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腾讯信息处理新专利获批,发明人称为提升信息档案自主可控性
近日,“腾讯学生身份信息处理专利获授权”的新闻登上热搜。据天眼查显示,7月30日,腾讯 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于2019年9月申请的一项名为“区块链网络中的学生身份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获得了授权,公告号为CN110532323B。
(图为天眼查专利基本信息界面)
腾讯研发此项专利是出于什么考虑?将应用于什么场景?是否能达到提高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的效果?
据此,腾讯方面告诉南都·隐私护卫队,专利的出发点是针对个人信息档案管理等场景,希望借助区块链技术,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个人信息档案的高效流通性和自主可控性。另有专家表示,该技术能保证信息难以篡改,但在防止信息泄露方面并没有太大创新性。
1
腾讯新专利获批 多领域有类似技术
根据天眼查的专利摘要显示,此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块链网络中的学生身份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专利能将用户在不同阶段的学生身份信息全部存储游搜卖在区块链网络中,不仅可保证学生身份信息的公平公正、不可篡改,还能有效提高信息安全,避免信息的泄露。
(图为专利摘要结构图)
据悉,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它拥有丰富神逗的应用场景,能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南都·隐私护卫队梳理发现,腾讯并非首个申请区块链网络中身份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专利的企业。自2018年以来,已有十余家公司申请了类似专利,涉及医疗、金融、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11月,深圳市雄帝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名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的专利授权;2019年1月,易保互联医疗信息 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申请了“基于区块链的多维动态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专利授权。
这些企业大多是先获取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经验证后得到与其权限信息相匹配的公钥(指与“公钥算法”共同使用的密钥对中非秘密的一半)并进行加密,然后在区块链网络中完成对身份数据信息的验证处理。
2
发明人:可提升信息档案的自主可控性
南都·隐私护卫队研究发现,运用区块链网络处理个人身份信息,为建立更安全高效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据了解,传统的学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中心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管理需依赖于其下面各教育机构自身的管理平台,它们很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
同时,互联网应用运营方是用户个人信息的实际控制者,他们可以分析、利用或售卖用户个人信息以赚取利益,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各种威胁。
据报道,2014年12月,一份包括130万条当年考研学生个人信息的数据包以一万五的价格在网络上售卖,涉及手机号、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学校专业等敏感信息。2018年9月,江苏的常州大学怀德学院2600多名学生信息遭泄露,被不法企业用于虚假发放工资,偷逃税款。
有观点认为,只有拥有详细学生信息的学校档案系统被攻击,才能造成如此大规模的信息泄露后果。
那么,腾讯研发这项专利是出于什么考虑?又将用于什么应用场景?
南都·隐私护卫队联系了该专利的发明人、腾讯云区块链高级工程漏虚师庄晓照。他表示,这项专利的出发点是针对个人信息档案管理等场景,学生身份信息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他希望能借助区块链技术,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提升个人信息档案的高效流通性和自主可控性。
在介绍专利的应用场景时,庄晓照举了个例子。假设学生甲上小学之前,在区块链上开通个人学生档案,并对其进行加密存储,他可以通过合约授权小学学校维护自己档案的权限,期限直到小学毕业;当他升入初中后,甲同样通过合约授权中学维护档案的权限,直到初中毕业。此时小学权限已自动过期。
“同理,甲升入高中、大学或转学去别处,都需要甲来授权管理。同时,学生只具备授权或查看权限,不具备档案维护权限。”庄晓照还表示,由于缺乏高效的数据流通,目前专利没有具体的落地应用。以学生信息档案为例,只有打通整个升学链的数据流通体系,才可能产生落地应用,而这是一个长期逐步的过程。
3
腾讯新专利可以防止信息泄露吗?
那么,该专利号称能提高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是基于怎样的原理?是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信息安全或隐私保护并不是区块链的主要功能,我们通常是将密码学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来达到保护区块链上数据安全的目的。”庄晓照分析,“而区块链凭借其‘分布式记账模式’和数据不可篡改性,成为一个天然的数据流通桥梁。”
北京汉华飞天信安 科技 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彭根举了个例子,称区块链的技术原理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可以理解成很多人都拥有同样的一本账簿,如果有人发起转账,那这个转账动作需要51%的人认可后才能成功,并记录到一个区块里面。换句话说,如果要篡改里面的数据,也需要同时对51%的账簿进行篡改才能成功。
谈及这项专利在提高信息安全方面的效果,彭根直言,由于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确实能保证信息公平公正,难以篡改。如果要篡改,则必须篡改51%以上才能成功,这非常难实现。然而,在防止信息泄露方面,它并没有太大的创新性。
“这项专利的创新性在于它把公钥、私钥等加密算法与区块链结合了起来,并用于学生身份信息处理这一新领域中。”彭根说。
采写:南都个人信息保护课题组研究员樊文扬
❷ “比特币之父”中本聪为何会神秘消失
人民币是法定货币,任何狗链币、鸡笼币都是扰乱金融,骗子的工具,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❸ 云比特是谁发明的
云比特是一款全球最大的比特矿工联盟发起的虚拟货币,发明者是日裔美国人,是中本聪,中本聪到底是谁,谁也不知道。
云比特里流通的币以下简称鱼,起源于2018年1月5日(我以CBT最早的公告为准)推广语,什么第九波财富,改变人生命运,总体来说不如18年稳定。风险与机遇并存,具体还要看个人。
❹ BT40 | 区块链思想者闭门研讨会(第6期)
时 间:
2020年07月18日(周六)下午14:00-18:00
地 点:
在线(初步确定利用腾讯会议进行,会议号与会议密码另行通知)
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
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区块链工作委员会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
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
北京大学区块链俱乐部
北邮国家大学科技园金融科技研究所
郭善琪先生: 共识经济学(Consenomics)创立者,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创始人,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区块链工委首席共识经济学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忠民教授: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晓华教授: 数字经济学家、区块链经济理论首创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方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兼首席数字经济学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小组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融科技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智库委员、浙江大学数字金融学院区块链实验室专家成员、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校外导师、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国家发改委主管《财经界》杂志栏目专家、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顾问。
主要代表著作:《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金融科技概论》、《人工智能重塑世界》、《揭秘区块链》、《5G新动能》等书,连续8年被评为工信部行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荣获2017年中国经济年度领军人物。
应邀接受过央视、凤凰卫视、BTV、第一财经等电视节目访谈。作为嘉宾应邀出席过世界VR产业大会、数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金融科技博览会、世界物联网大会、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等并做主旨演讲。
曹辉宁教授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MBA学术主任,美国财务学会会员,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 Hill分校。曾两次获得Journal of Finance的最佳论文提名(1998年和2000年);曾获Northern Finance Association评选的新兴市场领域最佳论文奖;曾获Western Finance Association 评选的最有投资价值的最佳论文奖;在2004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上获得最佳论文三等奖;2011年获全球顶级金融学术期刊之一《金融评论》颁发的2011年“Spängler IQAM”最佳论文奖优秀奖;2016年入选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任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的编委会成员及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view和China Financial Review的主编。
梁伟博士: 数字经济专家,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联合创始合伙人,中国电信集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可信区块链联盟电信工作组联合组长,亚洲区块链学会顾问,国际电信联盟(ITU)区块链相关项目编辑人,拥有十余年新兴 ICT(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通信网络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经验。主持国家及企业重大项目 10 余项,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4 篇,授权发明专利 12 项,美国专利 1 项,主导国际标准 6 项,软件著作权 3项,出版专著 3 本。由中央政治局区块链讲解人作序的《深入浅出区块链:核心技术与项目分析》,为通信行业首部区块链专著。
