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偉達發布史上最強計算平台,黃教主:自動駕駛不再擔心算力問題
原本應該在今年 3 月份於加州聖何塞舉辦的英偉達 GTC 2020 大會,因為全球性新冠病毒肺炎的爆發而不得不推遲舉行。
比原計劃晚了將近 2 個月,英偉達 GTC 2020 終於在 5 月 14 日回歸。
不過這一次開發者們沒辦法在線下集會,只能通過線上直播觀看「皮衣教主」黃仁勛的主題演講。老黃此次是在他矽谷的家中完成了這場別開生面的「Kitchen Keynote」。
雖然是廚房舉行,英偉達依然爆出「核彈」,發布了全新一代的 GPU 架構 Ampere(安培)。
在自動駕駛方向上,英偉達通過兩塊 Orin SoC 和兩塊基於安培架構的 GPU 組合,實現了前所未有的?2000 TOPS?算力的 Robotaxi 計算平台,整體功耗為?800W。
有業界觀點認為,實現 L2 自動駕駛需要的計算力小於 10 TOPS,L3 需要的計算力為 30 - 60 TOPS,L4 需要的計算力大於 100 TOPS,L5 需要的計算力至少為 1000 TOPS。
現在的英偉達自動駕駛計算平台已經建立起了從?10TOPS/5W,200TOPS/45W?到?2000 TOPS/800W?的完整產品線,分別對應前視模塊、L2+ADAS?以及?Robotaxi?的各級應用。
從產品線看,英偉達?Drive AGX?將全面對標 Mobileye?EyeQ?系列,希望成為量產供應鏈中的關鍵廠商。
1、全新 GPU 架構:Ampere(安培)
2 個月的等待是值得的,本次 GTC 上,黃仁勛重磅發布了英偉達全新一代 GPU 架構 Ampere(安培)以及基於這一架構的首款 GPU NVIDIA A100。
A100 在整體性能上相比於前代基於 Volta 架構的產品有 20 倍的提升,這顆 GPU 將主要用於數據分析、專業計算以及圖形處理。
在安培架構之前,英偉達已經研發了多代 GPU 架構,它們都是以科學發展史上的偉人來命名的。
比如 Tesla(特斯拉)、Fermi(費米)、Kepler(開普勒)、Maxwell(麥克斯維爾)、Pascal(帕斯卡)、Volta(伏特)以及 Turing(圖靈)。
這些核心架構的升級正是推動英偉達各類 GPU 產品整體性能提升的關鍵。
針對基於安培架構的首款 GPU A100,黃仁勛細數了它的五大核心特點:
集成了超過 540 億個晶體管,是全球規模最大的 7nm 處理器;引入第三代張量運算指令 Tensor Core 核心,這一代 Tensor Core 更加靈活、速度更快,同時更易於使用;採用了結構化稀疏加速技術,性能得以大幅提升;支持單一 A100 GPU 被分割為多達 7 塊獨立的 GPU,而且每一塊 GPU 都有自己的資源,為不同規模的工作提供不同的計算力;集成了第三代 NVLink 技術,使 GPU 之間高速連接速度翻倍,多顆 A100 可組成一個巨型 GPU,性能可擴展。
這些優勢累加起來,最終讓 A100 相較於前代基於 Volta 架構的 GPU 在訓練性能上提升了?6 倍,在推理性能上提升了?7 倍。
最重要的是,A100 現在就可以向用戶供貨,採用的是台積電的 7nm 工藝製程生產。
阿里雲、網路雲、騰訊雲這些國內企業正在計劃提供基於 A100 GPU 的服務。
2、Orin+安培架構 GPU:實現 2000TOPS 算力
隨著英偉達全新 GPU 架構安培的推出,英偉達的自動駕駛平台(NVIDIA Drive)也迎來了一次性能的飛躍。
大家知道,英偉達此前已經推出了多代 Drive AGX 自動駕駛平台以及 SoC,包括?Drive AGX Xavier、Drive AGX Pegasus?以及?Drive AGX Orin。
其中,Drive AGX Xavier 平台包含了兩顆 Xavier SoC,算力可以達到 30TOPS,功耗為 30W。
最近上市的小鵬 P7 上就量產搭載了這一計算平台,用於實現一系列 L2 級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Drive AGX Pegasus 平台則包括了兩顆 Xavier SoC 和兩顆基於圖靈架構的 GPU,算力能做到 320TOPS,功耗為 500W。
目前有文遠知行這樣的自動駕駛公司在使用這一計算平台。
在 2019 年 12 月的 GTC 中國大會上,英偉達又發布了最新一代的自動駕駛計算 SoC Orin。
這顆晶元由 170 億個晶體管組成,集成了英偉達新一代 GPU 架構和 Arm Hercules CPU 內核以及全新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加速器,最高每秒可運行 200 萬億次計算。
相較於上一代 Xavier 的性能,提升了 7 倍。
如今,英偉達進一步將自動駕駛計算平台的算力往前推進,通過將兩顆 Orin SoC 和兩塊基於安培架構的 GPU 集成起來,達到驚人的 2000TOPS 算力。
相較於 Drive AGX Pegasus 的性能又提升了 6 倍多,相應地,其功耗為 800W。
按一顆 Orin SoC 200TOPS 算力來計算,一塊基於安培架構的 GPU 的算力達到了 800TOPS。
正因為高算力,這個平台能夠處理全自動駕駛計程車運行所需的更高解析度感測器輸入和更先進的自動駕駛深度神經網路。
對於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而言,英偉達正在依靠 Orin SoC 和安培 GPU 架構在計算平台方面引領整個行業。
當然,作為一個軟體定義的平台,英偉達 Drive AGX 具備很好的可擴展性。
特別是隨著安培 GPU 架構的推出,該平台已經可以實現從入門級 ADAS 解決方案到 L5 級自動駕駛計程車系統的全方位覆蓋。
比如英偉達的 Orin 處理器系列中,有一款低成本的產品可以提供 10TOPS 的算力,功耗僅為 5W,可用作車輛前視 ADAS 的計算平台。
換句話說,採用英偉達 Drive AGX 平台的開發者在單一平台上僅基於一種架構便能開發出適應不同細分市場的自動駕駛系統,省去了單獨開發多個子系統(ADAS、L2+ 等系統)的高昂成本。
不過,想採用 Orin 處理器的廠商還得等一段時間,因為這款晶元會從 2021 年開始提供樣品,到?2022 年下半年才會投入生產並開始供貨。
3、英偉達自動駕駛「朋友圈」再擴大
本屆 GTC 上,英偉達的自動駕駛「朋友圈」繼續擴大。
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Pony.ai)、美國電動車創業公司?Canoo?和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加入到英偉達的自動駕駛生態圈,將採用英偉達的 Drive AGX 計算平台以及相應的配套軟體。
