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比特币区 > 把比特币讲得最透彻的文章

把比特币讲得最透彻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5-02-12 21:33:24

⑴ (四)比特币加密原理

这篇文章将会讲解比特币的加密原理。比特币之所以这么安全,就是因为它的加密机制。

哈希又称为散列,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那么怎么保证原文没用被第三方篡改呢?答案就是数字签名。
这个类似于现实中的签名,就是在信息后面加上另一段内容,作为发送者的证明并证明信息没有被篡改。

如上图所示,

分析: 假设C截取信息,他想篡改内容。首先签名无法篡改,因为他没有发送方的私钥,如果用自己的私钥进行签名,那么接收方用发送方的公钥解密时是解不开的。所以他只能篡改密文。但接收方解出密文并进行哈希运算后得到的摘要必然和原来的摘要不同,而用发送方的公钥解密出签名得到的摘要肯定不会被篡改,所以两次摘要就会出现不一致,就能确认内容被篡改了。

非对称加密和数字签名这一块稍微有点绕,不过你看懂了之后一定会说一句:中本聪666!!!

To be continued...

⑵ 跪求用货币银行学知识来解释比特币现象,确实不会写了,字数约800字,谢谢大神了。。。。。

800字?请问是中学的文章么?建议看《货币战争》,《货币银行学》是拼凑的小词典,只能让不了解货币的人讨厌金融

比特币早期挖矿是比较容易,有时让人觉的不公平。其实主权货币和比特币的区别是主权货币啥时候发行的难度都是一样的,而比特币只有最初是容易的。主权货币保证信用的主权是有“保质期”的,而Btc的保质期=互联网。看看下面这些等式就简明多了。

主权货币发行人=各国央行;比特币发行人=创始人和早期旷工创造了目前总数50%的比特币

主权货币发行货币难度=几乎总是等于一张纸;比特币发行难度=挖矿机价格(损耗系数)+时间+能耗等等的总和且不断增加,未来趋近无穷(PS 国家印币厂几乎是零成本厂房和机器设备)

主权货币本身的价值=主权的信用保证,保质期有限(人治系统);比特币本身的价值=一个价值系统,保质期等于?网络的存在,它的信用不是某个政府某个朝代颁布的,它的信用是这个系统内的每个用户颁发给你的(体治系统)。
(PS 节目中说的津巴布韦的货币通胀就是很形象的例子)

主权货币的央行对于进入流通环节的货币的掌控度=80%以上;比特币大量储备者对已进入流通环节的比特币掌控度=0%,无法控制

比特币的不公平感怎么形成的?
1、发行人不同,国家或央行把你控制在主权货币体系内,不管剥夺多少财富,因为你是弱势群体,根据从众心理等等一系列因素,你从来不敢想这是不正常的。 比特币的“发行人”(姑且这里叫发行人) 只能一次性兑换初期的财富,他们只是早期实践者并不能控制这个系统。这批人并不具有像主权国家一样的权势,所以认为这些人不应该这么“爽”?同时浅薄的认为这就是游戏币,搞什么啊!
2、不了解整个体系的人(一般是旁观者居多,因为没有持有,不会真的心疼钱而认真了解比特币),我们把他叫后发现目标群体,打个比方,
在心理学有个现象:A,一天,你和一个恶霸(或者你认为非常强势的)、一个和你同等地位的人,同时发现地上有1百万的巨款,那个恶霸(或者你认为非常强势的)先拾了,你和同等地位的那个人都不会有抵触心理;但是如果你或者和你同等地位的人拾去,对方会非常心理不平衡,想武力解决的心都有,而恶霸则根据这次事件是否影响他的根本利益来决定是否插手。B,上面同样一件事,如果每天都是恶霸拾到一百万巨款,你们两个同等地位的人都不会叫,如果你和同你同等地位的人拾到那一百万(仅仅一次),一方会仇视另一方。上面A,B 假设可以继续写很长,这是人性,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会存在。
3、所处的时代,人的整体意识还没有进阶。大多数人仍然只相信霸权,自己膜拜不同领域的强者,更信任霸权体系的货币,这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不会改变,这和政治和治理体系又联系到一起了。其实比特币所牵涉到的金融进步乃至政治进步,太先进了,目前看不清也是人类认识局限造成正常。所以许多只搞金融的不懂互联网搞不清楚比特币,懂互联网的不熟悉金融没法说服搞金融的,但是不明白政治或者系统的人也无法全面认识它。欧洲及美国的治理体系中,德国的政治制度是最接近“体治”的国家,这和为什么德国最先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密切相关...