檀林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生态官,MA Club创始人,前微软加速器(北京)CEO,前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
熊榆教授 ,英国萨里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 英国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学院院士(CISL Fellow), 英国约克大学计算机学院兼职教授, 英国皇家注册工程师, 中华全国青联委员, 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重庆市青联常委,兼任英国东北创新监测署联席主任(英国政府中介机构, 推进英国东北部创新发展),全英中国创业发展协会执行主席, 21世纪中英创业计划大赛发起人, 英国国际创新中心总裁, 英国国会跨党派区块链小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英国伦敦区块链金融公司UKEX联席董事长/管理委员会主席。
王东临先生 ,云计算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领袖,知名企业家,中国十大青年科学家,中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杰出工程师,OASIS国际工业标准组织UOML-X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软件业十大领军企业家,先后创办书生电子(发明电子印章)、书生云(云计算技术领袖)、YottaChain(存储公链市场份额暂居第一)、Ystar(用户无感使用的钱包)
狄前防 ,北京两化云网智能科技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副秘书长,原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经济分析师。
1、王忠民教授 ,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陈晓华教授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兼首席数字经济学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小组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融科技研究所所长。
3、曹辉宁教授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MBA学术主任,美国财务学会会员,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 Hill分校。
4、梁伟博士 ,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联合创始合伙人,中国电信集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主任。
5、张璐 ,重庆物联网协会区块链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信集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重庆)负责人。
6、檀林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生态官,MA Club创始人,前微软加速器(北京)CEO,前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
7、王东临先生 ,云计算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领袖,知名企业家,中国十大青年科学家,中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杰出工程师,OASIS国际工业标准组织UOML-X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软件业十大领军企业家,先后创办书生电子(发明电子印章)、书生云(云计算技术领袖)、YottaChain(存储公链市场份额暂居第一)、Ystar(用户无感使用的钱包)
8、狄前防 ,北京两化云网智能科技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副秘书长
9、熊榆教授 ,英国萨里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 英国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学院院士(CISL Fellow), 英国约克大学计算机学院兼职教授, 英国皇家注册工程师, 中华全国青联委员, 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重庆市青联常委,兼任英国东北创新监测署联席主任(英国政府中介机构, 推进英国东北部创新发展),全英中国创业发展协会执行主席, 21世纪中英创业计划大赛发起人, 英国国际创新中心总裁, 英国国会跨党派区块链小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10、谢锦龙教授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客座教授
11、王紫上 :海南省区块链协会副会长、上方股份(835872)创始CEO、持续运营上方18年,《链组织》《云管理》作者、TokenSky链盟创始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
12、陈雷 ,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成员,比特蓝鲸创始人,北京大学区块链俱乐部秘书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移动通信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北京城市大数据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区块链超算产业联盟理事
13、陆新之 ,资深商业观察家,财经科技新知媒体矩阵创始人
14、孙志国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15、吕艳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16、江宏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执行秘书长
17、于晓昆 ,国网区块链实验室,国家电网2020年区块链总架构师
18、张亮 ,联想集团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
19、田勇, 贵州省电子证书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20、李倩倩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
21、曹浩博士 ,安徽科技学院副教授(密码学博士)
22 、 李铭洋, 中国企业报数字经济频道负责人
郭先生:
tel:+86-10-82051290
cell: +86-13301289389
WeChat : CheeyeTHU
Tok: 75A7B3
关于Tok的说明:
1、用户注册无需手机号,无需电子邮箱,只需要一个用户名和设定的密码即可。系统根据这个用户名生成一个76位长的HASH值(由0~9和A~F这16个数值构成),这个HASH值即是该用户的ID。
2、系统没有中心服务器,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点对点加密通信,除了参与对话的人之外,无人知道对话的内容。
3、温馨提示:记住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TOK不存在密码重置的问题,因为没有中心服务器,除了你自己之外,无人知道你的密码,TOK也不例外。
❺ 区块链和比特币(一)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很早就被学界提出但近几年才被比特币带火的一个概念。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实现,比特币是一种加密货币,或者叫数字货币也可以。我们先以比特币入手谈谈比特币是怎么利用区块链技术的。
假设06年世界杯决赛期间,两个互相不认识的足球迷碰到了,意大利打法国,法国球迷说我们法兰西有齐达内肯定赢你们意大利,意大利球迷不服气说我们意大利是战无不胜的,不信咱俩赌100欧元。现实世界里,怎么办呢?
我之前讲过我们搞计算机的,90%以上的时间都在处理异常情况,如果人类都很讲信用的话,那这个世界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了。秦国当年许给楚怀王那600里地就不是6里了,说不定统一中国的就是楚国了呢也说不定。如果把钱交到第三方手里,万一第三方也跑了怎么办?把钱私吞了。所以现实的陌生世界单靠一颗善良的心是靠不住的,必须有手段稳稳地保证这个承诺,法律契约等。如今很通用的做法是第三方要找权威机构,比如政府,银行等,要么找个有头有脸的人或组织,归根结底还是找个有公信力的机构或人。但一般情况下这个第三方肯定会“雁过拔毛”,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那么到底还有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这就是比特币最初设计的一个初衷,解决两个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
加密算法 + 多人记账
首先说加密算法,这里又要我之前提过的非对称加密,即公钥私钥。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对或多对公钥私钥,但一个公钥只能有对应的私钥,反之亦然。其原理就是两个非常大的质数(p和q)相乘得一个数字(n),如果要根据公钥破解私钥的话理论上必须暴力破解,算出这个数字是由哪两个大质数相乘得来的。目前世界上没有公布可以破解1024位以上的私钥,所以采用1024或者2048甚至更长的私钥是非常安全的。
那么有了公钥私钥,我作为个人就可以用私钥加密,然后发布公钥,任何人都可以用我的公钥解密来确定这就是我本人发布的东西。同理别人给我的转账我也可以用他的公钥解密,从而判断这个就是某人的身份,这也叫数字签名。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加密算法,利用数学欧拉公式,质数相乘等原理得到的。这是个非常伟大的算法,叫RSA,由3个数学家提出,我们普通人只要理解到公钥私钥的概念和用处就好了。
之前传统模式里,银行或者政府机构都有自己单独的账本,比如张三转给了李四100块,那账本里怎么记?张三的账户里扣除100, 李四的账户里增加100,对吧?
多人账本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从之前的中心化机构变成了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多个机构甚至个人。好比李白给杜甫转了100两银子,以前是财政部记账,区块链里则是唐太宗,杨玉环,张小静,贺知章等多个人一起记账,记到李太白转给了杜子美100两银子,以此为证,后面附有李白的印章。这样一来,有了多个账本,想要篡改那就难于登天了,李白可以放心的转给杜甫并且不担心他会篡改金额或者抵赖。
这样做就可以解决开始提到的球迷打赌的问题,但还有个问题,别人为什么要帮我们记账?
答案是有报酬,这符合人性,不然谁肯帮忙记一笔跟自己没关系的账呢?
但最终记账的人有且只有一个,不然就要乱套了。
有好处的前提下,如何保证哪一个人来记账呢?这里要涉及到一个数学知识,每个要记账的人,其实也就是所谓的矿工他在记账钱必须要解一个数学问题,这个数学问题没有取巧的办法,只能通过把数字带入公式里硬算,算法就是一个Hash(哈希)算法,类似于算一串数字出来,矿工只可以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且目前比特币里这个猜到的概率是万亿分之一,大概一台普通计算机要持续不断的猜一年才可以猜出来这个数字。
但世界上有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它们如果一起算的话速度会快很多,因为从概率上讲肯定会有一个计算机算出来,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看个比特币真实的例子。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Miner(挖矿人)是谁, 这个块里包含了多少比交易(Number of Transactions)。
如果这个矿工是个别有用心的人,他在算出来后,私自篡改转账记录和金额怎么办?
