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链如此多,而应用却寥寥无几。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开发自己的公链。创业团队在开发公链,一些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也在开发公链。我曾经见过一个由三个年轻人组成的创业团队,不仅开发了自己的公链,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共识算法。但目前的公链市场却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公链产品无穷多,但另外一方面却是公链落地的项目寥寥无几。显然在区块链产品落地应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脱节。当然任何一个新技术的落地应用都需要一段时间。对于区块链技术这个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以中心化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模式的新技术来说,其应用落地的时间就更长。但在目前的公链产品落地应用的过程中,还是有些方面可以改进,以此来加速公链技术应用落地的。
在当前的社会中,其实不缺区块链应用的落地场景。市场中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能应用区块链能得到非常好的解决。区块链技术的最强项是采用完全信息真实透明的方式杜绝欺诈,是用技术的方式保证多方的合作顺利完成。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现实中太多的问题都可以用区块链来解决了。譬如个人借贷的违约方面。违约者的一个主要动机就是因为违约成本非常低。他可以欺诈了一个出借方之后,再去欺诈另外一个欺诈方。但是如果每个人的信贷记录都真实无误地记录在公链上,任何个人和机构都能查到这个借贷记录,那么借贷者进行欺诈动机就小多了。对于一直没有被现有的金融机构服务到的客户来说,如果其在金融机构之外的各种借贷记录都真实无误的记录在区块链上,那么他个人的信用历史就是真实可信的。金融机构就可以基于这个信用向其进行贷款,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征信的成本几乎为零,而征信成本过高正是金融机构不愿意进行贷款的一个原因。
在公司的层面,同样存在着大量的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地方,譬如贸易金融和银团的联合贷款。在证券领域,区块链技术除了在交易后清算之外,另外一个最直接的应用就是投行项目的融资过程。由于上市的收获巨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参与者在各个融资阶段铤而走险进行欺诈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欺诈方面就是信息作假。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来管理这个流程,每个参与者都需要为自己上传到链上的信息负责,那么每个参与者作假的动机就会大幅减小。即使有人铤而走险进行造假,那么此后的法律诉讼过程中的取证就非常容易,也就容易形成及时公正的判决。
那么为什么现实中有这么多的需求,但于此同时基于区块的应用却为什么这么少?在这个方面既有产品通常规律中犯错的地方,也有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具体问题。
1、产品同市场的需求不匹配
首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还是产品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也就是缺少 Proct Market Fit. 一些区块链技术的开发方专注于解决区块链技术本身的问题,而忽略了解决其技术应该解决的市场中的问题。一些公链项目总是在宣扬自己的产品的性能如何好,能达到多少的 TPS。但这个卖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定位。首先,一个企业级技术产品的衡量指标不只是性能,而且还有稳定性、安全性、权限控制等其他方面。其次,市场中对区块链技术的评价,首先会把它同相应的中心化解决方案相比较。在性能方面,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绝对无法同基于中心化技术的解决方案相比的。所以一味地强调性能根本无法说服市场来接受这个产品。
区块链技术最擅长的解决是多方合作中的信任问题。而在现实的场景中,很多这种场景是不需要高性能的。譬如贸易金融的合作过程,又譬如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各类机构合作的过程。这些过程更注重于性能以外的其他因素,如信息的一致性、权限控制和使用的便捷性等等。如果公链一味地追求性能,那么它就同市场中的真正需求南辕北辙了。
2、高度竞争的领域
公链产品定位的另外一个主要错误是在开发一个同以太坊相竞争的普适的公链。但这样的产品定位,其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以太坊的问题很多,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它已经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成为市场中默认的公链选择。现在希望取代以太坊的公链创业项目太多了。在这样的高度竞争的环境中,胜出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在这个方面,很多公链团队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选择加入到了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这恰恰违背了一个产品开发的基本规律,就是避开竞争。记得彼得•蒂尔的建议避开竞争的观点吗?
