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礦池算力 > 連軸器的壓軸力怎麼算

連軸器的壓軸力怎麼算

發布時間:2025-04-16 06:56:09

『壹』 求二級圓柱斜齒輪減速器的說明書還有cad圖紙,根據我的數據來算

設計課題:
設計一用於帶式運輸機上的兩級展開式圓柱齒輪減速器.運輸機連續單向運轉,載荷變化不大,空載起動,捲筒效率為0.96(包括其支承軸承效率的損失),減速器小批量生產,使用期限8年(300天/年),兩班制工作,運輸容許速度誤差為5%,車間有三相交流,電壓380/220V
表一:
題號

參數 1 2 3 4 5
運輸帶工作拉力(kN) 2.5 2.3 2.1 1.9 1.8
運輸帶工作速度(m/s) 1.0 1.1 1.2 1.3 1.4
捲筒直徑(mm) 250 250 250 300 300
二. 設計要求
1.減速器裝配圖一張(A1)。
2.CAD繪制軸、齒輪零件圖各一張(A3)。
3.設計說明書一份。
三. 設計步驟
1. 傳動裝置總體設計方案
2. 電動機的選擇
3. 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分配傳動比
4. 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
5. 設計V帶和帶輪
6. 齒輪的設計
7. 滾動軸承和傳動軸的設計
8. 鍵聯接設計
9. 箱體結構設計
10. 潤滑密封設計
11. 聯軸器設計
1.傳動裝置總體設計方案:
1. 組成:傳動裝置由電機、減速器、工作機組成。
2. 特點:齒輪相對於軸承不對稱分布,故沿軸向載荷分布不均勻,
要求軸有較大的剛度。
3. 確定傳動方案:考慮到電機轉速高,傳動功率大,將V帶設置在高速級。
其傳動方案如下:

圖一:(傳動裝置總體設計圖)
初步確定傳動系統總體方案如:傳動裝置總體設計圖所示。
選擇V帶傳動和二級圓柱斜齒輪減速器(展開式)。
傳動裝置的總效率
=0.96×××0.97×0.96=0.759;
為V帶的效率,為第一對軸承的效率,
為第二對軸承的效率,為第三對軸承的效率,
為每對齒輪嚙合傳動的效率(齒輪為7級精度,油脂潤滑.
因是薄壁防護罩,採用開式效率計算)。
2.電動機的選擇
電動機所需工作功率為: P=P/η=1900×1.3/1000×0.759=3.25kW, 執行機構的曲柄轉速為n==82.76r/min,
經查表按推薦的傳動比合理范圍,V帶傳動的傳動比i=2~4,二級圓柱斜齒輪減速器傳動比i=8~40,
則總傳動比合理范圍為i=16~160,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為n=i×n=(16~160)×82.76=1324.16~13241.6r/min。
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尺寸、重量、價格和帶傳動、減速器的傳動比,
選定型號為Y112M—4的三相非同步電動機,額定功率為4.0
額定電流8.8A,滿載轉速1440 r/min,同步轉速1500r/min。

方案 電動機型號 額定功率
P
kw 電動機轉速
電動機重量
N 參考價格
元 傳動裝置的傳動比
同步轉速 滿載轉速 總傳動比 V帶傳動 減速器
1 Y112M-4 4 1500 1440 470 230 16.15 2.3 7.02

中心高
外型尺寸
L×(AC/2+AD)×HD 底腳安裝尺寸A×B 地腳螺栓孔直徑K 軸伸尺寸D×E 裝鍵部位尺寸F×GD
132 515× 345× 315 216 ×178 12 36× 80 10 ×41

3.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分配傳動比
(1)       總傳動比
由選定的電動機滿載轉速n和工作機主動軸轉速n,可得傳動裝置總傳動比為=n/n=1440/82.76=17.40
(2)       分配傳動裝置傳動比
=×
式中分別為帶傳動和減速器的傳動比。
為使V帶傳動外廓尺寸不致過大,初步取=2.3,則減速器傳動比為==17.40/2.3=7.57
根據各原則,查圖得高速級傳動比為=3.24,則==2.33
4.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
(1)各軸轉速
  ==1440/2.3=626.09r/min
  ==626.09/3.24=193.24r/min
  = / =193.24/2.33=82.93 r/min
==82.93 r/min
(2)各軸輸入功率
=×=3.25×0.96=3.12kW
  =×η2×=3.12×0.98×0.95=2.90kW
  =×η2×=2.97×0.98×0.95=2.70kW
=×η2×η4=2.77×0.98×0.97=2.57kW
則各軸的輸出功率:  
=×0.98=3.06 kW
=×0.98=2.84 kW
=×0.98=2.65kW
=×0.98=2.52 kW
各軸輸入轉矩
=×× N·m
電動機軸的輸出轉矩=9550 =9550×3.25/1440=21.55 N·
所以: =×× =21.55×2.3×0.96=47.58 N·m
=×××=47.58×3.24×0.98×0.95=143.53 N·m
=×××=143.53×2.33×0.98×0.95=311.35N·m
=××=311.35×0.95×0.97=286.91 N·m
輸出轉矩:=×0.98=46.63 N·m
=×0.98=140.66 N·m
=×0.98=305.12N·m
=×0.98=281.17 N·m
運動和動力參數結果如下表
軸名 功率P KW 轉矩T Nm 轉速r/min
輸入 輸出 輸入 輸出
電動機軸 3.25 21.55 1440
1軸 3.12 3.06 47.58 46.63 626.09
2軸 2.90 2.84 143.53 140.66 193.24
3軸 2.70 2.65 311.35 305.12 82.93
4軸 2.57 2.52 286.91 281.17 82.93
5.設計V帶和帶輪
⑴確定計算功率
查課本表9-9得:
,式中為工作情況系數, 為傳遞的額定功率,既電機的額定功率.
⑵選擇帶型號
根據,,查課本表8-8和表8-9選用帶型為A型帶.
⑶選取帶輪基準直徑
查課本表8-3和表8-7得小帶輪基準直徑,則大帶輪基準直徑,式中ξ為帶傳動的滑動率,通常取(1%~2%),查課本表8-7後取。
⑷驗算帶速v
  在5~25m/s范圍內,V帶充分發揮。
⑸確定中心距a和帶的基準長度
由於,所以初步選取中心距a:,初定中心距,所以帶長,
=.查課本表8-2選取基準長度得實際中心距


⑹驗算小帶輪包角
,包角合適。
⑺確定v帶根數z
因,帶速,傳動比,
查課本表8-5a或8-5c和8-5b或8-5d,並由內插值法得.
查課本表8-2得=0.96.
查課本表8-8,並由內插值法得=0.96
由公式8-22得

故選Z=5根帶。
⑻計算預緊力
查課本表8-4可得,故:
單根普通V帶張緊後的初拉力為

⑼計算作用在軸上的壓軸力
利用公式8-24可得:

6.齒輪的設計
(一)高速級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齒輪材料,熱處理及精度
考慮此減速器的功率及現場安裝的限制,故大小齒輪都選用硬齒面漸開線斜齒輪
(1)       齒輪材料及熱處理
  ① 材料:高速級小齒輪選用鋼調質,齒面硬度為小齒輪 280HBS 取小齒齒數=24
高速級大齒輪選用鋼正火,齒面硬度為大齒輪 240HBS Z=i×Z=3.24×24=77.76 取Z=78.
② 齒輪精度
按GB/T10095-1998,選擇7級,齒根噴丸強化。
2.初步設計齒輪傳動的主要尺寸
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