小馬智行將會基於 Drive AGX Pegasus 計算平台打造全新一代 Robotaxi 車型。
此前,小馬智行已經拿到了豐田的 4 億美金投資,不知道其全新一代 Robotaxi 會不會基於豐田旗下車型打造。
美國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 Canoo 推出了一款專門用於共享出行服務的電動迷你巴士,計劃在 2021 年下半年投入生產。
為了實現輔助駕駛的系列功能,這款車型會搭載英偉達 Drive AGX Xavier 計算平台。前不久,Canoo 還和現代汽車達成合作,要攜手開發電動汽車平台。
作為全球新造車圈內比較特殊存在的法拉第未來,這一次也加入到了英偉達的自動駕駛生態圈。
FF 首款量產車 FF91 上的自動駕駛系統將基於 Drive AGX Xavier 計算平台打造,全車搭載了多達 36 顆各類感測器。
法拉第未來官方稱 FF91 有望在今年年底開始交付,不知道屆時會不會再一次跳票。
作為 GPU 領域絕對霸主的英偉達,在高算力的數據中心 GPU 以及高性能、可擴展的自動駕駛計算平台的加持下,已經建起了一個完整的集數據收集、模型訓練、模擬測試、遠程式控制制和實車應用的軟體定義的自動駕駛平台,實現了端到端的完整閉環。
同時,其自動駕駛生態圈也在不斷擴大,包括汽車製造商、一級供應商、感測器供應商、Robotaxi 研發公司和軟體初創公司在內的數百家自動駕駛產業鏈上的企業已經在基於英偉達的計算硬體和配套軟體開發、測試和應用自動駕駛車輛。
未來,在整個自動駕駛產業里,以計算晶元為核心優勢,英偉達的觸角將更加深入,有機會成為產業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供應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360°環視性能倍增!瑞芯微首發全景環視晶元方案
360 全景環視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周期。
一方面,360 全景環視技術開始全面升級,比如其硬體——攝像頭開始從早期標清(30萬像素)、高清(100萬像素)到超高清(200萬像素及以上)的像素提升,顯示也從傳統的2D正在升級到3D以及透明底盤等多種體驗更好的方式。
另一方面,360全景環視開始提供盲區監測和預警、車道偏離預警等ADAS預警功能,同時360 全景環視與超聲波感測器、短距雷達等融合,從而實現不同等級的自動泊車功能也已經成為了市場的主流選擇。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360 全景環視對於圖像實時採集、實時編碼、影像清晰度、AI算力、視頻輸出能力等需求大幅提高,傳統的低算力晶元方案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近期,瑞芯微重磅發布了基於RK3588M晶元的智能車載360 全景環視方案,由於集成自研6 TOPS算力NPU及強大的CPU/GPU能力等優勢,可以讓360 環視性能倍增,從而提升消費體驗價值。
智能網聯 汽車 的持續升級與迭代,離不開計算平台的支撐。不可否認,伴隨著晶元方案以及攝像頭像素的迭代與升級,360 全景環視的技術升級也在加速進行。
全景環視功能作為一項依靠攝像頭提供泊車輔助、盲區監測等功能的技術,已經從十幾年前的高端車型逐步滲透到了中低端車型當中。但 根據高工智能 汽車 研究院數據顯示,全景環視的整體搭載率還不高,未來的市場空間仍然很大。
2021年1-12月國內市場新車搭載全景環視上險量為458.92萬輛,同比增長52.3%,搭載率為22.5%。預計到2025年,國內新車(合資+自主品牌)AVM前裝上險搭載率將超過40%。
因此,一部分前向ADAS供應商以及傳統Tier1巨頭開始布局360 全景環視市場。比如大陸集團此前已經宣布推出基於四顆攝像頭+中央控制單元的多攝像頭系統,除了可以實現360 全景視野之外,還可以提供識別道路標志、交通燈等功能。
瑞芯微相關負責人表示,360 全景環視正在由原來的2D升級到了3D。通過安裝在車身前後左右的4枚魚眼攝像頭採集圖像信息,經過精細拼接縫處理後,拼接成一整張3D表面網狀模型,然後根據所選的成像視角,進行畸變處理和色彩平衡後,最終形成360 鳥瞰全景畫面,清晰而流暢地顯示在中控大屏上。
駕駛員通過中控大屏,就可以直觀地看到車輛所處的位置、周圍的行人、障礙物等,實現從容操控車輛駛過復雜路面或泊車入庫,有效減少剮蹭、碰撞等事故的發生。
360 全景環視的技術升級,對於晶元平台的算力、數據處理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了解,瑞芯微發布的RK3588M 360 全景環視方案具備以下特點:
1) 自帶NPU算力強勁:集成自研6TOPS算力NPU,超強AI算力的加持。
2) 大廣角攝像頭無縫拼接:支持4路、6路及8路攝像頭的拼接,滿足各種應用場景。
3) 採用無縫拼接方式,呈現更佳的效果。
4) 透視底盤更安全:幫助提示躲避井蓋、坑洞、崎嶇道路,行車更安全。
5) 原廠支持更省心:提供標定工具軟體,精準的參數標定。原廠演算法,充分利用晶元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瑞芯微發布的RK3588M 360 全景環視方案已經加入了360 環視演算法,可與8K解析度的圖像感測器連接,通過高解析度圖像感測器的捕捉與智能的視覺演算法配合,可以將 汽車 外部環境在車載屏幕中實時呈現,從而提升行車人員對於周圍環境的感知能力。
當前,包括大眾、長城、比亞迪等主機廠都在備戰下一代域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大算力晶元由此成為了各大車企全新車型的重要賣點。
業內一致認為,伴隨著ADAS及自動駕駛的逐步發展,智能 汽車 晶元不僅需要更大的算力,還需要具備圖像處理能力、神經網路計算能力等。
資料顯示,瑞芯微RK3588M是一款旗艦SOC晶元,採用8nm先進架構,四核A76+四核A55八核CPU,大核主頻2.1GHz,小核主頻1.7GHz,具備8K顯示/視頻編解碼、原生七屏顯示介面、6 Tops NPU、QNX Hypervisor、原生2路TypeC、雙16M ISP+至多28路攝像頭特性,主要應用於智能 汽車 智能座艙及ADAS產品領域。
據了解,單顆RK3588M晶元可支持ADAS/DMS/BSD/APA多攝像頭輔助駕駛,並且可以同時驅動多塊屏幕。
