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間傳說中,秦始皇的棺槨漂流在水銀河流上,有什麼依據
秦始皇作為一個大一統的帝王,不僅生前擁有雄圖霸業,其死後圍繞著其陵墓的傳說,也是幾千來來從未斷過,在民間街坊、說書館里、神話傳說的渲染下,秦始皇陵的神秘色彩越來越錯綜復雜,其中關於地宮水銀的故事就值得探索。
(一)史記的描述
對於秦始皇陵墓的描述,以漢代司馬遷的描述最為令人神往,相傳秦始皇陵地下宮殿之中,以金銀珍寶填充在棺槨之間,用水銀澆灌儲蓄成溝渠來模仿河流,用夜明珠來裝飾穹頂模仿萬千星辰, 天文、地理都被模擬在了地下世界之中。
所以,由此可見,民間傳言之中有一半真有一半假,真的是,地宮中果然有所謂的象徵百川大河的大量水銀;假的是,秦始皇的棺槨未必就一定是在這水銀河流上飄盪,因為史籍中沒有記載,考古又尚未發掘,一切都還是謎團。
② 魚化石是怎樣形成的(要簡潔點的,急用!快!)
魚死後被迅速埋藏,在缺氧環境,骨骼逐漸變為岩石
一般是魚池被填埋(地震崩塌泥石流等突然填埋) 後經過成岩作用形成化石 也就是一般化石都在沉積岩里
魚化石的形成主要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魚死後被沉積的泥沙覆蓋,經過億萬年的變動,又長期與空氣隔絕,還受到高溫高壓的作用,魚屍體上面和下面的泥砂變成了堅硬的沉積岩,夾在這些沉積岩中的魚的屍體,也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化石」。
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動了那是一個雨天,我急忙忙往家走。路上行人很少,我卻撞上了一個人,把他撞了個趔趄,他連忙扶住牆才站穩了,幸好沒摔著。隔著雨簾我打量著這個人,他乾枯的手,瘦瘦的身子,衣服上打著補丁,一雙眼睛正木然地望著我——原來是個盲人。我紅著臉說:「大爺,我不小心撞了您,對不起。現在,您是要回家嗎?我送您。」「好的,謝謝。」他那布滿皺紋而憔悴的臉上似乎露出了一絲微笑。我扶著他往前走,忽然,我腳下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差點摔倒,腳趾也碰疼了。我低頭一看,原來是塊磚頭,我正想把它搬開,可是看到磚頭太臟,就抱怨道:「是誰把磚頭扔在地上,差點把我絆倒?老大爺,小心點,別摔著。」老大爺沒有動,他伸出乾瘦的手,蹲下來,用手在地上摸了幾下,把磚頭拾起來,放在牆角,還說:「說不定別人路過這里會摔倒的,我們應該多為別人著想。」然後把沾滿泥水的手在牆上抹了一下。我的眼睛溼潤了,趕忙掏出自己心愛的手帕擦去了他手上的泥水。我發現,老大爺似乎正用他那被雨水打溼的眼睛緊緊地盯著我,我臉紅了,羞愧得低下了頭。是啊!在這通往家的道路上,我是他的向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卻是我的向導。「為別人著想」,這正是他指給我的一條正確的人生之路。
雖然一個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是有三個因素是基本的: (1)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的型別通常取決於生物生存的環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則變成頁岩或石灰岩。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在德國的侏羅紀的某些細粒沉積岩中,很好地儲存了諸如鳥、昆蟲、水母這樣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古代動植物遺體中的堅固部分埋在地下後礦化形成
有的是腐爛後再岩層里形成空腔,再由別的礦物質填充形成
地殼變遷,泥沙沉積,並保持長時間乾燥環境,一般情況下就儲存下來了
遠古存在的動植物,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中,它們得以生存下來並且數千萬年甚至數億年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的才被稱為活化石
比如紅杉樹(白堊紀-7000萬年前);紐西蘭的大蜥蜴;鴨嘴獸等
蜥蜴死後,經過萬年以上的演變,蜥蜴的屍體與岩層融合,在經過復雜的化學變化,形成化石
③ 魚塘何時施肥,怎麼施肥
池塘施肥是為了補充水中的營養鹽類及有機物質,增加腐屑食物鏈和牧食鏈的數量,作為濾食性魚類、雜食性魚類以及草食性魚類的餌料。池塘施肥有以下兩種類型:
(1)施基肥
瘦水池塘或新開挖的池塘,池底缺少或沒有淤泥,水中有機物質含量低,水質清瘦。為了改善底質,使之含有較多的營養物質,並不斷地向池水中釋放,以提高池水的生產力,因此必須施放基肥。基肥應在冬季乾池清理後即可進行,使池塘注水養魚後,能及時繁殖天然餌料。基肥通常都採用有機肥料。具體可將有機肥料施於池底或積水區的邊緣,經日光暴曬數天,適當分解礦化後,翻動肥料,再曝曬數日,即可注水。基肥的施肥數量往往較大,一次施足。具體數量視池塘的肥瘦、肥料的種類、濃度等而定,通常每畝施數百公斤在池塘加水後施基肥,其主要作用是肥水而非肥底泥。可將有機肥料分為若干小堆放置魚沿岸淺水區,隔數天翻動一次,使營養物質逐漸分解擴散。肥水池塘和養魚多年的池塘,池底淤泥較多,一般施基肥數量少甚至不施。
(2)施追肥
為了陸續補充水中營養物質的消耗,使餌料生物始終保持較高水平,在魚類生長期間,需要追加肥料。施追肥應掌握及時、均勻和量少次多的原則。施肥量不宜過多,以防止水質突變。在魚類主要生長季節,由於大量投餌,魚類攝食量大,糞便、殘餌多,池水有機物含量高,因此水中的有機氮肥高,此時不必施用耗氧量高的有機肥料,而應追加無機磷肥,以保持池水「肥、活、爽」。
我們該怎麼施肥呢?