A. 篡改交易记录 / 金额
前面我们介绍了公私钥加密技术,矿工本身理论上是没有发款人或收款人的私钥的,所以他篡改过的交易记录在用正确的公钥解密的时候会出错,最终被认定为非法(这里作者本人不太确定是在什么时间点做的鉴定,但确定这个记录是可以被证伪的)。
B. 删除交易记录
假设一个场景,张三要在北京4环买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但张三不想出这钱还想白占房子,想到了一种偷鸡摸狗的办法就是篡改交易记录。理论上,在张三付款后,这个记录产生但并未确认,记录需要等到一个解出谜题的矿工来做,假设这个矿工是他自己人,他让矿工把这条记录抹掉,没有问题。但做法有几种:
众所周知比特币挖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要做提到很麻烦的数学题,现在这个周期大概是10分钟所有,这是基于全世界几十万矿机同时满负荷工作的前提下。也就是说每十分钟有上万笔交易会被统一确认并放到一个不可改变的区块里,并且这几十万台矿机同时更新自己本地的记录。
2.1 如果这笔交易刚生成,房东看到了,然后下一秒就把产权过户给张三,那么张三如果想篡改这个付款记录他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成功的难度取决于在篡改的记录之后有多少块被确认过的区块。如果只有一个,那么太简单了,因为区块链算法默认矿工在发布新的区块时,采用第一个收到且较长的区块。所以这次修改后就一劳永逸,因为所有的账本都会背同步,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次同步会被记录,如果房东查不到账,张三最终还是会被抓起来的。如果有很多个,比如张三转账完后,房东在确认转账后1小时才做的产权过户,那么张三就必须篡改之前差不多6块左右的区块信息,这个很麻烦,因为每一个区块都会指向上一个区块,并且每个区块都会有一个摘要(Hash),这是当前区块所有交易记录的汇总。所以如果试图修改一个很久前的区块,那么后面的区块的摘要都会变掉,这就是哈希树(MerkleTree)。其他节点是可以报告区块链被篡改的信息的。这就要涉及到最重要的一点,经常有人提到的51%算力,就是说如果张三拥有了超过50%的账本都承认这次修改,那么其他节点按照算法设计也会承认这次修改。不过,先不谈世界上基本没人可以同时做到以上两点,就算做到了,如果有人对此有疑问,依然可以把系统强制修复,之前以太坊就出过类似的问题,结局是以太坊篡改了整个区块,追回了被盗取的财产。 以太坊分叉事件 。
以上只是粗浅的介绍了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的比特币的特征,它可以很好的实现公开,公正,中立和平等。世界上任意两个陌生人可以依赖比特币或者其他区块链技术实现互相信任。
❻ 谁发明的比特币
比特币的发明者是一位日本人,名叫中本聪,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比特币的信息,可以下载虎符交易所看看,有什么疑问的可以追问我,
❼ 贝壳货币:最成功的古代区块链经济试验
本账号系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当代区块链的概念出现刚刚超过10年,但类似尝试却在悠久的过去就有了案例。何况从一开始起,这类机制就与货币经济息息相关。或许你会觉得贝壳原始落伍,但它作为货币的历史却在很多地区盛行到19世纪。哪怕是在互联网移动支付流行的今日,依然有国家将其作为认可的法定货币。 1 原始的分布式记账 贝壳是已知最早的货币 贝壳作为货币的历史,已经模糊而不可考。但在人类社会进入金属钱币之前,贝壳就已满布五大洲的各个人群。在洲际流动并不方便的年代,贝壳就具有如此强大的支付影响力,可见其在原始人类心中存在极大的价值和存在感。 由于早期人类没有轮子和马匹等交通技术,所以行船就成为移动和运输的最佳选择。加之江河湖海的水产较为丰富,也容易吸引大量的人口前来捕捞。其中,贝类又因为没有什么逃跑能力,更容易沦为唾手可得的充饥口粮。相应的,以贝壳为原料的早期艺术品也流行起来。最初的项链、手环、耳环或吊坠,大都以贝壳作为原料,并逐渐拥有了交换价值。 新石器时代的经济发展 催生了交易介质需求 随着人类社群的数量增涨,早期农业和牧业的发展都催生出大量剩余产品。因此,不同地域内的交换行为就开始出现。但大部分农牧产出都只有很短的保质期,也不方便交换者大量携带,迫使人类必然寻求一种相对稳定而丰富的交易介质。已经有稳定产量的贝壳就顺势而为,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种货币。 超出很多人的固有认知,贝壳货币从一开始就具备后来的分布式记账特点。虽然很多人会以今天的国家货币做个对比,但贝壳交易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中心化理念。每个沿海或河畔部落,都可以到水边「 ”挖矿”,然后自行加工为相对整齐的形式。唯一的行业标准,就是需要以贝类的壳为介质,而不是其他生物的残骸。纵然有美洲内陆居民突发奇想,创造出形式类似的蜗牛壳币,但也不能继续逾越出这个范畴。 在河边寻觅贝壳 就是一种原始「 ”挖矿” 至于非常要紧的具体价值,则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的协商结果。也就是说,不仅贝壳的购买力会随着物资多寡而起伏,本身的价格也在流通过程中有诸多变数。一个生活在内陆的居民,可能出于投机而换得大量贝壳,转眼就发现其价格因各种不可抗因素而下跌。 这主要是因为贝壳作为货币,缺乏近现代金融产品所必需的准备金制度。贝类生物的产量,完全可能因自然因素而忽高忽低。人们也拿不出具有稳定价值的可靠产品,作为己方贝壳币的背书。因此,贝壳就属于典型的野蛮生长阶段,与后世的早期区块链有诸多类同之处。 贝壳作为货币的价值 上下浮动非常剧烈 2 面临贵金属挑战 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早期铜币 一旦人类社会进入铜器时代,贝壳货币的局限性就暴露无遗。大宗商品交易的诞生,更让商人和管理者都对无背书的贝壳忍无可忍。于是,最初的贵金属货币便孕育而生。起初,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的铜矿,就是价值极高的支付手段。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就发现有米诺斯文明铸造的原始铜币。其原料则来自盛产铜矿的塞浦路斯,显得非常具有国际化水准。 当然,贵金属的引入,从不意味着贝壳作为货币的历史结束。人们在大范围的跨区域贸易时,自然是首选高净值的金银铜铁,提升购买力与运输便捷。但在特定社区内部,贝壳仍旧是约定俗成的日常支付手段。尤其是在非沿海地带,贝壳的价值反而随着滨海挖矿者的减少而反向提升。所以,直到马匹育种技术发展起来,贝壳币的流通领域才进一步受到压缩。由于从一开始就具有区块链属性,贝壳币完全有能力在原产地的辐射范围内保持意义。因为只要有使用人群的首肯,哪怕是游戏币也可以具有完备的金钱能力。 公元前15-9世纪的商周贝壳货币 不过,随着交通技术发展与国际贸易的距离拉长,贝壳币还是逐步在多个区域被淘汰出去。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东地中海地区,然后是与之密切联系的叙利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大量金银的开采和流通,更是让铜钱的价值迅速下跌,并在日常生活中挤压掉贝壳的最后阵地。 公元前7-6世纪,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吕底亚人,就铸造出革命性的圆形金银货币。