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虚拟货币 > 虚拟货币区块连架构图

虚拟货币区块连架构图

发布时间:2023-05-25 06:14:58

区块链的六层模型是什么

区块链总共有六个层级结构,这六个层级结构自下而上是: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应用层。
一、数据层
数据层是区块链六个层级结构里面的最底层。数据层我们可以理解成数据库,只不过对于区块链来讲,这个数据库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的数据库,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分布式账本”。
在数据层上,也就是在这个“分布式账本”上,存放着区块链上的数据信息,封装着区块的块链式结构、非对称加密技术、哈希算法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数据在全网公开的情况下的安全性问题。具体的做法是:
在区块链网络上,节点采用共识算法来维持数据层(也就是这个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的一致性,采用密码学中的非对称加密和哈希算法,来确保这个分布式数据库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
这就构成了区块链技术中最底层的数据结构。但是,光有分布式数据库还不够,还需要让数据库里面的数据信息可以共享交流,下面我们介绍数据层的上一层——网络层。
二、网络层
区块链的网络系统,本质上是一个P2P(点对点)网络,点对点意味着不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或者中心化服务器来操控这个系统,网络中的所有资源和服务都是分配在各个节点手中的,信息的传输也是两个节点之间直接往来就可以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P2P
(点对点)并不是中本聪发明的,区块链只是融合了这一技术而已。
所以,区块链的网络层实际上就是一个特别强大的点对点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上,每一个节点既可以生产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就好比发邮件,你既可以编写自己的邮件,也可以收到别人给你发送的邮件。
在区块链网络上,节点之间需要共同维护这条区块链系统,每当一个节点创造出新的区块后,他需要以广播的形式通知其他节点,其他节点收到信息后对该区块进行验证,然后在该区块的基础上去创建新的区块。这样一来,全网便可以共同维护更新区块链系统这个总账本了。
但是,全网要依据什么规则来维护更新区块链系统这个总账本呢,这就涉及到了所谓的“法律法规”(规则),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共识层。
三、共识层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共识,简单来讲就是全网要依据一个统一的、大家一致同意的规则来维护更新区块链系统这个总账本,类似于更新数据的规则。让高度分散的节点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中高效达成共识,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区块链社区的治理机制。
目前主流的共识机制算法有: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OW)、以太坊的权益证明
(POS)、EOS的委托权益证明(DPOS)等等。
我们现在介绍了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这三层保证了区块链上有数据、有网络,有在网络上更新数据的规则,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何让节点们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区块链系统维护呢,这里就涉及到了激励,也就是我们下面要介绍的:激励层。
四、激励层
激励层就是所谓的挖矿机制,挖矿机制其实可以理解成激励机制:你为区块链系统做了多少贡献,你就可以得到多少奖励。用这种激励机制,能够鼓励全网节点参与区块链上的数据记录与维护工作。
挖矿机制和共识机制其实是一个道理,共识机制我们可以理解为公司的总规章制度,而挖矿机制可以理解成,在这个总的规章制度之中,你做好了什么能够得到什么奖励,这种奖励规则。
就好比比特币的共识机制PoW,它的规定是多劳多得,谁能够第一个找到正确哈希值谁就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奖励;
而以太坊的PoS则规定了谁持币年龄越久,谁能得到奖励的概率就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激励层一般只有公有链才具备,因为公有链必须依赖全网节点共同维护数据,所以必须有一套这样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励全网节点参与区块链系统的建设维护,进而保证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区块链安全可靠了,还不够智能对不对,下面我们将要介绍的合约层,可以让区块链系统变得更加智能。
五.合约层
合约层主要包括各种脚本、代码、算法机制及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的基础。我们说的“智能合约”便属于合约层这个层级上。
如果说比特币系统不够智能,那么以太坊提出的“智能合约”则能够满足许多应用场景。合约层的原理主要是将代码嵌入到区块链系统上,用这种方式来实现能够自定义的智能合约。这样一来,在区块链系统上,一旦触发了智能合约的条款,系统就能够自动执行命令。
六、应用层
最后就是应用层。应用层很简单,顾名思义,就是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我们现在说的“区块链+”就是所谓的应用层。目前已经落地的区块链应用主要是搭建在
ETH、EOS等公链上的各类区块链应用,博彩、游戏类的应用比较多,真正实用的应用还没有出现。

② 什么是区块链挖矿是做什么详细介绍区块链和虚拟货币

在比特币刚发行的时候人们发现了,它去中心化,不受任何中心管制;它完全开放,除了交易信息加密之外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技术都是开源的;安全性,只要不能控制全部节点的%51,就无法肆意修改数据,这使得它相对安全;独立性,整个模式和比特币不依赖任何第三方,所有节点都在系统内验证、交换数据,不受任何干预

我们这里详细解释什么是区块链技术,说白了就是区块+链,那什么是 “区块” ?什么又是 “链” 呢?

区块就是一个账本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而且每一个节点记录的是完整的账目,因此它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共同为其作证

每一个区块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加密散列、相应时间戳记以及交易资料(通常用默克尔树(Merkle tree)算法计算的散列值表示),这样的设计使得区块内容具有难以篡改的特性。用区块链技术所串接的分布式账本能让两方有效记录交易,且可永久查验此交易。

哈希函数h()的作用:将任意长度的字符串,转换成固定长度(例如256位)的输出。输出也被称为 哈希值 ,这个输出不可逆

很难找到两个不同的x和y,使得h(x) = h(y),也就是说两个不同的输入,会有不同的输出。理论上说两个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有不同的输出,但这几乎不可能,比方说一个无限的空间映射到一个有限的空间,肯定存在多对一的情况,理论存在,但没有任何规律,保证你无法通过数学上的任何推断来找到这个结果,为什么这里是256位呢?不是更长的呢?因为256位已经足够安全。

将账本拆分成块,比如一个本子的一张纸就是一个区块,每个区块记录一段时间内的交易,列如10分钟

我们把每张纸比作一个一个 区块 ,在每个区块的上面增加一部分内容我们把它叫做 区块头 ,其中记录父区块的哈希值,通过每个区块储存父区块的哈希值,将所有区块按顺利连接起来,形成区块链

1区块 的哈希值记录到 2区块 的区块头上,如此操作每个区块的区块头都记录父区块的哈希值,每个区块都按照顺序链接起来了,这就叫做区块链。第一个区块没有区块头,又被称之为创世区块

区块链是一个账本,在账本上只有发生了交易你的账户上的钱才会变多和变少,需要进行交易那么首先需要一个账号和密码,就像你的银行卡有账号和密码别人就可以对你进行一个转账,在区块账本上这个账号密码就是公钥和私钥

老王(已有私钥,公钥),想转给张10个BTC,需要一些操作

证明是老王本人发出转账 签名函数Sign (老王的私钥 + 转账信息:老王转给张三10 BTC)=本次专账签名
验证是老王本人发出转账 验证函数Verify (老王的地址 + 转账详细:老王转给张三10 BTC + 本次转账签名)=true
一旦转账记录到区块从此谁也不能改变它,张三增加10 BTC,老王则相应减少10 BTC,整个操作都是自动的,比如你的钱包app它会帮你去做这样的事情,app知道你的私钥,你告诉钱包交易内容,钱包签名向全网公布,等待其他人来验证这笔交易

中心化记账效率会更高,银行、政府或者支付宝帮你记账,都很可靠,因为他们都无法动你的钱,除非它们有你的私钥

中心化记账存在一些缺点

去中心化人人都可以记账,每个人可以保留一个完整的账本。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开源程序,参与比特币的p2p网络,监听来自全世界发送的交易,成为记账节点,参与记账,假设小逸发布了一笔交易向全网广播,A记账节点监听到了这笔交易,A验证了这笔交易位true之后放入交易池继续向其它节点传播,因为是网络传播,同一时间不同记账节点的交易池不一定相同,每10分钟,从所有记账节点当中,按照某个方式抽取一名,验证这个节点的交易为true之后,之后将这个选中的节点交易池中的交易记录与自己(A)节点的交易池中的交易记录对比一下,对比完之后会将自己交易池中已经被选中记账节点记录的交易删掉,别的不动继续记账等待下一次被选中,每隔10分钟就是一个循环,这个10分钟所有记账节点正常记账,10分钟之后再选出一个节点把它交易池当中的交易作为一个新的区块,这个区块来自所有记账节点中我任意选择的一个记账节点的交易池,如此不断循环往复

