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礦機挖礦 > mac不送礦機

mac不送礦機

發布時間:2024-06-26 01:36:27

比特幣挖礦機違法嗎

不違法。
1)就目前在中國大陸來說不違法的。挖礦機當然也不違法的,不然,用顯卡挖的人,都把顯卡沒收了。
2)五部委發的《通知》定義比特幣為「特殊商品」,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可以合法持有。
3)目前比特幣存在三大風險:交叉風險、價格風險、「跑路」風險。由於具有匿名、不受國界限制、不易追蹤等特性,比特幣逐漸被不法分子作為兌換和支付手段等等。
拓展資料
一、新華社的文章稱近期,央行在對北京地區主要交易平台的現場檢查中發現,火幣網和OKCoin幣行均利用投資者充值形成的沉澱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合計約10億元人民幣。新生事物發展得太快,監管必須迅速跟上步伐,積極完善制度法規,把比特幣裝進監管的籠子。面對嚴重違規的比特幣交易平台,監管應絕不手軟,關停取締。
二、S7比特幣算力低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1、可能是溫度的問題,溫度低了或者高了都會影響礦機的算力的; 2、礦機自身存在問題,導致算力的不正常; 3、礦機的老化導致算力的降低,二手礦機算力都相對第一點。比特幣、萊特幣、沙錢幣等所有需要挖礦的礦機都是這個樣子。
三、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在2013年年底聯合下發的比特幣風險通知中明確把比特幣定義為一種特殊的互聯網商品,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買賣。但否定了比特幣的貨幣屬性。 注意交易比特幣需要承擔一定風險的 《民法總則》第143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七部委之公告非法律、亦非行政法規,不能作為判斷民事法律行為是否襲晌有效的法律依據;法不溯及既往。故已發生的比特幣交易產生法律效力,因交易行為而取得的比特幣受法律保護。故因交易行為而產生的法律糾紛包括民事或刑事,應受司法管轄,法院或公安機關不能以七部委公告而認為比特幣不受法律保護而拒絕受理。
四、比特幣是類似電子郵件的電子現金,交易雙方需要類似電子郵箱的「比特幣錢包」和類似電郵地址的「比特幣地址」。和收發電子郵件一樣,匯款方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按收款方地址將比特幣直接付給對方。
五、碰含比特幣地址是大約33位長的、由字母和數字構成的一串字元,總是由1或者3開頭,例如""。比特幣軟體可以自動生成地址,生成地址時也不需要聯網交換信息,可以離線進行。可用的比特幣地址超過2個。形象地說,全世界約有2粒沙, 如果每一粒沙中有一個地球,那麼比特幣地址總數遠遠超過所有這些「地球」上的所有的沙子的數量。
六、比特幣地址和私鑰是成對出現的,他們的關系就像銀行卡號和密碼。比特幣地址就像銀行卡號一樣用來記錄你在該地址上存有多少比特幣。你可以隨意的生成比特幣地址來存放比特幣。每個比特幣地址在生成時,都會有一個相對應的該地址的私鑰被生成出來。這個私鑰可以證明你對該地址上的比特幣具有所有權。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比特幣地址理解成為銀行卡號,該地址的私鑰理解成為所對應銀行卡號的密碼。只有你在知道銀行密碼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銀行卡號上的錢。所以,在使用比特幣錢包時請保存好你的地址和私鑰。 比特幣的交易數據被打包到一個「數據塊」或「區塊」(block)中後,交易就算初步確認了。當區塊鏈接到前一個區塊之後,交易會得到進一步的確認。在連續得到6個區塊確認之後,這筆交易基本上就不可逆轉地得到確認了。比特幣對等網路將所有的交易歷史都儲存在「區塊鏈」(blockchain)中。區塊鏈在持續延長,而且新區塊一旦加入到區塊鏈中,就不會再被移走。區塊鏈實際上是一群分散的用戶端節點,並由所有參與者組成的分布式資料庫,是對所有比特幣交易歷史的記錄 。 中本聰預計,當數據量增大之後,用戶端希望這些數據並不全部儲存自己的節點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採用引入散列函數機制。這樣用戶端將能夠自動剔除掉那些自己永遠用不到的部分,比方說極為早期的一些比特幣交易記錄。
瀏覽器笑禪笑 電腦端:macbookpro mos14打開google版本 92.0.4515.131


② 礦機和普通電腦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礦機:用於賺取比特幣的電腦。

2、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

二、特點不同

1、礦機:電腦有專業的挖礦晶元,多採用燒顯卡的方式工作,耗電量較大。

2、電腦: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三、應用不同

1、礦機:用戶用個人電腦下載軟體然後運行特定演演算法,與遠方伺服器通訊後可得到相應比特幣,搭載特製挖礦晶元的礦機,要比普通的電腦高幾十倍或者幾百倍。

2、電腦: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


③ 「邊玩邊賺幣」,這款名叫比特森林的游戲或將颳起新一輪的投資狂潮

20年前,游戲愛好者尚且被人們定義為不學無術。20年之後,游戲愛好者們已然被重新定義。

2018年,王思聰率領他的IG戰隊,在英雄聯盟世界賽中,拿下了中國電競史上第一個世界性的冠軍。

游戲行業迅猛發展的這些年,也是全民娛樂時代到來的縮影。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專業的游戲選手,但靠玩游戲就能變現的想法,絕不是天方夜譚。