在200年的时间里,这种形式就受到一致认可,并迅速在希腊和腓尼基这两大人群中普及。再通过他们的传递,遍布地中海世界、埃及、黑海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当波斯大军从更东面的山区西进,也立刻接过了这套金融铸币体系。到公元前5世纪后,成色稳定的银币已成为帝国收税的主要对象。波斯人也利用各种手段,在自己的府库内堆积大量贵金属储备,作为随时可以发行钱币的准备金。尽管这种流程还非常粗糙原始,但已具有后世千年的金融操作规范。 公元前7-6世纪的吕底亚金币 公元前6-5世纪的雅典银币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银币 即便是在金银流通不多的地方,仅仅靠铜钱价值的走低,就足以普及金属货币。例如印度地区,至少在阿育王的孔雀帝国时代,就发行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方形银币。但在帝国控制力薄弱的边区,贝壳还是作为小群体的价值承载而继续使用。当希腊化时代的地中海商人不断杨帆而来,西部沿海货币体系彻底进行了升级。但在沼泽密布而外人较少触及的孟加拉湾,贝壳还是承担货币职能到19世纪。期间,他们会与贵金属、香料或其他大宗商品一起,成为灵活多样的交易支付手段。至于非常不道德的奴隶,也是这个巨大市场的流通资源。 在更为偏远的东亚,金属货币也在周朝时期出现。但与此同时,贝壳作为民间货币的现象也始终继续。类似地中海与西亚的币值升级进程,也在这里又重新上演了一遍。早期的铜币因价值很高,所以体积较大而无需携带太多。但随着铜矿增加与少量金银输入,铜币就逐渐缩小而挤占贝壳市场。但由于对外交流管道过窄,以及大量的铜被优先由于武器制造,让贝壳的使用持续到很晚。秦始皇钦定的圆形方孔钱,就是币值升级的关键性步骤。使用绳索串联的大把铜钱,几乎与上古先民的贝壳项链是如出一辙。虽然秦国始终没有淘汰贝壳货币,但这个选择的影响去一直持续到19世纪的清朝。 公元前4世纪的孔雀帝国银币 战国时期的七雄铜币 秦始皇选择了圆形方孔钱 但也没能淘汰贝壳 中世纪末期,有限的贵金属产量已面临无法支撑经济总量发展的需要。大航海时代的原始动力,即是欧洲王室、贵族与商人阶层的联合寻宝活动。他们也很快在大西洋的两岸,发现了大片使用贝壳货币的原始经济体。 登陆西非的葡萄牙人就意识到,几内亚湾沿岸的部族都以贝壳为支付手段。哪怕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南撒哈拉王国,也会同意接纳 *** 人捎去的贝壳。尽管黄金、武器和食盐都有流通属性,但重量和普及度都不如贝壳来的广泛。于是,在早期的商站堡垒内,都会安排1名专业的雇员负责清洗贝壳。然后汇同欧洲运来的武器或奢侈品,换得当地人的黄金和奴隶。 正在西非使用贝壳的 *** 商人 葡萄牙人用贝壳等手段 换来不少西非金 17世纪的西北欧殖民者,同样发现北美的印第安人喜欢使用贝壳作为货币。尽管与世隔绝将近万年,但他们也形成了类似分布式记账的特色经济体。至于先前已被西班牙人征服的南美,则因为秘鲁银矿的大量开采而首先消灭了贝壳支付。 但北美的贝壳经济,则至少持续到了18世纪。在印第安经济圈的成员认可欧洲金银之前,他们都在严格保护自己的贝壳货币体制,并因此而贡献出大量昂贵的皮毛。 北美的印第安人也继续使用贝壳作为货币 3 近代世界的终极压力 西非等地的贝壳货币 坚持到了19世纪 读者看到这里,或许觉得贝壳货币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大。纵观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对特定地方保持独立经济区有很大意义。但基于前文所说的无准备金等原因,贝壳始终在贵金属面前容易落入下风。这些缺陷,同样也是21世纪早期区块链货币所具有的硬伤。 依然以长期坚持贝壳交易的非洲为例。在15-19世纪之间,当地黑人王国的经济策略在于有限接触、输出不可替代商品,并严格 *** 欧洲商团进入内地市场。当然,他们其实也少不了白人输入的武器和其他商品,但大体上能维持这种平衡。不过,随着更强大的不列颠帝国势力降临,过去应付 *** 、葡萄牙与荷兰商人的办法都逐渐失去效果。 西非已经成为跨大西洋多边贸易的组成部分 英国人只要愿意 随时可以运来大量贝壳 英国人在大西洋地区获得优势之后,就不断通过加纳的黄金海岸等地影响西非。不列颠海权的巨大运力优势,让他们只要愿意就可以随时运来几顿的贝壳作为交易。这个重量无疑远超中世纪的 *** 驼队和后来的早期冒险家船队。因此,无论本地土作坊的打磨技术如何精湛,都会在技术层面败下阵来。其次,当欧美各国禁止黑奴贸易,沿海部落的特色商品优势也荡然无存。于是,原本平衡的贸易就突然走向了不对等状态。于是,贝壳货币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击垮。残存的手艺人也只能将「 ”铸币技能”变成风俗旅游项目,并持续到今天为止。 在北美,贝壳币的溃败则更加毫无悬念。早在英法两国的殖民地期间,就有大量土人放弃原先的传统,尝试融入国际世界。也就是,贝壳币在短时间内就从沿海消失,退化为不同部落间贸易的保留项目。时间一场,所有人都觉得其价值太低,促使贝壳继续退化为易洛魁等保守部族的内部货币。最后,随着13州独立而生的美国建立,西进运动也将原始的区块链遗孤给彻底取代。 黑奴贸易的废止 让西非本地失去了优势商品 贝壳加工业 终究从货币变成工艺品 截止2019年4月的全球货币交易占比 此后,基于金本位的全球货币体系逐渐蔓延,贵金属的价值也遭遇削弱,居于底端的贝壳就能没有翻身机会。不过,在今日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贝壳依然是新不列颠省东部的法定货币。但其象征意义,显然是远超过实际价值。但你不得不承认,作为第一种正式货币的贝壳,的确有着超乎寻常的顽强生命力。 今人反观这段前后超过5000年的历史,就能非常清楚类区块链技术的种种优劣。高净值的野蛮生长阶段,中在利益之外也包裹着大量风险。去中心化的思维运用,却是其永远吸引人瞩目的核心竞争力。但任何货币都离不开价值背书,这也是今日各国都会设有央行的最重要原因。 欢迎关注网易号:冷炮历史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 ”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❽ 你认为比特币真的会颠覆黄金地位吗
比特币是防篡改的
上周末,CNBC的Deirdre Bosa在拉斯维加斯的“Money 20/20”活动上接受采访时,苹果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表示,他认为比特币是一种比黄金和美元更好的价值标准。他解释说,两者的区别在于,比特币的供应是有限的,因为据推测,只有2100万个比特币可以被开采。与美元或其他任何一种法定货币不同,比特币不可能被影响到有影响力的银行家的心血来潮。另一方面,没有人知道世界上有多少黄金,任何时候都可以开采。Wozniak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金是“有点假的”,而比特币则更“真实而真实”。
在此之前,比特币价格连续几个月飙升,几天前首次突破6,000美元大关。目前,比特币的价格已经稳定在5,500美元左右,但我们可以预期,比特币将继续展示其真正的潜力。这就是为什么像Wozniak这样的专家预测,这种加密货币最终可能会取代黄金作为金融价值的标准——他认为这一观点相当有吸引力。
比特币的数量是有限的。黄金开采、开采和开采。也许世界上的黄金数量是有限的,但加密货币的数学和监管更加严格,没有人能改变数学。”Wozniak解释道。简而言之,比特币作为一种标准,很难改变全球价格。
比黄金更稳定?