避开竞争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采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市场中的一个问题。因为创新一开始是并不为市场接受,所以并没有太多的竞争者做同样的事情。当创新的方式逐渐为市场接受时,这个创新产品在市场中已经占据稳定的地位了。别的团队就无法再做同样的产品进行竞争。在这个方面,中本聪发明的比特币就是此方面的最好的代表。中本聪的初衷是发行一个电子现金来取代市场中的货币。但是他并没有以直接同现有货币竞争的方式发行一种货币。比特币的金融属性直到多年以后才被市场发现,拥有了众多的用户,并开始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尽管后来也持续不断的有模仿者,但这些模仿者都已经无法对比特币的地位形成挑战了。
3、改变群体行为的困难
区块链技术本身的特点也决定它比其它的产品更难被市场接受。这是因为它需要改变的是一个群体行为,而不是一个个体行为。譬如在多方合作的过程中,如果只有一方愿意采用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但其他它方没有动力的情况下,这个解决方案就没法推动。特别是当其中的一些参与方本来的想法就是利用信息的不透明来为自己谋利。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快速落地应用呢?
首先我认为从技术的角度来切入市场没问题,但更应该从需求的角度来切入市场,也就是说从市场中的一个具体的问题出发,来分析如何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鉴于目前市场中互不信任和欺诈行为的普遍存在,所以找到这样的场景并不困难。其次才是自己开发或在市场中找到合适的区块链底层来进一步开发。而这样的区块链技术底层并不一定需要各项技术指标方面都十全十美。它只要能对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令人满意的解决就可以了。看一看目前的国内市场,获得市场欢迎和资本支持的一些成功的区块链项目并不是基于什么技术性能特别好的公链项目,实际上这些项目是利用的只是区块链技术最基本的分布式存储和不可更改的功能。但是这些技术底层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了足够好的技术方案,这就足以创造很好的商业价值了。
其次就是不要挑战以中心化技术为基础的现有实力最强的地方。这些领域如零售支付、稳定币、证券和银行领域中的清算。在这些领域中采用区块链技术,产生的收益未必足够大,但遇到的风险和阻力却会非常大,因此在这些领域中应用区块链技术需要非常慎重。
第三,一定要用创新的方式解决现有的问题。在这方面,比特币是最优秀的典范。在现有的很多问题中,由于技术、监管、经营习惯和、成本、应用落地所需的时间和风险等方面的考虑,行业中现有的参与者们并没有很强的动力去采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一定要找到非常创新,容易被市场接受的地方。尽管这个初始应用的市场并不大,但只要是此方面应用的商业和技术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并且是针对潜在的巨大市场,只要项目方做好商业和技术方面的顶层设计(见我的相关文章区块链时代的顶层设计);另外,再由于这种创新方式不一定被广泛认可,因此也不会迅速地吸引竞争者,这个方式因此就有足够的时间逐步发展起来。等到市场的各方终于发现这种创新模式的价值的时候,同它的竞争和对它的打压都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是在本质上重新复制了比特币的成功模式。
㈡ 招联金融七周年:普惠为船 科技作桨 乘风破浪-
作者 柯怡
2015年3月18日,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正式开业运营。这家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两家在各自领域都属头部的世界500强公司共同组建的消费金融公司,自诞生就带着金融与互联网的基因,亦注定了它即将为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与众不同的革新力量。
以“不忘初心,惠无止境”作为发展宗旨的招联金融,从零开始走过了七年,至今注册用户超1.5亿人,总资产超1400亿元,已成长为消费金融行业当之无愧的头部企业。
惠无止境、未来可期,这是招联金融对七周年提出的司庆口号。
诚然,践行普惠金融并不容易,但招联消费金融一直坚持惠即未来,这是其历经七年蝶变以实践悟到的真理。而招联金融之所以能在普惠路上不断乘风破浪的底气,是 科技 。
招联金融一次次用实践证实,以 科技 助力金融,真的能够更好的普惠大众。
普惠路上的“加减法”
消费在当今 社会 、经济背景下的意义似乎已经无需赘言。
过去的一年,全球范围内疫情多发、市场萎缩等问题持续存在,但得益于我国深入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消费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内需也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1%。
而消费之所以能在过去数年间迅速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与消费金融的发展有所关联。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曾指出,消费金融的发展很明显促进了消费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消费金融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伴随这股东风,消费金融行业也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岁月。
自2010年银监会批准成立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以来,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诞生、成长、野蛮生长再到合规发展的数个阶段,如今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方向已十分明确,即围绕居民消费需求提供恰当的金融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十分考验智慧。要让消费金融成为合理促进居民消费的工具,它就必须是普惠的,可普惠的度在哪里?要知道,大开大合粗放的消费金融模式势必是危险的,“让所有人都轻而易举的获得贷款”理想虽美,实际却行不通,那些倒下的互联网借贷公司已经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2021年6月,招联金融总经理章杨清在《中国金融》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了“普应适度,惠无止境”的观念,指出要实现普惠金融的良性发展,重点在于实现“惠”及各方与“惠”无止境的平衡,让 社会 价值和经济价值正相关起来。
普在覆盖面上,应适可而止,服务的客户群体范围既要适度又需精准,防范过度下沉、过度授信带来的“不该贷”和“过度贷”等问题; “惠”在价格上,需要不断降低服务成本和门槛,通过市场、监管、 社会 等多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达到金融服务成本与收益的微利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充分体现了招联金融在新的发展阶段在普惠上清醒做出的加减法抉择。
