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在中國進行比特幣交易是違法行為
比特幣已經成為全球最火爆的加密貨幣,對於比特幣的交易,有國家允許,但也有國家是禁止的,我國就屬於後者。中國為什麼關停比特幣交易呢?今日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比特幣目前在中國並沒有具備交易媒介的功能,因此不能稱之為貨幣。同時,比特幣有儲藏價值的功能,有一定的投資價值,然而當前價格的快速上升形成了投機性預期,未來可能會形成泡沫,因此提前採取措施是必要的,這也可以抑制一些通過比特幣進行洗錢、轉移資產的不法行為。
Ⅱ 用數字貨幣做「現金貸」,是繞監管,還是駛入新藍海
數字貨幣和現金貸,是兩個極為吸金的領域。
最近,這兩個領域正在深度融合:10餘家數字貨幣借貸平台已出現,而很多數字貨幣錢包,也加入了借貸功能,市場正在覺醒。
一邊有項目借著數字貨幣,繞過年利率36%的監管,而另一邊,也有項目視其為新的創業方向。
這里會成為監管的避風港,還是新增的萬億市場?
01 現金貸轉型
實際上,早在2014年,就有交易所和 網貸 公司,推出了數字貨幣的抵押借貸業務。
有資料顯示,火幣網之前推出過「當鋪網」、中國 比特幣 推出過「八榮網」,還有P2P「元寶小貸」等等。
而當時,市場並不成熟,大家都表現平平。
「現在當鋪網的相關業務已取消,一切以官網信息為准。」火幣網的客服表示。
目前,數字貨幣抵押借貸,主要有三類玩法,出發點各不相同,各有千秋。
第一種,是數字貨幣和現金貸深度融合。
「監管嚴、資金成本高、獲客貴,現在整個現金貸行業,都處在萎縮狀態。」某現金貸的創始人何西稱。
而數字貨幣和現金貸的結合,是他重點考慮的一個方向。
行業內不少現金貸公司,正在籌備數字貨幣抵押平台。
「現在我知道的,就有10家左右的現金貸和P2P,在悄悄地做數字貨幣 貸款 業務,只是量都不大。」有業內人士對一本財經表示。
而操作的方式,就是抵押數字貨幣,然後按照幣價的50-60%來放款。
比如,一個4萬多元的比特幣,可以貸出2萬多來。
「風控比現金貸好做多了。現金貸是純信用放款,而抵押數字貨幣,風險更能控制。」何西稱。
這個模式最大的魅力點,來自對監管規定的「年利率36%」的繞行。
「借款一周,我們收的日息是千分之5,換算下來,年利息是180%。」但何西強調,他們的操作方式是,利息直接由數字貨幣結算。
法律和監管,並未承認數字貨幣的價值。
「因此,這樣收取利息,並不算利息。」何西稱,監管很難界定它們的性質。
02 借貸平台
這個領域中,除了轉型的現金貸平台之外,還有一類玩家:專注做數字貨幣抵押的平台。後者認為,這片市場,大有可為。
目前,全球炒幣者的數量在3000萬左右,人數每天還在增加。
而這些人中,很多都有「 區塊鏈 信仰」,他們持幣不動,並不短線操作。
特別是大的比特幣礦主。
「我見過最誇張的一個礦主,一家3口,擠在30平米的小開間里,手握幾千個比特幣,一個都不捨得賣。」專注做比特幣礦主抵押貸的陳啟火稱。
陳啟火認識太多比特幣礦主,「特摳門,賣個比特幣,就要掙扎半天」。
「有的人看起來持幣成百上千,實際上連房租都付不起。」某抵押借貸平台客服小冰也表示。
但礦主們也要生活,也有現金需求,於是,陳啟火這樣的人開始啟動自己的生意:抵押比特幣放款,給礦主們提供急用的錢。
「已經貸出去3個億。」陳啟火稱,這門生意,他一年能賺幾千萬。
而垂直的數字貨幣抵押貸款平台,比如Hyperlending、Libracredit、Janelending和幣鏈合約,也出現了。
這其中,還包括數字貨幣「錢包」大軍。它們在錢包中,也嵌入了借貸和 理財 功能。
「數字貨幣的借貸和理財加起來,規模會比數字貨幣市場更大。」Janelending創始人臧成都稱。
目前,因為考慮到數字貨幣的波動性,抵押1萬元的幣,一些小平台,一般只能貸出來20-30%,最高只有60%。
但它們的利率,相對來說,更良心一點。
一般都是日息千分之一,年息36%之下。而借款產品,主要分為7天、15天和30天三種。
整個交易流程如下圖:
03 借幣炒幣
除了現金貸繞監管、專注做借貸平台之外,還有第三種玩法,就是「借幣炒幣」。
其實,在很多數字貨幣交易所,就可以「借幣炒幣」。
比如,假設用戶共持有10個BTC,交易所會以2倍的杠桿配資,借貸給用戶20個BTC,讓他們炒幣。
這和當年的「股票配資」,並無區別。
這些傳統金融市場已玩通的模式,正在被一點點搬到區塊鏈世界中。
