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央行發布數字貨幣的發展前景
主要經濟體積極發展央行數字貨幣,需求增長促進行業發展。
發行本國央行數字貨幣,既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滿足數字經濟時代的需求,也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得力工具。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飛躍發展,各國對人民幣的需求越來越大,央行數字人民幣將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趨勢,有利於打破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貿易金融結算體系。
B. 央行數字貨幣什麼時候發行
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已經初見成效,在經過多輪測試之後,在2022年1月4日,數字人民幣APP的試點版已經上線。
在使用數字人民幣APP時,在開通環節需要選擇運營機構,有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招行、網商銀行(支付寶)、微眾銀行(微信支付)共9個選項。
拓展資料:
CBDC,全稱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譯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在其關於CBDC的研究報告中給出這樣的定義: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是中央銀行貨幣的電子形式,家庭和企業都可以使用它來進行付款和儲值。
中國版CBDC被描述為,數字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而我們所說的DC/EP是中國版的央行數字貨幣,譯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
國際清算中心(BIS)與支付和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兩個權威國際組織聯手在2018年和2019年對全球60多家中央銀行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各國央行在數字貨幣上的工作進展、研究數字貨幣的動機以及發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70%的央行都表示正在參與(或將要參與)數字貨幣的研究。
央行貨幣的數字化有助於優化央行貨幣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貨幣地位和貨幣政策有效性。央行數字貨幣可以成為一種計息資產,滿足持有者對安全資產的儲備需求,也可成為銀行存款利率的下限。還可成為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同時,央行可通過調整央行數字貨幣利率,影響銀行存貸款利率,同時有助於打破零利率下限。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主要解決的問題有三個。消除現金非法交易和洗錢活動,實行負利率成為可能,直升機撒錢成為可能。
C. 中國有發行數字貨幣嗎
中國發行過數字貨幣。
從2014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就已經組建團隊研究發行數字貨幣問題。
發行數字貨幣會使我國經濟有一定的可編程性,使得經濟金融調控會有更加明確的方向,而數字貨幣實行的全網分布式記賬模式,將有效提升我國經濟的信用度。目前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並沒有時間表。
2016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了數字貨幣研討會,對外宣布正在研發並爭取早日推出數字人民幣。此次會議上,眾多專家就數字貨幣發行的總體框架、貨幣演進中的國家數字貨幣、國家發行的加密貨幣等專題進行了研討。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稱,央行於2015年初進一步充實力量,對數字貨幣發行和運算框架、數字貨幣關鍵技術、數字貨幣發行流通環境、數字貨幣面臨的法律問題、數字貨幣對經濟金融體系的影響、法定數字貨幣與私人類數字貨幣的關系、國外數字貨幣的發行經驗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數字貨幣的具體形態可以是一個來源於實體賬戶的數字,也可以是記於名下的一串由特定密碼學與共識演算法驗證的數字。如果只是普通數字配上數字錢包,還只是電子貨幣;如果是加密數字存儲於數字錢包並運行在特定數字貨幣網路中,這才是純數字貨幣。
(3)央行正研究發行數字貨幣擴展閱讀:
根據央行團隊的研究成果可以確定,類似比特幣這種去中心化的創造方式,顯然不適用於未來法定數字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經詳細介紹了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工作,他強調,未來的數字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必須由中央銀行來發行。
據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兼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姚前介紹,目前中國的數字貨幣在設計時的初步考慮是:由央行主導,在保持實物現金發行的同時發行以加密演算法為基礎的數字貨幣,M0的一部分由數字貨幣構成,為了充分保障數字貨幣的安全性,發行者可以採用安全晶元為載體來保護密鑰和演算法運算過程的安全。
中國人民銀行條法司副司長的劉向民撰文指出,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中對人民幣的定義為「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行的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
「對於『無形』的數字貨幣而言,既無『印製』的可能,也沒有『紙幣和硬幣』的載體。」應當立法明確數字貨幣是人民幣的一種表現形式,其發行權由中國人民銀行行使,並對相關的定義做適當調整。