比如,瑞芯微以RK3588M為核心推出的「一芯多屏」智能座艙方案,採用了一顆RK3588M同時驅動車載信息 娛樂 系統、液晶儀錶板、電子後視鏡、後排頭枕屏等多塊屏幕,形成可靠的智能網系統,給用戶帶來頗具 科技 感的交互體驗。
另外,瑞芯微RK3588M還可以提供多達6種動態視角功能在中控大屏直接觸屏切換,包括頂視前視魚眼、後視3D、頂視左視2D、頂視右視2D、頂視左右2D、環視車3D。
目前,瑞芯微RK3588M已獲得眾多合作夥伴的認可,將在未來上市的車型中得以廣泛應用。
⑶ 屢次拿到最高安全評級,為何斯巴魯「偏愛」雙目視覺
上周,Xilinx宣布將與斯巴魯(Subaru)合作,基於 汽車 級Zynq UltraScale+多處理器晶元系統(MPSoC),為其下一代雙目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提供算力支持。
密集立體視覺系統的一般處理流程是圖像採集、立體處理、視差到3D映射,最後是檢測演算法的應用。利用兩個攝像頭,以24幀每秒的最大幀率獲得一系列優化的圖像。
按照此前計劃,斯巴魯在2020年將推出L2級(類似於凱迪拉克超級巡航、日產ProPilot Assist和特斯拉Autopilot)。
這套新系統包括實現更寬視角的立體攝像機和更寬的基線。與雷達相結合,它在車輛周圍形成360度感知,擴大了碰撞前制動的工作范圍,以覆蓋低能見度轉彎和十字路口。
按照斯巴魯的說法,新一代系統採用的圖像處理技術可以掃描立體攝像機捕捉到的所有信息,並創建高精度的3D點雲,從而更好的應對高級別自動駕駛場景。
斯巴魯的這套名為Eyesight的雙目視覺ADAS系統由來已久,這家日本 汽車 製造商從1999年開始量產搭載雙目立體攝像頭,並延續至今。
與常見的基於雷達+單目的ADAS感知方案不同,雙目立體系統使用視頻流的演算法分析,斯巴魯第一代EyeSight2008年正式亮相,提供了碰撞前緊急制動、行人檢測、車道偏離預警,以及自適應巡航控制等功能。
兩年後的2010年,第二代EyeSight上市。2015年開始,第三代EyeSight對性能再次做了提升,AEB的最高時速做到了50km/h(上一代為40km/h),ACC可以實現180km/h(上一代為140km/h)的工況。
這一代雙目系統,外殼體積縮小了15%,對攝像頭進行了升級(彩色攝像頭,可檢測剎車燈),並且測距范圍進一步提升40%,以及更寬的視角。這個系統在2018年美國監管機構的正面碰撞測試中拿到了最高評級。
而即將上市的新一代系統,則進一步提升測距范圍和視場角。按照理論邏輯,視差映射與距離成反比。單像素測量的像素視差在遠距離測量中有較大的錯誤率,但在較短的距離(<100米)中系統誤差減小。
而立體視覺系統生成兩種類型的環境數據:基於遠距離的復雜駕駛環境密度圖、以及由結構化道路、跟蹤長方體(車輛)和行人組成的一系列幾何元素。
這些計算是費時且密集的。為了根據接收到的環境數據進行實時決策,系統需要大量的數據帶寬和處理能力,因此並行計算是必須的。
這就是為什麼斯巴魯在新一代系統中選擇Xilinx UltraScale+ SoC作為主處理晶元。
Zynq UltraScale+ MPSoC為ADAS提供了關鍵特性,包括在Xilinx FPGA上高速並行視頻和圖像處理,演算法處理由Arm Cortex-A53完成,實時事件處理則交給Arm Cortex-R5。
此外,UltraScale+還具備一系列安全輔助功能,包括電源管理、糾錯、加密加速器和加密密鑰的安全存儲。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包括Veoneer、博世、Denso、大陸、日立以及來自中國的中科慧眼、華芯技研、元橡 科技 等數家公司都在推動雙目視覺方案的更多落地。
比如,在戴姆勒L3級別的量產方案中,就選擇博世的第三代多功能/立體攝像頭,像素從120萬提升到了200萬,視場角從±25°提升到±50°,並且加入了紋理識別,密集光流法,卷積神經網路等技術。
而日立 汽車 系統公司也在早前宣布,已將人工智慧應用於為AEB功能設計的立體攝像機。基於數十萬條數據作為訓練庫,實現了夜間行人檢測功能。
此外,日立增加了CMOS感測器的動態范圍,降低了鏡頭的F值,使相機靈敏度提高了100%。隨著更大的動態范圍,捕捉明亮和黑暗的物體成為可能。
而在國內雙目落地應用上,為了達到全天候工作,精準測距的目的,中科慧眼提供了純雙目視覺的方案,以及雙目+毫米波雷達的方案,在商用車上有不同的應用,包括後裝和前裝市場。
目前,中科慧眼的產品支持二次開發,並且有不同焦距、視場角的攝像頭,適配不同的應用場景,焦距越長視場角越窄,客戶可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選擇。
通過幾代系統的迭代升級,根據去年美國公路安全協會(IIHS)的數據,斯巴魯的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可以將追尾事故的可能性降低至多85%,甚至比很多單目+毫米波雷達系統的數據還要高出不少。
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新車開始考慮搭載雙目立體視覺作為ADAS前向感知的核心組件之一。
以雷克薩斯即將上市的首款具備可放開雙手自動駕駛功能的量產車為例,就搭載了Denso的前向立體雙目攝像頭。
今年初,日本日立 汽車 系統公司宣布,該公司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立體攝像機,能夠在沒有毫米波雷達的情況下,通過將遠距離目標探測與廣角視角相結合,僅依靠立體攝像機在十字路口實現自動緊急制動(AEB)。
基於這款新開發的立體相機,日立公司通過擴大立體相機相對於傳統立體相機的水平視場角來增加檢測范圍。該公司已經採用了一種方法來移動左右攝像頭檢測到的圖像,從而實現比傳統立體攝像頭寬三倍的FOV。
同時,這套系統還支持車輛通過十字路口時,仍然保持ACC和AEB兼容且正常運行。此次攝像頭可以對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提供高度准確的探測和距離估計。
中科慧眼COO孟然表示,雙目視覺和激光雷達很類似,可以輸出三維點雲。且點雲更加緻密,通過對點雲的聚類分割,可以對一切類型障礙物包括小障礙物以及地面三維地形進行有效檢測。
由於二維的圖像空間被轉化為三維的立體(點雲)空間,這也是雙目區別於其它感測器的地方。雙目可以得到視場中緻密的三維點雲,從而對小障礙物的檢測更為有效。
就在本周,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最新測試結果顯示,斯巴魯搭載EyeSight的多款車型獲得了頂級安全獎TOP SAFETY PICK +(TSP +)與最高安全獎TOP SAFETY PICK(TSP)。