一般交易所為炒幣者提供數字貨幣配資,並設定對應的平倉線和爆倉線。
(圖為某交易所杠桿交易協議)
當然,交易所也要收取利息,用戶每日需要向交易所支付萬分之二到千分之一不等的手續費。
目前,交易所提供的杠桿從1到100倍不等,選擇的杠桿越高,用戶所承擔的風險越大。
和股票配資一樣,這個游戲,玩的就是心跳。
比如你的杠桿率是10,當跌幅超過10%,賬戶會直接爆倉。
如果你的杠桿率是100,跌幅超過1%,就全部虧損。
數字貨幣世界幾乎每日都要經歷大漲大跌,這也意味著,很多玩家在「借幣炒幣」的過程中,血本無歸。
有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交易所經常和莊家操盤,「先拉爆空頭,再拉爆多頭」。
而這么刺激的心跳游戲,也引發了過激事件。
今年3月24日下午,一位投資人手持敵敵畏沖到了OKCoin的辦公室,嚷著要見OKCoin的創始人徐明星。
這件事的起因是,OKEx曾出現過近1個半小時的極端交易行為,BTC季度合約價格瞬間暴跌,最低點逼近4000美元,許多投資者瞬間被爆倉。
而實際上,BTC在整個市場上的價格,並未跌破6000美元。
杠桿交易這種玩法,正在成為鋼絲上的游戲。
04 何以解憂?
三個模式,各有千秋,但它們幾乎都面對共同的難題。
目前來看,數字貨幣的抵押借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進入幣圈的門檻,實在太高。
其實,炒幣人群和現金貸人群的重合度,並不高。
「一般炒幣的,多少都有些閑錢,而現金貸人群,都是急需錢的。」但何西稱,這件事情對現金貸人群來說,還是有吸引力,因為抵押一次幣之後,可以反復借貸。
「我們的用戶教育成本特別高。」何西稱,他們不得不建群,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進入幣圈。
科學上網、上交易所、買幣,然後再導入平台,每個步驟都紛繁復雜。
「我們的社群小姑娘,每天加班到後半夜,用戶的問題還是不斷。」何西稱。
而專業的數字貨幣借貸平台,同樣面臨獲客之困,這大大限制了平台的客戶量。
「這個問題的確存在,但現在只是試水,我們並不著急將量做大。」某平台的負責人Jim表示,「去做投資者教育成本太高,不如先做好現有業務,等待時機」。
所以,它們的策略,並不是去拓展新的用戶,而是先服務好幣圈用戶。
除了獲客問題之外,它們面臨的第二個難點,是風控。
「我們現在的風控模型,完全是按照股票質押的風控模型做的。」何西稱。
但是,它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股票相對穩定,而幣市動輒就有30%的大跌。
為了應對大起大落的幣價,和傳統借貸市場不同的是,它們加入了一個新的規則:
當質押幣價格下跌至75%的時候,平台會要求貸款人補倉,下跌至65%的時候會強制平倉。
比如,一個用戶抵押了1萬元的幣,借走了6000元。
當幣價跌到7500元的時候,他就會被要求,再充值等價2500元的幣;如果跌到6500元,他還沒有充值幣的話,平台就會將幣賣掉,作為還款資金。
盡管平台並無太大風險,但用戶的體驗,其實並不佳。
而監管,也依然是數字貨幣領域最大的「變數」。
現金貸平台也好,專業平台也罷,幾乎都將公司設在了國外。
「把公司和伺服器都放到國外,即便監管來了,也可以隨時撤。」一位現金貸從業者直言。
還有現金貸公司,准備把數字貨幣借貸的玩法,直接挪移到國外,不在中國獲客。
盡管還處在漫長的熊市中,但關於數字貨幣的創業,卻比去年更為熱烈。
關於金融和區塊鏈的結合,也變得越來越有趣。
「法幣和數字貨幣,是兩套可以相互配合的金融系統,中間的創新角度很多,當然,灰色操作也會很多。」何西稱。
這里還是一片沒有規則的叢林,萬物生長,同時,百無禁忌。
(文/墨克;應受訪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Ⅲ 125萬人都在領的數字人民幣,到底是什麼
你有沒有領過數字人民幣的紅包?
從去年4月開始北京、上海、深圳、蘇州、成都等國內多個城市先後試水數字人民幣,共發放紅包1.5億元,吸引125萬人次參與……數字人民幣在國內試點即將滿一周年,隨著測試工作穩步推進,數字人民幣正逐漸掀開神秘面紗。
數字人民幣到底是什麼?它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是不是一回事?央行為什麼要發行數字人民幣?
