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货币 > 影子银行与数字货币

影子银行与数字货币

发布时间:2023-05-11 17:12:08

A. 美俄加速数字货币布局,金融制裁战火升级!对我国有何启示

个人认为对我国未有什么启示,因为我国线上支付已经大家在用,如今要做的只是将数字人民币普及,他们都在学习我们。

中国发行国家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广泛的人民币同等功能。

因此,国家必须出台《我国数字货币法》,参照非官方数字货币实践运用模式和国际国内金融交易法律与规则等,制定我国数字货币法律法规,并搭建并确保一个安全、方便、互换、互认、有条件限额免费的国家数字货币交易及监管体系与平台,且应当建设一支国家级的高素专数字货币执法、保障队伍。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

B. 求解关于影子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影子银行”作了严格的界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对欧美来说,主要是围绕证券化推动的金融创新工具,这些工具在中国的金融市场里多数不存在。
在中国,由于信托、理财等业务完全处于银监会的监管之下,与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的定义不符,因而不能将其视为影子银行。而对国内“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是百姓、企业、政府、机构等最常用的银行。银行有多种,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政策性银行、储蓄所、信用社等等。不同银行的目的、作用、功能、操作、经营范围、经营科目、服务对象、对风险的容忍度等等有很大区别,甚至完全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corporate finance)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人们平常所说的金融投资主要是指证券投资。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其中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投资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投资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补充。

采用对冲交易手段的基金称为对冲基金(hedge fund),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对冲交易的方法和工具很多如卖空、互换交易、现货与期货的对冲、基础证券与衍生证券的对冲等。对冲基金通过对冲的方式避免或降低风险,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由于潜在风险较大,因此对冲基金被界定为私募基金的一种,而不是公募的共同基金。

对冲基金采用各种交易手段进行对冲、换位、套头、套期来赚取巨额利润。这些概念已经超出了传统的防止风险、保障收益操作范畴。加之发起和设立对冲基金的法律门槛远低于互惠基金,使之风险进一步加大。为了保护投资者,北美的证券管理机构将其列入高风险投资品种行列,严格限制普通投资者介入。如规定每个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应少于100人,最低投资额为100万美元等。
人们把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称为金融衍生工具,它们通常被利用在金融市场中作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金融市场上,部分基金组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采取多种以盈利为目的投资策略,这些基金组织便被称为对冲基金。目前,对冲基金早已失去风险对冲的内涵,相反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对冲基金实际是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对冲基金 是根据一种既定程序,通过买卖获取由于波动带来的差价收益。是同时卖出和买入的。如同时买入三个月期的空仓和一个月的多仓,两个一样的价钱的,可以对冲,对冲之后是有利润的。

C. 央行研究及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增强货币市场的控制力

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并非来自 比特币 ,比特币对央行及法币不构成任何威胁。增强货币市场的控制力,或许是央行研究及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核心原因。很多人对数字货币产生误解,认为数字货币是货币数字化。其实大错特错,当今法币基本已经实现了货币数字化。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货币数字化,才将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控制大权被商业银行夺走。如今,央行所关注的是,数字货币能否让其重新夺回货币控制权。

因为货币数字化和数字货币在债权性质上存有根本区别:货币数字化是M2,属于商业银行的负债;数字货币是MO,属于央行的负债。这种债权性质的改变,对货币市场结构和货币控制力的影响非常大。技术是推动这一切改变的根本动力,货币数字化的底层技术是计算机及互联网,而数字货币则是 区块链

计算机时代,商业银行携M2掌控货币创造力

货币数字化是1970年之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改变。在此之前,银行没有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ATM机24小时银行没有出现,银行依靠人工做清结算,用户存储、支取、转账汇款都不方便,很多人、企业都存在有大量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当时的货币市场上,M0和M1的占比要比现在更大,M2则小得多。

央行研究及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增强货币市场的控制力

但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之后,银行的清结算系统给货币结构带来根本性改变。银行可以实现快速存储、借贷、支取和转账汇款,用户将大量现金存入银行,这样市场上现金大量减少,而存款大量增加。这一变化导致三个结果:一是债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用户持有的现金,是央行的债务,属于MO范畴,如果存入商业银行则是银行的债务,属于M2范畴。二是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M2占比和货币乘数增大,银行的债务和资产都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商业银行吸收了更多的存款(债务),从盈利角度考虑同样放出更多的 贷款 (资产);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的出现,银行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风险,扩张资产负债表,不断吸收更多存款,释放更多贷款。三是商业银行的控制力增大,央行控制力减弱,市场杠杆率大幅度增加,债务大规模扩张。