要獲得2020年TSP或TSP+獎,車輛必須在車與車、車與行人的防碰撞評估中獲得最高評級。
⑷ 工業智能的技術整體遵循什麼和演算法三要素的邏輯
工業智能的技術整體上遵循人工智慧的數據、算力和演算法三要素的邏輯。包含智能算力、工業數據、智能演算法和智能應用四大模塊,以工業大神猜數據系統的工業數轎鋒據為基礎,依託硬體基礎能力和訓練、推理運行框架,完成工業數據建模和分析。
模型的建立
好利科技:控股子公司合肥曲速從事GPU晶元、ADAS視覺晶元的研發和銷售,GPU晶元仍處於研發當中。
⑸ 汽車「缺芯」成為全球汽車供應鏈的「卡脖子」問題
2020年12月,由於 汽車 半導體最依賴的8寸晶圓( 汽車 晶元的一種)出現短缺,大眾 汽車 被爆出減產停工消息,隨後豐田、福特、菲亞特等車企緊隨其後,紛紛宣布將削減 汽車 產量,國內合資車企的部分車型也因晶元問題受到影響。
一時間,作為未來比手機更重要的大型移動智能終端, 汽車 晶元的「卡脖子」問題要比手機更加嚴峻、更加重大。
01車企「缺芯」現狀
步入運頃2021年, 汽車 晶元不足的危機更加嚴重。我國多家 汽車 品牌的晶元供應量不足,他們被迫縮減第一季度的產能,合計產量在50萬輛左右。然而, 汽車 行業缺芯的現狀並不是中國,而是全球性的,包括文章開頭提到的數家車企。
今年1月13日,某國際日報評論,豐田 汽車 當月重啟在中國廣州的一條生產線,這條產線已因晶元短缺停產兩天。該產線原計劃停產4天,但豐田提前獲得晶元供應。
同時,豐田還曾透露,由於晶元供應不足,該公司正在減少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家工廠的坦途皮卡(Tundra)產量。
福特 汽車 和日產 汽車 也證實,由於 汽車 晶元短缺,他們正在削減美國和日本工廠的 汽車 產量,福特 汽車 已下令在德國的一家工廠停產一個月。
奧迪官方也表示,受 汽車 晶元短缺影響,已經有超過1萬名員工暫停工作。
此外,三星電子近日表示車用晶元短缺的影響還可能波及智能手機行業。
上述種種現象標志著全球計算機晶元短缺正在使 汽車 製造商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 汽車 「缺芯」已經成為全球 汽車 供應鏈的「卡脖子」問題。
02 汽車 晶元的重要作用
伴隨 汽車 電子化提速, 汽車 半導體加速成長,晶元對於車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多媒體 娛樂 系統、發動機和變速箱控制系統、安全氣囊、駕駛輔助系統、空調系統等方面,晶元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傳統 汽車 的功能晶元僅適用於發動機控制、電池管理等局部功渣搏能,無法滿足高數據量的現代智能駕駛相關運算。智能駕駛涉及人機交互、視覺處理、智能決策等,AI演算法和晶元是核心。據恩智浦統計,目前一輛高端 汽車 已經搭載超過1億行代碼,遠超飛機、手機、互聯網軟體等,未來伴隨自動駕駛的滲透率及級別提升, 汽車 搭載的代碼行數將呈現指數級增長。
如今,一輛普通 汽車 至少安裝40多種晶元,高端車型則需要150多種。按照種類劃分, 汽車 晶元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負責算力 ,也就是處理器和控制器晶元,比如中控、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以及發動機、底盤和車身控制等; 第二類負責功率轉換 ,用於電源和介面; 第三類是感測器 ,主要用於各種雷達、氣囊、胎壓檢測。伴隨ADAS、自動駕駛等技術發展成熟,需要大量的圖像數據、雷達數據處理, 汽車 廠商對晶元算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本次 汽車 晶元的供應短缺主要集中在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ECU(電子控制單元)和ECO(智能發動機控制系統)等高端應用模塊,缺少它們會導致行車電腦無法正常裝載和使用。
03車企「缺芯」的主要原因
我認為,在如今供應鏈全球化的背景下,影響 汽車 「缺芯」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點。
罪魁禍首,新冠疫情。 提到供應鏈問題,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供需不平衡,2020年最影響全球供需問題的事件當屬「新冠疫情」。目前,在 汽車 晶元領域,恩智浦、瑞薩電子、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等傳統 汽車 晶元廠商,長期占據著全球 汽車 晶元市場約一半的份額。上游晶元企業受疫情影響陸續停產,意法半導體公司罷工,東南亞晶元組裝工廠停工等多重因素導致,造成全球市場半導體缺貨嚴重。此外,工廠復工後,政府出台經濟刺激計劃、通勤者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後, 汽車 銷量的反彈比預期更為強勁,晶元供應商和車企對於2020年下半年的 汽車 需求預期保守,導致 汽車 晶元備貨不足。
中美貿易戰持續發酵。 美國政府去年12月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促使客戶四處尋找替代產品,一些半導體買家也在持續積累庫存,以對沖未來的短缺或中斷,這進一步限制了全球晶元供應如悄祥。
汽車 晶元發展存在問題。 近年來,由於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和筆記本電腦等高新技術產品的興起,半導體廠商更偏向於利潤回收較快的這些電子產品,而車企對晶元廠商的「重要性下降」。舉個簡單的例子,光智能手機市場每年的訂單就超過10億部,而 汽車 的訂單不足1億輛,哪裡需求大,哪裡就有供給。
⑹ 三目攝像頭三個視場角分別為多少,分別探測的內容有哪些
三目攝像頭三個視場角分別為劃分為25°視場、50°視場、150°視場,25°視場用於檢測前車道線、交通燈,50°視場負責一般的道路狀況監測,150°視場用於檢測平行車道、行人和非機動車行駛的狀況。
寶馬iX3:配三目攝像頭和勵磁電機,時長約5分鍾,建議WiFi下觀看,寶馬iX3在廣告牌上有一行字:天生電動。,車聚君覺得有點意思,是說它的平台是純電平台?那燃油版X3會一臉問號。可能的解釋是,寶馬早在1972年就推出了自己的電動車,之後i3也一度是前Model 3時代的一個電動車標桿,而iX3搭載的是它的第五代eDrive電驅系統。三目攝像頭,是亮點,但不是重點。寶馬iX3的ADAS,厲害之處是:採用了Mobileye前向三目攝像頭,其中的遠距攝像頭探測距離可達250-300米,而Model 3的三目攝像頭最遠是250米。
