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礦池算力 > 進入持力層深度如何算

進入持力層深度如何算

發布時間:2023-06-04 18:19:28

㈠ 如何確定地基持力層

問題一:什麼是地基持力層? 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在地基基礎設計時,直接承受基礎荷載的土層稱為持力層。在土力學計算中,持力層受到的壓力是持續減少的,到若干深度以後壓力就可以忽略不計,具體深度要經過計算才知道。承受壓力的這一部分叫做持力層,持力層以下的部分叫做下卧層。也就是說,根據承受荷載的不同,持力層和下卧層也是不同的。

確定方法
地勘部門的地質報告提供各層地基承載能力特徵值及建議,供結構師可以根據手上工程的荷載以及工程的使用功能、重要性等並綜合考慮技術、經濟、施工能力等確定。

問題二:地基持力層如何選擇 根據地質勘察報告提供的地基資料,以及上部建築結構形式、荷載大小來選擇。
要求是:滿足地基的強度要求、變形要求、整體穩定性要求。
具體選擇方法,要視實際情況而定。

問題三:施工現場具體怎麼判斷是持力層? 一、土的概念廣義上理解,凡未固結成岩的均可稱之為土,那麼根據其固結的程度我們可以區別其相對好壞,這個好壞的影響因素與固結時間及沉積環境有關。二、「具體要什麼樣的土才算好的持力層啊」,應該說凡承載力滿足上部建築物荷載的土均是好的持力層。注意好的持力層與好土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比如在上部荷載過大時,即使土質再好,也可能無法滿足其承載力的要求,這時就需要我們對地基土進行處理或採取樁基等其它承載形式,在這個時候,我們發現,土質好並不一定就是好的持力層。

問題四:基礎工程中獨立基礎持力層和埋深是如何選擇確定的? 簡單通俗的說一下設計過程吧。
上部結構傳下來的力是多少,要知道柱子的軸力是多少,基本上可以確定那個持力層承載得了。軸力除於承載力(承載力由地質報告提供,是通過承載力試驗得出來的,或通過其它辦法得出來的。)就是基礎的底面積了。這樣獨基的面積也有了。按構造畫出來,埋入土中,看一下要多少深。這樣就基本設計好了,再看一下有什麼不妥當的,調整一下,設計就完成廠。埋深最小是。0.5米吧(記不得了,見諒)。地基基礎設計規范上面有最小的埋深,要滿足這個要求的。
有關基礎設計要遵照的規范,是地基基礎規范,可去眾智網免費下載的。我無電子版的,就孬你了。見諒。
不明繼續聯系吧。

問題五:地基挖多深才能到持力層怎麼才能知道 這個是這樣子的。
做勘測,從而知道了地質情況,當然包括持力層在什麼位置了,承受多少的壓力等這樣的數據也有了。
然後進入設計。
然後施工,開挖出來一看,與當時勘測的情況一樣咯。就繼續施工。如不一樣,就要速度調整設計了。

