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区块链 > 金融科技疫情区块链

金融科技疫情区块链

发布时间:2023-01-03 13:20:12

区块链技术,怎么才能正确应用到金融产业

回望2008年, 区块链 技术展示了它可以在不同商业领域带来的变化。这项技术虽然还在初期,但是已经改变了很多产业。区块链的各种特性,例如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以及透明性,可以改变商业模式。尤其是对于银行和金融业来说。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区块链有潜力能够为金融和银行产业减少成本和劳动力。根据德勤的报告,全世界24%的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很熟悉,北美地区会比其他地方更加熟悉这些技术。考虑到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性,企业也在逐渐寻找区块链能够应用的不同领域。

特别是银行和金融业,成百上千的基金每天正在从世界的一端到另一端。这就让全球金融系统成为了能够从区块链应用获利的行业之一。银行和金融业需要大量的人工,这时候如果有任何错误,对于金融系统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全球金融科技的报告,2017年,77%的金融科技机构希望在2020年将区块链作为金融生产系统。

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应用

对于区块链技术和运行方式的基本理解,你脑中真正的问题,可能是:区块链真地能够应用在银行产业吗?如果是的,我们如何才能最好地利用区块链技术?而且,最重要的是,区块链会停留在原地还是继续往前走?

根据哈佛商学院的报道,区块链此时对于银行业,就像互联网对于媒体那样。区块链能够解决银行和金融产业的很多问题。区块链技术拥有所有可靠技术应该有的特性,其中也包括金融相关的业务。

区块链可以提供高级别的安全性,特别是在交换数据,信息和金钱等方面。同时,这也让用户可以利用透明的网络架构,操作成本很低,同时,也可以获得去中心化的帮助。这些特性会使得区块链会成为银行和金融行业非常稳定,可靠以及受欢迎的解决方案。

金融机构想要保证资金安全,就需要很多中介机构。然而这些中介机构却使得整个产业更加昂贵。而且,由于其中有太多的人参与整个过程,发生错误的几率也在增加。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转账安全,同时也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成本也更低。

银行使用区块链技术案例

虽然在早期,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仍旧是持怀疑态度,但是,现在,事情已经变了。随着区块链在多个领域获得成功,银行业正在寻找区块链新的领域和应用。

有些大企业,例如,JP摩根对于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美国投资银行总部也开始了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实施。Quorum项目是一个企业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平台,能够支持快速转账和吞吐量,来解决金融行业,银行等的问题。根据目前的消息,他们已经基于分布式注册机构发布了不同 利率 的 年金 证明书。

除了这些,主要的美国银行已经得到了由美国专利局发放的专利证明。这份文件提到关于许可性区块链的部署,这是为了保证记录的安全性,同时,也是为了认证企业和个人数据。

这个系统会让通过认证的成员获得数据并且记录下所有的个体成员。此外,系统会使用区块链技术,将多个现有的数据存储平台进行整合。这个安全的单个网络会提供整体效率,同时也减少用户数据的存储地址数量。

另一个机构就是高盛。高盛也在积极地融入分布式注册技术的研究之中。为了给区块链行业的初创公司服务,解决数字货币的波动性,高盛已经投资了数字货币项目。

高盛集团旨在成为华尔街数字货币的领导者。设定自己的数字货币交易,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管理数字交易。

金融使用区块链技术案例

随着更多应用案例出现,区块链技术已经有潜力来改变目前的金融和银行产业。该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改变目前的银行产业:

减少欺诈

任何牵涉到金融相关的项目,就会有欺诈。此外,从最基本的金融模型来看,安全性也是最重要的。有超过40%的金融主体和中介机构,例如股票交易所,每年都会因为金融盗窃事件,蒙受重大损失。

中心化数据库系统是用来进行金融管理和操作。但是中心化的数据库很容易被入侵,如果有单点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形成网络攻击。一旦黑客进入到这种系统,盗窃资金很容易。这就会使对于更加安全系统的需求产生,需要足够的安全保证来防止这类攻击。