種種跡象表明,法定貨幣的數字化會成為不可遏制的趨勢。在我國當前經濟新常態下,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 歷史 意義。
相較於其他數字貨幣,央行數字人民幣項目有何特徵?面向未來,數字人民幣將帶來怎樣的改變?今天長江商學院周春生教授帶你一文速覽。
作者 | 周春生 馮科 冷春雨 鄒建華
來源 | 《小康》雜志
目前,數字人民幣在全國開展試點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同一時期試點地區越來越多,試點提速的背後映射出數字人民幣或將呼之欲出。
1月5日,數字人民幣在上海首次試點使用。1月27日,成都市開啟當地首次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如今,數字人民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種種跡象表明, 數字人民幣確實漸行漸近了 。
在我國當前經濟新常態下,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 歷史 意義。
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可以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高經濟、金融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減少洗錢、逃稅、偷稅、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從而更好地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更好地支持經濟和 社會 發展,更強力地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實現。
具體來講, 央行發行法定的數字人民幣能夠產生以下幾種效果 :
1. 提升交易效率與信任度
與非法定數字貨幣不同,法定數字貨幣是主權國家根據自身需求,結合現有技術,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貨幣,憲法會保障其法幣的性質。
我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相較於傳統的紙質、電子貨幣,以分布式賬本儲存以貨幣為載體的信用關系,保障貨幣價值的儲存與遷移,全面搜集傳統貨幣在交易過程中未能監測到的信息。
在保障交易對手互信的前提下, 法定數字貨幣可以更好地度量商品與價值的關系,使交易效率與信任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
2. 保障貨幣資金安全
法定數字貨幣不僅具有傳統貨幣以國家主權為依託的優點,同時也具有數字貨幣的先進性, 在防止洗錢、黑客攻擊、假鈔、偷逃稅款等方面亦具有顯著價值 。
當前國際局勢動盪,若兩國交戰或者發生國際制裁,對方銀行可能會凍結我方資產,對方的黑客可能會攻擊我國金融機構,傳統紙質、電子貨幣的記賬、發行模式難以全面防禦。
如果採用區塊鏈技術,構築法定數字貨幣體系,分布記賬、全網聯通,便可以天然地抵禦這類挑戰,即使局部節點失效,其分布在全國、全網的其他各個節點的交易數據不會被侵蝕,仍可保障資金安全。
3. 利於跨境支付結算
區塊鏈技術天然的記賬屬性、分布式原理,使其應用在法定數字貨幣上極為適合。區塊鏈可以構建分布式的總賬系統,登記央行發行的全部數字貨幣。
在理想化的法定數字貨幣發行體系當中,中央銀行可以免費為人們提供身份核查與下載數字錢包的服務,將居民手中所有的銀行存款與數字貨幣放入其發行的錢包中,這對央行傳統的信用體系是一種顛覆。
以往的跨境結算需要中央結算機構與金融機構聯動,而 區塊鏈編制的分布式記賬操作系統可以自動執行、認證,且無差錯,可以顯著地提升交易效率 。
麥肯錫的一份報告顯示,區塊鏈技術的跨境轉賬可以使交易成本減少50%,到賬時間由幾個工作日縮短為實時到賬。
4. 利於監管資金流向
法定數字貨幣可以完整地控制資金流向 ,方便央行統計貨幣創造過程,加強對經濟活動的監管、監察,實現特定貨幣政策調控的目的,真正實現金融大數據,使經濟、金融活動高度透明,讓逃稅、洗錢、貪污等經濟犯罪活動無處遁形。
同時,在貨幣、財政政策執行方面,由於可以及時掌握資金動態,迅速評估政策的執行情況,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優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貨幣政策的滯後性。
最後,法定數字貨幣還可以幫助監管機構定向支持某些行業,包括支持公益、扶貧、小微企業、醫療等亟待資金輸血的部門。
