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虚拟货币 > 2017年虚拟货币交易额

2017年虚拟货币交易额

发布时间:2023-08-27 01:48:46

『壹』 交易额突破600亿 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工具全面应用近了

数字人民币具有与银行账户松耦合、支付即结算、低成本等特性,可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预计数字人民币将来的应用场景将全面超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

移动支付已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但当前的支付工具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可能存在市场分割、隐私泄露等风险。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为公众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维护支付体系稳定。

交易额已接近620亿元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

据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晓宇介绍,2019年底人民银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景中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2020年11月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和大连也加入试点城市中。

今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截至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截至10月,已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达到1.5亿笔,交易额接近620亿元。目前,有155万商户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涵盖公共事业、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和政务等各个方面。同时,工、农、中、建、交和邮储六家国有银行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两家民营银行,已研发出包括纸质卡、可视卡、指纹卡、耳机壳、手表、手环、手套等在内的多种硬钱包载体,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家电信运营商也上线各自的数字人民币钱包。

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央行下一步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和使用。一是参考现金和银行账户管理思路,建立适合数字人民币的管理模式;二是继续提升结算效率、隐私保护、防伪等功能;三是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间的交互,实现安全与便捷的统一;四是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提升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和可得性。

有利于保护信息安全

移动支付在全球发展迅速。近年来,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得以更大普及。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金额同比增长近25%,普及率已达86%,在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时有力支持了抗疫工作。

易纲说,当前电子支付工具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可能存在市场分割、隐私泄露等风险,CBDC使得央行可以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为公众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在2016年搭建了中国第一代央行数字货币原型,同时提出M0定位、双层运营体系、可控匿名等基本特征。2017年起,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等合作,共同进行数字人民币研发。2019年开始试点。

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存在区别。刘晓宇认为,首先两者的法律属性不同。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而微信、支付宝仅是法定货币的支付工具;二是支付方式不同,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特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的特性,而微信、支付宝则必须依赖于绑定的银行账户及网络状态,方可支付;三是在是否支持匿名支付方面,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而微信、支付宝无法真正实现匿名支付。

刘晓宇说,在支付场景方面,数字人民币兼顾线上和线下,涵盖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政务缴费、税收征缴、补贴发放等领域。将来数字人民币全面推广后,包括理财、信用卡、生活缴费等支付场景,数字人民币均可全面覆盖。

除此之外,数字人民币具有与银行账户松耦合、支付即结算、低成本等特性,未开立银行账户的公众也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同时,数字人民币钱包设计便于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预计数字人民币将来的应用场景将全面超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

比特币有根本不同

最近屡被提及的比特币,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有着根本不同。

据中央 财经 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介绍,中美洲的小国家萨尔瓦多之前通过立法,将比特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但比特币等虚拟币并不是货币,而是基于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加密数字代币”,与以国家信用背书的“央行数字货币”有着根本的不同。而比特币的交易对一国的法定货币形成挑战。

刘晓宇说,比特币是一种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以P2P形式产生的虚拟货币。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是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即所谓的“挖矿”。比特币的总数量有限,具有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总数量为2100万个,并且从技术上保证无法再增加。

黄震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采用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宣称“去中心化”“完全匿名”,但存在缺乏价值支撑、价格波动剧烈、交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巨大等限制,导致其难以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发挥货币职能。当前全球众多国家正一边围堵打压比特币等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字代币,一边加快研究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央行数字货币。

据易纲介绍,目前,11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上开展了CBDC相关工作。对中国而言,研发数字人民币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和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比特币等不法交易果断出手。黄震说,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要求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 社会 领域传递。

其实,早在2017年,我国就开始打击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据刘晓宇介绍,2017年9月,人民银行等7部门在《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强调,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上述公告将比特币、以太币等定性为“虚拟货币”;并指出“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强制性等“货币”属性,排除了“虚拟货币”作为“货币”的法律属性。