由于区块链是分布式的,不可能会出现单点的破坏。按照区块形式存储的每个转账都会有加密机制的保护,很难被攻击。

而且,所有的区块都是互相连接的。由于这个连接的机制,如果有区块被改变,那么区块链上所有其他区块都会立刻表现出这个改变。因此,这会帮助追踪这个入侵,同时也让黑客没有机会来对整个系统进行改变。通过一个安全的区块链系统,我们能够防止网络攻击以及现在的银行和金融业攻击。

客户身份验证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于这点是非常担忧的,所以他们必须要进行AML和KYC,从而减少损失。所有这些过程都会花费很多时间,并且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需要独立地进行所有的验证。

根据调查报告,每年这类过程都需要花费从600万美金到5000万美金不等的金额。有些客户尽调是为了减少洗钱以及攻击行为。目前,银行需要上传客户的KYC数据到中心化的注册机构,被用来检验老客户或者新客户的信息。

随着区块链系统的应用,每个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客户验证,也可以被其他银行使用,这些KYC认证不需要进行多次。

也就是说,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免去很多重复工作。而且,在不远的未来,所有金融机构都会获得客户更新的相关信息,使得管理员以及管理机构的成本减少。

智能资产

当所有资产都需要通过清晰的日期和时间戳来记录,贸易金融就会变得很困难。全球的供应链包含了很多机构和个体,参与方在不停地进行交易。这其中的文件更加复杂。区块链可以通过数字形式来存储这些智能资产的记录。智能资产系统不会仅限于把物品转移,同时还会追踪物品的轨迹。

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智能资产追踪系统现在也面临很大的竞争。拥有丰富数据的银行可以通过区块链将这些数据转变为客户价值。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的应用可以证明银行和金融行业的重要性。智能合约是在某些条件满足的时候,可以自我执行的代码。

在使用到金融转账的时候,智能合约对于提高速度和简化复杂的流程很有帮助。只有在代码中的条件满足,合约才会执行,也会保证转账的信息十分准确。而且,由于这些条款对于所有人都是可见的,出现错误的概率就会下降很多。

贸易金融

贸易金融被认为是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产业最有用处的应用之一。所有参与方,例如复杂的转账可以在区块链网络进行记录,贸易商和银行通过一个共有账本 共享 这些信息。一旦某个条件满足,那么智能合约就会自动运行,相关的参与方可以看到所有发生的行为。

根据有关消息,有初创企业已经成功进行基于区块链的交易转账,通常这一过程需要花费7-10天,但是现在只需要4小时。和现在的基础架构相比,使用区块链可以大幅减少证书、票据以及其他费用的产生。

为什么银行业需要区块链?

1.目前银行系统高度依赖于纸质文件和现在的系统。现在需要可信稳定的系统升级,来防止任何欺诈,解决扩容和安全问题。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本质,可以让银行系统拥有正在寻找的高端技术。

2.银行不能独立地运行,现在很多转账都是通过中介的。跨国转账需要花费5天时间,其中也会有不少风险。银行通过区块链系统,能够让转账非常快速,而且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银行自身就足够解决这些问题。

3.世界正在向着数字化迈进。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在逐渐增加,并且毫无疑问,这个速度还会更快。区块链技术会让小额转账变得更加快速,同时能保证更低的费用和转账扩容性。

4.除了银行以外的金融服务企业也逐渐通过最新科技来改革自己的系统,通过提供可靠的服务、更低的 费率 ,来保证市场的安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该接受新型区块链技术,让他们的生态系统保证安全。

区块链技术融入还有很多挑战

区块链技术当然有它的优势,但其中也包含着很多挑战,特别是对于金融和银行产业的机构来说。

交互性:区块链技术不会被任何国际条例所束缚,所以这其中并没有标准。随着大型产业,例如银行对交互性要求的提升,区块链需要和不同的系统兼容,并且还需要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现有系统和区块链的整合对于目前的系统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现有的系统不能被完全地替代。如果区块链技术可以让多个系统完美地一起工作,那么操作可行性就完全可以满足。