此外,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還將有助於我國建設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支付體系,提高支付清算效率,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促進我國在新一輪雙循環經濟增長大周期中的經濟轉型與突進。
央行數字人民幣項目的英文縮寫是DCEP,包含數字貨幣 (Digital Currency) 和電子支付 (Electronic Payment) 兩部分。
對比市場中較為成熟的電子支付以及非央行數字貨幣生態而言,DCEP具有獨特的經濟學特徵,其對應的運營體系、技術框架以及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
首先,DCEP是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主權貨幣,其與現有的人民幣現金等值 。
DCEP可以簡單理解為現有人民幣的電子版,是央行的負債,並且以國家信用作為背書。較電子貨幣或非央行數字貨幣而言,DCEP具有法償性與法定性,不能被商事活動中的主體拒收,其對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更高。
其次,按照我國對於貨幣層次的劃分,DCEP屬於M0 (即流通中的現金) 這一層級 。
目前市場上通行的移動支付手段一般直接或間接以銀行存款的形式來保障其運行,按照我國貨幣層次劃分標准屬於M1 (狹義貨幣供應) 或M2 (廣義貨幣供應) 部分。
再次,DCEP免收服務費,是一種 社會 基本公共服務 。DCEP作為電子版人民幣,其與現鈔的屬性是一致的,是國家基本公共服務之一。
最後,DCEP強調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
相比而言,以比特幣為代表的非法定數字貨幣以數字演算法可靠性為信用基礎,採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管理模式。
作為法定數字貨幣,DCEP在追求提升市場效率的同時必須極度強調其安全性,採用「中心化」管理模式對DCEP進行有效追蹤和監管,可以有效地維護用戶的利益以及打擊犯罪,確保金融系統的穩定安全。
截至目前,數字人民幣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蘇州、雄安等城市以及未來的冬奧會場地開展試點,第二批試點還將繼續新增長沙、海南、青島、大連、西安等地區。並且,目前全國開展試點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同一時期試點地區越來越多。
試點提速的背後映射出數字人民幣或將呼之欲出,經過多次試點之後,數字人民幣將很快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中。
數字人民幣最根本的意義和最深遠的影響,還是在於其能夠促進貨幣政策的有效運行和傳導 , 其中最重要的是數字人民幣在利率傳導方面能夠起到其他機構、產品或宏觀調控措施所起不到的積極作用。
數字人民幣支持「點對點」的支付結算方式,將大大提高各個市場參與者的資金流動性。 只有被全 社會 普遍接受和使用的法定數字貨幣才能將這一優勢輻射至不同的金融市場,提高不同金融市場之間的資金流動性和單個金融市場的市場流動性,降低整個金融體系的利率水平,使我國的利率期限結構更加平滑,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機制更加順暢。
從政策層面上看, 長期來講,數字人民幣能夠使央行的政策空間擴大 。
最近幾年,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的央行都進行了量化寬松的操作,但除了對提高通脹率有所幫助,其他效果並不顯著,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未來, 如果數字人民幣被普及,零利率將是一個普通的數字,我國央行可以不斷試探極低利率對經濟的影響,從而刺激經濟 ,因此說央行的政策空間被擴大了。
其實在過去幾年,名義利率已經經常不能跑贏通貨膨脹率了,所以這套體系如果真正運行起來,並不會和現在有太大的差別。
(《小康》雜志是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主管主辦的綜合類新聞刊物。作者周春生系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馮科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冷春雨系首都經貿大學博士生,鄒建華系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博士生)
Ⅳ 比特幣「造富運動」:我500元入場、2小時成百萬富翁
比特幣,這個產生不過12年的幣種,正變得讓人越來越瘋狂。
它是第一個加密的數字貨幣,2008年,極客中本聰提出了這一概念,2009年1月3日正式發行。
它具備貨幣的基本屬性:能交易,能儲蓄,同時能作為一種價值尺度而存在。