『贰』 为什么说虚拟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意义

为什么说虚拟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意义
区块链已经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名词了,有人甚至断言,未来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将以区块链为基石。但若问区块链究竟是个什么技术,各路“专家”的解释可谓语焉不详:有些堆砌常人不可理解的术语,有些大谈其潜在应用,有些干脆冠之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至于区块链的本质,大家终究还是不甚了了。
之所以闪烁其词,原因并不难猜。就功能而言,区块链无非是一个特殊方式加密的公共数据库,这种毫不性感的概念是没法用来炒作的。当然,区块链吸睛如斯,其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如其功能般缺乏营养。要把它讲清楚,我们需要了解大量技术本体以外的信息,而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币。
区块链的痛点
放在五年前,世上并无太多人知道什么是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这个系统以数据块(block)的形式进行传输,并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将数据块连成链状(chain),因而得名区块链(blockchain)。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和之前存在的IT技术之间没有显著的壁垒,并无革新性的进步;但从价值观层面看,它们则有根本性的不同——以前所有的技术都旨在提高效率,而区块链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鉴于比特币是区块链标志性的存在,我们不妨拿它作为样本。
比特币体系内的每一笔交易记账都在全网范围内由无数个用户验证,验证通过后,该次交易才能成立。而第一个成功记账的用户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比特币奖励。这个信息处理过程俗称“挖矿”。目前比特币系统的活跃用户数约500万人,2017年全年处理量约3000万笔交易。3000万笔是个什么体量呢?2017年11月11日这一天时间里支付宝完成了14.8亿笔交易,约为比特币全年交易量的50倍。
这个差距并不说明太大问题。毕竟比特币的用户数远低于支付宝,应用场景也远少于支付宝,所以交易量有数量级的差别并不奇怪。真正说明问题的,是支持这3000万笔交易所消耗的电量:外媒Digiconomist公布,2017年比特币系统消耗的电能达到了300亿度,占全球耗电量的0.13%,超过数十个国家的全国年用电量。换言之,处理一笔交易,比特币系统平均需要消耗1000度电;以我国居民电价计,相当于每个活跃用户人均承担电费3000元。如此匪夷所思的耗电量意味着巨大的算力配置,这与其渺小的处理功能形成了强烈反差。
“去中心化”的低效,不只体现在算力,还体现在数据存储。
继续以比特币为例,众所周知,比特币(区块链技术)要求用户分布式储存公共账本。其背后的逻辑很奇葩:“去中心化”理念认为中心账本的管理者会作假,故账本的存储必须公共化。目前完整的比特币公共账本大小已经超过150GB,并以每年数十GB的速度快速递增——仅仅为了支持500万用户每年3000万笔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处理量与目前的支付宝比肩,那每年比特币账本的大小将增加超过500TB。这相当于把支付宝服务器的存储数据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进行备份,其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特币系统现在允许用户存储不完整的公共账本,即“轻钱包”,但其交易验证仍然依赖网络上其他人的完整账本。我们试想,当公共账本大到绝大多数人都无力完整存储的时候,仅剩的那些完整用户节点不就又成了中心账本吗?
把视野延伸到虚拟币以外的区块链应用(如果存在的话),公共账本需要记录的将不仅仅是纯数字的交易金额,还可能是每一辆车的保险信息、每一个人的信用信息,这些多维度的数据若也要“去中心化”存储在每个用户的终端上,那我们需要的将是天文数字级的存储空间。短时间内,这将是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从哲学高度讲,科学的本质是怀疑,宗教的本质是相信。区块链作为科技范畴内的概念,是如何让众人无视诸多悖论、沦为其信徒的呢?答案当然也离不开比特币,这个现世的造富奇迹。
比特币的哲学
不知从何时起,大佬们开始刻意把比特币和区块链作为两个概念割裂开来,众口一词称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应用之一。
其中的动机是多样的。