三目攝像頭除了前方與側方視覺更全面、更精準外,還有兩個好處。這套三目攝像頭還能配合DSCi電控剎車系統,實現自適應能量回收。 即,系統會自動分配合適的能量 回收力度, 而無需人為 選擇。 原因是,它的視覺 足夠 發達,可以分辨前車的距離、速度、加速度等。最厲害的是,它能識別三個車道的限速標識。我們知道,不少高速最左道限速120km/h,中間是100km/h,右道是80km/h,這讓市面上絕大多數車輛的TSR無所適從,經常會在120km/h行駛時,突然變成60km/h,原因是把路旁的匝道限速誤收錄了。而iX3可以探測三個車道的限速,並給出當前車道的正確限速。這套ADAS的晶元用的是Mobileye EyeQ4,算力2.5TOPS。這也保證了攝像頭傳回的海量信息,能快速、准確的解析並處理。
這是亮點,但不是重點。因為在寶馬看來,ADAS系統還是應該以雷達為主、視覺系統為輔。所以盡管它有強大的三目攝像頭,但更依靠雷達系統作為主要判斷依據。寶馬iX3共有5個毫米波雷達,一個長距毫米波雷達裝在牌照框下方正中間,和大多數車一樣。但是它的探測距離長達230米,Model 3隻有160米。另外,它還多了4個短距毫米波雷達,分別裝在車身四角的保險杠內。這 讓它 能 從容應對 側方插入的 車輛 。最後,它還在車內裝了一個攝像頭,用來監測駕駛是否疲勞駕駛。
⑺ 280TOPS算力爆表!北京車展最強國產自動駕駛平台是它
▲左右分別為黑芝麻CEO單記章、COO劉衛紅
黑芝麻CEO單記章此前是全球視覺晶元領軍企業OmniVision創始團隊成員,在矽谷晶元行業打拚了20多年,在圖像處理晶元和軟體演算法上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積累。
CTO齊崢是英特爾奔騰二代晶元主要設計成員、CSO曾代兵是中興微電子總工程師,COO劉衛紅則曾是博世中國ADAS主力部門——底盤與控制系統事業部的中國區總裁。
正因為有超強的研發團隊,讓黑芝麻這家初創公司可以在3年時間內做出ADAS晶元華山一號A500並量產上市,在今年推出華山二號A1000晶元,發布FAD自動駕駛平台。
今年以來,新車如果沒有配備L1/L2級自動駕駛,都「不好意思賣」,自動駕駛的普及程度正在快速提高,而更高等級的L3級甚至L4級自動駕駛也已經到了量產前夜,行業內對自動駕駛晶元和計算平台解決方案需求呈爆發性增長態勢。僅自動駕駛晶元的市場規模,都有望達到萬億美元級別,成為半導體行業最大單一市場。
因此,FAD此時進入自動駕駛市場可謂正當其時。
今年8月,一汽智能網聯開發院與黑芝麻達成技術合作協議。一汽智能網聯開發院將啟動基於華山二號A1000的智能駕駛平台的開發,以滿足後續量產車型需求。雙方將共同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汽車工業領域的應用,加速國產智能駕駛晶元的產業化落地。
另外,黑芝麻也已經簽約多個FAD定點車型,預計明年就將有搭載FAD自動駕駛平台的車型上市。此外,國內外也已經有多家企業開始測試FAD自動駕駛平台,測試車輛已經上路。
黑芝麻在自動駕駛晶元和域控制器中取得的巨大成功,讓行業研究機構開始重視這家剛成立4年有餘創業公司。今年4月,矽谷最強智庫之一的CBInsights發布中國晶元設計企業榜單,黑芝麻在車載晶元領域上榜,成為中國晶元設計企業65強之一。
今年7月,黑芝麻華山二號A1000晶元也亮相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與平頭哥、依圖、寒武紀等高端人工智慧晶元同台亮相。
可以說,黑芝麻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晶元設計公司,甚至已經有能力和晶元行業的老大哥們一較高下。同時,黑芝麻的快速進步,也推動著國內自動駕駛晶元設計再上新台階。
在與兩位創始人的交談中,他們還透露了一個彩蛋,明年黑芝麻將發布性能更強的晶元,屆時搭載這一晶元的FAD自動駕駛平台最高算力有望突破1000TOPS,其算力已經可以進行完全自動駕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自動駕駛」王牌來了!Mobileye沖刺IPO的最佳時機就是現在
Mobileye沖刺IPO的最佳時機可能就是現在。
2017年,英特爾以153億美元的天價收購Mobileye,為英特爾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收購交易之一。在被收購的日子裡,英特爾對Moblileye 這個「親兒子」可謂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不僅將自己的激光雷達和4D雷達開發團隊劃撥了Moblileye,更在2020年斥資9億美元收購以色列城市交通數據初創公司Moovit,幫助Mobileye迅速克服短板, 成為自動駕駛新時代的「全棧自研」巨頭。
而Mobileye也不負眾望, 不僅以亮眼的財務表現成為英特爾新的增長極,還以接近8成的市佔率坐穩「ADAS之王」的寶座。
財務數據上看, Mobileye在2021年Q4營業收入3.56億美元,同比增長7%,續創紀錄, 單季營收數據與2016年全年的3.58億美元營收不相上下。 同時,該公司2021年全年營收高達14億美元,同比增長43%, 2018至2021年的年均復合增速高達26.1%。
從銷量上看, Moblieye更是於12月13日迎來了 歷史 性的時刻—— Mobileye EyeQ晶元累計出貨量突破了1億顆! 自2007年EyeQ1晶元在寶馬、通用和沃爾沃量產上車以來,EyeQ系列晶元銷量持續增加。在2018年至2021年的銷量數據分別為1240萬、1750萬、1930萬和2810萬顆,同比增速分別為43%、41%、10%和46%。
此外,2021年Mobileye還拿到了30多家車企的41項新訂單,涉及約5000萬輛新車搭載。
在強勁的財務表現加持下,盡管近期美股市場因地緣政治、加息預期等因素表現低迷,但英特爾還是決定讓Mobileye盡快沖刺IPO。
華爾街見聞提及,3月7日,英特爾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秘密提交注冊文件,擬首次公開發行Mobileye新股,市場預計其估值或超過500億美元,沖擊自動駕駛史上最大IPO。
不過,既然Mobileye形勢一片大好,自動駕駛的市場前景又如此廣闊,那英特爾為何不多「持有」Mobileye幾年,等市場再度「瘋狂」時再去沖擊更大規模的IPO?
