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太坊交易手续费需要知道的都在这了
以太坊的交易手续费是交易执行中的关键成本,需要交易者了解并掌握。一笔交易由一系列操作指令组成,每条指令消耗一定量的gas。
操作指令的gas消耗量由系统事先规定,例如一次加法运算需要消耗3 gas。一笔交易的总手续费等于操作指令的总gas消耗量乘以gas价格。
总gas消耗量由合约决定,gas价格则由用户设定。gas价格体现用户愿意为此交易支付的费用,一般以Gwei为单位。用户定的gas价格越高,矿工会更愿意优先打包此交易,使其更快成功。
Gwei是eth的基本单位,1 eth等于10^18 Wei,等于10^9 Gwei。一般用Gwei表示gas价格。例如,当前gas市场均价为40 Gwei。
确定gas价格需考虑网络阻塞情况。网络处理能力一定时,交易人数增加会导致价格上升。可以访问ethgasstation.info或钱包推荐价格来查看当前gas建议价格。如果今天gas定价为50 Gwei,交易将立即执行;定价为45 Gwei时,交易在2分钟内执行;定价为40 Gwei时,则在5分钟内执行。
为了防止合约恶意消耗用户gas,用户设置了gas上限。在交易中gas消耗超出上限时,交易终止,已消耗的gas费用扣除,未消耗部分退还给用户。标准转账交易通常使用21000 gas。
举例说明(2021.8.23),一笔标准转账使用21000 gas,当前gas市场价格为40.4 Gwei。因此,一笔转账交易总费用为21000 gas乘以40.4 Gwei/gas等于848400 Gwei,即0.0008484 eth(8484000 Gwei除以10^9)。当前eth价格为$3266.04,因此交易的美元计价为3266.04美元/eth乘以0.0008484 eth,即约2.77美元。
B. 一文读懂以太坊—ETH2.0,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这几天一直在看关于ETH伦敦升级方面的资料,简单的聊一下,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无论是投资机构、区块链应用开发者、矿机商,还是个人投资者、硬件供应商、 游戏 行业从业者等等,提起以太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了解。
一方面取决于以太坊代币 ETH 本身的造富效应。从 2014 年首次发行以来,投资回报率已经超过 7400 倍。
另一方面,以太坊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去中心应用编程平台,引来无数开发者在其之上开发应用。这些应用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伴随 DEFI 生态、NFT 生态、DAO 生态蓬勃发展,也给 ETH 带来了更多使用者。
随着“伦敦升级计划”临近,ETH 再次聚集所有人的关注目光。
以太坊 2.0 到底是什么?包含哪些升级?目前进展如何?
以太坊 2.0 到来,会对现有以太坊生态的去中心化应用产生哪些影响?
ETH 是否值得持续投资?看完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判断。
如果将搭建应用比作造房子,那么以太坊就提供了墙面、屋顶、地板等模块,用户只需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子搭起来,因此在以太坊上建立应用的成本和速度都大大改善。以太坊的出现,迅速吸引了大量开发者进入以太坊的世界编写出各类去中心应用,极大丰富人们对去中心应用场景的需求。
以太坊应用开发模型示意
以太坊与ETH
现有市场的加密货币,只是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某一场景下的单一代币。
以太坊也不例外,它的完整项目名称是“下一代智能合约与去中心化应用平台”,Ether(以太币)是其原生加密货币,简称 ETH。
ETH 除了可以用来与各种类型数字资产之间进行有效交换,还提供支付交易费用的机制,即我们现在做链上操作时所支付的 GAS 费用。GAS 费用机制的出现,即保护了以太坊网络上创建的应用不会被恶意程序随意滥用,又因为 GAS 收入归矿工所有,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以太坊网络的记账当中成为矿工,进一步维护了以太坊网络安全与生态发展。
与 BTC 不同的是,ETH 并没有采用 SHA256 挖矿算法,避免了整个挖矿生态出现由 ASIC(专用集成电路)矿机主导以至于大部分算力被中心化机构控制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以太坊最初采用的是 PoW(Proof of Work)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人们需要通过工作量证明以获取手续费回报。我们经常听说矿工使用显卡挖矿,他们做的就是 POW 工作量证明。显卡越多,算力越大,那么工作量就越大,收入也就越高。
