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张小龙4小时演讲:你和高手之间,隔着“简单”二字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这两天,张小龙的演讲刷爆了朋友圈。
作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这如棚几年着实创造了一个奇迹,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乃至创造了一个价值王国,让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在这个帝国里获得了之前不敢想的回报和尊严。
在演讲结团野束的第二天,采铜对这次演讲做了悉心的梳理,他发现,在这个演讲里,没有出现以下热词——
思维模型、底层逻辑、商业模式、认知升级、流量池、区块链、复盘......
出现最多的词有——
用户、朋友、时间、希望、真实、原则、善良......
相比不久前罗胖的那番演讲,张小龙这种简单而质朴的表达方式,更具有一种直抵内心、令人动容的力量。
而这种能力,其实就是被人遗忘已久的,简单的能力。
一、
咨询者陈女士(化名)是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销售人员,在那里兢兢业业做了长达六年之久,奇怪的是,她的业绩每个月也还不错,可不知为何,领导总说她能力里缺了点什么,但又说不上来具体缺了什么能力。
怀着巨大的困惑与谜团,陈女士找到了我。
经过30分钟左右的交流,我发现在陈女士的价值观里,人际关系是她始终挥之不去的重要因素,而和人际关系对应的,是她对于成就感的强烈渴望。
于是,在陈女士的职业生涯里,出现了一种特别“诡异”的现象,就是“发挥不稳定”,无法形成持续而优秀的表现。
那么,这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原来,每个人的特质不尽相同,对于很多无法专注、无法“简单”的人而言,他们并非主观上想要如此,而是他们的思维倾向不同。
大体说来,人在进行决策的时候,通常有两类功能,一是理性功能,二是 情感 功能。
与这个世界遇事冷静沉着、理性客观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遇事用自己的喜好、情绪等处理的那些人,他们的 情感 更多地聚焦在外界。
通俗说来,这些人特别注重保持外部环境与自我的和谐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到屏蔽外界干扰、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有些人却无法摆脱外界的评价的根源所在。
要知道,这并不是后者的本意。
二、
你会发现,在现实中,有些人的成长和进步飞速,有些人的成长比较缓慢,差异到底在哪里呢?
从我这边的咨询案例经验来看,我总结出以下三点:
1、主观认知与客观世界的吻合度;
如果吻合度越高,即主观认知和客观世界差距越小,这个人做事会更高效,更能想出匹配现实的解决方案;
2、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特质的匹配度;
如果匹配度高,则我们可以最大化地发挥优势,再有意识地对短板进行弥补,而不至于耗用所有的精力“补短”,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3 、自我定位的明确程度;
定位越明确,越能有的放矢,最大化激活自己的优势,越干越有劲。
三、
我们结合前面的思塌橡喊路,权且对张小龙、乔布斯这类人进行分析。
他们之所以能开创一番事业,并且具备相当的能量做出一番成就,和他们的行为倾向、思维特点不无关联。
首先,这些人喜欢刺激和冒险。
如果TA不喜欢风险,TA就不可能选择创业这条路。
其次,直觉强大,擅长策划大过执行。
最后,他们具备一项厉害的武器,叫做“外部视角”。
据说,张小龙的创业故事里,有这么一段经历。
对面的女孩立马两眼放光,一个个掏出手机让他帮忙现场安装。
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张小龙用的是内部视角(即他认为的微信功能与便利),到了后半段,他切换到了外部视角(逐一展示,看对方到底对什么功能感兴趣)。
而这种“外部视角”,恰恰是“简单”的根基。
四、
事实上,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是高手,就在于这份“简单”的能力。
1、“简单”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你需要锁定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但如果选取的领域一开始就有偏差(比如你苦练屠龙术,但实则没有龙可以杀),则意味着后面呈现的结果更像是一场自嗨的意淫,并不具备实际的市场价值。
而“外部视角”,能帮你很好地筛选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从而有利于聚焦和专注。
张小龙还说过一个概念,叫做“傻瓜思维”。
在一次演讲中,他曾经说——
“乔布斯之所以厉害,在于他能1秒钟变成傻瓜;马化腾需要1分钟,而我差不多需要5-10分钟的酝酿。”
这句话可以有多重理解,在我看来,我觉得最关键的价值在于——
简单本身,就是一种所向披靡的能力。
2、“简单”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能力?
这种简单的能力,说白了就是及时清空自己过往的认知和经验,以第三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及外部环境,才能对眼前的世界有个全新的洞察。
凡是和创造有关的事情,都需要这种能力。
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有这么一个习惯,即,他每次写完新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妇人听,如果老妇人说理解了,他才定稿抄出去;如果老妇人说不理解,他就进行修改,直至老妇人理解为止。
这里就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陷阱,叫做 “内部视角陷阱”。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员工和领导之间,不乏存在这样的隔阂,即,员工认为自己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但不知为何,领导对此毫无察觉。
这个地方最大的问题在于,员工认为的“价值”,和老板认为的“价值”可能完全不同。
站在员工角度,TA认为自己完成了任务,每天准点上下班,就很对得起手里的工资了,甚至在物价飞涨的环境里,TA会认为自己的工资涨幅跟不上物价的变化,甚至还会觉得委屈和不平。
站在老板角度,TA考虑的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老板眼里,哪个员工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工作,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才是领导眼里值得培养的“优质人选”,而那些只会听话干活的员工,少一个多一个对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种以外部视角明确要求,打造出来的就是“价值稀缺性”。
3、如何习得“简单”的能力?
我的建议是从几下三点入手:
1)、刻意从内部视角走出来,多去站在外部衡量审视自身,你会对工作及自我有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2)、将手头工作进行梳理,用外部视角重新评定价值,看看得分最高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3)、有针对性地发力,明确怎样的工作才是重点,进行战略部署。
“寂静在喧嚣里低头不语,沉默在黑夜里与目光结交。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泰戈尔
作者简介: 赵晓璃, 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 《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 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全面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