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了解超級算力生態嗎靠譜嗎是傳銷嗎
凡是靠拉人頭交資費的都是傳銷。只要你看看他們符合不符合這點就行了。
2. 專家預計東數西算工程可撬動8倍的相關產業投資
專家預計東數西算工程可撬動8倍的相關產業投資
專家預計東數西算工程可撬動8倍的相關產業投資,17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4個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文件,至此,全國八大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正式全面啟動,專家預計東數西算工程可撬動8倍的相關產業投資。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17日正式發布消息,同意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地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所謂「東數西算」,「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通俗地講,即把東部的數據傳輸到西部進行計算和處理,如同南水北調、西電東送。『東數西算』是國家又一項重要戰略工程,以一體化思路,推動東西部數據中心與網路、雲、算力、數據要素、應用和安全等協同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李潔解釋說。
「東數西算」8大算力樞紐
和10個集群全部落地
同一天,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4大國家樞紐節點落地。再加上去年12月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獲得批復,「東數西算」8大算力樞紐和10個集群全部落地。
其中,京津冀樞紐規劃設立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長三角樞紐規劃設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數據中心集群和蕪湖數據中心集群;成渝樞紐規劃設立天府數據中心集群和重慶數據中心集群;粵港澳大灣區樞紐規劃設立韶關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邊界為韶關高新區。
「國家樞紐節點將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糧倉』和『血庫』,在打造數字城市、提供超級算力、構建城市智慧大腦、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保障國家網路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是關系國家安全、穩定、發展的重要戰略性基礎設施。」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馮傑說。
每年投資體量將達數千億元
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
「東數西算」建設將拉動哪些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帶動多少投資?
有權威機構和專家估算,「東數西算」工程每年投資體量將達數千億元,對相關產業拉動作用會達到1:8。這也意味著該工程將大大超過「西氣東輸」和「南水北調」工程。這恰恰是中國「數字經濟」的力量。
「數據中心產業鏈既包括傳統的土建工程,還涉及IT設備製造、信息通信,基礎軟體、綠色能源供給等,產業鏈條長、覆蓋門類廣、帶動效應大。以統籌優化布局,促進數據中心精準發力,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國家發展改革委新高司相關負責人說。
從相關研究報告的量化數據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事實上,伴隨著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快速發展,我國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需求不斷提升,帶動著數據中心規模的高速增長,近5年我國數據中心機架年均規模增速超過30%。
華為、世紀互聯等眾多公司
積極布局「東數西算」
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包括華為、世紀互聯、中國電信、網路等多家頭部企業在積極參與「東數西算」工程中。
「我們積極參與『東數西算』工程,業務布局和國家戰略高度一致。」華為雲負責人告訴記者,華為公司在2017年就提出了南貴北烏的雲數據中心布局,在貴安新區和烏蘭察布大數據產業園均規劃建設超大型數據中心基地,遠期伺服器均達到100萬台以上。
「世紀互聯成立於1996年,在1999年建成我國第一座第三方數據中心機房。在公司發展的前20多年,資源布局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及其周邊。在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和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發展指引下,世紀互聯將通過新建項目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和東部數據中心功能提升兩項措施並舉。其中,公司將逐漸加大在西部地區布局建設大型與超大型數據中心的比例,預計未來5年在西部地區的數據中心投資增速將是東部的兩倍。」世紀互聯集團輪值CEO王世琪告訴記者。
「我們位於西部樞紐節點內的數據中心,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在氣候、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將綠色和智能技術融入整體設計中,大幅降低數據中心的PUE和企業的運營成本,能效比PUE僅1.12,未來滿負荷運行的情況下預計每年可節省電力10.1億度,減少碳排放81萬噸,相當於年植樹3567萬棵。」華為雲負責人說。
17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4個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文件,至此,全國八大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正式全面啟動,根據測算,十四五期間,每年將新增4000億元以上相關投資。今後,國內大數據產業也將形成「東數西算」的格局。
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全國八大算力樞紐節點,4個分布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算力需求較大的地區附近;4個分布在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國家發改委表示,目前,我國數據中心大多分布在東部,在土地、能源等資源緊張的形勢下,在東部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成本高昂,難以為繼;要利用西部清潔能源豐富的優勢,支撐東部對算力的高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教授 鄭緯民:東部土地資源有限,電比較貴,一個大概100P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的計算中心,在東部一年要花五六千萬元電費。因此,現在要想辦法把東部的數據傳到西部去。
國家發改委表示,未來,國內新的大規模數據中心增量將重點布局在八大算力樞紐節點,這樣的布局,既要服務於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的需求,也考慮到了網路時延要求。對於網路時延要求較高的業務,要就近建設,對網路時延要求不高的業務,比如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就可以率先轉移到西部算力樞紐節點承接。今後,全國范圍內的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原則上將在這八大算力樞紐節點內建設。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 孫偉:要像「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一樣,推動全國一體化的'數據中心布局建設,擴大算力設施的規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實現全國算力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南都記者注意到,受此消息影響,截至2月18日收盤,雲計算指數、大數據指數多股掀起漲停潮——首都在線、雲賽智聯、數據港、佳力圖、美利雲、浙大網新等漲停。
預計每年拉動4000億元投資
「東數西算」,「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通俗來講,「即把東部的數據傳輸到西部進行計算和處理。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孫偉介紹,我國西部地區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要像』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一樣,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從全國角度一體化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按照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布局,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將作為我國算力網路的骨幹連接點,發展數據中心集群,開展數據中心與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之間的協同建設,並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戰略支點,推動算力資源有序向西轉移,促進解決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問題。
每個算力樞紐內,都規劃設立了1至2個數據中心集群。算力樞紐和集群的關系,類似於交通樞紐和客運車站。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彬說,數據中心集群將匯聚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具體承接數據流量。集群將獲得更好的政策支持、配套保障,同時在綠色節能、資源利用率、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也會有更嚴格的要求。
圍繞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分別是張家口集群、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集群、蕪湖集群、韶關集群、天府集群、重慶集群、貴安集群、和林格爾集群、慶陽集群、中衛集群。
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分布。來源:國家發改委
據了解,「東數西算」工程數據中心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國家發改委預計,該項工程將帶動信息通信、IT設備製造、基礎軟體、綠色能源供給以及土建工程等產業鏈發展。有業內人士測算,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預計啟動後將每年拉動4000億元投資。
國盛證券研報分析,算力、流量持續高速增長是必然趨勢,配套基礎設施持續建設擴容是剛性需求,未來3-5年具有高確定性。算力、流量乃至應用的發展將帶動移動網路建設力度,5G及相關產業鏈作為核心也將持續受益。
為什麼要打造「東數西算」
根據相關數據,截至目前,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已達500萬標准機架,算力達到130EFLOPS(每秒一萬三千億億次浮點運算)。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全社會對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
算力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加快推動算力建設,將有效激發數據要素創新活力,加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數據中心規模快速發展,對能源、土地、氣候等條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東部地區應用需求很大,但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的難度和局限性大;而一些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但存在網路帶寬小、跨省數據傳輸費用高等瓶頸,無法有效承接東部需求。
