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江西高等教育破局的一点思考
作为一个在外江西学子,时常看到环江西高教圈的调侃,有时也很无奈。江西近现代教育的高光时刻有两处,一是中正大学,而是清北下放。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江西成为中部高等教育的洼地。这里,我们不谈历史原因,只谈对策,去思考如何破局。
对于优势学科的数据支持,我们可以参考 青塔-学科评估 中省内高校的第四轮学结果来考察有哪些优势学科
江西高等教育在某些领域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南昌大学的江风益教授由于硅基LED领域半导体发光方向的研究获得2019年工程院院士;在查资料发现,2021年南昌大学谢明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教授是食品工程领域的,这也与我之前了解到食品专业是南昌大学的优势学科的信息一致,南昌大学的思路也是围绕优势学科发力,推选院士,来争取领域内更多的资源倾斜。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昌大学唯一的学科评级A的专业就是食品科学与工程,考虑到之前半导体发光领域的深耕,南昌大学的材料科学的评级会提高。
江西财经大学有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两门学科A-,作为曾经财政部直属高校,江西财经在学科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看到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夏令营开放的双非学校里面就有江西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夏令营开放三所双非
本省的很多文科生也选择该校就读,因此省内江西财经的分数线和南昌大学相差无几。由于江西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腹地,江西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大多前往两地就业,且就业情况也很乐观,可以从江西财经大学的校友会情况略知一二。
但江西财经大学和江西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 :1.省内缺乏具有吸引力的金融类机构企业,培养的金融类人才只能外流。 2.在中部区位重合的情况下,江西财经大学始终被211的中南财经政法压一头。
江西师范大学的A-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可以通过 历史的工作 来了解江西师大毕业的优秀党史专业学者。另外,江西师范大学可以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合作(省内协调),多多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京东图书销售分析 表明,越来越多的85后开始阅读《毛泽东选集》,当代社会有诸多弊病,人们也开始去思考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理论去寻找智慧和思想武器。江西师大应该开设一些新媒体传播途径,像抖音、快手上以学院为主体制作一些历史科普类视频。
为什么我把南昌航空大学放第4呢,是因为南昌航空大学虽然整体实力不强,知名度较低,但航空工业确实江西的优势底牌,国产C919打飞机 1/3的制造工作由江西承接, 景德镇昌飞 算是省内知名的国企。所以要促进南昌航空大学与洪都制造、景德镇昌飞联合,做大做强航空航天学科。除此之外,南昌航空大学也可以深耕光学工程,依托上饶市的凤凰光学集团,实现产学研闭环。
江西理工大学地处赣州,赣州由于丰富的稀土资源,已经吸引到中科院稀土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落户。江西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冶金工程,然而该领域也被中南大学压一头,因此可以改变思路,从稀土入手做文章,放大自身的资源优势,提高江西理工大学的竞争力。
由于省内其他高校的发力点和资源整合没有上述高校复杂,因此这里我放一起说一下。1.江西农业大学:畜牧、林学是优势学科,畜牧可依托正邦等省内养殖企业,林学可以依托中科院庐山植物园作为科研资源,研究经济类作物,茶油,金缕梅等等。2.东华理工大学:说实话,在中部有武汉大学信息学部的存在,难有出头之日,唯一的优势,就是核物理和核工程,应该专心培育该领域独特竞争力。3.华东交通大学:先不提上交吧,感觉与武汉理工的领域也重合,因此华东交通大学应该思考如何整理省内一些资源,如安源客车,或者是【浙赣粤运河】工程的背景下,发力着重内河航道运输。4. 江西中医药大学:凭借现在国家对中医的重视,好好培育,在中部地区(湖南湖北 江西),还是有优势的。5. 景德镇陶瓷大学:专注工艺领域,虽然福建、广东、湖南同行的陶瓷做得也很好,但是他们却缺少相应高教资源。6. 南昌工程学院:在【浙赣粤运河】工程背景下着力水利水电领域。 7.赣南医学院和昌大医学院:接收其他像湘雅医学院江西分院的医疗资源集聚。
江西在新一轮的国家战略布局也好,还是自身资源禀赋都有比较强的竞争力,新能源产业的布局,以及VR产业的布局。
江西在新能源原材料供应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赣西地区有着国内数一数二的锂矿,赣南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吸引了大批企业入赣,因此要适当培育相关领域教学资源。
南昌很早就在布局VR产业,确实前几年VR如何落地,前景确实不太明朗,但是随着今年来区块链、元宇宙等概念的提出,VR又重新站在了风口上,指的考虑的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确实可以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区块链密码学等相关内容也需要省内高教扶持。
江西所处的区位,表明江西的在争取学术资源,或者财政上面的竞争对手有安徽的中科大,湖北的武大华科,湖南的中南大学,所列举的几所大学都是在传统理工科上有王牌专业。江西的高教在这上面不占优,而且培育相关理工科专业周期长,成果孵化慢,因此我建议江西高教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打造一所工艺领域研究大学,在江西已有景陶这样一所优秀的工艺学院基础上,耐心孵化手工艺,一则学习工艺领域的学生能自己创造就业,不需要江西配套工业也能留在江西,二则吸纳全国对手工艺感兴趣的学生有助于提振江西经济活力,三则开展手工艺教育响应国家对文化保护的政策,四则手工艺可以孵化许多手文创产品,五则,江西作为东南腹地,可以在沿海经济发展迅速,手工艺凋敝的基础上承担起南方手工艺、非遗等保留传承示范基地。
②打造一所优秀的中医药大学,建立和发展中医以及相关的养生和养老产业。
③在食品领域发力,多培育像茶油、赣南脐橙等地理标志产品。
④江西正好有100个县,江西很多县城都有各自的工业门类,比如资溪面包,上栗花炮等等,如何整合这些县域经济和建立配套高教值得思考。