但凡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比特币不可能成为正常经济体的通行货币。它自带通缩属性,无视货币政策,与现代经济理论八字不合。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所挑战的信用货币,实在是过于强大了。全世界除了少数几个失败国家,清一色都是基于政府信用发行货币的。信用货币之所以也被称为法币,是因为绝大多数国家都用法律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为国内流通领域“必须接受”的一般等价物。通过这种方式,国家确保信用货币不被拒绝,也同时保证了货币持有人的权利不受侵害。换言之,信用货币并不是凭空发行的,它背后有政府信用背书,有国家机器撑腰。
而比特币的发行机制(也就是挖矿),其用意就是把政府的货币集权“去中心化”,背后则是对政府存在之合理性的质疑。
前面已经提到过,“去中心化”的逻辑出发点是对中心化机构的不信任。比特币原教旨信徒之所以选择用“机器共识”来代替“制度共识”,根本上的理由是认为政府主导的货币发行制度无法体现公平正义——通胀、贫富不均——这些比特币试图解决的问题,无不指向建制。从这个角度看,比特币低效的共识机制也就有了“效率换公平”的哲学意义。
如果技术的进步终将让损失的效率忽略不计,那是否意味着“不值得信任的”中心化机构就无需存在呢?
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好在我们暂时不必作答——因为比特币的“公平化”尝试已经基本失败了。
比特币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比特币参与者在同一时期能大致机会均等地获得比特币。为此设计了一个相当精巧而理想化的区块链算法,也就是所谓的PoW(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通过穷举随机数变量,第一个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数值(Hash)的用户将有权记账该轮交易,并获得对应的比特币奖励。基于PoW机制,每个用户获得比特币的概率直接由他贡献的算力决定,投入越多,回报越多,看似合情合理。
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方面,比特币的PoW是极其耗能的,每次生成随机数获得特定要求哈希值的预期概率是1/62^18(不到亿亿亿亿分之一),所以全体设备需要海量的穷举运算才能决出记账权。比特币高昂的运行成本极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个“公平”的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比特币设计者对算力分布做出了严重误判。他本以为用户会老老实实用CPU运行挖矿程序,而受限于CPU的核心个数和成本,单一用户不太可能集中太多算力。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从GPU到矿机,再到大型矿坑,一个旨在去中心化的系统已经近乎寡头化。
比特币之所以会严重背离其理念,原因其实并不偶然。
规模化的生产给“矿业巨头”带来了诸多好处:更强的电费议价能力,更高的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更低的综合人力成本,更薄的研发摊销成本。即便是比特币这样的虚拟产品,其生产过程终究还是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这一朴素的经济学规律,这便是中心化存在的必然性。从自然科学角度看,类似的结论同样成立:一盘散沙的个体是熵值最高的状态,而高熵意味着无能。
有些人认为,是PoW扭曲了比特币理念,降低了效率,诱发了算力竞争,把它废止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于是他们设计了PoS、DPoS等新的激励机制。依我愚见,这些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在“效率”和“公平”这个跷跷板上,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甚至不可能满足大多数人。
说得再玄一点:任何一种虚拟币激励机制都是一套经济制度——“死的制度”不可能保证一个动态经济体系稳定运转,只有“活的人”可以。
脱币化的困境
由于比特币的种种问题,圈内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继续把区块链和比特币绑定在一起,必将一损俱损,以“技术无罪”的名义切割关系已是当务之急。这不单是应时势,更是遂人愿:比特币的影响已经过于深远,若不把区块链解放出来,后来者的致富空间将被压榨殆尽。
然而,区块链真的可能脱币化吗?
很多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甚至一些知名投资者都觉得“真实,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单凭技术本身便存在无限的价值。
对此我要说,这中间误会太大了。