確定各參數的值:
①試選=1.6
查課本圖10-30 選取區域系數 Z=2.433
由課本圖10-26

②由課本公式10-13計算應力值環數
N=60nj =60×626.09×1×(2×8×300×8)
=1.4425×10h
N= =4.45×10h #(3.25為齒數比,即3.25=)
③查課本 10-19圖得:K=0.93 K=0.96
④齒輪的疲勞強度極限
取失效概率為1%,安全系數S=1,應用公式10-12得:
[]==0.93×550=511.5
[]==0.96×450=432
許用接觸應力

⑤查課本由表10-6得: =189.8MP
由表10-7得: =1
T=95.5×10×=95.5×10×3.19/626.09
=4.86×10N.m
3.設計計算
①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d

=
②計算圓周速度

③計算齒寬b和模數
計算齒寬b
b==49.53mm
計算摸數m
初選螺旋角=14
=
④計算齒寬與高之比
齒高h=2.25 =2.25×2.00=4.50
= =11.01
⑤計算縱向重合度
=0.318=1.903
⑥計算載荷系數K
使用系數=1
根據,7級精度, 查課本由表10-8得
動載系數K=1.07,
查課本由表10-4得K的計算公式:
K= +0.23×10×b
=1.12+0.18(1+0.61) ×1+0.23×10×49.53=1.42
查課本由表10-13得: K=1.35
查課本由表10-3 得: K==1.2
故載荷系數:
K=K K K K =1×1.07×1.2×1.42=1.82
⑦按實際載荷系數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圓直徑
d=d=49.53×=51.73
⑧計算模數
=
4.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
由彎曲強度的設計公式

⑴ 確定公式內各計算數值
① 小齒輪傳遞的轉矩=48.6kN·m
   確定齒數z
因為是硬齒面,故取z=24,z=i z=3.24×24=77.76
傳動比誤差  i=u=z/ z=78/24=3.25
Δi=0.032%5%,允許
②      計算當量齒數
z=z/cos=24/ cos14=26.27 
z=z/cos=78/ cos14=85.43
③       初選齒寬系數
   按對稱布置,由表查得=1
④       初選螺旋角
  初定螺旋角 =14
⑤       載荷系數K
K=K K K K=1×1.07×1.2×1.35=1.73
⑥       查取齒形系數Y和應力校正系數Y
查課本由表10-5得:
齒形系數Y=2.592 Y=2.211
 應力校正系數Y=1.596  Y=1.774
⑦       重合度系數Y
端面重合度近似為=[1.88-3.2×()]=[1.88-3.2×(1/24+1/78)]×cos14=1.655
=arctg(tg/cos)=arctg(tg20/cos14)=20.64690
=14.07609
因為=/cos,則重合度系數為Y=0.25+0.75 cos/=0.673
⑧       螺旋角系數Y
 軸向重合度 ==1.825,
Y=1-=0.78
⑨       計算大小齒輪的
 安全系數由表查得S=1.25
工作壽命兩班制,8年,每年工作300天
小齒輪應力循環次數N1=60nkt=60×271.47×1×8×300×2×8=6.255×10
大齒輪應力循環次數N2=N1/u=6.255×10/3.24=1.9305×10
查課本由表10-20c得到彎曲疲勞強度極限                  
小齒輪 大齒輪
查課本由表10-18得彎曲疲勞壽命系數:
K=0.86 K=0.93
取彎曲疲勞安全系數 S=1.4
[]=
[]=

大齒輪的數值大.選用.
⑵ 設計計算
計算模數

對比計算結果,由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m大於由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按GB/T1357-1987圓整為標准模數,取m=2mm但為了同時滿足接觸疲勞強度,需要按接觸疲勞強度算得的分度圓直徑d=51.73來計算應有的齒數.於是由:
z==25.097 取z=25
那麼z=3.24×25=81
 ② 幾何尺寸計算
計算中心距 a===109.25
將中心距圓整為110
按圓整後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
=arccos
因值改變不多,故參數,,等不必修正.
計算大.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
d==51.53
d==166.97
計算齒輪寬度
B=
圓整的
(二) 低速級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⑴ 材料:低速級小齒輪選用鋼調質,齒面硬度為小齒輪 280HBS 取小齒齒數=30
速級大齒輪選用鋼正火,齒面硬度為大齒輪 240HBS z=2.33×30=69.9 圓整取z=70.
⑵ 齒輪精度
按GB/T10095-1998,選擇7級,齒根噴丸強化。
⑶ 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
1.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值
①試選K=1.6
②查課本由圖10-30選取區域系數Z=2.45
③試選,查課本由圖10-26查得
=0.83 =0.88 =0.83+0.88=1.71
應力循環次數
N=60×n×j×L=60×193.24×1×(2×8×300×8)
=4.45×10
N=1.91×10
由課本圖10-19查得接觸疲勞壽命系數
K=0.94 K= 0.97
查課本由圖10-21d
按齒面硬度查得小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
大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
取失效概率為1%,安全系數S=1,則接觸疲勞許用應力
[]==
[]==0.98×550/1=517
[540.5
查課本由表10-6查材料的彈性影響系數Z=189.8MP
選取齒寬系數
T=95.5×10×=95.5×10×2.90/193.24
=14.33×10N.m
=65.71
2. 計算圓周速度
0.665
3. 計算齒寬
b=d=1×65.71=65.71
4. 計算齒寬與齒高之比
模數 m=
齒高 h=2.25×m=2.25×2.142=5.4621
=65.71/5.4621=12.03
5. 計算縱向重合度

6. 計算載荷系數K
K=1.12+0.18(1+0.6+0.23×10×b
=1.12+0.18(1+0.6)+ 0.23×10×65.71=1.4231
使用系數K=1
同高速齒輪的設計,查表選取各數值
=1.04 K=1.35 K=K=1.2
故載荷系數
K==1×1.04×1.2×1.4231=1.776
7. 按實際載荷系數校正所算的分度圓直徑
d=d=65.71×
計算模數
3. 按齒根彎曲強度設計
m≥
一確定公式內各計算數值
(1)       計算小齒輪傳遞的轉矩=143.3kN·m
(2)       確定齒數z
因為是硬齒面,故取z=30,z=i ×z=2.33×30=69.9
傳動比誤差  i=u=z/ z=69.9/30=2.33
Δi=0.032%5%,允許
(3)       初選齒寬系數
   按對稱布置,由表查得=1
(4)      初選螺旋角
  初定螺旋角=12
(5)      載荷系數K
K=K K K K=1×1.04×1.2×1.35=1.6848
(6) 當量齒數     
  z=z/cos=30/ cos12=32.056 
z=z/cos=70/ cos12=74.797
由課本表10-5查得齒形系數Y和應力修正系數Y

(7)       螺旋角系數Y
 軸向重合度 ==2.03
Y=1-=0.797
(8)       計算大小齒輪的
查課本由圖10-20c得齒輪彎曲疲勞強度極限
 
查課本由圖10-18得彎曲疲勞壽命系數
K=0.90 K=0.93 S=1.4
[]=
[]=
計算大小齒輪的,並加以比較

                 
大齒輪的數值大,選用大齒輪的尺寸設計計算.
計算模數

對比計算結果,由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m大於由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按GB/T1357-1987圓整為標准模數,取m=3mm但為了同時滿足接觸疲勞強度,需要按接觸疲勞強度算得的分度圓直徑d=72.91來計算應有的齒數.
z==27.77 取z=30
z=2.33×30=69.9 取z=70
    ② 初算主要尺寸
計算中心距 a===102.234
將中心距圓整為103
修正螺旋角
=arccos
因值改變不多,故參數,,等不必修正
   分度圓直徑
d==61.34
d==143.12
計算齒輪寬度