比特币的最初持有者或集中持有者如果不抛比特币,那么新手怎么办?怎么让它流通成为普遍货币?
1、比特币的普及有许多个维度。从少量巨额持有者向大众持有者不断稀释是一个维度。不同国家、文化、地域、消费领域普遍接受比特币是同样存在多个一个维度。这些稀释过程还同世界主要主权货币的兴盛程度与时间有关。这是一个巨大化学反应过程而且是不可逆的。大量支持者仅仅是一次性发行人,这种稀释是不可扭转的,所以根本不必担心。
2、担心别特币会被后来的强大电子货币所替代?这是肯定的,而且这个担心也太超前了,超光速了。没有永恒的货币形式,从货币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来,而且随着g u oj i a概念的淡化,主权货币hui退出历史舞台。那种更强大的电子货币的时代也许会和比特币交错出现,也许是比特币盛世时代之后出现,但不太可能在比特币到达鼎盛之前出现。如果有这种情况那一定是强大的外力推动的。这种情况不太可能...

⑶ 什么是比特币

掌握比特币,掌握比特币是处理比特币协议技术细节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技术细节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感兴趣的,但这本书对于任何设计和开发比特币和密码应用程序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作者:安德烈亚斯·安东诺普洛斯

比特币大爆炸比特币大爆炸概述了比特币,特别强调了造成价格波动的因素是什么,以及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创新将如何消除中间人在金融经济中的作用。这本书揭示了一个相当好的解释,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非技术人员。

作者:布赖恩·凯利

密码货币时代这本书的重点是比特币和数字货币如何挑战全球经济秩序。这本书试图引用比特币的可能性,通过跟踪关于阿富汗妇女通过互联网赚钱的故事,同时对密码货币的形成、主要参与者以及该行业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历史研究。

作者:Paul Vigna和Michael J Casey

区块链-新经济蓝图这本书主要集中在谈到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含义。本书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相对容易理解的例子中的一些潜在应用。本书还试图将不同的密码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结合在一起,让读者了解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作者:梅兰妮·斯旺

比特币:货币的未来?这本书的开头很好地介绍了数字货币的工作原理。这本书的一个很大的部分是试图解决谁是中本聪的谜团,探讨那些在一开始涉及的可能性。除了对这项技术进行软评论外,作者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猜测谁可能是比特币的创建者。

作者:Dominic Frisby

“佐藤经”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它试图让读者体验比特币的诞生和崛起。这本书通过互联网留言板和Satoshi与少数其他人之间的电子邮件交流,根据比特币创建者的立场,讲述比特币的历史。这本书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原始内容,让读者阅读原始材料,并体验它,就像他们在那里。

作者:保罗·香槟

比特币圣经这本书的内容是非常好的,因为它提供了一组相当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但它与其他的完全不同。作者做得很好,提供了比特币的洞察力,以及一些由行业重量级人物如VitalikButerin撰写的文章。“比特币圣经”是由比特币社区的几十个主要参与者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者:本杰明·古特曼(Benjamin Guttmann)

被迷惑的比特币在这本书中,作者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作,将比特币的概念与人们目前所理解的东西联系起来,以此来弥补那些仍有一些困难的人们理解比特币和区块链到底是什么的差距。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初学者进入主题的文本,并利用漫画作为视觉辅助,以帮助教授比特币。当涉及到技术细节时,这本书并没有像其他一些书那样深入,但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漫画阅读,可以帮助新手更容易地理解如何管理数字货币。

作者:Conrad Barski和Chris Wilmer

数字黄金这本书的重点是比特币和内部故事的不合宜和百万富翁试图重新创造金钱。这本书是对比特币历史的广泛叙述。这本书围绕着角色之间的一系列转变,这些角色在比特币存在的最初几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本书中有一些很棒的洞察力和内幕故事,对任何对比特币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有趣的读物。

作者:Nathaniel Popper

比特币与货币的未来作者回顾了比特币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概述,是什么使比特币有趣,以及黑暗的故事,一直给它一个坏名声。这本书没有提到区块链技术作为其他一些,但它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观点,比特币作为一种全球货币可能的含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⑷ 关于数字货币最全面的一篇文章(上)

看点: 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浪潮、“去美元化”大背景下,数字货币要来了。

商务部近日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其中公布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据新华网消息,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东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也就是说,如果顺利的话,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也许能“一睹芳容”。

其实,央行早在 2014 年便设立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7 年末,经国务院批准,央行组织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和中钞公司、上海票据交易所等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 DC/EP)的研发,并于 2018 年 2 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数字票据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营;2019 年央行在召开下半年工作电话会议时,要求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 DC/EP)研发步伐 。

那么,推出数字货币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国海证券和新时代证券关于数字货币的两份研究报告,揭秘数字货币的前世今生以及央行推出数字货币的背后逻辑。

1、数字货币原理及各国发展状况

数字货币是货币体系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属于货币 4.0 阶段 。货币是人类发明除了文字之外的另一重要发明,在经历了物物交换、金银本位制之后,信用货币成为货币史上的重要跨越。