國家發改委解釋稱,近年來,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進度加快,特別是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普及應用,全社會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數據存儲、計算、傳輸、應用的需求大幅提升。因此,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作為是我國算力網路的骨幹節點,加快建設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國家算力網路的頂層設計,盡快轉變以網為中心的發展模式,圍繞數據中心重構網路格局。
哪些數據送往西部去算?來源:國家發改委
南都記者獲悉,早在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提到,支持開展「東數西算」示範工程,深化東西部算力協同。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數據中心布局實現東中西部協調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形成數網協同、數雲協同、雲邊協同、綠色智能的多層次算力設施體系,算力水平大幅提升,人工智慧、區塊鏈等設施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此外,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推進雲網協同發展,提升數據中心跨網路、跨地域數據交互能力,加強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能力,強化算力統籌和智能調度。
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啟動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之一,如何發展備受關注。南都記者獲悉,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復函同意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以下簡稱「粵港澳大灣區樞紐」)。
根據復函,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將於韶關高新區設立數據中心集群,承接廣州、深圳等地實時性算力需求,引導溫冷業務向西部遷移,構建輻射華南乃至全國的實時性算力中心。
根據國家樞紐節點建設要求,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將建立包含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城市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西部地區國家樞紐節點等省外數據中心在內的三個層次的數據中心空間布局結構。
其中,韶關數據中心集群提升網路級別至國家級骨幹網路樞紐節點,引導全省大型、超大型(3000架以上)數據中心集聚,省內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到2025年,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將建成50萬架標准機架、500萬台伺服器規模,投資超500億元(不含伺服器及軟體),以承載低時延類業務(時延要求小於20ms)的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為主,輔助建設部分確需在省內建設、承載中時延要求業務(時延要求20ms-50ms)的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
在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建設的結構上,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建設應符合新型數據中心發展要求,盡快啟動起步區建設,逐步落地重點建設項目,項目建設主體原則上為數據中心相關行業骨幹企業,支持發展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內容將涵蓋綠色低碳數據中心建設、網路服務質量提高、算力高效調度、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等。
3. 我國的超級計算機算力那麼先進,具體都能應用於哪些方面呢
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超大的數據存儲容量和極快的數據處理速度。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電腦、計算機、大數據已經成為了帶動社會、科技發展的物質,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可謂是計算機已經走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我國目前科技發展迅速,我國超級計算機方面已經躍升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家當中,我國也是唯一一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製造超級計算機的國家。下面讓我們看看我們有那些超級計算機進入世界排名的吧。
在2012年9月16日,我國自行研發安裝了第一台本土超級計算機——神威藍光,目前安裝在山東省的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神威系統運算量大,每秒能進行約1千萬億次的運算,排列在世界運算最快的20台計算機之中,更重要的是,神威藍光中採用的8700片神威和1600微處理器是由我國本土計算機研究所製造的。神威比起美國、日本、韓國等晶元技術,我國晶元製造技術還落後三代。
如果有建議,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留言。
4. 2021服貿會:特斯拉推介Dojo超級計算機、Tesla Bot等技術
根據聯合國組織統計,交通領域佔全球碳排放的14%。在中國,降低汽車行駛階段與製造過程中能源消耗的問題,同樣也迫在眉睫。特斯拉的願景,與中國「雙碳」目標與聯合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號召高度契合,特斯拉的舉措,也切實為節能減碳做出了貢獻,向全世界展現綠色發展的「T路線」。
5. 國新開創服務水平如何
產城智庫贏城是產業園區運營新銳代表,一直深耕實踐產業園區領域,贏城秉持以「產業運營賦能園區價值」思維創新構建了「產網融城人」的一體化運營服務體系,持續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價值創造服務。
38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報告出品方:中信證券產城智庫——致力於分享優質拿塵行業洞察、熱點分析、相關產業發展最新資訊。2萬字報告,一文看懂數字經濟如何幫助中國經濟創造新增量!音頻:00:0001:15:15♬ 點上方音頻可收聽朗讀
"數字經濟發展是科技創新與擴大內需的共同需要。
數字資源是 21 世紀的石油,數字經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
數字經濟是什麼?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 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路為主要載體,以 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 經濟形態。我們理解,基於數據這一生產要素,我國將不斷完善數字生產關系,並產生包 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在內的新生產力。"
數字經濟告困的定位:暢通供給,豐富需求。
一方面,數字化改造和善用數據要素將打破時空限制,延伸產業鏈條,從而暢通經濟循環。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 蓋性特點,能夠助力經濟轉型和改革深化。
另一方面,數字的產業化和產業的數字化均創造了大量經濟增量,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其中既包括以 ICT 行業為核心的數字產業蓬勃發展,也包括數字零售、數字支付等大量數字化消費升級。
總的來說,數字經濟是科技創新和擴大內需雙重任務下的重要一環。
一方面,從科技創新角度來看,數字化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特徵,與創新驅動發 展的國家戰略相匹配:
前沿研究: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神經晶元、DNA 存儲。信息科學與生命科學、材 料等基礎學科的交叉創新。
「卡脖子」環節突破:高端晶元、操作系統、人工智慧關鍵演算法、感測器等關鍵領域。
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網路安全等數字產 業;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等先進製造業。
另一方面,從擴大內需角度來看,數字技術將為農業、工業、服務業賦能,成為全面 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的重要領域:
數字消費的進一步升級擴容:從已經十分蓬勃的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網路娛樂(游 戲,社交,視頻等),逐步向教育、醫療、文化等新生活場景演進。借力於數字化, 服務業低效特徵正在改變。
數字基礎設施成為新基建的重要一環: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集成互聯、安全高 效的基礎設施。重點包括:5G 網路、光纖通信、IPV6、物聯網、大數據中心等。
數字場景在社會經濟迅速普及,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加快:產業數字化空間巨大。場 景將進一步普及,包括:數字農業與工業物聯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數字政務與 數字政府,數字物流與數字貿易。
中國已經取得數字競爭優勢,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2020 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近 40 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與 2005 年相比,15年時 間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翻了15 倍,增速驚人。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1 年 3 月發布的數據顯示, 「十三五」期間,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超過 16.6%。這遠快於 GDP 平消友禪均增速 7.4%,是其兩倍還多。因此,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數字經濟成為不可忽視的經濟增長引擎,數字經濟滲透率也不斷提升。中國社會科學院指出,2021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有望達到 45 萬億元,占 GDP 比重或將超過 40%。
在數字產業化穩步前進的同時,中國產業數字化開展順利。按照國內習慣分類,數字經濟可以分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部分。根據江小涓教授的解釋,數字產業化指的是數字及相關技術的產業化應用,主要包括電子信息製造業、電信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數據服務業等。2020 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到 7.8%。所謂產業數字化,是指各類產業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產出增長和效率提升,包括數字農業、數字製造業、數字服務業、數字兩化融合等廣泛的產業領域。從比重上看,目前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分別佔到數字經濟的 1/5 和 4/5 左右。
但是客觀來看,我國數字經濟仍大而不強。
一方面,雖然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位列全球第二,但根據 2018-2019 年數字經濟指數,中國得分 36.2,處於全球第二梯隊(第九名), 德國、英國、美國則都超過 40。