当前,整个以太坊网络的总算力大约为 870.26 TH/s,用我们熟悉的消费级显卡来对比,英伟达 RTX 3080 的显卡算力大约为 92-93 MH/s,以太坊网络相当于 936 万张 3080 显卡算力的总和。
以太坊白皮书内非常明确提到之后会将 PoW 工作证明的账本机制升级为 POS (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的账本机制。
ETH经济模型
与 BTC 总量 2100 万枚不同,ETH 的总量并没有做上限,而是在首次预售的 ETH 数量基础上每年增发,增发数量为 0.26x(x 为发售总量)。
但也不用担心 ETH 会无限通胀下去,长期来看,每年增发币的数量与每年因死亡或者粗心原因遗失币的数量大致相同,ETH 的“货币供应增长率”是趋近于零的。
ETH 分配模型包含早期购买者,早期贡献值,长期捐赠与矿工收益,具体分配比例如下表。
现在每年将有 60,102,216 * 0.26 = 15,626,576 个 ETH 被矿工挖出,转成 PoS 后,每年产出的 ETH 将减少。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 ETH 总量约为 116,898,848 枚,总市值约为 2759 亿美元。
以太坊发展历程
1. 边境阶段(2015年):上线后不久进行了第一次分叉,调整未来挖矿的难度。此版本处于实验阶段,技术并未成熟,最初只能让少部分开发者参与挖矿,智能合约也仅面向开发者开发应用使用,并没有用户参与,以太坊网络处于萌芽期。
边境阶段 ETH 价格:1.24 美元。
2. 家园阶段(2016年):以太坊主网于 2016 年 3 月进行了第二次分叉,发布了第一个稳定版本。此版本是第一个成熟的正式版本,采用 100% PoW 证明,引入难度炸弹,随着区块链数量的增加,挖矿难度呈指数增长,网络的性能大幅提升,以太坊项目也进入到快速成长期。在”家园“版本里,还发生了著名的”The DAO 攻击事件“,以太坊被社区投票硬分叉为以太坊(ETH)与以太经典(ETC)两条链,V 神站在了 ETH 这边。
家园阶段 ETH 价格:12.50 美元。
3. 都会阶段(2017~2019年):都会的开发又分为三个阶段,升级分成了三次分叉,分别是 2017 年 10 月的“拜占庭”、2019 年 2 月底的“君士坦丁堡“、以及 2019 年 12 月的“伊斯坦布尔”。这些升级主要改善智能合约的编写、提高安全性、加入难度炸弹以及一些核心架构的修改,以协助未来从工作量证明转至权益证明。
在都会阶段,以太坊网络正式显现出其威力,正式进入成熟期。智能合约让不同链上的加密货币可以互相交易,ERC-20 也在 2017 代币发行的标准,成千上万个项目在以太坊网络进行募资,被称作“首次代币发行(ICO)”,相信很多币圈的老人都是被当时 ICO 造富效应带进来的。到 2019 年,随着DeFi 生态的崛起,金融产品正式成为以太链上最大的产业。
都会阶段 ETH 价格:151.06 美元。
4. 宁静阶段(2020-2023年):与都会分三阶段开发相同,宁静阶段目前预计分成三次分叉:柏林(已完成)、伦敦(即将到来)、以及后面的第三次分叉。“宁静”阶段又称为“以太坊 2.0”,是项目的最终阶段,以太坊将从工作量证明方式正式转向权益证明,并开发第二层扩容方案,提高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
宁静阶段可以说是以太坊网络的集大成之作,如果说前个三阶段只是让以太坊的愿景展现的实验平台,宁静阶段之后的以太坊,将正式成为完全体,不仅有完备的生态应用,超级快的处理速度,众多网络协同发展,而且 PoS 机制会非常节约能源,真正代表了区块链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宁静阶段 ETH 价格:2021 年 4 月 15 日完成的柏林阶段,当天价格为 2454 美元。
即将到来的伦敦协议升级
以太坊生态
以太坊的生态发展,从属性划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太坊网络生态应用建设,二是以太坊网络扩容建设。两者相互融合,互相成就,应用需要更健壮强大的网络作为承载,网络需要功能完善的应用场景服务用户。
先说应用生态,以太坊的生态我们又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去中心化自制组织(DAO)生态
什么是去中心化自制组织?还是以我们熟悉的比特币举例:比特币目前市值七千多亿美金,在全球资产市值类排名第九,但比特币并不是某一公司发布的产品,也没有特定公司组织招聘人员进行维护。比特币现有的一切,都源于比特币持有者、比特币矿工自发形成的分布式组织,他们通过投票方式规划比特币发展路线,自发参与维护比特币程序与网络 —这仅仅因为只要拥有比特币,所有人都是比特币网络建设中的受益者,一切维护都源于自身的利益关系。
比特币的发明与成功运行,突破了由荷兰人创建、至今流行 400 多年的公司商业架构,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无组织架构的、全球分布式的商业模式,这就是 DAO。