其中,最初的以物易物便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制度安排,但是由于交易效率极低,供需耦合难度较大,缺乏统一价值衡量标准,极大限制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贸易范围,因此逐渐被金银等贵金属所代替,这一交易体制在货币发展史上经历的时间较为漫长,由于存在天然损耗、币价不足额、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劣币驱逐良币等现象,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纸币——纯信用货币开始出现,纸币不仅节约了发行成本,也克服了贵金属货币携带不便等难题,极大促进了近代史的贸易发展,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也成为可能。

如果说纸币实现了信用货币从具体物品到抽象符号的第一次飞跃,那么建立在区块链、人工智能、 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基础上的数字货币实现了信用货币由纸质形态向无纸化方向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数字货币并没有改变货币背后的信用背书,而是改变了货币的存在形式,至此,货币完成了商品货币——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信用货币——数字货币的演进,因此货币存在形式的演进意味着货币体系运行成本更低、更安全、更高效,数字货币是货币体系从商品货币向信用货币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

数字货币不是电子货币的替代,根据发行者不同,数字货币可以分为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和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目前,关于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按照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定义来看,狭义的数字货币主要指纯数字化、不需要物理载体的货币;而广义的数字货币等同于电子货币,泛指一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包括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和数字货币。

根据发行者不同,数字货币可以分为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和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其中,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以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为表现形式的法定货币,它本身不是物理实体,也不以物理实体为载体,而是用于网络投资、交易和储存、代表一定量价值的数字化信息;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亦称虚拟货币,是由开发者发行和控制、不受政府监管、在一个虚拟社区的成员间流通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Bitcoin)等。

广义数字货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完全封闭的、与实体经济毫无关系且只能在特定虚拟社区内使用的货币,如虚拟世界中的 游戏 币;二是可以用真实货币购买但不能兑换回真实货币,可用于购买虚拟商品和服务,如 Facebook 推出的 Libra;三是可以按照一定比率与真实货币进行兑换、赎回,既可以购买虚拟商品服务,也可以购买真实的商品服务,如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的货币发展形态。2020 年疫情以来,以“新投资、新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为主要特点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 社会 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虽然第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了 6.8%,而数字经济领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其中,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6%和 13.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2%,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同比增长 39.6%。

在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考验之后,我国数字经济进入了提速快速发展时期,亟需实现数据、技术、产业、商业、制度等协同发展,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通过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激发数字生产力,而数字货币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是为了迎合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是其具体的货币发展形态。

数字货币建立在复杂网络理论基础,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等特点,实现底层数字货币,中间层数字金融账户体系,覆盖了央行支付体系、商业银行、非银机构等垂直化总分账户体系,同时实现了各国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的互联互通,顶层数字身份验证体系等,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传统货币体系向数字货币体系的转变。

最早数字货币的出现可以追溯到 1982 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密码学家 DavidChaum 创立了 DigiCash,同时推出了两种数字货币系统:E-Cash 和 cyberbucks,这两种系统均基于 Chaum 的盲签合约建立的,能保持用户匿名且身份难以被追踪。但当时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且不能做到完全匿名,最终得以失败告终。

1996 年,著名肿瘤学家 Douglas Jackson 发起了有真正黄金的支持 E-gold,因此大受欢迎,甚至一度有希望在数百个国家吸引超过 500 万个用户。不幸的是,后来平台持续遭遇黑客攻击并且吸引了大量非法洗钱交易,该公司在 2009 年陷入了困境。

1998 年,一家莫斯科的公司推出了 Web Money 这一种通用数字货币,能够提供广泛的点对点的付款解决方案,涵盖互联网交易平台。它也是少数幸存的尚未加密的数字货币之一。时至今日,该货币仍被数百万人广泛的使用和接受。与此同时,它也可以转换为法定货币,如卢布,美元,英镑,甚至比特币。

2008 年 11 月,中本聪提出比特币的概念,并发布著名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文中首次出现区块链,能在不具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币正式诞生。比特币是一种 P2P 形式的虚拟加密数字货币,采用开源的区块链技术,将交易信息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这使得破解网络几乎成为不可能;另外,其点对点的传输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此后,比特币系统逐渐成熟,官方又陆续发布了新版本,增加了很多特性。

2013 年,以太币(ether)诞生,它基于以太坊技术衍生出的一种虚拟加密货币,是目前仅次于比特币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货币。以太币以区块链为基础,跟比特币类似,但使用的 科技 完全不同,是具有开源智慧合约(smart contract)功能的公共区段链平台,双方达成合约条款就能执行。2010 到 2014 年间,比特币多节点挖矿和点点币( PPcoin)诞生,在采矿方面发挥了作用。2013 年 8 月,德国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化。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虽本质上不具备货币职能,但已对现行的货币与金融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国央行正在积极研发或推行法定数字货币。早在 2013 年 Shoaib et al.就提出官方数字货币的概念,英格兰银行( BOE)2014年发布的报告明确以分布式账本技术(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作为数字货币的分类标准,一类是加密数字货币,即运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生成的数字货币,并指出比特币是史上第一个加密数字货币;