另一方面,中國各地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也不相同。北京、 上海數字經濟佔比超過 50%;貴州、重慶、福建 2020 年增速則超過 15%。《「十四五」數 字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 足,產業鏈供應鏈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群體間數字鴻溝未有效彌合,甚至有進一步擴大趨勢;數據資源規模龐大,但價值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從「十四五」目標來看,中國對數字經濟發展寄予厚望
總結來看,「十四五」數字經濟目標基本涵蓋了數字產業化、數字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政府與數字治理、傳統數字消費(電商)等多方面,體現了政策層希望全 面開花、蓬勃發展的希冀。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數字產業化部分)增加值占 GDP 比重要從 2020 年的 7.8%提升到 2025 年的 10%。靜態看需要 5.3%左右年均增長率,但考慮到「十四五」期間 GDP 平均值增速預計也在 5.3%左右,實際上是要 11%左右的增速,即兩倍增速。特別是過去十年中國數字產業化發展迅猛,ICT 領域國產替代浪潮興起,互聯網領域誕生大量全球巨頭,基數也並不低,因此這一目標代表著中國對數字經濟發展寄予厚望。
IPV6 活躍用戶數五年目標幾乎翻倍。從 2020 年 4.6 億戶到 2025 年 8 億戶。
千兆寬頻用戶數五年目標幾乎十倍。從 2020 年 640 萬戶到 2025 年 6000 萬戶。
工業互聯網平台普及率五年超三倍。從 2020 年 14.7%到 2025 年 45%。如果考慮到企業數量的持續增長,實際增速更快。在線政務實名用戶數五年翻倍。從 2020 年 4 億人到 2025 年 8 億人。
全國網上零售額和電子商務交易額分別在五年時間需要增長 45%和 24%。作為全球第一大網購國,中國仍然制定了不低的增長目標,全國網上零售額和電子商務交易額分別計劃從 2020 年的 11.76 萬億元和 37.21 萬億元增至 2025 年的 17 萬億元和 48 萬億元。
數字新基建,政府指引投資方向,企業把握投資力度
新型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其市場化程度較高
「新型基礎設施」概念最早源自 2018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關的內涵和外延在近幾年不斷演進。2018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新型基礎設施」一詞,2019 年國家發改委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范圍,即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類。2021 年 11 月,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重點內容,並確立了「加速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穩步發展融合基礎設施、適度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的發展思路。
新基建融於整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過程,總結來就是聚焦兩大產業鏈:通信設施產業鏈和數據計算產業鏈。從 2019 年國家發改委給出的新基建定義來看:
1)信息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通信網路、新技術和算力基礎設施三大行業,具體到細分行業有5G、互聯網、區塊鏈、雲計算和數據中心等典型的數字產業化行業,即是數字技術帶來的產品和服務;2)融合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了智能交通和智慧能源等,即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賦能提高運行效率,是典型的產業數字化行為;3)創新基礎設施則包括了科技、科教和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其模式類似於建造科研中心、建設高校及打造科技類產業集群,為高新技術事業單位和企業建設配套的傳統產業園及相關的基礎設施。
信息基礎設施中偏軟體應用類行業理論上不屬於傳統理論的政府基建范疇,其本質屬於老基建轉型過程中所需要購買的「要素」。信息基礎設施中除了硬體類的行業,軟體類嚴格來說並不算是狹義的基建。從傳統基建的定義來看,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部分偏軟體應用類的行業例如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區塊鏈技術其本質是服務於改善公共服務系統效率的一種服務,本身並不是公共服務系統。融合基礎設施則可以看作傳統基建的數字化轉型,部分信息基礎設施是轉型中需要被購買的服務要素,創新基礎設施是為了新基建發展所配套的傳統基建。
從數字經濟的角度來看,政府側可直接發力的內容集中在歸屬於傳統基建概念的行業。大多數新基建依靠企業投資,政府更多是采購的身份:
數字經濟中一部分是作為傳統基建的補充,例如 5G 基站、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相對「硬」的設施行業,這一部分與傳統基建類似,可以由政府牽頭發起投資,但在實際建設中國企替代政府承擔了很大一部分的職責;另一部分是在傳統基建向新基建轉型過程中所提供的動力和支持,一方麵包括人工智 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相對「軟」的數據應用服務行業,另一方面則是涉及交通、能源等 在數字化轉型中所需要的硬體設施,這部分投資更多依賴企業自身投資,政府在其中的作 用主要是采購相關服務與設備。
新基建市場化程度更高,以深圳 2020 年新基建計劃為例,六成資金來自市場,政府投資項目僅占 40%。傳統基建項目例如「鐵公基」基本上是以政府或國企主導建設的。但是新基建的情況跟老基建不一樣,以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緊密相連,而且直接服務於製造業這樣的垂直行業,因此,新基建項目市場化運作的程度更高。以深圳 2020 年 7 月公布的 4116 億新基建投資項目匯總來看,社會投資項目 34 個,總投資 2447 億元;政府投資項目 61 個,總投資 1672 億元。社會投資和政府投資的投資佔比為六四開。從項目的類型看,5G 網路、衛星通訊、算力設施等信息基礎設施 28 個,總投資 2452 億元;集成電路、8K 超高清、生物醫葯等創新基礎設施 42 個,總投資 1016 億元;智能製造、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融合基礎設施 25 個,總投資 651 億元。我們通過分拆新基建的主流投資項目,認為:5G 基站建設高峰正在過去,數據中心則仰賴企業投資。東數西算雖為國家級戰略,但仍然需要企業主導投資。
5G 基站:三大移動運營商主導投資進程,投資高峰正在過去
目前國內 5G 基站投資由三大運營商主導,下游需求增速放緩,投資高峰或已過去。國內 5G 基站作為三大運營商的資產項目,其投資基本完全由三大運營商負責。從「十四 五」規劃對於 5G 基站提出的預期性指標來看,其要求到 2025 年每萬人擁有 5G 基站數達 到 26 個,即需要累計建設 377 萬個 5G 基站。截至 2021 年底,中國已經建成 142.5 萬座 基站,也就是說未來 2022-2025 年年均需要建設 58.6 萬個 5G 基站,從三大運營商今年 的目標來看,預計 2022 年新建超過 67 萬個基站。
數據中心:仍是企業自身投資行為為主,地方政府提供土地財稅等支持
按照算力形態分類,可將數據中心分為超算、通用智算以及邊緣算力。長期以來我國 數據中心以通用算力為主,超算、智算及邊緣數據中心應用和數量還有待增長。當前通用算力是數據中心的主力,按照機架規模計算佔比超 90%;超算中心主要應用於國家重點科研領域,商用場景較少;智算中心現有規模佔比不高,邊緣數據中心隨著我國數字化轉型加快,其需求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佔比較低的超算中心政府投資比重反而較高
超算中心投資依靠政府意願、國家資金保障以及企業的技術支撐。從國際經驗來看,超級計算中心的建設和運營資源基本均來自政府,運營管理模式上可以區分為以美國為代表的政府直屬制以及歐洲為代表的股份制。我國超算中心發展是依託國家科技部「863」支撐計劃中關於超級計算機的研製所規劃,主機研製則由廠商和各省各部委簽訂合作協議。資金保障方面,國家科技部通過「863」專項資金配套主機研發廠商進行主機研發投入, 地方政府需要承擔後續運營維護資金保障。技術方面由國防科大、曙光集團、江南計算所 以及浪潮集團等保證我國的超級計算機性能。
地方超算中心的投資主體是地方政府,資金來源部分來自專項債。2020 年山東省專項債(十四期)募資 2 億元支持濟南超算中心項目建設,項目資本金 9.12 億元,其他方式融資 14.93 億元。
其中,僅首府城市超算中心項目將經營期內的計算、存儲資源經營收入作為債務還款來源,其餘兩個項目均以廠房、寫字樓等物業的出租和出售收入作為還款 來源。募資建設方案沒有突出數據中心項目的特點和優勢,顯示出當前項目主體對經營前景缺乏判斷,這種情況在全國比較普遍,這也是地方政府籌建地方政務數據中心的最突出難題。
佔比九成的通用中心則主要依賴企業投入
通用數據中心整體投資以市場投入為主,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政府作為輔助和引導。根據廣州市數據中心建設發展指導意見、建設導則及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標准,要堅持數據中心以市場投入為主,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統籌土地、電力、網路、能耗指標等資源,合理布局建設各類數據中心,優化數據中心存量資源。政府對於通用數據中心可以支持的部分包括以下幾方面:
1)土地、貸款和耗能指標:中央和全國各地文件都強調地方政府要完善配套的用地、貸款和用能政策。江蘇省在《關於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要保障用地、耗能指標配額,並推動轉供電改直供電。內蒙古在《內蒙古自治區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的若干政策》中提出對在自治區建設投資 10 億元以上的數據中心項目,涉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益,按規定計提各種專項資金後的土地出讓收益中盟市、旗縣(市、區)留存部分,用於支持項目建設。
2)電費優惠:山東省在《山東省支持數據經濟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對符合條件的各類數據中心、災備中心、超算中心、通信基站等執行工商業及其他電價中的兩部制電價。對符合規劃布局,服務全省乃至全國的區域性、行業性數據中心,用電價格在 0.65 元/kWh 的基礎上減半,通過各級財政獎補等方式降至 0.33 元左右。根據實際用電量和產業帶動作用,分級分檔給予支持。
3)引導布局:以河北為例,文件要求優化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的布局和建設,引導超大型、災備類數據中心向張家口、承德等能源、氣候優勢明顯的區域聚集,低延時、 高寬頻為主的大中型數據中心適度向石家莊、廊坊等區域發展。從國家的規劃來看,目前的東數西算鼓勵大量從事數據存儲、離線數據分析等業務的數字經濟企業在西部地區部署數據中心或購買西部地區數據中心雲服務來有效降低運營成本。上海在節能方面提出存量改造數據中心 PUE 不高於 1.4,新建數據中心 PUE 限制在 1.3 以下。
數據中心建設仍主要依靠企業投資,地方政府放寬投資優惠條件以吸引數據中心的投資。目前國內的數據中心運營商可以分為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為代表的基礎電信運營商, 以及 Equinix、Digital Reality Trust、萬國數據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目前基礎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依靠資源、資金及技術研發優勢,通過培育自主品牌、拓寬國際營銷渠道和提供全方位配套的數據中心服務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數據中心布局。正如前文所分析,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其特點是市場化運作程度極高,政府在投資過程中所能做的更多的是在提供生產要素給予優惠條件從而吸引廠商的數據中心投資。
東數西算:典型的市場主導型新基建計劃,政府積極配合和引導
東數西算是國家層面對數據中心的產業規劃。從規劃看,與此前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思路類似,以國家引導帶動資源跨區域合理配置。2 月 17 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 8 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 10 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西部地區較東部具有成本優勢,同時綠電供應能與數據中心產業形成合理互補。西部經濟發展程度仍處於較低水平,未來有廣闊發展空間。數據中心作為高耗能行業,電力成本占數據中心營運成本 50%以上,因此數據中心在國家能耗雙控的要求下難以在東部一線城市大力拓展業務,而西部地區卻存在新能源電力富餘消納困難的問題,「東數西算」計劃配合其較低的用地用能價格能夠帶來數據中心和西部綠電企業的雙贏局面。東數西算除了考慮成本及耗能,亦有考慮到扶持經濟較落後地區,西部地區有望培育處理後台加工、 離線分析等勞動密集型產業。