所谓加法,体现在“普”和“惠”两面。在普及大众层面,招联金融一直明确自身的业务定位,即不断深耕金融 科技 ,做好业务下沉,让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很难覆盖到的长尾客群也可以平等获得金融服务,从结果上看,招联金融的服务客户中,有60%以上为乡镇客户,这是远超传统金融机构的下沉水平。
从实践来看,招联金融围绕“惠无止境”,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惠及大众层面。据了解,招联金融目前拥有“好期贷”、“信用付”两大消费金融产品体系,可以为用户提供全线上、免担保、低利率的普惠消费信贷服务,那么这两款金融产品分别应对怎样的场景,又有怎样的优惠呢?
“好期贷”是招联金融旗下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最高额度可达20万元,最长借款期限36个月,并下设更多个性化品类,比如针对优质白领、更优惠定价的循环额度“白领贷”,还有解决优质客户临时消费资金需求的一次性高额度产品“大期贷”等。”信用付“则是招联金融旗下互联网消费分期产品,可实现在线申请、即时审批,享最长40天免息及最长24期分期付款服务,可在招联金融分期商城及教育、医美等消费场景中申请使用。
此外,招联金融还推出了额度“ 慧”商量、价格“惠”商量、还款“会”商量等系列举措,从多方面减费让利,切实助力用户解决生活消费的燃眉之急,以实际行动推进普惠金融的广度与深度。
所谓减法,即不盲目扩张,不盲目下沉,做好风控底线,在追求规模时兼顾质量,实现消费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从结果看,截至2021年底,招联金融总资产1496.98亿元;2021年,实现净利润30.63亿元,同比增长83.6%;营收159.33亿元,同比增长24.32%;资产不良率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发展;主要业务指标位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前列。
亦是基于对招联金融对普惠的精准把控,在同业合作上也取得瞩目成绩,已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风控管理、智慧职场等方面积累多个同业合作案例,助力同业发展。此外,在同业资金合作上,招联金融逐渐形成了同业授信、银团贷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多渠道融资途径,多次创下同业发行最低利率记录,负债端的持续优化也为招联金融持续推进减费让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技 生态
金融从不是平等的,但 科技 正在让金融服务更加平等地触达每一个人,这也是金融机构近年来大力发展金融 科技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奥义所在。
在小额分散且下沉的消费金融市场亦是如此。传统运营方式注定结果是高成本和低效率, 科技 是实现消费金融普惠的唯一有效路径。尤其自新冠疫情以来,金融机构传统的重线下、重人力的服务模式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冲击,生态能力单一、 科技 羸弱的机构被迫开启战略转型,多家传统模式的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纷纷开启线上化、数字化转型。
而相较在传统以成型的业务逻辑之下再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改造,自初创就没有采用线下模式,而是创立纯线上新模式的招联金融,经过7年迭代,所应用的早已不是某一个线上工具或模式,而是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完整的 科技 生态。
当然,技术发展至今我们已经意识到, 科技 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消费金融领域也是如此,当金融服务线上化后,信用风险在无纸化、快速化的业务流程中可能被进一步放大。但对招联金融来说,当以数字 科技 为核心,包含着融资、获客、审批、放贷、风控、贷后管理、消费者保护等全流程的 科技 生态建立起来之后,生态本身就能很好的对抗风险,同时也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强化了自身壁垒。
从系统架构来看,招联金融自设立之初就自主构建了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消费金融系统,并成为同业首家“去IOE”的消费金融公司。要知道,消费金融小额高频的特性意味着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数据的运维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尤其是在传统“IOE”架构下。招联金融做业内首家“去IOE”消金公司,并主动布局上云,在一方面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极大的节约了使用和维护成本,这一步也足以体现招联金融在 科技 布局层面的前瞻性和普惠导向性。
公开资料显示,招联目前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早在2017年,招联金融就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中科院先进院-招联金融智慧金融联合实验室”,是国内首家消费金融机构牵头发起成立的智慧实验室。2021年,招联金融与中山大学联合成立“中山大学-招联数字金融联合研究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机器学习和反欺诈等数字金融 科技 领域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2022年,招联金融获准设立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七年来,招联金融取得诸多领先的 科技 应用效果。
如飞秒审批,可以实现7x24小时不间断服务,授信审批自动化率在99.99%以上,实现秒级放贷。
如招联金融自主研发的风云风控系统,是覆盖贷前、贷后、征信、反欺诈、模型、催收等风险管理流程,含云策、云智、云信、云盾、云识、云网、云挽七大方面。据介绍,这套系统可以根据不同风险的客户、不同场景的消费进行智能分级、自动校验、模型评分,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短短几秒钟内建立客户风险画像,对欺诈、伪冒、套现等行为予以有效拦截,实现实时数据源毫秒级的高性能计算和每秒数万次事件的处理能力。
要知道,招联金融的欺诈率BP为0.002,即一千万批核客户中只有2单欺诈,而2020年银行卡平均欺诈率为0.75BP,其差别显然不是一个量级;此外,招联金融欺诈拒绝率2%,重大欺诈风险0发生,均远低行业水平。
此外还有与贷后、客服策略耦合的AI智慧大脑、同业领先的反欺诈机器学习模型GPS渔网、合规高效的数智化催收体系等,招联金融 科技 生态体系中各环节彼此联动,在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在一步一步更靠近普惠的终极目标。
与时代共振
既然站在时代之巅,就要共担时代责任,企业只有与时代共振,才能行稳致远。
经过几年的抗疫经验,从 社会 、企业到个人,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这背后 科技 的力量颇为重要。