(1)以有機肥料為主,無機肥料為輔,「抓兩頭,帶中間」的施肥原則 。有機肥料除了直接作為腐屑食物鏈供魚類攝食外,還能培養大量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作為魚類的餌料,而且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也往往在含有大量溶解有機物的水中生長繁殖。因此有機肥料中培育優良水質的基礎。但有機肥料耗氧量大,在高溫季節容易惡習化水質。所以在精養魚池中,有機肥料以施基肥為主;作為追肥,也僅僅在水溫較低的早春和晚秋應用。這就是養殖戶所說的以有機肥料為主,要「抓兩頭」的含義。
(2)有機肥料必須發酵腐熟。 有機肥料腐熟後,除了能殺滅部分致病菌,有利於衛生和防病外,還可以使大部分有機物通過發酵分解成大量的中間產物,它們的耗氧以氧債形式存在。施追肥時,只要在晴天中午用全池潑灑的方法施肥,根據有機肥料中的中間產物在復分解時具有爆發性耗氧的特點,此時就可以充分利用池水上層的超飽和氧氣,及時償還氧債。這樣既可以加速有機肥料氧化分解,又降低了有機物在夜間的耗氧量,夜間就不易因耗氧因子過多而影響魚類生長。
(3)追肥要量少次多,勤施少施。 在春秋季節,如採用有機肥料追肥,應選擇晴天,在良好的溶氧條件下,採用全池潑灑的方法,勤施少施,以避免池水耗氧量突然增加。
(4)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磷肥應先溶於水,待溶解後,在晴天中午全池均勻潑灑。潑灑濃度為魚特靈(含有效磷20%以上)5mg/L或過磷酸鈣10mg/L通常在5月~9月隔半個月潑灑一次(主要視水質而定)。潑灑後的當天不能攪動池水(包括拉網、加水、中午開動增氧機等),以延長水溶性磷肥在水中的懸浮時間,降低塘泥對磷的吸附和固定。通常施用磷肥三到五天後,池中浮游植物將產生高峰,生物量明顯增加,氨氮下降,此時應根據水質管理的要求,適當加註新水,防止水色過濃。上述池塘為精養魚池,池水含有大量有效氮。如果是粗養魚池或瘦水魚塘,池水有效氮和有效磷都很低,則無機氮肥和無機磷肥應同時施用。一般無機氮肥和磷肥的比例為1:1。
④ 關於承包農村魚塘養魚系列問題!
你們可以先從四大家魚開始,因為這個風險比較小,20畝的魚塘經營的好年產魚20T 以上 我是這么建議的
首先你先對魚塘所在地的氣候有個了解,確定看主養什麼魚,然後調查一下你們當地的市場,看看魚的價格怎麼樣 ,看當地人喜歡吃什麼魚,確定主養魚,然後看那十畝空地怎麼處理,是種草料養殖食草魚,還是開發搞其他副業還是弄垂釣, 我明年畢業,也打算搞漁業,手頭有很多關於漁業的資料,我可以發給你,大家一起學習 。
一、魚塘養魚,需要准備什麼?
只需要:泵--給養用的,視面積配數量.
船--撒葯打魚用的,不用太好的.
網--打雨用的,網目視你出魚大小而定.
磅秤--稱魚賣魚用的.
太陽傘--為釣魚者准備的.