值得一提的是,開發出火爆全網的《英雄聯盟》的公司GARENA,新進研發出了一款區塊鏈游戲產品——「比特森林」。

它的面世,真正實現了「邊玩邊賺幣,興趣即報酬」的美好願景,更是不少投資客的心儀之選。

比特森林是由Garena集團開發的兼容、開放的分布式游戲生態系統,它傾心獨創了游戲+挖礦+ 持幣生息+ 交易所的復合盈利模式。

用戶參與平台的認購獅子游戲,就能收益平台代幣,也可在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交易。

乍一聽上去有些難懂,但其實只要將「比特森林」中的游戲幣代入到普通貨幣中,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古時的「貝殼易物」到如今虛擬貨幣的快速崛起,貨幣形式的變化中蘊含著哪些商機呢?

盈利模式一:認購獅子,獲取收益

玩家可以在平台兌購USDT代幣來領養獅子,每一隻獅子的價格為100USDT,其領養收益為每3天9%。即玩家可就獲得9U,也就是63元的收益,遠高於銀行利息。

盈利模式二:溝通商城,消費自由

除了領養獅子所獲取的收益外,玩家購買獅子後所產生的收益中,將會有60%自動進入MOS錢包。用戶可以使用MOS錢包在平台商城購買商品或者購買火車票、機票、酒店等。

這種便捷而實用的資金流通操作,在傳統的游戲中,是從未有過的。

而且,比特森林中的代幣不僅可以衡量商品價值尺度,用於支付及流通手段,它還具有隱形的「貯藏功能」。

盈利模式三:礦機兌換,貯藏升值

虛擬貨幣要如何實現升值?

用戶購買獅子產生收益的40%會進入森林雲礦機余額錢包,當雲礦機錢包達到100U,500U,1000U,5000U時,可以用來兌換不同等級的雲礦機。拿價值5000U的S4雲礦機來舉例,購買後用戶將擁有價值10000U的產幣上限,每天按照上限1%的額度進行釋放,即每天可獲得價值100U的MAC。

MAC可以在交易所進行實時變現,也可以放在錢包里,靜待其升值。

盈利模式四:求大於供,上線即翻

MAC代幣會在各大交易所上線,並且MAC會成為比特森林生態自有交易所的平台代幣,享受整個交易所的手續費分紅,因為MAC的多重應用屬性,決定了其稀有性,所以MAC上線交易所因為供需關系的嚴重失衡,必然會造成幣價飛漲,保守估計上線最少會翻5倍。

區塊鏈技術賦能,為用戶安全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比特森林還擁有強大的區塊鏈技術賦能,在提高玩家游戲體驗的同時,又保障了萬千玩家的資金安全。

去中心化的開放式平台,杜絕了用戶游戲數據存續及游戲資產存續的風險。

強大的背景依託,用戶放心選擇

比特森林的研發公司隸屬於新加坡SEA集團,該集團於2017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當前市值超1350億元,旗下子公司業務涵蓋電商、游戲、支付等新興行業,為東南亞地區領軍企業。

如此強大的企業背景實力,即是比特森林實現一切可能的基石,更是用戶放心選擇、放心投資的前提。

④ 蒂克幣是真正的開源數字貨幣

蒂克幣以虛擬貨幣為噱頭,實質是傳銷虛擬(不存在礦機,前入者掠奪後入者的人民幣。)
更明顯的一個破綻,這個蒂克幣竟然有上下級關系,按等級劃分,和金字塔模式一樣。而且有返幣和分紅,級別越高分紅越多,高到你想不到。

⑤ 比特幣錢包是什麼

不知道你指的是什麼地址。比特幣錢包中儲存著很多比特幣地址,每個地址對應著一個私鑰。
如果是bitcoin-qt這樣的本地客戶端錢包則需要經常的備份,以防止比特幣丟失。
想了解更多比特幣錢包和比特幣的內容,谷歌:比特幣基礎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⑥ AMD VS 英偉達:顯卡江湖的書劍恩仇錄

眾所周知,AMD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顯卡和CPU上,能夠同時做到行業top級別的公司。

但與英特爾和英偉達這兩大霸主相比,又似乎總是差了那麼一點兒意思。

長久以來,AMD的顯卡賣不過英偉達,CPU賣不過英特爾,但它卻能頑強的活下來,這可真的是一門玄學啊。

上次,我們已經簡單長篇大論地梳理了AMD與英特爾之間纏纏綿綿走天涯的愛恨情仇。那麼今天呢,咱轉移到顯卡領域,好好聊聊AMD與英偉達的書劍恩仇錄。

誒,你還真別不信,英偉達與AMD同樣也有著纏纏綿綿走天涯的一段秘事呢。

(不得不說,AMD還真是夠可以的啊,左擁右抱,人生贏家~)

