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货币 > 数字货币案例题

数字货币案例题

发布时间:2023-08-05 00:57:09

① 靠免费创造7万亿市值揭秘比特币现象背后原理

小王说:我开了一个实体店,每天很忙碌,但是年营收千万,一年可以纯赚百万。

小李说:我做了一个企业,年营收利润和你差不多,但是公司上市了,有30倍市盈率,我的股份,让我身价千万。

小刘说:我没您两位厉害,也不会经营,没什么能力,我也没投资也没卖产品,我一分钱没花,也没干啥事,0投资赚了10亿现金。

大家一致觉得小刘在吹牛,然后小刘不情愿的说,我是最早期的比特币矿工,那会没费多大劲挖了3000个比特币,这十年我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什么事都没管,前段时间35万一个卖了10亿现金。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干一辈子不如几个比特币?赚一辈子钱不如炒几个月币?

最残酷的真相:赚钱从来不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是你赚钱方式的层级!

破产的老板不是因为懒惰而破产的,而是每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亏光了所有的钱。开头的三个小故事,分别代表了赚钱的三种层级:靠个人能力;靠资本市场投资者;靠整个系统所有参与共建者。

小王的实体店,盈亏都是自己负责,能赚多少靠的是个人的水平,他的店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力量,没有其他人关心。

小李的企业,在没上市前和小王的实体店没什么区别,但是一旦上市后,所有股东和购买公司股票的股民,都是公司的中坚力量,他的企业的力量是所有股东的力量,关心它企业愿意贡献力量的不再只有自己。

而小刘的比特币,虽然他自己什么事都没做,但是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身份地位的几千万的其他玩家,在不断的交易和推进比特币的共识。 比特币是所有矿工辛辛苦苦挖出来的,它是全体矿工共同创造的财富,是矿工的亲儿子。

比特币暴富的本质是它调动了全世界信仰者的力量,它不再是个人的事,也不是一群股民的事,而是所有参与矿工共同的事,也就是打造了共识,把所有人的利益捆绑到一起。

想想过去的黄金,凭什么它是贵金属,价值连城,而其他金属价格不到它1/1000?也是因为黄金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共识。纸币只是一张纸,却能购买所有物品,本质也是共识,是人们赋予他的价值,长此以往约定俗成。

谁能调动全世界的力量,就能获得全世界的财富。 这就是中本聪并没有融资过一分钱,所有人可以免费挖比特币,却能打造出一个市值7万亿巨无霸的原因。

赚钱的层级,取决于你的生意能调动多少人的力量。(这是保险业和直销业强大的本质原因,也能解释为什么公司做大了要上市和为什么股权激励效果显著。)

即使如此,我们依然困惑,一个全民开放的免费挖矿模式是如何做到创造7万亿财富,堪比世界500强公司的?为什么免费挖矿模式是最伟大最有想象力的事业?

免费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经常在街上看到免费试吃试用的产品,包括很多互联网巨头公司,一开始都是免费甚至倒贴给用户提供服务,那他们最终亏本了吗?

免费的本质是降低摩擦/信任成本,让所有潜在用户可以无压力,无风险,无顾虑的参与体验,从而最大程度的拓展用户/会员群体。

再简单点说,就是迅速圈人。

实体公司送出10000份体验产品,成本价10元一个,最终哪怕就转化了20%,收回成本还有赚,并且获得了10000份潜在客户数据。

互联网企业靠免费和倒贴,获得了巨大的用户数据,直接向资本融资,最后上市拿钱,市值几百亿,上千亿,比前者牛逼了1000倍。

比特币/GEC环保币的开放式免费挖矿模式,则直接开创了一个全民参与的金融与共识体系,同时具备了货币、宗教信仰和金融工具的三大属性。 而且不同于企业上市需要一个营业范围和受制于主营业务营收,财务报表,共识币的"营业范围"直接是经营全世界的财富共识和金融信仰。最终它们的市场规模,会直接以万亿为基本单位,上不封顶。

当你看懂这个 游戏 的本质,就知道,专家嘴里预言的100万 一枚的比特币不是空穴来风。免费挖矿只是扩展全球共识的手段,而它们最终要达到的财富效应是数以亿计的。

太绕了?还是无法理解?我们来还原一下整个故事:

最开始的比特币非常不值钱,随手一挖就是几百个,几千个,玩的人也很少。然后有了第一次交易,用10000个比特币换了一个披萨(就算披萨100元一个,最开始所有的2100万比特币加起来就价值21万,而此时一个比特币就不止21万了)。这个过程,是比特币的缓慢传播期。

继续传播扩大共识的过程中,有一些人开始意识到,这可能是未来的金融革命工具,比特币开始有了专业的交易所和价格,1元一个,几元一个,极少部分人开始买卖比特币。

在市场交易换手的过程中,也是比特币共识扩展的过程,这个期间,交易者永远只有两种人:深入研究过比特币内核,觉得这玩意不简单会很值钱的价值信仰者;对比特币到底是什么一无所知的投机分子。

真正的重点来了!

因为最开始的比特币非常不值钱,价格远远低于它的内核价值,而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会在时间推移中价值回归。

而投机分子以远低于比特币最终价格的几元,几十元买了被严重低估的比特币,很短时间就赚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他们很快变现离开,然后不断有新的投机分子和价值投资者进入。

这个涨涨跌跌,不断换手的过程中,觉得比特币只值100元的,在150元就会把币卖的干干净净,觉得比特币只值1000元的,在1500就会把币卖空,觉得比特币最多价值10000的,15000的价格时也拿不住自己的筹码。

所以,筹码永远在相信比特币值多少钱的人手里, 因为觉得不值相应价的人会在自己认知范围内卖币下车,也就不会对后续行情有任何影响,泡沫在换手中消除,共识在买卖中加强,底价一年比一年更高。

当你理解这一点,就知道,越贵的反而越安全,越便宜的反而风险更大。因为当一个资产足够贵,又足够稳定时,意味着它的参与者非富即贵,对它的共识极其稳定和强大,不是普通投机分子组成的投机品能比拟的。

这种现象的学名叫"头部效应"。

炒作是一种手段,内核本身有很大的价值和 社会 意义,才会经久不衰。而任何共识性的东西,经历了漫长时间沉淀后,就会变成一种约定习俗的惯性。人类 社会 的发展,自古如此。