另一类是非加密数字货币,以瑞波币为典型代表;随后国际清算银行下设的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 CPMI)将法定数字货币定义为加密货币,根据存在形式是否基于央行账户,将法定数字货币分为央行数字账户和央行数字货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 BIS)提出的“货币之花”模型,明确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即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数字形式的中央银行货币,且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保证金账户和清算账户存放的数字资金。

▲“货币之花” 模型

数字货币与政府的关系相当复杂,各国政府既恐惧又好奇。各国对于数字货币的讨论、实验和试点将持续进行,因为如果有经济体开始使用数字货币,那将在全球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各国经济体都将越来越重视这种新的现象和新趋势。

1、美联储 Fedcoin 项目 。 这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可与美元进行等价兑换(即汇率是 1:1)。该货币协议与比特币有诸多相似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 Fedcoin 中,有一个用户(美联储)拥有特殊权限,能够随意创建和撤销账簿使用权。二是发行数量不像比特币那样有一个事先定好的规则,而是可以像现金一样调整发行量。

2、 加拿大央行的 CADcoin 项目 。 这是一种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加拿大央行搭建了一个基于分布式账簿的大额支付系统, CADcoin 是在这个系统中使用的货币。近日在卡尔加里的内部介绍会上,加拿大央行展示了他们正在开发的电子版加元—CAD-Coin。这项代号为“Jasper”的创新初衷是帮助央行通过分布式总账 科技 发行、转移或处臵央行资产。多家加拿大主要的银行,包括加拿大皇家银行、 TD 银行及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均参与了该项目。

3、 瑞典央行的 eKrona 项目。 目前,瑞典正在逐渐转型为“无现金 社会 ”。数据显示,自 2009 年以来,瑞典纸币及硬币的数量已经下降了 40%,居民更倾向使用银行卡、智能手机和电子钱包来处理日常的各种交易。随着现金使用量持续减少,瑞典央行尝试为民众提供一种不通过零售银行等中介的支付方式。瑞典央行要求, eKrona 必须能够用于小额购买。由于目前尚未确定使用哪种技术, eKrona 有两种可能的形式,一种是存款货币单位(即个人直接在央行开户,而非在商业银行开户),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

▲海外各国或组织数字货币的最新动态

每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体制不同,是否需要采用央行数字货币利率这一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海外各国又不想失去在数字货币占得一席之地的机会,所以出台的政策法规也是经常变换,时宽时严。

国际清算银行 。2015 年 11 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DigitalCurrencies》报告,详细介绍了数字货币作为零售支付手段的影响等内容;2018 年 3 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对支付、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的报告,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进行了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7 年 6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发布了一份关于金融 科技 行业发展的报告《Fintech and Financial Services : Initial Considerations》,针对如何有效监管分布式账本技术( DLT)及以其为基础的数字货币提出了建议。2018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和 20 国集团 G20 共同发布一份中期报告《数字化带来的税收挑战》,提出要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形成的数字资产交易信息进行监管。

英国 。英国的财政委员会对加密算法进行了评估,认为他们目前不会对英国的货币或金融稳定构成风险。然而,加密算法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任何购买加密算法的人都应该准备好丢掉所有的钱。

日本 。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市场,日本政府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可谓是非常积极。从去年开始,日本就免除了数字货币交易的消费税,承认数字货币的合法性和货币属性。2017 年日本开始实施《资金结算法案》,承认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合法性。之后,日本金融厅( FSA)颁布《支付服务法案》,对数字货币交易所实施全方位监管。所有在日本境内运营的交易所必须获得财政部与 FSA 的牌照授权。

新加坡 。在新加坡政府对金融 科技 “不寻求零风险,不扼杀技术创新”的原则指导下,新加坡积极发展区块链技术,积极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新加坡是亚洲区域内最支持数字货币发展的国家之一。由于新加坡的积极良好的制度环境,多家交易所选择在新加坡开展业务,例如 WBF EXCHANGE 就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密切。

2020 年 3 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正式公布关于支付服务经营牌照的豁免企业名单,名单上的实体已取得豁免期内的特定支付服务或数字货币相关支付服务的许可证和经营权,包括阿里巴巴、支付宝、亚马逊等大型机构的新加坡实体均在名单之列。

关于数字货币相关支付服务的豁免许可,包括币安、 OKCoin、 BitStamp、币信、Coinbase、 CoinCola、 TenX、 Upbit、 ZB 等近 200 家公司均可在正式下达牌照前以豁免状态合法运营。

泰国 。为了更好的监管数字货币行业, 2018 年 6 月,泰国颁布了《数字资产法》,宣布为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颁发牌照,开始实行牌照化管理。

