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没有EP数字货币请解实一下
近期网传DC/EP信息落地发行,其实该消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声明了“网传DC/EP信息为测试内容 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的消息,我估计大家都不知道DC/EP是什么,甚至有人会说关我们老百姓什么事,NO、NO、NO,其实和我们老百姓有直接的关系,说的简单点,DC/EP就是电子货币,以后纸币将会被DC/EP所代替,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一种大名鼎鼎的虚拟货币,“比特币”,二者其实本质上应用的技术都是区块链相关的技术,但是发行机构是完全不一样的,DC/EP是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电子货币,目前咱们国内央行在主导和研究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的研究,而且这是一种科技发展必然的趋势,以后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科技,科技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好了话题扯得有点远,那什么是DC/EP,较为完整的解释如下:
2019年8月10日,央行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发表演讲,介绍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实践DC/EP的情况。在概念上,“DC/EP”是两个词的组合。其中DC为Digital Currency的缩写,既数字货币;而EP是Electronic Payment,是电子支付。所以DC/EP是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的意思。
看到这里下伙伴们是否已经明白什么是DC/EP了吧,为什么说这个东西又和我们息息相关,因为它就是你的钱包(DC),你花钱买东西扫码支付的行为就是电子支付(EP)的过程,数字货币支付就是当前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的升级版,数字货币支付最大的优点有两个,一不用网络;二更加安全,国家信用和技术双向背书;这就是数字货币的最大特征。
那目前到底国家对于数字货币进展到一个什么程度了?其实根据 以下最新消息来看,目前是在进行测试阶段,
4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曾报道,数字货币(DC/EP)由央行牵头进行,各家银行内部正在就落地场景等进行测试,有的已经在内部员工中用于缴纳党费等支付场景,苏州等地也将测试交通补贴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目前,数字货币(DC/EP)试点的机构包括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三大运营商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
接下来猫哥从几个方面谈谈对我们的普通老百姓的影响:
一、数字货币对普通生活有什么影响?
1、多了一种支付手段,该支付手段是国家发行的,无需为安全性担心
2、也无需为老人担心,因为支付过程无需网络,也比现在的支付方式更加简单,老人只要打开数字钱包支付就可以了,操作过程非常简单
二、那对于投资有什么影响?
1、当然是利好研究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应用上下游的科技型企业
2、同样该技术属于国家货币科技化数字化的基础建设,同样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国家走在了世界的前头
3、也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参与伙伴们的经济活动
❷ 求一篇环境考察日记,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给分给分哦
先来一篇长的
