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礦池算力 > 算力吧ico

算力吧ico

發布時間:2023-07-22 23:52:34

挖礦所消耗的算力最終用到了哪裡

挖礦所需要的能耗是和已經被挖出數量有關系的,當越多的比特幣被挖出,那麼挖礦所需要的算力就越大,所需要消耗的電量就越多,如果在前幾年挖礦的話只需要用普通的電腦就可以實現了,但是到了現在,沒有用市面上的專業挖礦礦機的話根本挖不出來,等到了2020年比特幣產量減半,比特幣的價格肯定水漲船高,當比特幣徹底被挖完了之後,比特幣的價格一定會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比特幣到那時候仍然是幣王,雖然這個可能性並不是很大。目前就單單比特幣挖礦,一年所需要消耗的電量就接近30億瓦,如果對這個電量沒有概念的話,做個對比,這個電量是擁有500萬人口的愛爾蘭一年全國消耗的電量,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年挖礦所需要消耗的電量將會更多。並且我們國家占挖礦的比例是最大的,但是需求擺在那裡,而且世界上排名前三的礦機生產大公司都在我們國家,對於國家未來的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國家不可能直接就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叫停。

作者:幣圈Tesla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217ad17fb61e
來源:簡書
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

❷ 對區塊鏈的新思考

目前區塊鏈技術的一些缺點:

1. 標榜是去中心化,其實並非如此。

現在比特幣基本被幾個大的礦池所把持。他們擁有巨大的算力,普通用戶沒有太多參與的積極性。我想像的下一代互聯網,應該是去除寡頭壟斷的,大眾積極參與的互聯網。

2. pow,太耗費計算資源。

為維護區塊鏈的真實和完整性,其每秒運算能力達到了七萬億次。礦工通過隨機的哈希運算,來爭奪比特幣的記賬權,這一過程需要消耗大量電力來完成,而且只有不到1%的礦工能夠競爭到每10分鍾區塊的記賬權,其他礦工算力都被浪費了。

3. pos,ico的方式太不透明。

使用pos的模式,初始幣從哪來,不易解決。現在的方式就是ico。拿錢來買幣,但很容易被開發團隊偷挖。開發團隊可以輕易地把大量的幣免費發給自己。

4. 交易效率低

相比於很多互聯網支付網路,區塊鏈的交易效率還是很低的。比特幣區塊鏈的每秒交易數為7,以太坊在10-20之間,維基鏈可以達到1000+。然而,雙十一期間,支付寶的每秒交易速度就已經達到了25.6萬以上。

我設想的改進方案:

1. 適當中心化

數字貨幣由一個中心機構發行。數字貨幣綁定人民幣,既與人民幣一比一的比值。用戶手上的數字貨幣可以隨時從中心機構那,一比一的換回人民幣。

2. 記賬方式。

礦工還是分布式的記賬。人人都可以下載源碼,編譯運行成為礦工。但哪個礦工有權利寫入區塊鏈,則由中心機構的中心伺服器來決定。所有的礦工,都與中心伺服器連接。中心伺服器每隔一段時間,隨機決定由哪個礦工來記賬。此礦工收到中心伺服器的消息後,記賬(產生新區塊),並全網廣播。其他收到新區塊後,校驗ok,後就寫入自己的區塊鏈中,等待下一次中心伺服器發出的記賬指令。

3. 初始幣發行

在創世區塊中,產生所有數字貨幣。以後不會再增加或減少。當用戶要購買數字貨幣時,中心機構從創世塊中轉到用戶的賬戶上。中心機構公示銀行賬號,表明用戶用來購買數字貨幣的人民幣,被作為不會動用的儲備金。當用戶,要提現(用數字貨幣換人民幣)時,儲備金減少(支付給了用戶),用戶的數字貨幣又回到了創世區塊的賬戶上。

改進後的區塊鏈,有如下好處:

1. 效率提高。有中心伺服器後,能快速產生有權利記賬的礦工。

2. 節省計算資源。原因同上。

3. 普通用戶也能參與。不需要強大的算力,普通的pc也能參與記賬。只要連接上中心伺服器,運氣好,也能獲得記賬的機會。

有前景的應用:

1. 因為礦工不需要挖礦,所以可以採用分布式集群技術貢獻自己的算力,做些有用的事情。如:分布式深度學習的訓練計算,尋找最大的梅森素數等科學計算。

2. 礦工還可以貢獻自己的存儲能力,做分布式資料庫。

3. cdn。

❸ 不發幣、不碰ICO,螞蟻鏈靠什麼引發最大規模產業上鏈潮

本文授權轉載自品玩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區塊鏈變成了一系列龐大數字的集合體。動輒數萬億美元的資產,數以十億計的節點和數億的用戶,讓這個誕生十餘年的新型技術,儼然成為了全球IT業和媒體眼中的龐然大物。

一個沒有參與過DeFi,沒有研究過DAO,沒有在咖啡館聊幾句web3,都似乎成為了互聯網人職業生涯的一種罪過。就好像一個20世紀的英國士兵,沒有踏上過大陸;或者19世紀的西班牙水手,沒有登上過美洲一樣,沒有接住上帝給予這份職業的慷慨。

在即將過去的六月里,區塊鏈世界裡發生三件有意思的事情。也許很多年後再回顧,區塊鏈技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就暗含在其中:

美聯儲加息,帶崩了一眾加密貨幣,尤其既5月中旬被看做是穩定幣的Luna被幾乎價值清零之後,比特幣價格在6月加速下跌,整體跌去了超過75%;

6月23日,全球勢頭最盛的區塊鏈Solana,在社交媒體上官宣,表示要推出web3的智能手機「Saga」及定製的web3手機操作系統、Dapp應用商店;

這兩件web3世界的大事,被認為是在「熊市」來臨之時,軟體與硬體、應用泡沫與底層設計之間的一次勢力切換。遭遇重創的web3們,要「洗心革面」向更務實的消費者應用出發,去獲得更多真實的、有價值的客戶。而這種由虛向實、持續向實體要價值的行為,或許將成為區塊鏈度過潛在「熊市」的出路之一。

在上述區塊鏈世界的背景下,第三個事件就顯得頗具深意:

6月24日,中國最大的區塊鏈技術平台,螞蟻集團旗下的螞蟻鏈宣布,其「物理設備」的上鏈規模已經突破了500萬台。

這是全球范圍內,產業區塊鏈中「物理資產」「首次」實現如此大規模的上鏈,也是「物理資產」規模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能做到物理設備如此大規模的在鏈運轉。

沒錯,500萬。

你已經有多久沒有在web3世界的技術新聞里,聽到500萬這樣級別的數字了?回顧web3的發展 歷史 ,上一次比特幣用戶突破500萬還是在2017年;而如今,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2億。其中像韓國這樣的國家,加密貨幣在年輕人總人口中的用戶比例也超過了20%。甚至一些大DAO組織、Dapp應用,都已經接近甚至超過這個數字了。

但區塊鏈技術在產業端的發展,與在消費者端不同。後者因為加密貨幣的加持,「其興也勃焉」,而前者需要了解產業的痛點、需要一個場景一個場景的推進,要下苦功夫,進入大規模商用難度更大。

這次這個產業區塊鏈的第一個500萬,可以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數字。這意味著物理資產上鏈通過了規模化驗證——區塊鏈的一扇新門打開了。

孤獨的產業區塊鏈

首先,產業對於細分場景的要求是很高的,這意味著服務商就很難以同一套標准化的技術手段去滿足各行各業的所有需求。而無論是DeFI、DAO(註: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都可以用一個通用型的技術模型來應付足夠大的需求場景。

但對於產業區塊鏈來說,有些時候一個專門的行業場景定製化,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以螞蟻鏈與奇瑞的合作為例,由於設備內存和帶寬的需求,螞蟻鏈需要將代碼的內存資源,從300KB壓縮到1.5KB,才能符合「車鏈」的要求。

這種「將大象塞進冰箱」級別的「變態」代碼優化需求,對於區塊鏈貨幣等開發者來說,是難以想像的。這也從側面可以說明,在產業區塊鏈中,跨鏈、跨設備的通用交互難度會有多大。

其次,產業對於鏈條的安全、穩定、經濟的要求都是極高的。這在過去幾乎就是一個「不可能三角」。

以比特幣為例,全球各大礦場為了維護比特幣世界的連續穩定可靠,每年要為這套2100萬個貨幣的加密系統,耗費超過149太瓦時的電。如果比特幣是一個國家的話,它的耗電量與越南相當,大概在全球排名第25位,相當於1.5個三峽大壩的發電量。如果按照我國8毛錢一度的 社會 電價均攤,一年需要1200億人民幣成本。