交易并不是被记录就完成,只有当这笔交易变成了某一个区块,这笔交易才算是真正的完成。这就是去中心化的一个记账的完整的流程,你的交易并不会第一时间被记录,因为p2p网络传播需要时间,如果被选中区块的节点还没有接受到你的交易,交易就没有完成。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但不是所有在10分钟内的交易都能记录。10分钟只是一个平均值

去中心化记账的特点,有记账权的记账节点,每十分钟被选中的节点它会获得50BTC奖励,每21万个区块差不多4年,奖励减半,比特币自发行已经两次减半,那么每十分钟产生一个新的区块这个记账节点得到的奖励是10.5BTC,每隔4年减半那么可以算出BTC的总量大约为2100万枚,预计2040年开采完,记录一个区块的奖励也是比特币唯一的发行方式,当BTC开采完之后,记账节点可以获得的收益就只有交易的手续费了

记账节点通过题目来争夺记账权,

找到某位随机数使得等式不成立
SHA256哈希函数 (随机数 + 父区块哈希值 + 交易池中的交易) 某一指定值)
从0开始遍历随机数碰运气之外,没有其它解法,解题的过程,又叫做 挖矿 ,所以解这个题目的记账节点又被称之为 矿工 ,你遍历随机数越快你拿到这个记账权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个遍历速度就被矿老板们称之为 算力 ,为了得到这个算力,矿老板们就会购买更多且更高算力的矿机

谁先解对,谁就得到记账权。A记账节点率先找到解,即向全网公布,其他节点验证无误之后,A节点就获得了这个区块,获得12.5个BTC的收益,在新区块之后重新开始新一轮计算。这个方式被称之为(POW)分配记账权

一般大约10分钟解出这个随机数,10并不绝对,因为解开这个题目的过程本就是个碰运气的过程,未来应对算力的变化,比特币每隔2016个区块,大约两周,会加大或减小难度,使得平均产生区块的时间是十分钟

每一个区块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加密散列、相应时间戳记以及交易资料(通常用默克尔树(Merkle tree)算法计算的散列值表示),这样的设计使得区块内容具有难以篡改的特性。用区块链技术所串接的分布式账本能让两方有效记录交易,且可永久查验此交易。

和传统存储的数据不同的是,区块链每个节点都按照块链式结构存储完整的数据,区块链每个节点存储都是独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识机制保证存储的一致性,而传统分布式存储一般是通过中心节点往其他备份节点同步数据。

麻将作为中国传统的区块链项目,四个矿工一组,先碰撞出13个数字正确哈希值的矿工可以获得记账权并得到奖励。

很多人讲区块链是骗局比特币是骗局,这也许是个骗局,但是这个技术已经被广泛地承认和应用,区块链涉及的密码学知识一般人再借几个脑子给你你也搞不懂,在一个相对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最重要,千万别听风就是雨。

这门技术有着不可思议的地方 在一个没有中心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保持着绝对的秩序 这个只需由大家的共识建立的信任,比特币创造了这个共识,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公平平等的。

③ 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

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

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要了解区块链,就不得不从互联网的诞生开始研究区块链的技术发展简史,从中发掘区块链产生的动因,并由此推断区块链的未来。下面让我们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

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1

区块链的鼻祖就是麻将,最早的区块链是中国人发明的!区块链就跟麻将一样,只不过麻将的区块比较少而已,麻将只有136个区块,各地麻将规则不同可视作为比特币的硬分叉。

麻将作为最古老的区块链项目,四个矿工一组,最先挖出13位正确哈希值的获得记账权以及奖励,采用愿赌服输且不能作弊出老千的共识机制!

麻将去中心化,每个人都可以是庄,完全就是点对点。

矿池=棋牌室的老板抽佣。

不可篡改,因为说服其他三个人需要消耗太多算力和体力。

典型的价值互联网。我兜里的价值用不了八圈,就跑到他们兜里去了。

中国人基本上人手打得一手好麻将,区块链方面生产了全球70%~80%的矿机,并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算力,约占77%的算力

麻将其实是最早的的区块链项目:

1,四个矿工一组,先碰撞出13个数字正确哈希值的矿工可以获得记账权并得到奖励。

2,不可篡改。因为说服其他三个人需要消耗太多算力和体力。

3,典型的价值互联网。我兜里的价值数字货币www.gendan5.com/digitalcurrency/btc.html用不了八圈,就跑到他们兜里去了。

4、去中心化,每个人都可以是庄,完全就是点对点。

5、UTXO,未花费的交易支出。

还有另外一种赊账的区块链玩法,假设大家身上都没现金

细究一下,在大家达成共识时,我们看不到任何中介或者第三方出来评判丙赢了,大家给丙的奖励也不需要通过第三方转交给丙,都是直接点对点交易,这一过程就是去中心化,牌友们(矿工)各自记录了第一局的战绩,丙大胡自摸十三幺,乙杠了甲东风,记录完成后就生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块,但要记住,这才只是第一局,在整个区块链上,这才仅仅是一个节点,开头说的8局打完,也就是8个节点(区块),8个区块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账本,这就是区块链。因为这个账本每人都有一个,所以就是分布式账本,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篡改记录,打到最后,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4个男士(甲乙丙丁)凑在一块打麻将来钱,大家都没带现金,于是请一美女(中心化)用本子记账,记录每一局谁赢了多少钱、谁输了多少钱?最后结束时,大家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结总账,但是如果这位美女记账时记错了或者预先被4人中的某人买通了故意记错,就保证不了这个游戏结果的公正公平合理性,你说是不是?那怎么办呢?如果你“打麻将”能用“区块链”作为游戏规则改编为如下:

4个男士(甲乙丙丁)凑在一块打麻将来钱,大家都没带现金,乙说让她带来的美女记账,甲说这位美女我们都不认识,于是甲乙丙丁4人一致约定每个人每局牌都在自己的手机上(区块链节点)同时记账(去中心化),最后打完麻将,直接手机上以电子货币结账时,大家都对一下记账的的结果,本来应该是一样的记账结果。

假设本来结果是甲手机上记的账:乙欠甲10元。但乙手机上的记录却是不欠,可是其余2人(丙、丁)和甲的记账一样,那还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规则结算,另外大家心里对乙的诚信印象就差评了,下次打麻将就不会带乙一起玩了。

除非乙预先买通(丙、丁)2人让其故意作假,但乙买通他们2人的代价是10万元(赖账10元的1万倍),那常理上乙只能选择放弃,因为做假成本太高了。

假设即使乙在打牌的过程中,偷偷愿意以高价10万元预先买通丙、丁做这笔巨亏的傻猫交易,但区块链的规则是按时间戳记账的,原来是下午1点钟记账乙欠甲10元的,即丙和丁下午3点钟再改账时,时间是不可逆的,只能记下午3点钟,那就又不吻合游戏规则了。

实际上在2017年博主已经开发出了一套麻将币

中国最早的区块链项目:四个矿工一组,最先从 148 个随机数字中碰撞出 14 个数字正确哈希值的矿工,可以获得一次记账权激励,由于分布式记账需要得到其他几位矿工的共识,因此每次记账交易时间长约十几分钟。

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2

一、比特币诞生之前,5个对区块链未来有重大影响的互联网技术

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此后互联网从美国的四所研究机构扩展到整个地球。在应用上从最早的军事和科研,扩展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诞生后的近50年中,有5项技术对区块链的未来发展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1974诞生的TCP/IP协议:决定了区块链在互联网技术生态的位置

1974年,互联网发展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由美国科学家文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共同开发的互联网核心通信技术--TCP/IP协议正式出台。

这个协议实现了在不同计算机,甚至不同类型的网络间传送信息。所有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只要遵照这个协议,都能够进行通讯和交互。