再说回以太坊,以太坊的 DAO 可以由智能合约编写,用户自定义应用场景。简单说就是我们规定出程序执行条件与执行范围,真实世界里只要触发设定好的条件,程序就会自动执行运行,且所有过程都会在以太坊的网络上进行去中心化公开验证,不需要经过人工或者任何第三方组织机构确认。
以太坊 DAO 生态演化出许多商业场景,有慈善机构使用 DAO 建立公开透明的捐款与使用机制,有风投机构使用 DAO 建立公平分配的风险基金。
以太坊生态的很多项目都采用 DAO 自治,代表项目有:Uniswap,AAVE,MakerDAO,Compound,Decred,Dash 等。
2. 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
在传统商业世界里,我们如果需要借钱、存钱,或者买某一公司股票,或者做企业贷款、融资,只要是进行金融活动,总离不开与银行、证券机构、会计事务所这些金融机构打交道。
而在去中心的世界里,区块链本质就是集合所有人交易记录且公开的大账本,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追溯到每一个钱包地址发生过的每一笔交易,查询到任意一个钱包地址的余额信息,从而对钱包地址里的资产做评估。
举个例子:全世界个人贷款最贵的国家是印度,印度的年轻人房贷利率目前是 8.8%,最高曾经到过 20%;与此对应,全世界个人存款利率最低的国家是日本,日本政府为了鼓励民众消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存款利率是负值,日本人在银行存款不仅没有利息,还要给银行交保管费。理论上,如果日本人将自己的存款借与印度人,双方都能获得利益最大化,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很难发生。一是每个国家都有外汇管制,日本人的钱并不容易能给到印度人,二是印度人的信用如何日本人也不好评估,大家没有统一标准,万一借出去的钱无法归还,不能没了收益还要蒙受损失。
但在去中心的世界里,这样的事情就简单的多。
如果印度人的钱包地址里有比特币,我们就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印度人将自己的比特币质押进去,根据比特币当时的价格,系统自动给印度人一个授信额度,印度人就可以拿着这个额度去和日本人借款,并规定好还款的周期与利率。如果印度人违约,合约自动将印度人质押进去的比特币扣除,优先保障日本的权利,这样,日本人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放心享受收益,印度人也有了更多的款项做为流动资金。
这个例子就是去中心金融的简单应用,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参与 DEFI 挖矿是质押理财的原理 —— 当然真正应用实现算法与场景要复杂的多。
DEFI 根据场景不同,又可以分为很多赛道,比如稳定币、预言机、AMM 交易所、衍生品、聚合器等等。
DEFI 代表项目有:Dai,Augur,Chainlink,WBTC,0x,Balance,Liquity 等。
3. 非同质化代币(NFT)生态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只有达·芬奇的原版可以展览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哪怕现代的技术可以无比精细地复刻出来,仿品都不具备原版的收藏价值。
这就是 NFT 的应用场景。NFT是我们可以用来表示独特物品所有权的代币,它们让我们将艺术品、收藏品甚至房地产等现实事物唯一代币化。虽然文件(作品)本身是可以无限复制,但代表它们的代币在链上可以被追踪,并为买家提供所有权证明。
相比现实中实物版权、物权的双重交割相比,NFT 只需要交割描述此物品的唯一代币。NFT 作品往往存储在如 IPFS 这样的分布式存储网络里,随用随取,永不丢失,加之交割简单方便,很快吸引了大量玩家与投资者收藏转卖,NFT 出现也给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收入模式。
类似 DEFI 生态,NFT 生态根据应用场景不同也产生了不同赛道,目前比较火热的赛道有 NFT 交易平台,NFT 游戏 平台,NFT 艺术品平台, NFT 与 DEFI 结合在一起的金融平台。
NFT 代表项目有:CryptoKitties,CryptoPunks,Meebits,Opensea,Rally,Axie Infinity,Enjin Coin,The Sandbox 等。
4. 标准代币协议(ERC-20)生态
与 NFT 非同质化代币所对应的,就是同质化代币。比如我们使用的人民币就是一种同质化代币,我们可以用人民币进行价值交换,即使序号不同也不影响其价值,如果面额相同,不同的钞票序号对持有者来说没有区别。