對於比特幣來說,只要有人埋單, 游戲 就可以繼續。但對於產業區塊鏈來說,絕不可能找到任何一個市場主體為這么瘋狂的運維成本埋單,即便有也不符合產業減碳的 社會 責任。剛性的成本收益,就是橫在產業區塊鏈頭上的一道紅線。

此外,產業對於加密的要求也非常謹慎。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信任,因為區塊鏈背後意味著去中心化的計數方式,一旦系統被心懷不軌的黑客攻破,將帶來復雜的損失。公司以此建立的經濟模型可能會出現漏洞。

這就意味著,不同於區塊鏈貨幣分散在不同終端設備上的錢包,平台更多隻用專注於演算法。產業區塊鏈公司除了在演算法方面需要加強加密能力,還需要在信息採集&建模、終端的計算設備、信息傳輸等全套設備做好加密服務。而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又都是一個不小的、定製化的工程。

涉及到復雜的硬體場景本身就是個麻煩事兒。還是以 汽車 為例,車機內部有復雜的電子元器件帶來的干擾,同時還要兼顧車輛部件在行駛過程中的溫控條件。

總之,區塊鏈產業無論是實際落地難度,還是前期的技術投入成本,都與區塊鏈貨幣不在同一個等級上;但對於平台的收益來說,卻只有一個後者的一個零頭。大家都知道,將區塊鏈技術用在產業的數字化升級上是「 科技 向實」,是一件正確的事,但大家更清楚,這也是一件艱難的事。

區塊鏈中的「孤勇者」

「產業區塊鏈」難做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很多頂尖人才都流向web3了。有數據統計,2021年大約有3.4萬名開發者加入到DeFi中,其中不乏有谷歌、蘋果、臉書等頭部互聯網公司的員工全職加入。

相比於web3的百花齊放,產業區塊鏈的動態顯然是有點冷清了。一方面很多大型 科技 公司看不上這些不賺錢的「臟活累活」,另一方面初創團隊又難以支撐起巨大的沉沒成本和昂貴的市場教育費用。在全球范圍的產業區塊鏈領域,至今也沒有什麼像樣的獨角獸。

然而產業區塊鏈雖然困難重重,但是產業端問題卻不會因為開發者的逃離而消失。

在很多產業場景中,區塊鏈依然是被視作打通產業中數據壁壘的最佳解決方案。

以商品的物流體系為例,我國幾乎兼有著全球最細分的製造業基地與全球最復雜的商品流通市場。這種「復雜性」一方面當然是零售業態的多樣性的結果,另一方面也要歸咎於流通信息的不透明。一件產品從原材料、廠家、經銷商、物流商、銷售終端,其全鏈路的數據是斷開的,在各個節點形成了細碎的信息孤島。每年大的消費品牌商都要花費上千萬的咨詢費,去獲取由笨重人工成本所獲得的顆粒度很粗的中國零售數據。

畢竟任何一個中心化的數據中心,都沒有辦法解決如此復雜的數據流通問題,但產業區塊鏈可以做到。

又或者以我國大能源產業網路為例,電網本身就是一個超級龐大的分布式計算系統,尤其是近年來我國著重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以來,這種分布式的趨勢會更加增強;另一方面,在使用端,新能源 汽車 、換電站、超充樁、電池所形成的新興消費網路也天然是一個分布式的形態。

這其中的參與主體、數據類型都紛繁復雜,最好的方式自然是用分布式的計算網路去應對分布式的算力需求。

從商業常識的角度來說,大問題與大機會常常是劃等號的。又或者源自一個中國IT人很樸素的理念,畢竟問題擺在那裡,總要有人去做的。盡管這種堅守,相比於web3的大潮洶涌,顯得有點孤獨,這可能是一個逃不掉的必然。大概就像某位商業大佬流傳甚廣的一句名言:

「孤獨有些時候價值連城」。

所以依然有很多中國的產業區塊鏈公司在堅守,洗去了估值神話的光環,他們在共同等一個明天。

這次被披露的「螞蟻鏈」超過500萬物理設備上鏈的里程碑,其實就是專注在新能源產業中的「上鏈」,覆蓋新能源車、太陽能光伏、新能源電池等多個產業。在頂級產業鏈上,建立頂級的產業區塊鏈,這或許是未來中國區塊鏈產業的重要趨勢。