通俗的说,互联网的数据能穿过几万公里,到达需要的计算机用户手里,主要是互联网世界形成了统一的信息传播机制。也就是互联网设备传播信息时遵循了一个统一的法律-TCP/IP协议。

理解TCP/IP协议对掌握互联网和区块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974年TCP/IP发明之后,整个互联网在底层的硬件设备之间,中间的网络协议和网络地址之间一直比较稳定,但在顶层应用层不断涌现层出不穷的创新应用,这包括新闻,电子商务,社交网络,QQ,微信,也包括区块链技术。

也就是说区块链在互联网的技术生态中,是互联网顶层-应用层的一种新技术,它的出现,运行和发展没有影响到互联网底层的基础设施和通讯协议,依然是按TCP/IP协议运转的众多软件技术之一。

2、1984年诞生的思科路由器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的模仿对象

1984年12月,思科公司在美国成立,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对夫妇,计算机中心主任莱昂纳德·波萨克和商学院的计算机中心主任桑蒂·勒纳,他们设计了叫做“多协议路由器”的联网设备,放到互联网的通讯线路中,帮助数据准确快速从互联网的一端到达几千公里的另一端。

整个互联网硬件层中,有几千万台路由器工作繁忙工作,指挥互联网信息的传递,思科路由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每台路由都保存完成的互联网设备地址表,一旦发生变化,会同步到其他几千万台路由器上(理论上),确保每台路由器都能计算最短最快的路径。

大家看到路由器的运转过程,会感到非常眼熟,那就是区块链后来的重要特征,理解路由器的意义在于,区块链的重要特征,在1984年的路由器上已经实现,对于路由器来说,即使有节点设备损坏或者被黑客攻击,也不会影响整个互联网信息的传送。

3、随万维网诞生的B/S(C/S)架构:区块链的对手和企图颠覆的对象

万维网简称为Web,分为Web客户端和服务器。所有更新的信息只在Web服务器上修改,其他几千,上万,甚至几千万的客户端计算机不保留信息,只有在访问服务器时才获得信息的数据,这种结构也常被成为互联网的B/S架构,也就是中心型架构。这个架构也是目前互联网最主要的架构,包括谷歌、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都采用了这个架构。

理解B/S架构,对与后续理解区块链技术将有重要的意义,B/S架构是数据只存放在中心服务器里,其他所有计算机从服务器中获取信息。区块链技术是几千万台计算机没有中心,所有数据会同步到全部的计算机里,这就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

4、对等网络(P2P):区块链的父亲和技术基础

对等网络P2P是与C/S(B/S)对应的另一种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它的特征是彼此连接的多台计算机之间都处于对等的地位,无主从之分,一台计算机既可作为服务器,设定共享资源供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所使用,又可以作为工作站。

Napster是最早出现的P2P系统之一,主要用于音乐资源分享,Napster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对等网络系统。2000 年3月14 日,美国地下黑客站点Slashdot邮寄列表中发表一个消息,说AOL的Nullsoft 部门已经发放一个开放源码的Napster的克隆软件Gnutella。

在Gnutella分布式对等网络模型中,每一个联网计算机在功能上都是对等的,既是客户机同时又是服务器,所以Gnutella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对等网络架构。

20年里,互联网的一些科技巨头如微软,IBM,也包括自由份子,黑客,甚至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分子不断推动对等网络的发展,当然互联网那些希望加强信息共享的理想主义者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到对等网络中。区块链就是一种对等网络架构的软件应用。它是对等网络试图从过去的沉默爆发的标杆性应用。

5、哈希算法:产生比特币和代币(通证)的关键

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数字用哈希函数转变成固定长度数值的算法,著名的哈希函数如:MD4、MD5、SHS等。它是美国国家标准暨技术学会定义的加密函数族中的一员。

这族算法对整个世界的运作至关重要。从互联网应用商店、邮件、杀毒软件、到浏览器等、,所有这些都在使用安全哈希算法,它能判断互联网用户是否下载了想要的东西,也能判断互联网用户是否是中间人攻击或网络钓鱼攻击的受害者。

区块链及其应用比特币或其他虚拟币产生新币的过程,就是用哈希算法的函数进行运算,获得符合格式要求的数字,然后区块链程序给予比特币的奖励。

包括比特币和代币的挖矿,其实就是一个用哈希算法构建的小数学游戏。不过因为有了激烈的竞争,世界各地的人们动用了强大的服务器进行计算,以抢先获得奖励。结果导致互联网众多计算机参与到这个小数学游戏中,甚至会耗费了某些国家超过40%的电量。

二、区块链的诞生与技术核心

区块链的诞生应该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为异常和神秘的发明和技术,因为除了区块链,到目前为止,现代科学史上还没有一项重大发明找不到发明人是谁。

2008年10月31号,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化名)在密码学邮件组发表了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声称发明了一套新的不受政府或机构控制的电子货币系统,区块链技术是支持比特币运行的基础。

论文预印本地址在http://www.bitcoin.org/bitcoin.pdf,从学术角度看,这篇论文远不能算是合格的论文,文章的主体是由8个流程图和对应的解释文字构成的, 没有定义名词、术语,论文格式也很不规范。

2009年1月,中本聪在SourceForge网站发布了区块链的应用案例-比特币系统的开源软件,开源软件发布后, 据说中本聪大约挖了100万个比特币.一周后,中本聪发送了10个比特币给密码学专家哈尔·芬尼,这也成为比特币史上的第一笔交易。伴随着比特币的蓬勃发展,有关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也开始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向大众完整清晰的解释区块链的确是困难的事情,我们以比特币为对象,尽量简单但不断深入的介绍区块链的技术特征。

1、区块链是一种对等网络(P2P)的软件应用

我们在前文提过,在21世纪初,互联网形成了两大类型的应用架构,中心化的B/S架构和无中心的对等网络(P2P)架构,阿里巴巴,新浪,亚马逊,网络等等很多互联网巨头都是中心化的B/S架构,简单的说,就是数据放在巨型服务器中,我们普通用户通过手机,个人电脑访问阿里,新浪等网站的服务器。

21世纪初以来,出现了很多自由分享音乐,视频,论文资料的软件应用,他们大部分采用的是对等网络(P2P)架构,就是没有中心服务器,大家的个人计算机都是服务器,也都是客户机,身份平等。但这类应用一直没有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资源消耗大,知识版权有问题等。区块链就是这种领域的一种软件应用。

2、区块链是一种全网信息同步的对等网络(P2P)软件应用

对等网络也有很多应用方式,很多时候,并不要求每台计算机都保持信息一致,大家只存储自己需要的的信息,需要时再到别的计算机去下载。

但是区块链为了支持比特币的金融交易,就要求发生的每一笔交易都要写入到历史交易记录中,并向所有安装比特币程序的计算机发送变动信息。每一台安装了比特币软件的计算机都保持最新和全部的.比特币历史交易信息。

区块链的这个全网同步,全网备份的特征也就是常说的区块链信息安全,不可更改来源。虽然在实际上依然不是绝对的安全,但当用户量非常大时,的确在防范信息篡改上有一定安全优势。

3、区块链是一种利用哈希算法产生”通证(代币)”的全网信息同步的对等网络(P2P)软件应用

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是著名的比特币,讨论到比特币时,经常会提到的一个名词就是“挖矿”,那么挖矿到底是什么呢?