比如银行间结算,即便区块链系统成功完成了记账操作,但某无赖银行拒绝对外打款,区块链能代替法律、保证对手银行权利不受侵害吗?再如产品防伪,即便二维码全程无误,但卖家第一时间在盒子里装的就是次品,区块链能施展魔法、让顾客顺利收到正品吗?事实上,区块链的“真实,不可篡改”,充其量只能作用于虚拟信息,它的触角根本伸不到现实世界。
然而,现在这些概念正被有意无意地滥用。负责任地说,大部分号称前景远大的区块链应用,完全是基于“真实,不可篡改”字面意思的臆想,提出这些应用的人并不理解区块链技术本身,他们找到的只是一些以“真实性”为痛点的应用场景而已——而此类场景当然是无处不在的。然而,最后所有人都会发现,即便克服了低效冗余安全性等众多难题,想象中的区块链需求依旧不会出现。
因为这很大程度上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经济问题。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设计意味着系统运行成本会被分摊到每个用户头上,但理性人的天性从来都不是共享和奉献,而是搭便车。以比特币为例,且不讲矿机之类的硬件投资,仅是电费一项,活跃用户人均就要支付每年3000元人民币。如果区块链应用不产生切实的个体收益,就不会有自发的参与者,即便勉强参与了,其可靠性亦会存疑。所以,区块链的商业应用断不能和激励机制脱钩。
说得更深入点,区块链的共识,并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公共账本共识,更是对区块链价值介质的共识。比如在比特币系统里,如果没有激励机制,抑或比特币一文不值,那就不会有人提供算力,就不会有人提供存储空间,就不会有人传教布道——比特币本身就是系统的价值,理念和技术都只是美好的故事。
现在媒体报道的各种区块链应用,总结起来无非两种:要么就是借题材炒作,在中心化机构的交易中强行套用区块链算法;要么就是纯粹的“展望”,丝毫不考虑实现的方式和难度。出于某些原因,这些媒体在鼓吹区块链的过程中达成了奇妙的默契,绝口不提虚拟币,这对大家产生了严重误导,以为区块链只是一个纯粹的网络技术。事实上,如果确有名副其实的区块链生态出现,那白皮书最后图穷匕见的,必定是虚拟币。
据此,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下虚拟币和区块链的关系。
圈内有个说法,称“区块链为本,虚拟币为用”,此话的真伪甚是难辨。
挑明了说,区块链的本质是虚拟币为了建立“公平激励机制”而创造的特定算法,所谓的“区块链为本,虚拟币为用”无异于买椟还珠。在此我们大可断言,一旦失去虚拟币这个灵魂,区块链就不存在价值。
这个论点或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逻辑上并无太多不妥。
所谓“产生价值”,无非三个标准:创造需求,降低成本,重塑公平。从成本看,区块链之于中心化可谓毫无优势;从公平看,宏大的比特币社会实验已然揭开分晓。那么唯一留有悬念的,就是区块链是否“创造需求”了。
这时候币圈人可以跳出来斩钉截铁说,当然有需求,你看这风起云涌的ICO!
ICO的狂欢
ICO,全称InitialCoinOffering,即首次代币发行。简而言之就是把早期项目的特定虚拟币,以比特币等通用虚拟币作价,向公众发售份额的众筹融资行为。所谓的“早期项目”有多早呢?组一个团队再写一个白皮书就够了。如果有闲工夫,顺便做个PPT那算是相当勤奋了。至于尽职调查、财务分析,那都完全不需要,因为大部分项目一分钱营业收入都没有。
“特定虚拟币”这个称呼略有点不专业,在币圈通行的叫法应是token,高雅点的翻译叫“通证”。在白皮书里,项目团队会画出各种大饼,告诉你将来自家通证会有多大“价值”。但你若想知道通证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不好意思,区块链圈子有一个优良传统,叫“语焉不详”。
出于某些意味深长的原因,大部分ICO的法律文书(LegalDocuments)都是纯英文的,而通证的真实定义其实就藏在其中。几乎所有ICO都在法律文书里作了类似如下的规定:“通证不授予白皮书所规定回报以外的任何权利,且仅在项目成功时方能生效。众筹投资者对项目发展和管理不可施予任何影响。通证不代表投资者对项目拥有任何形式的所有权,亦不可凭此获得项目相关的未来收入和知识产权。”
这段让人瞠目结舌的文字,说白了就是:虽然你出了钱,但你什么都不是。ICO众筹并不是我们过去知道的那个众筹,投资者花钱买到的不是股份,而是筹码,什么时候庄家不玩了,筹码就归为空气——且不讲大多数庄家根本玩不起来。
没有底层资产,没有主体信用,没有商业模式,没有法律保障,这样的虚拟币,卖得出去吗?答案竟然是肯定的。
这一切看似荒谬绝伦,但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很多人通过ICO赚了钱。
建团队写白皮书是ICO产业链的第一环,紧接着要拉大佬站台,到境外“交易所”发币,虚拟币上线了还要操纵币价吸引更多炒家入场,最后看准时机套现离场就算走完了全程。有人在这个游戏中直接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些虽然没吃到肉,但也喝到了汤。
面对门槛如此低的造富奇迹,任谁都要心动一下。
但是,如果项目本身无法盈利,那不管如何包装美化,ICO终究还是个零和游戏——如果有人赚得盆满钵满,那肯定有人赔得底裤不剩。这就像我们熟知的传销,所有人都知道接最后一棒会死,但都觉得自己不会接到最后一棒。