顯然,「螞蟻鏈們」正在嘗試接下了時代交給自己的這一棒。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時候,去美洲最多的人是試圖殖民和淘金;但哥倫布自己,卻執著地去 探索 了中美洲、又在第三次航行中發現了南美洲。

哥倫布可能不是那個時代最富有的人,但卻是世界會記住的名字。

為什麼是「螞蟻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螞蟻集團已經連續多年是全球區塊鏈行業最大的專利輸出者。一方面,螞蟻確實在區塊鏈上有很堅定的投入;另一方面,這也和螞蟻鏈要做的事情確實很多不無關系。

如果你仔細了解「螞蟻鏈」,你可能會驚嘆於這家公司的全方位、無死角的投入,幾乎以一己之力在「產業區塊鏈」的低谷時期,在行業中孤身種植了一片大森林。這大概就像劉瑜所說的,「把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

螞蟻鏈之所以能夠率先完成500萬物理設備的上線,就離不開這種全方位的技術布局能力。

比如物理設備上鏈,中間會涉及到很多IOT技術的通信協同。

而早在2021年6月,螞蟻鏈推出首批無線通信模組AntChain MaaS,通過基於設備唯一特徵的可信根,讓終端設備自動連接區塊鏈,並進行全流程加密。7月,螞蟻鏈方面又接著發布了高速通信網路BTN(Blockchain Transmission Network),成為一種高吞吐量、低帶寬成本的區塊鏈「高速公路」。

這種數據可信上鏈的技術、大寬頻條件下的吞吐能力,基本為後來大規模的物理設備上線做好了前期的通信准備。

不過這只是螞蟻鏈眾多技術儲備中的一個小試牛刀。

而這些成就和創新技術,都是在「產業區塊鏈」被大眾忽視的2021年中達成的。這些在底層技術上的投入,一方面幫助了螞蟻鏈在全球范圍達成第一個「物理設備」500萬上鏈的成績;另一方面,也預示著500萬也只是一個開始,就像2017年的比特幣一樣。

所以,當人們還在討論Solana等新公鏈,相比於比特幣和以太坊有什麼帶寬和延展性優勢的時候,螞蟻鏈已經做到了雙十億級別的上鏈能力——支持10億賬戶規模、支持每日10億交易量、實現每秒10萬筆跨鏈信息處理能力(PPS)

而當黑客在攻擊普通用戶的比特幣錢包,而web3至今沒有硬體方案,而對此無能為力的時候。螞蟻鏈已經從系統架構、終端、再到晶元,重新設計了一整套的產業互聯網的加密系統。

而在這個過程中,這個全球最大的區塊鏈專利輸出者,沒有支持過一個ICO、沒有發過一個幣。他們站著就把產業區塊鏈給做了。

其實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基於信任而產生效率的事情,正如螞蟻鏈負責人蔣國飛反復對媒體說的,「區塊鏈是一種深層次的信任連接技術,(它的使命)是各行各業更好的鏈接與全新的價值流轉。」

這是區塊鏈的第一個500萬,卻是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認知的500萬,它是一群孤獨的中國IT人打開未來產業的一扇門。

❹ 400tops算力相當於多少台普通電腦的算力太瘋狂了吧

就描述,要看具體是算什麼,比方說浮點 還是整數 還是雙精度還是啥。每種都是不同的。類似自動駕駛用的是AI晶元,專用的,跟通用計算晶元實際是沒對比意義的。原因在於前者是用於某個領域,效率極高,後者是所有領域都可用,但效率不行。
所以要看,它沒有公布具體的情況,不好判斷。
不懂繼續問,滿意請採納。

❺ 關於比特幣的算力都去哪兒了

下面是算力分布圖:

比特幣的算力主要掌握在全球的一些礦場主手中,散戶的算力已經是非常少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中國礦池的算力甚至佔到了80%以上,中國的話語權在增加。

不過,現在的好多數字貨幣已經不需要挖礦了,一些數字貨幣通過ICO以後會直接發給投資者,普銀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這些數字貨幣一般都會對應實體資產。