但是,头号加密货币真的更加稳定吗?是,也不是。批评者会说,它很容易出现价值波动,让它变得相当不稳定。不过,正如FundStrat全球顾问公司联合创始人汤姆李此前对《商业内幕》所说的那样,这种波动性是可以预料到的,而且它也不是这种加密货币所独有的。“当人们谈论比特币今天的波动时,他们忘记了,当我们离开美元时——美元的黄金标准,4年来金价的波动与今天比特币的波动差不多。”
关键是,Wozniak评论说,比特币的监管比黄金更容易。他接着将比特币的稳定性比作拥有一所房子。“你的房子有价值。”如果现在是一栋房子,40年后,即使价格上涨,政府也会从中收取更多的税,它仍然是一幢有价值的房子,”这位前苹果高级工程师说,他对加密货币的兴趣开始只是为了好玩。
考虑到所有的波动性,政府和监管机构仍在继续“试验”日益增长的加密货币市场。一些人采取了更严厉的措施,完全禁止这种加密货币。不过,比特币仍然存在,专家们预测,比特币的价值在未来几个月将大幅上升。
❾ 比特币谁发明的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比特币可以用来兑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物品,比如网络 游戏 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1][2]
西维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乔·曼钦(Joe 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国联邦政府多个监管部门发出公开信,希望有关机构能够就比特币鼓励非法活动和扰乱金融秩序的现状予以重视,并要求能尽快采取行动,以全面封杀该电子货币。[3]
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中国三大比特币平台正式开始收取交易费。[4]
中文名
比特币
外文名
Bitcoin
种类
电子货币
流通平台
网络
概念创始人
中本聪
发展历程 听语音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有人用“中本聪”的化名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比特币的模式。
共2张
比特币
和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买卖,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2]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比特币诞生。[2]比特币是一种“电子货币”,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新比特币通过预设的程序制造,随着比特币总量的增加,新币制造的速度减慢,直到2014年达到2100万个的总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币总量已经超过1200万个。[2]
每当比特币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时,主流媒体总会请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分析一下比特币。早先,这些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是不是骗局。而现如今的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的主流货币。而这其中争论的焦点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币的通缩特性上。[5]
不少比特币玩家是被比特币的不能随意增发所吸引的。和比特币玩家的态度截然相反,经济学家们对比特币2100万固定总量的态度两极分化。[6]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应该积极调控货币总量,用货币政策的松紧来为经济适时的加油或者刹车。因此,他们认为比特币固定总量货币牺牲了可调控性,而且更糟糕的是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紧缩,进而伤害整体经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却截然相反,他们认为政府对货币的干预越少越好,货币总量的固定导致的通缩并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是 社会 进步的标志。
比特币网络通过“挖矿”来生成新的比特币。所谓“挖矿”实质上是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来保证比特币网络分布式记账系统的一致性。比特币网络会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整个网络约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随后比特币网络会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币作为赏金,奖励获得答案的人。
2009年比特币诞生的时候,每笔赏金是50个比特币。诞生10分钟后,第一批50个比特币生成了,而此时的货币总量就是50。随后比特币就以约每10分钟50个的速度增长。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赏金减半为25个。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赏金再减半为12.5个。[7]
首先,根据其设计原理,比特币的总量会持续增长,直至100多年后达到2100万的那一天。但比特币货币总量后期增长的速度会非常缓慢。事实上,87.5%的比特币都将在头12年内被“挖”出来。所以从货币总量上看,比特币并不会达到固定量,其货币总量实质上是会不断膨胀的,尽管速度越来越慢。因此看起来比特币似乎是通胀货币才对。
然而判断处于通货紧缩还是膨胀,并不依据货币总量是减少还是增多,而是看整体物价水平是下跌还是上涨。整体物价上升即为通货膨胀,反之则为通货紧缩。长期看来,比特币的发行机制决定了它的货币总量增长速度将远低于 社会 财富的增长速度。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物价持续下跌会让人们倾向于推迟消费,因为同样一块钱明天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消费意愿的降低又进一步导致了需求萎缩、商品滞销,使物价变得更低,步入“通缩螺旋”的恶性循环。同样,通缩货币哪怕不存入银行本身也能升值(购买力越来越强),人们的投资意愿也会升高, 社会 生产也会陷入低迷。[5]因此比特币是一种具备通缩倾向的货币。比特币经济体中,以比特币定价的商品价格将会持续下跌。[1]
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数量有限,但是可以用来套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你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 游戏 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1][1]
2014年9月9日,美国电商巨头eBay宣布,该公司旗下支付处理子公司Braintree将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该公司已与比特币交易平台Coinbase达成合作,开始接受这种相对较新的支付手段。
虽然eBay市场交易平台和PayPal业务还不接受比特币支付,但旅行房屋租赁社区Airbnb和租车服务Uber等Braintree客户将可开始接受这种虚拟货币。Braintree的主要业务是面向企业提供支付处理软件,该公司在去年被eBay以大约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2017年1月22日晚间,火币网、比特币中国与OKCoin币行相继在各自官网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抑制投机,防止价格剧烈波动,各平台将于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开始收取交易服务费,服务费按成交金额的0.2%固定费率收取,且主动成交和被动成交费率一致。[4]5月5日,OKCoin币行网的最新数据显示,比特币的价格刚刚再度刷新 历史 ,截止发稿前最高触及9222点高位。[8]
创始人物 听语音
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评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讨陈述,陈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面世,比特币的首笔交易完成。比特币用揭露散布总账摆脱了第三方机构的制约,中本聪称之为“区域链”。用户乐于奉献出CPU的运算能力,运转一个特别的软件来做一名“挖矿工”,这会构成一个网络共同来保持“区域链”。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生成新货币。买卖也在这个网络上延伸,运转这个软件的电脑真相破解不可逆暗码难题,这些难题包含好几个买卖数据。第一个处理难题的“矿工”会得到50比特币奖赏,相关买卖区域加入链条。跟着“矿工”数量的添加,每个迷题的艰难程度也随之进步,这使每个买卖区的比特币生产率保持约在10分钟一枚。