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在投资银行领域。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主要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在浮动汇率之下,汇率、 利率 波动较大,出现了投机套利空间。套利空间诱发了各种金融创新,包括期权、期货、信托、各种基金及衍生品,投资银行借此兴起。由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投资银行的风控能力,同时也鼓励他们快速扩张。高回报促使更多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迫于盈利压力借助“影子银行”将钱转投到投资银行领域。可见,在计算机出现和执行浮动汇率之后,央行对货币的控制力被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削弱。虽然当时美国对银行实行分业管理,监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但是商业银行通过扩张表外业务来规避美联储监管。这段历史似曾相识,今天中国正在上演这一幕。

区块链时代,央行能否借数字货币M0重新夺回控制权

最近中国央行去杠杆去得有点疲惫,与财政部“互掐”起来。这里面反映的问题很多,央行在去杠杆方面确实比较被动,商业银行在地方政府、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面前出现资产错配、表外业务激增、杠杆率提升。这样大大削弱了央行的货币控制能力和货币工具调控效果。

数字货币的出现,或许与数字货币化类似,改变货币市场结构,增强央行的货币控制力。数字货币时代虽然基本上消灭了现金,但是MO却回来了,数字货币与现金一样都是MO,属于央行的负债。在中国人民银行姚前博士公开的信息,央行数字货币拟采用“双层架构”,即银行账户加数字货币钱包账户。数字货币钱包账户实际上是映射到商业银行系统的个人“钱包”,属于M0范畴。银行账户系统里的资金属于M2范畴。

我们可以推测,如果央行按照双层价格设计发行数字货币会给货币市场带来什么影响?首先,“私人钱包”里的数字货币像现金一样重新回到MO的范畴。用户掌握了自己的密钥,将现金存放在私人钱包里面,不用担心商业银行会拿走这笔钱。其次,数字货币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将促进商业银行“脱媒”,商业银行的资金可能会再次外流,更多地流向投资银行和其它新派生的金融机构。这样,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被压缩,M2占比可能会降低。第三,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能力得到增强。

央行研究及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增强货币市场的控制力

当前,央行发行的货币在社会中自由流通。最后怎么回笼呢?一个是商业银行派生货币的回笼,一个是央行基础货币的回笼。前者央行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利率及其他政策去控制,后者是由税收体系和公开市场操作来完成的。

但是,发行数字货币之后,央行控制的基础货币占比提升,M2可能下降,提高了央行的调控筹码。不过,日本教授黑田明伸在《货币制度的世界史》里研究发现,大量现金流入市场后,官方几乎无力回收,这些现金就像“沉没”了一样。数字货币和现金一样属于MO,央行容易控制和回收吗?

腾讯云区块链首席架构师敖萌认为,可编程货币可以大大加强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控制权。敖萌博士认为:“通过编程,央行可以控制货币的整个生命周期——创造、流通、回笼。”怎么理解?对于计算机,它的内部是有一定的自我控制的功能。以早期面向对象语言为例,要求至少有两个函数,一个是构造函数,一个是析构函数。你既要解决它的创造问题,也要解决它的消亡问题。如果我们未来上升到可编程的数字货币,央行的控制权就大了很多。甚至在流通环节也可以增加控制。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央行都对区块链技术抱有非常大的兴趣。

如果央行数字货币能够提高央行对货币的控制力,那么因计算机兴起和数字货币化带来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表外业务过度扩展、杠杆率、债务率过高等问题,或许可以得到缓解。央行拥有更强的货币控制力,如果对货币市场管控科学得当,应该能更好地预防、缓解金融危机。

技术推动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导致大量现金进入商业银行系统,货币债权发生转移,货币市场结构发生改变。央行的负债M0缩减,对货币市场的控制力减弱,商业银行通过货币乘数创造大量M2,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扩展,同时引发诱发通货膨胀、高负债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同样引发货币债权、货币市场结构和货币控制权的改变。央行可发行数字货币,或促使货币从现金和银行系统进入数字货币钱包账户,央行可重新夺回了MO和货币控制权,商业银行在M2的创造能力被削弱。

增强货币控制力,应该是央行研究及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主要动力。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化解央行对货币控制权的诉求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矛盾,如何结合先行的反洗钱、税收等法律,平衡好各方利益,制定央行数字货币的管理机制。