隐私: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背书,是人们将资金存入其中的信任。如果想让区块链替代它们,很重要地就是要保证存入区块链的数据被安全存放,并且不会改变任何人的身份。由于转账信息是在区块链上公开进行,也需要对私链进行研究,这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交互性问题。

加密性:私钥是区块链系统的必要元素,因为他们对于保证区块链上个人数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获得私钥,就必须要非常安全地进行存储,因为如果丢失,就再也没办法找回了。而且,存储数据的加密方式也会存在漏洞,这也导致了区块链很容易被黑客攻击。

安全性:区块链网络是安全并且可靠的,因为它其中融入了加密学的技术,为防止黑客攻击,这类系统中任何的加密性能都需要大量的算力。当区块链网络被应用在任何银行机构,就必须要通过多个安全协议来进行加密。网络需要能够有足够多的算力去防止任何人进行控制,除非是根据特定的准入许可。根据这些需求,融入区块链的这类系统或者机构可以是许可的或者非许可的。在这些机构中的人需要能够处理不同级别的准入许可,从而能够从欺诈和网络攻击者,来拯救整个网络。

可扩容性:现有数据的增长是不可否认的。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数据库的增长也会随之而来。这就会给区块链的应用带来很大的挑战。通过区块链创建的网络应该能够处理逐渐增加的流量,同时也能维持网络参与者的速度。如果区块链技术能够应用在目前的银行系统和机构,就必须要能保证处理这些数据流量的能力。

能源消耗:大多数区块链网络都是基于工作量证明机制,其中网络参与者会根据他们解决问题的速度来获得奖励,这也会基于他们解答问题的速度,从而将新的区块放入网络。这可以让整个网络稳定运行,同时也增加了能源消耗。这类算力会消耗很多的电力,从而对环境造成影响。在接受区块链技术之前,这些问题需通过其他激励机制来解决。

法律监管:如果区块链应用到银行业,那么国际监管条例就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数字货币作为区块链最受欢迎的应用,目前还没有监管条例,有利有弊。但是,如果区块链在银行和金融业进行应用,那么就一定需要监管,避免人们因为有所损失而造成麻烦。

结论

尽管对于银行业来说,监管条例非常严格,金融机构也开始了将区块链技术作为解决方案的征程。银行业巨头已经开始进行测试,去寻找去中心化技术的潜在用途。

机构正在大力投资研究区块链解决方案。通过让区块链进入现在的产业,很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因为这项技术让系统更加透明,可靠,也容易使用。

② 蔡锷生:金融科技的核心,仍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

金融界网站讯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全球经济汹涌巨变,不确定性大幅攀升,中国金融行业遭遇了巨大挑战,同样也是这一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横空出世,金融 科技 赋能如火如荼,财富管理转型风起云涌,基金业迎来前所未有之大风口。12月10日,由金融界主办的第五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20金融界领航年度盛典在京召开,百位金融业大咖齐聚一堂,就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 科技 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应用、公募基金大时代、养老金融的未来等话题进行深入务实的探讨交流。

前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先生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题为《金融智能化与金融 科技 发展趋势》的演讲。蔡锷生表示,金融 科技 的发展和金融智能化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近两年,金融 科技 的发展呈现跨越式发展,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他指出,不论是金融发展、智能金融还是金融 科技 ,实际上都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蔡锷生表达了他的四点看法:

第一、创新在未来发展中是一个核心地位,也是新发展理念第一条。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的一个方向,就是促进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该理清金融发展的概念,这是下一步金融行业、金融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机制体制,提升 科技 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金融应该是运用科学技术和 科技 手段来提升服务能力的领先行业。对于金融 科技 本身,要积极运用 科技 手段和智能化,围绕提高效率和提高质量去发展。

第三、金融 科技 的核心,还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融合。那么,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要和整个 社会 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各行各业数字化需求同步甚至比它要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下,怎么解决多层次服务的问题,需要考虑在内。

第四、金融发展不仅要提升服务水平,更要解决安全问题,防范风险。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有五点需要考虑:网络安全、公民竞争反垄断、新型大而不倒、数据权益归属和数据跨境流动国际协调问题。