京都大学数学教授望月新一
2009年,中本聪设计出了一种数字货币,即比特币,风风火火的比特币市场起了又落,而其创始人“中本聪”的身份一直都是个谜,关于“比特币之父”的传闻牵涉到从美国国家安全局到金融专家,也给比特币罩上了神秘光环。
据外媒报道称,计算机科学家TedNelson周日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他已经确定出,比特币的创始人是京都大学数学教授望月新一(ShinichiMochizuki)。比特币的创始人一直以来使用的都是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的假名,互联网领域也对其真实身份展开了大量推测。纳尔逊发布视频称,他已确定望月新一就是比特币的真正创始人。[9]
望月新一2013年因为证明ABC猜想而名声大噪。他高中时就读于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后者是美国最具声望的高中之一,仅仅两年后就毕业。望月新一16岁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22岁时以博士身份离校,33岁就成为正教授,这么年轻就获得正教授职称在学术界极为罕见。这个数学界的巨星可能已经攻破了该领域最为重要的难题之一。
中本聪本人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个人资料很少,尤其是近几年几乎完全销声匿迹,因此其身世也变成了一个迷。2014年3月7日,当比特币创始人多利安·P·中本聪被找到的新闻传出后,迅速成为互联网上最吸引人的消息。
与外界揣测其可能是个虚构的名字不同,“中本聪”是个真实的名字,他是一名64岁的日裔美国人,他喜欢收集火车模型,曾供职大企业和美国军方,从事机密工作。在过去的40年中,中本聪从不在生活中用他的真名。根据美国洛杉矶地方法院1973年的档案,在他23岁从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毕业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多利安·普伦蒂斯·中本聪(DorianPrenticeSatoshiNakamoto)。从那时起,他不再使用“聪”这个名字,而用多利安·中本S(DorianS.Nakamoto)作为签名。[9]
产生原理 听语音
从比特币的本质说起,比特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组所能得到无限个(其实比特币是有限个)解中的一组。而每一个特解都能解开方程并且是唯一的。[10]以人民币来比喻的话,比特币就是人民币的序列号,你知道了某张钞票上的序列号,你就拥有了这张钞票。而挖矿的过程就是通过庞大的计算量不断的去寻求这个方程组的特解,这个方程组被设计成了只有 2100 万个特解,所以比特币的上限就是 2100 万。[10]
疯狂涨势
要挖掘比特币可以下载专用的比特币运算工具,然后注册各种合作网站,把注册来的用户名和密码填入计算程序中,再点击运算就正式开始。[11]完成Bitcoin客户端安装后,可以直接获得一个Bitcoin地址,当别人付钱的时候,只需要自己把地址贴给别人,就能通过同样的客户端进行付款。在安装好比特币客户端后,它将会分配一个私有密钥和一个公开密钥。需要备份你包含私有密钥的钱包数据,才能保证财产不丢失。如果不幸完全格式化硬盘,个人的比特币将会完全丢失。
货币特征 听语音
去中心化:比特币是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币安全与自由的保证 。
全世界流通:比特币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专属所有权:操控比特币需要私钥,它可以被隔离保存在任何存储介质。除了用户自己之外无人可以获取。
低交易费用:可以免费汇出比特币,但最终对每笔交易将收取约1比特分的交易费以确保交易更快执行。
无隐藏成本:作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币没有繁琐的额度与手续限制。知道对方比特币地址就可以进行支付。
跨平台挖掘:用户可以在众多平台上发掘不同硬件的计算能力。
优点
完全去处中心化,没有发行机构,也就不可能操纵发行数量。其发行与流通,是通过开源的p2p算法实现。
匿名、免税、免监管。
健壮性。比特币完全依赖p2p网络,无发行中心,所以外部无法关闭它。比特币价格可能波动、崩盘,多国政府可能宣布它非法,但比特币和比特币庞大的p2p网络不会消失。
无国界、跨境。跨国汇款,会经过层层外汇管制机构,而且交易记录会被多方记录在案。但如果用比特币交易,直接输入数字地址,点一下鼠标,等待p2p网络确认交易后,大量资金就过去了。不经过任何管控机构,也不会留下任何跨境交易记录。
山寨者难于生存。由于比特币算法是完全开源的,谁都可以下载到源码,修改些参数,重新编译下,就能创造一种新的p2p货币。但这些山寨货币很脆弱,极易遭到51%攻击。任何个人或组织,只要控制一种p2p货币网络51%的运算能力,就可以随意操纵交易、币值,这会对p2p货币构成毁灭性打击。很多山寨币,就是死在了这一环节上。而比特币网络已经足够健壮,想要控制比特币网络51%的运算力,所需要的cpu/gpu数量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缺点
交易平台的脆弱性。比特币网络很健壮,但比特币交易平台很脆弱。交易平台通常是一个网站,而网站会遭到黑客攻击,或者遭到主管部门的关闭。
交易确认时间长。比特币钱包初次安装时,会消耗大量时间下载 历史 交易数据块。而比特币交易时,为了确认数据准确性,会消耗一些时间,与p2p网络进行交互,得到全网确认后,交易才算完成。
价格波动极大。由于大量炒家介入,导致比特币兑换现金的价格如过山车一般起伏。使得比特币更适合投机,而不是匿名交易。
大众对原理不理解,以及传统金融从业人员的抵制。活跃网民了解p2p网络的原理,知道比特币无法人为操纵和控制。但大众并不理解,很多人甚至无法分清比特币和Q币的区别。“没有发行者”是比特币的优点,但在传统金融从业人员看来,“没有发行者”的货币毫无价值。[12]
货币交易 听语音
购买方法
用户可以买到比特币,同时还可以使用计算机依照算法进行大量的运算来“开采”比特币。在用户“开采”比特币时,需要用电脑搜寻64位的数字就行,然后通过反复解谜密与其他淘金者相互竞争,为比特币网络提供所需的数字,如果用户的电脑成功地创造出一组数字,那么就将会获得25个比特币。
由于比特币系统采用了分散化编程,所以在每10分钟内只能获得25个比特币,而到2140年,流通的比特币上限将会达到2100万。换句话说,比特币系统是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通过编码来抵御通胀,并防止他人对这些代码进行破坏。
交易方式
比特币是类似电子邮件的电子现金,交易双方需要类似电子邮箱的“比特币钱包”和类似电邮地址的“比特币地址”。和收发电子邮件一样,汇款方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按收款方地址将比特币直接付给对方。下列表格,列出了免费下载比特币钱包和地址的部分网站。
比特币地址是大约33位长的、由字母和数字构成的一串字符,总是由1或者3开头,例如""。比特币软件可以自动生成地址,生成地址时也不需要联网交换信息,可以离线进行[2]。可用的比特币地址超过2个。形象地说,全世界约有2粒沙, 如果每一粒沙中有一个地球,那么比特币地址总数远远超过所有这些“地球”上的所有的沙子的数量。
比特币地址和私钥是成对出现的,他们的关系就像银行卡号和密码。比特币地址就像银行卡号一样用来记录你在该地址上存有多少比特币。你可以随意的生成比特币地址来存放比特币。每个比特币地址在生成时,都会有一个相对应的该地址的私钥被生成出来。这个私钥可以证明你对该地址上的比特币具有所有权。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比特币地址理解成为银行卡号,该地址的私钥理解成为所对应银行卡号的密码。只有你在知道银行密码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银行卡号上的钱。所以,在使用比特币钱包时请保存好你的地址和私钥。
比特币的交易数据被打包到一个“数据块”或“区块”(block)中后,交易就算初步确认了。当区块链接到前一个区块之后,交易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在连续得到6个区块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基本上就不可逆转地得到确认了。比特币对等网络将所有的交易 历史 都储存在“区块链”(blockchain)中。区块链在持续延长,而且新区块一旦加入到区块链中,就不会再被移走。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群分散的用户端节点,并由所有参与者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对所有比特币交易 历史 的记录 。 中本聪预计,当数据量增大之后,用户端希望这些数据并不全部储存自己的节点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采用引入散列函数机制。这样用户端将能够自动剔除掉那些自己永远用不到的部分,比方说极为早期的一些比特币交易记录。
消费方式
许多面向 科技 玩家的网站,已经开始接受比特币交易。包括Mtgox,BTCChina之类的网站,以及淘宝某些商店,甚至能接受比特币兑换美元、欧元等服务。毫无疑问,比特币已经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而非腾讯Q币那样的虚拟货币。国外已经有专门的比特币第三方支付公司,类似国内的支付宝,可以提供API接口服务。