❻ 算力星球

1、首先我先簡單介紹一下算力星球,算力星球這個項目是由以太坊最早期的技術團隊開發的,其實它是受託於以太坊的,然而以太坊生態本身現在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在以太坊公鏈上發幣的項目方很多,但是單個項目的生命周期其實都很短,而算力星球的作用就是來去幫助以太坊上發幣項目解決生命周期的。之前以太坊公鏈上的項目生命周期短,核心問題就在於社區生態沒有建立好。我們都知道以太坊本身是作為一個發幣工具,然後很多項目通過ICO模式前期募集了很多大資金的用戶,在後期大戶拋盤的時候,基本上項目也就到了生命周期的尾聲。而算力星球是以一個以社區為主導的生態模型,它把代幣獎勵給真正為社區做到貢獻的用戶,通過每天實時有效的獎勵貢獻用戶,然後來去創造一個非常強大的社區生態長久閉環。那麼我們可以說算力星球的定位就是一個項目社區永續經營的私有鏈生態系統。

2、接下來我要給大傢具體講一下,算力星球如何做到生態激勵的。相比於傳統的ICO一次性的購買代幣,算力星球實施的是讓用戶每日半價購買到項目方的代幣,舉例子代幣在交易所的價格今日是1塊錢,那麼在算利星球你去申購該項目代幣價格就是5毛錢。用戶申購到的代幣可以直接提出算力星球,然後去交易所變現。那麼也就是說一個用戶每天在算力星球里如果能申購到3000塊錢的代幣,那麼去交易所賣完就是6000塊錢,該用戶可以賺到本金的一倍,而且是每日申購,每日變現。那麼這就解決了社區生態激勵的問題。

3、大家現在是不是都挺想問我在算力星球誰能被激勵?在算力星球里把激勵分為了三大體系模型,考核指標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個就是用戶對社區的基礎貢獻,第二個就是它的社區粘性,第三個就是它的推廣能力,也就是社區佈道能力。用戶在這三個維度中的任何一個維度進行社區貢獻,都可以得到算力。這就區別於其他的很多項目方可能只去獎勵它的模型里的貢獻者,例如項目方前期的募資人或者做市場的人。項目社區用戶依據以上三大激勵體系模型,每位用戶均可依據自身貢獻值獲取等值的半價代幣。因為每位用戶擅長的點不一樣,例如有的人可能就做市場很強,那麼它就可以通過在市場上推薦好友獲得很大的一個激勵。而像基礎貢獻力就是很簡單的模式,人人可享受激勵,當然這就要看我們持有項目方代幣的數量,數量越多,基礎算力當然也就越大。而算力星球用戶激勵第二個考核點就是用戶的社區黏性。社區粘性是算力星球三大考核指標中很最重要的一項,算力星球將依據用戶持幣時間周期來判斷它對整個項目社區的貢獻力。那麼第三點就是推廣能力,即市場能力,項目社區用戶可以通過算力星球獲得到他所帶來人的一級邀請10%和他所帶來人的二級邀請5%的一個算力,在算力星球,1算力=1代幣。所以說擁有強大市場的團隊完全可以在算力星球得到高額算力。那麼從收益角度來講,用戶如果在算力星球三個激勵模型同時都做的話,基本上每天可以獲得1%的受益,那麼可以理解為用戶在算力星球一年時間內總收益將達到本金的6倍。當然如果說他有重大的貢獻或者重大的突出貢獻表現的話,一年收益百倍絕對不在話下,這就是整個算力星球。

❼ 什麼是算力

算力(也稱哈希率)是比特幣網路處理能力的度量單位。即為計算機(CPU)計算哈希函數輸出的速度。比特幣網路必須為了安全目的而進行密集的數學和加密相關操作。 例如,當網路達到10Th/s的哈希率時,意味著它可以每秒進行10萬億次計算。

在通過「挖礦」得到比特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找到其相應的解m,而對於任何一個六十四位的哈希值,要找到其解m,都沒有固定演算法,只能靠計算機隨機的hash碰撞,而一個挖礦機每秒鍾能做多少次hash碰撞,就是其「算力」的代表,單位寫成hash/s,這就是所謂工作量證明機制POW(Proof Of Work)。