但與各國法定貨幣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依靠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而是基於演算法產生。
交易也不是經由一個中心化機構總控,而是運用密碼學的方式加密交易信息,將信息嵌入到一個又一個的區塊鏈中。
它和現行法幣的形態、使用和交易方式都不同,且數量有限,具有稀缺性,這使得很多人在購入比特幣時,不僅考慮它的貨幣屬性,同時考慮它的投資屬性。
在2021年的第一個月,比特幣迎來了一波快速上漲,1月9日,比特幣上漲到近4.1萬美元,市值超過了,市值超過了7654億美元的Facebook。這和它最開始被當作貨幣來使用相比,價格已經累計上漲1200多萬倍。
但比特幣也並不會一直持續地上漲上去,在本次稿件成稿發布的前夕,比特幣暴跌,24小時爆倉接近100億,18萬人成為爆倉受害者。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群購入比特幣的人,他們之中:
有人購入比特幣是覺得物以稀為貴,看著別人買就跟風,沒想到因為比特幣多掙了5年的工資;
有人因為看美劇而對 科技 革新感興趣,願意為比特幣更底層的區塊鏈技術進行價值投資,她以一種早期股權投資人的眼光看比特幣,認為它未來可期;
有人用估值模型估值比特幣,認為它是一種完美投資,手裡除了一輛車和生活費外,99%的資產都投入了比特幣;
有人被老闆拉上車,用10萬人民幣買幣,開了10倍杠桿,2個月時間,10萬變成了200萬……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小北
編輯 | 卓然
2個月,10萬變成200萬
買幣讓我買車買房改善生活
Key 某數字貨幣交易所從業者
2018年,我入職了國內某數字貨幣交易所。當時為了熟悉整個交易所的流程,我開始炒幣,不過並沒指望靠幣賺多少錢。
早期我玩的最多的是空氣幣(一種沒有實體項目支撐的虛擬幣)。
很多熱門的空氣幣,在上所時,價格都會被一些人炒到很高,可能是烏龍指(股票交易員、操盤手、股民等在交易時,不小心敲錯價格、數量、買賣方向等信息),也可能是市場上的買方熱情太過高漲。
當時我基本上隨便拿 1~2千美元 ,都能賺到 3~4千美元 ,甚至更多。
賺得最多時,我曾在一次私募大戶烏龍指中用 7塊錢的成本 ,撿到了 30多萬人民幣 的籌碼。不過,項目方跑路了,最後只賺了一兩萬。
2019年4月,我開始重倉玩比特幣。當時我們交易所老闆知道後,還特意跑到我工位,激動地說, 「你一定要試試合約交易。」
出於對老闆的信任,我在比特幣價格4000美元時, 出了10萬元人民幣、開10倍杠桿做多 ,到了季度末,也就是2019年6月底, 10萬變成了200萬 。
這一次合約讓我積累了本金,後來我又陸續通過合約、現金買入,積累了一定量的比特幣。
但投資比特幣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
2019年3月份,我經歷了一次比特幣的合約爆倉。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從1萬美元左右直接跌到3000多美元,爆倉點是在4000多美元,我止損了40萬,占整個倉位的10%。
那段時間,我連續幾天精神狀態都很不好,整個人處於差點被爆全倉的危險中,現在想想都很後怕。
當時比特幣價格跌到谷底,但我出於穩妥的考慮,沒敢抄底,當然也沒賣。
我之前也做過一些波段,在2020年10月時,比特幣的價格基本橫盤,在1~1.1萬美元之間來回調整,本來想做點波段賺點小錢,但沒想到踏空了,後來又買了回來, 損失了幾萬 。
這都是之前的投資嘗試。現在資金量比較大了,不想承擔太高的風險,所以現貨拿著不動,小資金合約開倉賺生活費,享受比特幣帶來的紅利的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 我經歷過很多人的爆倉,也見證過很多人的暴富。
比如某交易所大佬,宣布關閉交易所,用戶可以提走資金。因為他實現了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想再為公司操勞。
還有人500人民幣,一兩個小時變成了不到100萬,然後瞬間被爆倉。
比如某大佬,被定向扎針,爆倉8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1億元)。
比如交易所被連鍋端,連實習生都配合調查去喝茶。
在我看來,合約交易其實和賭博沒有太大的區別,沒錢的時候還可以想想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有錢了,就不想冒那麼大的風險了。
我還是長期看好比特幣的價格、價值,准備跌破的時候加倉,加倉現貨就不怕。其實現在看來,大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我覺得不太會再看到跌破2萬美元以下了。
大家的共識增強了,再加上現在做空的資金遠低於做多。在不出現大的黑天鵝事件下,很難跌破。
我現在不太在意每天的漲跌幅,漲了,開心開心;跌了,做點別的事忘記它,過一會兒再看,應該又回來了。