③ 金融科技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金融科技负责人韩涵在“2018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场景研究报告》,详细讲解了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四大技术发展趋势及在金融行业的落地应用方案,预测了金融科技七大未来发展趋势。

科技悄然改变金融行业生态

一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兴起,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首先,互联网技术极大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大幅减小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扩展了金融服务供需双方的客户群。其次,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直接在网上进行互动,打破了时空上的限制,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与中间成本的消耗。再者,互联网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资源高度实时共享,能够使业务处理逐步实现自助化、自动化与系统化,使交易更加便捷、有效。

二是大量非金融企业进入金融行业,金融市场主体出现显著变化。一方面大量科技企业借助金融科技发展契机,积极获取金融牌照,跨界提供金融服务,“科技+牌照”成为趋势。另一方面,大量具有To C服务经验的传统企业,发挥用户规模优势,通过用户数据资源与金融科技的结合,也积极跨界提供金融服务。此外,大量依托于金融科技的新兴创业企业,成为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四大技术落地金融行业

当前,“大智移云”等新兴科技快速演进,人类社会正在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入应用,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创新性的金融解决方案层出不穷,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

其中,云计算技术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统一平台,有效整合金融结构的多个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在充分考虑信息安全、监管合规、数据隔离和中立性等要求的情况下,为机构处理突发业务需求、部署业务快速上线,实现业务创新改革提供有力支持。大数据技术为金融业带来大量数据种类和格式丰富、不同领域的大量数据,而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够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精确评估、预测以及产品和模式创新、提高经营效率提供了新手段。人工智能能够替代人类重复性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与用户体验,并拓展销售与服务能力,广泛运用于客服、智能投顾等方面。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节约金融机构间清算成本,提升交易处理效率,增强数据安全性。

金融科技七大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与科技的不断融合,金融科技将出现七大发展趋势,韩涵表示,

云计算技术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金融云的应用也正在向更加核心和关键的“深水区”迈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研,已有过半数的金融机构使用OpenStack等开源云计算技术。传统计算、网络和存储云方案已经同质化,客户需要的是上层PaaS甚至SaaS 能力甚至是业务和商业解决方案能力,有互联网金融实际业务经验、有生态合作伙伴的厂商更能得到客户青睐。云这个领域特别强调“吃自己的狗食”。

金融行业数据资源丰富,而且业务发展对数据依赖程度高。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起步早、发展快,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基础能力。当前,金融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和成熟,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成效,最大的特点是数据资产化的 愈加凸显、有深度的大数据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用户画像和知识图谱成为最重要的技术。2017年知识图谱一下子火起来,除了传统实体知识图谱外,事件图谱(描述动态关系)开始越来越重要,即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时间就是金钱。另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合法获取数据,涉及法律、政策、技术、机制等问题,需要各方推动和努力,

人工智能一般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三个层次。从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趋势来看,计算智能通过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应用,已经覆盖营销、风控、支付、投顾、投研、客服各金融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最重要就是AI in all,传统金融很多是“知道型”的业务,按规则、经验办事,很多简单重复性工作被证明完全可以被AI取代(例如客服),认知型的业务目前看也可能机器不比人差(例如智能投顾、智能营销)。那么金融业最重要的是如何最大发挥人的价值。一是风险防范,AI算法不一定完全正确需要人在样本特征准备或审核上来补充;二是金融创新,创新是门艺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AI在创新上有啥独到之处,所以人的创新非常重要;三是发挥领域知识的价值,AI目前最大的缺陷就是它是没有常识是不行的,知识会成为重要的竞争力分水岭,知识图谱、业务规则补充、业务数据标注这些都是产生知识的手段。

区块链技术近年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技术公开、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的技术属性,拥有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先天优势,因为本质上区块链就是一种经济模式,主要解决非信任网络的记账问题,如果说其他技术主要是生产力变革,区块链更像是生产关系变革,我们有几个判断:

(1)区块链的技术还没有成熟到金融级,包括金融经常用的联盟链有没有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所以会看到并没有大型的金融区块链应用(非数字货币类)上线,尝试很多,普及还早;

(2)因为区块链不仅仅是技术,所以这一轮技术革命中区块链的影响要远大于其他技术,可能会有颠覆性的业务、技术或者企业出现,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有人说这是价值互联网的春天可能并不过分;

(3)区块链3.0叫去中心化应用就是应用生态将决定最后的赢家。目前公链和私链(或联盟链)都有一些金融应用,但还不成气候,应该胜负未分,这里面大公司不一定有优势,开源力量不可小觑;

(4)政策风险仍然很大,包括最近ICO还有代币发行,有些可能就是伪创新。

国家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和安全监管,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金融产业生态发生深刻变革,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传统模式下事后的、手动的、基于传统结构性数据的监管范式已不能满足金融科技新业态的监管需求,以降低合规成本、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为目标的监管科技(Regtech)正在成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监管科技,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能够更加精准、快捷和高效的完成合规性审核,减少人力支出,实现对于金融市场变化的实时把控,进行监管政策和风险防范的动态匹配调整。另一方面金融从业机构能够无缝对接监管政策,及时自测与核查经营行为,完成风险的主动识别与控制,有效降低合规成本,增强合规能力。可以预见,未来1-3年监管科技将依托于监管机构的管理需求和从业结构的合规需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金融科技应用的爆发点。

技术满足需求的同时,也将在需求的驱动下不断发展创新。金融科技应用在推动金融行业转型发展的同时,金融业务发展变革也在不断衍生出新的技术应用需求,将实现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反向驱动。这种驱动可以从发展和监管两条主线上得到显著体现:

一是发展层面,新技术应用推动金融行业向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和智能金融等方向转型发展,而新金融模式又衍生出在营销、风控和客服等多个领域的一系列新需求,要求新的技术创新来满足。

二是监管层面,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带来了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业务模式,但同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监管问题,同样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监管科技创新来实现和支撑。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随着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更加紧密,技术与需求相互驱动作用将更加明显,金融科技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将有望进入更加良性的循环互动阶段。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大数据是基础资源,云计算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依托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走向智能化时代。区块链为金融业务基础架构和交易机制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它的实现离不开数据资源和计算分析能力的支撑。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变得越来越紧密,彼此的技术边界在不断削弱,未来的技术创新将越来越多的集中在技术交叉和融合区域。

尤其是在金融行业的具体应用落地方面,金融云和金融大数据平台一般都是集中一体化建设,人工智能的相关应用也会依托集中化平台来部署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形成融合生态,并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

④ 人工智能赋能金融科技:技术驱动及未来机遇

数字化转型和新兴技术颠覆大潮正在不断地重塑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展现出更多关于未来的想象。“新基建”浪潮加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融合应用,为行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金融科技生态关键技术ABCD,包括人工智能(A)、区块链技术(B)、云计算(C)、大数据等(D)。ABCD技术逐渐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逐渐形成融合生态,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

金融科技产业生态逐渐形成

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赋能”。科技企业以强大的技术驱动力赋能金融服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提供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服务,科技驱动加速重构整个金融行业的生态。随着新技术与实际场景的不断融合以及创新应用,新技术在金融科技的边界不断突破,创新性的服务模式及业态不断涌现,且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逐渐落地并迭代优化。

一个新的金融科技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加速金融科技业务模式重构

人工智能时代已然到来,技术驱动下,金融科技的边界不断被突破,为金融服务带来更多可能。金融新基建的“新”,一方面是新技术应用对于传统金融市场硬件设施的优化,另一方面是如何革现有的制度、原则和法规以适应新型金融服务的需求。而后者是 基于技术创新及用户体验双向驱动不断生成并逐渐完善的生态圈模式。 以银行为例,银行通过开放API与创新科技公司合作,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先科技,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扩大数据积累、提升客户体验,以科技为驱动解决客户痛点。