先來說說咱們的老黃同志。

黃仁勛,美籍華人,原AMD公司專業晶元設計師,技術能力十分過硬,混得也相當不錯。但不知道是AMD給得太少了還是老黃年少輕狂愛自由,冷不丁地就跳槽了去了LSI Logic,一家傾向於晶元圖形處理的公司,還順便轉了個型。叮咚~銷售精英黃sir正式上線。

但黃sir又不甘寂寞啊,三十而立正是含苞待放的年紀,於是他一狠心,在1993年拉著兩個小夥伴共同創立了英偉達,主攻當時仍處在萌芽階段的圖形晶元市場。

(插一嘴,這時候的AMD在幹啥呢?它正在和英特爾相愛相殺打官司鬧離婚呢.......)

要知道,早年的圖形處理器市場還相當於一張白紙,正處於蠻荒時代,入局的玩家也賊多,競爭可謂是相當的激烈,群雄並起硝煙彌漫啊。

據說,老黃曾經給Bay Area的一位分析師打電話,跟他咨詢圖形晶元的市場走勢,分析師回復說:「這個市場還沒起步就已經亂成一團了,現在已經有將近30家公司,你最好還是別干這個。」老黃聽後十分感動,然後就成立了英偉達。

真乃一狠人吶!

當時,3DFX這廝因為推出了引領時代潮流的Voodoo 3D加速卡,確立了絕對的江湖統治地位。憑借3D加速卡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和炫目效果,當時的3DFX把所有同行都摁在地上摩擦,當然也包括老黃的英偉達。

英偉達成立初期由於經驗不足,發布的產品NV1、NV2顯卡都宣告失敗了,當時還因為燒錢太多,陷入了財務困難,窮得叮當響,甚至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裁員。

將軍百戰穿金甲,一將功成萬古枯。老黃畢竟不認命,留足了槍支彈葯苦心研發NV3,即Riva 128,這時候又順便搭上了微軟老大哥的Direct 3D,性能超越了3DFX的Voodoo和ATI的Rage Pro,雖說畫質一般,但最重要的是便宜啊,因此在OEM市場還是灰常吃香的。

從那以後,老黃像開了掛一樣,如有神助。1999年,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塊GPU——GeForce 256,不僅極大推動了PC游戲市場的發展,更徹底改變了並行計算,宣告了3DFX統治的結束。之後英偉達更以很低的價格收購了3DFX,讓其成為囊中之物。這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長江後浪拍前浪,前浪一不小心就會死在沙灘上。

半導體界也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那就是:每18個月,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量就會翻一倍,從而提升一倍的性能。而老黃就比較變態了,他給英偉達定下的目標是:6個月升級一次,功能翻倍。

快速的性能升級和迭代之下,背後其實是無數程序員和設計師日日夜夜爆肝的結果。也正因如此,英偉達才能一步步站穩腳跟,成為顯卡江湖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進入21世紀之後,英偉達已經肅清了幾乎所有的競爭對手,就只剩下一個ATI了,即後來的AMD。

你說巧不巧?ATI的創始人也是華人,名叫何國源,祖籍廣東。與3DFX和英偉達的策略不同,ATI走得是一條更高大全的路子,經營范圍極其廣泛,包括了顯卡、視頻捕捉卡和電視調諧卡等種種產品,不僅做設計,還自己做代工生產,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OEM市場上。

然而,ATI做得過於寬泛,自然就不是專攻GPU的英偉達的對手。在英偉達的進攻下,2001年,成立16年的ATI首次迎來了虧損。

不過春風得意後的老黃似乎有點獨孤求敗的感覺,不知不覺便飄了起來。2000年,老大哥微軟給英偉達送來了一筆大單,決定從英偉達這里采購Xbox的顯示晶元和媒體傳送晶元,為了表示誠意,還直接給了2億美金作為訂金,已經很夠意思了吧?

然鵝,老黃還真是飄得忘乎所以了,給的報價過高,惹得老大哥不高興,不僅沒有完成這筆交易,甚至還鬧到了法律仲裁的地步。

這把微軟給氣的啊!畢竟作為老大哥嘛,微軟還是有一些威嚴的,既然小弟不聽話,那就必須得好好敲打一番才行。於是,微軟找到了英偉達的死對頭ATI,把占據英偉達業務接近20%的Xbox二代訂單,直接送到了ATI的手裡。而被英偉達活活從手裡搶走細分顯卡晶元市場的英特爾,也開始對ATI眉來眼去的。

樹倒猢猻散,市場就會給予最快的反應,遭此變故,英偉達的股價應聲而落,從70美金一度跳水到了只有7美金。這誰玩得起啊?老黃無可奈何地再次找到微軟,主動認錯,請求和解,而後又重新拿到了訂單。