职业教育不仅在江西,在全国应该也效果很差,总体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算不上成功。在省内可能是以下原因。
1. 江西本土还是秉持着传统儒家思想,士大夫强于手工业者。
2.生源差,学生秉持混日子,而不是学技术的心态,当然我有的朋友学的汽修,在江铃上班,我觉得算是一个职业教育很优秀的示例。
3.教学模式和内容老旧,不贴近实际生产需求,没有定向培养人才。
因此我呼吁省教育厅,响应国家号召,好好发展职业教育。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宁夏大学凭着高原地形,空气稀薄,夜间天空透视率高争取到了太空观测相关科研项目的落地,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借鉴思考。
B. 多地印发区块链发展行动计划“区块链+”蓄势展身手
【中亚 财经 】 近日,河北、贵州、湖南、北京、广州、赣州等多省市发布区块链发展行动规划,对区块链平台建设、促进企业“上链”方面进行规划,国内区块链产业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区块链技术已在司法存证、政务管理、民生服务、食品溯源、供应链管理等场景中落地,未来或将在新基建、产业链改造、公共服务等领域大展身手,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防疫期间,北京市民马先生喜欢上了网购。他最近收到一箱安徽砀山酥梨后,发现包装上有一个写有“区块链溯源”的二维码,用手机一扫,这箱梨的销售电商名称、正宗原产地位置、产品特色、所属的品质联盟等“身份”信息一目了然,甚至连扫码次数都被清晰地显示出来。马先生说:“看到这么详细、精确的产品信息,我对产品质量更有信心了。”
区块链技术在网购上运用,是各地近年来主动创新技术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区块链发展年度报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最为活跃,在跨境支付、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批能够承担实际业务的新产品;在电子存证和公益慈善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医疗服务、政府管理、交通物流等领域开始 探索 。
在此背景下,国内多省市近来接连印发区块链发展行动计划。在规划中,建设区块链开放创新平台,促进重点企业“上链”成为各地下一步工作重点。例如,北京市7月初印发的《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率先形成区块链赋能经济 社会 发展的“北京方案”;贵州省5月初印发的《关于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将建设3至5个区块链开放创新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100户以上成长型区块链企业;湖南省在4月底印发的《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个以上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3万家企业上链;广东广州、江西赣州也提出将培育一批区块链重点企业,并推广典型应用示范场景。
疫情期间,进各地“加码”区块链技术发展。专家表示,今年以来,数字化的 社会 治理创新和软硬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幅提升,区块链技术在产业链和政务治理的技术性改造等方面潜力更为凸显。
“当越来越多人意识并享受到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后,更坚定了进行数字化改革、积极‘上链’的决心。”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防疫期间,区块链技术在信息管理、应急物资和食品安全追溯以及身份认证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对于数字经济或者区块链技术来说,此次疫情是一次发展机遇,在疫情催生大量数字化需求之后,区块链将在生产与供应链协同、公共安全预警、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出更大能量。
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南康家具“虚拟工厂”,进行赣南脐橙产品溯源……近年来,赣州区块链企业不断涌现,涉及的数字证照、数字票据、防伪溯源、备案公证、版权保护、数字金融等业务也越来越多。为此,当地近日成立区块链服务大厅,确保这些业务集中办理。
有专家表示,从全国范围看,这种进行区块链服务模式创新,破解区块链技术与民生、实体经济结合难的尝试正在逐渐增多。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技术,区块链技术在科研、落地等方面同样面临诸多难点堵点,包括技术方面,区块链加密技术面临被推断乃至追溯等技术风险;落地方面,存在应用领域有限、产业集聚效应低等问题;另外还存在缺少专业人才等瓶颈问题。
多地发布的行动计划也瞄准了这些难点堵点。例如,《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4项重点任务:创新引领,打造区块链理论与技术平台;需求带动,建设落地一批多领域应用场景;集聚发展,培育融合联动的区块链产业;要素保障,建设领先的区块链人才梯队。
受疫情影响,一些行业下游工程项目账期变久,上游中小供应商的压力随之增大。这一度让一些小企业主很焦虑,碰上大单子也不敢接了。
如何打通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让产业链上下游一起“转”起来?浙江的做法是打造区块链应收款链平台。该平台将供应链沉淀的应收账款上线为“区块链应收款”,解决了传统应收款融资难以防范的造假风险。上游供应商收到供应链企业在线签发的区块链应收款后,当天就能向银行转让变现,省去以往核保核签、见证确权等繁琐手续,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板结”资金被盘活了。
目前,区块链应用仍处于早期、小众和试运行阶段。随着5G技术落地,市场数据量提升以及技术问题改进,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应用案例。
专家表示,区块链技术要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其中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实现技术安全性、去中心化、可延展性等问题,这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其次要及时通过立法保障区块链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同时严厉打击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