所有的习俗,宗教信仰,时间久了,人们早就忘了起源,和为什么要这么做,却会自然而然的去做,这就是共识带来的惯性。

十一岁的比特币还非常年轻,对大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存在,但是当他这样不断换手交易,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挖矿的人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而它永远就那么2100万枚不到,稀缺性越来越强,大概率价格会越来越高。

50年后 社会 上的大众看比特币,可能就和今天我们看美元一样稀松平常。那个时候,比特币就是一种惯性的存在。只是,50年前的我们,有没有预见这一步。

同理,手机挖矿领域的鼻祖和老大,GEC环保币,它的币价和共识沉淀的规律和比特币是一样的,所有人都可以根据一套规则免费挖矿。免费只是一种迅速全球扩散的手段。

最开始的比特币和GEC都可以免费挖到很多。但是免费不代表不值钱。当你看懂这个 游戏 的规律和最终要去向的未来,就知道,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共识才是最珍贵的 社会 财富。

这也能完美解释,为什么除了比特币,其他币统称为山寨币,价值远不及比特币。手机挖矿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且越来越强大的,只有GEC。

投资和从事模仿两者的假币,资金盘币的人,大多没有好下场。而哪怕2017年,14万高价接盘比特币的,套几年后也依然有数倍的利润,而买几元一个垃圾币的,大多本金血本无归。

那么,接下来深入分析总结,为什么免费挖矿模式能挖出几万个亿的 社会 财富?

01.全民参与的金融与共识体系

金融是所有行业的基础和领袖,是国家综合实力比拼的重要因素。

传统金融有极高的门槛和高度的排他性,也不具备通用共识。普通老百姓不懂也进不了真正的金融市场,这是高门槛;A股买不到美股的股票,这是高度的排他性;A国的法币无法在B国获得共识并流通,这是不具备通用共识。

而比特币/GEC的免费挖矿模式,首先把门槛降低到0,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打破传统金融领域的高门槛;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按同一套规则挖矿,所有国家的人一视同仁,打破传统金融的排他性;全世界范围内,所有比特币/GEC共识体系下的人,都可以用这个共识币进行交易,这是具备了通用共识。

所以,比特币之流就像打开了金融的"潘多拉盒子",释放了巨大的能量,引起了传统金融垄断机构的高度恐慌,但最终没办法,只能被迫进行区块链改革。

02.同时具备货币、宗教信仰、金融工具属性

虚拟货币数字货币是一种看不到实物的支付工具,具备传统货币和金融工具的属性。而比特币/GEC这类各自领域的典范币,在其参与者内部被当作神一般信仰,参与者内部形成了宗教信仰般的共识。

03.不受营业范围限制,没有天花板

传统的上市公司都有相应的营业范围,公司市值受限于财务报表和盈利能力。所以在投资人嘴里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天花板。

但是虚拟货币恰好是"虚的",无所包,又无所不包,没有所谓的主营范围,没有财务报表,所有的账单全网公开,全网记账。

直接把天花板给掀了,所以比特币不断突破新高,30多万还在往上,上限是没有上限,或者上限是作为一个世界货币储备的市值。

所以,免费的,不代表不值钱和不赚钱,尤其是免费挖矿模式,它可能会创造人的想象力想象不到的财富巅峰。就像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相信很多人都要重回10年前,先去免费挖5000个比特币。

此时,回到最开始的案例,你就知道为什么小刘的实际收获,会比比他优秀一百倍,勤奋一百倍的小王,小李要多得多。

因为小刘背后是成百万,上千万个如宗教信徒一般的小刘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不同于股市的零和博弈,而是千万人共同打造共识,彼此是一个共同的利益体。而这种可怕力量的最终结果,自然会千倍,万倍的高于个人努力。


② 数字货币发行之路,究竟会遇到多少“荆棘”

(一)法定数字货币技术实现问题

区块链是私人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同时也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实现提供思路。17年,中国人民银行成功测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2018年成功测试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我国对于区块链区在央行数字货币上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但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法定数字货币存在技术弊端,使得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安全发展存在技术漏洞。

法定数字货币存在技术实现难题,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法定数字货币底层技术并不成熟。首先,区块链是一个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交易信息记录链条,具有不可篡改性。基于这种特性,区块链记录数据的准确率与完整性都较强,但是技术网络一旦遭到黑客突破,这种无法撤回的特性会给用户带来不可逆的经济损失。其次,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这对法定数字货币实现跨地区、高频、大额交易以及系统的快速响应提出挑战。

目前,区块链数据处理速度仅为6.67次/秒,同步时间长、数据冗余量大、系统吞吐量低;而2020年“双11”天猫最大流量洪峰可达58.3万笔/秒。区块链的交易频率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支付需求与未来稳定的数字货币的大规模交易。最后,法定数字货币技术实现存在难题,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在理论分析上可以看到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实践中,能否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处理、监控分析,实施高效精准的可编程操作,也是目前法定数字货币技术层面面临的问题之一。

法定数字货币的流通环境也存在技术难题。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广需要相应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持,搭建广泛流通平台,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兼容数字货币。首先,我国对于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终端设备的支持相对匮乏,基础数据库“碎片化”严重,“数据孤岛”现象明显,对于推广法定数字货币则更为困难;其次,法定数字货币流通网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成本以及资金时间成本来进行技术、软硬件设施的升级。企业、商家等各大金融服务机构数字货币支付机具的升级使得 社会 公众也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这不仅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造成效率损失,还使得法定数字货币的流通环境在短时间内难以构建。

(二)法定数字货币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将采用“央行--商业银行”双层投放模式,由央行发行货币,通过商业银行向公众提供兑换、流通服务。这种二元模式数字技术必将引起金融体系、货币体系的革新,这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经营环境都会产生转型压力。首先,这体现在商业银行的传统现金业务上,基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定位,流通中的货币即M0将被主要替代。

这对商业银行现金的转存、押运、流通、伪钞业务都会产生巨大冲击,传统现金清点、柜员等岗位需求将会减少,重塑商业银行管理体系,同时加大商业银行吸存压力。其次,由于数字货币的出现,商业银行体系内现金流动性会逐渐下降,现存技术体系满足不了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空间,这将会对商业银行基础信息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将向代理等角色转换,大大压缩其盈利空间。