但是呢,在英特爾的扶持下,ATI也逐漸站穩了腳跟,顯卡江湖雙雄的局面正式開始了。

ATI其實是一個老玩家了,成立於1985年,並於1993年上市,而彼時的英偉達才剛剛成立而已。所以在ATI眼中,英偉達不過是一個小屁孩。

90年代初期,ATI一直深耕OEM市場,尤其是筆記本的移動圖形晶元。從1997年到2000年,ATI將Rage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地改進設計,最終Rage 128 Pro居然完全可以與3DFX的Voodoo2相提並論。

但是,真正讓大家記住ATI的還是Radeon。Radeon就像是ATI的明信片,讓大家真正認識了ATI,3DFX後唯一能與英偉達在圖形晶元領域掰一掰手腕的一代梟雄。也正是ATI與英偉達長期以來的相互競爭,才推動了顯卡的快速迭代和發展,給大家帶來一個又一個的神卡作品。

ATI和英偉達既是命中註定的宿敵,同時又是兩個惺惺相惜的破局者。

其實從GeForce 2系列開始,英偉達就一直處於優勢地位,但ATI也不是吃素的啊,Radeon來勢洶洶,初代產品為Radeon 256顯卡,性能上完全不落下風,隨後又進行提頻,改名叫Radeon 7500,性能提升巨大,更是擊敗了英偉達的Geforce 2 GTS,成為新一代性能之王。

也正是從Radeon 256伊始,英偉達和ATI成為了真正的宿命之敵,它們之間的競爭歷程代表了當代顯卡發展的歷史,一直延續至今。

DX7時代,是ATI一直在追趕英偉達 ,而DX8時代,則是ATI全面崛起的時代。那時候,ATI與英偉達並駕齊驅,爭鋒相對,你來我往,相互超越。

在DX8時代,當ATI 推出的Radeon7500還沒得意多久呢,老黃就推出了里程碑式的GeForce 3,再次取得領先。ATI當然不會善罷甘休,馬上推出Radeon 8500,整體表現甚至優於GeForce3。英偉達不甘落後,又推出GeForce3 Ti500來抗衡。ATI不依不饒,發布Radeon 8500,在高端市場取得領先。老黃急了,祭出了一對王炸:DX8時代的究極顯卡—GeForce 4 Ti系列。

老黃原本以為Geforce 4 Ti可以完全壓制ATI,然而終究還是Too Young Too Naive了。

ATI採取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策略。當Geforce 4 Ti發布後的短短4個月內,ATI便推出秘密武器Radeon 9700 Pro,完美支持DirectX 9.0,性能大幅度提升,深受廣大發燒友愛戴。Radeon 9700的完美表現,使得ATI在3D時代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領先英偉達。

在這里還必須得濃墨重彩地提一茬Radeon 9550。我願意尊稱其為:

Radeon·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究極神卡、ATI乃至顯卡史上的絕對經典、中低端市場上神化的結晶、ATI史上的巔峰之作·9550。

其實單從規格上來說,Radeon 9550隻有4條流水線,性能非常一般。但關鍵是人家價格便宜啊,而且能完整支持sm2.0,超頻空間巨大,性能可以提升接近一倍,簡直就是超級甜點。當年的ATI靠這塊顯卡把英偉達的5200打得落花流水,你想想,你花白菜的價格就能吃到大魚大肉,能不香嘛?一代神卡可真不是蓋的!

當然了,風水輪流轉。就在ATI吃著Radeon 9550的老本時,英偉達已經悄悄地展開了PCI Express攻略,這樣一搞,ATI之後就直不起背了。

事實上,英偉達一直在產品研發進度方面略微領先於ATI。早在GeForce 5900發布之前,GeForce 6系列便已經進入研發階段。

當英偉達拿出大刀闊斧簡化後的GeForce 6600時,ATI也推出了X700系列。可惜的是,X700隻是X800的小修小改,成本高,還不支持Shader Model 3.0和HDR等新技術,難以被大眾接受,低端市場的份額被英偉達搶走了一大半,而在高端市場,X800衍生出的X850系列,也難以與GeForce 6800系列正面對抗。

此外,在極為關鍵的中端市場競爭中,ATI推出了X1600,但又一次發昏了。作為力拚GeForce 6600GT甚至GeForce 7300GT的新品,X1600一度被寄予厚望。然而,其所謂的12管線有著太多的水分,步子邁得太大很容易扯著檔的,ATI的這項所謂的超前技術備受質疑,最終無奈草草收場。

令人唏噓的是,就在ATI終於發布X1650XT時(這次是真正擁有12管線,並且實現了36個像素單元了),似乎總算是熬出頭了吧?然鵝,這時ATI卻連家都沒得了......

2006年7月24日,AMD出人意料的收購了ATI。這家擁有21年歷史的全球領先圖形IC廠商以54億美元賣身,雙A最終合璧。

就,挺禿然的......

