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柱的配筋如何計算
柱總配筋率計算公式:
ρ=A(s)/A。 此處括弧內實為角標,下同。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
2. 柱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肋梁配筋計算
1、基礎梁很多情況下和普通梁的鋼筋時不一樣,恰恰相反。把基礎梁的配筋圖反映的鋼筋上下顛倒了看就行了。
2、參照平法就行了從下往上:第一排伸出支座兩端較大凈寬的1/3,第二排伸出支座兩端較大凈寬的1/4。
3. 配筋率怎麼算誰知道
配筋率怎麼算?誰知道,
軸心受壓~~是什麼意思?柱子只受軸力沒有彎矩作用的狀態。
P=AS/bho公式:此公式是截面受彎矩作用狀態的計算公式。ho:是去掉保護層的高度的。
Mu=Mcy此為計算彎矩的選取。
有這樣一個例子柱截面尺寸為400X500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
樓主此例題就涉及問題開頭提及的柱子受力狀態。是否純軸力或有彎矩共同作用而採用bh或bho.
配筋率的表格可向《混凝土結構計算手冊》去查有很詳細的啊。
4. 柱下獨立基礎設計的步驟是怎麼樣的
你應該做以下計算:
1、根據柱傳來的軸力、彎矩、剪力以及地勘報告,按規范確定持力層及基礎埋置深度;
2、根據地勘持力層承載能力值fa,計算基礎底面積;重要工程還要做變形計算,滿足規范要求;
3、根據柱傳來的軸力、彎矩、剪力 計算基礎的抗彎、抗剪、抗沖切,確定基礎每階高度,配筋;
4、當持力層下卧軟弱層時,還要驗算 下卧的承載能力;
5、最後,你的設計必須滿足規范的構造要求。
5. 結構設計里計算配筋是什麼意思什麼時候才能用計算配筋而不用構造配筋
一、計算配筋是通過荷載產生的彎矩、剪力計算來求出所需鋼筋的多少,以及直徑的大小,構造配筋是指當結構什麼部位大於多少尺寸的時候需要配置鋼筋而不是通過計算(是硬性規定),比如梁高大於450就要設置構造筋(腰筋),腰筋直徑一般不小於12。
二、相關問題
1、任何鋼筋混凝土的受力構件都應該先根據內力(彎矩、剪力、扭矩、軸力等)進行配筋計算,計算得到的結果就是計算配筋。
2、為了使構件不發生脆性破壞,規范對配筋率有一個限制。以受彎構件為例,少筋和超筋的破壞都屬於脆性破壞,所以規范規定了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受壓區高度)。如果計算配筋得到的配筋率在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之間,那麼說明是適筋梁,這時就可以採用計算配筋。
3、如果計算配筋的配筋率小於最小配筋率,並且由於建築造型等等的需要又不能減小構件尺寸,那麼解決的辦法只有增加配筋面積,按照最小配筋率來配筋,這時需要採用構造配筋。
4、除了上述配筋率的問題,規范還有其它一些構造方面的要求,比如說:簡支梁需要配置架立鋼筋;梁腹板高度超過450要設置縱向構造鋼筋等等。這些構造鋼筋無論計算是否需要,都要按照規范要求設置。
6. 梁截面大小及配筋大小計算方法
1、取拉梁所拉結的柱子中軸力較大者的1/10,作為拉梁軸心受拉的拉力或軸心受壓的壓力,進行承載力計算。按此法計算時,柱基礎按偏心受壓考慮。(基礎土質較好,用此法較節約)
2、以拉梁平衡柱底彎矩,柱基礎按中心受壓考慮。拉梁正彎矩鋼筋全部拉通,負彎矩筋有1/2拉通。此時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較高者。
(6)根據柱子彎矩軸力算配筋擴展閱讀:
基礎梁最好與基礎直接相連,第一種較好,原因如下。
基礎梁的主要作用是協調地震時各基礎的變形,使基礎能共同協調工作,所以才按拉梁設計,因此是用來協調基礎的,而不是協調柱子。
底層柱計算長度大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有較多的解決方法,不應該為了講究柱的剛度值而犧牲基礎梁的作用,短柱問題十分明顯,不用細說。
若必須按方案二做,結構的計算簡圖也應該取到基礎頂面,所以方法二不提倡,其力學概念不明確,若要減小柱的計算長度可以適當把基礎頂面提高(對多層建築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