日前,比特幣全網算力已經全面進入P算力時代(1P=1024T,1T=1024G,1G=1024M,1M=1024k),在不斷飆升的算力環境中,P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比特幣進入了一個新的軍備競賽階段。

算力是衡量在一定的網路消耗下生成新塊的單位的總計算能力。每個硬幣的單個區塊鏈隨生成新的交易塊所需的時間而變化。

❽ 物理算力的時候,什麼時候乘除sincos乘還是除什麼時候用sin,什麼時候用cos

在直角三角形sin是對邊比斜邊,cos是鄰邊比斜邊.畫受力圖慢慢推吧,推多了就有感覺了

❾ 海外引進的區塊鏈比特幣ICO有什麼嚴重危害

最近被大炒的概念是三個:區塊鏈、比特幣、ICO。

一個是區塊鏈,就是徐小平流出的內部信里那個「順之者昌,逆之則亡」的區塊鏈;

另一個是已經炒作了幾年,價格不斷大起大落,但一直有人鼓吹「每一枚會漲到一萬美元」的比特幣;

再有一個就是幾個月前,薛蠻子大力歡呼與鼓吹、後來又被監管部門予以強烈關注的ICO。就在前天1月12日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表了題目為《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的公告,當中點名了迅雷所發布的數字貨幣「鏈克」(原「玩客幣」),稱其「代替了對參與者所貢獻服務的法幣付款義務,本質上是一種融資行為,是變相ICO」。此消息一出,迅雷股價在美國時間周五早盤出現大跌。

「比特幣」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再說比特幣,小韜一直是比特幣的看衰者,因為在小韜看來,比特幣沒有解決任何新的問題。換言之,如果今天沒有比特幣,世界會失去什麼?哪些人哪些交易會受到影響?答案是除了極其特別的人,沒有人會受到影響。與現有貨幣相比,比特幣的優勢是什麼?幣值穩定?防偽?成本低?……

比特幣所宣揚的去中心化無外乎是逃避監管罷了。就好比是兩國之間貨物往來本來要走海關,海關有八個通道,你現在搞了一個地下通道,固然可能路程更近,可能免了不少關稅,但這是不合法不合規的。是一種典型的逃避監管的套利行為。在損害社會利益和秩序前提下解決自己的問題本身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久的。

更何況為了獲取比特幣所投入的巨大的「挖礦」工作量,消耗了大量的電力、計算機算力,不創造任何價值,是一種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據說現在挖到一枚比特幣的成本已經到了3000到4000美元……

「ICO」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

至於ICO,號稱以數字貨幣為媒的項目IPO,貼著自己炒熱的概念拿著根本不準備兌現的想法,或者可行性幾乎看不到的想法,依託一種逃避了監管的數字貨幣來讓大家購買並擊鼓傳花地炒作價格……這是典型的龐氏騙局,或者說是變相開賭場。

這種案例歷史上很多,前幾年有人把隨便一幅畫,分割成幾千上萬份額,標上一個價格讓大家購買和炒作;幾百年前荷蘭人瘋狂炒作鬱金香,一株鬱金香的價格可以購買一棟城堡……每個人都知道這是泡沫,都知道泡沫會破滅,只是大家都希望以鄰為壑,希望在泡沫破滅之前自己能夠撈一筆.

閱讀全文

與算力吧ico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虛擬貨幣薅羊毛 瀏覽:427
以太坊升級失敗 瀏覽:896
比特幣禁止交易知乎 瀏覽:480
區塊鏈身份認證方案 瀏覽:704
以太坊分叉成功了嗎 瀏覽:905
支付寶充值到BTc 瀏覽:370
陀螺世界的算力怎樣賣 瀏覽:643
以太坊代幣還沒上主網的有哪些 瀏覽:980
阿里算力中心 瀏覽:675
怎麼進玩BTc群 瀏覽:221
btc如何轉移平台 瀏覽:361
以太坊發行多少錢 瀏覽:232
買虛擬貨幣不給錢 瀏覽:77
新的民法通則關於數字貨幣 瀏覽:568
比特幣與美元有什麼聯系 瀏覽:981
數字貨幣短頻交易的盈利需要繳納 瀏覽:760
挖btc去哪個礦池好 瀏覽:350
虛擬貨幣分析視頻 瀏覽:543
可以看高手交易btc的網站 瀏覽:157
比特幣韓國買中國賣合法嗎 瀏覽: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