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冲击商业银行信用体系,活期存款吸存压力增大,大大压缩货币创造空间。央行对于商业银行起着调控、监管等作用,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使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增加了一层竞争关系。在经济萧条或经济环境不稳定时,人们更倾向于把手中的货币存于央行信用体系之中,把存款转换为法定数字货币来规避风险。法定数字货币的出现将使得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规模趋于下降,现金漏损量增加,金融脱媒趋势加快,货币乘数减弱,商业银行创造信贷货币的能力下降,导致 社会 整体流动性下降。

法定数字货币的应用将使得人们持有现金的欲望大大降低,提高金融资产转换速率,增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端的不稳定性。法定数字货币使得公众对存款与金融资产的转换更为简便,模糊存款与货币之间的界限,客户能够进行频繁的数字货币兑换操作,增加了对银行存款准备金规模的要求,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供应,使其经营环境更加严峻。

(三)法定数字货币应用的伦理问题

法定数字货币必将是货币发展史上又一次深刻变革,但其设计与应用仍存在伦理问题。数字货币 科技 伦理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字货币技术设计问题存在思维观念、价值趋向、利益需求等道德伦理问题;二是数字货币商业应用过程具有价值倾向性,数字鸿沟愈发严重,影响 社会 资源分配。

法定数字货币技术算法的背后潜藏资本价值取向。数字货币的存在是有价值负载的,即具有不同价值判断的人会设计出不同的数字货币使用规则,或者会选择不同的代码规则来解决问题。数字货币设计本身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偏差,从根本来说是由人的意志决定货币数字的产生与发展。数字货币编程技术的设计最初会顺应资本家的利益需求,是设计者的主观体现,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开发者的价值倾向而出现歧视与偏差。法定数字货币基于国家信用,其安全性与稳定性都要高于私人数字货币。但是,在货币的流通使用中,仍会出现价值伦理问题,并且危害程度更高,范围更广。

法定数字货币在具体的商业应用中也会存在价值伦理问题。首先,在与传统商业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机构进行货币系统架构的过程中,会出现 科技 伦理失范等问题。例如,在智能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技术人员越轨行为存在隐蔽性并且难以监控,潜藏 科技 伦理风险。其次,随着人们对于技术工具的信任程度增加,技术理性会弱化人们对于价值理性的思考, 科技 飞速发展而带来的人文关怀漠视问题也逐渐显现。

技术工具带来的高效实践成果背后,是对责任与义务、道德与伦理等价值理性关怀问题的忽视。法定数字货币的出现是否拉大了 科技 层面的贫富差距;我国老年人面临的 科技 窘境是否会更加严重;贫困偏远地区是赶上数字货币的列车而实现技术的跃进,还是越发的与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进一步脱轨?在数字经济时代,边缘人群失语现象严重,资源分配也倾向于制高点群体,数字鸿沟逐渐扩大,影响 社会 治理的公平正义,法定数字货币推广面临严重的伦理挑战。


③ 数字货币骗局案例多吗

数字货币骗局很多,多为传销币。

数字货币本是可以提高交易效率的新型技术,却被不法分子盯上,以其名义进行传销和诈骗。

央行货币金银局官网发布《关于冒用人民银行名义发行或推广数字货币的风险提示》。央行提示称,近期,个别企业冒用我行名义,将相关数字产品冠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发行”,或是谎称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推广团队,企图欺骗公众,借机牟取暴利。

央行尚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未授权任何机构和企业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无推广团队。目前市场上所谓“数字货币”均非法定数字货币。同时,某些机构和企业推出的所谓“数字货币”以及所谓推广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行为可能涉及传销和诈骗。

(3)数字货币案例题扩展阅读:

2017年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出台《互联网传销识别指南》。在数字货币传销部分,《识别指南》指出,数字货币的理解需要一定的门槛,大部分投资者并不懂数字货币,很多传销分子利用这点进行传销行骗,将“数字货币”的概念与传销结合起来,形成“传销式数字货币”。

这份指南点名26种所谓数字货币都是披着或者疑似披着数字货币的外衣进行非法传销的项目。

分别是:珍宝币、百川币、SMI、MBI、马克币、暗黑币、MMM、美国富达复利理财、克拉币、V宝、维卡币、石油币、华强币、CB亚投行香港集团、币盛、摩根币、贝塔币、世通元、U币、聚宝、21世纪福克斯、万喜理财、万福币、五行币、易币、中华币等。

④ 黄震:数字货币发行绕不过的坎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6日电 题:《黄震:数字货币发行绕不过的坎》

作者 黄震(中央 财经 大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最近,脸书宣布将开发稳定币Libra及其配套钱包Calibra,声称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脸书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准备动用其丰富的资源推出特别宏大的发币计划,或许将实现超主权货币与创新性技术结合,这再一次激发了颠覆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无限想象。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种状况?首先,脸书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拥有庞大的活跃用户数量,一旦发币成功,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规模效应。其次,Libra白皮书中提到的应用场景、使用范围、商圈规模极其庞大,它让数字货币不再只是停留在虚拟空间,而是有更多实体场景应用。再次,更令人吃惊的是,Libra的发币计划有非常多的主流金融机构参与,特别是Visa、Mastercard等国际知名支付机构也踊跃参与,因此Libra融入主流金融市场的可能性更大。其四,脸书发币计划居然得到了美联储的默许。时至今日,美联储没有对Facebook发币计划表示反对。

针对脸书的发币计划,我们没有必要过度恐慌和过度解读,而应该进行理性反思和预测分析,提出对于数字货币现象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未来全球监管框架。

从 历史 来看,数字加密货币虽然只有大约十年的时间,但是,十年间数千种数字加密货币,在没有主权国家监管控制下,如同脱缰野马一路狂奔。尤其是比特币,在各种力量炒作下价格暴涨、暴跌,堪称世界金融史上的罕见现象。比特币、以太坊等的应用范围主要局限于虚拟空间,而这一轮由脸书即将发行加密数字货币引发的大讨论,则意味着数字货币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脸书的发币计划,是由在实体空间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机构来发行数字加密货币,并且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这将在全球范围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如果监管当局放任其行动,拥有各种资源条件的各界大佬就可能竞相仿效,进行监管套利,由实体空间转向发行数字加密货币,可能会抢走主权国家的铸币权,导致主权国家损失铸币税,冲击现行的主权国家货币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所以数字加密货币问题显得格外严峻。