D. 数字金融与企业影子银行的关系

] 影子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变化的催化剂,受到全桐前扒球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增长对中局昌国委托贷款规模增量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样为国民经济的结构性优化提供了臂助。文章基于2013—2018年间省际经验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委托贷款规模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便在控制了其他潜在悔袭可能影响影子银行规模的诸多因素的前提下。融资隐蔽性为影子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天然屏障,而银行急切凭借金融创新机制舒缓经营压力的做法同样可能催生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

E. 央行数字货币试运行,发行数字货币有什么好处

发行数字货币的好处第①,储户不再需要存款保险,因为央行不存在违约风险;第②,持有大量资金的货币经理可以选择央行账户做隔夜存款,而非选择影子银行;第③,纸质货币供给的成本将完全消除;第④,央行支付储户利息将十分便捷,以利于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

F.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中有着极多的应用,诸多的特性让金融业的未来有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对于单一(国内)央行而言,比特币可以被视为一种“外汇币种”,比特币并不会受到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从这个角度出发,比特币势必会带来所谓的货币竞争。美国游客在境外旅游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以非官方汇率兑换外币的经验。当地人兑换美元的初衷可能是避免高通胀带来的影响(通胀税)。

如果这种兑换可以被“发扬光大并广泛使用”,政府利用通胀税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势必会受到限制,而以往传统的外汇管制也会失去相当的作用。只要有网络或者电话,人们就可以利用数字货币作为兑换媒介。

挑战全球货币地位

尽管比特币在短期不太可能取代全球主要货币,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比特币依然有机会起到主导性的作用。美元的地位在全球许多国家有目共睹,但是由外国银行所创造的美元计价存款项下负债已经带来了管辖问题。如果美国银行进一步提供比特币计价的贷款,并且接受比特币的赎回,监管层该如何应对?事实上,如今的欧元美元市场已经有类似的迹象。

换句话说,在金融危机时刻,市场如果希望的是比特币存款而非美元存款,那么传统意义上央行的“最后贷款人”地位将完全失去。

充当避险资产

避险资产并不意味着无风险资产,而是指那些危机时刻投资者愿意涌入的资产。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地产就是避险资产;而进入到21世纪之后,美债则成为了避险资产。比特币能否成为下一个关键性的避险资产?答案有可能是肯定的,也有可能是否定的。但是回想之前欧元区危机时刻CUF在匈牙利按揭贷款的主导地位,比特币显然是有机会一战成名的:在美元计价通胀,比特币计价通缩的背景下,由于美联储无法通过扩大比特币供给美元/比特币汇率将出现暴跌。

起到有价证券的作用

在完美的宏观经济模式下,证券交易应该属于无缝对接。但是在货币政策影响下,现在的债券OTC交易流动性非常差,即便是流动性最好的十年期美债都曾经出现过流动性问题。质地良好的抵押品(通常是国债)需求由此急升。如果区块链技术足够成熟,那么很有可能给市场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抵押品供给。当然,国债需求降温则有可能导致利率上行。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有一种看法认为区块链的使用将导致全球央行退出历史舞台。这种可能性自然存在,但是就短期来看,并不是太现实——央行完全退居后台需要许多硬资产比如房产、人力资本找到流动性载体/媒介。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使得金融市场完全透明化,从而带来一个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主流的戴蒙德和戴维格银行挤提模型并不依赖于金融市场的不透明性。理论情况下,银行的投资组合处于完全透明。但是即便如此,意外的大规模赎回依然会令金融体系出现问题。

央行的数字货币/现金

现行的货币和支付架构都形成于互联网诞生之前。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人们必须学会适应,没有理由拒绝央行提供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在比特币之前,美国财政福曾提供过线上数字债券账户,虽然这种账户并非用于支付系统,但是理论上完全可以适用。

央行的数字账户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储户不再需要存款保险,因为央行不存在违约风险;其次,持有大量资金的货币经理可以选择央行账户做隔夜存款,而非选择影子银行;第三,纸质货币供给的成本将完全消除;第四,央行支付储户利息将十分便捷,以利于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

现实应用

布比区块链在技术平台方面取得多项突破,能够满足数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场景,并且具备快速构建上层应用业务的能力。布比区块链已经应用于股权、供应链、积分等领域,并正在与交易所、银行开展试验和应用测试。数贝荷包做为布比区块链平台上的一款积分应用已于近期上线,阳光保险做为国内第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在该平台上发行区块链积分(阳光贝),对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中的落地应用是一个很好示范作用。