澳大利亚 。由于金融犯罪不断增加, 2017 年 10 月,澳大利亚通过了《财政法案 2017 年修正案( 2017 措施 6)》, 2017 年底,正式通过了《反洗钱与反恐怖主义融资法案2017 年修正案》,明确了数字货币并不是货币资产,而是价值的电子表现形式。提供数字货币交易业务的机构,必须向澳大利亚交易报告和分析中心( AUSTRAC)提交申请,取得相应监管牌照与准入许可。交易所应根据反洗钱/CTF框架下的制度标准,对业务进行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评估。违规者将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或 500 英镑罚金,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或 2000 英镑罚金。

海外央行数字货币实践的启示 :

1)、 央行应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数字货币搭载在为更广泛的金融体系服务的基础设施上,从与现有金融体系的链接中获得合法性的外表,这是其明显的特性。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央银行的监管应该加强, 将数字货币与实体货币相分离,确保数字货币没有寄生在实体货币上。

中央银行应与商业银行合作,发挥“数字前线”的监管作用,禁止商业银行做出充当“比特币自动取款机”的不道德行为,同时,不允许这些数字货币与整个金融体系现有的基础设施共存,以保障支付系统正常运行。

2)、 技术方面需要加强。应适当地采用数字货币的新技术,来改进国家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支付方面。新兴国家中央银行可能会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实施中获得最大收益,主要是因为现有的财务流程和技术系统不是很高效,可以通过实施数字货币或其他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来实现更大的金融包容性,运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消费(零售)和银行间(批发)层面的跨境支付摩擦。而现金业务完全电子化之后,用户转场手机银行 APP 等线上渠道,那么银行之前的硬件渠道建设也将面临转型的考验。

3)、做好应对冲击的准备。数字货币由于自身的缺陷,不可能取代传统的货币,但其一旦全面发行,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难以预测的。因此,央行必须积极做好技术进步对金融冲击的相关准备。同时,披着合法外衣的数字货币搭载在为更广泛的金融体系服务的机构和基础设施上,可能形成严重的金融风险,威胁金融系统的稳定, 中央银行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做好数字货币带来的各种风险应对工作,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规范和引导数字货币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2、 国内数字货币发展历程

人民币作为中国通行流通的央行货币已经历经 71 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已经逐步实现电子化,迈入 2.0 时代。流通在银行等金融体系内的现金和存款早已通过电子化系统实现数字化,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大规模普及,让流通中的现钞比重逐渐降低。现在国人日常消费几乎不需要使用现钞。移动支付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快速便捷的支付体验。人们开始畅想未来的“无现金 社会 ”,中国也成为最接近无现金 社会 的国家之一。

但中国的移动支付更多是商业驱动,是一种货币的电子化支付手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人民币” 。从贵金属到纸币替代贵金属充当货币,再到未来的数字化货币,是经济和 科技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随着网络通讯技术日益发达、 社会 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与活跃,加上民众购物消费习惯的变化及对货币流通安全性的考虑,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使用电子银行、电子支付而不愿携带纸币,因此,由央行提供比纸币更快捷、低成本的数字化货币媒介工具,是顺应时代发展之必需。

中国人民银行从 2014 年开始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研究央行数字货币,至今已有五年。当前央行数字货币( DC/EP)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数字人民币体系在坚持“央行-商业银行/-货币使用者”双层运营、 M0 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并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我国数字货币发展历程

当前我国对于法定数字货币处于内测阶段, DC/EP 采取“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投放体系以及“一币、两库、三中心”运行框架

“一币”指的是央行担保发行的 DC/EP,“两库”是指央行的发行库和商业银行的银行库:DC/EP 首先在央行和商业银行间发生转移,即 DC/EP 的发行与回笼,之后再由商业银转移到居民与企业手中。“三中心”则是 DC/EP 发行与流通的技术保障,包括登记中心、认证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

其中,登记中心负责记录发行、转移和回笼全过程的登记;认证中心负责对 DC/EP 用户的身份进行集中管理,这是 DC/EP 保证交易匿名性的关键;DC/EP 的一个关键是在于反洗钱、反偷税漏税和反恐怖融资等做出较大改进,大数据中心通过对于支付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利用指标监控来达到监管目的:

▲“一币、两库、三中心”运行框架

我国央行选择推出数字货币具有重要的突破性意义,可以说,央行选择推出数字货币不仅是顺应货币演进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护人民币主权地位的重要举措。具体来看:

1、 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浪潮 。由于纸币的发行、运输、存储等各个过程均耗费人力和物力,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货币无纸化可以节省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成本,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便利。

另外,传统纸币不记名的特点使得监管机构无法掌握纸币的使用流通情况,利用纸币进行偷逃税、洗钱等经济犯罪是现实中无法避免的黑洞。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实行可控匿名,在保证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同时,当发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数字货币的来源可追溯。因此,能够有效打击洗钱、逃漏税等违法行为,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透明度。

数字货币具备的快速流通性、便捷性、高安全性等特质均是传统纸币所不能比拟的。正如纸质货币最终替代了金属货币一样,货币无纸化也是大势所趋,是货币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目前支付宝、微信、银联支付等已经实现了 M2 范畴的货币无纸化,而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替代传统的纸币,可以实现 M0 范畴的货币无纸化,顺应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浪潮。当然,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货币无纸化也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漫长过程,这也是央行在起初可能只选择推出部分数字货币,替代部分纸币的重要原因。