在数字加密货币的冲击下,传统货币理论乃至整个金融理论也遭受了巨大挑战。在传统金融理论里,货币的国家化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货币是以国家信用背书,以国家主权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一种交易凭证,近代以来已经为各国主权所控制。但是,由于主权国家往往超发、滥发货币,常常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国民财富遭受损失,以及经济 社会 动荡不安。

对于各国货币当局的超发、滥发问题,很多经济学家表示了不满,也试图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由哈耶克提出的货币非国家化。他指出在主权国家控制之下的信用货币超发问题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因此应该回到货币发行的非国家化道路,比如让企业来发行货币,或让其他市场主体来发行货币。这种设想曾经激发了很多人的想象,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实现方案。直到比特币的横空出世,让人们又看到了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主张实现的希望。

过去的百年 历史 中,如何让货币的币值稳定?在金本位崩溃之后世界各国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虽然有学者呼吁回归金本位,然而要回到金本位已经不可能。还有货币的寻锚问题,锚定什么样的资产才能够让货币的币值稳定?货币发行数量如何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和相适应?传统货币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在数字加密货币领域依然有待解决。

虽说比特币在其名字上冠以“币”之称,但实际上监管当局还是把它视为一种数字资产或一种虚拟货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既然货币的金本位无法回去了,货币的发行也绕不开主权国家,那么究竟该如何来评判脸书的这种发币行为,以及对它进行下一步的预测?我们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数字货币是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任何主权国家都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目前市面上的数字加密货币主要由互联网企业发行,并且已经形成相当大的用户规模,虽然主权国家不承认其为货币,但是事实上,它已经具备了私币特点,在一些商圈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二,主权国家发行数字货币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才能应对数字加密货币抢夺铸币权的挑战。主权国家是否能够推出数字货币,何时推出数字货币,推出的路径是什么等问题应该尽快研究解决。

第三,数字货币具有全球化和超主权的特征。全球化的超主权数字货币究竟由谁来主导,如何进行监管?当前各主权国家面临着重大决择。是任由比特币、Libra等发展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或超主权的全球货币,还是由主权国家来主导、 探索 形成全球货币或者世界货币?世界各国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探讨解决。

就目前而言,Libra想要绕过主权国家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跨越。如果Libra成为所谓超主权的全球货币,那么必然会触动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美元地位,乃至其他主权国家的利益,引起主权国家的抵抗。美国国会已经有议员提出对于Libra发币计划进行质询。未来,Libra发行计划是否行得通,取决于美国政府以及其他主权国家金融监管政策,以及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货币组织的态度。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对于未来全球数字货币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有如下三种方案可以讨论。

第一种方案:对比特币、以太坊乃至将来的Libra进行收编,将来逐步纳入监管,也就是所谓的“染色方案”。对事实上已经具有世界影响的全球货币或世界货币进行收编认可,由各主权国家逐渐纳入监管轨道。目前具备前提条件,但收编或染色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主权国家对这一方案的认可有难度。

第二种方案:由现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类似的组织发行超主权的国际货币或者全球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Libra推出计划之后,也声称即将推出IMFCoin。在当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揽子计划中推出数字货币,即中国学者姚余栋和杨涛提出的eSDR方案,或许是当前条件下数字货币推进的最佳选择。

第三种方案:由各主权国家发起创设新的数字货币国际组织,推动发行全球性的数字货币。或者,主要数字货币发行机构主动与主权国家监管当局合作,共同发起全球性质的数字货币国家组织。但是,创设新的国际组织合作协调尚需时日。

黄震

本栏目嘉宾观点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⑤ 数字货币实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黑客攻击
比特币能够存在仅仅是由于交易双方均认可其交易价值,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自主设计虚拟货币。例如,美国科技博客Ars Technica本周就宣布将创立自己的加密货币“arscoin”。[2]

科恩认为,数字加密货币面临的主要威胁在于如何安全地保管,Mt.Gox比特币丢失事件再次凸显了这一问题。近期,美国国会也就数字加密货币发起争论。一些议员认为,应加强对比特币的监管以避免风险。而另一名国会议员杰雷德·珀里斯(Jared Polis)则认为,美元有着与比特币类似的缺陷,因此如果禁用比特币,那么美元纸币也应当被禁用。[2]

数字货币在全球发展的历史较短,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官方或者民间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⑥ 数字货币论述题

编者按:

近十年来,以斗坦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不断迭代升级,加速了货币数字化的进程。R & amp许多国家的货币和金融监管当局已将中央银行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和对私人加密货币的监管列入重大政策议程。但央行和监管部门对数字货币的认知经历了一个观望、聚焦、加速的过程。毫无疑问,中国人民银行是世界上最早重视数字支付发展并研究数字货币作用的央行之一。它也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研发的先驱;d和试点项目,并采取行动,以防止加密货币风险。

本书以专题和问答的形式,分为数字货币的概念和目的、数字货币和支付系统的技术选择、数字货币的政策选择、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数字货币的跨境使用和国际合作五个部分。系统整理了近四年来周小川董事长在多个场合对数字货币的解释和论述。本书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呈现了周小川在数字货币问题上高瞻远瞩的理论思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新变化、新发展、新问题的深刻洞察。本书的出版对于政策制定者、金融从业者、学者以及所有关注数字货币问题的读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望推动国内外对数字支付以及数字货币的发展进程、政策和技术选择以及未来前景进行更深入、更空羡桐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近十年来,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不断迭代升级,加速了货币数字化的进程。R & amp许多国家的货币和金融监管当局已将中央银行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和对私人加密货币的监管列入重大政策议程。2023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2021年全球中央银行央行数字货币调查》的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81家央行中,90%正在参与某种形式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26%正在开发或试点CBDC。例如,在巴哈马和尼日利亚发行了Shayuan和eNaira,在东加勒比和中国分别试行了DCash和e-CNY。同时,随着私营部门加密货币和稳定货币市场的快速扩张和波动,央行和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了监管,以避免对金融体系造成损害和冲击,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毫无疑问,中国人民银行是世界上最早重视数字支付发展并研究数字货币作用的央行之一,是开展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系统(DC/EP)研发和试点工作并采取行动防范加密货币风险的先行者。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了数字货币项目组,研究政策和技术选项。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于2016年正式成立,DC/EP R & amp;d项目启动。2017年,在之前禁止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提供比特币相关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停止了代币发行融资(ICO)和比特币国内交易,以防止方向偏离和过度投机。2019年以来,数字人民币系统逐步从封闭测试走向现实试点,从4个城市扩展到10个城市,再扩展到20多个城市和地区;2023年2月,为冬奥会超过40万个支付场景提供了流畅的支付服务。202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作为重要参与者,正式启动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梁研究项目(m-CBDCBridge)。