圓整後取

低速級大齒輪如上圖:
V帶齒輪各設計參數附表
1.各傳動比
V帶 高速級齒輪 低速級齒輪
2.3 3.24 2.33
2. 各軸轉速n
(r/min) (r/min) (r/min)
(r/min)
626.09 193.24 82.93 82.93
3. 各軸輸入功率 P
(kw) (kw) (kw) (kw)
3.12 2.90 2.70 2.57
4. 各軸輸入轉矩 T
(kN·m) (kN·m) (kN·m) (kN·m)
47.58 143.53 311.35 286.91
 5. 帶輪主要參數
小輪直徑(mm) 大輪直徑(mm)
中心距a(mm) 基準長度(mm)
帶的根數z
90 224 471 1400 5
7.傳動軸承和傳動軸的設計
1. 傳動軸承的設計
⑴. 求輸出軸上的功率P,轉速,轉矩
P=2.70KW =82.93r/min
=311.35N.m
⑵. 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
已知低速級大齒輪的分度圓直徑為
=143.21
而 F=
F= F
F= Ftan=4348.16×0.246734=1072.84N
圓周力F,徑向力F及軸向力F的方向如圖示:
⑶. 初步確定軸的最小直徑
先按課本15-2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選取軸的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根據課本取

輸出軸的最小直徑顯然是安裝聯軸器處的直徑,為了使所選的軸與聯軸器吻合,故需同時選取聯軸器的型號
查課本,選取

因為計算轉矩小於聯軸器公稱轉矩,所以
查《機械設計手冊》
選取LT7型彈性套柱銷聯軸器其公稱轉矩為500Nm,半聯軸器的孔徑
⑷. 根據軸向定位的要求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為了滿足半聯軸器的要求的軸向定位要求,Ⅰ-Ⅱ軸段右端需要制出一軸肩,故取Ⅱ-Ⅲ的直徑;左端用軸端擋圈定位,按軸端直徑取擋圈直徑半聯軸器與 為了保證軸端擋圈只壓在半聯軸器上而不壓在軸端上, 故Ⅰ-Ⅱ的長度應比 略短一些,現取
初步選擇滾動軸承.因軸承同時受有徑向力和軸向力的作用,故選用單列角接觸球軸承.參照工作要求並根據,由軸承產品目錄中初步選取0基本游隙組 標准精度級的單列角接觸球軸承7010C型.
D B 軸承代號
45 85 19 58.8 73.2 7209AC
45 85 19 60.5 70.2 7209B
45 100 25 66.0 80.0 7309B
50 80 16 59.2 70.9 7010C
50 80 16 59.2 70.9 7010AC
50 90 20 62.4 77.7 7210C

2. 從動軸的設計
對於選取的單向角接觸球軸承其尺寸為的,故;而 .
右端滾動軸承採用軸肩進行軸向定位.由手冊上查得7010C型軸承定位軸肩高度mm,
③ 取安裝齒輪處的軸段;齒輪的右端與左軸承之間採用套筒定位.已知齒輪的寬度為75mm,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壓緊齒輪,此軸段應略短於輪轂寬度,故取. 齒輪的左端採用軸肩定位,軸肩高3.5,取.軸環寬度,取b=8mm.

④ 軸承端蓋的總寬度為20mm(由減速器及軸承端蓋的結構設計而定) .根據軸承端蓋的裝拆及便於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的外端面與半聯軸器右端面間的距離 ,故取.
⑤ 取齒輪距箱體內壁之距離a=16,兩圓柱齒輪間的距離c=20.考慮到箱體的鑄造誤差,在確定滾動軸承位置時,應距箱體內壁一段距離 s,取s=8,已知滾動軸承寬度T=16,
高速齒輪輪轂長L=50,則

至此,已初步確定了軸的各端直徑和長度.
5. 求軸上的載荷
首先根據結構圖作出軸的計算簡圖, 確定頂軸承的支點位置時,
查《機械設計手冊》20-149表20.6-7.
對於7010C型的角接觸球軸承,a=16.7mm,因此,做為簡支梁的軸的支承跨距.

傳動軸總體設計結構圖:

(從動軸)

(中間軸)

從動軸的載荷分析圖:

6. 按彎曲扭轉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
根據
==
前已選軸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
查表15-1得[]=60MP
〈 [] 此軸合理安全
7. 精確校核軸的疲勞強度.
⑴. 判斷危險截面
截面A,Ⅱ,Ⅲ,B只受扭矩作用。所以A Ⅱ Ⅲ B無需校核.從應力集中對軸的疲勞強度的影響來看,截面Ⅵ和Ⅶ處過盈配合引起的應力集中最嚴重,從受載來看,截面C上的應力最大.截面Ⅵ的應力集中的影響和截面Ⅶ的相近,但是截面Ⅵ不受扭矩作用,同時軸徑也較大,故不必做強度校核.截面C上雖然應力最大,但是應力集中不大,而且這里的直徑最大,故C截面也不必做強度校核,截面Ⅳ和Ⅴ顯然更加不必要做強度校核.由第3章的附錄可知,鍵槽的應力集中較系數比過盈配合的小,因而,該軸只需膠合截面Ⅶ左右兩側需驗證即可.
⑵. 截面Ⅶ左側。
抗彎系數 W=0.1=0.1=12500
抗扭系數 =0.2=0.2=25000
截面Ⅶ的右側的彎矩M為
截面Ⅳ上的扭矩為 =311.35
截面上的彎曲應力

截面上的扭轉應力
==
軸的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
由課本表15-1查得:


經插入後得
2.0 =1.31
軸性系數為
=0.85
K=1+=1.82
K=1+(-1)=1.26
所以

綜合系數為: K=2.8
K=1.62
碳鋼的特性系數 取0.1
取0.05
安全系數
S=25.13
S13.71
≥S=1.5 所以它是安全的
截面Ⅳ右側
抗彎系數 W=0.1=0.1=12500
抗扭系數 =0.2=0.2=25000
截面Ⅳ左側的彎矩M為 M=133560
截面Ⅳ上的扭矩為 =295
截面上的彎曲應力
截面上的扭轉應力
==K=
K=
所以
綜合系數為:
K=2.8 K=1.62
碳鋼的特性系數
取0.1 取0.05
安全系數
S=25.13
S13.71
≥S=1.5 所以它是安全的
8.鍵的設計和計算
①選擇鍵聯接的類型和尺寸
一般8級以上精度的尺寸的齒輪有定心精度要求,應用平鍵.
根據 d=55 d=65
查表6-1取: 鍵寬 b=16 h=10 =36
b=20 h=12 =50
②校和鍵聯接的強度
查表6-2得 []=110MP
工作長度 36-16=20
50-20=30
③鍵與輪轂鍵槽的接觸高度
K=0.5 h=5
K=0.5 h=6
由式(6-1)得:
<[]
<[]
兩者都合適
取鍵標記為:
鍵2:16×36 A GB/T1096-1979
鍵3:20×50 A GB/T1096-1979
9.箱體結構的設計
減速器的箱體採用鑄造(HT200)製成,採用剖分式結構為了保證齒輪佳合質量,
大端蓋分機體採用配合.
1. 機體有足夠的剛度
在機體為加肋,外輪廓為長方形,增強了軸承座剛度
2. 考慮到機體內零件的潤滑,密封散熱。
因其傳動件速度小於12m/s,故採用侵油潤油,同時為了避免油攪得沉渣濺起,齒頂到油池底面的距離H為40mm
為保證機蓋與機座連接處密封,聯接凸緣應有足夠的寬度,聯接表面應精創,其表面粗糙度為
3. 機體結構有良好的工藝性.
鑄件壁厚為10,圓角半徑為R=3。機體外型簡單,拔模方便.
4. 對附件設計
A 視孔蓋和窺視孔
在機蓋頂部開有窺視孔,能看到 傳動零件齒合區的位置,並有足夠的空間,以便於能伸入進行操作,窺視孔有蓋板,機體上開窺視孔與凸緣一塊,有便於機械加工出支承蓋板的表面並用墊片加強密封,蓋板用鑄鐵製成,用M6緊固
B 油螺塞:
放油孔位於油池最底處,並安排在減速器不與其他部件靠近的一側,以便放油,放油孔用螺塞堵住,因此油孔處的機體外壁應凸起一塊,由機械加工成螺塞頭部的支承面,並加封油圈加以密封。
C 油標:
油標位在便於觀察減速器油麵及油麵穩定之處。
油尺安置的部位不能太低,以防油進入油尺座孔而溢出.
D 通氣孔:
由於減速器運轉時,機體內溫度升高,氣壓增大,為便於排氣,在機蓋頂部的窺視孔改上安裝通氣器,以便達到體內為壓力平衡.
E 蓋螺釘:
啟蓋螺釘上的螺紋長度要大於機蓋聯結凸緣的厚度。
釘桿端部要做成圓柱形,以免破壞螺紋.
F 位銷:
為保證剖分式機體的軸承座孔的加工及裝配精度,在機體聯結凸緣的長度方向各安裝一圓錐定位銷,以提高定位精度.
G 吊鉤:
在機蓋上直接鑄出吊鉤和吊環,用以起吊或搬運較重的物體.

減速器機體結構尺寸如下:

名稱 符號 計算公式 結果
箱座壁厚 10
箱蓋壁厚 9
箱蓋凸緣厚度 12
箱座凸緣厚度 15
箱座底凸緣厚度 25
地腳螺釘直徑 M24
地腳螺釘數目 查手冊 6
軸承旁聯接螺栓直徑 M12
機蓋與機座聯接螺栓直徑 =(0.5~0.6) M10
軸承端蓋螺釘直徑 =(0.4~0.5) 10
視孔蓋螺釘直徑 =(0.3~0.4) 8
定位銷直徑 =(0.7~0.8) 8
,,至外機壁距離 查機械課程設計指導書表4 34
22
18
,至凸緣邊緣距離 查機械課程設計指導書表4 28
16
外機壁至軸承座端面距離 =++(8~12) 50
大齒輪頂圓與內機壁距離 >1.2 15
齒輪端面與內機壁距離 > 10
機蓋,機座肋厚 9 8.5
軸承端蓋外徑 +(5~5.5) 120(1軸)125(2軸)
150(3軸)
軸承旁聯結螺栓距離 120(1軸)125(2軸)
150(3軸)
10. 潤滑密封設計
對於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因為傳動裝置屬於輕型的,且傳速較低,所以其速度遠遠小於,所以採用脂潤滑,箱體內選用SH0357-92中的50號潤滑,裝至規定高度.
油的深度為H+
H=30 =34
所以H+=30+34=64
其中油的粘度大,化學合成油,潤滑效果好。
密封性來講為了保證機蓋與機座聯接處密封,聯接
凸緣應有足夠的寬度,聯接表面應精創,其表面粗度應為
密封的表面要經過刮研。而且,凸緣聯接螺柱之間的距離不宜太
大,國150mm。並勻均布置,保證部分面處的密封性。
11.聯軸器設計
1.類型選擇.
為了隔離振動和沖擊,選用彈性套柱銷聯軸器.
2.載荷計算.
公稱轉矩:T=95509550333.5
查課本,選取
所以轉矩
因為計算轉矩小於聯軸器公稱轉矩,所以
查《機械設計手冊》
選取LT7型彈性套柱銷聯軸器其公稱轉矩為500Nm

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機械課程設計中兩級斜齒輪怎麼怎麼校核軸的強度

這個很簡單,你下載一個機械設計手冊,有個附加程序是專門校核傳動軸的強度的,輸入參數,連報表都有了。

『叄』 聯軸器壓軸力計算公式

FQ=1000Pd/v。
因為軸的受力,一般分為徑向力(垂直於軸線的力),軸向力(沿軸線的力),扭矩(力偶),所以壓軸力的FQ計算公式為FQ=1000Pd/v。
公式,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中用數學符號表示幾個量之間關系的式子。

『肆』 設計題目:設計熱處理車間清洗零件用的傳送設備上的兩級圓柱齒輪減速箱。

一, 設計任務書
設計題目:熱處理車間零件清洗用傳送設備的傳動裝置
(一)方案設計要求:
具有過載保護性能(有帶傳動)
含有二級展開式圓柱齒輪減速器
傳送帶鼓輪方向與減速器輸出軸方向平行
(二)工作機原始數據:
傳送帶鼓輪直徑___ mm,傳送帶帶速___m/s
傳送帶主動軸所需扭矩T為___N.m
使用年限___年,___班制
工作載荷(平穩,微振,沖擊)
(三)數據:不同,

這個帖子http://..com/question/212194494.html#here有貼圖,如果需要請確認你的帖子,我收到最佳答案的通知後傳你郵箱圖紙

『伍』 小森印刷機在開長單時,版面上有帶臟,且加水沖不掉怎麼回事

一、印刷概述:
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版。德國人古登堡用所制活字字模澆鑄鉛合金活字
印刷:將原稿上的圖文信息轉移到紙張或其他承印物上的一種工藝技術.
印刷機:藉助印刷壓力或其他方式將印版上的圖文轉移到紙張或其他承印物上的一種機器.
凸版:印刷的一種類型.印版的圖文部分高於空白部分.
直接印刷方式.在印版和承印物之間沒有中間媒介.
特點:速度慢,成本高,鉛對人體和環境有害.
凹版:印刷的一種類型.印版的圖文部分高於空白部分
特點:適印范圍廣,承印材料廣泛,圖像表現力強,
膠版:採用平板印刷方式,通過橡皮滾筒間接實現圖文的轉移.
特點:製版簡單,版材成本低,圖像再現好,水墨平衡難掌握。
柔版:印刷速度快,膠印和凹版的1.5-2倍,生產效率高,質量良好,承印材料廣泛,可使用無污染水性油墨,對環境有利,製版費用抵禦 凹版,比PS版高,耐印率高.
絲印:版面柔軟,承印范圍廣,印刷壓力小,墨層厚覆蓋力強。不適合大批量高速印刷,不適合高品質印刷。

二、單張紙膠印機:
膠印機:一種間接印刷機,通過橡皮布滾筒來實現間接印刷。
色數:印刷機每次印刷的顏色數
幅面:印刷機所能承印的紙張尺寸大小
滾筒排列:印刷三滾筒之間布局的位置和角度。機組式,衛星式,五滾筒式。

P——印版滾筒,B——橡皮滾筒,I——壓印滾筒
單張紙膠印機結構:輸紙、規矩、遞紙、傳紙、收紙、印刷、水墨、上光、乾燥。
單張紙膠印機的分類:
①按色數:單色、雙色、四色、多色;
②按幅面:全張、對開、四開、八開;
③按翻轉:可翻轉、不可翻轉;
④按印刷面數:單面、雙面
⑤按滾筒排列:二滾筒、三滾筒、五滾筒、衛星式、B-B型、機組式;
5點鍾排列方式比7點鍾的優點:1,、方便安排橡皮布的清洗裝置的安排和使用。
2、壓印滾筒的包角大,吸附力大,減少叼牙的叼紙力,減少磨損。3、清洗牙印滾筒方便