可以用钱来买比特币,也可以当采矿者,“开采”它们用电脑搜寻64位的数字就行。通过用电脑反复解密,与其他的淘金者竞争,为比特币网络提供所需的数字。如果电脑能够成功地创造出一组数字,就会获得25个比特币。比特币是分散化的,需要在每个单位计算时间内创造固定数量比特币是每10分钟内可获得25个比特币。到2140年,流通的比特币上限将达到2100万。换句话说,比特币体制是可以自给自足的,译成编码可抵御通胀,防止他人搞破坏。
支付案例
在被投资者疯狂追逐的同时,比特币已经在现实中被个别商家接受。北京一家餐馆开启了比特币支付。这家位于朝阳大悦城的餐馆称,该店从2013年11月底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消费者在用餐结束时,把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转账到该店账户,即可完成支付,整个过程类似于银行转账。该餐馆曾以0.13个比特币结算了一笔650元的餐费。[13]
2014年1月,Overstock开始接受比特币,成为首家接受比特币的大型网络零售商。[14]
比特币是由中本聪创造的,(几乎可以肯定)是一个化名,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确切地将比特币与一个真实的人或一群人联系起来。中本聪于2011年从互联网上消失,几乎没有留下他们可能是谁的线索。多年来,许多人都公开宣称自己是Satoshi,但都没有以无可争议的事实支持这一说法。
在一个早期的比特币论坛上,Satoshi说他们在2007年开始研究比特币,比第一个区块被开采早了两年。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区块链的第一个区块——创世纪区块被开采。中本聪是创世纪区块的开采者,收到了第一批投入流通的50枚比特币。然而,第一个方块的奖励是无法支付的,因为在代码中创世纪方块的表达方式有点奇怪。BitMEX研究发表了一份对比特币早期开采的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有人”开采了70万枚比特币。尽管许多人认为这是Satoshi,但官方仍未证实。
人们只能想象,如果他们的身份被曝光,中本聪会获得什么样的名声,更不用说他们将收集的巨额财富了(尽管佐藤似乎没有花掉他们应该开采的任何硬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很多人声称自己是Satoshi,而其他人则被强加了这种说法。
虚假索赔
声称自己是Satoshi的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克雷格·赖特,澳大利亚学者。早在2015年,莱特就多次试图向公众展示他是比特币发明者的无可争议的证据,但直到今天他都没有成功。事实上,他的“证据”被证明是伪造的。
为什么Satoshi必须匿名
中本聪,世界上第一个分散货币的创造者,可以说应该保持匿名,因为他们创造的本质。在创建了一个没有失败中心点的协议之后,中本聪可能已经意识到,保持匿名可能会消除比特币可能存在的最后一个失败中心点:创建它的人。去除可能与比特币的出现相关联的单一身份,就去除了任何可能影响比特币社区的政治、规则或决策的单一面孔。
不管Satoshi是谁,他们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天才。比特币协议在所有合适的地方提供了经济激励,为拜占庭将军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解决方案。中本聪运用密码学、数学、博弈论和经济学的概念,创造了一种设计精美的——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数字稀缺资产——比特币。
比特币的发明者是一位日本人,名叫中本聪,在2009年1月3日,世界上第一批比特币诞生, 数字货币也正式诞生,数字货币直到2013年年底价格才飞速上涨,从前期的10美元左右一下涨高到九百多美元,在2016年,比特币热度才真正起来,价格一路飙升,被称为“数字黄金”。 比特币为什么这么值钱呢?
1、挖矿难度大,比特币挖矿需要进行特定的运算,运算时间成本很高,前期的物质投入也非常大。
2、比特币带有货币属性以及被市场信任,比特币的加密算法难以破解,保证了其唯一性。
3、比特币交易市场透明度高,市场价格都是公开透明的,在虚拟数字货中流通和交易方便快捷。
4、有一些国家的认可,国家对比特币,数字货币出台的一些政策无疑都会刺激比特币价格上涨。
物以稀为贵,比特币比较稀有,目前比较币的开采难度很高,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等等,这些无疑对价格上涨产生了很大作用。对于在交易平台购买比特币赚取差价的朋友需要谨慎。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在2009年由日本人中本聪提出比特币这一概念,比特币从始发到现在价格已经高的难以想象,比特币为什么那么值钱了?
下面来简单的说说。
比特币挖矿机通过运行一种特殊的程序,运行结束后就可以获得类似任务奖励的比特币。现在比特币的产量是很低的,每天大约产出3600个新币,数量有限;比特币挖矿价格高,自从比特币火热后,专业挖矿机从价格低的一万元左右,现在价格贵的超过三十万,前期设备投入就需要很大财力;挖矿时间长,比特币挖矿就是经过特定的复杂运算,消耗额时间非常长;比特币挖矿机消耗大,除了有自身的损耗以外,还会消耗大量用电,特币全球挖矿机日耗电量可达1.88亿千瓦时,相当于中国日发电量的百分之一。比特币数量目前还在不断增加,有机构评估,在2019年比特币挖矿耗电量将会超过美国的耗电量。
比特币的价格一直都是媒体比较关系的,这里提醒大家,比特币价格涨的快,下落也会很快,风险高,想要购买比特币赚钱的朋友一定要谨慎加入。
沉寂多日的比特币借“勒索”病毒卷土重来,并开启似曾相识的暴走模式。这种被称作“数字黄金”的虚拟货币,8年间暴涨300万倍,连中国大妈都进场了。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击鼓传花式的 游戏 ,有人坚信比特币会成为稀缺资产,更有人说它会是在 历史 长河中闪光的一个节点,而多数人不求甚解,只是惊叹于又一轮的财富大爆发。
爱必投认为究竟是谁创造了比特币?关于比特币的发明者一直没有定论,普遍的说法是日本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2009年1月3日,世界上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这种由一个代号为“中本聪”的人设计的数字货币正式诞生,而自那一刻起已有15个人先后被怀疑是“中本聪”。2014年美国权威媒体揭露,本名为“中本聪”的日裔美国物理学家,就是传说的“比特币之父”,但这位老教授坚决否认。图为罕见现身的中本聪被媒体围攻,不断遮挡镜头,并否认与比特币存在任何联系。
2016年5月,澳大利亚工程师、企业家克雷格·怀特(Craig Wright)公开表明他就是比特币的创造者——中本聪。但仅过了几天,怀特本人就“投降”了,发表道歉信称“拿不出关键证据”证明自己。尽管中本聪被提名为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但他的真实面纱还未被完全揭开。图片:BBC (来自:腾讯图片)
而跟比特币扯上关系后,克雷格·怀特就被警方盯住了。图为澳大利亚联邦警方与税务人员搜查了怀特的住所与办公地点,后者的比特币相关业务存在税务方面问题。据媒体报道,神秘人物“中本聪”手握100多万个比特币,按照目前每个15000元人民币来算,他的身价超过150亿人民币。而按照最初的严格设计,比特币的总量被限制在2100万枚,目前已有1400万枚左右被开采出来。图片:路透社
中本聪,不知他真身
❿ 区块链入门的教程
可是,简单易懂的入门文章却很少。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有何特别之处,很少有解释。
下面,我就来尝试,写一篇最好懂的区块链教程。毕竟它也不是很难的东西,核心概念非常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我希望读完本文,你不仅可以理解区块链,还会明白什么是挖矿、为什么挖矿越来越难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非这方面的专家。虽然很早就关注,但是仔细地了解区块链,还是从今年初开始。文中的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一、区块链的本质
区块链是什么?一句话,它是一种特殊的分布式数据库。
首先,区块链的主要作用是储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也可以从里面读取,所以它是数据库。
其次,任何人都可以架设服务器,加入区块链网络,成为一个节点。区块链的世界里面,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都保存着整个数据库。你可以向任何一个节点,写入/读取数据,因为所有节点最后都会同步,保证区块链一致。
二、区块链的最大特点
分布式数据库并非新发明,市场上早有此类产品。但是,区块链有一个革命性特点。
区块链没有管理员,它是彻底无中心的。其他的数据库都有管理员,但是区块链没有。如果有人想对区块链添加审核,也实现不了,因为它的设计目标就是防止出现居于中心地位的管理当局。
正是因为嫌败无法管理,区块链才能做到无法被控制。否则一旦大公司大集团控制了管理权,他们就会控制整个平台,其他使用者就都必须听命于他们了。
但是,没有了管理员,人人都可以往里面写入数据,怎么才能保证数据是可信的呢?被坏人改了怎么办?请接着往下读,这就是区块链奇妙的地方。
三、区块
区块链由一个个区块(block)组成。区块很像数据库的记录,每次写入数据,就是创建一个区块。
每个区块包含两个部分。
区块头(Head):记录当前区块的特征值
区块体(Body):实际数据
区块头包含了当前区块的多项特征值。
生成时间
实际数据(即区块体)的哈希
上一个区块的哈希
...