BTC,ETH 和所有我们熟知的加密货币,都属于同质化代币。同种类的一个比特币和另一个比特币没有任何区别,规格相同,具有统一性。在交易中,只需关注代币交接的数量即可,其价值可能会根据交换的时间间隔而改变,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以太坊的 ERC-20 就是定义这种代币的标准协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ERC-20 协议,通过几行代码,发布自己在以太坊网络上的加密货币。
现在,以太坊网络上运行的代币种类有上百万个,上边提到的项目,大多也在以太坊网络中发布了自己的同质化代币。
ERC-20 代表项目有:USDT,USDC,WBTC 等。
以太坊网络扩容性
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即无论何种方法,我们都无法同时达到可扩展、去中心化、安全,三者只能得其二。
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我们要去中心化和安全,就需要更多有节点参与网络进行验证,从而导致验证人增多、网络效率降低,扩展性下降。网络性能建设就是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用数据举例,目前比特币可处理转账 7 笔 / 秒,以太坊是 25 笔 / 秒,而 VISA 平均为 4500 笔 / 秒,峰值则达每秒上万笔。这种业务处理能力的差别,我们就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吞吐量」的差距。而想要提高吞吐量,则需要扩展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扩展性。
根据优化方法不同,以太坊网络性能扩容方案可以分为:
1. Layer 1 链上扩展,所有交易都保留在以太坊上的扩展解决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链上扩展的本质还是改进以太坊主链本身,使整个系统拥有更高的拓展性与运行效率。一般的方法有两种,要么改变共识协议,比如 ETH 将从 PoW 转变为 PoS;要么使用分片技术,优化方法使网络具有更高效率。
2. Layer 2 链下扩展,在以太坊协议之上分层单独做各场景解决方案,具有更好的扩展性。
链下扩展可以理解为把计算、交易等业务处理场景拿到以太坊主链之外计算,最后将计算好的结果传回主链,主链只反映最终的结果而不用管过程,这样,无论多么复杂的应用都不会对主链产生影响。
我们并不需要明白具体技术实现,只需知道:相比 Layer 1 方案,Layer 2 方案网络不会干扰底层区块链协议,可以替 Layer 1 承担大部分计算工作,从而降低主网络的负担提高网络业务处理效率,是目前公认比较好的扩容方案。
以太坊2.0
终于讲到以太坊 2.0,回到主题。
通过回顾以太坊的发展 历史 ,以太坊 2.0 并不是新项目,它只是以太坊开发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将由整个以太坊生态多个团队协同完成,目标是使以太坊更具可扩展性、更安全和更可持续,最终成为主流并为全人类服务。
ETH2建设目标:
1. 更具可扩展性。每秒支持 1000 次交易,以使应用程序使用起来更快、更便宜。
2. 更安全。以太坊变得更加安全,以抵御所有形式的攻击。
3. 更可持续。提高网络性能的同时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更好地保护环境。
最重要的变化,ETH2 将从 ETH1 使用的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升级为 POS (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机制。不再以算力做为验证方式,而是通过质押加密货币的数量做为验证手段。矿工不需要显卡也能挖矿,既节省了时间成本与电力成本,又提高了 ETH 的利用率,非常类似钱存在银行获得利息。
ETH2 主要使用的技术是分片分层技术实现整个网络扩容。
ETH2 升级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阶段0(正在进行):信标链的创建与合并。信标链是 ETH2 的主链,如同人类的大脑,是 ETH2 得以运行的基础。
2. 阶段1(预计2022年):分片链的创建与应用。当信标链与 ETH1 合并完成后,就进入分片链的开发阶段。分片链可以理解为将 ETH2 主链的整块数据按一定规则拆分存放,单独建立新链处理,用来分担主链上的数据压力,目前规划是建立 64 条分片链。
举个例子,从北京到上海,原来的交通工具只有一条公路,所有的车辆都需要在上边运行,就会非常拥挤;现在通过分片技术,多出来高铁、飞机等交通方式,分流的车辆同时到达速度更快,这就是分片链起到的作用。
分片链与主链交互示意图
3. 阶段2(预计2023年):整个网络功能的融合。到了此阶段,整个系统的功能全面开始融合,分片链的功能会更加强大,新的处理机制开始支持账户、智能合约、开发工具的创建,新的生态应用等。
此阶段是以太坊网络的最终形态,网络性能得到全面提升,生态应用全面爆发。但要服务全人类,ETH2 每秒 1000 次的交易效率显然还是远远不够,以太坊也会为它的目标持续优化下去。
ETH2对于大家有什么影响?