國內印刷機的命名:
(1973)JY:打樣機 JJ:捲筒紙膠印機 JS:膠印雙面印刷機
第一數字:幅面 第二數字:色數 第三四數字:設置順序號
示例:J 2 1 08 A (對開單色膠印機)J 2 2 05(對開雙色膠印機)J S 2 1 02(對開單色雙面膠印機)
(1983)P代替J:平板膠印機 PZ:機組式 DP:打樣機 PJ:捲筒紙 PW:衛星式PD:對滾式
示例:P Z 4 880-01(機組式四色平版印刷機)
(1989)凸版:YT 凹版:YA 平板:YP 孔板:YK 特種:YZ
示例:YPRA1A(對開雙色平版印刷機)
1992) 與(1988)相比:用S表示雙面或單雙面可變的印刷機,單面印刷機及其他承印材料的印刷機和捲筒紙印刷機不進行標注;單色機不標注色數;改進設計的字母可以表示廠家開發的新產。
示例:YPlA2: 四開單色平版印刷機 YT880:凸版印刷機,幅面寬度為880 YA6880:凹版6色印刷機,幅寬為880 YKP4A3:八開四色平型孔版印刷機
海德堡公司:Heidelberg+系列+幅面 色數 字母
Z,V,F,S,A分別代表雙色,四色,五色,六色,八色
L:上光 H:高台收紙 P:翻轉裝置 Y:機組間得乾燥裝置。 X:加長收紙中的乾燥裝置。S:一種收紙方式。對於包裝印刷有很好的效果。
羅蘭公司:廠商+型號
L:上光 H:高台收紙 P:翻轉 T:乾燥 V:加長收紙中的乾燥裝置。
304,706,907等,最後一個數字表示色數。如Roland 704,四色。
高寶公司:廠商+系列+幅面
示例:CDl02Z(CD102—2)對開雙色印刷機,CDl02V(CD102—4)對開四色印刷機,SM52—4八開四色印刷機,幅寬52cm, KDAl04—4高寶對開四色印刷機,幅寬1040mm;R702羅蘭700型對開雙色印刷機。

單張紙膠印機的發展:
高速 、 自動化程度高 、 無軸技術的應用、 更加環保、 新型墨路的應用

電機: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是印刷機的動力源。
帶傳動:依靠摩擦或嚙合的原理來傳遞動力 的一種傳動形式
齒輪傳動:依靠齒輪嚙合的原理來傳遞動力的一種傳動形式
鏈傳動:依靠鏈條和鏈輪間得嚙合的原理來傳遞動力的一種傳動形式。
印刷機傳動裝置的組成:電機 帶傳動 齒輪傳動 鏈傳動 機構

帶傳動:
優點:1、運行平穩,噪音小。2、能緩沖沖擊載荷。3、構造簡單,對製造精度低,特別是中心距大的地方4、不用潤滑,維護成本低。5、過載時打滑,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保護傳動系統的其他零件。
缺點:1、存在彈性滑動,傳動效率降低,相對嚙合傳動沒那麼准確。2、壽命較短3、傳遞同樣大的圓周力時,軸上的壓軸力和輪廓尺寸比嚙合傳動大。
齒輪傳動:
優點:保持傳動比不變,傳動效率高,結構緊湊。
1、直齒輪:
優點:製造容易,沒有軸向力,齒的全長同時進入嚙合和退出嚙合。
缺點:由於嚙合面積大,容易產生噪音,產生沖擊影響紙張傳遞,軸強度和聲明下降。
2、斜齒輪:
優點:在嚙合的過程中逐點嚙合,沖擊小,噪音小,交接穩定,瞬間的傳動比保持不變。
缺點:嚙合過程中多對齒輪同時嚙合,承載力較大。
3、錐齒輪:運用在低速,輕載的場合。
4、渦輪蝸桿:傳動比大,傳動穩定,有自鎖功能,效率低。

飛達:輸紙裝置,將紙堆上的紙自動,准確,平穩並與主機同步有節奏地逐張分離,並輸送到定位裝置進行定位。
壓差:紙張上下表面承受大氣壓力之差。
步距:輸紙過程中第一張紙前邊緣和第二張紙前邊緣之間的間隙。
雙張控制器:用來檢測輸紙過程中出現的雙張或多張的一種檢測機構。
離合器:接通或切斷主機和給紙機關系的一種機械傳動件。

飛達的組成:1、分紙機構2、升降機構3、輸紙機構4、氣路機構5、自動控制機構
飛達的要求:1、有較高的給紙、輸紙速度,以適應主機的需求。2、能可靠、平穩而准確地把紙張傳送至定位裝置進行定位。3、當紙張的品種、規格發生變化時,能方便調節。4、紙台能夠隨著紙張的減少而自動上升,並能盡可能實現不停機更換紙台。5、輸紙過程中對紙張表面損傷小,不產生蹭臟現象。6、能夠檢測輸紙過程中各種故障,並有相應的安全裝置。
7、機構簡單 ,操作方便,結構緊湊。

給紙機(飛達)傳動路線圖:
1,10,11-鏈輪 2-滑動牙盤 3-離合器 4~9,15~17-齒輪 12-鏈條 13-雙萬向聯軸器 14-手輪 18,18,21,23-凸輪 20-氣路開關 22-偏心輪

輸紙裝置的分類:1)摩擦式輸紙機 2)氣動式輸紙機
間隔式自動給紙機工藝過程:1、吹風吹紙,分紙吸嘴准備吸紙。2、分紙吸嘴吸紙,叼紙牙返回准備交接紙張,探測桿擺到最高點。3、分紙吸嘴將紙張吸到最高點並與叼紙牙進行交接,吹風停止吹風。4、叼紙牙將紙張向前傳遞,分紙吸嘴停止吸氣。探測桿向下擺動並探測紙堆高度。
特點: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麵、2、定位時間短,影響印刷質量和速度。3、吸嘴在印品咬口處,蹭臟小。4、適合低速印刷。
連續式輸紙裝置工藝過程:1、吹風吹松紙張,分紙吸嘴吸取紙張,壓紙腳讓紙。2、分紙吸嘴將紙繼續向上提起,壓紙腳准備下壓,遞紙吸嘴准備吸紙。3、分紙吸嘴把紙張帶到最高點,遞紙吸嘴吸住紙張並提升,壓紙腳壓住紙張並探測紙堆高度。4、分紙吸嘴停止吸氣並向下運動,遞紙吸嘴把紙張向前傳遞,吹風吹氣,壓紙腳准備讓紙。
特點:1定位時間長,輸紙效果好。2輸紙速度快,能滿足高速印刷。3容易蹭臟。