賺了一些錢以後,心態確實會變化,找工作不會再因為薪資的問題考慮去不去了,因為現在不靠工資改善生活,工資只用於日常的吃喝。
買東西也不大會看價格了,車厘子草莓之類的東西,十斤十斤的買也沒有肉痛的感受。現在手邊有一輛車,是通過合約賺錢買的,房子雖然不是靠比特幣買的,但也有了。
在經歷了之前比特幣的快漲快跌後,我現在的投資策略越來越謹慎,因為有了家庭,有了小孩,所以整體會訴求穩妥。
但是我不會再賣掉了。
自己挖礦,自己買幣,對比特幣進行價值投資
我不會賣,直到我感受到成就感
卡卡 一級市場基金從業者
2017年,我在一級市場做融資顧問,身邊有同事做區塊鏈項目,那是我第一次聽說比特幣。
2018年,經濟環境下行,我發現市場里的錢在變少、此外很多創業項目開始拿錢困難,我開始反思行業的問題,學習金融和貨幣知識、了解經濟周期,這才意識到,區塊鏈是個顛覆性的技術。
於是我在2018年下半年試水,買了100塊錢的比特幣,外每個月進行一次定投,縫低買入。同時,我也開始挖礦。
2017年左右,比特幣價格升高,很多人投資做了礦場主。但隨後比特幣價格下跌,礦場主難以回本,就做了一個決定:出租算力。
當時出了一個180天的算力包,告訴你可以挖到幾個, 我當時買到的算力包,每天可以挖到3、4塊人民幣的比特幣, 挖出之後它會配置到我的錢包里。
但現在比特幣大漲,這種算力包就被搶完了。
疫情期間,比特幣有段時間跌得特別厲害,當時沒有礦廠能回本,但買算力、買比特幣卻特別劃算。 可惜我當時膽子小,只購入了5000元的比特幣,現在覺得真是虧大了。
投資里有一句話: 「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以外的錢」, 這在比特幣上也是共通的。
當你沒有認知到比特幣到底是什麼、或沒有認知到比特幣的價值時,你沒有辦法賺這部分錢。
我覺得比特幣是一個新的經濟體系,或遲或早,大家最終都會融入其中。
比特幣有兩個風險:
一是監管上的風險;
數字貨幣出現的早的國家,如德國或美國,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經驗和流程,想方設法地把數字貨幣納入監管流程,但目前中國還沒有相關政策,國家會怎麼做,會成為一個風險點。
第二個風險是 學術理論一直在討論的:量子計算機;
比特幣的整個運作流程,都是基於數學運算的,但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很強,這將顛覆區塊鏈技術的整個底層邏輯。但這部分的討論目前還停留在理論界,真要造出很成熟的量子計算機,得一百年以後。
所以我覺得 在20年內,產業技術革命都不能顛覆它。
短期內的波動很正常,因為現在華爾街開始入局,莊家會上下拉動這個盤,把小股東甩下去自己賺錢。
一個聰明的方法是: 買著不動,幾年後再看,肯定是漲的。
目前我通過比特幣賺得了90%的回報。
以後即使比特幣漲了,我也不會賣,我看好區塊鏈和比特幣的技術,希望看著它一步步壯大,等到我覺得有成就感後再出手。
99%的資產投入比特幣
一個完美的投資,貨幣越貶值,比特幣的價格越高
小A 某比特幣基金從業者
2018年,我和朋友吃飯聊起比特幣,當時它的價格已經從幾百美元漲到2萬美元,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隨著認知升級,我開始加倉比特幣,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只要有閑錢,我就買一些比特幣。
比特幣及其背後整個系統運作的邏輯非常完美。
我們業內有一個估值模型, S/F模型 ,可以簡單理解為存量與流量相比的一個模型。
圖 | S2FX跨資產估值模型
當我們把比特幣的價格與其稀缺性做對比時,我們會發現二者存在著很強的正相關關系,正相關系數非常接近1。
也就是說, 稀缺性波動一個單位,價格也會波動一個單位,且取值時間為10年。
比特幣總共只有2100萬個,它的稀缺性是確定的, 且時間越長稀缺性越高,它未來的價格會不斷螺旋上升。 從過往10年的數據來看,也確實如此。
圖 | 第三次減半後價格運行通道
疫情以後,我和同事們有個判斷,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各國央行都會進行一輪大幅度的寬松,寬松的貨幣政策執行後會向市場投放大量的流動性。
2020年,美國的M1增長了50%以上,當時美聯儲向市場分發了全世界存量美元的21%, 即全世界的美元里有21%的美元是在2020年這一年印出來的, 這多可怕!
美元和歐元都在放水,放出來的這些流動性很大一部分進入金融系統,讓給金融資產膨脹。
比特幣抗通脹屬性非常強,甚至高於黃金。
黃金的稀缺性是基於物理層面的稀缺性,而黃金的開采會使黃金總量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但比特幣是基於數學層面的絕對稀缺,且隨著減半的推進,未來比特幣會更加稀缺。
現在這一階段,投資最大的風險是持有現金的風險,法幣購買力在縮水,而固定數量的比特幣能很好地對沖貨幣超發。
法幣越超發,法幣購買力越貶值,而我持有的比特幣的購買力就會相應升值。