1. 对于以太坊生态开发者。ETH2 在部署应用的时候,是需要选择应用在哪条分片网络进行部署,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跨分片通信不同步,这就意味着开发者需要根据自己发展计划做不同的组合。
2. 对与 ETH 持币者。ETH2 与 ETH1 数据完全同步,代币也不会有任何变化,你可以继续使用现在的钱包地址继续持有 ETH。
3. 对于矿工。虽然 PoW 与 PoS 还会并行一段时间,可以预计的 PoW 矿机的产出会越来越少,应该开始减少 PoW 矿机的投资,开始转向 PoS 机制。
4. 对于用户。ETH2 速度更快,交易手续费更低,网络体验会非常好,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Dapp 部署在不同的分片网络上,可能需要手动选择应用的网络选项。
ETH是否值得投资?
ETH 是除了 BTC 以外市场的风向标,明确了解 ETH2 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他区块链项目,理解二级市场。
简单总结几个点吧:
1. 通过以太坊的项目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比特币之后,以太坊项目的发展史就是目前区块链应用生态的发展史。无论 DEFI 生态,NFT 生态,DAO 生态还是代币、合约、协议生态,其实在以太坊发布白皮书时已有预见,后来出现的项目,都是围绕以太坊做验证。
2. 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里,只有 V 神还在为以太坊事业做贡献,但这并不影响以以太坊繁荣发展。以太坊初始团队只是创建了它,后续的发展是社区、开发者、矿工与用户共同建立的结果,现在的以太坊早已不是某一个人的思维,它是所有以太坊生态参与者共同的结晶,它属于全人类。
3. 以太坊在过去的几年一直沿着既定的开发轨迹发展,虽然中途一度出现过危机,以太坊“被死亡”了好几百次,以太坊还是顽强的发展下来,并且拥有了繁荣生态。ETH2 还要两三年时间才能落地,中间也充满变数,比如其他的公链抢占先机,但可以预见,ETH2 后的以太坊会更加健壮。
4. 不要在抱有任何 BTC 会死亡,区块链行业会消失这样的伪命题。BTC、ETH 让我们看到了突破原有公司组织架构,一种全新无组织架构的商业模式存在,这种商业模式显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无论项目地发起团队在不在,无论各国政府如何打压,只要技术对人类有贡献,就会由人员自发组织维护,区块链技术是革命。
5. ETH2 的上线,短期看 PoW 奖励与 PoS 奖励并行,可能会让 ETH 总通胀率短期内飙升,长期看 ETH 通胀率始终保持平衡。加上 ETH 本身的生态与应用场景,ETH是值得投资的,目前看不到有其他公链代替以太坊公链的可能性,ETH2 的上线,甚至会对其他公链造成“虹吸效应”,万链归一。
#比特币[超话]# #数字货币#
C. 以太坊中的 Gas:关于交易费用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要了解以太坊网络,首先需要理解“Gas”这个术语。以太坊网络上的计算单位类似于汽车需要汽油来运行,Gas 是以太坊网络上的汽油,用于支付计算和交易费用。Gas 与任何其他数量一样,也有自己的单位,比如以太币(Ether 或 ETH)。
在伦敦升级前的以太坊中,计算费用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计算:Gas 费用 = Gas 花费 * Gas 价格。Gas 价格以 Gwei 计价,Gwei 是以太币的计价单位,代表 Giga-Wei,等于 1,000,000,000 wei。智能合约在被编译为 OPCODES 之前,每个 OPCODE 都有自己的 Gas 成本。合约中特定函数的 Gas 成本是所有 OPCODES 成本之和。因此,Gas 费用 = Gas 花费 * Gas 价格。