間隙式與連續式的對比:①輸紙步距:間歇式大於連續式。②輸紙速度:間歇式快,連續式慢。③定位時間:間歇式短,不穩定;連續式長,穩定。

分紙機構的組成:
分紙吸嘴:吸取紙堆最上面的一張紙。
遞紙吸嘴:把分紙吸嘴吸起的紙張遞到輸紙板上的接紙棍上。
松紙吹嘴:吹松紙堆最上面的幾張紙,為紙張分離創造壓差條件。
壓紙腳:壓住分紙吸嘴吸起的那張紙下面的紙張,防止下面的紙張歪斜或歪張,控制紙堆高度,為壓差的形成創造條件。
壓片:防止第二張紙的紙尾被吹得太高使壓腳不能准確地壓住第二張紙張,防止雙張或多張。
壓塊:壓住紙張的後邊角,防止由於吹風造成紙張漂浮,防止紙張間得空氣外流,有利於壓差的形成。
側吹嘴:吹松紙張上壓紙腳吹不到地方。
靜電消除器:利於高壓放電消除紙堆表面的靜電,防止雙張或多張。
保證紙張高速定位的准確性:防止紙張的反彈和彎曲,紙張在接近前規定位機構前一般需要降速。
不停機更換紙台:在印刷過程中,補充新的紙堆。

雙張控制器:
機械式:根據紙張的厚度不同進行檢測。
特點:1、印刷的紙張和實地沒有局限性。2、對紙張不靈敏,調節復雜。3、不能檢測空張。
光電式:根據透光率的不同進行檢測。
特點: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不污染紙張,對顏色的敏感性強,有時不易調節。
超音波式:根據反射波的不同進行檢測。
特點:不能檢測多層紙板。
電容式:根據電容量通過紙張的多少進行檢測。
特點:靈敏度高,不受紙張平整度和色彩的影響,受紙張或空氣的濕度影響較大。

對稱原理:位置對稱,力量對稱,調節對稱。

輸紙故障:
空張:1、紙張凹凸不平,使紙張前後過低。2、遞紙吸嘴過低3、分紙吸嘴過高4、已印過的色背面黏連5、紙堆自動升降出現故障5。、擋紙毛刷或壓紙鋼片太低或伸進紙堆過多7、吹風、吸風量過低
雙張多張:1、紙邊翹起下落,紙張裁剪大小不一,紙堆不齊2、紙張帶靜電3、紙堆上升過多或不穩定4、分離機構部件調節不當(擋紙毛刷過高,過低或伸進量太小,分紙吹風不夠,分紙吹紙高低距離不對或選用橡皮圈不當,壓紙吹紙壓紙太低。
歪斜:1、靜電引力,油墨粘結力,紙張表面局部拱曲阻力不均勻。2、紙張前口左右彎曲不同3、前擋紙板牙不在一直線上4、分離機構抖動5、遞紙輪調節偏差
早到晚到抖動:1、輸紙機與主機相連的銷釘折斷2、齒輪或其他部件磨損3、紙張靜電4、遞紙輪調節不當
氣路不暢:吸氣管道和吸嘴補氣口堵塞。

規矩:前規,側規兩個機械部件的總稱。
前規:安裝在輸紙板最前端的一個機械部件,可以對紙張進行縱向定位,確保紙張的周向位置。側規:安裝在輸紙板最前端兩側的一個機械部件,可以對紙張進行橫向定位,確保紙張的軸向位置。
推規:安裝在印刷機傳動面一側的側規,一般反面印刷時用推規。
拉規:安裝在印刷機操作面一側的側規,一般正面印刷時用拉規。

三點定位:紙張的前邊停靠兩個支點,而側邊只需要考上一個支點,相互垂直的紙張邊,依靠兩個方向三個定位點就能保證紙張獲得准確的位置。

前規的組成:壓紙舌 、位置調節裝置、 凸輪連桿機構、 檢測和連鎖裝置
分類:組合式前規,復合式前規,上擺式前規,下擺式前規
作用:1、縱向定位2、彌補紙張的剪裁誤差3、改變咬口大小
組合上擺式前規特點:1、安裝及調節方便2、定位時間短3、佔用印刷機一定空間
組合下擺式前規特點:1、前規復位時間充裕,穩定性高2、定位時間長3、結構緊湊,安裝調節較為困難。

組合上擺式前規工作是意圖:1-凸輪 2,9,16,22-擺桿 3,11-螺母 4-壓縮彈簧 5-活座 6-;拉簧 7,23-連桿 8-靠山螺母 10-活套 12-互鎖機構擺桿 13-壓簧 18-前規軸 19-支承套 20-緊固螺釘

與前規有關的故障與排除:
1)前規落台定位時間過晚,紙張定位沒有穩定,就被遞紙牙叼走,造成套印不準。調節:改變凸輪周向位置。2)前規上擋紙板調整不當,造成套印不準。◆與輸紙板距離過大,造成紙張反彈或彎曲;◆與輸紙板距離過小,會阻礙紙張進入前規,使紙張不能到達定位位置。
3)前規定位線與壓印滾筒母線不平行,使遞紙叼牙叼紙量一邊多一邊少,這樣交給壓印滾筒時,易發生壓印滾筒叼牙叼紙不穩,造成套印不準。4)前規定位板磨損造成套印不準。

拉規與前規及遞紙牙的配合:
1)拉規落下拉紙的時間應該在紙張完全到達前規之後,如提早下落會使紙張沖不到前規造成紙張周向(上下)定位不準。2)拉規上抬時間應該控制在遞紙牙剛剛閉牙咬紙的同時,前規還沒上擺讓紙之時(側規的拉紙輪與遞紙牙有共同控制紙張的時間)。壓紙輪上抬過慢同樣會造成紙張上下定位不準(滾輪把紙張從遞紙咬牙中壓下來).

側規的組成:鎖緊螺栓、拉紙力調節旋鈕、鎖緊按鈕、拉紙滾、定位板、拉板、側規微調
分類:旋轉式側規、拉板式側規、氣動式側規

拉板式側規(原理):當凸輪1的高點與滾子18接觸時,擺桿17繞O3軸逆時針擺動,帶動連桿16壓縮彈簧15使擺桿12繞O1軸順時針擺動,滾子11下擺壓在擺桿10的尾端,迫使壓輪8繞O軸逆時針擺動,即上抬讓紙。

拉板式側規調節:1、側規位置調節2、拉紙量調節3、側規高度調節4、側規拉紙時間調節5、拉紙力調節
氣動式側規的優點:1、延長了拉紙時間2、提高了精度3、調節簡單4、對印刷材料適應性好5、無側規技術
側規的作用:1、橫向定位2、彌補紙張裁剪誤差3、調節圖文的軸向位置
側規的調節要求:1)上擋紙板與輸紙台的距離;2)拉紙力的要求;能使紙張到位準確,並且不弓皺、不反彈為宜。3)側規定位線與前規定位線的關系。兩者呈直角。
高速印刷時,套印不準發生在側規拉紙一側。
原因:側規壓紙輪抬起太遲 排除:調整凸輪周向位置

遞紙機構:
遞紙牙:對紙張進行遞送及加速的機構
偏心:旋轉或擺動中心與圓心不重合的機構
恆力機構:為了減少遞紙牙在遞紙過程的震動和延長大拉簧的使用壽命設計的一種機構。
共軛凸輪:相同輪廓曲線但安裝的相位不同的一對凸輪。

遞紙機構分類:直接遞紙、擺動式遞紙、旋轉式遞紙、超越式遞紙
作用和要求:1、不破壞紙張定位精度,確保套印的准確性。2、交接紙張需要一定的時間,保證傳遞的可靠性,運動平穩,確保紙張運行的平穩性。3、加速機構保證印刷的生產率,不要受印刷滾筒空擋角得限制。4、運動軌跡平滑,慣性沖擊小,在軌跡內不能與其他部件相互干涉。5、出現輸紙故障時,遞紙牙在輸紙板上不合牙。