東數西算核心目標:綠色、高效、科技創新、區域平衡的多方面進步。這一點在《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十分明確:到 2025 年,全國范圍內數據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綠色集約的基礎設施一體化格局;東西部數據中心實現結構性平衡,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運行電能利用效率降到 1.3 以下;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高,使用率明顯提升;公共雲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全社會算力獲取成本顯著降低;政府部門間、政企間數據壁壘進一步打破,數據資源流通活力明顯增強;大數據協同應用效果凸顯,全國范圍內形成一批行業數據大腦、城市數據大腦,全社會算力資源、數據資源向智力資源高效轉化的態勢基本形成,數據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東數西算背景下,數據中心的投資模式將轉變為由地方政府與數據中心企業合資成立數據中心產業園,政府的作用或有限。「東數西算」作為國家級別的規劃,未來數據中心的投資模式或將從企業自建/租賃樓宇建設數據中心轉向合資合作建設數據中心產業園/基地,地方政府主要提供用地用能其他審批便利。在產業生態方面,由地方政府成立的數據中心產業園/基地圍繞數據中心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招商引資,打造數據中心產業集群。數據中心產業園中的核心設備仍需要依靠入駐企業自身投資,中央政府的作用是提供政策方向指導,地方政府的作用更多是提供用地用能指標以及貸款便利,網路傳輸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合理的規劃形成產業生態集群帶動入駐企業的發展。
與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三峽建設等國家重大規劃類似,東數西算落地上 需要由企業擔當投融資主力軍。
南水北調工程投資規模約 5000 億元,啟動之初仰賴中央預算內資金投入及國有 銀行的銀團貸款,並利用了 2003 年的長期建設特別國債。2020 年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成立,負責南水北調工程的前期工作、資金籌集、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負責南水北調工程安全、運行安全和供水安全,籌措後續工程等項目建設投資。
長江三峽工程則創造了「三峽模式」。三峽工程總體建設資金超過 2000 億元,計 劃之初,投融資方案確立為:第一部分是葛洲壩電廠的利潤,大約為一年 6 億元, 三峽工程 2003 年開始發電後的利潤也將作為三峽工程的資金投入;第二部分是 三峽基金,在全國用電中,每度電加價 4 厘到 8 厘,每年收入近 40 億元;第三 部分是商業銀行貸款和購買國外設備採取的買方信貸,其中國外信貸為十幾億美 元;第四部分是發行債券,三峽總公司迄今已面向社會累計發行五期企業債券, 共籌集資金 140 億元;第五部分資金來自長江電力 IPO,進行股權融資。
西氣東輸工程兩期合計投資超過 3000 億元,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央企牽頭, 進行投融資活動,後續也在 2012 年和 2013 年兩次引入集體險資投資。2019 年 國家管網公司正式成立,負責油氣干線管網及儲氣調峰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 運營,負責干線管網互聯互通和與社會管道聯通,以及全國油氣管網的運行調度。
西電東送工程投資規模超過 5000 億元,由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央企牽頭,進 行投融資活動。特高壓、大能源基地等投資也是由主要央企投資進行招標建設。
政策意義在於引導規劃並非親自下場。東數西算的創新之處在於,此次投資市場化因素將更加凸顯,未來包括央企、地方國企、大型互聯網企業等多類型企業將圍繞「東數西算」的政策方向加強建設。過去數據中心的投資布局主要基於用戶需求和當地的綜合因素。企業主要是根據市場行為來作出自己的決策,容易雜亂無序,不利於資源的調配和有效配置。「東數西算」出台後,新增的數據中心會盡量按政策方向來布局。當前數據中心的建設主要有自建和租賃兩大模式,東數西算的啟動形成產業集群會進一步鼓勵擁有海量數據規模的企業採取自建模式。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在於引導投資方向以及提供配套設施,短期政府直接參與數據中心建造的模式預計較少。從已有的案例來看,三大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及地方國企已爭相在西部建立數據中心。
數字產業化創新:「卡脖子」的關鍵突破
核心技術是數字經濟建設的基石,而我國關鍵數字技術長期受制於人
核心數字技術可分為三大層級,而站在當前節點,基礎數字軟硬體的突破或是實現數字技術突破的關鍵症結。數字經濟相關領域紛繁復雜,我們認為其核心技術可分為三個主要層級,亦代表了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三大步驟,即補齊關鍵基礎技術,拓展核心產業技術,布局下一代前沿技術。核心技術突破是推動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關鍵,而基礎軟硬體的研發突破與迭代應用則是一切數字技術發展的根基。
目前我國在數字經濟的基礎軟硬體,尤其是高端晶元、集成電路、工業軟體等領域, 長期受制於人。根據 IC insights 數據,全球前 15 名半導體廠商中,美國有 8 家,中國大 陸地區無一上榜。
基礎硬體方面,目前我國關鍵核心技術仍無法實現自主可控,對數字經濟發展形成嚴重製約。
從元器件、整機設備、軟體、測試到組裝的各個環節,目前我國均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關鍵核心技術無法實現自主可控,客觀上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形成巨大掣肘。
目前,美國半導體公司在微處理器和其他領先設備中保持了絕對優勢,並在研發、 設計和工藝技術方面保持領先地位。目前美國公司擁有全球半導體領域最大的市場份額, 達到 46.3%,其他國家/地區在全球市場中佔有 7%至 21%的份額。2021 年全球前十大半 導體供應商,無一來自中國大陸。而在 2019 年的該排名中,我國的海思半導體曾以 115.5 億美元的收入排名全球第 9,市場份額達 2.8%。而受制於美國貿易制裁,目前海思已經退 出了全球前 25 大半導體供應商的排名。據 IC insights 數據,2020 年中國半導體自給率或在 15.9%左右,其中汽車晶元自給率不足 5%,如果不包括在中國大陸設廠的非大陸公司, 例如台積電、三星和 SK 海力士等,這個數字將僅有 6%。
基礎軟體方面,目前我國在操作系統、工業軟體等應用領域缺乏競爭優勢。操作系統、工業軟體等數字經濟基礎軟體研發難度大、技術門檻高、可靠性要求較高,這導致其研發 周期長、研發費用高、迭代速度慢。高額的研發投入與較長的研發周期形成了較高的行業 壁壘,用戶亦對頭部軟體形成強烈依賴,因此信息技術基礎軟體形成了強者愈強、贏者通吃的行業格局。以操作系統為例,2019 年國內 PC 端操作系統市場 88%份額被 Windows 占據,9%被 macOS 占據,而其餘廠商份額不足 4%。
我國在高端工業軟體領域基本被外國軟體壟斷,中國工業軟體競爭力嚴重不足。以工 業軟體為例,在「十四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將工業軟 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基礎軟體與傳統「四基」合並為新「五基」。工業軟體是現代工業的核心組成,而中國工業軟體大多依賴海外產品。具體而言:
研發設計類:研發設計類工業軟體國產化率僅有 5%,國產可用的研發設計類產品僅 能應用於工業機理簡單、系統功能單一、行業復雜度低的領域,如國產 CAD 應用與模具、傢具家電、通用機械、電子電器等行業。而高端領域,中國 EDA 市場長期由 Cadence、Synopsys、Siemens EDA 三大巨頭壟斷,整體市場集中度高,前三大企業佔比超 70%。
生產製造類:生產製造類工業軟體占據國內半壁江山,但在高端
6. 超級算力是什麼東西
超級算力是指把散布在世界網路上的閑置算力進行整合管理,聚集為超高性能的運算服務能力,可以簡單理解為共享版分布式的雲計算或共享版超級計算機。
算力可以理解為計算能力,即CPU、GPU等用於數據運算硬體的運算能力,目前一般多用於衡量虛擬貨幣礦機的運算速度。
單位
1kH/s=每秒1,000哈希
1MH/s=每秒1,000,000次哈希。
1GH/s=每秒1,000,000,000次哈希。
1TH/s=每秒1,000,000,000,000次哈希。
1PH/s=每秒1,000,000,000,000,000次哈希。
1EH/s=每秒1,000,000,000,000,000,000次哈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超級算力
7. 全球算力競爭加劇,我國 ICT 建設駛入快車道
(報告出品方/分析師:銀河證券研究院 趙良畢)
報告原標題: 通信行業深度報告:ICT「雙碳」新基建,IDC 溫控新機遇
(一)算力建設關乎數字經濟發展,各國均不斷發力
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全球算力競爭不斷提升。 2020 年 4 月 9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數據首次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在文件中出現,與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傳統要素並列。計算力已經與國家經濟息息相關。
IDC&清華產業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1-2022 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表明,計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成要素:
(1)從 2016-2025 年的整體趨勢及預測來看,各個國家的數字經濟占 GDP 的比重持續提升,預計 2025 年佔比將達到 41.5%。
(2)計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力要素,已經成為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力和驅動力。
(3)國家計算力指數與 GDP 的走勢呈現出了顯著的正相關。評估結果顯示十五個重點國家的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 1 點,國家的數字經濟和 GDP 將分別增長 3.5%和 1.8%,預計該趨勢在 2021-2025 年將繼續保持。同時,通過針對不同梯隊國家的計算力指數和 GDP 進行進一步的回歸分析後,研究發現:當一個國家的計算力指數達到 40 分以上時,國家的計算力指數每提升 1 點,其對於 GDP 增長的推動力將增加到 1.5 倍,而當計算力指數達到 60 分以上時,國家的計算力指數每提升 1 點,其對於 GDP 增長的推動力將提高到 3.0 倍,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變得更加顯著。
數字化進程不斷推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較高。 根據 IDC 數據顯示,2016 年到 2025 年,數字經濟佔比不斷提升,全球數字經濟佔比2025E為41%,其中發達國家數字經濟佔比為48.10%,比發展中國家高 17.8 個百分點。中美兩國計算力指數綜合評估較高,中國計算力發展水平漲幅達 13.5%,處於較高增長水平。總體來看,數字經濟為各國 GDP 總量貢獻不斷提升,算力提升推動數字經濟向好發展。
全球公有雲用戶市場保持增長,IT 側資本開支不斷增加。 雲是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企業不斷增加對移動技術、協作以及其他遠程工作技術和基礎架構的投資。預計到 2023 年,用戶支出將達到近 6000 億美元,雲將佔全球企業 IT 消費市場的 14.2%。其中軟體化服務(SaaS)是最大的細分市場,預計該市場在 2023E 用戶支出增長至 2080.80 億美元,相比 2021 年增長 36.73%;雲基礎建設(IaaS)將達到 1562.76 億美元,相比 2021 年增長 70.53%。為了獲得數字經濟時代的比較優勢,全球主要國家在數據中心的建設上進行了大規模投資,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下,數據中心的建設保持了較高增速,預計在未來幾年雲服務提供商與電信公司之間的合作日益增加,全球雲市場有望進一步增長。