在伦敦升级后,以太坊网络对单个区块允许的最大气体量有限制,即区块气体限制。这是为了确保每个块都保持在合理的计算成本范围内。同时,引入了基本费用和小费的概念。基本费用是让交易包含在区块中所需的最低金额,它由网络根据对块空间的需求量计算得出,并在每次区块中销毁,以抵消 ETH 的发行。小费用来补偿矿工执行和传播用户交易,大多数钱包会自动设置此设置,但也可以手动更改。较高的小费交易通常被优先考虑。
此外,伦敦升级带来了可变块大小的功能,每个区块的目标气体限制为 1500 万气体,但大小可以根据网络需求变化,最高可达 3000 万气体。通过调整区块大小和基本费用,网络通常在 1500 万气体时达到平衡。
Gas 成本对于以太坊网络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强制为网络上的每个计算付费,防止不良行为者向网络发送垃圾邮件。交易的 Gas 限制限制了交易可能需要的处理,防止智能合约中的意外或恶意无限循环,导致所有以太坊节点无限期地卡住。
了解 Gas 是理解以太坊交易费用的关键。通过阅读更多关于 Gas 及其代码实现的信息,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以下是相关资源:以太坊气体解释、伦敦升级和智能合约中的气体优化。
D. 以太坊 Gas 费介绍和如何节省手续费
以太坊的 Gas 费用是维持其网络运作的关键要素,如同汽油对汽车不可或缺。作为普通用户,无论是交易 Token 还是使用去中心化应用程序,都绕不开这一费用。因此,了解 Gas 费用的概念、原因以及如何节约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Gas 费用指的是在以太坊网络上执行特定操作所需的计算工作量,每笔交易都需要支付。这个费用以 ETH 为单位,单位是 Gwei,1 Gwei 等于 0.000000001 ETH。Gas 价格由用户自己设定,Gas 使用量则是用户执行操作时消耗的 Gas 总量,通常与交易复杂度相关。
以太坊就像一个手机上的安卓系统,用户在上面进行各种操作,包括转账、存储数据或部署智能合约,都需要支付 Gas 费用。设置 Gas 费用有助于保护网络的安全,防止无意义的垃圾交易,同时激励矿工参与记账,获取 ETH 奖励。通过销毁部分 Gas 费用中的 Base 部分,以太坊能够控制流通中的 ETH 数量,避免贬值。
想要节省 Gas 费用,最直接的方法是关注实时的 Gas Price。当 Gas Price 低时,执行交易可以减少费用支出。此外,使用工具如 etherchain.org 或 Blocknative 插件可以实时查看 Gas 费用。EIP-1559 协议的引入优化了 Gas 费用的支付方式,通过(基础费用 + 矿工小费)* Gas Price 的公式,既减少了矿工人为制造拥堵的动机,又通过销毁部分费用降低了整体通胀压力,使得费用更加透明和可预测。
在交易记录中,Gas limit 和 Gas Used 是关键概念。Gas limit 是用户设定的允许消耗的最大 Gas 数量,而 Gas Used 是实际消耗的数量。如果 Gas limit 小于 Gas Used,交易会失败,但用户仍需支付“燃料费”。通过合理设定 Gas limit,用户可以有效控制费用支出,避免因合约问题导致的不必要费用。
总的来说,理解 Gas 费用的机制、关注实时 Gas Price、合理设置 Gas limit 以及了解 EIP-1559 协议的改进,都是节省费用、优化以太坊交易体验的有效途径。
E. 以太币(Ether)的单位
在探讨以太坊(Ethereum)的奖励机制时,一个名为GWei的单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本文将详细解析以太币(Ether)及其单位,帮助读者彻底理解这一概念。
“以太币”与“以太坊”常被混淆,许多人误以为它们是同一事物。实际上,“以太坊”是区块链平台,而“以太币”则是该平台的原生加密货币。正确使用术语是理解和掌握技术的基础,也是区分新手与专家的标志。