数字支付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以及目前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增长的市场和稳健的宏观政策,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金融科技的加速使用。在这一过程中,人民银行对数字时代货币数字化趋势的深入判断和准确把握,对我国支付体系的现代化以及数字货币/电子支付体系的设计和建设至关重要。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是中国DC/EP项目和数字人民币系统的设计、建设和开发的领导者,也是世界上对数字货币问题思考最深的央行行长和学者之一。

回答“数字人民币还有多远?”从问题开始的2016年,周小川就多次向媒体回答数字货币问题。2018年以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金融学派裤会会长周小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数字货币的概念和演变,与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关系,对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央行推出数字货币的初心、政策和技术选择以及国际合作。他对数字货币问题的阐述很简单,掷地有声:

“IT在金融行业的使用应注重需求导向,即金融服务导向,从而产生对产品和技术的需求”,“私人机构和Fin-Tech公司在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时应具有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

“中国在实践和探索中最早提出坚持双轨制,来自于几年的研发和与市场的碰撞。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考虑是,数字货币不应该导致金融脱媒”,“在中国发展DC的一个重要考虑是强调零售支付系统的现代化”,“DC/EP项目计划可能包含一批可以尝试和推广的支付产品,这些产品最终被命名为e-CNY”;

“如果要从事基于零售支付的跨境交易,还是要尊重各国的政策和法律,尊重每个国家的货币主权,尊重自己的汇率制度,尊重相关的汇兑和汇款规定。”“我希望IMF能够在扩大SDR的使用方面做得更多,以应对私人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带来的挑战。”

本书以专题和问答的形式,分为货币的概念和用途、数字货币和支付体系的技术选择、数字货币的政策选择、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数字货币的跨境使用和国际合作五个部分。总结了近四年来周小川在公开会议上的发言,以及在相关谈话中关于数字货币的解释和论述,以飨读者。希望以此推动国内外对数字支付和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政策和技术选择以及未来前景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和思考。

图书编辑

2023年6月

相关问答:数字货币是啥

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可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数字货币具有网络数据包的主要特征。这类数据包由数据码和标志码组成,数据码就是我们需要传送的内容,而标志码则指明了该数据包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属性。【拓展资料】CBDC,全称为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ies,译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在其关于CBDC的研究报告中给出这样的定义: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货币的电子形式,家庭和企业都可以使用它来进行付款和储值。中国版CBDC被描述为,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而我们所说的DC/EP是中国版的央行数字货币,译为“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国际清算中心(BIS)与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两个权威国际组织联手在2018年和2019年对全球60多家中央银行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各国央行在数字货币上的工作进展、研究数字货币的动机以及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70%的央行都表示正在参与(或将要参与)数字货币的研究。2014年,中国央行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面临的法律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2018年9月,数字货币研究所搭建了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2020年4月14日晚间网络上流传的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在农行账户内测的照片。据称,苏州相城区是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重要试点地区。

⑦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它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而是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复杂的计算产生。201

A

⑧ 专利分析:数字人民币的“双离线”支付问题

移动支付网 作者 佘云峰: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以阐明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研发上的基本立场,全面地阐释了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背景、目标愿景、设计框架及相关政策考虑。

不过对于业内普遍比较关心的“双离线”支付白皮书并没有过多阐释,仅仅表示正在与手机制造商合作,研究提供包括双离线交易等功能在内的移动支付新体验。基于智能可视卡测试脱离手机的硬钱包支付模式,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可能。

对此,移动支付网详细介绍了关于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可能存在的表现形式和影响(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探讨断网断电能保证支付吗?),本次我们将从专利角度来具体看看“双离线”支付的一些技术细节。

使用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离线支付的方法及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在2016年申请了一项名为《使用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离线支付的方法及系统》的专利,这也是央行体系中为数不多的直接与“双离线”相关的专利布局。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隶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是钞票印制专业科研单位,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兼顾应用基础研究。而从专利布局来看,它也是央行系中唯一一家提供数字货币芯片卡相关专利布局的机构。

专利书表示,使用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离线支付时,受理终端设备在未与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建立网络连接的情况下,接收交易金额;用户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无线连接方式从受理终端设备获取交易金额,并将交易信息发送至受理终端设备;受理终端设备与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建立网络连接之后,受理终端设备将交易信息发送至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在接收到交易信息后,向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发送变更属主的请求;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在接收到变更属主的请求后,将数字货币的属主变更为受理终端设备对应的商户代码。

而整个交易逻辑其实非常清晰,即用户通过“卡式硬件钱包”在受理终端进行数字货币离线支付时,受理终端通过接收信息后确认交易信息(卡信息和交易金额)和账户是否正常使用。等到受理终端与数字货币系统建立网络连接之后,再将交易信息发送至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在接收到交易信息后,再向央行数币系统发送变更属主的请求。

在离线支付过程中,收款用户对收到的数字货币当时能验证其真伪,但仍需对数字货币是否进行过重复支付开展后台验证。其设计思路是:需重复支付验证的数字货币在客户端电子钱包程序(如POS机)中标识为“待重复支付验证”,POS机一旦联到网络,就自动向数字货币系统进行重复支付验证申请。系统收到验证申请执行相应操作,在登记中心补录交易流水,更新数字货币属主。如收款人不是系统的注册用户,系统还会记录收款人预留的取款密码。

在这其中,专利还介绍了公私钥加解密、数字证书、PKI和IBC安全认证体系等等。当时专利还详细介绍了数字货币的币值与找零问题,但是从后面的发展来看,数字人民币的体系并没有采用这种固定面额的形式。

实际上,从专利书来看,彼时的专利有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受理端完成离线支付交易后在不联网的状态下是无法正常收到这笔钱的。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细节,专利并没有展开讨论。

基于数字货币的离线支付方法、终端及代理投放设备

此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在2018年也申请了一项名为《基于数字货币的离线支付方法、终端及代理投放设备》的专利,该项专利介绍了数字货币在双离线情况下的支付方法。这也是银行方面在数字货币“双离线”支付上为数不多的专利布局。