一是對現有的《人民幣管理條例》進行部分修訂;二是由全國人大出台特別決定,宣布發行數字貨幣,並對數字貨幣發行和使用中的相關問題作出規定;三是對數字貨幣發行和使用所涉及的《中國人民銀行法》、《物權法》、《反洗錢法》等多部法律進行逐一修改;四是制定專門的《數字貨幣法》。
D. 日媒:這六家央行宣布聯手研究數字貨幣
日媒稱,日本銀行和歐洲中央銀行等六家央行1月21日宣布,將為發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而合作組建新機構,共享關於CBDC技術性課題的知識和經驗。美國臉書公司計劃發行數字貨幣「天秤幣」,中國也在研究發行數字貨幣事宜。為應對圍繞支付領域國際環境的巨變,日本銀行和歐洲央行希望建立安全且便利度高的支付方式。
據《日本經濟新聞》1月22日報道,新成立的機構叫做「評估央行數字貨幣利用可能性小組」。包括日本銀行、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瑞典央行、瑞士國民銀行、加拿大銀行在內的六家央行與國際清算銀行將參加。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和中國人民銀行並未加入新機構。新機構目前計劃以固定成員方式展開活動,這樣做也是希望刺激一下對央行數字貨幣持謹慎態度的美聯儲。
報道稱,日本銀行和歐洲央行正對數字貨幣的基礎技術「分布式賬本(區塊鏈)」進行合作研究,英格蘭銀行與加拿大銀行則在合作進行跨境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這些央行認為,藉此累積起來的知識和經驗應該得到更深入的共享。
報道介紹,具體來說,除了研究與央行數字貨幣相比現存支付系統的優越性之外,針對是否對央行數字貨幣設置利息以及採取什麼方式等問題,新機構將拿出研究結果。央行數字貨幣與紙幣不同,什麼時候、什麼人、在什麼地方使用了央行數字貨幣等相關信息可以被全面掌握。
但是,如何處理個人信息的保密問題、怎樣保持與反洗錢對策的平衡,這些都將成為討論的焦點。抵禦網路攻擊也是需要共同研究的課題。
報道稱,以日本銀行為代表的世界主要央行對於央行數字貨幣一直採取「正在進行研究,但不打算很快發行」的立場。不過,在全球擁有20億用戶的臉書公司去年宣布發行「天秤幣」。如果處於日元、美元等法定貨幣框架之外的「天秤幣」得以普及,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很可能被削弱。
因此,七國集團和二十國集團一致決定圍堵「天秤幣」並加大限制和監管。
報道認為,臉書公司發行「天秤幣」的原因是,用戶對「昂貴且緩慢」的現有國際匯款服務不滿。處於支付系統中心地位的各央行表現出合作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態度,也是希望藉此促進民間企業的技術革新。
資料圖片:美國臉書公司計劃發行數字貨幣「天秤幣」。(路透社)
E. 什麼是數字貨幣,央行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即一種基於節點網路和數字加密演算法的虛擬貨幣。
現階段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注重M0替代,主要想解決現鈔和電子支付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兩大問題:一是紙鈔和硬幣容易匿名偽造,存在被用於洗錢、恐怖融資的風險;二是基於現有銀行賬戶緊耦合模式的電子支付,無法滿足匿名支付的需求。
數字貨幣具有以下三個特性:
一、交易成本低
與傳統的銀行轉賬、匯款等方式相比,數字貨幣交易不需要向第三方支付費用,其交易成本更低,特別是相較於向支付服務供應商提供高額手續費的跨境支付。
二、交易速度快
數字貨幣所採用的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不需要任何類似清算中心的中心化機構來處理數據,交易處理速度更快捷。
三、高度匿名性
除了實物形式的貨幣能夠實現無中介參與的點對點交易外,數字貨幣相比於其它電子支付方式的優勢之一就在於支持遠程的點對點支付,它不需要任何可信的第三方作為中介,交易雙方可以在完全陌生的情況下完成交易而無需彼此信任,因此具有更高的匿名性,能夠保護交易者的隱私。
【拓展資料】
BDC,全稱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譯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在其關於CBDC的研究報告中給出這樣的定義: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是中央銀行貨幣的電子形式,家庭和企業都可以使用它來進行付款和儲值。
中國版CBDC被描述為,數字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而我們所說的DC/EP是中國版的央行數字貨幣,譯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
國際清算中心(BIS)與支付和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兩個權威國際組織聯手在2018年和2019年對全球60多家中央銀行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各國央行在數字貨幣上的工作進展、研究數字貨幣的動機以及發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70%的央行都表示正在參與(或將要參與)數字貨幣的研究。
F. 央行即將發行數字貨幣與現有數字貨幣有何區別
近日,新京報發表一篇名為《央行數字人民幣欲出,比特幣天秤幣要涼?》。文章表示,研究五年之久的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央行推出數字貨幣,並不是將現有貨幣體系下的貨幣數字化,而是基於互聯網新技術,特別是區塊鏈技術,推出全新的加密數字貨幣體系。文章中還說「非主權數字貨幣也會逐漸降溫」,讓不少人產生誤解,紛紛討論比特幣是不是會涼涼?
對很多人而言,看到央行將推出數字貨幣,還是有不少疑惑的?央行為何要發行數字貨幣?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什麼影響?他和支付寶微信的支付有什麼區別?對現有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市場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我給大家一一分析一下。
央行為何要發行數字貨幣?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已經開始大幅減少紙幣的使用,出門在外都是靠微信、支付寶付款。既然大眾已經習慣了使用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支付方式,央行發行數字貨幣與微信和支付寶有何不同?