场景为王 金融科技服务的更多可能

金融不单是一个场所而是一种服务,将会碎片化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场景中。 金融科技的强大赋能,以科技力量为驱动,以场景化、智能化的用户体验,为金融服务的场景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通过线数字化营销活动,帮助银行、保险、互金的用户创造服务场景,打通线上营销渠道,这其实是场景化的金融需求。以开放银行为例,银行通过API开放赋能给更多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一方面是帮助更多的互联网产品提升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切入更多场景化应用,在数字化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和营销运营等核心业务能力上实现深度连接。

人工智能等在金融科技的场景应用,主要表现在反欺诈领域以及获客拓展场景的运用等。科技的创新应用以及疫情的推动,加速金融机构业务线上化转型,随着跨行业的数据海量增加,基于线上业务的服务能力是否跟得上客户的需求变化,目前的线上业务渠道是否经得起承担主营市场拓展的责任考验,这些也需要金融科技和智能风控的支撑。

业务反欺诈是AI+金融科技的下一个蓝海

由于建立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基础之上,金融科技兼具金融和科技的双重属性,由此也形成了二者交织混合的风险特性。金融科技的开放性、互联互通性、科技含量更高的特征,使得金融风险更加隐蔽。人工智能下的金融科技的业务风控管理已经不能单纯依靠传统风控机制,场景化、智能化的业务场景,更需要用技术与监管相结合来重塑。

Garter《在线反欺诈市场指南》指出:到2023年,第三方欺诈检测服务应用覆盖将超过75%,相比当前25%的覆盖程度有较大提升空间。智能风控在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有较大提升空间。

人人云图赋能金融科技业务安全的应用实践

基于金融行业数据多且隐私性要求极高,人人云图结合金融业务线下业务线上化,着重加强了移动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在保护用户隐私前提下,构建以用户行为数据及业务数据为基础的自进化智能化防护体系,赋能机构移动安全防护,助力金融机构更敏捷、智能和自适应地处理安全危机,形成新的安全防护闭环。

金融科技的快速融合发展,要求科技企业为金融风控提供更加“模块化”的在线业务全流程的风险评估服务。 人人云图打破传统的以数据为核心平台模式,采用高技术、高稳定、高性能的模块化设计,灵活易用,不仅符合金融行业数据合规要求,还具备高稳定性、高兼容性特征。灵活的策略交互组件,助力金融机构根据欺诈行为快速调整风控策略,快速应对风险,保障业务的稳定运营。

未来已来

技术及用户体验“双轮驱动”,基于人工智能的金融科技变革正在迅速到来,且只会加速到来。

人人云图

人人云图2017年6月由资深数据科学家和安全专家共同创立,致力于互联网业务风控合规的数据技术服务,打击黑产上下游。通过聚焦银行、证券、O2O、航旅、电商等行业业务场景,为用户提供基于行为的用户画像,帮助鉴别用户质量、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助力业务健康、持续增长。

⑤ 金融科技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转型与变革

第一部分

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如何理解金融科技?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

波士顿咨询《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2017的定义:科技与金融融合为金融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更多人群、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科技如何分类?

金融科技分类尚无一致的标准,依据监管政策文件分类,中国金融科技的分类包括:移动支付、网络借贷、数字货币、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智能投顾。

1.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金融科技首先是以美国和英国为起点在海外兴起的,兴起的原因有如下三点:

(1)2008年金融危机后,传统金融机构遭遇信任危机。

(2)“千禧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消费主力。

(3)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自2009年初,国际媒体对”金融科技“的报道累计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13年至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为宽口径投资形式,投资规模增长5.9倍。

可见, 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大热的发展趋势。

2.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中国现已成为金融科技的第二大市场。 2013年至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的投资规模增长159倍,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水平。尤其在移动支付和网络借贷两个领域,中国已是全球金融科技中的佼佼者。

金融科技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点驱动因素:

(1)金融需求。根据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人口占比和信用卡持卡人数占比的数据分析可知,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的覆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技术发展。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

(3)监管政策。政府对金融科技持开放和鼓励的政策,在支持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研发创新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于金融风险的监管

3. 中美金融科技早期发展的不同模式

第二部分

金融科技对于传统银行业的“破坏性创新力量”