基於這個考慮,我身邊除了一輛車,和一些基本的生活費之外, 其餘的錢全部投入了比特幣,平均買入價格大概在七、八千美元。
因為我入場晚,早期入場的人,投入成本比我低的大有人在。但未來我希望通過比特幣的投資,實現財務自由。
提出S/F模型的分析師後來又提出了一個跨資產模型,通過這一模型觀察比特幣的主要幾個階段:第一次減半、第二次減半、在過去的2020年5月12日的減半,以此對比黃金、房地產的市值和稀缺性。
分析後,我們發現他們相關性很高,未來單個比特幣的估值應該接近30萬美元。 花旗銀行也出過一份研報,認為比特幣會到達31.8萬美元。
但我們認為,長期來看,比特幣的價格遠不止30萬美元。和中本聰一起開發系統的哈爾·芬尼,在去世前曾預估比特幣對標的價值是全世界所有家庭財富的當量,大概在100萬億美元左右。
按這個預估,單個比特幣的價格在1000萬美元以上。況且因為央行的持續放水, 比特幣的價格還會增加,它的價格上限天花板就能非常高。
不過我不建議你馬上急著買,資本市場永遠都有賺錢的機會,但你的本金是有限的,建議想要入手的人還是多看看書,等認知到位了才好賺錢。
買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坑,比如在出入金環節,資金粘連到某些不幹凈的錢,你可能會被凍結銀行卡。
再比如保管風險,私鑰是比特幣資產的最高控制許可權,如果私鑰丟失,你的比特幣也就沒了。
現在國內大部分人的私鑰由交易所掌握,這就相當於別人在保管你的銀行卡密碼,非常危險。
還比如期貨的風險。很多交易所有關於比特幣合約產品的衍生品,杠桿倍數非常高,高達100倍甚至1000倍,這種危險性極高。
2020年3月12日,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動,很多機構首先補充流動性資產,加密貨幣市場成為第一個被砍的對象。
我們有一個客戶,幫別人管理了2000多萬的比特幣期貨,當天下午6點,他吃完飯去洗澡,洗澡前還好好的, 洗澡出來後2000多萬爆倉,價格一下子砸了下去,平倉都來不及。
他開了20倍的杠桿,損失非常驚人。
比特幣市場本身波動很高,在一個很大波動性的市場再加幾十倍的杠桿,盈利肯定賺的多,但跌下來後虧得特別快,也一定要注意。
短期內我不會賣出手裡的比特幣,跌破2萬美元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賣出很難再找到低價期購回。
除非遇到家裡急需用錢的緊急情況,那我可能會變現一些,但也不會全部拋掉,現在比特幣實在是一個不錯的資產。
我靠比特幣賺了5年工資
買了的都在漲,它的價格來自大家對它的共識
廷友 互聯網員工
早在七年前,我就知道比特幣了,但一開始不怎麼感興趣,只覺得是個詐騙的東西。
2017年,我太太開始從事數字貨幣相關工作。正巧當時比特幣也迎來一波牛市,我太太公司的人都跟風在買,我也跟風投了幾萬塊錢買比特幣。
我和我太太都非常怕風險,沒碰合約和杠桿,只敢拿比特幣的現貨。在那波牛市,尤其是12月底靠近頂峰的時候,比特幣一天就能漲10~20%。
我還記得,有一天我下班路上順手刷了刷幣價,漲到了10萬人民幣一個,我高興得不得了, 感覺自己的口袋裡已經躺著自己賺的1萬塊!
不過到達頂點之後,比特幣很快下跌到3000美元。因為不確定它能不能漲回去,我們沒賣、也沒繼續再買,現在算來是踩空了。
我太太的好幾位同事在那段時間看好比特幣的漲勢,又買入很多。在後來幾個月,比特幣漲到13900美元,他們也因此賺了不少。
有一位剛畢業一兩年的同學,一直做合約,就在那一年的幾個月內賺了上千萬。
有了這些人的成功案例,我開始樂意琢磨比特幣了。它為什麼會漲起來呢?
我曾覺得比特幣就是「空氣」。人們平時買股票、買基金,都是跟公司業績掛鉤的,但比特幣沒有一個可以評估的實體。
它的價格是一種共識, 我們認為它有價值,它的價格就會逐漸增加。
有些人認為比特幣不像法幣那樣被不停地發行,數量恆定,有價值;有些人覺得比特幣更底層的區塊鏈技術有價值,有些人覺得加密數字貨幣這個概念有價值……
大家有自己對比特幣的一套解釋,並因為相信這套解釋而購買比特幣。
這些解釋不斷強化,更多人知道比特幣,想買比特幣,再加上通脹,比特幣的價格越來越高,這些解釋也就更進一步地自我強化。
按現在的趨勢看來, 這些解釋不能被證偽,這是它上漲的核心。
比特幣很像之前風靡的荷蘭鬱金香,正是因為玩的人有共識,價格才會炒起來。
但區別在於:鬱金香是可以持續和大量生產的,當供應變多,鬱金香就會越來越不值錢。
比特幣新增數量卻是越來越少的。
中本聰在創造比特幣時,就考慮到了數量問題,每4年比特幣被挖出來的數量會減半。可能最開始10分鍾可以挖50個比特幣,但4年之後,10分鍾就只能挖25個比特幣,再4年,12.5個,依次減下去。
整個比特幣的數量是固定且確定的,只有2100萬個左右。這是供給端,比特幣的數量是固定的。
需求端上則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買入比特幣。現在有了交易所、電子錢包,大家購買比特幣越來越容易,購買需求就能進一步被激發。
比如美國有一些信託基金拿著散戶的錢幫買比特幣,每年能坐收5億美元的傭金。
他們不需要做任何研究,每年就能有5億美元的進賬,這錢多好賺!