從此以後,AMD也成為了唯一一個能完整提供CPU+GPU解決方案的雙修玩家,和英特爾爭奪CPU的同時,還和英偉達共分GPU的天下。

但是,一家歡喜一家愁,雙A的結合讓老黃很難受。甚至當時這條消息傳出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覺得非常的別扭。

畢竟,AMD+英偉達和英特爾+ATI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心目中的一個固定組合。而當年出身於AMD的老黃還為了力挺AMD喊出了「Intel is not good enough」時,大家當然認為AMD理所應當就是與英偉達穿一條褲子的。

ATI被AMD收購的那一晚,老黃獨自拿了一瓶威士忌跑到了樓頂,喝著最濃烈的酒,抽著最好的煙,也依然不能排解內心的五味陳雜。此時的老黃在想什麼呢?是在為ATI的突然落寞而感到空虛,還是在為昔日好基友AMD的倒戈相向而痛惜呢?不得而知....

雙A合璧後,ATI成為了AMD的圖形部門,也由此獲得了更多的研發經費以及技術上面的支持。

新的顯卡戰爭又重新開始了,而這次的主角換成了英偉達和AMD。

ATI被AMD收購以後,初期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Radeon HD 2900 XT顯卡是合並後首次發布的產品,它基於全新的R600核心,從這開始就進入了「HD」時代,而「HD」命名也一直延續到Radeon HD 7000系列。

英偉達發布強大G92核心,對AMD-ATI造成壓力,而後A卡迅速反擊,直接推出了55nm更加先進製程的RV670核心,RV670代表作就是Radeon HD 3870 X2顯卡,號稱當時的最強單卡。

還沒等AMD-ATI鬆口氣,英偉達又放出了G100核心,爭鋒相對,彼時的AMD-ATI來了一招田忌賽馬的策略,直接放棄高端市場,用RV770核心的Radeon HD 4870搶佔中低端市場。

之後,N卡牢牢掌控著高端市場,而A卡則成為性價比的代名詞,在中低端市場里混得風生水起,首款支持DX 11的顯卡Radeon HD 5870更是達到了巔峰。

2009年是一個分水嶺。一方面,A卡正式由AMD接管,ATI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另一方面,正式更名AMD顯卡後A卡大不如以前,再難重塑以前的輝煌。

2010年,AMD推出的顯卡普遍升級不大,性能也打不過英偉達,處處落了下風。

2012年,隨著人工智慧、深度神經網路技術的突破發展,提供算力基礎設施的英偉達如魚得水,基於CUDA架構的大規模並行運算晶元Tesla可謂為AI時代而生。到了15年,在AI、VR的巨大風口和礦機催生的需求下,英偉達的股價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這里還有一個重點的事件不得不說,那就是轟動一時的挖礦潮。

在AMD轟轟烈烈打出價格戰招牌時,當時數字貨幣挖礦對顯卡的要求也極高。而A卡無疑是挖礦工們的首選。

之前也提過,那段時間,AMD的顯卡分分鍾賣斷貨,誇張點將就是:曠工們天天守在工廠門口,看到車就上去攔,直接現金交易,卡全部都要。

雖然AMD的顯卡銷量很高,但後勁不行啊,賣得快,沒有貨,結果就是礦工扭頭轉向購買英偉達的產品。而且,隨著數字貨幣挖礦泡沫的出現,AMD 需要面臨的難題是一樁接著一樁:

二手市場交易猖獗、黑心商家瓜分利潤、游戲玩家紛紛倒戈、AMD Mantle API失去開發者的技術支持......

AMD發起了價格戰,最後卻賠了夫人又折兵,而英偉達則坐收漁翁得利,還在不久後發布其Maxwell架構GTX 9XX全系列,也用價格狠狠虐了一把 AMD。

而就是在這段時間里,AMD和英偉達的市場份額開始發生急劇變化。綠巨人開始制霸顯卡領域,而紅色帝國則是有起有落,起起伏伏。

2013年,AMD放棄了HD的命名方式,採用分級別命名方式,最高檔的R9系列,而上一代HD 7970也換了一個新的名字R9 280X。當時,AMD推出的Radeon R9 290X爆出供電過熱、顯卡92℃降頻等不利新聞,被英偉達完虐。

2015年,AMD首次使用HBM顯存,發布首次採用水冷的顯卡:Radeon R9 Fury X,這是一款屬於GCN架構體系的核心,從規格上來說比對手GTX 980Ti強大不少,不過性能方面只能說是互有勝負。

2016年AMD GCN架構的第四代Radeon RX 480,能耗比有了大幅提升,中端的價格中高端的性能,是性價比的不二選擇。

2019年,AMD雖然憑借著7nm工藝和全新的RDNA架構顯卡,幾度出擊,先後推出了多款RX 5000系列顯卡,在功耗、發熱方面拉近了和老對手英偉達的距離,但是不支持硬體光追的弱點,以及顯卡發布初期各種游戲優化兼容和驅動問題,AMD每次新品發布,都被英偉達輕松化解,並沒有打破原來的格局,不禁讓人感到些許的唏噓啊。

2019年第三季度下降之後,AMD開始重新佔領市場,並在2020年第一季度保持穩定,AMD占據了GPU市場的31%以上,而英偉達則占據了剩餘的69%。

AMD走的路線還是性價比取勝,降維打擊,Radeon RX 5700的價格與RTX 2060相當,並提供2060超級性能水平。5700 XT的價格也與RTX 2060 Super幾乎相同,而性能卻與RTX 2070 Super差不多。