区块链技术一定会深深的影响金融行业,并在长久的时间内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将会一一见证其在现实中引发的深刻变化。

G. 央行行长易纲专访释放六大信号!提到了数字人民币、货币政策

5月26日,央行官网发布央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就重点问题接受《金融时报》《中国金融》记者采访全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采访内容释放六大政策信号:
经济数据转好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安排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使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8%,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有待加大。
易纲认为,目前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常态,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4月份制造业PMI为50.8,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
“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易纲称。
易纲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根据央行数据,去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同期社融增速为10.7%。业界有时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考虑到今年名义GDP增速低于去年,而M2和GDP增速目标高于去年,宏观杠杆率会阶段性上升。
五方面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
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市场高度关注这一工具的具体内容。
易纲解读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包括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5万亿元、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
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
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信用债融资方面,根据Wind数据,2019年公司信用债净融资(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PPN)净融资规模2.2万亿,今年增加1万亿的目标意味着净融资规模将达到3.2万亿。今年市场利率下行,债券发行利率也走低,增加信用债融资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根据Wind数据,2019年全年发行小微金融债券2048亿,其发行主体主要是地方城商行、农商行。易纲提出的目标相比去年增加了1000亿。
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金融风险关注银行风险,疫情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发布《金融稳定报告(2019)》披露了时间表:2018年边制订攻坚战行动方案,边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已实现良好开局;2019年承上启下,全面、纵深推进各项任务部署;2020年是攻坚战收官之年,力争从基本完成风险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完成攻坚战的既定任务。
易纲认为,总体看,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在各类风险中,易纲重点关注银行风险。易纲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具体来看,面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态势,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弱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第一季度,城商行利润同比下降1.2%,农商行利润同比仅增长1.9%,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7%和9.4%。
资本充足率方面,第一季度,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同比仅上升0.01个百分点,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更是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分别同比上升0.47个百分点和0.67个百分点。
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上升较快。第一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同比分别上升0.57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下降0.07个百分点。
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下降较快。第一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同比分别下降29.37个百分点和6.74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则上升了7.71个百分点。
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LPR参考MLF,贷款利率则锚定LPR——央行的政策利率能直接传导至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于2020年3月1日如期启动,并将于今年8月完成。
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明显增强。央行数据显示,4月的1年期LPR品种报3.85%,相比改革前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46BP;5年期以上LPR品种报4.65%,相比改革前下降了25BP。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2020年3月,一般贷款利率为5.48%,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了62BP。
易纲认为,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
易纲指出,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动力随之下降。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数字人民币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易纲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他表示,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
易纲表示,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这一目标增速相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不过,去年普惠小微贷款任务超额完成。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五大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万亿元,相比上年末增长53.1%。
一直以来,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结就在于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而信用贷款不需要企业提供完全担保,银行凭着对企业经营状况和信誉的了解发放贷款,能够帮助诚信经营的企业快速获得融资支持。
2020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15.4%,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下为央行网站披露的专访全文: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和中国经济都产生了较大冲击,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您怎么看当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
易纲: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全球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病,已经影响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人数超过540万,并仍在扩散。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失业人数大幅增长。特别是二季度,各国抗疫采取的“大停摆”措施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认为,二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将遭受史无前例的冲击,经济收缩强度很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甚至上世纪的大萧条。全球金融市场在前期巨幅震荡后有所缓和,但基本面因素持续严峻,风险并未消除。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重大冲击,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投资、消费、出口都是两位数负增长,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
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记者:为应对疫情冲击,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采取了超常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在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看效果如何?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和主要考虑是什么?
易纲:为对冲疫情影响,2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迅速出台了30条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加大总量逆周期调节,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对冲政策累计达5.9万亿元,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量上,我们通过3次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超预期投放流动性,坚定支持我国金融市场在春节后2月3日如期开市,坚决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价格上,我们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行,并启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推动降低存量贷款利率。
结构上,我们根据疫情形势,精准施策,积极运用3000亿元专项优惠再贷款、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6000亿元新增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优先支持疫情防控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等。
政策配合上,我们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对于疫情防控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财政贴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期限,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这些综合举措,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大部分经济指标下滑的情况下,货币信贷逆势增长。1-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8.8万亿元,同比多增近2万亿元,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1.1%和12%,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体现了有力的逆周期调节。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增速比上年末高2个百分点。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4月末在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的中小微企业超过2800万户。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记者:当前,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凸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尽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请问央行在落实这一要求方面有哪些举措?