目前,一些基于金融科技的新兴的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和业务领域都从C端和B端进行切入,开始深耕金融服务的新场景。

1. 以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为例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三大关键能力

2018年,蚂蚁金服融资140亿美元,市场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约有8.7亿名活跃用户,国内活跃用户数量5.52亿名。管理资产规模达2.2万亿元,余额宝资产1.5亿元。

蚂蚁金服的产品之一“花呗”的业务和传统银行信用卡的业务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能力。

首先,是获客来源方面。“花呗”通过支付宝和淘宝进行流量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获客的成本,提高了吸引客户的效率。

其次,是用户体验方面。“花呗”通过在支付宝中链接多个场景,比如淘宝购物,电商平台消费,线下支付等,来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感。

最后,是风控方面。“花呗”基于各类大数据建立了风控模型,具体到个人即为蚂蚁金服建立的“芝麻信用”。

“花呗”就是在这三个关键能力的驱动下,运用科技丰富应用场景,提升数据积累和运用,并通过流量导入和数据分析来实现对长尾客户的覆盖和黏着。

2.以成都“新网银行”为例简析新兴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模式

新网银行自称为一家“ 有银行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 ”,公司员工70%为IT人员,无线下网点,全为线上服务的形式。该公司只提供一款小额的消费贷款产品,该产品7天24小时全时段在线,且90%借款人无信贷记录,同时也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的风控模型。以这种模式在经过三年多的运营后,新网银行的业绩稳步提升,不良贷款的比率仅占0.48%,是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1/4;营业成本也十分低廉,每笔贷款小于20元。

3. 以消费金融为例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

基于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可知,新兴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不仅是提供了新型的产品,更是创新出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金融科技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身份识别等底层技术,可以形成精准的客户画像。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更好地结合消费的场景,保证更高的用户体验,甚至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可以归纳出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有如下不同。

4. 对传统金融业的威胁

金融科技提供的服务拥有更低的成本、更快的交易速度、更好的用户体验;金融科技可以带来新的用户、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模式。

麦肯锡2017年关于全球数字化银行战略实践和启示的分析报告中统计了1700家银行业金融科技公司的客户定位和产品,调查数据显示,这些金融科技公司涉足了客户分类和产品业务分类的各个领域,基本上所有银行业务都涵盖。

这些金融科技银行领先传统银行的成功经验,无疑都在冲击着传统机构的发展,督促着传统金融行业的进一步革新。

第三部分

传统银行如何转型与变革

面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传统银行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进行数字化转型。全球多家数字化银行都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调整为推动传统业务的数字化进程。

1. 中国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我国的银行体系相关。

在我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

作为先锋企业的是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

而后跟进的是国有银行及小部分股份制银行,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

最后跟进的则为余下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如宁波银行、常熟银行。

2.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举措

(1)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提供金融信息云服务,实施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2)与科技公司合作。传统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投行,与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 以招商银行为例分析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招商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中,走在最前列,从成立初始,便重视科技发展。

(1)战略转型目标。2017年,招商银行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转型目标,即打造金融科技银行。该目标从以下三点进行落实:

 1)科技投入。2018年,招商银行的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2.78%;2019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72%,在整个银行业都是首屈一指的。招商银行甚至在2018年的年报中将“科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值高于3.5%”列入公司的章程。

2)组织架构。招商银行过去几年将零售金融这个业务部门进行重组,旨在架构灵活的创新团队。在整个架构中,尤其强调在IT开放方面,采用“传统+敏捷”的开发模式,从而使IT部门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数据化能力支持前端部门实现快速迭代,继而提高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3)组织文化。招商银行着重建立开放、扁平、包容的互联网创新文化。

(2)零售业务的大力发展。招商银行被称为“零售之王”,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打造“招商银行”“掌上生活”两款App,根据2019年招商银行年报数据显示,这两款App的月活跃用户(MAU)达1.02亿,实现了92%的客户流量和80%的个人金融产品销售。招商银行通过这两大App实现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链接场景,加速产品的迭代。