那区块链在ICO大潮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众所周知,去中心化、去信用化和公平公正,这些都是区块链标榜的理念。我们反观ICO:若要上线发币,就必须向中心化的交易所支付巨额“上币费”,这是何等的“去中心化”?项目团队欺诈横行、币圈媒体刻意误导、交易账户频遭黑客,这是何等的“去信用化”?庄家大鳄肆意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倾轧韭菜,这是何等的“公平公正”?事实上,除了提供虚拟币和噱头,区块链在币圈什么都不是。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很多ICO发行的虚拟币甚至都没有基于区块链技术。
所以,ICO不是区块链创造的需求,而是区块链之耻。
链和币的未来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虚拟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价值,那么对于区块链未来的分析也就有了大致的思路。
法定货币充分电子化的当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币在正常社会生活中并无太多实用价值。但置于特殊场景,虚拟币却有一个电子法币不可复制的优点,那就是隐私性。
但凡以银行作为支付通道的交易,都是能被监管的,如果当局愿意,他们可以知道你把钱给了谁,这笔交易的背景,发生的时点,一切的一切。所以在比特币问世之前,绝大多数见不得人的交易都是用现金完成的。你只见过黑帮片里提着一大箱子现金去买毒品,绝对看不到带着一个POS机过去的。
而比特币的横空出世,革新了洗钱、贩毒和黑市军火买卖。有了这种完全匿名的货币,不法分子再也不必为一箱箱现金提心吊胆,再也不必为连号的美元支付折价了——比特币就是便携的黄金,正如它的设计理念一样。
所以,比特币及其替代品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因为逃脱监管的需求将永远存在。
只要虚拟币不死,区块链经济就一定有生存的空间,因为虚拟币代表的价值必然需要兑现的途径,而这个途径不可能永远是法币。
这里要插一句,最近区块链和中心化账本的妥协产物,比如雷电网络等,正逐渐露出头角。原理上中心账本能大幅提高处理效率,适应大规模高频次应用,但如果虚拟币核心用户的主要诉求是脱离监管,那么这个功能可能并不会受欢迎。结果如何,不久便知。
另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是:风起云涌的ICO会导致虚拟币大爆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虚拟币不受法律强制保护,所以其公众接受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价值和前途。在接受法币支付时,我们默认自己得到的法币,别人也同样会接受,其面值在流通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折价,具有100%的流动性。虚拟币的场合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缺乏流动性量化指标,我们只能根据公众对其接受度的笼统判断,决定是否接受该种虚拟币支付。这种判断方式会形成强大的马太效应,因为公众的选择会迅速趋同。
另一方面,公众自发接受的货币种类也是有上限的。拿共享单车打个比方,我们会给摩拜充押金,会给OFO充押金,心很大的还会给Bluegogo充押金,敢问同时给4种以上共享单车充过押金的人有多少?通常情况下,大众对于同质化功能的接受上限仅有“三个”。在货币的场合,法币第一的位置无法动摇,第二多半是比特币,第三是以太坊——所以很不幸,不出意外其他所有虚拟币都长不大。
有人会说,这是基于公链的判断,我们还有私链和联盟链。
在这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站定立场:私链就是个中心账本,和区块链理念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联盟链,相关的误解就更多些。比方说,现在很多联盟链的构想是没有token成分的,这便是最大的误解。如之前分析,若没有激励机制,高频应用会变成低频应用搭便车的工具,更差的情况甚至连价值传输的介质都会缺失。另外,如果不同应用间token价值的兑现方式存在区别,联盟内部的套利也将不可避免。总之,联盟链和公链相比,除了隐私性略有提高外,问题只多不少。Token泛用性的差距意味着它只能在公链的阴影下靠底层资产价值苟延残喘。
综上,我们对于未来区块链的应用范围也就有了基本的认识:大部分自然生长的区块链经济,都将基于比特币和以太坊存在。这里说的自然生长,特指与中心化机构强行附会的伪区块链进行区别。无论是银行间结算、产品防伪还是其他任何场景,如果参与主体间的共识和信任早已存在,那所谓的区块链应用充其量只是个数据库,而且不会是最优设计的数据库。
最后一个问题:区块链的热潮什么时候会退去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在一个时间愚弄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愚弄一个人,但不可能永远愚弄所有人。