20世紀末,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ADAS) 尚處於起步階段,整個行業都認為只有採用昂貴的雷達感測器才能實現如自動緊急制動(AEB)等必要的功能。
然而,希伯來大學計算機可續教授 Amnon Shashua 在其研究中開創性地證明了, 基本所有輔助駕駛必須的感知任務都可以基於單個攝像頭來實現。這就使得輔助駕駛系統的成本,在理論上可以下降到「平民級」, 從而有了商業化的可能性。
技高人膽大,Shashua 與兩個好友說干就干, 在1999年共同成立了Mobieye公司,專注於ADAS賽道 。「人如其名」,這家公司意圖使用計算機視覺技術來檢測車輛,成為交通工具的「眼睛」,防止碰撞發生的技術來減少車輛事故和人員傷亡。
2001年,為硬體掣肘的Mobieye的意識到,「真正認真寫軟體的人應該自己做硬體」。該公司領導層認為,只有自己設計出專門解決計算機視覺產生的大量負載的Soc,才能夠充分發揮公司全部的實力。英雄所見略同,Mobileye隨後也走上了和蘋果一樣的軟硬體一體之路。
2004年,在 Elchanan Rushinek 的領導下, Mobileye的 SoC 設計團隊於2004年成功研發出採用180nm製程打造的的 EyeQ1。
有了軟硬體「內外兼修」的基礎,Mobileye成功將領先的計算機視覺演算法、強大的EyeQ Soc 晶元與便宜的單攝像頭結合,打造出了極富性價比的單目視覺ADAS,因此受到了沃爾沃、寶馬、通用、奧迪等各大 汽車 廠商歡迎。
在2007年接受了高盛1.3億美元的投資後,Mobileye逐漸成長為成為了令投資者狂熱的「自動駕駛」獨角獸,尤其在2014年推出EyeQ3後一舉成名。同年, Mobileye成功登陸紐交所,市值高達80億美元,同時以8.9億美元的募資創下以色列公司在美國最大IPO紀錄。
看到了Mobileye的廣闊前景,2017年,意圖搶占自動駕駛技術高地的「藍色巨人」英特爾,以約150億美元的高價將Moblieye納入麾下,溢價率高達34%。自此,Mobileye成為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業務部門。完成這筆交易後,時任英特爾CEO的布萊恩·科再奇激動地表示:
與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強強聯手後,Mobileye 在自動駕駛晶元領域繼續所向披靡,2020年之前,智能駕駛晶元幾乎被Mobileye壟斷。據研究機構 Guidehouse Insights 的最新數據顯示, Mobileye在全球先進自動駕駛輔助視覺系統市場上佔有約80%的份額。
不過,當下春風得意的Mobileye,未來的日子可能並不好過。
自動駕駛通常分為L0~L5這6個級別,從人工駕駛、輔助駕駛到有條件自動化,最終實現完全自動化,復雜度逐步增加。
近5年,在特斯拉的示範帶動下,全球車企都看到了自動駕駛的潛力,各大 汽車 廠商紛紛有意推出自動駕駛產品,自動駕駛正朝著L4/L5高速進發。
根據艾瑞數據的預測,2020年後帶有TJP、HWP等L3功能的車型將會逐步落地;L4/5車型落地預計將會不早於2025年,場景從封閉駕駛環境(園區、港口、礦山、機場)逐步向城市開放道路場景發展,屆時車輛將會由系統完全接管,車輛出行工具屬性將會加強,消費者購車及出行方式將會因此發生重大改變。
而自動駕駛朝向L4/L5高速進發的趨勢,給「昔日王者」Mobileye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1)晶元算力掉隊,EyeQ5「生不逢時」
前文提及, Mobileye主要的先發優勢建立在「減少算力,降低成本」上 。 因此,在L1、L2等自動駕駛早期對算力需求不大的時候,軟硬體一體的Mobileye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市場地位難以撼動。
隨著自動駕駛等級提升帶來的新功能需求,除傳統的攝像頭外,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以及方興未艾的激光雷達都陸續在各主機廠下一代車型出現。感測器的增加也將帶來巨量數據處理的壓力,就需要更高算力的晶元來進行數據處理、分析、決策。 因此,算力越高,能處理的復雜情況也就越多,自動駕駛(輔助駕駛)也就越安全。
單論晶元算力,Mobileye的EyeQ系列Soc如今已顯得有些落伍。 2021年以前,Mobileye最先進的晶元仍然是2018年量產上市,僅支持L3級自動駕駛的EyeQ4。而支持L4的EyeQ5姍姍來遲,拖到2020年才上市,在2021才開始交付。同時,EyeQ5也只擁有24TOPS算力和10W功耗,性能將被英偉達、AMD、華為、高通、地平線等「後起之秀」甩開身位。
特別的,憑借GPU的資源稟賦,擁有全棧式工具鏈的 英偉達在高階自動駕駛領域的前景更為市場看好 。國泰君安證券吳曉飛團隊表示:
市場也印證了這一點,如今, 蔚來、小鵬、理想 三大「造車新勢力」均在英偉達客戶之列,傳統主機廠背景廠商如 智己 汽車 、上汽R 也在其中。除此之外, 沃爾沃、賓士、別克等傳統車企及滴滴、ZOOX 等Robotaxi 及商用車廠商也為英偉達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 算力方面國內廠商也不甘示弱,正緊追國際領先水平。 舉例來說,如今華為的MDC系列平台算力可達400+TOPS 且已量產,而地平線和黑芝麻新一代算力上百TOPS的晶元均已流片。
(2)封閉性太強,大批客戶改換門庭
Mobileye選用軟硬體打包,「不開源」的方式也使得這家自動駕駛「老大哥」備受詬病。
拿採用了採用「CPU+ASIC」架構的EyeQ5晶元為例,該晶元雖然功耗極低,但其演算法系統相對封閉,對OEM和Tier 1來說是幾乎是個黑盒,幾乎無法進行二次修改從而差異化自己的演算法。 在自動駕駛尚處「起步階段」之時,一個相對可靠且完整的方案無疑是速度最快且最穩妥的選擇, 但在如今英偉達、地平線、華為、網路等「開放型」廠商崛起的背景下,「給啥用啥」、難以調優的軟硬體一體化「封閉型」方案就顯得不那麼討喜了。
因此,包括蔚來、特斯拉、理想在內的 一眾終端廠商,紛紛改換門庭。 特斯拉早前便與Mobileye交惡,採用FSD晶元取代Mobileye;理想在2021年也將EyeQ4換裝成地平線征程3;而蔚來等一批車企更是為新一代車型選配了強大的英偉達Orin晶元。
特別的是,就連被Mobileye寫入里程碑的「鐵哥們」寶馬,也在不久前與高通Ride達成了合作。華爾街見聞提及,寶馬的一位發言人在去年11月表示,高通的晶元將用於寶馬「Neue Klasse」系列 汽車 ,該系列 汽車 預計從2025年開始生產。
此外,由於Mobileye在國內並沒有研發團隊,這導致該公司的研發體系在國內還面臨著數據監管問題。