中國 IDC 市場規模增速較快,目前處於高速發展期。 受益於我國「新基建」戰略提出和持續攀升的互聯網流量,2021 年數據中心建設規模不斷增長。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我國 2021年 IDC 行業規模約 1500.2 億元,近 5 年中國 IDC 市場年均復合增速約達 30%,領先於全球 IDC市場增速,其中近三年中國 IDC 市場具有高增速。我國 IDC 行業增速較快主要系我國 5G 建設持續推進,5G 應用項目多點開花不斷落地,預計到 2025 年,我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達到 5952億元。隨著數字經濟「東數西算」工程加速推進、互聯網和雲計算大客戶需求不斷擴張及數據中心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數據中心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IDC 機櫃數量不斷增長,中國東部地區 IDC 中心較多。 2021 年 IDC 的機櫃量增長了 99.15萬架,增速為 30%,機櫃量總數達到 415.06 萬架,年度增長率達到 31.39%。隨著 5G 時代數字經濟向 社會 各領域持續滲透,數據量爆炸式增長使得全 社會 對算力需求提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速度高增,有望打開市場新空間。目前我國大部分數據中心集中在東部及沿海地區,根據 CDCC 數據,2021 年華東、華北、華南三地區機櫃數佔全國總數的 79%,而東北、西北地區佔比相對較低。
我國東部地區 IDC 上架率較高,西部地區加速建設。 目前 IDC 機房在我國東西部呈現差異較大發展,體現東密西疏、東熱西冷的特點。2021 年新增機櫃對比可知,東部及沿海地區數據中心上架率高,西部上架率較低。2021 年華東、華北、華南三地上架率約 60%-70%,而東北、西北、西南及華中上架率僅有 30%-40%。在政策布局方面,國家不斷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形成以數據為紐帶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對於網路時延要求不高的業務,率先向西部轉移建設,由於西部地區氣溫較低優勢突出,實施「東數西算」有利於數據中心提高能效,西部地區產業跨越式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有效增長。
(二)數字經濟政策護航,「東數西算」工程建設有望超預期
把握數字化發展機遇,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2022 年 1 月,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規劃強調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路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同時,規劃明確提出到 2025 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到 10%。基於上述規劃,2022年 5 月 26 日,工信部在 2022 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指出,堅持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布局。
推進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提升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我國能源結構正處在不斷優化的過程中,新能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特別是水力、光伏、風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而使用端主要在東部沿海地區,雖然通過「西電東送」工程部分緩解了東部地區用電緊張問題,但是作為高耗能的數據中心產業,協調東西部發展布局、降低能耗就十分必要。全國各省市、地區相繼出台了各種強調數據中心綠色、節能的政策要求,進而促進能源生產、運輸、消費等各環節智能化升級,催化能源行業低碳轉型。
東西部資源高效匹配,建立全國一體化協同創新體系。 「東數西算」工程是我國繼「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之後的又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工程,將東部海量數據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縮小東西部經濟差異,促進東西部協同發展。2022 年 2 月17 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 8 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 10 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國家以「東數西算」為依託,持續推進數據中心與算力、雲、網路、數據要素、數據應用和安全等協同發展,形成以數據為紐帶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助力數字經濟不斷發展。
全球算力網路競爭力凸顯,ICT 產業鏈有望迎來發展新空間。 通過全國一體化的數據中心布局建設,擴大算力設施規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實現全國算力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有望進一步提升國家算力水平和全球競爭能力。同時,擴大數據中心在中西部地區覆蓋,能夠就近消納中西部地區新型綠色能源,持續優化數據中心能源使用效率。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將有力帶動相關產業上下游投資,促進東西部數據流通、價值傳遞,延展東部發展空間,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全國均衡發展新格局。
(三)雙碳減排目標明確,綠色節能成為發展必需
能源變革不斷創新升級,低碳轉型融入 社會 經濟發展。 自上個世紀人類逐漸認識到碳排放造成的不利影響,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不斷進行合作,經過不懈努力、廣泛磋商,在聯合國和世界氣候大會的框架下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形成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2 年簽署,1994 年生效)、《京都議定書》(1997 年達成,2005 年生效)和《巴黎協定》(2015年達成,2016 年生效)等文件,其中《巴黎協定》規定了「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 2 以內」的基礎目標和「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 1.5 之內」的努力目標。
推動能源革命,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 為了達到《巴黎協定》所規定的目標,我國政府也提出了切合我國實際的雙碳行動計劃,2020 年 9 月 22 日,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力爭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的「雙碳」目標正式確立,展現了中國政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決心和信心。同時 2021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促進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推動資源節約高效利用。落實 2030 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 13.5%、18%。
聚焦數據中心低碳發展,實現雙碳方式產業發展。 在雙碳背景下,「東數西算」工程中數據中心西部遷移,PUE 值有望降低帶來能耗電量高效利用。能源高效節能、革新升級已是大勢所趨和必然要求。
(一)數據中心能耗突出,綠色節能是發展趨勢
綠電成為發展趨勢,低碳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大力發展數據中心產業,數據中心能耗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也在不斷提高。研究表明,預計 2025 年,數據中心能耗總量將達到 3952億 kW·h,佔全 社會 用電總量的 4.05%,比例逐年攀升。整體來看,由伺服器、存儲和網路通信設備等所構成的 IT 設備系統所產生的功耗約占數據中心總功耗的 45%。空調系統同樣是數據中心提高能源效率的重點環節,所產生的功耗約占數據中心總功耗的 40%。降 PUE 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主要從製冷方面入手。
數據中心碳排放不斷控制,PUE 值不斷改善。 根據國家能源局 2020 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 6000 千瓦及以上電廠供電標准煤耗每度電用煤 305.5 克,二氧化碳排放量按每噸標煤排放 2.7 噸二氧化碳來計算,2021 年全國數據中心二氧化碳排放量 7830 萬噸,2030 年預計排放約 1.5 億噸二氧化碳。
量化指標評估數據中心能源效率。 為評價數據中心的能效問題,目前廣泛採用 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指標是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 IT 負載消耗的能源的比值。PUE 通常以年度為計量區間,其中數據中心總能耗包括 IT 設備能耗和製冷、配電等系統的能耗,其值大於 1,越接近 1 表明非 IT 設備耗能越少,即能效水平越好。
數據中心空調系統及伺服器系統能耗佔比較大。 數據中心的耗能部分主要包括 IT 設備、製冷系統、供配電系統、照明系統及其他設施(包括安防設備、滅火、防水、感測器以及相關數據中心建築的管理系統等)。整體來看,由伺服器、存儲和網路通信設備等所構成的 IT 設備系統所產生的功耗約占數據中心總功耗的 45%。其中伺服器系統約占 50%,存儲系統約占 35%,網路通信設備約占 15%。空調系統仍然是數據中心提高能源效率的重點環節,它所產生的功耗約占數據中心總功耗的 40%。電源系統和照明系統分別占數據中心總耗電量的 10%和 5%。
(三)溫控系統持續優化,節能技術變革打開新機遇
溫控系統多元化趨勢,節能技術不斷突破。 當前主流的製冷方式包括風冷、水冷、間接蒸發冷卻和液冷技術,根據數據中心規模、環境特點選擇合適的製冷技術。提高數據中心的能效,尤其是空調製冷系統的能效成為研究重點。目前,數據中心空調製冷能效比的提升主要從液冷和自然冷源兩方面入手。從製冷方式來看,風冷將逐漸被安裝靈活、效率更高的液冷方式所取代。液冷技術目前應用於 5G 場景,通常對骨幹網 OTN 設備、承載網設備以及 5G BBU 設備進行液冷,採用液冷技術可以通過液體將發熱元件熱量帶走,實現伺服器的自然散熱,相互傳統製冷方法,液冷技術更為高效節能。
冷卻系統不斷優化。 為了客觀評價這些製冷技術以便進一步提高節能減排效率,中國製冷學會數據中心冷卻工作組研究認為:採用數據中心冷卻系統綜合性能系數(GCOP)作為評價指標更為合理。
其中,GCOP 為數據中心冷卻系統綜合性能系數指標,用於評價數據中心冷卻系統的能效。為數據中心總能耗,其中不僅包括數據中心市電供電量,也包括數據中心配置的發電機的供電量。為製冷系統能耗,包括機房外製冷系統的能耗,另外包括 UPS 供電的製冷風扇、關鍵泵以及設備機櫃內風扇等製冷設備產生的能耗。
實際情況中,為了使能效評價結果更具有說服力與可比較性。冷卻工作組建議使用數據中心全年平均綜合性能系統數的(GCOPA)指標和特定工況下數據中心冷卻系統綜合性能系數(GCOPS)作為評價標准。
冷卻工作組根據上述標准針對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廣東深圳、河北廊坊等地的高效數據中心進行分析。這些數據中心分布在不同建築氣候區,使用了不同系統形式和運行策略,例如高效末端、自然冷卻、AI 控制的運行優化等。數據表明西部地區建設新型數據中心製冷能耗較優。我國數據中心冷卻系統能效存在極大差異,提升我國數據中心冷卻系統的能效意義較大,冷卻系統仍存在巨大的節能潛力。
數據中心容量不斷擴充,中美兩國貢獻較多。 根據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最新數據顯示,由大型供應商運營的大型數據中心數量已增至 700 家,而以關鍵 IT 負載衡量,美國占這些數據中心容量的 49%,中國是繼美國之後對超大型數據中心容量貢獻第二大的國家,占總量的 15%。其餘的產能分布在亞太地區(13%)、EMEA 地區(19%)和加拿大/拉丁美洲(4%)。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數量翻一番用了五年時間,但容量翻番用了不到四年時間。