釣魚用具--包括桿、漂、墜、線,不用太好的。
魚葯和飼料,魚苗
如果有條件,再配一套水質檢驗設備。
二、魚塘修建好要消毒養護,新挖的魚塘養魚前一定要做好消毒處理,即清塘。
清塘的葯物,最好用生石灰,使用方法和數量與苗種池的相同。魚苗下塘前15—20天進行池塘清理消毒,最好是晴天進行,先將池塘水排干,清除淤泥和雜草等。池溏消毒可用生石灰、茶籽餅、漂白粉等。
生石灰消毒:每畝池塘用生灰75公斤,池底有8—10厘米的淺水,將石灰用打穀桶加水溶化並攪均勻潑灑次日,若有被殺死的野雜魚必須撈凈,並除盡池底表層淤泥,提高消毒效益。對有些難以排乾的池塘,或排干沒有水源灌水的魚塘,水深1米,每畝用茶餅90—100公斤,以同樣的方法加水攪均勻後立即潑灑。這種方法清塘7—10天後,用活魚放入小網箱在池塘中試水檢查,池塘毒性過後,才可以放養魚苗
茶餅「清塘」:因茶籽餅含有皂角甙,對野雜魚、水生昆蟲蝌蚪及螺螄等有毒殺作用,但對病原體細菌則無效果。使用方法是:
先將茶籽餅粉碎,再用溫水泡24小時,才加水調均勻,潑灑全池,淺水消毒,每1畝要用25—30公斤即可,如水深1米每畝要用茶籽餅90—100公斤,清塘10天即可放魚苗。
漂白粉清塘: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加水後分解為次氯酸和氯化鈣,其次氯酸分解中釋放出初生態氧,具有較強殺毒作用。水深1米的池塘,每畝用漂白粉12.5—15公斤加水溶化後攪均勻,潑灑全池,清塘後5天可以放魚苗。
也可以每立方米水體用魚藤精2克加水稀釋後,潑灑全池,7—8天葯性消失即可放魚苗。然後適當的加入新水,魚苗飼料,每畝可以加施發酵過的豬牛糞75公斤。
三、魚種如何選擇。
養魚一般混養比較養,上下水層活動的魚都養點,充分利用空間。
可以主養一種或兩種魚,搭配養點濾食性質的魚類,如鰱魚,鱅魚,保持水質。
首先得知道你養的什麼魚,常見的草食性魚有草魚,長春鯿,團頭魴等,如果是草魚的話可以用草來飼養,草魚的牙齒可以吃完蘆葦的葉子,但是有時候比較硬的稈它吃不釣的,建議把剩下的草竿即時撈出,防止其腐敗影響水質,過分影響水中溶解氧去氧化分解有機物 養殖草魚應該青飼料和精飼料搭配,抓住時機。
《精養魚塘養魚如何獲得高產》
精養魚塘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環境,其魚產量受很多因素制約。其中水體生態因子的變化關繫到水質的好壞,最終影響魚產量的高低。產量越高,水質問題就越顯得突出,往往成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掌握高產魚塘水質變化特點,並採取有效改良措施,是取得養魚高產的關鍵。
1.高產魚塘的水質特點
(1)透明度
透明度是光透入塘水中的程度,主要是隨著塘水的渾濁度而改變。渾濁度是由於塘水中混有各種微粒和浮游生物造成的。測定水的透明度,通常採用透明板。它用直徑20厘米的圓鐵片製成,在圓心處開設一個小孔,穿上一條有刻度標志的細繩,並通過圓心,將圓鐵片分成四等份。把對角的兩等份油漆成白色,另兩等份油漆成黑色,使圓鐵片黑白分明。測量時手提小繩,將透明板緩緩沉入水中,當看到透明板的黑白部分隱約難分時,便停止下沉。這時,浸入水中的繩子長度即為塘水的透明度。簡易的測定法是:將手掌與手臂垂直,掌心向上平放於水中,向下沉至剛看不清掌心時的這個深度,即為透明度。
透明度能大致表示水中浮游生物的豐歉和水質的肥瘦程度。一般以透明度25~40厘米稱為肥水,塘水較濃,不太渾濁,無腥味,呈油綠色或黃褐色,給人以嫩翠之感,在這樣的水中,清晨魚浮頭,日出後即消失。透明度經常為60厘米以上,稱為瘦水,塘水清淡,呈淺綠色或淡黃色,清晨魚不浮頭。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稱為老水,塘水過濃,很渾濁,常有腥味,呈灰藍色、暗綠色或棕色帶黑,給人以老、濃之感,清晨魚浮頭嚴重,日出許久魚浮頭仍不消失。高產魚塘要求在魚生長季節即4~10月池水透明度為18~30厘米,5~9月應在18~25厘米范圍內。
(2)溶解氧