『叁』 比特币从2009到2015翻了多少倍

百分之四百左右。

2009年比特币刚出现时,1美元差不多可以买到1300枚比特币。2011年4月前,每一枚比特币的价格一直都处于1美元以下,到2011年6月比特币最高涨至30美元,随后一周之内价格几乎腰斩,到2012年比特币价格一度跌至2美元以下。

到2015年1月14日进一步跌至114美元。此后,比特币又开始上涨过程,2017年,比特币ETF基金被美国证监会驳回后,比特币重挫315美元,跌至1000美元以下。此后又上涨。在今年前四个月时,比特币和一盎司黄金的价格又基本不分伯仲。

然而随着本轮比特币一波强势上涨后,比特币价格超过了一盎司黄金的价格。4月26日,比特币价格为1282.97美元,而一盎司黄金只有1264美元,比特币已经在价格上超越黄金。

(3)2017年虚拟货币交易额扩展阅读

2016年,全世界的比特币交易所已经达到数十家,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比特币交易量都出现了激增。在涨幅居前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市场的比特币交易量仅次于中国,居全球第二;委内瑞拉地区当地比特币交易量增长超过913%。

韩国成为全球范围内第六大比特币交易市场,韩国人可从大量的便利店购买比特币,Korbit的交易量目前占韩国市场70%的份额;哥伦比亚地区当地比特币交易约有370%的增长;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比特币市场发展也很迅猛。中国境内的比特币交易一度占据超过全球80%的交易量。

『肆』 “国家队”数字货币插手移动支付,马云、马化腾始料未及,如何评价

银联推出的云闪付红包活动显示,本次年关活动云闪付APP准备了开门大吉红包、天天签到红包、邀请亲友红包、发起转帐红包四大新春红包,用户每日最高能得到2018元。

此前,支付宝和微信都撸起袖子准备在春节期间的红包大战中大干一场,如今具有国家队背景的银联加入,也让众多人士有了更多的期待。


作为非银行金融服务提供商,支付宝曾在很长时间内避免了监管限制,并能将其服务延伸到境外。然而2016年底,支付宝被要求关闭所有的境外金融账户,对其东南亚业务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而微信在海外应用最多的还是其本身的社交属性。在移动支付上,微信支付已经建立了外部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发海外市场。在南非,微信支付已经推出了国际支付解决方案,用户现在可以使用微信钱包收发钱,也可以从自动取款机上提取现金。但是其合作的国家数量上也远不及银联的合作方。