2、 降低全球美元货币体系的不利影响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货币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能力使美元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美元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过程中,美国获取了诸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能给其他国家经济造成各种负面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即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美元向世界征收通货膨胀税。

而且,当今世界的三大金融系统 SWIFT、CHIPS、Fedwire 均被美国一家独揽, 不论是美元、欧元、日元还是人民币,美国都可以实时获取各国货币的资金交易信息,美国利用该金系统对许多国家和企业进行制裁的行为屡见不鲜,欧洲与其他国家怨声载道。目前,除了中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在研究如何构建数字货币支付网络,以推动“去美元化”进程。

3、保护货币主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19 年 6 月,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试图打造一种超主权的“世界货币”。Libra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以一篮子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为储备资产,为Libra 稳定币增信,最大限度地降低币值波动风险,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其中,一篮子货币中美元占50%,欧元占 18%,日元、英镑和新加坡元分别占 14%、11%和 7%,但是没有人民币。

由于 Facebook 在全球拥有 23 亿的用户,若 Libra 成功被广泛使用,Libra 跨境资金流动将不受限制,这也意味着在非储备国家可以随意使用 Libra 进行支付,那么,非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主权地位势必会受到影响。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和外汇管理均会受到冲击,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将受阻。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便是应对 Libra 的重要举措。

⑸ 大白话浅显地讲讲比特币(一)

最近比特币在马首富的鼓捣下火的一塌糊涂,暴涨又暴跌,各路大佬纷纷出来谈比特币,评价及其分化极端,有人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牛发明,未来人类的货币方向[看];有人认为是一坨X,旁氏骗局[晕]

比特币是一大堆技术狂人搞出来的,币圈也以技术男居多,充满了各种术语和黑话。所以还真不太好理解。这个系列的几篇文章里,我试图用最浅显的方式解释一下比特币大概的原理和功能。

有一家银行成立于2010年,是众多网民共同建起来的。但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待见它,所以也没有任何的政府牌照。它存不了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例如人民币、美元、英镑这种真钱。类似于腾讯发了个Q币,它自己发了个代币叫B币。这个银行只能存B币、取B币、或者通过这个银行,把里面存的B币转到另外一个人在这个银行里的账户。说白了,这家银行自己发了个“假钱”自娱自乐。

相比别的传统银行,这个银行有一些对客户很好很有用的功能:

营业网络广 :这个银行完全开在网上,只要能上互联网,就可以去它家存钱取钱和转账。

开户零条件 :任何人,不需要任何的材料,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去它那开户,不用任何的身份证件,随便开多少个账户都行,几秒钟就能开完。开完户会给你一个账户号和密码。凭着账户号和密码就能取钱和转账。但这个密码没法改,而且如果密码丢了,账户里面的钱也找不回来了。

转账快,费用低 :通过银行转账B币很快,就算是全球范围转账,十几分钟就能到账,手续费很低,几乎可以忽略。

完全匿名: 因为开户不查身份证件,所以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个账户是你的。如果你不承认,没有任何技术手段可以证明这个账户属于你。比最牛X的瑞士银行还要隐私。不可能出现瑞士银行这种被迫交出客户名单的情况。

不可冻结不可剥夺 :有密码就有里面的钱。只要你还记得账户的密码,密码也没泄露给别人,就只有你自己可以操纵账户里面的B币。除非把你抓起来严刑拷打说出密码,否则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技术上的手段能把里面的钱冻结或者强行划走,连世界上最牛逼的政府都不行。在这个银行存钱有最强的安全感。

可想而知,完全匿名和不可冻结剥夺这两功能太猛了,特别适合那些见不得光的生意,被zf不待见是必然的。所以B币虽然自己认为是货币(currency),但没有一个国家的zf承认它是个货币,只承认它是个虚拟资产(asset),就好比前段时间法院认为打 游戏 里的装备也是值钱的一样。


这个银行是怎么运作的?

首先这个银行的数据不会存在一个地方,而是采用了“去中心化”的布局。

什么是“中心化”?就是数据都会集中放到一个地方。传统的银行都是中心化的,传统银行的存款账本是放到一个中央机房里的。但这个银行不受zf待见,不能这样做,万一机房被zf拔网线怎么办,所以采用了“去中心化”的方式,就是几乎所有的分支点都有一份完整的数据,自动互相备份。就算是zf端掉任何一个点,也不会对正常的运作有影响。要瘫痪掉这个银行的运作起码得同时打掉这个银行起码一半以上的分支点,但银行的分支点遍布全球数不胜数,除非关掉整个互联网,否则这个任务是不可能的。

