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談談濕婆神,推薦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
這尊正在翩翩起舞的濕婆神鵰像據說是印度最受歡迎的紀念品。
他的右上手拿著一面達莫和鼓,象徵著創造;
右下手象徵神的保護和祝福;
左上手托起燃燒之火,象徵可以毀滅一切;
左下手斜向下垂,與抬起的左腳相對,象徵著不受一切綢絆的自由;
右腳下踏一魔鬼(名叫莫亞卡拉),象徵著善征服惡;
左腳上抬,象徵著超脫塵世,升騰不息。
我認為「象徵」某種程度在玩文字游戲,可是人類群體就吃這一套,越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越容易廣為傳播。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通俗好理解,二是因為「象徵」中包含著激情,而激情恰好是推動人類群體進步的內在元素。
法國雕塑家羅丹稱這座神像「充滿了命力,像生命的洪流,像空氣,像陽光,生機盎然」。藝術家的眼裡啥都是藝術,我只是覺得男不男女不女。但得記住了,在性別上濕婆神是個「三眼四手的男神」。
濕婆神會跳108種舞蹈,其中之一是坦達羅舞,代表著舊時代的毀滅。這正是在《巴霍巴利王(上部)》中,男主角希瓦舉起林伽,將其放在瀑布之後跳的那段舞蹈。
濕婆神的名字叫shiva,音譯為希瓦,也就是《巴霍巴利王(上部)》的男主角名字了。
按地域特色來看,印度北方片中相對務實傳統(如《摔跤吧!爸爸!》),南方電影偏重於浮誇開掛(如《功夫小蠅》)。但不論南方北方,印度電影中都有歌舞,歌舞不但承擔了情緒營造的旨意,還兼具場景美化,甚至具有敘事功能。比如《巴霍巴利王(下部)》,巴霍巴利王帶著公主坐船回國,3分鍾的舞蹈雖然場面極致浮誇、畫面極致亮麗,但確實傳遞了兩人之間的情感升華,觀影時非但不會覺得虛假,反而為之迷醉。
《巴霍巴利王》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滿城盡帶黃金甲》吧,反正頂著諸多光環,破紀錄的預算,IMAX 2D規格拍攝,印度首部4K高清規格泰盧固語電影,4億人民幣做特效,上下部加起來5個小時……電影中有很多在我們看來扯淡的劇情,但所服務的是一個內核非常古典的故事,敘述代表濕婆神(Shiva)的巴霍巴利王的宮斗故事,把歷史融入神話。
觀看這部電影的歡樂之處在於兩點,其一是演員的表演非常到位,畫面和動作細致到位,宮斗劇情雖無特別突出,但也緊張誘人。其二就是那些開掛的畫面了。最離譜的就是「人肉炸彈」,一排人站在椰子樹上,借著把樹干拉彎後的反彈力,把人送上天,再安然無恙落在城堡內攻敵。
(圖 巴霍巴利王宮斗戰爭劇照,很棒的構圖)
總體而言,劇情、場面、人物都很棒,但個別情節打開腦洞,完全脫離地心引力等物理定律,但又符合神話定位,並不會覺得出戲,反而強化了觀影的正面感受。雖然該片沒有《摔跤吧!爸爸!》那樣現實主義題材的好口碑,但也是不可錯過的印度電影,沒有去電影院的朋友可以通過正版途徑嘗試一下,不會讓你失望。
Ps. 拋開文化差異,印度電影比國產電影都好看啊。國產電影,別再拿景甜和周冬雨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