遞紙機構的調節:1遞紙牙牙墊高度的調節2遞紙牙叼力的調節3遞紙牙與壓印滾筒咬牙交接位置4遞紙牙與輸紙台位置的調節5遞紙牙開閉時間的調節。

遞紙牙與輸紙台位置的調節:慢慢轉動機器,使遞紙牙擺動到前規處,讓定位螺釘頂住遞紙牙排擺動軸上的定位塊,此時擺動凸輪的低點與滾子相對應,要求兩者之間有0.03-0.05mm的間隙。然後再調節前規的定位板,使它與遞紙牙咬紙線平行,叼口5-6毫米。

前規側規遞紙牙壓印滾筒咬牙的交接關系:前規擺到定位位置對輸紙台上的紙張進行周向定位,待紙張周向定位完成後;側規落下對紙張進行軸向定位,軸向定位完成後;遞紙牙擺到前規處咬紙,與此同時側規上抬讓紙,之後前規擺開讓紙;遞紙牙將紙張交給壓印滾筒咬牙,兩者共同咬住紙張轉過1~2°後,遞紙咬牙開牙讓紙。

常見遞紙機構的故障與排除:
偏心旋轉上擺式遞紙裝置的故障:1)遞紙牙在牙台閉牙過早2)遞紙牙在牙台閉牙過晚3)遞紙牙磕碰壓印滾筒前沿邊口4)遞紙牙墊在叼紙時碰到紙張叼口5)遞紙牙兩偏心套位置不同6)遞紙牙排軸承磨損7)遞紙牙軸向竄動8)遞紙牙在輸紙台前沿停留時間過長9) 遞紙牙與壓印滾筒交接時間過短10)遞紙牙與壓印滾筒交接時間過長11)遞紙牙的叼紙力不一致12)遞紙牙牙墊磨損。
下擺式遞紙機構的故障:遞紙牙軸卡死造成悶車,其他故障原因,與偏心旋轉式遞紙機構基本相似。

定心式和偏心式對比:定心上擺式遞紙牙必須等到前面一張紙完全離開輸紙板後才能返回接紙,下擺式遞紙牙在紙尾尚未離開輸紙板時就能返回,所以定位時間長,定位效果好。
偏心式提高了輸紙速度,保證紙張定位效果。

水棍:潤濕裝置中用於打勻潤版液的棍子。
墨輥:輸墨裝置中用於打勻油墨的棍子。
乳化:由於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使本來不能混合在一起的兩種液體能夠混合到一起的現象。
印版:記錄印刷相關信息的承印物。
水箱:用於儲存潤版液,調節潤版液相關特性並把潤版液輸出的裝置。

潤濕裝置的作用:向印版塗布潤濕液,使印版非圖文部分不沾油墨。
水量不足:臟版、糊版、網點不清晰。
水量太大:網點發空、墨滾脫墨、色彩無光、層次模糊、質感差、紙張伸縮增大、油墨乳化加劇。
潤濕裝置的性能要求:1)要及時、適量、均勻、可調2)合壓印刷給水,離壓離水; 可離壓給水(新上版手動);水量太大時合壓離水。
潤濕裝置的組成:a. 供水部分:水斗、水斗輥(Cr)、傳水輥(膠輥)b. 勻水部分:串水輥(鍍Cr)c. 著水部分:兩根著水輥(膠輥)d.自動加水裝置
潤濕裝置的類型:1) 按向印版塗布潤濕液的方式分:接觸式和非接觸式2) 按供給潤濕液的方式分: 連續式供水和間歇式周期性供水3) 按印版獲得潤濕液膜的方式分:機械式、靜電式、冷凝式和氣動式
酒精潤濕裝置:
優點:1、版面水分少,油墨乳化輕,墨色鮮艷2、版面水分少,酒精揮發快,降低了紙張的伸縮變形量,有利於套准3、酒精潤濕裝置不實用水絨套,節約材料,避免絨毛粘在印版上,有利於提高印刷品質量4、清洗容易,提高工作效率5、快速而容易地達到水墨平衡6、潤濕情況穩定,很少出現墨色不一致的現象。

常見的潤濕裝置:
間歇式潤濕裝置、連續式潤濕裝置、達格倫潤濕裝置、計量輥式潤濕裝置、橋輥式潤濕裝置差動潤濕裝置。

間歇式特點:1、水棍之間的調節要求不高、2、環境適應性好,可以在高溫下工作、3、纖維從水絨套上轉移到印版上,影響印刷質量、4、粘上油墨造成上水不均勻、5、定期清洗消耗時間、6、對水量變化反應遲緩。
連續式特點(不實用水絨套):1、供水量大,適合高速印刷、2、潤版液調節靈活、3、減少了水膠絨對印品的影響。

達格倫式特點: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2、著水量少,印品乾燥快並減少初印時的廢品率3、水棍與印版不接觸,減少了對印版的磨損。
計量輥式特點:1、調節水量快2、控製版面水分精確
橋棍式特點:1、油墨預先乳化,使水墨盡快平衡,縮短了印前准備時間和初印的廢品率2、達到所需乳化值後橋棍重新抬起,避免墨路長時間的連接產生帶臟和糊版
差動式:利用速度差去除版面臟點和消除印刷中出現的鬼影現象
著水棍與串水輥的壓力調節:改變水棍和串水輥中心距,從而改變接觸壓力

串水輥、著水輥的傳動:
串水輥的旋轉一般來自印版滾筒,由印版滾筒軸端的齒輪經過介輪帶動串水輥軸端齒輪。要求串水輥和印刷滾筒表面速度相等,串水輥的軸嚮往復運動可用曲柄連桿機構或圓柱凸輪機構實現,串水量一般不需要調節。
著水輥依靠與串水輥和印版滾筒接觸的相互摩擦而轉動的。
水輥壓力的控制:
傳水順序:先傳給上著水輥後傳給下著水輥,先調節下著水輥再調節上著水輥 。
兩個著水輥上的壓力調節:壓力不能太大,一般,上著水輥與串水輥之間的壓力要較下著水輥與串水輥之間的壓力稍小一點。

潤濕故障現象及產生原因:
故障現象:1)白杠;2)印版空白處沾墨
產生原因:1)壓力不當;2)部件間接觸不良;3)水輥絨套老化; 4)串水輥齒輪磨損;

重棍:墨輥中的一種,使磨輥間可靠接觸的硬質棍。
墨鍵:墨斗中各個分段的區域,用於調節局部墨量大小。
著墨率:每根墨輥供給印版的墨量與全部墨輥供給印版的總墨量之比。
鬼影:印刷過程中出現不需要的淺影圖文。
串動量:串墨輥來回串動的移動量。
墨路:油墨傳遞過程中所經過的最短路線。

輸墨裝置的作用:將墨斗輥輸出的油墨從軸向和周向打勻,並將油墨均勻、適量的傳遞給印版。供墨量、著墨壓力可以調節。對輸墨裝置的機械要求是它必須具備合壓和離壓兩種狀態,著墨輥能自動起落。
輸墨裝置的性能:1)要及時、適量、 均勻、可調;2)合壓印刷給墨,離壓離墨;離壓給墨(新上版);合壓離墨(墨量太大時)。

輸墨裝置的組成:
供墨部分:墨斗(儲存油墨)、墨斗輥(取出墨斗中的油墨)、傳墨輥(將墨斗輥上的油墨向前傳遞)
勻墨部分:串墨輥(周向軸向打勻打薄油墨)、勻墨輥(周向打勻油墨)、重棍(使串墨輥,勻墨輥可靠接觸,保證油墨傳遞性良好,可以改變墨路分配方向和消除油墨中的墨皮)
著墨部分:幾個著墨輥(將油墨均勻塗布在印版上)