形象的比喻是,区块链程序给矿工(游戏者)256个硬币,编号分别为1,2,3……256,每进行一次Hash运算,就像抛一次硬币,256枚硬币同时抛出,落地后如果正巧编号前70的所有硬币全部正面向上。矿工就可以把这个数字告诉区块链程序,区块链会奖励50个比特币给矿工。

从软件程序的角度说,比特币的挖矿就是用哈希SHA256函数构建的数学小游戏。区块链在这个小游戏中首先规定了一种获奖模式:给出一个256位的哈希数,但这个哈希数的后70位全部是0,然后游戏者(矿工)不断输入各种数字给哈希SHA256函数,看用这个函数能不能获得位数有70个0的数字,找到一个,区块链程序会奖励50个比特币给游戏者。实际的挖坑和奖励要更复杂,但上面的举例表达了挖矿和获得比特币的核心过程。

2009年比特币诞生的时候,每笔赏金是50个比特币。诞生10分钟后,第一批50个比特币生成了,而此时的货币总量就是50。随后比特币就以约每10分钟50个的速度增长。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赏金减半为25个。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赏金再减半为12.5个。根据比特币程序的设计,比特币总额是2100万。

从上述介绍看,比特币可以看做一个基于对等网络架构的猜数小游戏,每次正确的猜数结果奖励的比特币信息会传递给所有游戏者,并记录到每个游戏者的历史数据库中。

4、区块链技术因比特币的兴起产生的智能合约,通证、ICO与区块链基础平台

从上面的介绍看,比特币的技术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新技术,而是把原来多种互联网技术,如对等网络架构,路由的全网同步,网络安全的加密技术巧妙的组合在一起,算是一种组合创新的算法游戏。

由于比特币通过运作成为可以兑换法币,购买实物,通过升值获得暴利,全世界都不淡定了。抱着你能做,我也能做的态度,很多人创造了自己的仿比特币软件应用。同时利用政府难以监管对等网络的特点,各种山寨币与比特币一起爆发。这其中出现了很多欺诈和潜逃事件,逐步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

区块链基础平台:用区块链技术框架创建货币还是有相当的技术难度,这时区块链基础平台以太坊等基础技术平台出现了,让普通人也可以方便的创建类“比特币”软件程序,各显神通,请人入局挖币,炒币,从中获得利益。

通证或代币:各家“比特币”、“山寨币”如果用哈希算法创建的猜数小游戏,产生自己的“货币”时,这个“货币”统称“通证”或“代币”。

ICO:由于比特币和以太币已经打通与各国法币的兑换,其他新虚拟币发币时,只允许用比特币和以太币购买发行的新币,这样的发币过程就叫ICO,ICO的出现放大了比特币,以太币的交易量。同时很多ICO项目完全建立在虚无的项目上,导致大量欺诈案例频发。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区块链生成虚拟货币的负面认识。

智能合约:可以看做区块链上的一种软件功能,是辅助区块链上各种虚拟币交易的程序,具体的功能就像淘宝上支付宝的资金托管一样,当一方用户收到的货物,在支付宝上进行确认后,资金自动支付个给买家货主,智能合约在比特币等区块链应用上也是承担了这个中介支付功能。

三、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历史地位和未来前景

1、区块链处于互联网技术的什么位置?是顶层的一种新软件和架构。

我们在前面的TCP/IP介绍中提到,区块链与浏览器、QQ、微信、网络游戏软件、手机APP等一样,是互联网顶层-应用层的一种软件形式。它的运行依然要靠TCP/IP的架构体系传输数据。只是与大部分应用层软件不同,没有采用C/S(B/S)的中心软件架构。而是采用了不常见的对等网络架构,从这一点说,区块链并不能颠覆互联网基础结构。

2、区块链想要颠覆谁?想颠覆万维网的B/S(C/S)结构。

它试图要颠覆其实是89年年诞生的万维网B/S,C/S结构。前面说过。由于89年年欧洲物理学家蒂姆· 伯纳斯· 李发明万维网并放弃申请专利。此后近30年中,包括谷歌,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网络,腾讯等公司利用万维网B/S(C/S)结构,成长为互联网的巨头。

在他们的总部,建立了功能强大的中心服务器集群,存放海量数据,上亿用户从巨头服务器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这样也导致后来云计算的出现,而后互联网巨头把自己没有用完的中心服务器资源开放出来,进一步吸取企业,政府,个人的数据。中心化的互联网巨头对世界,国家,互联网用户影响力越来越大。

区块链的目标是通过把数据分散到每个互联网用户的计算机上,试图降低互联网巨头的影响力,由此可见区块链真正的对手和想要颠覆的是1990年诞生的B/S(C/S)结构。但能不能颠覆掉,就要看它的技术优势和瓶颈。

3、区块链的技术缺陷:追求彻底平等自由带来的困境

区块链的技术缺陷首先来自与它的对等网络架构上,举个例子,目前淘宝是B/S结构,海量的数据存放在淘宝服务器集群机房里,几亿消费者通过浏览器到淘宝服务器网站获取最新信息和历史信息。

如果用区块链技术,就是让几亿人的个人电脑或手机上都保留一份完整的淘宝数据库,每发生一笔交易,就同步给其他几亿用户。这在现实中是完全无法实现的。传输和存储的数据量太大。相当于同时建立几亿个淘宝网站运行。

因此区块链无法应用在数据量大的项目上,甚至小一点的网站项目用区块链也会吃力。到2018年,比特币运行了近10年,积累的交易数据已经让整个系统面临崩溃。

于是区块链采用了很多变通方式,如建立中继节点和闪电节点,这两个概念同样会让人一头雾水,通俗的说,就是区块链会向它要颠覆的对象B/S结构进行了学习,建立数据服务器中心成为区块链的中继节点,也用类浏览器的终端访问,这就是区块链的闪电节点。

这种变动能够缓解区块链的技术缺陷,但确让区块链变成它反对的样子,中心化。由此可见,单纯的区块链技术由于技术特征有重大缺陷,无法像万维网一样应用广泛,如果技术升级,部分采用B/S(C/S)结构,又会使得区块链有了中心化的信息节点,不在保持它诞生时的梦想。

4、从互联网大脑模型看区块链的未来前景

我们知道互联网一般是指将世界范围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网际网络,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从1969年互联网诞生以来,人类从不同的方向在互联网领域进行创新,并没有统一的规划将互联网建造成什么结构,当时间的车轮到达2017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人类抬起头来观看自己的创造的巨系统,互联网大脑的模型和架构已经越来越清晰。

通过近20年的发展依托万维网的B/S,C/S结构,腾讯QQ,微信,Facebook,微博、twitter亚马逊已经发展出类神经元网络的结构。互联网设备特别是个人计算机,手机在通过设备上的软件在巨头的中心服务器上映射出个人数据和功能空间,相互加好友交流,传递信息。互联网巨头通过中心服务器集群的软件升级,不断优化数亿台终端的软件版本。在神经学的体系中,这是一种标准的中枢神经结构。

区块链的诞生提供了另外一种神经元模式,不在巨头的集中服务中统一管理神经元,而是每台终端,包括个人计算机和个人手机成为独立的神经元节点,保留独立的数据空间,相互信息进行同步,在神经学的体系中,这是一种没有中心,多神经节点的分布式神经结构。

有趣的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现过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结构。在低等生物中,出现过类区块链的神经结构,有多个功能相同的神经节,都可以指挥身体活动和反应,但随着生物的进化,这些神经节逐步合并,当进化成为高等生物时,中枢神经出现了,中枢神经中包含大量神经元进行交互。

四、关于区块链在互联网未来地位的判断

1、对比特币的认知:一个基于对等网络架构(P2P)的猜数小游戏,通过高明的金融和舆论运作,成为不受政府监管的”世界性货币”。

2、对区块链的认知:一个利用哈希算法产生”通证(代币)”的全网信息同步的对等网络(P2P)软件应用。

3、区块链有特定的用途,如大规模选举投票,大规模赌博,规避政府金融监管的金融交易等等领域,还是有不可替代的用处。

4、在更多时候,区块链技术会依附于互联网的B/S,C/S结构,实现功能的扩展,但总体依然属于互联网已有技术的补充。对于区块链目前设想的绝大部分应用场景,都是可以用B/S,C/S结构实现,效率可以更高和技术也可以更为成熟。

5、无论是从信息传递效率和资源消耗,还是从神经系统进化看,区块链无法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架构,更不能成为未来互联网的颠覆者和革命者。