以太币的最小单位是Wei。虽然无限可分性使得单位的分割接近无限,但Wei是实际用于交易和计算的最小单位。除了Wei,以太坊还有其他方便使用的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交易通常以Ether(以太币)为单位,小额交易如购买咖啡等使用Finney,计算Gas价格时多用GWei,而代码开发则使用最基本的Wei单位。
正确理解以太币单位的来源也很重要。沿袭科学界传统,以贡献巨大的人物命名单位。以太币的单位Wei、Babbage、Lovelace、Shannon、Szabo、以及Finney,分别代表了Wei Dai、查尔斯·巴贝奇、阿达·洛芙莱斯、克劳德·香农、尼克·萨博和哈尔·芬尼的贡献。这些人物在加密货币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理解这些人物及其成就,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以太币单位的认知,也让我们对加密货币技术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这些大牛的故事,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正是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不懈努力,推动了区块链技术的进步,造就了以太坊的辉煌。
最后,记住术语的正确使用,尊重先驱们的贡献,让我们在加密货币领域不断前进。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妨收藏或点赞。对于任何疑问或指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F. 浠ュお甯(Ether)鐨勫崟浣
鍦ㄦ帰绱㈠姞瀵嗚揣甯佷笘鐣屾椂锛屾垜浠甯稿父閬囧埌浠ュお鍧(Ethereum)鍙婂叾璐у竵鍗曚綅鐨勬湳璇杩峰銆備互澶鍧婁笉浠呮槸鍖哄潡閾炬妧鏈鐨勫垱鏂板钩鍙帮紝瀹冪殑鏍稿績璐у竵浠ュお甯(Ether)鏇存槸浜ゆ槗涓鐨勫叧閿鍏冪礌锛屽挨鍏舵槸褰撹皥鍒癎as Price涓鐨勮¢噺鍗曚綅鏃躲傝繖閲岋紝鎴戜滑鑱氱劍浜嶨Wei锛屽畠鏄涓绉嶅井灏忎絾閲嶈佺殑琛¢噺鍗曚綅锛1 GWei绛夊悓浜1浜縒ei锛屼负浠ュお甯佷氦鏄撲腑鐨勮祫婧愭秷鑰楁彁渚涚簿纭搴︺
浠ュお鍧婄殑鍗曚綅绯荤粺涓板瘜澶氭牱锛岃捐″阀濡欙紝姣忎竴鍗曚綅閮芥湁鍏剁嫭鐗圭殑鑳屾櫙鏁呬簨銆備緥濡傦紝Finney锛岀敤浜庡皬棰濅氦鏄擄紝璞″緛鐫鏃╂湡鐨勫井鏀浠樼悊蹇碉紱鑰孏wei锛屼綔涓鸿$畻Gas浠锋牸鐨勫熀鐭筹紝浠h〃浜嗘晥鐜囦笌绮剧粏鐨勭粨鍚堛俉ei锛屼綔涓烘渶鍩烘湰鐨勫崟浣嶏紝鍏跺懡鍚嶆簮浜庡ぉ鎵嶇▼搴忓憳Wei Dai锛屼粬涓轰互澶鍧婄殑鏃╂湡鍙戝睍鍋氬嚭浜嗛噸瑕佽础鐚銆
杩欎簺鍗曚綅鐨勫悕瀛楀苟闈為殢鎰忛夋嫨锛屽畠浠鑳屽悗鏄绉戞妧鍙蹭笂鐨勪紵澶т汉鐗┿侫da Lovelace锛岃$畻鏈虹紪绋嬬殑鍏堥┍锛屽ス鐨勫悕瀛楄祴浜堜簡Ada璇瑷锛汣laude Shannon锛屼俊鎭璁虹殑鍒涘嬩汉锛屼粬鐨勭悊璁烘繁鍒诲奖鍝嶄簡鐜颁唬瀵嗙爜瀛﹀拰鍖哄潡閾俱侼ick Szabo锛屾瘮鐗瑰竵鐨勮捐¤咃紝浠栫殑璐$尞涓哄姞瀵嗚揣甯侀嗗煙濂犲畾浜嗗熀纭銆侶al Finney锛屾棭鏈熸瘮鐗瑰竵鐨勫繝瀹炴敮鎸佽咃紝浠栫殑鍒涙柊姒傚康濡侾roof of Work (PoW) 涔熷湪姣旂壒甯佷腑鐣欎笅浜嗗嵃璁般
杩欎簺澶х墰浠涓嶄粎鎺ㄥ姩浜嗘妧鏈鐨勯潻鏂帮紝涔熷戦犱簡鎴戜滑浠婂ぉ鎵鐔熺煡鐨勫姞瀵嗚揣甯佺敓鎬併備粬浠鐨勬濇兂涓庡疄璺碉紝濡傚悓鍩虹煶锛屾敮鎾戠潃鍖哄潡閾炬妧鏈鐨勪笉鏂鍙戝睍銆傚洜姝わ紝褰撴垜浠璋堣轰互澶鍧婄殑鍗曚綅鏃讹紝涓嶅Θ瀵硅繖浜涘巻鍙蹭汉鐗╄嚧浠ユ暚鎰忋
鍦ㄦ帰绱㈠姞瀵嗕笘鐣岀殑鍚屾椂锛岀悊瑙h繖浜涘崟浣嶈儗鍚庣殑鍚涔夊拰鍘嗗彶锛屽皢鏈夊姪浜庢垜浠鏇村ソ鍦扮悊瑙e拰鍒╃敤杩欎竴鍓嶆部鎶鏈銆傚敖绠Ethereum Unit Converter缃戠珯鏇剧粡瀛樺湪鍚嶇О娣锋穯锛屼絾姝g‘鐨勭悊瑙e拰浣跨敤鍗曚綅鑷冲叧閲嶈併