近年來,蘋果一直與AMD緊密合作,幾乎所有的Mac系列電腦配備的獨立顯卡都來自AMD。牢牢抓住蘋果這個大客戶,AMD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但是,英偉達在超高端顯卡市場上依然處於高處不勝寒的壟斷地位,RTX 2080 Super和RTX 2080 Ti是玩家可以選擇的最優項。

英偉達和AMD都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他們的下一代顯卡。根據初步估計,RTX 3080將比RTX 2080 Ti快30-40%,而3080 Ti則比後者高70%以上。目前,AMD也確認了Big Navi顯卡為首批RDNA 2產品,性能提升方面亦會有比較大的期待。

時間永是流駛,江湖總不太平,AMD和英偉達的顯卡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新時代顯卡換代的頻率越來越快,性能提升也越來越強,我們仍然激動於英偉達帶給我們的創新,我們也仍然嚮往著AMD的彎道超車。

顯卡江湖的書劍恩仇錄還將繼續上演,沒有結局,一切皆未可知。

⑦ 如何賺取比特幣百度經驗

比特幣自己挖是不現實的看現在全網的算力,除非你自己有大型礦機,最好就是靠點擊廣告賺比特幣,一般很多國外的網站多有的不過得到的比特幣很少只有0.00000來計算的。多發掘幾個點廣告賺的可以賺快點推薦你這個http://freebitco.in/?r=126019看看,其它網站自己發掘。網路經驗你就多回答問題唄升級自然快了!!!

⑧ 斗魚場控機器人蘋果電腦能用嗎

等於廠機礦機氣人,蘋果電腦能用嗎,我說這個是可以用的。
MacBook (本本精明)
MacBook 配備高達 2.4GHz 的 Intel Core 2 Duo 處理器,亮麗的 13.3 英寸顯示屏,內置 iSight 攝像頭、Apple Remote 遙控器與 Front Row 和 iLife'08,讓你的數字生活充滿活力。僅售 RMB 9,898 起。13 英寸黑色和白色兩款機型在售。

MacBook
MacBook Air(全球超薄筆記本電腦)
全新 MacBook Air 纖薄無比,僅重 1.36 公斤,完全改寫移動計算的標准。更不可思議的是,它配備 13.3 英寸顯示屏和標准尺寸鍵盤。MacBook Air 內置多項突破性無線技術,完全為無線生活方式量身定製。

MacBook Air
MacBook Pro(靈巧快捷)
MacBook Pro 現有 15 英寸和 17 英寸兩款型號,性能外觀同樣出色。它僅厚 2.59 厘米、重 2.45 公斤,比大多數的精裝書籍更易於攜帶。裝備 Intel Core 2 Duo 處理器和強大的圖形架構,讓你真正體驗超強動力。

MacBook Pro
桌面電腦
iMac(完美融為一體)
iMac 採用一體式設計,美麗和內涵並重,強大的功能與完美的超薄設計融為一體,有 20 寸和 24 英寸兩種寬屏機型,iMac 內置無線功能、Mac OS X Leopard 和 iLife 』08。所有你需要的一切都在包裝箱里了。

iMac
Mac Pro (史上最快的 Mac)
全新 Mac Pro 的速度比上一代產品提升高達 2 倍。標准配置提供八核處理能力,全新四核 Intel Xeon 處理器運行速度高達 2.8GHz。每個系統均支持最多兩台 30 英寸 Apple Cinema HD 顯示屏,藉助 Mac Pro 的澎湃動力,你肯定會找到自己所需。

Mac Pro
Mac mini (小即是美)
簡單但強勁,Mac mini 不僅價格經濟,而且把完整的 Mac 體驗全部壓縮在了一個僅有 6.5 英寸見方的機盒內。Intel Core 2 Duo 處理器賦予它驚人速度。只需連接到你自己的顯示屏、鍵盤和滑鼠-其餘部分 Mac mini 已全部為你准備好。僅售 RMB 5,700 起,是最經濟的一款 Mac。

Mac mini
系統介紹

mac系統
Mac系統是蘋果機專用系統,正常情況下在普通PC上無法安裝的操作系統。蘋果公司不但生產Mac的大部分硬體,連Mac所用的操作系統都是它自行開發的。

MAC系統基於UNIX的核心系統增強了系統的穩定性、性能以及響應能力。因此,MAC系統上的病毒要遠遠少於windows系統。

MAC OS X操作系統界面非常獨特,突出了形象的圖標和人機對話(圖形化的人機對話界面最初來自施樂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蘋果借鑒了其成果開發了自己的圖形化界面,後來又被微軟的Windows所借鑒並在Windows中廣泛應用)。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它的操作系統。

蘋果機的操作系統已經到了OS 10.9,代號為OS X Mavericks,這是MAC電腦誕生16年來最大的變化。新系統非常可靠,它的許多特點和服務都體現了蘋果公司的理念。

