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集中荷載和均布荷載計算彎矩的公式
彎矩公式:
M=FL/2
(彎矩,F/L力臂力矩)
一般而言,在不同的學科中彎矩的正負有不同的規定。規定了彎矩的正負,就可以將彎矩進行代數計算。
Ⅱ 力學中如何把集中荷載轉為均布荷載
要將均布荷載如何轉換為集中荷載,由於結構特點、邊界條件的不同,不可能有統一的計算公式,但有三個基本原則:
1、荷載位置相同,均布荷載的合力點就是集中荷載的作用點。
2、總值相同,均布荷載總的荷載值就是集中荷載的荷載值。
3、誤差最小,簡化模型對不同的內力影響大小是不同的,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力選不同的簡化模型,力求誤差最小。
(2)集中力導算均布荷載擴展閱讀
均布載荷,一般用 q 表示,簡單的說,它就是均勻分布在結構上的力(載荷),均布載荷作用下各點受到的載荷都相等。其單位一般是牛每平方米,N/m2。
有時候也將壓強當作均布載荷。
比如說固支梁受到的重力就是均布載荷,或者物體受到的壓強在壓強作用面上也是均布載荷。
運用均布載荷計算彎矩的公式可以簡單認為M=(q*x^2)/2,x是均布載荷的長度。
其來歷是:q*x是作用在結構上的合力F,單位為N,合力的作用點位於載荷作用的中點,故F的力臂為x/2米,從而彎矩M=(q*x^2)/2。
Ⅲ 均布荷載的集中力用積分怎麼求
drmaz-P1kaL2/24EIx(3-4a12/L3)
集中荷載:點荷載是集中荷載,是線荷載乘以作用的長度
集中線荷載 這是兩層意思 分為集中荷載和線荷載。集中荷載就是所有的荷載集中起來全部傳遞到一處的荷載。線性疲勞累積損傷理論:這種理論假定材料各個應力水平下的疲勞損傷是獨立進行的,總損傷可以線性疊加。最具有代表性的是Miner法則,以及稍加改變的修正Miner法則和相對Miner法則。
Ⅳ 結構設計中集中力怎麼轉換成均布荷載
一、二級剪力牆的軸壓比往往超標。各種剪力牆應分別按「高規」7.2.14條、7.1.2條4款和7.2.5條規定執行。採用短肢牆時其構造應符合7.1.2條各款規定。
梁邊與柱邊相平時由於保護層厚度大於40MM,應採取加細鋼絲等防裂措施。
基礎、承台、筏板等配筋往往不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樓板、梯跑等的分布筋有時不滿足最小含鋼率的要求,等等。
二 磚混結構
1)底框-抗震牆結構應嚴格遵守「抗規」7.1.8條的規定
該條中「上下對齊」是指上部牆體中心線與下部剪力牆或框支梁中心線重合,「基本對齊」是指雖然中心線不重合,但上部牆體外邊緣不超出下部剪力牆或框支梁外邊緣。從數量上講,不滿足「對齊或基本對齊」的牆體不超過牆體總量的1/3(以面積計)。另外抗震牆的設置,上下剛度比等均應符合7.1.8條規定。
現在很多底框-抗震牆結構,縱向剪力牆特別少或很不均勻,如底層是商店或車庫時,在開門那面一點牆也沒有,而背面剪力牆較多,雖然按計算剛度似乎滿足要求,但是地震作用時扭轉很大,應當在開門那面設置剪力牆或柱子加翼緣成扶壁柱。
2)當底框-抗震牆結構的計算軟體尚不成熟時,可採取分階段計算方法,先計算上部磚混結構,然後將計算所得底部內力作為荷載加在下部框架-抗震牆上進行計算。
3)底框-抗震牆結構的層高,「抗規」規定不應超過4.5M,應盡量滿足,對於底層地坪標高不一致造成局部層高超過規定的,可以取平均值不超過4.5M,局部最高不超過5.1M,但對超高部分應採取加強措施,如柱子配筋加強,加強柱頂托牆梁,地坪下加設柱間連系梁等。
4)底框-抗震牆結構中的托牆梁(包括框架梁和次梁)均應符合「抗規」7.5.4條的規定。
5)底部框架-抗震牆設在地下室時,(即轉換層樓板位於地坪層時)其上部磚混結構的層數和構造措施可按普通磚混結構採用,但轉換層樓板不宜小於140厚,此時應注意,轉換層樓板應在同一平面內(高差300以內),即不宜作成階梯狀,若高差>300時應在變高處設置橫向剪力牆。
6)磚混結構中局部使用混凝土框架(如房間大、跨度大時)是可以的,但宜位於中部,此時結構仍定性為磚混結構。但當存在局部框支情況時,其構造應參照「抗規」7.5節的有關規定執行,且適當加強周邊構造柱和圈樑。
7)樓梯間不宜設在房屋盡端和轉角處。
8)注意砌體局部受壓的驗算,特別是跨度較大的梁(如L≥6米),懸臂較長的梁,荷載較大的梁,幾根梁交匯於一處等情況均應驗算局部承壓。
9)注意小牆垛的驗算,牆垛長度≤490時宜全作成砼垛,不應採用在構造柱兩邊貼<240長的小垛的作法,施工質量很難保證,受力也不好。
三 鋼結構
1)鋼結構設計應該達到規定的深度,能夠指導施工,該圖示的應圖示,該說明的應說明。
2)鋼結構結構體系應明晰,傳力途徑、支承關系應清楚。
計算模型與實際構造應符合,不能計算按鉸接而實際構造是剛接,或計算是剛接而構造達不到剛接要求。