专利书描述,该方法应用于收款终端,包括:验证付款用户的数字证书,若付款用户的数字证书在有效期内,从付款终端获取经过付款用户私钥签名的交易信息;利用所述付款用户公钥验证所述交易信息的合法性,利用所述收款用户私钥对所述离线数字货币进行解密,比较离线数字货币的金额与交易金额;如果所述交易信息合法且所述离线数字货币的金额与交易金额相同,则通知所述付款终端扣款;当接收到所述付款终端发送的扣款成功通知,登记离线交易记录,增加账户中的离线数字货币计数。

其中,数字货币投放管理设备101部署在中国人民银行,用于管理各代理投放机构的数字货币投放额度,该数字货币投放额度由数字货币投放管理设备101根据代理投放机构的投放需求进行设置,并冻结代理投放机构相应额度的存款准备金。数字货币投放管理设备101根据数字货币投放额度生成投放币,并将投放币信息以报文等形式发送给部署在各代理投放机构的代理投放设备102。

代理投放设备102接收到数字货币投放管理设备101发送的投放币信息,并根据用户兑入数字货币的需求为用户生产对应金额的数字货币,并对数字货币的账簿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相关账户余额查询、在线交易入账和圈存离线金额等服务。

收款终端103和付款终端104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穿戴设备等支持移动支付的网络设备。

在离线支付场景下,收款终端103和付款终端104之间通过离线方式进行信息交互;而终端与代理投放设备102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专利书中表示,在双离线支付的情况下,由于处于未联网状态,虽然收款用户终端账户中的离线数字货币的计数增加了,但是在代理投放机构中收款用户账户的并未发生变更,也即此时收款用户在代理投放机构中存储的款项并未增加,那么当前收款终端接收到的离线数字货币不能用于对外支付。因此,可以冻结离线数字货币;当连接到网络,向代理投放设备发送离线交易记录,以供代理投放设备根据离线交易记录进行账户中数字货币计数的变更;解冻离线数字货币,解冻后的离线数字货币可用于向其他用户付款。

而专利中提到,本方案中的离线数字货币的额度是基于用户在本代理投放机构的存款金额,通过申请而生成的。尽管离线交易时,付款用户公钥验证交易信息的合法性,利用收款用户私钥对离线数字货币进行解密,比较离线数字货币的金额与交易金额。但值得注意的是,除数字证书具有有效期外,代理投放机构向用户下发的离线数字货币也存在一定的有效期限,在该有效期限内,用户可以使用该离线数字货币;如果超出该有效期限,则终端需重新向代理投放设备申请离线数字货币。而在本申请实施案例中,收款终端还可以验证付款用户用于支付的离线数字货币是否在有效期内,以确定付款用户是否可以使用离线数字货币进行支付。

而通过以上描述,在移动支付网看来,这个专利所描述的“双离线”支付可能并非目前数字人民币所采用的“硬件钱包”方案,更像是一种基于数字人民币钱包账户的“软”方案,其币串并没有真正存储在硬件钱包本地。也因此,该方案的关键问题在于,离线支付的数字货币只能被“冻结”,在下一次联网同步之前而无法再次被交易。

数字货币双离线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统

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中国电信的全资子公司,其布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 科技 的重要板块,也是央行核准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其在2020年8月,申请了一项名为《数字货币双离线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统》的发明专利。

专利提供了数字货币双离线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统,其中双离线支付方法包括:建立商业银行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联盟区块链;数字货币离线交易用户通过设备端向商业银行的设备端申请数字货币圈存;当发生交易双方都离线的双离线交易时,收付款双方的设备端的安全域通过握手协议进行离线交易,并对交易结果进行签名认证;当交易双方的一方触网时,向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设备端发起线上结算。

从实现方式上来看,双离线支付仍然是,在双离线状态下收付双方通过数字证书以及公私钥加解密完成交易验证的过程,以及联网之后收付设备一方与商业银行的设备端系统同步交易结果并实现清结算的过程。

而这项专利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建立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联盟区块链,由央行的设备端进行监管,央行的设备端作为联盟区块链中与商业银行节点、第三方支付机构节点功能相同的区块链全节点,并持有所述联盟区块链上隐私交易的私钥,所述私钥用于解密隐私交易。

优点在于,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证书机制以及基于可信硬件执行环境TEE的安全域操作保证了交易安全可靠;同时区块链的使用保证了即使银行账户系统被攻击,交易证书服务仍可可信运行,可最大程度保证恶意交易被识别,交易全程安全可信。

但是从专利描述来看,该专利同样采用的是在原有账户中冻结圈存资金的操作,即离线支付前设备端从自己的资金账户里圈存一定金额的数字货币并存入自身设备安全域中,而同时商业银行设备端在用户的资金账户中对应冻结该笔数字货币。当离线支付完成后,收付双方有一端设备在线时,即向商业银行设备端发送交易许可证书与离线交易结果,商业银行设备端根据所述交易结果中的交易状态数据对所述用户的资金账户进行清结算操作,清算完成后解冻所述用户的资金账户在圈存时冻结的资金并完成结算。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离线支付状态下的数字货币在未清结算前是否能进行二次流转,我们不得而知。

结语

从目前的几个主要专利来看,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的基本实现已经跃然眼前,但是很多技术细节仍然不够清晰,尤其是“离线状态下”数字货币的二次流转问题。

很早之前,我们曾讨论过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能形态,到底是基于账户还是代币?是UTXO还是余额模型?(链接:账户还是代币?UTXO还是余额模型?双离线下的DCEP形态思考)如今,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比较清晰,从数字人民币的大方向来看,肯定是基于账户体系的,但是双离线支付下账户体系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继续观察。

⑨ 比特币成洗钱犯罪新手段,都有哪些经典案例

互联网上有关比特币的搜索一直在不断进行,其价格一直在波动和上涨,并先后突破了3万美元,4万美元和5万美元等多个壁垒。它已经成为虚拟货币圈中最受欢迎的投资合同,但是由于市场波动,出于更大的原因,几乎每个交易日都会进行清算。涉及的巨额资金使一些投资者完全无法平静下来。当然,对于那些多次获得利润的交易者来说,他们自然会赚很多钱,他们的个人财富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在投资虚拟货币(例如比特币)时,当市场急剧波动时,会出现一些快乐和悲伤的现象。

此外,尽管当前比特币的价格一直在不断上涨,但在市场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许多金融机构持消极态度,认为它是投机性资产,而不是货币,因为它缺乏实用性。价值支持,并同时发出了一些警告。此外,印度即将实行加密货币禁令,其他国家对虚拟加密货币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一些罪犯使用其隐藏的洗钱犯罪,因此未来市场趋势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⑩ 从九个问题带你了解央行数字货币的前世今生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的发言,再一次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推到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从2014年周小川提议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到今年穆长春的“呼之欲出”,已经过去了五年。经过五年打磨,如今的央行数字货币究竟是什么模样?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未来又会带来何种影响?