OS X操作系統界面非常獨特,突出了形象的圖標和人機對話(圖形化的人機對話界面最初來自施樂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蘋果借鑒了其成果開發了自己的圖形化界面,後來又被微軟的Windows所借鑒並在Windows中廣泛應用)。蘋果公司能夠根據自己的技術標准生產電腦、自主開發相對應的操作系統,可見它的技術和實力非同一般。打個比方,蘋果公司就像是Dell和微軟的聯合體,在軟硬體方面「才貌雙全」。

⑨ 蘋果MAC電腦能挖礦嗎

任何電腦都可以,是用顯卡來挖的,現在就行礦機了,挖礦潮影響,全球顯卡價格大幅上漲,甚至帶動了其他電腦硬體價格小幅上漲。由於顯卡產能不足,此前一些礦商將目標盯上了RTX 30系游戲本,用筆記本挖礦。近期,軟體開發者Yifan Gu(顧屹凡)成功用M1 MacBook Air實現以太坊挖礦,並在GitHub公布了方法。
其實這並不是M1處理器首次挖礦,早在去年12月,XMRig開發者就開始用M1 Mac挖門羅幣。不過M1 MacBook Air的挖礦效率很低,據顧屹凡測試,挖以太坊的效率只有2MH/s,功耗17-20W,與NVIDIA顯卡相比,相差甚遠,平均每日收益僅0.14美元。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⑩ 當區塊鏈不再需要礦機挖礦時比特大陸會沉底嗎

今年3月底,比特大陸推出了一款基於ASIC的螞蟻礦機X3,主要是針對門羅幣(XMR)以及依賴CryptoNight演算法的加密貨幣,門羅幣隨即發出反制聲明,將改變核心演算法以對抗ASIC算力的入侵。

如果這個出現在數字加密貨幣的世界裡會是什麼結果?就是錯誤的計算結果可能被帶入到整個網路而無人發現。

而更關鍵的是,如果一家「計算器生產廠」壟斷了計算器市場,它還可以故意生產出這種帶錯誤的計算器改變數學規則。

畢竟,在加密數字貨幣領域的「計算」可不是1+2+3這么簡單,你不可能拿紙幣對比特幣進行手工驗算。

比特大陸算力壟斷的現實意義

關於基於51%算力的攻擊,我們已經在各種文章中了解了。

但現實是,雖然之前全球約有78%的算力在中國大陸,但所幸他們分散在不同的礦池里,被不同的人所掌控。

盡管所有基於PoW的加密數字貨幣都存在被51%攻擊的風險,但由於算力的分散導致很少有人能真的發動攻擊。

但是如果礦工本身不想發動攻擊,但礦機生產廠商發動攻擊呢?

依然用剛才的比喻來說,就是雖然每一個礦工主觀上都想獨立的做題驗算,但他們手中的計算器被遠程動了手腳給出了一致的錯誤答案。這就可能對數字加密貨幣造成極大的威脅。

而偏偏,擁有礦機絕對話語權的生產廠商比特大陸又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問題。

2017年4月,比特大陸礦機曾爆出Antbleed後門。盡管在中文圈這被描述為一個「漏洞」,但Antbleed更像是一個被實現設計好的功能。

匿名人員發現,一台比特大陸生產的螞蟻礦機連上網路後,會定期與比特大陸持有的一個域名進行通信,將礦機的序列號、MAC地址和IP地址回傳給比特大陸的伺服器。而如果比特大陸的伺服器給出否定的信號,這台礦機將終止運行。

盡管比特大陸回應稱,他們不能關閉任何不屬於他們的礦機。但比特幣Core團隊則在實驗中證明,這個功能其實沒有任何驗證,任何人可以通過偽造DNS來關閉礦機——但這同時也意味著,比特大陸是有能力關閉任何已銷售礦機的。

之後,比特大陸修復了這一「漏洞」,但卻在社區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而這也奠定了幾乎所有PoW區塊鏈社區對比特大陸都存在偏見的基調。

幾個月後,在比特大陸的主導下ViaBTC挖出了第一個區塊,對比特幣區塊鏈進行了硬分叉,從此世界上有了比特現金BCH(BitcoinCash)。

礦機壟斷是否會破壞分布式系統?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應該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那就是礦機壟斷一定會影響PoW數字加密貨幣的安全運轉。

這一問題並不在於比特大陸和創始人吳忌寒是否值得信任,而是在於任何一個區塊鏈系統的價值之一就應當是在排除對任何單個公司和單個個人信任的情況下安全運轉。

即便是ASIC礦機沒有被比特大陸壟斷,ASIC礦機本身也會加重算力的集中度。

用於挖礦的ASIC對通風、電力和場地有很大的要求,除了用於挖礦之外沒有任何用途,同時由於算力強大而拉高了全網的計算難度。

這導致外部玩家很難像5年前那樣,在電腦上下個軟體就開始挖礦。而最近的中心化交易所被黑事件頻發導致,也證明在這個沒有監管的市場中集中絕對會導致不安全。

假設比特幣網路運行在100萬個礦工之上,就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關閉它。而如果比特幣網路運行在20個大型礦場上,那麼關閉它就容易多了。