數字貨幣是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而微信和支付寶是運用法定貨幣。在實際使用體驗中,數字貨幣可能與電子支付方式的感受類似。但支付寶、微信只是使用了電子支付方式,交易時用的錢還是通過銀行賬戶轉款,也就是說支付寶里的錢實際上還是對應著一張張鈔票。但數字貨幣本身屬於交易貨幣,具有支付和流通屬性,其本質與錢相同。
舉個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去喝咖啡時,給店員錢的結算方式屬於交易,用數字貨幣的結算方式屬於支付,而用支付寶、微信等軟體就是使用支付系統了,它背後需要記賬、結賬、對賬。支付寶、微信本質是支付系統,而數字貨幣是支付系統對應的支付工具(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的幾個特點
1. 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即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2. 央行將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3. 央行數字貨幣還能夠在反洗錢、反恐融資方面提供幫助。
4. 將使貨幣創造、記賬、流動等數據實時採集成為可能。
5. 可以實現可控匿名。
最後,央行的穆長春還說到「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不一定採用區塊鏈技術。」也就是說,在技術方面不會百分之百的依賴區塊鏈技術,因為區塊鏈架構無法滿足支付要求的高並發性能,但可能會在溯源、數據存儲等方面運用到區塊鏈技術。
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伴隨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我國將在各行各業全面升級系統以充分實現對人行數字貨幣的對接和應用,新一輪基於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數字化和信息化革命將在我國拉開序幕。
同時,一旦央行的數字貨幣推開使用,真正的去中心化加密數字貨幣將沒有理由再受到如今的種種限制,加密貨幣將更加多彩紛呈,更廣大的用戶將進入這個領域,加密貨幣的落地和應用將加速到來。
和比特幣有什麼關系?
很多人說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是模仿比特幣,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其實央行早在2006年的時候已經開始了數字貨幣的研究,只是5年前才開始成立專項研發小組。2008年1月1日,時任央行副行長蘇寧就出版了《虛擬貨幣的分析理論》,同時提出「最終虛擬貨幣的發行主題統一至中央銀行」,所以甚至可以說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想法在中本聰之前。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並不是模仿比特幣,只是在某些技術環節上使用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是通過挖礦的方式產生,央行數字貨幣是由央行發行的。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的一種法定貨幣,而比特幣只能稱之為商品或資產,並不是貨幣。
結語
人民幣還是人民幣,央行只是將人民幣數字化,增強了安全性,可控性,交易的匿名性,可以更方便快捷透明的管理。與facebook發行libra一樣,都屬於穩定幣,而現在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價格浮動較大,更多的是為了投資,兩者並不相同。
央行一旦發行數字貨幣,一定會讓更多人了解到比特幣,了解什麼事錢包、區塊,會起到很好的普及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並進入數字貨幣市場。
(作者:鏈界社區,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台「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G.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叫什麼
截止至2019年9月,央行數字貨幣還未發行。
央行數字貨幣發展歷史如下
2014年,中國央行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面臨的法律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8年9月,數字貨幣研究所搭建了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
2019年7月8日,在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劃啟動儀式暨首屆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曾透露,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央行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相應工作。
2019年8月2日,央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上表示將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步伐。
2019年8月10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到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等創新應用。
2019年8月21日,央行官微發布兩篇有關數字貨幣的文章,一是發表於2018年1月的副行長范一飛談央行數字貨幣幾點考慮,二是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8月10日在伊春的演講。
(7)央行正研究發行數字貨幣擴展閱讀:
現實意義
央行貨幣的數字化有助於優化央行貨幣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貨幣地位和貨幣政策有效性。央行數字貨幣可以成為一種計息資產,滿足持有者對安全資產的儲備需求,也可成為銀行存款利率的下限。
還可成為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同時,央行可通過調整央行數字貨幣利率,影響銀行存貸款利率,同時有助於打破零利率下限。
運營體系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在文中表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應採用雙層運營體系。該模式不改變流通中貨幣的債權債務關系,不改變現有貨幣投放體系和二元賬戶結構,不會構成對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競爭,不會增加商業銀行對同業拆借市場的依賴;
不會影響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也就不會導致「金融脫媒」現象。同時,由於不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會強化壓力環境下的順周期效應,且能提升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還具有央行背書的信用優勢。
H. 央行披露為何研發數字貨幣 其實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作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非常受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試用其實是一件很大的事,可能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究竟為什麼研發數字貨幣呢?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
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驗已基本完成頂層設計、功能研發、系統調試等工作,正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的原則,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試點測試。
隨著網路技術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社會公眾對零售支付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隱私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緊密跟蹤金融科技發展成果,積極探索法定貨幣的數字化形態,法定數字貨幣正從理論走向現實。
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建設適應時代要求、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現金的功能和使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並開展央行數字貨幣研發。
65個國家或經濟體的中央銀行中約86%已開展數字貨幣研究,正在進行實驗或概念驗證的央行從2019年的42%增加到2020年的60%。據相關公開信息,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瑞典、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等國央行及歐央行近年來以各種形式公布了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考慮及計劃,有的已開始甚至完成了初步測試。
中國央行數字人民幣(DCEP)的試點范圍從深圳、蘇州等地,進一步擴大至北京、天津等28個省市區域。可以預見,隨著央行研發進度的逐漸加速,離DCEP真正成熟問世可能已經不遠了。
相比於紙幣,數字貨幣優勢明顯,不僅能節省發行、流通帶來的成本,還能提高交易或投資的效率,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由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還保證了金融政策的連貫性和貨幣政策的完整性,對貨幣交易安全也有保障。
綜合以上信息,很多國家都已經在研究數字貨幣了,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