6、当然B/S,C/S结构发展出来的互联网巨头也有其问题,但这些将来可以通过商业的方式,政治的方式逐渐解决。

④ 一种可以取代区块链技术的新架构

区块链技术这几年实在是太火了,大家都在学习和讨论区块链。但是区块链技术目前正在成功的应用只有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最近阿里巴巴发布了“相互保”产品,获得广泛的支持,我本人也加入了。说实在的,尽管“相互保”有阿里的信用进行背书,我比较放心,我还是担心有人可以以权谋私。尽管网上说“相互保”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加上网上公示,应该万无一失了吧。我网络了一下“相互保公示”,没有找到入口。即使我找到了公示入口,我也难以找到此迟有效的手段对数据进行核实,或者核实的成本太高。它采用的区块链技术能真的保证其数据不可篡改吗?其实是值得怀疑的。区块链这种数据结构只是提高了修改数据的难度,而不是不能。以比特币来说,只要你拥有超过51%的算力,你就可以控制比特币记账,这是常识。比特币之所以让人比较放心,是因为拥有超过51%的算力成本太高。尽管我没有仔细研究“相互保”的技术实现,但是有理由相信:因为数据和算法都在阿里的控制下,阿里其实是可以随心所欲的修改数据的。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的设计思想是通过提高数据篡改的成本来保证数据的可信度。难道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只有这一种方法吗?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提高数据可信度的方案,成本更低,可操作性更强。它核心思想是通过降低数据验证的成本来提高数姿扒禅据的可信度。

 

以阿里“相互保”产品为例,如果任何人可以方便且低成本地审核“相互保”的数据,而且审核方法可以自定义,审核的内容包括数据是否被篡改、记录对比等。如果再加上有专门的有公信力的审核机构参与审核。应该可以说,“相互保”的可信度比采用区块链技术更高吧。

下图(Figure 1)列出了这个系统的工作方式,图的上半部分是需要获得可信度(或者公信力)的系统,它们都需要实现了OpenAuditable接口(Figure 2),图的下半部分是开放验证生态系统。为了后面叙述方便,把实现了OpenAuditable接口的系统简称为“可信系统”,“开放验证生态系统”简称为“验证系统”。

可信系统把数据以安全的方式提供给验证系统。验证系统把数据数据保存起来,为以后验证数据是否被篡改提供依据。如果可信系统提供的数据是加密的,它们应该提供相应的软件包来操作加密数据。为了便于验证,可信系统提供的数据应该是部分加密。

以“相互保”为例来说明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相互保”实现OpenAuditable接口,比如开放RestApi。通过这个API,任何人(也可以限定为参保人)可以获取“相互保”的可验证数据,比如参保人名册,保险发放记录等。数据建议采用部分加密的方式。比如参保人姓名和省市区等非敏感信息明文存储,身份证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以加密形式存储。

第二步,验证系统可以根据OpenAuditable接口进行验证。验证系统包括开源社区和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他们可以开发各种验证算法和验证工具,比如可以开发手机App或者网站,考虑到存储容量的限制,手机App验证算法倾向于基于部分数据来验证,比如随机抽样的方式。个人验证者最感兴趣迹尘和可行的验证方式是核对自己或朋友的部分信息。当然,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求和等统计操作,也可以提出对某条记录的质疑(验证系统可以提供质疑支持,比如投票,公告等)。

 

OpenAuditable架构成功的关键有两个:

如果这个架构获得社会认可,大量系统将实现这个接口是可以预期的。区块链技术之所以获得广泛关注和支持,就是他提供了一种建立信任的机制。如果OpenAuditable架构的成本更低,没有理由不被广泛接受,这个问题会在下面章节进行论证。

 

开源社区参与验证算法和软件的开发是可以预期的,看看github上大量的开源项目我们就可以坚信,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就有优秀的程序员去实现他。另外,开发和运营验证软件也是有利可图的,即能提高组织或个人的知名度,也可以在App或网站里嵌入广告来获利。

OpenAuditable架构比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有以下几个:

1.  验证系统是基于开放标准的中立系统,比起“相互保”这类靠自律的系统,更加可信。况且任何人都可基于标准制作自己的验证算法和工具,

2.  一个算法或软件可以验证多个或所有可信系统,节约了社会资源

3.  比特币每秒能够进行大约7笔转账(2017年数据),而支付宝每秒可以完成10万笔交易。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系统,性能是个严重瓶颈。OpenAuditable架构是在现有的中心化系统上加上开放和中立的验证系统,可以在不降低中心化系统的处理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可信度。

OpenAuditable开放标准是系统核心,本作者创建的开源项目:https://github.com/dwchen1999/OpenAuditable,希望和众多参与者一起制定接口。希望更多开发者参与开源系统的验证算法和软件。

 

⑤ 【深度知识】区块链之加密原理图示(加密,签名)

先放一张以太坊的架构图:

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单个模块了学习了解的,包括P2P,密码学,网络,协议等。直接开始总结:

秘钥分配问题也就是秘钥的传输问题,如果对称秘钥,那么只能在线下进行秘钥的交换。如果在线上传输秘钥,那就有可能被拦截。所以采用非对称加密,两把钥匙,一把私钥自留,一把公钥公开。公钥可以在网上传输。不用线下交易。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如上图,A节点发送数据到B节点,此时采用公钥加密。A节点从自己的公钥中获取到B节点的公钥对明文数据加密,得到密文发送给B节点。而B节点采用自己的私钥解密。

2、无法解决消息篡改。

如上图,A节点采用B的公钥进行加密,然后将密文传输给B节点。B节点拿A节点的公钥将密文解密。

1、由于A的公钥是公开的,一旦网上黑客拦截消息,密文形同虚设。说白了,这种加密方式,只要拦截消息,就都能解开。

2、同样存在无法确定消息来源的问题,和消息篡改的问题。

如上图,A节点在发送数据前,先用B的公钥加密,得到密文1,再用A的私钥对密文1加密得到密文2。而B节点得到密文后,先用A的公钥解密,得到密文1,之后用B的私钥解密得到明文。

1、当网络上拦截到数据密文2时, 由于A的公钥是公开的,故可以用A的公钥对密文2解密,就得到了密文1。所以这样看起来是双重加密,其实最后一层的私钥签名是无效的。一般来讲,我们都希望签名是签在最原始的数据上。如果签名放在后面,由于公钥是公开的,签名就缺乏安全性。

2、存在性能问题,非对称加密本身效率就很低下,还进行了两次加密过程。

如上图,A节点先用A的私钥加密,之后用B的公钥加密。B节点收到消息后,先采用B的私钥解密,然后再利用A的公钥解密。

1、当密文数据2被黑客拦截后,由于密文2只能采用B的私钥解密,而B的私钥只有B节点有,其他人无法机密。故安全性最高。
2、当B节点解密得到密文1后, 只能采用A的公钥来解密。而只有经过A的私钥加密的数据才能用A的公钥解密成功,A的私钥只有A节点有,所以可以确定数据是由A节点传输过来的。

经两次非对称加密,性能问题比较严重。

基于以上篡改数据的问题,我们引入了消息认证。经过消息认证后的加密流程如下:

当A节点发送消息前,先对明文数据做一次散列计算。得到一个摘要, 之后将照耀与原始数据同时发送给B节点。当B节点接收到消息后,对消息解密。解析出其中的散列摘要和原始数据,然后再对原始数据进行一次同样的散列计算得到摘要1, 比较摘要与摘要1。如果相同则未被篡改,如果不同则表示已经被篡改。

在传输过程中,密文2只要被篡改,最后导致的hash与hash1就会产生不同。

无法解决签名问题,也就是双方相互攻击。A对于自己发送的消息始终不承认。比如A对B发送了一条错误消息,导致B有损失。但A抵赖不是自己发送的。

在(三)的过程中,没有办法解决交互双方相互攻击。什么意思呢? 有可能是因为A发送的消息,对A节点不利,后来A就抵赖这消息不是它发送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故引入了签名。这里我们将(二)-4中的加密方式,与消息签名合并设计在一起。

在上图中,我们利用A节点的私钥对其发送的摘要信息进行签名,然后将签名+原文,再利用B的公钥进行加密。而B得到密文后,先用B的私钥解密,然后 对摘要再用A的公钥解密,只有比较两次摘要的内容是否相同。这既避免了防篡改问题,有规避了双方攻击问题。因为A对信息进行了签名,故是无法抵赖的。

为了解决非对称加密数据时的性能问题,故往往采用混合加密。这里就需要引入对称加密,如下图:

在对数据加密时,我们采用了双方共享的对称秘钥来加密。而对称秘钥尽量不要在网络上传输,以免丢失。这里的共享对称秘钥是根据自己的私钥和对方的公钥计算出的,然后适用对称秘钥对数据加密。而对方接收到数据时,也计算出对称秘钥然后对密文解密。

以上这种对称秘钥是不安全的,因为A的私钥和B的公钥一般短期内固定,所以共享对称秘钥也是固定不变的。为了增强安全性,最好的方式是每次交互都生成一个临时的共享对称秘钥。那么如何才能在每次交互过程中生成一个随机的对称秘钥,且不需要传输呢?