4.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及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不仅是在某一个业务、产品和渠道的变化,而是整个思想的变化,是一种整体的转型。

要做到从原有的产品思维(业务分割、渠道分割、垂直型组织、内部IT系统、考核指标面向产品、风险文化)向用户思维(场景搭建、渠道协调、敏捷性组织、数据中台、考核指标面向用户、创新文化)改变。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VUCA时代,因此传统金融行业就要针对这个情况进行相应的战略规划,因此要确定如下几点:(1)如何打造敏捷性组织;(2)如何营造创新文化;(3)转型的方向与路径;(4)创新中的风险与管理。

5.金融体系面临的新风险

(1)伪科技金融风险。

(2)风控模型有效性风险。

(3)隐私侵犯、数据滥用风险。

(4)不确定性风险。

6.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

(1)平衡创新与规范。

监管强调风险管理和规范,要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要鼓励创新。因此我们要实现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从区域监管走向跨区域、跨境监管;从事后监管走向事前事中穿透式监管的转变。

(2)消费者教育与保护。

要做到加快金融科技的相关立法,保护数据的隐私权和归属权,实现大数据的使用、透明和公开。中国可以借鉴学习海外的经验,比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加强数据保护立法,提高消费者数据权益保护意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于2019年发布了《数据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四部分

疫情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1. 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1)政府出台相关政策。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中国银保监会2月1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2020)15号文,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应赔尽赔快赔”。

(2)各大银行提供线上业务。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大而全的线上服务;中国农业银行对于线上医疗、教育等场景的接入等。

(3)产业金融数字化。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成为了行业的广阔前景。产业金融从原来传统银行的公司业务发展到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延伸至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再到以企业经营性流动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数字化为基础,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云平台和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产业数字金融。

2. 威胁:银行业内分化加剧

(1)对金融业整体业绩的影响

1)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2)资产质量压力增大;

3)利润增速下行;

4)行业内分化。

(2)对中小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的威胁更大

1)更大的业绩下滑压力;

2)金融科技投入不足;

3)金融科技人力不足。

第五部分

结束语

最后伊教授引用了田惠宁行长的一句话:“面对危机,积极拥抱变化,快速试错,快速学习,快速进化,才是应对危机最好的方法论。”不论是对于银行、企业、组织,还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应该都适用同样的道理。

——《伊志宏教授讲座实录》

⑥ 如何看待金融科技科技金融

对金融科技以及科技金融的看待是:

1、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涉及的技术具有更新迭代快、跨界、混业等特点,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前沿颠覆性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与场景的叠加融合。主要包括大数据金融、人工智能金融、区块链金融和量化金融四个核心部分。

金融科技重点关注金融大数据的获取、储存、处理分析与可视化。一般而言,金融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包括基础底层、数据存储与管理层、计算处理层、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层。

金融科技的应用:

金融科技中的智能金融技术,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传统金融行业节省人力成本,减少员工重复劳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中的一些领域,比如算法研究,已处于国际前列,借助这一力量发展金融科技,更有利于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最终提升金融机构生产效率。

随着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普及,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可以让更多的人尤其是贫困人口以更低成本、更为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分享更多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

阅读全文

与金融科技疫情区块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虚拟货币被黑客 浏览:341
美国为什么推数字货币 浏览:490
算力怎么出售 浏览:115
关于比特币的英文论文 浏览:295
比特币是合法的 浏览:34
何谓数字货币请问 浏览:201
以太坊token地址生成 浏览:208
比特币2010年走势 浏览:694
鉴别力指数d怎么算 浏览:70
数字货币是q币么 浏览:743
比特币幂律 浏览:980
比特币历史最低价是多少钱一个 浏览:213
游戏虚拟货币的法律 浏览:601
央视曝光虚拟货币电话 浏览:59
区块链比特币底层 浏览:263
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排位 浏览:332
虚拟货币混乱交易 浏览:306
中国会宣布比特币非法吗 浏览:220
智谷算力中心是什么 浏览:621
不用实名的比特币钱包 浏览: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