疫情之下,金融服务不打烊。招联金融在新冠疫情以来积极响应“疫情不出门,服务不断线”的监管号召,积极为广大客户提供了多渠道、多路径的在线自助服务,推出了相关服务指引,以智能化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快速而又安全的金融服务和保障。通过招联金融APP等线上平台,客户能24小时享受到全线上、一站式自助服务,借款、还款、结清证明、更换手机号、绑卡等多种业务都可轻松办理。
此外,要想用金融产品和服务带给用户幸福而不是麻烦和窘迫,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都颇为重要。招联金融一直都非常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已建立起一整套消保机制,并以文章、漫画、短视频、直播、相声等多种形式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连续多年在深圳大学开设《消费金融创新实践》学分选修课、联合中青网选拔大学生队伍开展“三下乡” 社会 公益实践活动,弘扬金融正能量 。
回顾过往,招联金融一路乘风破浪,用七年走出了一条 科技 赋能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普惠作为初心,无论是招联金融还是消金行业,都在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
诚然,真正理想中的普惠金融依旧任重道远。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既已明确 科技 是未来普惠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正确道路,已经率先上路的招联金融,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在七年之期给出的承诺:惠无止境、未来可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㈢ 智能制造构筑竞争新优势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及未来制造业全球地位。智能制造发展重在把握时代特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趋势。当前,我国处于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 历史 交汇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制造业市场需求加大但供给适配度不高,产业链供应链显著优化但稳定性面临挑战,绿色智造形成共识但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本文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并思考新形势下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五大目标措施。
我国对智能制造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为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牢牢把握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2018年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结合当前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以制造本质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具体目标、四大重点任务、六大行动,给各地制定自己的产业规划以明确的指引,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不断完善了国家推进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0余家。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现出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此外随着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在消费升级、要素成本上升、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对智能制造的需求日益增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需求市场,加快向智能转型已成为产业界的共识。
与此同时,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智能制造装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度不高、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仍需完善、智能制造领域高素质人才缺乏问题依然存在。
第一,坚持市场主导,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
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职能。 加强组织领导,把智能制造作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完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加强统筹协调,开展智能制造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提升央地协作,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各类 社会 资源聚集,形成系统推进工作格局。建立智能制造重点领域项目布局引导机制,以各地产业园区为载体,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创新军用、民用 科技 等成果双向转化机制,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实施智能制造,持续做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鼓励分行业组织开展各类智能制造供需对接活动,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与需求企业进行对接,以区域为单位,推动区域内自主可控装备、系统、软件示范应用。鼓励各地组织面向中小微及专精特新企业的智能制造推广活动,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发展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协会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经验交流会、现场推进会等活动,引导和带动本地区、本行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第二,坚持融合发展,搭建智能制造产业平台。