那么如何生成随机的共享秘钥进行加密呢?

对于发送方A节点,在每次发送时,都生成一个临时非对称秘钥对,然后根据B节点的公钥 和 临时的非对称私钥 可以计算出一个对称秘钥(KA算法-Key Agreement)。然后利用该对称秘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针对共享秘钥这里的流程如下:

对于B节点,当接收到传输过来的数据时,解析出其中A节点的随机公钥,之后利用A节点的随机公钥 与 B节点自身的私钥 计算出对称秘钥(KA算法)。之后利用对称秘钥机密数据。

对于以上加密方式,其实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如何避免重放攻击(在消息中加入 Nonce ),再比如彩虹表(参考 KDF机制解决 )之类的问题。由于时间及能力有限,故暂时忽略。

那么究竟应该采用何种加密呢?

主要还是基于要传输的数据的安全等级来考量。不重要的数据其实做好认证和签名就可以,但是很重要的数据就需要采用安全等级比较高的加密方案了。

密码套件 是一个网络协议的概念。其中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加密、消息认证(MAC)、秘钥交换的算法组成。

在整个网络的传输过程中,根据密码套件主要分如下几大类算法:

秘钥交换算法:比如ECDHE、RSA。主要用于客户端和服务端握手时如何进行身份验证。

消息认证算法:比如SHA1、SHA2、SHA3。主要用于消息摘要。

批量加密算法:比如AES, 主要用于加密信息流。

伪随机数算法:例如TLS 1.2的伪随机函数使用MAC算法的散列函数来创建一个 主密钥 ——连接双方共享的一个48字节的私钥。主密钥在创建会话密钥(例如创建MAC)时作为一个熵来源。

在网络中,一次消息的传输一般需要在如下4个阶段分别进行加密,才能保证消息安全、可靠的传输。

握手/网络协商阶段:

在双方进行握手阶段,需要进行链接的协商。主要的加密算法包括RSA、DH、ECDH等

身份认证阶段:

身份认证阶段,需要确定发送的消息的来源来源。主要采用的加密方式包括RSA、DSA、ECDSA(ECC加密,DSA签名)等。

消息加密阶段:

消息加密指对发送的信息流进行加密。主要采用的加密方式包括DES、RC4、AES等。

消息身份认证阶段/防篡改阶段:

主要是保证消息在传输过程中确保没有被篡改过。主要的加密方式包括MD5、SHA1、SHA2、SHA3等。

ECC :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密码编码学。是一种根据椭圆上点倍积生成 公钥、私钥的算法。用于生成公私秘钥。

ECDSA :用于数字签名,是一种数字签名算法。一种有效的数字签名使接收者有理由相信消息是由已知的发送者创建的,从而发送者不能否认已经发送了消息(身份验证和不可否认),并且消息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改变。ECDSA签名算法是ECC与DSA的结合,整个签名过程与DSA类似,所不一样的是签名中采取的算法为ECC,最后签名出来的值也是分为r,s。 主要用于身份认证阶段

ECDH :也是基于ECC算法的霍夫曼树秘钥,通过ECDH,双方可以在不共享任何秘密的前提下协商出一个共享秘密,并且是这种共享秘钥是为当前的通信暂时性的随机生成的,通信一旦中断秘钥就消失。 主要用于握手磋商阶段。

ECIES: 是一种集成加密方案,也可称为一种混合加密方案,它提供了对所选择的明文和选择的密码文本攻击的语义安全性。ECIES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函数:秘钥协商函数(KA),秘钥推导函数(KDF),对称加密方案(ENC),哈希函数(HASH), H-MAC函数(MAC)。

ECC 是椭圆加密算法,主要讲述了按照公私钥怎么在椭圆上产生,并且不可逆。 ECDSA 则主要是采用ECC算法怎么来做签名, ECDH 则是采用ECC算法怎么生成对称秘钥。以上三者都是对ECC加密算法的应用。而现实场景中,我们往往会采用混合加密(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结合使用,签名技术等一起使用)。 ECIES 就是底层利用ECC算法提供的一套集成(混合)加密方案。其中包括了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和签名的功能。

<meta charset="utf-8">

这个先订条件是为了保证曲线不包含奇点。

所以,随着曲线参数a和b的不断变化,曲线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形状。比如:

所有的非对称加密的基本原理基本都是基于一个公式 K = k G。其中K代表公钥,k代表私钥,G代表某一个选取的基点。非对称加密的算法 就是要保证 该公式 不可进行逆运算( 也就是说G/K是无法计算的 )。 *

ECC是如何计算出公私钥呢?这里我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描述。

我理解,ECC的核心思想就是:选择曲线上的一个基点G,之后随机在ECC曲线上取一个点k(作为私钥),然后根据k G计算出我们的公钥K。并且保证公钥K也要在曲线上。*

那么k G怎么计算呢?如何计算k G才能保证最后的结果不可逆呢?这就是ECC算法要解决的。

首先,我们先随便选择一条ECC曲线,a = -3, b = 7 得到如下曲线:

在这个曲线上,我随机选取两个点,这两个点的乘法怎么算呢?我们可以简化下问题,乘法是都可以用加法表示的,比如2 2 = 2+2,3 5 = 5+5+5。 那么我们只要能在曲线上计算出加法,理论上就能算乘法。所以,只要能在这个曲线上进行加法计算,理论上就可以来计算乘法,理论上也就可以计算k*G这种表达式的值。

曲线上两点的加法又怎么算呢?这里ECC为了保证不可逆性,在曲线上自定义了加法体系。

现实中,1+1=2,2+2=4,但在ECC算法里,我们理解的这种加法体系是不可能。故需要自定义一套适用于该曲线的加法体系。

ECC定义,在图形中随机找一条直线,与ECC曲线相交于三个点(也有可能是两个点),这三点分别是P、Q、R。

那么P+Q+R = 0。其中0 不是坐标轴上的0点,而是ECC中的无穷远点。也就是说定义了无穷远点为0点。

同样,我们就能得出 P+Q = -R。 由于R 与-R是关于X轴对称的,所以我们就能在曲线上找到其坐标。

P+R+Q = 0, 故P+R = -Q , 如上图。

以上就描述了ECC曲线的世界里是如何进行加法运算的。

从上图可看出,直线与曲线只有两个交点,也就是说 直线是曲线的切线。此时P,R 重合了。

也就是P = R, 根据上述ECC的加法体系,P+R+Q = 0, 就可以得出 P+R+Q = 2P+Q = 2R+Q=0

于是乎得到 2 P = -Q (是不是与我们非对称算法的公式 K = k G 越来越近了)。

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可以算乘法,不过只有在切点的时候才能算乘法,而且只能算2的乘法。

假若 2 可以变成任意个数进行想乘,那么就能代表在ECC曲线里可以进行乘法运算,那么ECC算法就能满足非对称加密算法的要求了。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随机任何一个数的乘法都可以算呢? 答案是肯定的。 也就是点倍积 计算方式。

选一个随机数 k, 那么k * P等于多少呢?