而截止到2017年末,已經有78%的算力集中在中國大陸,這導致中國監管部門事實上有對比特幣發起致命攻擊的可能性。

並且,大多數數字加密貨幣的使用場景都與「去中心化」有關,一旦中心化,將意味著這些使用場景不復存在。導致一個原本可能有價值的項目變成純粹浪費算力的空氣幣。

那麼,我們面對這一狀況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

首先是作為項目方,也許是時候放棄純粹的PoW機制了。事實上,在許多發行加密數字貨幣的項目中,尤其是在資產證券化類的項目里。類似於現實世界中股票概念的PoS本身就比PoW更為合理。

在不了解區塊鏈的媒體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比特幣浪費了大量的算力還毫無價值」,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基於PoW的區塊鏈很難將項目本身的價值與所發行的數字加密貨幣進行綁定——因為貨幣的價格背後真正的價值並非來自於項目,而來自於維持算力的成本。

而PoW+PoS的混合模式更像是未來,在混合模式中,持幣用戶和礦工都可以參與到這一社區的重大決策中。而如果一個決策被廣泛認可,那麼無需開發者過分干預,區塊鏈就會軟分叉到最新的狀態,幾乎不會有礦工或礦機私自抵制的狀況。

其次,作為散戶礦工,如果你現在還在挖一種純粹的PoW機制貨幣,那你應該無條件的支持社區發起的為了抵禦ASIC礦機進行的分叉活動,哪怕這會導致你的礦機失效。

這聽起來有些自相矛盾,但是從長遠利益考慮在一個被算力壟斷控制的幣種中竭澤而漁,不如促進社區的改革獲得更多的收益。因為,在許多過去的算力與社區的沖突中,最終的結果是算力主會強行保留舊有演算法對區塊鏈進行硬分叉。

而一如ETH和ETC一樣,屬於算力主的經典以太坊(ETC)由於失去了開發者的支持,變成沒有活力、不可能發展出應用的空氣幣。

作為散戶韭菜,你應當謹慎交易比特大陸礦機所支持的非主流數字貨幣(比特幣除外),避免掉入一個完全由比特大陸控制算力的區塊鏈中。

最後,如果你就是比特大陸,你應該怎麼辦?

比特大陸的目標是成為Intel、AMD和Nvidia,為整個計算機行業做出更大的貢獻,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而不只是糾結於挖礦的眼前利益。

華爾街的金融家們早就已經看透Nvidia顯卡挖礦所帶來的暴力,這家公司的股票價格漲跌已經和比特幣的價格走向一致,甚至說是受數字貨幣行情的影響。知名做空機構香櫞近日已看空Nvidia,認為這家公司將太多精力放在了為數字貨幣礦工提供服務,而不是把重點放在人工智慧、游戲和無人駕駛等正經業務上。

晶元廠家的使命是提供更強大的晶元來驅動更智能的服務,最後為現實世界做貢獻,而不是成為虛擬世界的壟斷大亨。當大家再也不走進虛擬世界的大門時,剩下的只是一片無人的荒地。

在去年接受美媒的采訪時,吳忌寒曾透露將以數十億美元的市值進行IPO。作為一家即將上市的企業,比特大陸不僅要對投資人負責,還要接受投資人對業務的可持續性的質問,「如果你的礦機上市就遭遇分叉,該怎麼辦?」

而這個需要上市後才會問的問題,已經出現:門羅比團隊分叉後的分叉幣XMO目前一個的價格是7.5美元,而真的門羅幣XMR目前一個的價格是194美元,分叉幣被門羅社區徹底拋棄。

在比特大陸成為所有區塊鏈社區唾棄的名字之前,完全可以靠這幾年積累的巨額資本沿著此前的規劃向人工智慧晶元公司的轉型,而不是繼續開發各種各樣數字貨幣礦機來榨取生態崩盤前的最後一滴油。

內容來源:鳳凰網

閱讀全文

與mac不送礦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平張廈電影 瀏覽:288
筆記本獨顯不能挖礦 瀏覽:616
什麼虛擬貨幣全球通用 瀏覽:699
在單位放一台礦機 瀏覽:847
好看的男男尺度大的 瀏覽:250
蛇女追魂國語版電影 瀏覽:476
邵氏聊齋 瀏覽:503
香港電影叫什麼奴 瀏覽:747
礦篩網調直機供應 瀏覽:717
玩數字貨幣會血本無歸嗎 瀏覽:216
一個農場喜歡一個妓女電影 瀏覽:479
方舟生存進化如何讓恐龍挖礦 瀏覽:265
cpu和apu挖礦 瀏覽:379
一個外國電影兩個人在啪啪被保安發現 瀏覽:473
安姆普客礦機江蘇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817
日本懸疑推理片推薦 瀏覽:461
國際數字貨幣能提現嗎 瀏覽:584
神州信息是數字貨幣概念股嗎 瀏覽:600
比特幣的由誰控制數量 瀏覽:207
我國交易比特幣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