重视智能制造基础平台建设。 围绕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聚焦短板技术、装备、系统、软件,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和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加快攻克高端数控系统、精密传感等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基础与关键部件,全面突破设计、工艺、试验、检测等一批关键共性环节。加强智能制造标准建设,鼓励智能制造领域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组建智能制造创新引擎研究院,搭建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工业支撑软件发展,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IPv6等新一代信息基础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工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公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供工业设计、管理咨询、合同研发、检验检测和宣传推广等服务,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向市内企业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
积极开展智能制造大应用系统。 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意见,科学发挥网络连接作用,加快发展推动生产供应、制造与流通服务的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进程。面向企业层面,应大力发展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创新开发面向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的新型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模型和综合技术标准体系;面向行业层面,应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广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整合产业要素资源,促进全产业链整体优化,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服务并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向自主化演进。支持软件和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鼓励建设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应用大平台,为各地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软件与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第三,坚持系统创新,健全智能制造创新体系。
加快新技术进一步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现代制造业的传感器、智能仪控系统等核心装置和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高端智能装备,数字化车间、云制造平台等系统平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互联网新技术将重构产业价值链和生态圈。
抢占技术标准制高点。推进企业、行业标准,完善国家标准,抢占国际标准制定制高点。重点制定、修订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标准,将技术标准作为智能制造发展的规范引领,与企业共同开展智能制造共性基础、行业应用标准体系研究及试验验证。
第四,坚持安全可控,优化智能制造要素配置。
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集约用好我国现有工业园区空间资源,使其成为新型增量的重要载体。支持各地因地制宜,从投入产出强度、能耗、水耗等方面,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鼓励研究差别化的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利用政策,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资金等手段,采取收回、回购、置换等方式盘活土地资源,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发展储备空间资源。
创新资金支持方式。 一方面各地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积极对接国家相关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 社会 资本及专业机构投资于智能制造重点领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鼓励出台相关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拓宽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企业聚集的有效途径,发挥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加强国家重大 科技 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支持。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政策。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加大金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为市场前景广阔的骨干企业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开展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供资金支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国际化研发、生产体系及品牌推广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第五,坚持系统推进,保障智能制造协调发展。
完善项目支撑服务体系。 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品牌质量建设、工业设计水平提升等方面,搭建多种形式的产业投资互动与对接服务平台,辅助项目发现、孵化和推广,推动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支持行业联盟、技术服务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服务机构发展,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开展技术标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的创制服务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建设专利信息利用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重点领域的专利组合布局及专利池建设。