我们知道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所有的都是二进制的,ECC既然能算2的乘法,那么我们可以将随机数k描 述成二进制然后计算。假若k = 151 = 10010111

由于2 P = -Q 所以 这样就计算出了k P。 这就是点倍积算法 。所以在ECC的曲线体系下是可以来计算乘法,那么以为这非对称加密的方式是可行的。

至于为什么这样计算 是不可逆的。这需要大量的推演,我也不了解。但是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的手表上,一般都有时间刻度。现在如果把1990年01月01日0点0分0秒作为起始点,如果告诉你至起始点为止时间流逝了 整1年,那么我们是可以计算出现在的时间的,也就是能在手表上将时分秒指针应该指向00:00:00。但是反过来,我说现在手表上的时分秒指针指向了00:00:00,你能告诉我至起始点算过了有几年了么?

ECDSA签名算法和其他DSA、RSA基本相似,都是采用私钥签名,公钥验证。只不过算法体系采用的是ECC的算法。交互的双方要采用同一套参数体系。签名原理如下:

在曲线上选取一个无穷远点为基点 G = (x,y)。随机在曲线上取一点k 作为私钥, K = k*G 计算出公钥。

签名过程:

生成随机数R, 计算出RG.

根据随机数R,消息M的HASH值H,以及私钥k, 计算出签名S = (H+kx)/R.

将消息M,RG,S发送给接收方。

签名验证过程:

接收到消息M, RG,S

根据消息计算出HASH值H

根据发送方的公钥K,计算 HG/S + xK/S, 将计算的结果与 RG比较。如果相等则验证成功。

公式推论:

HG/S + xK/S = HG/S + x(kG)/S = (H+xk)/GS = RG

在介绍原理前,说明一下ECC是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的,也就是说A+B+C = A+C+B = (A+C)+B。

这里举一个WIKI上的例子说明如何生成共享秘钥,也可以参考 Alice And Bob 的例子。

Alice 与Bob 要进行通信,双方前提都是基于 同一参数体系的ECC生成的 公钥和私钥。所以有ECC有共同的基点G。

生成秘钥阶段:

Alice 采用公钥算法 KA = ka * G ,生成了公钥KA和私钥ka, 并公开公钥KA。

Bob 采用公钥算法 KB = kb * G ,生成了公钥KB和私钥 kb, 并公开公钥KB。

计算ECDH阶段:

Alice 利用计算公式 Q = ka * KB 计算出一个秘钥Q。

Bob 利用计算公式 Q' = kb * KA 计算出一个秘钥Q'。

共享秘钥验证:

Q = ka KB = ka * kb * G = ka * G * kb = KA * kb = kb * KA = Q'

故 双方分别计算出的共享秘钥不需要进行公开就可采用Q进行加密。我们将Q称为共享秘钥。

在以太坊中,采用的ECIEC的加密套件中的其他内容:

1、其中HASH算法采用的是最安全的SHA3算法 Keccak 。

2、签名算法采用的是 ECDSA

3、认证方式采用的是 H-MAC

4、ECC的参数体系采用了secp256k1, 其他参数体系 参考这里

H-MAC 全程叫做 Hash-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其模型如下:

以太坊 的 UDP通信时(RPC通信加密方式不同),则采用了以上的实现方式,并扩展化了。

首先,以太坊的UDP通信的结构如下:

其中,sig是 经过 私钥加密的签名信息。mac是可以理解为整个消息的摘要, ptype是消息的事件类型,data则是经过RLP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其UDP的整个的加密,认证,签名模型如下:

⑥ 区块链火了……可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火了……可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什么是区块链?
在网络上,区块链的定义是: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What?请说人话,谢谢!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这句话是重点。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去中心化。
举个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小王想找小周借一笔钱,但是小王借钱不还怎么办?这时候银行大爷就出来了,人们通过银行完成借钱的过程。这里银行扮演的就是一个中心的信用中介,就和你去淘宝买东西一样,淘宝这里扮演的也是一个中心中介平台。去中心化就是不通过银行直接完成交易,但是没有信用中心,怎么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这个时候小王想了一个法子,他直接在人群中大喊:小王借了小周500块。于是人群中每一个听到的人,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都表示:我听到了,小王借了小周500块。并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个人账本上,每个账本按照规则连在一起,小王想要赖账就是不可能的。
最后那个公认的账本也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后续加入的路人都会从公认的账本那里继续记账。

图片来自知乎用户——汪乐-LaiW3n
总的说来,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本,任何人都可以对这个公共账本进行核查,但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用户可以对它进行控制。在区块链系统中的参与者们,会共同维持账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严格的规则和共识来进行修改,这背后有非常精妙的设计。

很多人把区块链等同于比特币,其实不是的。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比特币在没有任何中心化机构运营和管理的情况下,多年运行非常稳定,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所以有人注意到了它的底层技术,把比特币技术抽象提取出来,称之为区块链技术,或者分布式账本技术。
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成功应用罢了。另外还有很多人把ICO和区块链划等号也是错误的,区块链只是一种技术,而ICO是通过这一技术完成的项目。

区块链有多火
其实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架构早就被人们熟知,为什么2018才过两个星期又爆火,这就不得不提到著名投资人徐小平了。
徐小平早前在内部微信群中鼓励拥抱区块链革命的一段话火了:
“这是一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伟大技术革命,对传统的颠覆,将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得更加迅猛、彻底。”

在结束这段发言后,他叮嘱不要外传。当然,话还是外传了,随即而来的是关于区块链的持续讨论。
一时间,只要是和“区块链”沾边的上市公司,股价都开始大涨。
连此前已经“垂死病中”的柯达都“惊坐起”了——在宣布进军区块链领域,推出虚拟货币“柯达币”后,柯达的股价飙升了约120%。港股市场甚至出现了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一家名叫“坪山茶叶”的公司宣布改名为区块链集团,在A股区块链概念大炒作的背景下,竟然也上涨了23%。

从专业投资人到大妈,区块链成为资本加持乃至街谈巷议的“网红”。区块链的网络指数也是成飙升的状态。

值不值得投资?
那么“区块链”究竟值不值得投资呢?来看看“大佬”们的表态吧: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将探索加密技术和虚拟加密货币在 Facebook 中的应用。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all in 区块链,建议各大创业者们,在立身自身业务的同时,要了解区块链,理解 ICO,进入区块链时代。对区块链不要有怀疑,不要有迟疑,立即动员全体员工拥抱区块链。
摩根大通董事长兼 CEO 杰米·戴蒙:比特币是欺诈行为,但赞赏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是一种技术,一种很棒的技术。我们会使用区块链,而区块链将在许多方面带来作用。
巴菲特(据媒体报道):几乎可以肯定数字货币最终将以悲剧告终,我自己永远不会持有任何数字货币。但是悲剧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我并不清楚。比特币是个“不折不扣的泡沫”,因为我们无法衡量到底比特币该有什么样的价格。这种资产不能创造价值,所以它根本就没有意义,就是一个泡沫。
索罗斯:1亿美元投资OVERSTOCK,后者为基于区块链股权交易所。
关于区块链的传说,都流淌着一夜暴富的人类终极梦想:有人买了几十万比特币,忘掉了密码,迎接他的是几百亿的资产,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但是不要忘记区块链只是一种技术,技术是中性的,但决定技术的方向和结局的还是人性。目前区块链技术尚处于萌芽期,很多项目尚未落地,就像襁褓中的婴儿,经不起不切实际地追捧或棒杀,也经不起各种未经证实的炒作和贴标签。
最坏的后果就是:一心想着买币赚钱,最后只能变成被人割的韭菜。

⑦ 到底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就是虚拟币

我来通俗的给你讲一下区块链吧,不需 用什么高深的专业术语,因为那样太难懂了,我给你打个比方吧,保证你一看就懂。

中国的麻将可以理解成区块链,假如你们四个ABCD要去打麻将,谁招呼的呢?A招呼的,那么A就是这个区块的发起者,A负责了找麻将馆,组织人员A可以邀请BCD,也可以是B邀请C、C邀请D,这没关系。

abcd凑在了一家麻将馆,开始打麻将,麻将机洗牌、abcd摸牌、打牌的过程可以理解成区块链中的类似于比特币的挖矿阶段。

每个人手里牌都是不一样的,就相当于区块里面的算法,但是有一个目标,都是为了胡去的,其中,A胡了,bcd啥也没说,一看就都知道A赢了,这叫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

A胡了,A推倒麻将后,bcd都知道A怎么糊的,并且记在了心里,假如A这把赢了10块钱,其中AbCD都知道A赢了10块钱,这就叫区块链里面的分布式记账。

玩麻将的都知道怎样的麻将排列就可以胡,大家也都知道什么牌可以翻倍,那么这就可以理解为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

A最后胡牌的牌面,在A推倒后大家都知道了,谁也不能篡改这个结果,因为大家都看着呢,这就可以理解成区块链之中的不可篡改性。

A宣布胡了之后,大家并没有再去找另外一个人,比如E、F、G...来验证,B赢了后也是这样...没有一个监管机构可以控制他们,都是他们自己管自己,这就是区块链里面的去中心化。

以此类推,abcd这四个哥们玩了一天的麻将,每一把的输赢abcd都记录了下来,不管他们用什么方式,脑子记忆也好,视频记录也好,笔记也好,他们打的越多,越能体现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性、分布式记账、共识性... ...