去年9月,工信部發布了《關於加強智能網聯 汽車 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的意見》,《意見》中提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在境內存儲。需要向境外提供數據的,應當通過數據出境安全評估。顯然,自動駕駛相關的道路數據顯然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
總的來說,在「算力決定能力」的未來的自動駕駛領域,Mobileye的先發優勢愈來愈小。同時,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提升以及國內、國際上各大廠商的軟硬體預埋,該領域競爭必將愈發白熱化。
面對著各大「自動駕駛新銳」的圍追堵截,Mobileye並未「服老」。2022年,該公司正在全力布局高階自動駕駛。
一方面,在CES 2022大會上,這家曾經的「ADAS之王」一口氣連發了三款高算力先進製程晶元。其中,EyeQ Ultra為自動駕駛晶元,基於5nm製程打造,算力176TOPS;EyeQ6 Light和EyeQ6 High均為ADAS晶元,由7nm製造打造,算力分別為5TOPS和34TOPS。Mobileye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兩條腿走路」的商業化布局仍在有條不紊地持續推進中。
另一方面,Mobileye也正嘗試深化與本土廠商合作,變得「更加開放」。華爾街見聞提及,今年1月初的CES大會上,在全球影響力較大的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Mobileye透露,正與吉利 汽車 旗下的純電動 汽車 品牌極氪(Zeekr)合作,將於2024年推出全球首輛具有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 汽車 。同時,雙方將在軟體技術方面進行有效集成。
雖然Mobileye的未來依舊可期,不過,考慮到自動駕駛行業愈加「白熱化」的競爭格局,其上市的最佳時機沒准就是現在。
對於英特爾來說,華爾街見聞提及,從2020年開始,在AMD、蘋果等各巨頭的夾擊下,英特爾愈發舉步維艱,CPU總市佔率從一年前的近80%跌至不足65%,股價也下跌至兩年前水平,公司陷入「至暗時刻」。如今,該公司寄希望於IDM2.0戰略,擴大晶元代工規模以「重振雄風」,正值需要大筆資金的時刻。
對於Mobileye來說,英特爾近年來的糟糕表現可謂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本期望「背靠大樹好乘涼」的Mobileye在母公司陷入低谷的這兩年裡也表現平平,技術進步遠不及對手。在英偉達、高通、華為等一眾「後起之秀」的夾擊下,Mobileye的領先優勢正越來越小。
那麼,幾年後,Mobileye的表現還會如當下這般亮眼嗎?
因此,對於英特爾而言,借著投資者對自動駕駛 汽車 的興趣日益高漲、Mobileye各項數據和財務指標又如此亮眼的東風,帶其再度沖擊IPO尋求超過500億美元的高估值,或是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在Mobileye「高景氣度」的提振下,在收獲大筆投資收益的同時,英特爾萎靡的股票表現或許也能得到改觀。
(華爾街見聞提及,出於對英特爾財務狀況的擔憂,近一年來,每次英特爾公布財報時,其股價幾乎都會大幅下跌。過去一年中,英特爾的股價累計下跌了近19%。)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英特爾CEO基爾辛格此前特別強調,英特爾不需要IPO的資金來重振「藍色巨人」,但大摩的分析師 Harlan Sur 在研報中仍直言到: 此舉可以減輕未來英特爾增資研發帶來的財務壓力。 同時,Sur 認為,英特爾選擇此時讓Mobileye上市,時機非常正確。Sur 在研報中表示:
對於Mobileye來說,選擇IPO上市或將助其擺脫隸屬於英特爾帶來的低估值,大大提升企業形象,倒也不失為一樁美事。或許正如英特爾CEO基爾辛格所言,Mobileye的更多潛力有望在上市後進一步解鎖:
待Mobileye成功上市後,獲得充足子彈的「ADAS之王」無疑將進一步加劇自動駕駛領域的「內卷」。 歷史 上看,巨頭們的「白熱化」競爭往往能大大促進行業進步的速度和技術的變革,從而讓消費者更加受益,這無疑為廣大消費者們所喜聞樂見。
或許,未來已來,自動駕駛新時代的大幕已然拉開。
⑼ 最高280 TOPS算力,黑芝麻科技發布華山二號,PK特斯拉FSD
晶元作為智能汽車的核心「大腦」,成為諸多車企、Tier 1、自動駕駛企業重點布局的領域。
圍繞著自動駕駛最為關鍵的計算單元,國內誕生了諸多自動駕駛晶元創新公司,在該領域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依然被國外廠商控制的當下,他們正在爭取成為「國產自動駕駛晶元之光」。
成立於 2016 年的黑芝麻智能科技便是這一名號的有力爭奪者。
繼 2019 年 8 月底發布旗下首款車規級自動駕駛晶元華山一號(HS-1)A500 後,黑芝麻又在這個 6 月推出了相較於前代在性能上實現躍遷的全新系列產品——華山二號(HS-2),兩個系列產品的推出相隔僅 300 余天,整體研發效率可見一斑。
1、國產算力最高自動駕駛晶元的自我修養
華山二號系列自動駕駛晶元目前有兩個型號的產品,包括:
應用於?L3/L4?級自動駕駛的華山二號 A1000?;針對?ADAS/L2.5?自動駕駛的華山二號 A1000L。
簡單理解就是,A1000 是高性能版本,而 A1000L 則在性能上進行了裁剪。
這樣的產品型號設置也讓華山二號系列晶元能在不同的自動駕駛應用場景中進行集成。
相較於 A500 晶元,A1000?在算力上提升了近?8 倍,達到了?40 - 70TOPS,相應的功耗為?8W,能效比超過?6TOPS/W,這個數據指標目前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
華山二號 A1000 之所以能有如此出色的能效表現,很大程度是因為這塊晶元是基於黑芝麻自研的多層異構性的?TOA 架構打造的。
這個架構將黑芝麻核心的圖像感測技術、圖像視頻壓縮編碼技術、計算機視覺處理技術以及深度學習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此外,這款晶元中內置的黑芝麻自研的高性能圖像處理核心?NeuralIQ ISP?以及神經網路加速引擎?DynamAI DL?也為其能效躍升提供了諸多助力。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算力數值之所以是浮動的,是因為計算方式的不同。
如果只計算 A1000 的卷積陣列算力,A1000 大致是 40TOPS,如果加上晶元上的 CPU 和 GPU 的算力,其總算力將達到?70TOPS。