组织重点领域人才引育。 引导高校招生计划向本科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材料类、海洋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和高职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等对应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提高重点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比例,鼓励招生单位扩大制造业重大基础研究、重大科研攻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智能制造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各类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培训机构为辅助的多样化人才培育体系,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快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形成持久经济增长点的相关领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急需人才回国就业创业。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与相关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人才等合作,及时跟踪把握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集聚智能制造资源要素。鼓励跨国公司、国外科研机构等在华建设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示范工厂、培训中心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加强与国外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面向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精准性、系统性推进智能制造,提高合作发展水平。鼓励智能制造装备、软件、标准和解决方案“走出去”。
促进区域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一方面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推动相关先行先试政策向智能制造重点产业倾斜,建立适于智能制造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发展机制。另一方面,促进区域智能制造联动发展,鼓励地方创新完善政策体系, 探索 各具特色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推动跨地区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供需对接、人才培养等合作。 探索 建立共享共担和资质互认机制,推动建立共建园区产值分计、节能减排、税收分享等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机制,建立疏解承接企业生产许可等资质互认制度。
作者系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 徐东华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编辑/谭冉
㈣ iCO是什么意思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缩写),首次币发行,源自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概念,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通用数字货币的行为。
ICO简单介绍:
ICO是一种区块链行业术语,是一种为加密数字货币/区块链项目筹措资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参与者可以从中获得初始产生的加密数字货币作为回报。
由于代币具有市场价值,可以兑换成法币,从而支持项目的开发成本。ICO所发行的代币,可以基于不同的区块链。常见的是基于以太坊(ETH)和比特股(BTS)区块链发行,由区块链提供记账服务和价值共识,实现全球发行和流通。
ICO参与者对于一个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他们会在社区里为该区块链项目进行宣传,使它产生的代币在开始交易前就获得流动性。但ICO的参与者最看重的依然是由项目发展或代币发行后价格升值带来的潜在收益。
(4)区块链应用展望银团扩展阅读:
国内禁止:
2017年9月4日下午3点,中国人民银行领衔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立即停止,同时,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㈤ 数字货币相对传统货币有哪些优势
数字货币,也是区别与现有的电子货币的。未来的数字货币充满科技感,将区块链、移动支付、云计算、密码学、安全芯片结合在一起的新一代信用货币,下面就相比传统纸币,数字货币的优势有哪些介绍一下:
降低银行业经营成本
这是毋庸置疑的,与传统货币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行环节,材料不再需要了,硬币、纸币彻底告别流通,人力、机器、场地等这些成本费用几乎缩减为零。二是交易环节,因为数字货币使用是电子记账方式,不需要人为建立个人账户,其账簿独立且唯一,不再需要货币清算,几乎消灭实体货币交易中的繁琐环节。
有助于共享金融的发展
远程交易或转账汇款的费用及效率一直被人们所诟病,而数字货币交易不再需要第三方中介机构画足添足,即可实现实时到账功能;不仅如此,它还能实现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各类现代化技术的无缝对接,从而能够提升金融服务的层面及覆盖面,也进一步提升服务及工作效率。
支付的便捷
在支付领域,纸币逐步淘汰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几乎全国老百姓都在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与此二者相比,数字货币更具有分割的能力进行微型的支付,如:BTC的最小细分单位是小数点后的第8位,叫做“聪”;瑞波币的最小细分单位是小数点后第6位,叫做“滴”。或许,今后还有更强的分割能力出现。
具有对反洗钱的优势
现有的纸币或者金银没有身份识别功能,无法确认货币所有者的身份,也就是说谁也不知道钱出哪里来,它的起始源头及渠道出自于何时何地;而数字货币在通过一定的算法之后,每一个货币都贴上独一无二的标签,这标签就如同编码,里面记载着所有者的 账号、交易记录等信息。而作为管家角色的金融机构可以持有“私钥”随时随地对数字货币持有人进行审查,这进一步加剧洗钱者的风险系数。
央行货币研究所总架构师曾表示,央行一年花在人民币押运上的成本是350亿,每张百元人民币的印刷和回收成本达到2元。算法货币的运用可以消除纸币流通的成本。
除此以外,数字货币以计算机代码的形式存在,可实现编程,从而智能化运行。也就是说,发行货币方可以规定货币的用途,比如慈善基金里的数字货币就只能用作指定的用途,不能被挪用,更多学习资料可以参考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