这里,你需要理解什么叫哈希(hash),这是理解区块链必需的。
所谓哈希就是计算机可以对任意内容,计算出一个长度相同的特征值。区块链的 哈希长度是256位,这就是说,不管原始内容是什么,最后都会计算出一个256位的二进制数字。而且可以保证,只要原始内容不同,对应的哈希一定是不同的。
举例来说,字符串123的哈希是(十六进制),转成二进制就是256位,而且只有123能得到这个哈希。(理论上,其他字符串也有可能得到这个哈希,但是概率极低,可以近似认为不可能发生。)
因此,就有两个重要的推论。
推论1:每个区块的哈希都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哈希标识区块。
推论2:如果区块的内容变了,它的哈希一定会改变。
四、 Hash 的不可修改性
区块与哈希是一一对应的,每个区块的哈希都是针对区块头(Head)计算的。也就是说,把区块头的各项特征值,按照顺序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很长的字符串,再对这个字符串计算哈希。
Hash = SHA256( 区块头 )
上面就是区块哈希的计算公式,SHA256是区块链的哈希算法。注意,这个公式里面只包含区块头,不包含区块体,也就是说,哈希由区块头唯一决定,
前面说过,区块头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有当前区块体的哈希,还有上一个区块的哈希。这意味着,如果当前区块体的内容变了,或者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变了,一定会引起当前区块的哈希改弯首变。
这一点对区块链有重大意义。如果有人修改了一个区块,该区块的哈希就变了。为了让后面的区块还能连到它(因为下一个区块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哈希),该人必须依次修改后面所有的区块,否则被改掉的区块就脱离区块链了。由于后面要提到的原因,哈希的计算很耗时,短时间内修改多个区块几乎不可能发生,除非有人掌握了全网51%以上的计算能力。
正是通过这种联动机制,区块链保证了自身的可靠性,数据一旦写入,就无法被篡改。这就像历史一样,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从此再无法改变。
每个区块都连着上一个区块,这也是区块链这个名字的由来。
五、采矿
由于必须保证节点之间的同步,所以新区块的添加速度芹闹颤不能太快。试想一下,你刚刚同步了一个区块,准备基于它生成下一个区块,但这时别的节点又有新区块生成,你不得不放弃做了一半的计算,再次去同步。因为每个区块的后面,只能跟着一个区块,你永远只能在最新区块的后面,生成下一个区块。所以,你别无选择,一听到信号,就必须立刻同步。
所以,区块链的发明者中本聪(这是假名,真实身份至今未知)故意让添加新区块,变得很困难。他的设计是,平均每10分钟,全网才能生成一个新区块,一小时也就六个。
这种产出速度不是通过命令达成的,而是故意设置了海量的计算。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极其大量的计算,才能得到当前区块的有效哈希,从而把新区块添加到区块链。由于计算量太大,所以快不起来。
这个过程就叫做采矿(mining),因为计算有效哈希的难度,好比在全世界的沙子里面,找到一粒符合条件的沙子。计算哈希的机器就叫做矿机,操作矿机的人就叫做矿工。
六、难度系数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人们都说采矿很难,可是采矿不就是用计算机算出一个哈希吗,这正是计算机的强项啊,怎么会变得很难,迟迟算不出来呢?
原来不是任意一个哈希都可以,只有满足条件的哈希才会被区块链接受。这个条件特别苛刻,使得绝大部分哈希都不满足要求,必须重算。
原来,区块头包含一个难度系数(difficulty),这个值决定了计算哈希的难度。举例来说,第100000个区块的难度系数是 14484.16236122。
区块链协议规定,使用一个常量除以难度系数,可以得到目标值(target)。显然,难度系数越大,目标值就越小。
哈希的有效性跟目标值密切相关,只有小于目标值的哈希才是有效的,否则哈希无效,必须重算。由于目标值非常小,哈希小于该值的机会极其渺茫,可能计算10亿次,才算中一次。这就是采矿如此之慢的根本原因。
前面说过,当前区块的哈希由区块头唯一决定。如果要对同一个区块反复计算哈希,就意味着,区块头必须不停地变化,否则不可能算出不一样的哈希。区块头里面所有的特征值都是固定的,为了让区块头产生变化,中本聪故意增加了一个随机项,叫做 Nonce。
Nonce 是一个随机值,矿工的作用其实就是猜出 Nonce 的值,使得区块头的哈希可以小于目标值,从而能够写入区块链。Nonce 是非常难猜的,目前只能通过穷举法一个个试错。根据协议,Nonce 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值,即最大可以到21.47亿。第 100000 个区块的 Nonce 值是274148111,可以理解成,矿工从0开始,一直计算了 2.74 亿次,才得到了一个有效的 Nonce 值,使得算出的哈希能够满足条件。
运气好的话,也许一会就找到了 Nonce。运气不好的话,可能算完了21.47亿次,都没有发现 Nonce,即当前区块体不可能算出满足条件的哈希。这时,协议允许矿工改变区块体,开始新的计算。
七、难度系数的动态调节
正如上一节所说,采矿具有随机性,没法保证正好十分钟产出一个区块,有时一分钟就算出来了,有时几个小时可能也没结果。总体来看,随着硬件设备的提升,以及矿机的数量增长,计算速度一定会越来越快。
为了将产出速率恒定在十分钟,中本聪还设计了难度系数的动态调节机制。他规定,难度系数每两周(2016个区块)调整一次。如果这两周里面,区块的平均生成速度是9分钟,就意味着比法定速度快了10%,因此接下来的难度系数就要调高10%;如果平均生成速度是11分钟,就意味着比法定速度慢了10%,因此接下来的难度系数就要调低10%。
难度系数越调越高(目标值越来越小),导致了采矿越来越难。
八、区块链的分叉
即使区块链是可靠的,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如果两个人同时向区块链写入数据,也就是说,同时有两个区块加入,因为它们都连着前一个区块,就形成了分叉。这时应该采纳哪一个区块呢?
现在的规则是,新节点总是采用最长的那条区块链。如果区块链有分叉,将看哪个分支在分叉点后面,先达到6个新区块(称为六次确认)。按照10分钟一个区块计算,一小时就可以确认。
由于新区块的生成速度由计算能力决定,所以这条规则就是说,拥有大多数计算能力的那条分支,就是正宗的区块链。
九、总结
区块链作为无人管理的分布式数据库,从2009年开始已经运行了8年,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这证明它是可行的。
但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区块链也有自己的代价。一是效率,数据写入区块链,最少要等待十分钟,所有节点都同步数据,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二是能耗,区块的生成需要矿工进行无数无意义的计算,这是非常耗费能源的。
因此,区块链的适用场景,其实非常有限。
不存在所有成员都信任的管理当局
写入的数据不要求实时使用
挖矿的收益能够弥补本身的成本
如果无法满足上述的条件,那么传统的数据库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区块链最大的应用场景(可能也是唯一的应用场景),就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