一、模式:双层运营投放体系,中心化管理机制

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英文简称为“DC/EP”,“DC”是“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EP”是“Electronic Payment(电子支付)”的缩写,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电子支付手段。

在运营投放、管理模式和技术选择上,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有自身的特点。

1、双层运营投放体系:4点考虑和4个影响

首先,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设计了双层的运营投放体系 而不是由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的单层运营体系。在双层运营体系下,上层是央行,由央行对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做信用担保,因此央行的数字货币与人民币一样具有无限的法偿性;运营投放体系的下面一层由不同的商业银行构成,商业银行等机构负责面向公众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同时,需要向央行100%缴纳全额准备金,以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

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的运营投放体系有四点考虑:

第一,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结构复杂,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素质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中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层的数字货币运营投放体系将让央行独自面对所有公众,给央行的运营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第二,商业银行等机构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IT技术设施和服务体系,在金融 科技 的运用和相关人才储备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等机构在资源、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避免了另起炉灶的巨大浪费。

第三,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面向的用户是广泛的公众,覆盖十几亿人口的系统规模庞大,想要保证稳定高效地运行非常不容易,面临诸多风险。双层的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

第四,在单层的数字货币运营投放体系下,可能会导致金融脱媒。央行面向公众直接投放的数字货币在信用等级上要高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

而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投放体系的影响则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第一,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不改变流通中货币的债权债务关系。起初央行行使国家职能发行的货币是有着黄金等具有真实价值的物品作为可兑换储备的。公众接受了央行发行的货币,就等于将黄金等有真实价值的物品借了央行,而公众只持有兑付凭证,也就是说,货币是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当国家凭借国家信用强制规定法定货币而不再依赖黄金储备时,这种信用关系和负债关系并没有改变。从这种角度来说,所有流通中的货币包括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都是央行的负债。

第二,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并不改变现有的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以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为起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由二元账户结构支撑的货币投放体系。央行的数字货币也采用了与二元账户结构相似的双层投放运营体系。

图1:二元账户结构与双层运营体系的比较

第三,在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前提下,央行数字货币不会强化顺周期效应。经济增长一般会经历萧条、复苏、繁荣、危机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在经济繁荣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便是顺周期政策,在经济萧条时又变成逆周期政策;类似地,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是逆周期政策,而在经济萧条时是顺周期政策。经济繁荣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萧条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加大通货紧缩的压力,是为顺周期效应。由于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并不对现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影响,因此与顺周期效应天然隔绝。

第四,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注重对M0货币的替代而不是对M1、M2货币的替代。

(注:M0、M1、M2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0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每个人在银行的存取款都会影响市场上M0的增减;M1是狭义货币,“M1=M0+企业在银行的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这里的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等。M1反映市场中的现实购买力,而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如果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如果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目前M1和M2货币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电子化和数字化,支持M1和M2流转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以及非银支付机构的各类网络支付手段的日益高效已经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在M0货币端目前仍存在三大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现有M0的匿名性使其存在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风险;第二,互联网支付基于银行卡账户紧耦合的模式无法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第三,目前我国仍存在银行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区,当地公众对M0货币(现钞)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

因此央行发行注重替代M0的数字货币是既符合国情又顺应公众对小额高频支付业务的需求(根据不同级别的钱包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同时还能有效防范M0货币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风险。

2、中心化管理模式: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有本质区别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采用了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这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有着本质区别。

1)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中央银行对 社会 公众的负债,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随着货币形态的变化而改变;

2)为了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需要继续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3)央行数字货币的双层运营投放体系下由指定的机构进行货币的队员,这需要中心化的管理以避免指定运营机构的货币出现超发;

4)只要二元账户体系和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没有改变,央行的中心管理模式和地位也就不会改变。

最后,对一个需要支持广泛公众使用的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来说,如果采用纯区块链技术的架构,目前还无法实现零售层面所需要的高并发性能。因此,在技术道路的选择上,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并不预设技术路线,也不依赖某一项技术。此外,相关负责人表示,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可以支持智能合约的,不过只会支持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对于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还是会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此外,央行指定的部分运营机构也会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做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最终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数字货币的系统优化。

二、发展历程:

我国央行在数字货币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至今已有五年。

如果说,2014年周小川提出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是这一切的开端,那2017年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则是这个故事的转折。在过去的五年,中国人民银行以数字货币研究院为核心,联合数家商业银行,从数字货币方案原型、数字票据等多维度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

2019年8月2日,央行召开央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明确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研发步伐,并及时跟踪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

表1: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进展

三、各界声音:央行数字货币的九个问题

1、为什么去年央行开启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的996工作模式?

肖磊分析了去年同期的情况发现,去年六月份,美国首次开始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人民币汇率走低,国内市场民众对数字货币的需求增加,国家从舆论层面开始整顿,包括央视 财经 制作“聚焦代币市场乱象”专题,网信办对诸多区块链自媒体进行封号,五部委接连发布风险提示等。而去年六月,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一个月内公布了4项专利申报。基于这些消息,肖磊认为,从去年六月份开始,中国从两个层面加强管制,一个是舆论层面对数字货币的引导和控制,另一个是从央行层面建立民众对中国官方数字货币的信心,央行肯定接到了指示,要求加快研发法定数字货币的步伐,所以才有了穆长春口中的996。

2、中国有发达的移动支付,为什么还需要央行数字货币?

