特定区域作试点,推出地方性法规,发放特别牌照,不断 探索 什么可以做、什么坚决不能做。在立法中要为通过尽职调查、身份核查、交易追踪等方式打击洗钱、非法筹资等老大难问题留出政策空间,发挥数字货币优势。特别需要注重保护隐私和个人数据安全,立法切忌管得太死,要为业务后续发展留出空间。
央行的主权数字货币因其透明度和追溯性可以为政府观察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提供更为直观、客观的视角,从而为科学施政提供重要依据。此外,央行数字货币支持智能合同,如果利用好可以强化货币政策杠杆,包括央行制定负名义利率、创造有时限或附带其他支出条件的货币,以便更精准地对国民经济进行货币干预,放大货币政策影响。
此外,笔者认为,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也非常重要。一是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配合我自贸和开发区战略,在各项条件逐步成熟后进行央行数字货币跨境结算实验;二是积极开展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着力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尝试建立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中心的支付结算体系。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致力于建立一个规范、统一、互利的国际规范,从而保障国际金融体系在数字货币时代稳定有序。但也要防止个别国家独霸规则和话语权,进一步强化其金融霸权,避免其动辄使用金融方式制裁其他国家。
央行主权数字货币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属于新鲜事物,特别是人们在接受全新货币方式并逐步取代沿用上百年的纸质货币时,难免会有不信任和抵触心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诸多技术性问题。鉴此,需要广泛开展宣传和普及活动,生动、全面、客观介绍央行数字货币各方面情况,便于民众增信释疑,提前扫清障碍,为日后全面推广奠定良好民众基础。
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协会等各主体的独特优势,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广泛吸引各方面人才投入,创建创新友好的政策和 社会 氛围,共同致力于在 探索 主权数字货币领域形成合力。在 探索 过程中不仅要积极进取,同时也要树立边界和底线,不能无原则只追求利润,在守法基础上也要注重道德和 社会 风俗,切实服务用户。此外,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 探索 数字货币对货币理论、法定货币机制、定价理论、企业治理等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Ⅷ 鏁板瓧璐у竵鏄浠涔堟剰鎬濇庝箞鐢
1. 鏁板瓧浜烘皯甯佺殑瀹氫箟
鏁板瓧浜烘皯甯侊紙Digital RMB锛夋槸涓鍥戒汉姘戦摱琛屽彂琛岀殑鏁板瓧褰㈠紡鐨勬硶瀹氳揣甯併傚畠鐢辨寚瀹氳繍钀ユ満鏋勫弬涓庤繍钀ュ苟鍚戝叕浼楀厬鎹锛屽熀浜庡箍涔夎处鎴蜂綋绯伙紝鏀鎸侀摱琛岃处鎴锋澗鑰﹀悎鍔熻兘锛屽叿鏈変环鍊肩壒寰佸拰娉曞伩鎬э紝鍚屾椂鏀鎸佸彲鎺у尶鍚嶃傛暟瀛椾汉姘戝竵涓庣焊甯佺‖甯佺瓑浠凤紝涓昏佸畾浣嶄簬M0锛屽嵆娴侀氫腑鐨勭幇閲戙
2. 鏁板瓧浜烘皯甯佺殑浣跨敤鏂瑰紡
鏁板瓧浜烘皯甯佺殑浣跨敤鏂规硶鍖呮嫭涓ょ嶏細
- 鐢ㄦ埛鍙浠ユ壂鎻忓晢鎴风殑鏀舵剧爜杩涜屾秷璐广
- 鍟嗘埛鍙浠ユ壂鎻忕敤鎴风殑鏁板瓧浜烘皯甯丄PP浠樻剧爜杩涜屾秷璐广
鏁板瓧浜烘皯甯佺殑鏈熷緟浣滅敤鍖呮嫭锛
- 閬垮厤绾稿竵鍜岀‖甯佺殑缂虹偣锛屽傚嵃鍒跺彂琛屾垚鏈楂樸佹惡甯︿笉渚匡紝瀹规槗鍖垮悕銆佷吉閫狅紝瀛樺湪琚鐢ㄤ簬娲楅挶銆佹亹鎬栬瀺璧勭殑椋庨櫓銆
- 婊¤冻浜轰滑涓浜涙e父鐨勫尶鍚嶆敮浠橀渶姹傦紝濡傚皬棰濇敮浠樸
- 鏋佸ぇ鑺傜害閫犲竵鎵闇鐨勫悇椤规垚鏈銆
- 鍦ㄧ柅鎯呮湡闂达紝鍑忓皯璐у竵浜ゆ槗涓鐨勭梾姣掍紶鎾鏈轰細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