問題六:地基持力層有哪些要求 一、什麼是持力層? 所謂持力層是指具有2500KN/m^2以上的承載力並且原則上是指N值大於50的地基。持力層的均勻性,除該層土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是否均勻外,還可用力學性質指標來評價,比如,這層土所取樣品的力學指標差異性,通過統計分析其均勻性,主要是看統計指標的變異系數。 建築工程的設計施工圖紙要根據該工程的地質勘探報告來設計.一般能承受上部荷載的叫持力層,持力層土壤類別,每平方米的承載壓力,地質勘探報告上都有說明,比如說地質勘探報告上註明第2層可做為淺基礎持力層,設計人員根據擬建房屋的類型進行計算.如果第2層滿足不了設計要求,則要加深基礎的埋深或採用加固地基.如強歷地基就是對地基加固的一種做法. 二、地基處理方法的發展及現狀 地基處理是按照上部結構對地基的要求,對地基土進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保證地基的穩定;減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勻沉降;消除濕性黃土的濕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等。 隨著建設事業的發展與對軟弱土地基的充分利用,老的地基處理的方法在日益完善,新的地基處理方法不斷涌現。從機械壓實到化學加固,從淺層處理到深層處理,從一般鬆散土處理到飽和粘性土處理,方法很多。 1、機械壓實法括機械碾壓、重錘夯實、振動壓實及強夯等方法。 機械碾壓法是採用平碾、羊足碾、振動碾等壓實地基土,適用於大面積填土地基的施工。 重錘夯實法是用起重機械將重錘提升到一定高度後自由落下,重復夯打,使地基表面形成一層較密實的土層,適用於地下水位距地表0.8m以上的粘性土、砂土、雜填土及分層填土的地基,夯打時地基土還應保持最優含水量,才能夯打密實。 振動壓實法是使用振動壓實機械使之產生很大的垂直振動力將地基表層振實,適用於粘土顆粒含量少、透水性較好的鬆散雜填土及砂土地基。 強夯法又稱為動力固結法。是將8~40t的重錘提升到8~40m的高度自由落下,對土進行強力夯實。此法是在重錘夯實法的基礎上發展的新方法。 2、換土墊層法 換土墊層法就是挖去軟弱土而換填強度較大的材料,墊層材料可用砂、碎石、素土、灰土等,換置後的墊層因強度較高可作為基礎的持力層,基底的附加應力通過墊層向下擴散,以減少作用在墊層底下軟弱下卧層土的附加應力,適用於軟弱地基的淺層處理。 3、擠密法 擠密法加固地基是在軟弱地基中先成孔,再在孔中填以砂、石、土等材料,分層振(擠、沖)實成樁,使樁擠密周圍軟弱土或鬆散土層,土與所成樁組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 根據所用材料及施工方法的不同,有土或灰土樁擠密法、砂樁擠密法、振動沖法。 4、排水固結法 排水固結法是利用載入預壓和真空預壓等方法,使孔隙水排除,土體壓縮,使大量的沉降在建築物建造之前完成的方法。近年來在大面積材料堆場、機場跑道、油罐工程、路堤、土壩等地基中已較多採用。 常有堆載預壓法、砂井堆載預壓法。 5、化學加固法 化學加固法是指利用化學漿液或膠結劑,通過壓力或電滲原理,採用灌注、壓入、高壓噴射或拌和,使漿液與土粒膠結,以改善地基土的物理與力學性質的地基處理方法。目前採用的漿液有水泥漿液、以水玻璃為主的漿液、以丙烯醯胺為主的漿液、以木質素為主的漿液等。 常有硅化法、高壓噴射注獎法、深層攪拌法、粉體噴射攪拌法。 在以上各種方法中,對於機械壓實法、重錘夯實法、振動壓實法及換土墊層法等因加固處理的影響深度較淺,屬於淺層地基處理方法。對於強夯法、擠密法、砂井堆載預壓法、高壓噴射注獎法、深層攪拌法等因加固處理的影響深度較深,屬於深層地基處理方法