截至2017年6月,银联网络遍布中国城乡,并已延伸至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境外160个国家和地区。

银联对比其他两者来看,银联的庞大用户数也奠定了其未来的“一哥”地位。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联卡发行累计超过 54 亿张,仅 2016 年银联卡交易量就超过 380 亿笔。

银联的关注点也更加侧重出国的持卡人。2015年,美国吸引了超过250万的中国游客,这些游客在当地共消费400多亿美元。通过在美国发展合作关系,银联已能够成功打入美国市场,进而增加海外市场份额。

银联曾表示,银联卡在美国受理网络正趋于完善。目前,美国几乎所有ATM都能用银联卡取现,80%以上的商家可刷银联信用卡支付。在纽约、夏威夷、旧金山、洛杉矶、奥兰多和芝加哥等地的知名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商圈,银联卡受理覆盖率普遍超过90%

银联的国际化布局

银联在2004年开始迈出其国际化步伐。2012年年底,酝酿已久的银联国际有限(责任)公司(银联国际)在上海正式开业,作为中国银联子公司,将负责专营中国银联国际业务。

银联在国际化上的布局从目前来看,没有任何一款产品可以与之相比。银联如今已基本上实现了全球覆盖。

数据显示,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已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地区、蒙古、古巴、阿联酋已基本实现全面受理,东北亚地区80%商户可用银联卡,东南亚区域商户受理覆盖率超过70%,美国80%以上的商家能刷银联信用卡消费,欧洲半数可用银行卡的商户支持银联卡消费,澳大利亚九成ATM和75%商户也可以使用银联卡。

另有资料表明,目前境外有超过1000万家网上商户受理银联卡,并已在教育缴费、航空预订等领域逐渐形成优势。境外有2000多所学校支持银联卡在线缴纳学费,近40家国际航空公司的官网支持银联卡在线购票。

银联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联在线支付、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银联钱包类产品等一系列创新产品,正迎来更加丰富的跨境应用场景。

事实也的确如此。2018年开年以来,银联国际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共同推动Huawei Pay全球化、加快境外落地达成合作,也被外界视为银联国际化布局的重要一步。

南非标准银行与银联国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达成合作协议,后者将借助标准银行的资源在非洲市场深入推广银联卡支付服务,标准银行也由此成为南非首家或许发行银联卡资质的金融机构。

从银联的动作来看,银联的战略优势是其庞大的出境中国持卡账户,再加上天生的“国家队”优势,以及银联在移动支付的布局,未来谁忽视银联,谁只能后果自负了

『伍』 比特币最高价格是多少

在2009年比特币刚出现的时候,1美元可以买到1300枚比特币,在2010年的时候,比特币只要0.003美元一个。在2013年11月的时候,比特币创造的首次最高价达到8000元一个,而在2017年比特币疯狂涨价,在这一年的时候比特币曾经创造过历史最高价格,最高值在20000美元左右。

也就是一个比特币要13万人民币左右,按照比例计算,比特币在八年时间里暴涨273万倍,成为当之无愧的暴利产品。根据CoinDesk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在18年一度跌破6000美元,相较于2017年最高值20000美元已经下跌70%。

随着比特币的下跌,很多一部分数字货币都受到影响,跌幅都在10%以上。数字货币发展到现在还不到10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如此的成就,这是很多大企业都无法比的,可见数字货币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陆』 比特币为什么遭遇多国监管高压

近日,德国财政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和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在巴黎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在今年阿根廷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中联合推动全球对比特币的监管,将警告这一世界最流行的加密货币正在被非法团体利用。

比特币的监管问题很有可能成为今年二十国集团峰会的新议题。勒梅尔就多次表示,他将提议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讨论比特币的问题,对于投机风险,成员国都需要一起讨论管理比特币的规制。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日前也表示,他将与二十国集团合作,防止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成为匿名瑞士银行账户的数字等价物。

