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樁進入持力層深度如何確定灌注樁持力層如何選定
這個是設計的問題,有點小深奧。據我了解,首先要確定單樁承載力為多少。然後再根據地勘報告設計樁徑和樁深,持力層深度也就出來了~~
❷ 樁基礎中,樁嵌岩深度從進入那個岩層開始計算是持力層岩,還是只要是岩層就開始計算
通常是按持力岩層來計算的。這些要在設計文件設計圖紙寫明白的。您可以看一下設計文件,核實一下。
❸ 如何確定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
持力力層深度是指直接和基礎接觸的第一層土,土層有厚度,樁底可以正好在這個土層的頂面,也可以在這個土層厚度范圍內任意位置。
比如土層厚4米,樁基插入這個土層2米,可以說樁身進入持力層的深度為2米,如果樁身插入超過4米,那麼這個土層就不是持力層了,而下面那個土層是持力層了。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
8.5.3-3樁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宜為樁身直徑的1倍~3倍。在確定樁底進入持力層深度時,尚應考慮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響。嵌岩灌注樁周邊嵌入完整和較完整的未風化、微風化、中風化硬質岩體的最小深度,不宜小於0.5m。
❹ 樁基礎中持力層如何確定
持力層怎麼確定介紹如下:
代表性岩石:1、微風化的堅硬岩石;2、未風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雲岩、鈣質砂岩等。
軟質岩分為兩類
較軟岩:
飽和單軸抗壓強度:30≥fr>15
定性鑒定:錘擊聲不清脆,無回彈,輕易擊碎,浸水後指甲可刻出印痕。
代表性岩石:1、中風化,強風化的堅硬岩或較硬岩;2、未風化微風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質泥岩等。
軟岩:
飽和單軸抗壓強度:15≥fr>5
定性鑒定:錘擊聲啞,無回彈,有較深凹痕,浸水後手可捏碎,辧開。
代表性岩石:1、強風化的堅硬岩或較硬岩;2、中風化,強風化的較軟岩;3、未風化,微風化的頁岩、泥岩、泥質砂岩等。
極軟岩:
飽和單軸抗壓強度:fr<5
定性鑒定:錘擊聲啞,無回彈,有較深凹痕,浸水後手可捏成團。
代表性岩石:1、全風化的各種岩石;2、各種半成岩。
❺ 樁基礎的地基持力層怎樣選擇根據什麼選擇,或者說選擇以什麼味標准求解釋啊
這個真不知道 以前在工地都是有專業人員來測得 但是我理解應該是 根據所建樓結構所居的重量 計算出樁要承受的力(樁的承載力) 然後再布樁(把樁的總承載力非配的每顆樁上)最後根據每顆樁的承載力選擇地基持力層
❻ 施工現場具體怎麼判斷是持力層
判斷是否進入持力層的依據是樁底沉渣,通過沉渣判斷是否進入持力層。
我們很容易的能取到樁底的渣子,如果鉛陵渣子已經出現滿足設計要求的渣子,比如微風化石子,就可以判斷進入持力層。
同時勘察報告也可作為判斷持力層的一個參考。
拓展資料:
一、持力層:
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在地基基礎設計時,直接承受基礎荷載的土層稱為持力層。在土力學計算中,持力層受到的壓力是持續減少的,到若干深度以後壓力就可以忽略不計,具體深度要經過計算才知道。
承受壓力的這一部分叫做持力層,持力層以下的部分叫做下卧層。也就是說,根據承受荷載的不同,持力層緩慎和下卧層也是不同的。
二、地基持力層
對存在可能威槐哪戚脅場地穩定性的不良地質現象的地段,地基基礎設計的選擇應在滿足地基承載力和沉降二個基礎條件的同時,盡量採用較經濟的天然地基上淺基礎。
這時,地基持力層的選擇應該從地基、基礎和上部結構的整體性出發,綜合考慮場地的土層分布情況和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以及建築物的體型、結構類型和荷載的性質與大小等情況。
參考鏈接:網路-持力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