問題七:怎樣確定基礎已進入持力層,以及持力層的土質類型 5分 根據地質勘探報告提供的數據及土質情況,對照現場實際土質來確定。

問題八:什麼土可以作為建築工程的地基持力層? 主要看是什麼樣的工程。一層的民房卵石就可以,但是超高層就要微風化岩層。

問題九:基礎進入持力層的深度要求規范有沒有規定 有的。詳見《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5.1基礎埋置深度
第5.1.1條 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按下列條件確定: 1.建築物的用途,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和地下設施,基礎的形式和構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3.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4.相鄰建築物的基礎埋深; 5.地基土凍脹和融陷的影響。第5.1.2條 在滿足地基穩定和變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礎宜淺埋,當上層地基的承載力大於下層土時,宜利用上層土作持力層。除岩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於0.5m。第5.1.3條 高層建築筏形和箱形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定性要求。在抗震設防區,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礎其埋置深度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樁箱或樁筏基礎的埋置深度(不計樁長)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8~1/20。 位於岩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築,其基礎埋深應滿足抗滑要求。第5.1.4條 基礎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當必須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應採取地基土在施工時不受擾動的措施。 當基礎埋置在易風化的岩層上,施工時應在基坑開挖後立即鋪築墊層。第5.1.5條 當存在相鄰建築物時,新建建築物的基礎埋深不宜大於原有建築基礎。當埋深大於原有建築基礎時,兩基礎間應保持一定凈距,其數值應根據原有建築荷載大小,基礎形式和土質情況確定。當上述要求不能滿足時,應採取分段施工,設臨時加固支撐,打板樁,地下連續牆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築物地基。

問題十:樁基持力層如何選擇 正確選擇持力層是結構師的功夫。
正常步驟是先有地勘報告提供場地內土層的性、狀,有一個以上像樣的承載能力特徵及其壓縮性的層位供選擇,根據房屋荷載的情況來確定基礎的型式。像題目那樣先定好了樁基為基礎型式再來選擇持力層的,似乎有點『打破常規』!
大直徑灌注端承樁的持力層應該是中密、密實的碎石土層,中風化硬質基岩(完整、較完整性);
大直徑灌注端承-摩擦樁的持力層應該是稍密的碎石土層,中密、密實的砂礫土、堅塑的粉土類;
摩擦承壓或抗拔樁宜用方樁其持力層應選擇埋藏足夠深的老土,主要要求穿越各層土的性、狀。
小直徑的靜壓、錘擊、夯擴、沉管灌注、振動沉管灌注等,仍然根據端承或摩擦樁來選擇。

㈡ 如何確定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的3.3.3條:5應選擇較硬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於黏性土、粉土不宜小於2d,砂土不宜小於1.5d,碎石類土,不宜小於1d。

當存在軟弱下卧層時,樁端以下硬持力層厚度不宜小於3d。6對於嵌岩樁,嵌岩深度應綜合荷載、上覆土層、基岩、樁徑、樁長諸因素確定;對於嵌入傾斜的完整和較完整岩的全斷面深度不宜小於0.4d且不小於0.5m,傾斜度大於30%的中風化岩,宜根據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適當加大嵌岩深度。

對於嵌入平整、完整的備陸堅硬岩和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於0.2d,且不應小於0.2m。《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的3.4.6條:1樁進入液化土層以下穩定土層的長度(不包括樁尖部分)應按計算確定;對於碎石土,礫、粗、中砂,密實粉土,堅硬黏性土尚不應小於2~3倍樁身直徑,粗滾胡對其它非岩石土尚不宜小於4~5倍樁身直徑。

(2)進入持力層深度如何算擴展閱讀

樁基礎工程是現代建築工程中,處理淺層地基承載能力不足的主要手段。端承樁是其中的一種。端承樁主要依靠樁端持力層傳遞上部建築物、基礎、土層的豎向荷載,根據地基與基礎工程規范。

樁端持力層是指設計端承樁的樁端支撐層地基,該地基層必須滿足在使用年限內的耐久性;必須滿足上部建築物的穩定性;必須滿足在極端自然環境下的安全性。所以常見的樁端持力層,多為原土層下堅硬的岩層。

㈢ 樁基礎基礎底標高是承台的頂標高嗎樁基礎基礎層的層高怎麼算

樁基礎基礎底標高不是承台頂標高。不存在樁基礎基礎層層高的說法。

樁基礎基礎底標高是樁的底標高,而承台頂標高是樁上方承台的頂標高。

樁底標高=建築地面高度-承台上部覆土高度-承台高度-樁長


(3)進入持力層深度如何算擴展閱讀

樁底標高需要根據上部結構荷載大小、現場土層分布、持力層深度等因素確定。同樣的上部荷載,位於不同的土質環境,樁長不同,樁底標高不同。樁底標高進入持力層深度不小於一倍樁徑。