在其他參數和特性方面,A1000 內置了 8 顆 CPU 核心,包含 DSP 數字信號處理和硬體加速器,支持市面上主流的自動駕駛感測器接入,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4K 攝像頭、GPS 等等。
另外,為了滿足車路協同、車雲協同的要求,這款晶元不僅集成了 PCIE 高速介面,還有車規級千兆乙太網介面。
A1000 從設計開始就朝著車規級的目標邁進,它符合晶元 AEC-Q100 可靠性和耐久性 Grade 2 標准,晶元整體達到了 ISO 26262 功能安全 ASIL-B 級別,晶元內部還有滿足 ASIL-D 級別的安全島,整個晶元系統的功能安全等級為?ASIL-D。
從這些特性來看,A1000 是一款非常標準的車規級晶元,完全可以滿足在車載終端各種環境的使用要求。
A1000 晶元已於今年 4 月完成流片,採用的是台積電的 16nm FinFET 製程工藝。
今年 6 月,黑芝麻的研發團隊已經對這款晶元的所有模塊進行了性能測試,完全調試通過,接下來就是與客戶進行聯合測試,為最後的大規模量產做准備。
據悉,搭載這款晶元的首款車型將在?2021 年底量產。
隨著 A1000 和 A1000L 的推出,黑芝麻的自動駕駛晶元產品路線圖也更加清晰。
在華山二號之後,這家公司計劃在 2021 年的某個時點推出華山三號,主要面向的是 L4/L5 級自動駕駛平台,晶元算力將超越 200TOPS,同時會採用更先進的 7nm 製程工藝。
華山三號的?200TOPS?算力,將追平英偉達 Orin 晶元的算力。
去年 8 月和華山一號 A500 晶元一同發布的,還有黑芝麻自研的 FAD(Full Autonomous Driving)自動駕駛計算平台。
這個平台演化至今,在 A1000 和 A1000L 晶元的基礎上,有了更強的可擴展性,也有了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針對低級別的 ADAS 場景,客戶可以基於 HS-2 A1000L 晶元搭建一個算力為 16TOPS、功耗為 5W 的計算平台。
而針對高級別的 L4 自動駕駛,客戶可以將 4 塊 HS-2 A1000 晶元並聯起來,實現高達 280TOPS 算力的計算平台。
當然,根據不同客戶需求,這些晶元的組合方式是可變換的。
與其他大多數自動駕駛晶元廠商一樣,黑芝麻也在可擴展、靈活變換的計算平台層面投入了更多研發精力,為的是更大程度上去滿足客戶對計算平台的需求。
反過來,這樣的做法也讓黑芝麻這樣的晶元廠商有了接觸更多潛在客戶的機會。
根據黑芝麻智能科技的規劃,今年 7 月將向客戶提供基於 A1000 的核心開發板。
到今年 9 月,他們還將推出應用於 L3 自動駕駛的域控制器(DCU),其中集成了兩顆 A1000 晶元,算力可達 140TOPS。
2、黑芝麻自動駕駛晶元產品「聖經」
借著華山二號系列晶元的發布,黑芝麻智能科技創始人兼 CEO 單記章也闡述了公司 2020 年的「AI 三次方」產品發展戰略,具體包括「看得懂、看得清和看得遠」。
這一戰略是基於目前市面上對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和計算平台的諸多要求提出的,這些要求包括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開放性、可升級以及延續性等。
其中,看得懂直接指向的是?AI 技術能力,要求黑芝麻的晶元產品能夠理解外界所有的信息,可以進行判斷和決策。
而看得懂的基礎是看得清,這指的是黑芝麻晶元產品的圖像處理能力,需要具備准確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
這里尤其以攝像頭感測器為代表,其信息量最大、數據量也最多,當然感測器融合也不可或缺。
看得遠則指的是車輛不僅要感知周邊環境,還要了解更大范圍的環境信息,這就涉及到了車路協同、車雲協同這樣的互聯技術,所以我們看到黑芝麻的晶元產品非常注重對互聯技術的支持。
作為一家自動駕駛晶元研發商,這一戰略將成為黑芝麻後續晶元產品研發的「聖經」。
3、定位 Tier 2,綁定 Tier 1,服務 OEM
現階段,發展智能汽車已經成為了國家意志,在政策如此支持的情況下,智能汽車的市場爆發期指日可待。
根據艾瑞咨詢的報告數據顯示,到 2025 年全球將會有 6662 萬輛智能汽車的存量,中國市場的智能汽車保守預計在 1600 萬輛左右。
如此規模龐大的智能汽車增量市場,將為那些打造智能汽車「大腦」的晶元供應商培育出無限的產品落地機會。
作為其中一員,黑芝麻智能科技也將融入到這股潮流之中,很有機會成長為潮流的引領者。
作為一家自動駕駛晶元研發商,黑芝麻智能科技將自己定位為?Tier 2,未來將綁定 Tier 1 合作夥伴,進而為車企提供產品和服務。
當然,黑芝麻不僅能提供車載晶元,未來還將為客戶提供自動駕駛感測器和演算法的解決方案,還有工具鏈、操作平台等產品。
憑借著此前發布的華山一號 A500 晶元,黑芝麻智能科技已經與中國一汽和中科創達兩家達成了深入的合作夥伴關系,將在自動駕駛晶元、視覺感知演算法等領域展開了諸多項目合作。
另外,全球頂級供應商博世也與黑芝麻建立起了戰略合作關系。
目前,黑芝麻的華山一號 A500 晶元已經開啟了量產,其與國內頭部車企關於 L2+ 和 L3 級別自動駕駛的項目也正在展開。
如此快速的落地進程,未來可期。
有意思的是,黑芝麻此番發布華山二號系列晶元,包括中國一汽集團的副總經理王國強、上汽集團總工程師祖似傑、蔚來汽車 CEO 李斌以及博世中國區總裁陳玉東在內的多位行業大佬都為其雲站台。
這背後意味著什麼?給我們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⑽ 零跑汽車發布自動駕駛晶元:算力4.2TOPS 支持L3級自動駕駛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機械裝備處處長吳衛
未來,中國製造的汽車將是全球新技術融合最多、創新融合最多的,也必將領跑全球汽車工業。
同時,汽車晶元領域的競爭也異常激烈。相比於消費電子產品的晶元,汽車晶元對安全性、穩定性的要求更高,是晶元行業共同面對的難題,這也是中國晶元公司的機會。
結語:自研技術讓零跑更具競爭力
零跑汽車是中國造車新勢力企業中第一個自主研發汽車自動駕駛晶元的,搭載這款晶元的量產車零跑C11下月就將發布。零跑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飛速進步,也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統計數據顯示,零跑汽車兩款量產車型從今年7月以來銷量逐步攀升,9月銷量破千,10月銷量有望突破1600輛,大量的自研技術讓零跑這一造車新勢力具備了更強的競爭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