3)鋼結構設計包括構件設計和連接(節點)設計,現在不少設計只考慮了構件而輕視連接,連接無計算,構造不滿足規范要求,其實連接很重要,節點承載力應大於構件的承載力。如:
使用綴板柱時,綴板剛度應滿足「鋼規」8.4.1條要求;柱間支撐節點板設計應滿足「抗規」9.2.3條4款,節點連接強度不應小於支承桿件塑性承載力1.2倍的要求;柱足螺栓不能僅滿足構造要求,應進行計算等等。
4)有些設計概念不清:桁架結構將部分荷載作用在節間上,使桿件成壓彎構件或拉彎構件(應採取措施將荷載轉到節點上,或按壓彎或拉彎構件設計);鉸接排架柱足不採取剛接,使結構體系成了可變體系;鋼屋架與砼柱按剛接考慮,而構造達不到剛接要求。
5)當鋼結構柱足彎矩大,採用樁基時應能抵抗柱足彎矩,當用直徑較小的鑽孔樁時不能採用單樁承台;採用挖孔樁時,樁上部配筋應能承受柱足彎矩,必要時可加承台。
6)鋼結構的柱腳應用砼包裹以防銹蝕,「鋼規」8.9.3條要求包裹范圍要高出地面150。當柱腳底面在地面以上時,柱腳底面應高出地面不小於100。
柱腳螺栓在基礎中的埋置深度應符合規范要求,埋置深度應從一次澆注砼面算起(二次澆注深度不應計入)。
7)採用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應符合規程規定,嚴格控制使用范圍,對吊車起重量大於20T的,不管什麼工作級別均應採用普通鋼結構,而不應採用門式剛架輕型鋼結構。
8)維護結構應該考慮陣風系數,特別是玻璃幕牆,因是脆性材料,且一旦破碎墜落危害很大更是不能忽視,至於牆皮系統其陣風系數已包含在風荷載的體型系數中,不再另行考慮。(「鋼規」P182條文說明3.5.1條2款指明牆架構件不屬於維護結構,故不考慮陣風系數,但該處體型系數為1.0)。
9)構件設計應考慮最不利荷載下承載力的驗算,風吸作用往往被忽視,且風荷載可任意方向,不光左右吹,還可上下吹,特別是風從下往上吹常被忽視,「高規」3.2.9條規定:檐口、雨蓬、遮陽板等構件計算「局部上浮」時其風載體型系數不宜小於2.0。
10)網殼結構驗算穩定,屬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范疇,應該採用設計荷載。
11)外裝飾的鋼結構其維修、保養是應注意的問題,它牽涉結構安全及使用壽命,但該鋼構件往往被裝飾材料所封閉,不好檢查及維修,因此在設計時就應考慮到此問題,一是從材料上選用耐銹耐腐蝕的材料(如耐候鋼,不銹鋼等);其二是從室內設檢查孔,檢查門定期檢查。干掛石材幕牆應採用能拆換、便於維修的構造。在設計說明中應對檢查維修提出要求。
12)檁條的計算除承受屋面荷重外,尚應考慮施工或檢修集中荷載(1KN)。在電算時輸入此荷載,或進行手工驗算,另外檁條計算風荷載時間,不應忽視風的吸力。
13)欄桿桿件不應輕視,應按荷載規范4.5.2條要求,核算欄桿、立柱、予埋件等。
四 其他
1)設計文件(圖紙、計算書、更改通知書等)應當簽署齊全。注冊師應當參加工程設計中某項工作(設計、校對、審核、工種負責、工程負責等)才能在設計文件上署名,不能只署名而不參與具體工作。
2)設計總說明中應當註明設計使用年限。
3)裝修工程圖紙應取得主體工程設計單位的安全認可(出具認可書面文件或在裝修圖紙上簽名蓋章)。
4)更改設計時,應在圖紙首頁說明更改原因、更改范圍、更改內容等。
Ⅳ 集中力荷載與均布荷載問題
好像沒有轉化的公式,你可以受力組合,求出最不利組合的荷載就好了。上述那個例子,你可以分為1.均布 2.跨中 3.P1、P2 組合....簡單受力計算想必你自己就會了 呵呵
Ⅵ 框架計算,跨中有次梁傳來的集中力,兩側有樓板傳來的三角形荷載,怎麼等效為均布荷載
看你是要做什麼計算了
要算彎矩配筋,那就跨中彎矩相等原則來確定均布荷載,同理算其他都一樣
Ⅶ 均布荷載怎麼算
均布荷載將轉換為集中荷載,由於結構特性和邊界條件的不同,不可能有統一的計算公式,但有三個基本原則:
1)荷載位置相同,均布荷載的合力點為集中荷載的作用點。
2)總值是一樣的。均布荷載的總荷載值為集中荷載的荷載值。
3)最小誤差。簡化模型對不同內力的影響是不同的。根據不同的內力選擇不同的簡化模型,使力內誤差最小。
(7)集中力導算均布荷載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均布荷載,一般用q表示,即為均勻分布在結構上的力(荷載),在均布荷載作用下,各點受力相同。軌道單位通常是每平方米NN/m2。
有時壓力也可用作均勻負荷。
例如,固定樑上的重力是均勻分布的,或者物體上的壓力是均勻分布在壓力面上的。
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彎矩計算公式可簡化為M=(q*x^2)/2,x為均布荷載的長度。
原點為:q*x為作用於結構上的合力F,單位為N,合力點位於荷載作用中點,故F的力臂為x/2米,故彎矩M=(q*x^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