承台頂標高根據現場地面標高、覆土深度、相鄰建築物的基礎埋深、地基土凍脹影響及水電管線等因素確定,應低於室外地面,以免影響正常使用。

樁頂標高伸入承台,當樁為小直徑樁,即樁的直徑不大於600時,樁頂標高伸入承台50mm;當樁為大直徑樁,即直徑大於800mm時,樁頂伸入承台100mm。

㈣ 鑽孔樁為嵌岩樁,如何知道樁的嵌岩深度如何知道鑽頭已經到達基岩持力層

相關規范規定如下: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
8.5.3-3樁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宜為樁身直徑的1倍~3倍。在確定樁底進入持力層深度時,尚應考慮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響。嵌岩灌注樁周邊嵌入完整和較完整的未風化、微風化、中風化硬質岩體的最小深度,不宜小於0.5m。
——適用於預制樁和灌注樁。較為籠統,但給出了嵌岩灌注樁進入持力層最小深度。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
3.3.3-5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於黏性土、粉土不宜小於2d,砂土不宜小於1.5d,碎石類土不宜小於1d。當存在軟弱下卧層時,樁端以下硬持力層厚度不宜小於3d。
——同樣適用於預制樁和灌注樁,與地基規范相比較為詳細,另給出存在軟弱下卧層時的要求。
5.1.9
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對於黏性土、粉土、砂土、全風化岩等,不宜下雨2d;對卵石、碎石土、強風化岩等,不宜小於1.5d。
——適用於錘擊式預制管樁。
廣東省《靜壓預制混凝土樁基礎技術規程》(徵求意見稿):
4.1.8
樁端持力層應按本規程1.0.5條的規定進行選擇。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於黏性土、粉土、全風化岩等,不宜小於2d(b),砂土不宜小於1.5d(b
),卵石類土、碎石類土、強風化岩等,不宜小於1.0d(b)。
——適用於靜壓式預制管樁。

㈤ 樁進入持力層深度如何確定灌注樁持力層如何選定

這個是設計的問題,有點小深奧。據我了解,首先要確定單樁承載力為多少。然後再根據地勘報告設計樁徑和樁深,持力層深度也就出來了~~

㈥ 人工挖孔樁要進入持力層多深

首先看是端承樁還是摩擦樁,兩者承載力計算完全不同。
對端承樁而言:《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
3.3.3 基樁的布置應符合下列條件:
5 應選擇較硬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於黏性土、粉土不宜小於2d,砂土不宜小於1.5d,碎石類土不宜小於1d。當存在軟弱下卧層時,樁端以下硬持力層厚度不宜小於3d。

㈦ 鑽孔樁進入持力層深度如何確定

根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樁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宜為樁身直徑的1倍~3倍。在確定樁底進入持力層深度時,尚應考慮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響。嵌岩灌注樁周邊嵌入完整和較完整的未風化、微風化、中風化硬質岩體的最小深度,不宜小於0.5m。具體操作標准如下:

一、應選擇較硬上層或岩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對於粘性土、粉土不宜小於2d(d為樁徑);砂土及強風化軟質岩不宜小於1.5d;對於碎石土及強風化硬質岩不宜小於1d,且不小於0.5m。
二、樁端進入中、微風化岩的嵌岩樁,樁全斷面進入岩層的深度不宜小於0.5m,嵌入灰岩或其他未風化硬質岩時,嵌岩深度可適當減少,但不宜小於0.2m。
三、當場地有液化土層時,樁身應穿過液化土層進入液化土層以下的穩定土層,進入深度應由計算確定,對碎石土、礫、粗中砂、堅硬粘性土和密實粉土且不應小於0.5m,對其他非岩石土且不宜小於1.5m。
四、當場地有季節性凍土或膨脹土層時,樁身進入上述土層以下的深度應通過抗拔穩定性驗算確定,其深度不應小於4倍樁徑,擴大頭直徑及1.5m。
五、樁型選擇原則。樁型的選擇應根據建築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結構類型、荷載大小及分布、工程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及周圍環境等因素綜合確定。
1)預制樁(包括混凝土方形樁及預應力混凝土管樁)適宜用於持力層層面起伏不大的強風化層、風化殘積土層、砂層和碎石土層,且樁身穿過的土層主要為高、中壓縮性粘性土,穿越層中存在孤石等障礙物的石灰岩地區、從軟塑層突變到特別堅硬層的岩層地區均不適用。其施工方法有錘擊法和靜壓法兩種。
2)沉管灌注樁(包括小直徑D<5O0mm,中直徑D=500~600mm)適用持力層層面起伏較大、且樁身穿越的土層主要為高、中壓縮性粘性土;對於樁群密集,且為高靈敏度軟土時則不適用。由於該樁型的施工質量很不穩定,故宜限制使用。

㈧ 施工現場具體怎麼判斷是持力層

施工現場具體判斷持力層,這個要看建築結構採用的是什麼基礎,淺基礎的話對得地基承載力要求較高,如住下獨立基礎很經濟但對持力層的承載力要求搞一點的。

一般的建築物,樁都是打到全風化。至於比較重要的建築物,可能是中風化或者弱風化。

持力層的承載能力特徵值,是工程地質勘察單位根據勘察委託書要求,提供的勘察成果報告文件的結論。房屋基礎結構所受到的荷載效應的組合值是結構設計師進行整體力學分析,分配到基礎傳遞給可用持力層的。

拓展資料

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在地基基礎設計時,直接承受基礎荷載的土層稱為持力層。

在土力學計算中,持力層受到的壓力是持續減少的,到若干深度以後壓力就可以忽略不計,具體深度要經過計算才知道。承受壓力的這一部分叫做持力層,持力層以下的部分叫做下卧層。也就是說,根據承受荷載的不同,持力層和下卧層也是不同的。

㈨ 如何確定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

1、樁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宜為樁身直徑的1至3倍,在確定樁底進入持力層深度時,尚應考慮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響,嵌岩灌注樁周邊嵌入完整和較完整的未風化、微風化、中風化硬質岩體的最小深度,不宜小於半米。

2、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於黏性土、粉土厚度不宜小於2分米,砂衡鎮燃土厚度不宜小於1、5分米,碎石類土厚度不宜小於1分米,當存在軟弱下卧層時,樁端以下硬持力層厚度不宜小於旅弊3分米。

3、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對於黏性土、粉土、砂土、全風化岩等,厚度不宜小於2分米,對卵石、碎石土咐虛、強風化岩等,厚度不宜小於1、5分米。

閱讀全文

與進入持力層深度如何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早期關注比特幣的人 瀏覽:459
數字貨幣與區塊鏈原理簡介 瀏覽:524
百度發行虛擬貨幣 瀏覽:66
比特幣的認識和理解 瀏覽:899
虛擬貨幣種類多嗎 瀏覽:451
人民網虛擬貨幣研討會全文 瀏覽:111
炒比特幣需要交稅嗎 瀏覽:605
馬雲投資多少比特幣 瀏覽:795
數字認證是數字貨幣嗎 瀏覽:888
比特幣錢包隨機破解 瀏覽:225
網路虛擬貨幣交易牌照 瀏覽:791
比特幣幾幾年 瀏覽:862
比特米礦池碎片 瀏覽:806
以太坊二維碼id 瀏覽:196
以太坊子彈 瀏覽:12
比特幣出生到現在價格 瀏覽:765
比特幣產業是什麼導向型 瀏覽:790
比特幣的暴跌歷史 瀏覽:634
數字貨幣平台破譯交易數據 瀏覽:617
虛擬貨幣ustd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