空調系統建設成本較多。 根據IBM數據,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中空調系統的佔比為16.7%。總體來說,2021 年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設備總支出為 1850 億美元,能源方面建設資本開支占較大份額,能源建設及利用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數據中心資本穩步增長,溫控市場打開新空間。 根據 Synergy Research 的數據,2021年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設備總支出(包括雲/非雲硬體和軟體)為 1850 億美元,公有雲基礎設施設備支出佔比為 47%。面向硬體的伺服器、存儲和網路合計占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市場的 77%。
操作系統、虛擬化軟體、雲管理和網路安全佔了其餘部分。參照 2021 年全球數據中心資本開支增長 10%的現實,假設未來 4 年數據中心每年資本開支保持增長 10%,我國數據中心溫控系統市場規模 2021 年為 301 億元,可在 2025 年達到 441 億元。
(一)英維克:打造溫控全產業鏈,行業高景氣領跑者受益
國內技術領先的精密溫控龍頭,聚焦精密溫控節能產品和解決方案。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數據機房等精密環境控制技術的研發,致力於為雲計算數據中心、通信網路、物聯網的基礎架構及各種專業環境控制領域提供解決方案,「東數西算」項目中提供節能技術。
公司營業收入高速增長,盈利能力表現良好。 2022Q1,公司實現營收 4.00 億元,同比增長 17.10%,歸母凈利潤 0.13 億元,同比下降 59.26%,主要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2021 年英維克實現營業收入 22.28 億元,同比增長 29.71%,自 2017 年以來 CAGR 達34.65%,主要是由於機房溫控一些大項目驗收確認,以及機櫃溫控節能產品收入增長。受益於整個行業的景氣度,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 2.05 億元,同比增長 12.86%,自 2017 年以來 CAGR達 24.25%,主要源自數據中心及戶外機櫃空調業務的持續增長。
公司毛利率總體穩定,未來有望止跌回升。 2021 年公司銷售毛利率為 29.35%,同比下降9.50%,主要原因繫上游原材料成本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承壓。凈利率總體有所下降,銷售凈利率為 8.92%,同比下降 15.85%。隨著公司持續數據機房等精密環境控制技術的研發,技術平台得到復用,規模效應愈發顯著,公司未來毛利率及凈利率有望企穩回升。
蒸發冷卻、液冷技術為未來發展趨勢,公司技術儲備充足,產品系列覆蓋全面。 目前國內數據中心溫控方式仍然以風冷、冷凍水為主,由於熱密度、耗能的提升,傳統方案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散熱方式逐漸從傳統風冷模式發展到背板空調、液冷等新型散熱方式,數據中心冷卻系統呈現出冷卻設備貼近伺服器、核心發熱設備的趨勢,液冷、蒸發冷卻技術優勢明顯。
研發投入持續增加提升核心競爭力,溫控系統不斷優化。 公司以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雖然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急速上漲和疫情反復的不利影響,公司始終堅持加大研發力度,為公司後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英維克作為細分行業龍頭,及時捕捉市場發展動向,以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公司產品線豐富,方案靈活凸顯競爭優勢。 英維克的機房溫控節能產品主要針對數據中心、伺服器機房、通信機房、高精度實驗室等領域的房間級專用溫控節能解決方案,用於對設備機房或實驗室空間的精密溫濕度和潔凈度的控制調節。其中包括 CyberMate 機房專用空調&實驗室專用空調、iFreecooling 多聯式泵循環自然冷卻機組、XRow 列間空調、XFlex 模塊化間接蒸發冷卻機組、XStorm 直接蒸發式高效風牆冷卻系統、XSpace 微模塊數據中心、XRack 微模塊機櫃解決方案、XGlacier 液冷溫控系統等產品與解決方案。
公司的產品直接或通過系統集成商提供給數據中心業主、IDC 運營商、大型互聯網公司,歷年來公司已為騰訊、阿里巴巴、秦淮數據、萬國數據、數據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用戶的大型數據中心提供了大量高效節能的製冷產品及系統。此外,英維克還提供機櫃溫控節能產品主要針對無線通信基站、儲能電站、智能電網各級輸配電設備櫃、電動 汽車 充電樁、ETC 門架系統等戶外機櫃或集裝箱的應用場合提供溫控節能解決方案,以及用於智能製造設備的機櫃溫控產品。
(二)佳力圖:運營商市場企穩互聯網市場突破,業績有望邊際改善
精密環境溫控龍頭,打造恆溫恆濕解決方案。 公司產品應用於數據中心機房、通信基站以及其他恆溫恆濕等精密環境,公司客戶涵蓋政府部門以及通信、金融、互聯網、醫療、軌道交通、航空、能源等眾多行業。公司產品服務於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華為等知名企業。目前,公司擁有精密空調設備、冷水機組兩大類產品,十三個系列產品線,產品的先進性、可靠性以及節能環保的優勢在行業中始終保持主導地位,同時公司依託在環境控制技術和節能技術方面的優勢,為數據中心提供節能改造服務。
公司營業收入保持增長,凈利潤有所下滑。2022Q1,公司實現營收 1.22 億元,同比下降10.69%,歸母凈利潤 0.14 億元,同比下降 36.68%,主要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反復、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
2021 年佳力圖實現營業收入 6.67 億元,同比增長 6.68%,自 2017 年以來CAGR 達 9.73%,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 0.85 億元,同比下滑 26.35%,2021 年,公司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影響導致利潤下滑,(1)南京疫情停工待產、限電限產、疫情延時交付驗收的各種困難;(2)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內機房空調市場競爭較激烈;(3)原材料價格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原材料成本占公司營業成本平均比例達 70%以上,是公司產品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銅、鍍鋅鋼板在 2021 年度一直呈現上漲趨勢,采購價格較 2020 年上漲了 20%-40%,導致公司成本呈現大比例增長。
圖 17. 公司受多因素影響毛利率有所下降(單位:%)
公司精密環境領域產品豐富,技術先進。 公司產品應用於數據中心機房、通信基站以及其他恆溫恆濕等精密環境,公司客戶涵蓋政府部門以及通信、金融、互聯網、醫療、軌道交通、航空、能源等眾多行業。公司產品服務於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華為等知名企業。
目前,公司擁有精密空調設備、冷水機組兩大類產品,十三個系列產品線,產品的先進性、可靠性以及節能環保的優勢在行業中始終保持主導地位,同時公司依託在環境控制技術和節能技術方面的優勢,為數據中心提供節能改造服務。
研發投入不斷投入,空調效率持續提升。 雖然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急速上漲和疫情反復的不利影響,公司始終保持加強技術研發團隊建設,加強與高等院校、行業專家等機構、人士的合作,推動尖端理論研究和實踐,依託現有的研發體系,充分發揮節能控制方面的技術優勢,加快機房智能節能管理系統的研製,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的性能指標,加強在空調換熱器效率提升、供配電技術方面的基礎性研究實力,全面提升公司在機房環境控制一體化解決方案方面的創新能力。
公司核心技術不斷凸顯。 2021 年末公司擁有的核心技術有 36 項,同時有包含帶封閉式高效冷卻循環的通信模塊、數據中心冷凍站集中控制系統、機房空調 VRF 系統、CPU 液冷技術、VRF 技術在機房空調領域的初級應用等 28 項在研項目。
(三)其他節能相關公司情況
申菱環境是國內提供人工環境調控整體解決方案的領先企業,服務場景數值中心、電力、化工、能源、軌道交通、環保、軍工等領域。產品主要可分為數據服務空調、工業空調、特種空調三部分。公司是華為數據服務空調的主要供應商,與華為存在多年合作關系。除了華為業務的快速增長,也獲得了騰訊等互聯網龍頭企業的認可。此外,申菱環境在儲能方面也有布局。
依米康致力於在通信機房、數據中心、智慧建設以及能源管理領域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包括從硬體到軟體,從室內精密空調到室外磁懸浮主機,從一體機和微模塊到大型數據中心的設計、生產和運維服務,助力客戶面對能源和生態挑戰。公司信息數據領域的關鍵設備、智能工程、物聯軟體、智慧服務四大板塊業務均可為數據中心產業鏈提供產品及服務。
高瀾股份是國內領先的純水冷卻設備專業供應商,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大功率電力電子裝置用純水冷卻設備及控制系統起家,產品廣泛應用於發電、輸電、配電及用電各個環節電力電子裝置。2020 年以來,通過企業並購,其新能源 汽車 業務收入大幅提升,動力電池熱管理產品、新能源 汽車 電子製造產品收入占總營收比重均大幅上漲,合計收入占總營收比重達到 48.88%,首次超過純水冷卻設備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
節能技術突破不及預期導致供給端產能釋放緩;
原材料短缺及價格上漲;
市場競爭加劇;
下游數據中心市場增速不及預期。
8. 一文帶你讀懂超級算力是什麼為什麼值得你參與
超級算力是什麼?( 超級算力中文宣傳片 )
超級算力是一個去公司化,以服務實體為中心,人人免費參與,利益共享的區塊鏈電商經濟體。
整個社區生態通過一套「行為算力」的利益分配方式為普通人打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創業賺錢方式。
以上是對超級算力的一個大體概括,下面我真誠地邀請你希望在接下來的時間你可以系統性的好好用心來了解一下超級算力是什麼,為什麼值得你參與。
首先,在正式介紹超級算力之前我還是先按照社區的理念,跟你做一個風險提示:
超級算力是一家非常特別的新公司,之所以說它特別新不是指它的創立時間特別新,而是它的理念和運作方式特別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超級算力從創立之初就決定永遠不進行任何私募或代幣互換行為,所有貢獻積分(spt)都將只通過「行為算力挖礦」的方式免費獎勵給每一位生態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要知道在當前的鏈圈和幣圈,不私募、不找機構拿錢、去公司化、純社區化運作,這些標簽都顯得足夠異類,但超級算力不是為了異類而異類。
我們創建超級算力的初衷就是要用區塊鏈做一些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我們就是要證明區塊鏈除了可以用來開交易所、金融投機、博彩、游戲,還可以做到很好的服務實體,給身邊每一個普通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超級算力里每個人都能深入接觸到創始人及社區各個核心骨幹,線上線下都能自由交流,你能知道你在跟誰做事,你能知道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超級算力社區這些人又是什麼樣的,到底是烏合之眾還是有志之士,你都能一清二楚。
在超級算力社區里所有重要決策都通過社區成員共同討論,根據大家的利益進行決策,而不是像其他中心化公司隨便就下發一個通知文件不管我們的利益是否受損。
因為超級算力是社區化運作,所以超級算力不招聘一名員工,所有人除了創始人是全職外,其他人都是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來幫助生態發展,不拿一分錢工資,大家都是自願行為,靠的就是價值吸引以及對創始人譚總的認可。
譚總做超級算力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為了能讓更多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通過一個公平公開透明的平台賺到錢實現心中的夢想,超級算力就是他的夢想,是他一生要做的事,而且他對超級算力非常地自信,堅定不移。
超級算力在運營過程中會產生大大小小的利潤,這些利潤超級算力會拿出至少80%分給社區所有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在超級算力這些數據完全公開透明,任何一個人都能隨時查看。
超級算力的利潤是根據貢獻積分SPT來分配的,而貢獻積分SPT是可以通過自己有價值行為免費得到的,100%的貢獻積分SPT都是免費分給大家的。
大家根據自己持有貢獻積分的比例每天晚上可以參與平台80%的利潤分紅。
為什麼超級算力要把這家公司做的這么新呢?這跟超級算力的初心、使命、願景有很大的關系。
超級算力的初心是改變中心化公司不合理的利潤分配方式。
為什麼會覺得中心化公司它們的利益分配方式不合理了?大家去想一下那些中心化公司,他們公司的高利潤和高市值到底是靠什麼東西撐著的?