穆长春直言,对老百姓来讲,基本支付功能在电子支付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相对模糊的。但以后实际投放的央行数字货币在一些功能实现上会和电子支付有很大区别。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电子支付工具的资金转移必须通过传统银行账户才能完成,采取的是“账户紧耦合”的方式。而央行数字货币是“账户松耦合”,即可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可以实现可控匿名。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金融 科技 与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杨东从货币发展必然性角度来看,认为货币必然向低成本、可靠、便捷的方向发展,一般等价物必定越来越脱离实体,形态也越来越自由。密码代币是现在货币的主流发展方向。虽然我国的移动支付在国际上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但这种优势并不是绝对的。Libra的发布给我国敲响了警钟,并且可以造成重大冲击。“未来,数据资源的争夺必定会愈演愈烈,我国的支付领域,尤其是小额零售的支付领域必将面对更多挑战,最好的方式就是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加以应对。在这个层面上,央行推出法定数字货币也是有利于我国的支付行业成长的。”

肖磊也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无论设计目标有多少个,最终就是一个消灭现金的目的。可问题是,不做数字货币,现金也会逐渐消失,这是一个 历史 大趋势。

3、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付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早在2018年初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所以不应对其计付利息。这样既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由此引致通胀预期。相应地,也不会对现有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运行产生大的冲击。

而龙白滔则认为,合理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必须支付利息。为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可调节利率可以维持价格稳定和维持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货币的平价。“可调节利率可以增加央行数字货币的需求,而无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无需破环平价关系,也无需价格水平调整。”

4、央行数字货币=央行现金数字化?

与穆长春同一天,银联董事长邵伏军也在8月10日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表达了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他认为法定数字货币不仅仅是货币数字化,还能通过与智能技术的结合,通过智能合约设计,较好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以及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步的问题,这个优势能够大幅度简化传统金融机构间比较复杂的交易流程。

5、央行数字货币和Libra

总有人拿央行数字货币和Facebook的Libra进行比较,但智堡网创始人、货币学者朱尘认为这两者大不相同。Libra建立在法币信用上,受到央行和金融机构的约束;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对法币进行技术升级——对原先的央行货币(M0)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本质上并没有改变银行存款准备金和现钞的货币属性。央行数字货币的具体场景还是服务央行所管理的支付侧,比如银行准备金之间的交易往来,还有就是现钞的数字化升级,并不神秘。而对普通人来说,央行数字货币让交易和支付都处于央行网络内,提升便利性的同时,也失去了纸币的匿名性和隐私性。

而外汇局总会计师孙天琦表示,应将Libra视作外币,纳入我国外汇管理整体框架。除国家另有规定极少数情况外,境内必须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包括数字环境下的境内交易的计价结算,绝不能出现在数字环境下境内交易的Libra化或者美元化。

6、中国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影响?

邵伏军认为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积极影响体现在:1、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的手段。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将使货币创造、计账、流动等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为货币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且为经济调控提供有益的手段。同时,央行数字货币也能够有效地在反洗钱、反恐融资方面提供一些帮助。2、有利于提升交易流程的智能化的水平;3、切实提升支付特别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建立开放的支付环境。

通证研究院在报告中认为,中国推出央行数字货币至少在捍卫数字主权;提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三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用数字货币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那是一种理想主义,毕竟美元的霸权在短期、中期,甚至长期,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是很难被消除或者替代的。“当前中国的金融处在一个调结构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把它转变为“金融为辅,经济实体为主”。我们货币规模也是超过实体经济的,也需要去调整。如果数字货币的概念依然是金融层面为主,那么它对真正的脱虚向实是否有推进作用,我是存疑的。”

冰川思想库研究院陈季冰也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法币依然是 社会 经济中的主要流通媒介,数字货币暂时会是一种尝试和补充。

7、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难题

龙白滔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目标上,最大的挑战是美元国家化和与Libra类似的超主权货币。而应对这种挑战可以通过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来解决,但这不是“最根本和最彻底”的方案,更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央行数字货币与友好国家分享铸币权。

而在邵伏军看来,当前中国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难题主要体现在:1、技术实现存在问题。当前技术水平,确实还难以实现对海量的货币实时数据采集、监控和分析,也难以开展高效精准的可编程的操作;2、国际协调难度大。各国支付市场的监管,各国差异很大,各国研究数字货币的出发点和目标也大不相同。3、底层基础不足。既缺乏相应的底层运作规范,也缺乏对相应的监管机制。

8、是否基于区块链发行?

穆长春在演讲中透露,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最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作过一个完全采用区块链架构的原型,但基于现有技术,无法达到零售级别的高并发要求。所以,最终央行层面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也不依赖某一种技术。

他表示,目前央行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处于“赛马”、市场竞争优选的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数字货币的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将最终跑赢比赛。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日前也撰文表示,央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建立竞争性环境,使得最优的技术顺利凸显和发展,通过竞争选优来实现更好的技术应用。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技术进步速度很快,因此会出现一种技术在某一阶段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还会有另一项新技术出来,形成一浪接着一浪地往前推进的情形。

9、民众如何获取央行数字货币?

未来民众获取央行数字货币的方式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到银行开通一个数字货币的钱包,直接拿着手上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换成数字货币(柜台办理);第二类是直接拿现有账户上的钱,用网银在线购买,类似于把银行账户里的钱,转到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线上办理);第三个是直接在场外交易,我转给你,你转给我,或我有什么东西要卖,明确只收数字货币。未来中国可能会出现三种形式的支付,网银、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官方数字货币,用户将钱放在何处取决于用户

与数字货币案例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比特币禁止交易知乎 浏览:480
区块链身份认证方案 浏览:704
以太坊分叉成功了吗 浏览:905
支付宝充值到BTc 浏览:370
陀螺世界的算力怎样卖 浏览:643
以太坊代币还没上主网的有哪些 浏览:980
阿里算力中心 浏览:675
怎么进玩BTc群 浏览:221
btc如何转移平台 浏览:361
以太坊发行多少钱 浏览:232
买虚拟货币不给钱 浏览:77
新的民法通则关于数字货币 浏览:568
比特币与美元有什么联系 浏览:981
数字货币短频交易的盈利需要缴纳 浏览:760
挖btc去哪个矿池好 浏览:350
虚拟货币分析视频 浏览:543
可以看高手交易btc的网站 浏览:157
比特币韩国买中国卖合法吗 浏览:498
cpu算力差距 浏览:846
摩根出售btc 浏览:729
© Arrange www.xqs360.com 2018-2022
粤ICP备18032130号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