璁颁綇锛屾瘡涓涓鍗曚綅鑳屽悗閮介殣钘忕潃涓娈电戞妧涓庡垱鏂扮殑鏁呬簨锛岃繖姝f槸鍔犲瘑璐у竵涓栫晫杩蜂汉涔嬪勩傝╂垜浠涓鍚屾繁鍏ュ︿範锛屽叡鍚岃佽瘉杩欎竴鎶鏈鐨勭箒鑽d笌婕斿彉銆
G. gwei是什么意思
"Gwei"是以太坊网络中的一种计量单位,它表示的是该网络上的一笔交易或合约执行所需要的燃料成本。以太坊是一种智能合约平台,允许在该平台上编写分散式应用程序(DApps),这些应用程序使用以太币(Ether)支付交易费用,并使用Gwei作为燃料成本单位。
总之,“Gwei”是以太坊智能合约平台上计算交易手续费和合约执行费用的单位,它是以太坊网络中的重要计量单位之一,广泛应用于以太坊区块链交易和DApps应用的开发和使用中。
H. 以太坊精度是几位
以太坊的私钥是一个256位的二进制数,因此猜对它的概率是2的256次方分之一,数值上大约是10的77次方分之一,也就是说分母是1后面77个0。
1、以太坊的单位,沿袭了科学界的传统,用做过杰出贡献的数学、密码学专家的名字命名。一次性向六位专家致敬,并且未来可能引入更多单位。以太坊的最小单位是Wei。
2、以太坊的私钥是一个256位的二进制数,因此猜对它的概率是2的256次方分之一,数值上大约是10的77次方分之一,也就是说分母是1后面77个0。
3、1个以太币=10的18次方Wei,但因为这个单位太小,好像Byte字节与KB、MB、GB的电脑存储单位一样,以太坊还有其他的单位:
Kwei(Babbage)=10的3次方Wei
Mwei(Lovelace)=10的6次方Wei
Gwei(Shannon)=10的9次方Wei
MicroEther(Szabo)=10的12次方Wei
MilliEther(Finney)=10的15次方Wei
Ether=10的18次方Wei
每个单位都还有个别名,即括号里的那个,每个别名又各有来历。老链哥找机会再逐个介绍。通常,小额支付使用Finney,计算Gas价格使用GWei。
I. 叶胜超:一分钟了解以太坊的gas燃料以及手续费的计算方法(98)
理解以太坊的Gas燃料与手续费计算方法是进入加密货币世界的关键一步。Gas,翻译为“燃气”,在以太坊网络中扮演着燃料的角色。进行交易,无论是转账到另一个账户还是部署智能合约,都需要先支付Gas。
Gas Limit是指交易发送方最多接受的Gas数量,用以执行交易。Gas Used则是交易中实际消耗的Gas数量。Gas Price表示交易发送方对每单位Gas愿意支付的价格,通常以Gwei为单位。
以太币的单位包括wei、Gwei、和eth。1eth等于1e9 Gwei,而1Gwei等于1e9 wei,所以1个eth相当于10的9次方Gwei,1个Gwi相当于10的9次方wei,最常用的单位为eth、Gwei和wei。
了解了Gas、GasLimit、GasPrice后,我们可以对Gas Limit和Gas Price进行设置。例如,如果一笔交易的Gas Used为21000GAS,而设置的单价Gas Price为6Gwei/GAS,则发送这笔交易的手续费为21000*6=126000Gwei,相当于约0.00013ETH。
设置Gas Limit过低会导致交易失败,手续费不会退回。设置Gas Price过低则显示交易处于Pending状态,但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增加成本。设置具体价格时,可以参考区块链浏览器上的最佳价格建议,例如tokenview。
此系列文章由叶胜超撰写,旨在普及区块链基础知识。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关注叶胜超,每天学习一个知识点,积累经验变老鸟。
投资箴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生存法则:踏实工作、闲钱投资、熊市定投、牛市定抛,按时吃饭睡觉。币圈生存法则,非绝世高手不得无视,谨记生存法则可保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