易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
一是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防疫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也就是支持保供。截至5月23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已支持银行向7000多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近2800亿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约为1.25%。专项再贷款是特事特办、特事快办,在抗疫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放之前有严格流程,发放之中有台账制度,发放之后有审计部门的核查,对违规发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了专款专用。
二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5万亿元,加大对有序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并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性融资支持。截至5月21日,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支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共4720亿元,共支持企业(含农户)57万户。专用额度政策设计是市场化的普惠金融机制,兼顾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中小银行的保本运营,对银企双方都是可持续的。
三是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4月30日,金融机构已对超过1.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行了延期。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
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即对于2020年底前到期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2020年底前存续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应付利息,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实行应延尽延。
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小微企业应急转贷、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等。
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对复工复产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带动产业链恢复运转。推动及时支付条例加快落地,加大核心企业账款清欠。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督促核心企业账款确权,推动应收账款更多使用权责清晰的商业汇票。
记者:今年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经过两年多的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哪些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加大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特别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有哪些防范措施?
易纲: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委具体要求,金融部门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重点高风险金融集团平稳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涉众金融风险得到全面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总体看,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但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同时,若国际疫情形势长期化,全球经济增长受损日益严重,境外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仍会蔓延,对我国市场造成冲击,并给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带来不确定性。
下一步,我们会在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按照中央既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处理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关系,突出压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的责任。一旦出现重大金融风险,相关股东和债权人应依法承担相应损失,严厉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等行为。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下一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有哪些考虑?
易纲: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人民银行已经分别于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放开贷款和存款利率管制,2019年8月人民银行启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LPR与市场资金供求相关性明显增强。比如,2020年5月发布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5%和4.65%,自去年8月改革以来分别累计下降0.4个和0.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市场资金供求变化。
二是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增强。2020年5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35.3%,是LPR改革前的近4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被打破。
三是有效促进了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4月份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1%,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1个百分点,5月份预计继续下降。
四是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动力随之下降。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记者: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近年来金融部门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目前开放举措的落地情况如何?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节奏和步伐?今年在金融开放领域还有哪些新举措?
易纲:近年来,金融部门集中宣布了40多条对内对外自主开放措施。目前,这些措施落地进展良好,绝大多数措施已在法律层面和实践层面落地。
一是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外资股东资质限制不断放宽。
二是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已给予外资国民待遇,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配套的会计、税收和交易制度不断完善。
三是疫情并未打乱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节奏。近期,万事达卡进入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筹备申请已获批,惠誉成为继标普之后第二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评级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实现对其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的控股,贝莱德、路博迈等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这些开放措施着眼于提供开放、包容、充分竞争的金融环境,最大限度地鼓励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金融部门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风险防范,推动金融监管的能力、强度与金融对外开放相互适应、齐头并进。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自主开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全部切实落地,吸引更多外资和民营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设定统一的准入标准,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
三是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简政放权,尊重契约,保护产权,加强政策制定的沟通机制,将更多的事前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强化竞争制度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将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记者:中国央行很早就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并且已经在一些城市进行了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目前测试工作进展如何?预计何时能够正式发行?
易纲: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人民银行较早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2014年,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2017年末,经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记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央行在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做好“三农”方面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易纲: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扶贫与普惠金融相结合、金融支持与风险防范相结合,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组织、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抓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实落细,强化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得性。

二是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推动金融支持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金融支持。
三是促进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加强贫困地区信贷资产质量尤其是扶贫小额信贷的监测,及时提示预警,防止出现“因贷致贫”。
四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支付、征信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巩固提升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五是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能力,系统总结宣传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开展2020年后续政策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阅读全文

与影子银行与数字货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比特币波动理论 浏览:692
antpool蚂蚁矿池注册 浏览:211
比特币到了剪羊毛的时候 浏览:112
区块链坑 浏览:701
以太坊源码分析合约 浏览:248
挖比特币要多少成本 浏览:222
虚拟机耗费算力 浏览:740
大脑的算力是多少 浏览:702
比特币总量怎么算 浏览:21
比特币被骗走抓人 浏览:995
比特币挖矿可以挖多少钱 浏览:7
比特币平台app有哪些 浏览:268
虚拟货币牛市指标 浏览:628
虚拟货币的价值性 浏览:653
ltc是比特币吗 浏览:227
AE币全网算力 浏览:173
以太坊多久能收回成本 浏览:720
凤凰比特币 浏览:33
比特币对冲套利违法吗 浏览:881
亚马逊礼品卡买比特币网 浏览: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