讲到这里,你基本上就懂了啥是区块链了吧,是不很简单!

第二个问题 ,区块链并不是虚拟货币,虚拟货币只是运用了区块链技术的一部分。

很多人认为虚拟货币就是区块链,比特币就是区块链,这其实是错误的。只是比特币的闻名让区块链进入了大众视野而已。

中本聪运用区块链技术发明了比特币,并且他将比特币定义为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电子现金”一词表明中本聪想要发明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支付系统,而是一套有着独立货币哲学的货币系统。

如今炒的火热的虚拟货币,还有挖矿等,被很多部门和国家所抵制,其根本目的并不是说浪费资源、电力等,而是因为拥有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已经颠覆了传统金融,很容易造成传统金融的奔溃,我之前的问答里有讲过这方面的内容,这里就不累赘了。

可以说,中本聪及他发明的比特币是区块链的先驱,是中本聪把区块链技术带进了大家的视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金融、医疗、服务业、大数据安全...

说一说这个大数据吧,众所周知,因为大数据安全最近的滴滴事件影响还是蛮大的,如果是运用区块链技术里面的去中心化,个人数据可以通过区块链得到自己保存自己的数据,何来的数据泄露呢?现在 社会 ,随着 科技 的进步,只要是你玩手机连网的,你就没有什么数据安全所言,你的个人信息早已经被泄漏的体无完肤了,所以说区块链技术是 社会 进步的必然趋势。

关于区块链就讲这些吧,希望你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大家平时也可以多关注关注区块链的技术,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个人纯手工码字)

区块链是一种底层技术,这个技术可以发行虚拟币

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应用到存储。 区块链并不是虚拟币,虚拟币只是用区块链技术做的数字货币,现在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联系打个比方,比如你在某链上做一个dapp的应用商城,那么你就可以发行一种关于这个商城的代币。

区块链与虚拟币真正的联系

现在追求的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你开发一条公链,在这条公链上建设很多商城,金融,defi,房地产, 旅游 这样的dapp,这样这条公链才有了价值,随之这条公链发型的代币有了价值,就好比现在的以太坊,pi network

现在网上有太多的所谓“区块链数字货币”,我们看虚拟币是看它所在的公链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价值,而不是盲目地去炒作,说区块链是底层技术的,我想是只知道区块链的皮毛。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就请你用发财的小手点一下关注

作者:冷冷的观点

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是区块链上应用产物。我的主页有跟多的视频解释哦。

2008年由「中本聪」第一次在比特币中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 比特币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是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区块链实施项目。

一般来说,区块链是一个由分布式网络中的节点维护的不可篡改的账本。这些节点通过执行被共识协议验证过的交易来各自维护一个账本的副本,账本以区块的形式存在,每个区块通过哈希和之前的区块相连。

区块链不等于虚拟币

区块链不是虚拟币,虚拟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应用。这么说吧,区块链就是互联网,虚拟币是搜狐网或者腾讯网。区块链是基础设施,也是未来网络的基础架构,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技术,目前已经被推到风口浪尖,下一步的信息化都是基于区块链的。

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的一种计算机模型,在通俗一点理解,区块链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这一项技术怎么用价值体现出来?在共识机制下形成了一个对区块链这种技术的东西给一个特定的代币,就是BTC

区块链: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账本,通过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集中维护一个可靠的数据库。以支付宝交易为例,传统的交易方式是买家在淘宝平台购买商品,然后将购买商品的钱打到支付宝这个中介平台,待卖方发货以及买方确认收到货之后,再由买方通知支付宝将钱打到卖方账户。但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交易模式完全不同,买家和卖家可直接进行交易,不需要通过任何中间平台做信用交易,交易后系统通过广播的形式将交易信息发布到P2P网络中,所有收到交易信息的节点或主机会在确认信息无误后记录下这笔交易。虚拟币:互联网上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BTC)、福源币(FTC)莱特货币(LTC)等,比特币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体产生的电子货币,也有人将比特币意译为“比特金”,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主要用于互联网金融投资。

区块链是一种新型互联网应用技术,其中运用分布式存储、密码学、智能合约、共识算法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对现有的互联网协议进行创新的一种新的数据间的传输方法。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不断迭代

1、区块链1.0,象征比特币的诞生;正式有了比特币才有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2、区块链2.0,以太坊去中心化应用平台,以太坊引入智能合约的应用,代表着区块链技术新时代的开始;现在所有人的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创建项目,这几年也出现了不少好项目的落地

3、区块链3.0,DeFi开启去中心化金融时代,DeFi项目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各种功能,如衍生品、借贷、交易、理财、 资产管理、和保险等。目前对于DEFI的褒贬不一,这需要时间去验证

而区块链虽然起源于比特币,就像互联网刚出现时的第一台电脑,而比特币主要用于是矿工的挖矿奖励

⑧ eos是什么币

区块链币。

EOS币即为商用分布式应用设计的一款区块链操作系统,EOS是引入的一种新的区块链架构,旨在实现个布式应用的性能扩展,被称为区块链3.0。E0S是相当有投资价值的,基本得到币圈共识,也可以说是虚拟货币的三架马车。

(8)虚拟货币区块连架构图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区块链技术还处于一个早期的阶段,不仅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而且各种技术方案还在快速发展中。但是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实践考验,现在主要还停留在原型设计阶段。因此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区块链的上链速度还存在问题,暂时无法满足大规模商业应用。

市场上各种虚拟货币,存在泡沫,投资须谨慎:虚拟货币本身并不是真正的货币,尽管虚拟货币采用了区块链的源头技术,但它既无国家力量背书,也无实际使用价值。

⑨ 区块链架构设计

区块链作为一种架构设计的实现,与基础语言或平台等差别较大。区块链是加密货币背后的技术,是当下与VR虚拟现实等比肩的热门技术之一,本身不是新技术,类似Ajax,可以说它是一种技术架构,所以我们乎让辩从架构设计的岁缺角度谈谈区块链的技术实现。无论你擅长什么编程语言,都能够参考这种设计去实现一款区块链产品。与此同时,梳理与之相关的知识图谱和体系,帮助大家系统去学习研究。

从架构设计上来说,区块链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层次,协议层、滑尘扩展层和应用层。其中,协议层又可以分为存储层和网络层,它们相互独立但又不可分割。

阅读全文

与虚拟货币区块连架构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数字货币发行落地什么股受益 浏览:330
哪个币能排在BTC和ETH后面 浏览:225
虚拟货币被黑客 浏览:341
美国为什么推数字货币 浏览:490
算力怎么出售 浏览:115
关于比特币的英文论文 浏览:295
比特币是合法的 浏览:34
何谓数字货币请问 浏览:201
以太坊token地址生成 浏览:208
比特币2010年走势 浏览:694
鉴别力指数d怎么算 浏览:70
数字货币是q币么 浏览:743
比特币幂律 浏览:980
比特币历史最低价是多少钱一个 浏览:213
游戏虚拟货币的法律 浏览:601
央视曝光虚拟货币电话 浏览:59
区块链比特币底层 浏览:263
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排位 浏览:332
虚拟货币混乱交易 浏览:306
中国会宣布比特币非法吗 浏览: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