氧氣是魚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魚、蝦、貝、藻類的呼吸都要消耗氧氣,水中有機質、底泥的分解也要消耗大量氧氣,故魚塘水中溶解氧量少且多變。高產魚塘內飼養密度大,魚類往往面臨缺氧,造成大量浮頭或窒息死亡。因而高產精養魚塘對溶解氧的變動有特殊要求。通常高產魚塘表層水體下午在5.5~18毫克/升范圍內變動,底層則在4~8毫克/升范圍內變動,凌晨6時塘水溶氧量最低,已接近魚浮頭的臨界值(2毫克/升)。上述溶解氧的變動范圍不至於影響魚類正常生長,但要魚增加產量,還需採取增氧措施。
(3)耗氧量
高產魚塘的耗氧量變動較大,波動范圍在10~25毫克/升之間,其平均值為12~15毫克/升。因此,12~15毫克/升已成為肥水的標志。
(4)酸鹼度
養魚水體適宜的pH值范圍為7~8.5。高產魚塘的水質一般呈弱鹼性,pH值穩定在8左右,水質的緩沖性較好,有利於魚類生長。
(5)氮、磷營養元素
高產魚塘的三種無機氮總量為1~3毫克/升,其平均值為1.5毫克/升。可溶性磷酸鹽含量為0.1~1毫克/升,平均值為0.2~0.4毫克/升。氮、磷比為7∶2。「三氮」中銨氮佔60%~75%,硝酸鹽氮佔20%~24%,亞硝酸鹽氮佔1%~2%,氮、磷比例較為合理。
(6)浮游生物
魚塘的浮游植物優勢種群有隱藻、藍隱藻、綠球藻、十字藻、衣藻、小球藻、柵藻、小環藻、直鏈藻、平列藻、裸藻等10多種。浮游動物優勢種群為輪蟲,主要種類為晶囊輪蟲、裂足輪蟲、疣毛輪蟲、萼花臂尾輪蟲、針簇多肢輪蟲等。枝角類、橈足類很少,其生物量不超過1毫克/升。浮游植物個數在10 000萬~20 000萬個/升之間變動,生物量在30~110毫克/升之間波動,平均為60~80毫克/升。浮游動物量約占浮游植物的1/4~1/3。浮游生物量與魚產量成正相關。養魚高產關鍵之一就是「看水養魚」,故漁民通常根據水色來鑒定水質,而魚塘水色主要由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來決定。
2.高產魚塘改善水質的措施
(1)根據水色和透明度靈活調節水質
若塘水透明度過低(20厘米以下),表示水質過肥,浮游生物繁殖過盛,遇天氣不正常時容易大量死亡和腐敗,使水質突變,繼而轉清、發臭,漁民稱為「臭清水」。這時水中溶解氧被大量消耗,塘水缺氧嚴重,極易引起魚類大量死亡。因此,當發現水質將要突變時,必須及時沖注新水或開動增氧機,增加水體溶氧量,防止水質惡化。當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時,表明水質過瘦,浮游生物數量偏少,應該及時施肥。速效方法是追施碳酸氫銨和過磷酸鈣,每667平方米水面各施用10千克。施肥後5天內若透明度未能恢復到35厘米以下,應再次施肥。此後每15~20天施肥1次,並適當施用人畜糞等有機肥,塘水透明度就能保持20~40厘米。
(2)適時注水並提高魚塘水位
在魚類生長旺季的4~6月,每月注水1~3次,每次使魚塘水深增加10厘米,既可補充池水溶氧量的不足,又改善了水質條件。
(3)適時啟動增氧機
每667平方米水面產魚500千克以上的魚塘,原則上每0.67公頃水面配備1台功率2.5千瓦的增氧機。4~6月每天啟動1~3小時,7~11月每天啟動4~8小時。
(4)翻動底泥改善水質
5~9月,每月用泥耙翻動魚塘底泥1~2次,使底泥營養成分在水中溶解釋放出來,從而達到施肥、減少底泥耗氧和改善水質的目的。
(5)施放化肥改善水質
在魚類生長旺季的5~9月,施用氮、磷比為1∶1的化肥。每667平方米水面每次施用4~5千克,每3~4天施用1次,既可增加塘水生物量,又能達到生物增氧目的。
(6)施放石灰改善水質
5~8月,每月用生石灰水溶液全塘潑灑1~2次,使每立方米水體含葯量為25~30克,有助於改善水質。
(7)清污保潔
經常清除塘水中的污物、死魚、廢渣、殘餌及雜草,保持水質清潔衛生。
通過以上措施,高產魚塘就能保持「肥、活、爽」的最佳水質。「肥」,指水中溶解營養鹽分豐富,浮游生物種類多、數量大;「活」,指水中營養物質循環快,上午水色較淡,下午較濃;「爽」,指塘水肥而不濁。魚類在這樣良好的水質中,生長快,疾病少,產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