专家建议,二十国集团和一些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应加快制定相关原则和准则,为各国建立相协调的监管政策提供案例和遵循。同时在监管方面实现全球协同,共同打击非法的加密货币交易和犯罪。

『柒』 “空气币”真相是什么

空气币就是完全没有任何信用背书和实物依托的所谓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研发的”数字货币”其本质并非是真正的数字货币,其特点为表面上高收益,实则风险极大,币的涨跌完全由发行方掌控。
主要靠包装一个区块链无所不能的好概念,来忽悠外行众筹投资。投机色彩特别明显。但是受益于市场红利,这些币都有5倍以上的升值。不过仅仅几个月过后,这些泡沫浓厚的空气币,就漏出了诈骗的马脚,被媒体报道曝光,这些公司成为了监管治理的重灾区。
空气币的特质:
1、用创始人的背景和已经有的其他荣誉为项目代言。
2、不重技术,重营销,将宣传放在第一位。
3、白皮书无任何技术说明,全部由项目计划组成,无实质性的技术路线图。
4、后期多数以交易所上市为主要目的,把币价作为衡量项目的唯一标准。
5、币价的暴涨并不是由于技术某一难点攻克或者项目进展,而是通过某些营销手段来拉伸。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捌』 火币靠谱吗,是不是个骗局

不靠谱,但不是骗局。

火币网是比特币交易平台,2017年9月15日,火币网发布公告称,即日起暂停注册、人民币充值业务,并将于9月30日前通知所有用户即将停止交易。同时,将于10月31日前,依次逐步停止所有数字资产兑人民币的交易业务。

尽管各个平台在公开声明中均表示上线项目都经过了严格审核,但是,事实上众多口碑极差的项目也登陆了包括币安、火币在内的交易平台。只以赚钱为目的,缺乏监管,上下通吃,这样的交易所风光一时,监管者是否该出手了呢?

『玖』 比特币跌破8000美元,当初的比特币有多疯狂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达到历史最高价19850美元,导致人们纷纷投资比特币。

2017年1月22日晚间,火币网、比特币中国与OKCoin币行相继在各自官网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抑制投机,防止价格剧烈波动,各平台将于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开始收取交易服务费,服务费按成交金额的0.2%固定费率收取,且主动成交和被动成交费率一致。

5月5日,OKCoin币行网的最新数据显示,比特币的价格刚刚再度刷新历史,截止发稿前最高触及9222元人民币高位。1月24日中午12:00起,中国三大比特币平台正式开始收取交易费。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发公告称中国禁止虚拟货币交易。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达到历史最高价19850美元。

买卖也在这个网络上延伸,运转这个软件的电脑争相破解不可逆暗码难题,这些难题包含好几个买卖数据。第一个处理难题的“矿工”会得到50比特币奖赏,相关买卖区域加入链条。

跟着“矿工”数量的添加,每个迷题的艰难程度也随之进步,这使每个买卖区的比特币生产率保持约在10分钟一枚。

阅读全文

与2017年虚拟货币交易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挖btc去哪个矿池好 浏览:350
虚拟货币分析视频 浏览:543
可以看高手交易btc的网站 浏览:157
比特币韩国买中国卖合法吗 浏览:498
cpu算力差距 浏览:846
摩根出售btc 浏览:729
数字货币生意 浏览:612
比特币蚂蚁矿机s9耗电量 浏览:677
现在比特币有多少分叉 浏览:61
比特币算力能干什么 浏览:382
更改比特币存储目录 浏览:449
数字字产货币是什么样子的 浏览:623
比特币新加坡会议 浏览:974
虚拟货币新币怎么知道 浏览:702
开发区块链技术需要 浏览:722
矿池项目开盘不送可售积分怎么运转 浏览:831
比特币1分彩计划 浏览:165
货币虚拟化的弊病 浏览:58
虚拟数字货币开普币 浏览:686
比特币最高价格是在什么时候 浏览: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