比如說淘寶、網路,這兩家公司到底為什麼他們有這么高的利潤,是背後的創始團隊嗎?還是背後的投資人?
早期他們確實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當這個業務成熟的時候,真正支撐這家公司高利潤和高市值的,更多的是依靠數量龐大的像你我一樣的這個平台的參與者,包括消費者、商家快遞員、搜索信息的人。
是我們這樣的人支撐著這家公司,我們的貢獻這么大那他們的利潤分配給我們了嗎?
沒有,所以超級算力認為這種利益分配方式不合理,所以我們的使命是讓每一個有價值的行為獲得合理回報。
既然平台是靠我們一塊錢一塊錢買出來的,是靠我們一個商品一個商品賣出來的,是快遞員一個快遞一個快遞送出來的,這種行為都應該得到合理的回報,這個就是超級算力的使命。
超級算力的願景有三個:
1、到2025年要讓至少1000萬人免費持有我們的貢獻積分(spt),因為超級算力的利潤是根據貢獻積分來分配的。
2、最終的目標:通過我們的努力,實現一個spt一年分紅一塊錢。
3、讓超級算力持續運營150年。我們不希望做急功近利的事情,希望做一個有生命力並且持續穩定創造價值的公司。
超級算力運營兩年以來已經打磨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機制,這套機制就是基於「行為算力」的利益分配機制,這套機制的核心邏輯是通過有價值的行為獲得算力,通過算力獲得SPT,通過持有SPT獲得分紅。
超級算力提倡的是「行為算力」,什麼是行為算力呢?
在超級算力之前沒有這個說法,這是我們超級算力提出來的概念,是申請了專利的。
超級算力的使命是讓每一個有價值的行為都得到合理的回報。
① 什麼是有價值的行為?怎樣才能得到合理的回報?
有價值的行為就是我們的時間,我們的金錢、我們的勞動、我們的知識都是凝聚了我們的時間,所以都是有價值的。
因此,不管我們在任何地方花了時間,花了金錢,付出了勞動,還是輸出了知識等,這些行為都是有價值的行為。
在超級算力里我們認為有價值的行為包括:點贊、發帖、評論、日常消費(充值、外賣、打車、購物、買車票、看廣告)或者推廣我們的算力貓(pos機、收款碼)等業務以及服務我們超級算力社區的夥伴等。
所以,這些有價值的行為,應該獲得相對應的回報,這些大大小小的回報在超級算力里會通過一套合理的機制以算力的形式分配給我們。這就是所謂的行為算力。
② 持有算力我們可以獲得什麼呢?
可以獲得平台的積分(spt),平台會根據個人持有的有效算力在社區所有成員持有的有效算力總和中佔比的權重每晚20:00分配積分(spt)到我們個人的賬戶。
③ 持有積分(spt)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可以參與平台的分紅(人民幣),平台會根據個人持有的有效積分(spt)在社區所有成員持有的有效積分(spt)總和中佔比的權重每晚20:30分配給我們平台當天80%的利潤。
當然,如果我們不想參與平台的分紅,我們獲得的積分(spt)也可以去小幣獸交易所直接變現(社區里有變現流程)。
這一套循環下來你會發現我們所有人有價值的行為,最終都轉化成了財富分給了你,所以我們超級算力打造的是一家真正為普通人賺錢的公司,而不是為資本和有錢人賺錢的公司。這就是我們的價值。
在這個循環中不管是我們持有的算力還是持有的積分( spt)都是免費獲得的,說更准確一點應該是我們通過有價值的行為獲得的。
前面提到社區每天的利潤會拿出至少80%分給所有的參與者和貢獻者,那麼社區的利潤從哪裡來?又是怎麼分的?
① 社區的業務利潤從哪裡來?
當前的業務有收款碼、POS機、充值繳費、點外賣、電商購物、超市便利店、打車、體檢、買保險、旅遊出行、電話卡、信用卡、借錢、數碼維修、廣告等等,還會不斷對接其他業務。
② 社區的業務利潤怎麼分?
收款碼業務1.5‰純利潤:70% 給推廣員、20% 技術運營成本、10% 分紅給SPT持有者;
POS機業務0.25‰純利潤:70% 給推廣員、20% 技術運營成本、10% 分紅給SPT持有者;
其他生活消費業務1%~90%純利潤:80%分紅給SPT持有者,20%技術運營成本。
超級算力是唯一一個實現了「消費者=用戶=員工=老闆=合夥人」模式的共享經濟開創者!
所以我們憑借我們的初心、使命和願景來尋找我們認為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我們。
①什麼樣的人是志同道合之人?
理解並認同行為算力、堅持長期主義、有耐心不急於求成、有行動力的這樣的人
②需要多少志同道合之人?
通過星火考核等方式不斷地去選拔和培養,大浪淘沙100萬名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即小/中/大隊長;
③每日視頻直播答疑、每周六項目進度溝通會、算力貓鐵軍服務小組、聯盟群服務小組、社區後勤服務小組、精華帖評定小組、社區推廣聯盟、算力知識庫、各個城市會客廳等等。
都在幫助新老夥伴解決在超級算力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在超級算力裡面快速成長。
截止目前,社區同事數超28000人,日活躍人數超6000人,隊長人數超500人,算力鐵軍完成超210次,聯盟群超2000個,累計交易額超1.5億,單日利潤最高超10000元。
參與超級算力不花錢不騙人,公正透明合規合法,目前也是在持續盈利和持續分紅當中,現在仍然是早期紅利。而且接下來的發展速度會越來越快的。
超級算力要做的事就是匯集共識,用區塊鏈服務實體,讓每一個有價值的行為獲得算力,讓算力惠及身邊的每一個普通人,讓他們的生活因為區塊鏈而改變,因為超級算力而改變。
超級算力非常真實可靠,只要接觸夠久就一定能夠發現,這群腳踏實地的人做實事講真話,沒有什麼虛頭巴腦的動作。
深耕在超級算力的人三觀正、積極向上、腳踏實地,心中有理想有追求,是一群非常正能量且靠譜的追夢人。
在超級算力最最重要的是能結識到這么一群價值觀很正的人。與這樣的人共事,成事是必然的。
9. 打贏AI爭奪戰,要靠一張算力網
AI算力是未來國家、城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文丨華商韜略 陳必章
在人工智慧時代,AI算力就是電,AI計算中心就是電廠。
電力時代,我們構建了一張「電網」,如今隨著國內各地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相繼落地,我們正在編織一張AI算力網路。
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已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加快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保障和提供充沛的AI算力,對於贏在AI時代的國家、城市和企業來說,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沒有算力 就像沒有電】
最近這段時間,全國很多地方政府和企業領導最鬧心的事情什麼?