第四天:2008年8月6日 阴 地点:轩岗某煤矿附近人物:大粉、石老大、小樊、猫哥、我事情的起因:调查实践事情的经过: 由于晚上听了一整夜的拉煤声,我起床后尚在迷糊中,眼见大家都神采奕奕,尤其是小樊,穿着军训服,带着加强版手套,脸上泛着酒足饭饱后的红光。我还没回到现实,就被樊爸的司机带到了某村子里。大家下车站在入山口,司机叔叔还没等我们回头告别,就闪了。 我茫然的望着时隐时现的山路,想着昨天小樊和猫哥被挂在山上的惊险,度量着今天行程的危险度。终于来到目标山上,路有些小坎坷。为了安全,我带着前一天寻找到的爱石,手脚并用的跟在众人后面,在我前面的是石老大,石老大似乎也很不济,因为其余三人已经消失在我视线中。 等我气喘吁吁的站在第一个样方前时,猫哥已经开始很Happy的捉蚂蚱了。就在猫哥先锋作用下,我们开始了样方的测量工作。看着地上长得半死不活的植物,我小小疑惑了一下:这地儿能测成吗?突然一个声音出现在背后,虽然被吓了一跳,但我还是得到了答案。刚刚失踪的大粉同学科学地说:这算是生命力极差的草!确实,都死翘了。 拉样方、轰赶、随机取样、搜集植株、捉蚂蚱、记录,这一系列工作,我们驾轻就熟。很快的完成与我们昨天同样的工作,接着上路。路更难走了,大概是为了避免农民走过的寻常路,我们一路小抄。其实,就是不走路,直接抓着草往上爬。猫哥跟着大粉,嗖嗖的上去了,小樊被搭救了一把,也很顺利的上去了。我有些郁闷,仰望着猫哥和大粉,在他们嗟来之棍的帮助下,被拉了上去。正当我回头,想要找石老大的时候,老大已经不见了。 我惊恐万分,因为老大一直都是默默的跟在三人行之后的,可是这次……想着想着,眼前飘过熟悉的白帽子,是石老大!原来,老大另辟蹊径,堂堂正正的走了上来。也是,大粉带的路,确实挺抽,要是在抗战时期,大粉完全可以胜任为鬼子带路的光荣使命。 我拍了拍身上的土,准备在这里安身测量的时候,发现大家已经上了另一个土坡,猛地意识到,两个测量点需要500米的间距。还是那路,我认命的追随着他们,又沾了一身土,索性懒得再拍,接着爬。突然发现前面三人行中,已经看不到石老大屁颠屁颠的身影,我知道石老大已经彻底的和他们分道扬镳,因为他们选得实在不叫路。我搜索着石老大略微沉重的身影,意外的发现,石老大的另辟蹊径竟然是无比的迅捷方便。石老大出现在比我们远两三个土坡的地方,一身白衣,茕茕孑立。我悔啊,悔当初为何不跟着石老大走阳关道,偏偏要在这里爬独木桥。正当我自怨自艾的时候,我们来到了第二个测量点。重复着与第一次相同的分工和任务,我们在十分钟内完成工作。奇怪的是,这里始终没有听到鸟叫声,眼前的草丛里,只有常见的蛾和蚂蚱。想想,似乎生态情况是我们三个山里最差的。天气情况一直未变,与前几天的气候环境相差不多,可是动物活动明显减少。 上路,奔第三个采样点。其实,我们主要的时间花在了开路上,测量反而很快。在众人的惊叹声中,石老大率先登顶,大家恭维石老大,称其轻功了得,并且狗腿地送上了一个外号:“草上飘”。在路上,我们看见一头骡子在吃草。我还认真地想了想,要不要把它算作我们考察到的动物的一种,后来猫哥好心的提醒我一句:我们只考察野生昆虫。这骡子是农民放到山上来吃草的。 在山顶上,风光不错,于是大家在拉好样方后,先准备歇息一阵再工作。大家坐在一起,开始指点江山,我除外。我不幸的发现,再走300米左右,有一块黄油油的葵花地。我觊觎它很久了,但苦于蜜蜂骚扰,不能接近。等我悻悻而返时,大家还在高谈阔论,似乎在说还珠XX,没听清。看着脚边马粪,我有些无语。 等大家谈累了,工作开始了。时间不到八点,在“蛾一只”、“蚂蚱一只”此起彼伏的叫声中,我们第三个点的测量开始了…… 事情的结果:考察顺利完成,但是,归途中,我们迷路了,石老大迷得最厉害。
来一篇短的
昨天下午,妈妈陪我去到街上去调查环境.
我们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一个池塘,我跑上去用针吸了十毫升的水把水倒进了一个小瓶子里,然后拿出来用放大镜一看,咦,这个池塘里的水怎么会有小虫呢?妈妈告诉我:"这是由于池塘周围环境太差,并且长时间无人清洗池塘,所以才会长出小虫来."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见了一堆草,我拿起放大镜往草上一照,草上沾满了灰尘,忽然迎面开来了一辆车,车开走后,风尘滚滚,把路边的花草树木都给污染了.走在大街上,我闻到了一股臭味,原来是大街上垃圾的臭味.大街上的垃圾为什么那么多呢?原来是有一些人太懒了,把东西吃完了就乱扔,清洁工辛辛苦苦的打扫了一上午,可是一到下午,垃圾又堆成了山.
我真希望人们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我们生存的地方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评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了“人们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个道理,很真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