著墨系數:著墨輥面積和印版面積的比值(Kz)
勻墨系數:勻墨機構所有墨輥面積總和與印版面積的比值(Ky)
儲墨系數:又稱積聚系數,勻墨機構中所有墨輥面積總和與印版面積的比值(Kj)
系統響應時間:從輸墨系統輸入端輸墨量發生變化到系統輸出端承印物上墨層厚度發生變化所經歷的時間。

墨路與墨輥排列:1)墨輥布局:以串墨輥為中心的三級勻墨2)軟、硬間隔排列:在一定壓力下,彼此接觸良好3)墨輥的數量:著墨輥3~6根,總墨輥16~25根。

何時需要手動起落著墨輥:檢查著墨輥與印版壓力,正式印刷前,觀察印版水墨是否平衡
合壓不給墨,檢查印刷壓力,著墨輥不落下,給水不給墨(壓白紙)
著墨輥的起落:
推動推桿手柄22--滑動鍵12到達A位——手柄2轉動——套筒11——凸輪15——著墨輥起落。
自動起落:連桿14 ——擺桿13——滑鍵12B位——套筒11——凸輪15——著墨輥起落

墨路:
對稱排列與不對稱排列的比較:
對稱排列的著墨輥每根供給印版的墨量相同,不對稱排列後面的著墨輥供給印版的墨量低,壓力小。
長短墨路的比較:1、彩色印刷品對墨層均勻性要求高,墨路適當長些。2、對文字、線條為主的書刊印刷,需要的油墨量較大,墨路可短些。

墨斗的分類:1、整體式優點:清洗液和油墨不會流入螺紋里,便於清洗計墨刀下的油墨。
2、計量式優點:調節墨量靈活、方便、准確性和精度高。
串動量的調節:移動曲柄到要調節的串墨距離位置。(松開和鎖緊螺母)

鬼影出現的前提:
①基礎:在叼口方向上有需要墨量較大的圖案或文字。
②載體:在拖稍部分有需要墨量同樣很大並且面積較大的圖案。
③「基礎」和「載體」間的距離和著墨輥的直徑成倍數關系
鬼影消除的方法:1、加大串墨輥的串動量2、適當加大串墨輥和靠板墨輥間得壓力3、拖梢處加實地條,吸取空白處多出的墨

墨杠:在「杠子」區域內網點出現的無規則擴大而產生的一條明顯的深色條紋。
白杠:在「杠子」區域內網點出現無規則縮小而產生的一條明顯的淺白條紋。

印刷滾筒:用於安裝印版的筒狀物體
橡皮布滾筒:用於安裝橡皮布並進行圖像轉移的筒狀物體。
壓印滾筒:用於提供壓力和傳遞紙張的筒狀物體
印刷壓力:相互接觸的滾筒印刷過程中產生的變形量。
襯墊:包裹在印版或橡皮布裡面的填充物。
校版:通過改變印版的位置來實現圖文位置變化的一種調節方法。
紙張在壓印滾筒上向前傳遞靠的是咬牙的拉力,克服紙張和橡皮布之間的剝離力和紙張本身的慣性離心力。

增大咬力:加大摩擦系數、增大牙片和牙墊之間的壓力
高點閉牙:咬牙軸擺桿的滾子和凸輪的高面接觸時,咬牙閉合,咬住紙張,凸輪產生咬紙牙力。
特點:增加咬紙力,對凸輪的輪廓曲線和耐磨性要求較高。
低點閉牙:咬牙的軸擺桿和凸輪的低面接觸時,彈簧產生咬牙力,咬牙閉合,咬住紙張。
特點:由於是彈簧控制,咬紙不夠牢固,在印刷中有時會出現紙張位移,使套印不準。

離合壓分類:
偏心套:(1、單偏心:2、雙偏心:外偏心套調節橡皮布滾筒和壓印滾筒的壓力,內偏心套調節橡皮布滾筒和印版滾筒的壓力和實現三滾筒的離合壓3、單雙偏心套組合);三點懸浮式:滾輪與軸承套切口(離壓)和非切口(合壓)部位接觸,實現離合壓。

套准調節:1、借滾筒2、拉板 3、周向微調機構 4、軸向微調機構 5、對角套准
滾筒離讓值:機器的綜合質量,離讓值的大小綜合反映了軸套的配合間隙和機器的製造精度。

低台收紙:收紙容量比少的收紙台。
高台收紙:收紙容量幾多的收紙台。
收紙牙排:在手指過程中,咬住紙張並把紙張 向前傳遞的機構。
收紙滾筒:在收紙過程中,用於支撐紙張,便於紙張交接的滾筒。
制動輥:在收紙過程中,對紙張進行減速的一種機構。
平紙器:在手指過程中,使紙張表面平整的一種機構。
開牙板:在收紙過程中,使收紙牙排放紙的機構。

低台收紙特點:1、機構緊湊,佔地面積小,對紙張下部影響小。2、更換紙台次數多,勞動強度大,准備時間長並且觀看印品質量時需要下蹲操作,不方便。
高台收紙:1、收紙容量大,看樣取樣方便,紙台更換次數少,由於輸紙路線長,有利於印刷品的乾燥。2、機件數量增多,機器長度增加,佔地面積大,由於紙堆容量大,下部的紙張有可能有黏連現象。

零速接紙:更換紙卷的一種方式,在接紙時刻,用於接紙的紙帶和被接紙帶速度均為零。
高速接紙:更換紙卷的一種方式,在接紙時刻,兩紙帶仍保持輸紙速度。
紙帶張力:紙帶輸送過程中紙帶之間的相互拉緊力。
圓周制動:通過紙卷園向施加作用力使其達到規定的工作轉速或制動。
軸制動:通過紙卷周向施加作用力使其達到規定的工作轉速或制動。
磁粉制動器:軸向制動的一種方式,通過磁粉感應原理達到軸向制動的目的。

紙帶張力控制:1、制動、張力自動控制系統2、張力太小,會使紙帶松卷產生擁紙面而產生捲筒紙皺褶、套印不準。3、張力太大,會造成紙張拉伸變形出現印跡不清楚、紙帶斷裂現象4、張力不穩定,紙帶會產生跳動,以致褶皺、重影、套印不準。

轉紙棒的作用:1、改變紙帶運行方向2、使紙帶在自身平面內產生橫向位移3、使紙帶翻轉陌小貝374ACCBaccb

閱讀全文

與連軸器的壓軸力怎麼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太坊智能合約實力 瀏覽:245
自建礦池收益 瀏覽:846
被虛擬傳銷貨幣詐騙怎麼報警 瀏覽:106
網上男友讓我買虛擬貨幣 瀏覽:658
steam比特幣兌換的美金卡內幕 瀏覽:463
以太坊區塊鏈瀏覽器計算器 瀏覽:902
繩子上的力怎麼算 瀏覽:474
微軟區塊鏈衛寧健康 瀏覽:5
查看以太坊錢包地址 瀏覽:996
區塊鏈100問25集 瀏覽:465
2017年8月份以太坊價格 瀏覽:220
比特幣利潤來自哪裡 瀏覽:719
比特比幣行情走勢圖 瀏覽:284
墨西哥比特幣礦場 瀏覽:536
比特幣交易系統知乎 瀏覽:449
在中信證券買比特幣被騙 瀏覽:692
btcs是等於多少BTC 瀏覽:524
hd7990算力 瀏覽:286
連軸器的壓軸力怎麼算 瀏覽:824
區塊鏈投資h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