答案可能是兩個字:缺電。
但這個鬧心的事情還沒解決,在全球各國,乃至一國之內的不同地區,又開始面臨一個像電力一樣,決定國計民生的關鍵要素。
這個關鍵要素就是AI算力。
AI算力,顧名思義,就是支撐AI的計算能力。 此處的計算不是加減乘除,而是對世界萬物的計算,是萬物互聯、人工智慧之下的高度復雜、無所不在的計算。
不同於傳統算力,AI算力為了支撐AI模型的開發、訓練和推理,對並行處理能力的要求特別高,也因此需要專門的AI晶元和框架。
比如, 具備強大浮點運算能力的AI晶元,才能夠通過訓練、持續迭代優化提供滿足行業企業智能化轉型的高質量AI模型。 復雜模型訓練中,需對上千億個浮點參數進行微調數十萬步,需要精細的浮點表達能力。如果沒有強大的訓練晶元,則難以保障演算法模型產出的效率。千億級中文NLP(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鵬程·盤古」,面向生物醫學領域的「鵬程·神農」平台的發布,都離不開AI晶元的支撐。
再比如,被視為「AI領域操作系統」的AI框架,90%的AI應用是基於AI框架層來開發。在該領域國內 科技 企業已取得重大成果: 業界領先的AI計算框架升思MindSpore,是一款支持端、邊、雲全場景的深度學習訓練推理框架。 除具備自主可控的優勢之外,一套框架即可支持AI+科學計算等多樣性應用。當前升思MindSpore社區累計下載量超過60萬,有超過100家高校選擇升思MindSpore進行教學。
正是有了這些AI晶元和AI框架釋放出的AI算力,我們才能加速進入萬物互聯和人工智慧時代。
今天,從每個人手裡的手機,到企業的雲上平台,再到城市大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越來越依賴於AI,越來越深入向AI獲取力量。
對中國來說,AI是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升級的關鍵。 最近多年,眾多城市都在努力爭奪各種資源提升城市的發展力和競爭力,而AI算力就是未來發展最重要的「資源」。
在人工智慧的世界,沒有AI算力,就像沒有電。
AI算力已滲入到我們生活和生產的方方面面,以大家較為熟悉的醫院葯房取葯為例:
拿到處方葯單,在葯房前排隊等候,由醫務人員拿著處方照單分葯,這種漫長的等待和焦慮,很多人都有切身體會。現在,已經有企業開發出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全自動補發葯品的機器人,用到了3D視覺定位、機器人智能抓取、智能視覺復核技術,能夠確保100%補葯准確率,而且效率也更高,發葯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2500盒,8秒鍾就可以處理一個訂單。在葯品發放過程中,系統可以自主調度搬運葯品,不需要人工的干預。
它帶來的最直觀的改變,就是可以把葯品分揀的時間從原來的50秒縮短到3秒,患者只需要一分鍾就能取到葯品。
這個過程中,怎麼識別處方單,怎麼准確分揀並發放葯品?要實現這些功能就得看這個機器人使用的AI系統能算得有多快、多好、多准,這就是AI算力。
【要有電 就得有電廠和電網】
AI算力如此重要,但很多企業缺乏足夠的資金來搭建自己的AI算力。那AI算力需求該如何被滿足,國家、城市又該如何提供足夠的AI算力支持,推動AI產業發展並贏得AI時代的競爭力呢?答案是, 要讓AI算力成為公共資源,配套建立新型基礎設施。
這種新型的算力基礎設施就是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用回電氣時代的比喻,那就是要建電廠和電網。
首先是,加快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建設。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是以基於人工智慧晶元構建的人工智慧計算機集群為基礎,涵蓋了基建基礎設施、硬體基礎設施和軟體基礎設施的完整系統,其核心功能就是,提供從底層晶元算力釋放到頂層應用使能的人工智慧全棧能力,也就是輸出AI算力。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除了是提供公共算力服務的平台,還同時應該是應用創新的孵化平台、產業聚合發展平台和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平台。只有同時扮演好這些角色,才能打通「政產學研用」,集中最多的力量,形成產業匯聚力並提升AI競爭力。
目前,全世界都在加快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設。尤其是美國,它一方面千方百計地打壓其它國家的發展,一方面則大手筆投入加強本國人工智慧的發展,拜登政府更一度公布了3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捍衛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地位,而其中很重要的投入,就是加強數據中心和智算中心的新基建。
中國當然不會輕易錯過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早在2017年,國務院就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並強調要「建設高效能的計算基礎設施」。去年疫情期間,中央進一步明確提出新基建戰略,而加強數據中心和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設,則是整個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因為,沒有強大的算力,以數字化為著眼點的新基建七大領域幾乎都無法實現其建設目標。
國家戰略指引,市場前景召喚,甚至經濟轉型升級的壓力下,諸多地方政府都已積極行動,牽頭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設,並以此為基礎提升本地算力水平,構築數字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5月31日, 科技 部批復的15個國家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中,武漢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已率先竣工並投入運營;西安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也已經上線,其它省市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設也陸續規劃中。
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投運以後,為武漢乃至湖北地區的經濟發展、科研創新、企業轉型等提供了算力支撐。
比如,武漢大學基於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打造了全球首個遙感專用框架武漢.LuojiaNet,針對「大幅面、多通道」遙感影像,在整圖分析和數據集極簡讀取處理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再比如,中科院自動化所利用該中心的算力支持,研發了全球首個視頻生成多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作為業內首個千億級三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的視頻理解與描述性能已做到全球第一,不僅具有多任務聯合學習能力,還能通過學習實現AI化的圖文搜索,以及音頻、短視頻、MV製作,極大縮短音視頻的創造時間。
9月份,西北地區第一個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落子西北重鎮西安市,一期規劃具備300P AI算力的西安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基於升騰AI基礎軟硬體平台建設,將提供精準可靠的模型訓練及推理。
西安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已經簽約了西安電子 科技 大學遙感項目、西北工業大學語音大模型項目、陝西師范大學「MindSpore研究室」多個項目,在支撐西安「6+5+6+1」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同時,也會強化西安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為西北地區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提供算力支持。
剛剛上線的西安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算力使用率已快接近滿負荷狀態。當地各行業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對於算力的渴求可見一斑。
其次,高效利用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算力資源。
當越來越多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成、投運,如何讓它們的算力更高效並服務到更多的行業和企業?如何避免各地算力分布不均衡、使用效率不一致的情況?如何讓沒有規劃建設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地方,也能享受到AI算力的使能?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之間的互聯、協同、共享,成為需要各界考慮的一個問題。
這就需要人工智慧算力網路了,就像電網之於電廠和用電對象。
有了算力網路,我們就能將分布在各地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節點連接起來,動態實時根據算力資源狀態和需求,實現統籌分配和調度計算任務,構成全國范圍內的感知、分配、調度人工智慧中心的算力網路,然後在此基礎上匯聚和共享算力、數據、演算法資源。
最重要的是,有了這張網,更多的行業和企業,就能像現在用電一樣使用AI算力了。
那麼,算力網路這張網還會給整個人工智慧行業有哪些作用呢?
首先是算力的匯聚, 就是把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的算力資源高速互聯,實現跨節點之間的算力合理調度,資源彈性分配,這有利於提升各個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利用率,實現對於整體能耗的節省,後續可支持跨節點分布學習,為大模型的研究提供超級算力。
其次是數據的匯聚, 政府牽頭與各行業企業合作,在達成人工智慧領域的公共數據開放之後,可依託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匯聚高質量的開源、開放的人工智慧數據集,能夠促進人工智慧領域的演算法開發和行業落地。
最後是生態的匯聚, 各個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之間,統一互聯標准、應用介面標准,實現網路內大模型能力開放與應用創新成果共享,強化跨區域科研和產業協作,為全國范圍用戶進行人工智慧應用創新提供更多的資源選擇和更便捷的合作方式,加速產業聚合,激活產業共融共生。
簡單總結算力網路,就是匯聚大數據+大算力,使能大模型和重大科研創新,孵化新應用。進而實現算力網路化,降低算力成本,提升計算能效。
科技 部在三年行動規劃中指出,要「布局若幹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形成廣域協同的人工智慧平台」。在這一規劃的指引下,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陸續在許多城市落地。就在剛剛結束的HC2021上,20多個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設城市聯合點亮了「人工智慧算力網路」。
這張人工智慧行業的算力網路,已經開始編織構建。
【AI算力建設 不是從長計議而是迫在眉睫】
2020年,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家、並行計算先驅Charles Leiserson在《科學》雜志上撰文指出:
深度學習正逼近現有晶元的算力極限。
事實上,過去十年,人類最好的AI演算法對算力的需求幾乎增長了100萬倍,平均每3.4個月翻一倍。
相比之下,全球AI算力的增長卻十分有限。
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巨大鴻溝,促使各國政府,尤其是中、美、歐、日等AI技術領先的地區大力建設AI算力。
沒有強大AI算力,一個國家或地區必然在未來的 科技 競爭中處於劣勢。
從當前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來看,深圳、武漢、西安等城市均已建成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並投入運營,成都、河南等城市正在建設中,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加速建設,也是蓄勢待發。
未來,一旦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全部建成,並組成人工智慧算力網路,不但將為 社會 提供跨地域、源源不斷的超級算力。而且,還能夠實現跨區域的科研和產業協作,使能大模型和重大科研創新,為千行百業孵化新應用。
最終,使得人工智慧賦能更多的行業和場景,讓我們在未來國家之間的產業和 科技 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END——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