这个银行没有员工,即使zf要抓人也不知道抓谁。它的账本数据更新是靠找一些临时工进行记账更新。

假设刘备是它的客户,要给曹操转1块B币。刘备转完账之后,把这个消息在网上广播,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这事。银行会找来一些临时工,从中挑出一个人,这个人在银行的账本里记一笔:某年月日刘备给曹操转账一块,然后把刘备的账户里的钱减掉1块,把曹操的账户里的钱加上一块。然后把这个更新完的账本在网上广播,很快银行的分支点都随着这个账本更新自己的账本,这个转账交易就算做完了。

通常来说银行每隔十分钟做一次更新账本数据的工作。更新的账本,起了个很带 科技 感的名字,叫 区块 (block);最新的账本,会有个链接连到上一次更新的账本上,上一次更新的账本,又会再连到再上一次的账本,这样一直连到这个银行刚诞生时的第一个账本,所以这个结构叫 区块链 (blockchain)。

这些临时工也不是临时找来的,他们一般都是坐在银行门口专门等着来抢这个记账的活。这么多人银行选谁呢?靠出个难题,谁先把这个难题解决了就选谁。大概类似是这样的:把这些人带到一块空地,偷偷在一个地方埋了个金块,谁先找到这个金块就把这记账的活给谁。一般来说,找到这个金块靠运气,但力气越大,能挖的地方越多,就越有机会找到这个金块。银行这个选人的流程称为“ 挖矿 ”,这些人自黑自己是“矿工”。

最后银行挑了一个人来记账,当然这个人不是雷锋,银行会给这个人一点B币作为矿工费,看起来像是这个人从这块地里挖到了一点B币,所以这个人就被称为“挖到了矿”。当然了,只选一个,没选上的矿工就没钱,就白挖矿了。

一开始矿还是挺好挖的,矿工少,银行大方,矿工都赚了钱。但越来越多人来挖矿,力气大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银行越来越扣,规定了每四年给的矿工费减半,所以现在挖矿越来越内卷,几乎没啥赚头了。倒是有些机灵的人看到了商机,生产挖掘机,称为“矿机”卖给矿工,赚了不少钱。

矿工挖到了矿就拿到了一些B币,一开始银行的用户只有这些赚到B币的矿工,后来有些没挖矿的人觉得这个B币挺好的,就在现实生活中给了矿工一些真钱,和矿工换B币。慢慢的B币就值钱了。还有人用十几个B币和披萨店换了两个披萨。

B币只能从挖矿得到的矿工费凭空生成,没有别的渠道。所以一个人手上的B币,要么是挖到了矿得到的,要么就是别人给他的,但追根溯源都是挖矿得到的。银行规定了,挖矿能得到的B币的总额是有上限的,一共是2100万个,时至今日,已经有1800万多个已经发出去了。

B币有上限,而且换了B币才能用这个银行的各种牛X功能。越来越多的人拿着现实生活的钱来换B币,现实生活的钱是慢慢贬值的,而B币有稀缺性又有需求,所以慢慢的需要B币能换到现实生活的钱就越来越多,升值了。有些人看到升值的前景就来投机炒卖B币,也有人为了抵抗通货膨胀买B币,导致B币的需求量指数级跃升,越来越值钱,神奇的10几年涨了几千万倍,让无数人看走了眼。

嗯,这个B币,就是比特币(BTC)。银行其实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算法程序。

比特币构思和算法程序是由一个叫中本聪的人在2009年构造出来的。比特币流行了之后,同样的构思和算法被一些人稍微改了一下,搭建了类似的“银行”和类似的X币,比如“以太坊”(ETH)、“瑞波币”(XRP)等等等等,它们被统称为加密货币(Cryptocurreny)。

⑹ 什么叫比特币,通俗一点

最早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它的特点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数字世界使用,不属于任何国家和金融机构,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兑换它,也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当做洗钱工具。2013年,美国政府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使得比特币价格大涨。

拓展资料:

比特币是类似电子邮件的电子现金,交易双方需要类似电子邮箱的“比特币钱包”和类似电邮地址的“比特币地址”。和收发电子邮件一样,汇款方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按收款方地址将比特币直接付给对方。

从比特币的本质说起,比特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组所能得到无限个(其实比特币是有限个)解中的一组。而每一个特解都能解开方程并且是唯一的。

许多面向科技玩家的网站,已经开始接受比特币交易。包括Mtgox,BTCChina之类的网站,以及淘宝某些商店,甚至能接受比特币兑换美元、欧元等服务。毫无疑问,比特币已经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而非腾讯Q币那样的虚拟货币。

⑺ 能介绍几本关于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书吗

1.《比特币白皮书: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作者中本聪。先把这份白皮书看完再考虑其他的内容。
2《Fortran95程序设计》,作者是彭国伦。
3《Fortran77和90/95编程入门》,作者是丁泽军。
4. 《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
5.《必然》,作者是凯文·凯利,提到了未来20年的12种必然趋势。
6.《精通比特币》,本书会为你提供必备知识,引导你进入比特币世界。
7.《区块链革命》,讲述了比特币底层技术如何改变货币、商业和世界,作者是唐塔普斯科特、亚力克斯·塔普斯科特
8.《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作者梅兰妮·斯万
9.《区块链:量子财富观》,作者韩锋/张晓玫
10.《金融的逻辑》,作者是陈志武。作品深入浅出地从财富的文化和制度基因谈起,从而告诉读者金融的逻辑是什么。
相关书籍还有《经济学原理》《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区块链革命 : 比特币底层技术如何改变货币、商业和世界》《区块链技术指南》《图说区块链》《区块链将如何重新定义世界》《数字货币:比特币数据报告与操作指南》《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智能时代》等,说实在的,区块链作为一个热点资源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是判断(是否有价值)和行动(要入早点入)。
再推荐一个区块链相关的APP,叫金色财经,推荐一个公众号,叫宽客在线。文章资料丰富;

⑻ 比特币是什么通俗解释

比特币的术语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如果你不理解区块链技术也就无法理解比特币,如果对区块链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文章,区块链是什么?怎么通俗解释它?看完这三点你就明白了!下面通过一个小故事了解比特币。
假如有这样一个环境位,单位每个人都有一个公共账本,这个账本详细记录单位每一笔资金的明细,如果小王报销了200块钱的费用,每个人手里的账本都会自动出现小王因公外出单位支出200元的记录,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假账了,因为信息都是透明的,不可能从中做手脚了。但是有一天每个人的手中的账本变成了一个软件,软件拥有不仅拥有记账功能,而且这个软件也可以用于转账支付,在这种环境下支付的虚拟货币称为比特币。这是对比特币最简单的解释,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某些地方说的不严谨,真正的比特币技术要复杂得多。

拓展资料:

比特币特点
1、不可重复性
例如你只有1比特币,你支付了别人1比特币,如果你在试图支付其他人1比特币就会失败,因为你支付完同时周围的节点会检查你实际上没有比特币了,并拒绝你这笔非法支付。这种不可复制性具有货币的属性,但可以很好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假币的问题,比特币不同于现实中的货币都是围绕银行进行的,而比特币是点对点交易的没有中心。
2、安全性
上面通过记账本比喻生动说明了比特币别于传统的货币最大特点,比特币不受任何人或任何组织的控制,数据在多台设备上完整又独立,安全性更有保证。
3、独特性
比特币独特性在于它是虚拟的货币,虽然现在只有很少一部分工作承认比特币是货币可用于支付,虽然它现在会不是真正的货币,但是毋庸置疑比特币是首次出现数字货币,这是这一点大大改变了世界。

⑼ 关于比特币的书推荐

一波大牛后,出现很多关于比特币以及加密货币的书籍,但很明显,有些是为了凑字数,而有些却是真的值得一读。

趁熊市翻阅了各种资料,挑出来几本推荐给大家:

Read List(都没有找到中文版)

1. The Bitcoin Standard – Saifedean Ammous

这本书很神奇的地方在于,花大量的篇幅叙述了货币的历史,从物物交换到货币的本质,货币最重要的几个特征,慢慢引出比特币的先进点。

2. The Internet of Money Vol 1&2 – Andreas Antonopoulos

虽然很多书都在解释比特币是如何产生的,但《货币互联网》(the Internet of Money)却深入探究了比特币产生的原因。Andreas 是《掌握比特币》(Mastering Bitcoin)一书的知名作者,他通过一系列文章探讨了比特币的重要性。

书里的内容都来自作者的各种即兴演讲,每一次演讲都没有PPT,全是即兴发挥。

他的观点是:比特币作为money只是第一个应用,我们该看到的是作为比特币网络的其它更巨大的价值。

3. The Age of Cryptocurrency – Paul Vigna & Michael J Casey

4. Digital Gold – Nathaniel Popper

5. Cryptoassets – Chris Burniske & Jack Tatar

阅读全文

与把比特币讲得最透彻的文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比特币怎么产生怎么消失 浏览:934
把比特币讲得最透彻的文章 浏览:486
公信宝算力怎么提升 浏览:665
下个月11号数字货币落地 浏览:171
区块链多节点搭建 浏览:356
物体静止时的摩擦力怎么算 浏览:276
比特币硬币bhd 浏览:898
比特币合约中长线 浏览:997
比特币政策法规上是否合法合规 浏览:726
2019欧洲杯冠军笑来比特币跌 浏览:781
比特币100个点多少钱 浏览:849
以太坊区块的运行时间 浏览:576
以太坊轻节点作用 浏览:404
支付宝虚拟货币是什么东西 浏览:591
虚拟货币记账问题 浏览:741
云算力实力每天挖多少个以太坊 浏览:400
正宇集团的虚拟货币obb 浏览:719
比特币节点赢利 浏览:44
比特比借的币还不起了怎么办 浏览:393
1999年比特币价格多少钱一台 浏览: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