所以美國大量的機構湧入進來,成立比特幣的基金,幫散戶購買。場外的機構、散戶源源不斷地進入,也讓比特幣的價格快速上漲。
比特幣價格上漲之後,大家會更看好比特幣的未來,堅定持有它的決心,這樣共識就會越來越凝聚,而且凝聚得越來越快。
2020年3月份,因為疫情的原因,比特幣的價格快速下跌。
當時我們沒有太多猶豫馬上入手,平均算下來,當時購入比特幣的均價不到4000美元,但賺的錢相當於我5年的工資收入。
未來我也依然看好比特幣,一般情況下我也不會放棄持有,除非是家庭需要大額支出,比如買房,可能會賣掉一部分。
比特幣現在的漲幅和價格已經有些風險了。如果讓我現在花20萬以上人民幣去買一個比特幣,我還是比較心虛的。
但我認為,如果家庭有餘錢的話,可以配置一個或多個比特幣,作為家庭投資。以後比特幣的價格我認為會越來越高,上車只會越來越難。
Ⅳ 數字貨幣在哪些城市試行為什麼選擇這些城市
014年年初,中國央行便成立了法定數字貨幣專門研究小組,以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2017年1月29日,央行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在成功開發法定數字貨幣原型後,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嘗試在全國多個地方部署機構,並通過與研發機構和行業的整合,實現金融發展技術研究成果。2018年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先後落戶了南京和深圳。2019年央行數字貨幣公開宣布將在深圳、蘇州、成都、雄安試點。
01
深圳支持數字貨幣研究從2016年開始。
2017年10月6日,雄安新區管委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大數據管理體制機制和「數字雄安」建設的基本思路,全力推進「數字雄安」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不久,各路企業聞風而動,鼓足干勁,要把雄安新區打造成創新的「試驗場」。
2017年10月14日,螞蟻金服副總裁、阿里集團合夥人彭翼捷一行到雄安新區進行區塊鏈建設方案匯報,彭翼捷對雄安新區的評價是:打造區塊鏈的最好土壤。同年11月8日,雄安新區與阿里巴巴集團舉行對接會,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將承建數字雄安區塊鏈基礎設施平台,並有望率先在租房場景中加以試水。
2017年11月23日,騰訊與雄安新區簽署金融科技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成立騰訊(雄安)金融科技實驗室,在新區先行先試大數據風控體系、基於騰訊雲的區塊鏈服務等金融黑科技。
2018年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區發布《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發展高端高新產業,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認知計算等技術研發及試驗。區塊鏈被寫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一項影響超前、意義深遠的技術開始與一座肩負歷史使命、冉冉升起的數字城市共同成長。
2018年6月8日,中國信通院與雄安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雄安新區建設信息通信領域科研基地,為新區建設提供發展戰略規劃、標准及政策制定等全方位支撐服務,重點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網路安全、軍民融合、車聯網等領域打造京津冀高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台和雙創示範基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2018年6月28日,雄安新區與360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360集團將充分發揮其在網路安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領域的優勢,為建設安全可靠的「數字雄安」提供全面的網路安全服務。
2018年7月23日,中國雄安集團與區塊鏈技術公司ConsenSys簽署諒解備忘錄,ConsenSys創始人約瑟夫·盧賓等就如何使用區塊鏈技術向中國雄安集團提出建議,希望將其在區塊鏈生態系統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應用到雄安的項目中,支持雄安的創新發展模式。
2018年12月21日,交通銀行河北雄安分行揭牌。該分行將依託總行專業研發團隊和雄厚研發實力,憑借金融業務處理、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平台,不斷創新金融業務模式,為建設綠色雄安、智慧雄安、數字雄安作出更大貢獻。
2019年5月8日,工商銀行全資子公司工銀科技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開業,成為落戶雄安新區的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總部。工銀科技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了《金融科技合作備忘錄》,雄安新區管委會正式啟動運行雄安征遷安置資金管理區塊鏈平台,將應用工行區塊鏈技術,實現征遷原始檔案和資金穿透式撥付的全流程鏈上管理。
2019年12月25日,光大銀行和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公司在雄安新區共建「數字金融科技實驗室」,將以雄安新區戰略需求及信息化建設為導引,逐步打造區塊鏈商業化應用研究、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高地。
2020年3月31日,雄安區塊鏈實驗室正式揭牌,雄安區塊鏈實驗室有三大目標:成為區塊鏈研究與應用的新高地、成為一個開放的前沿創新基地、探索出實驗室經濟的新模式。在雄安新區設立三周年的時間點,雄安區塊鏈實驗室有著特殊的意義,這標志著雄安新區區塊鏈創新實踐進入了組織化、規模化落地階段,標志著雄安新區數字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開啟了新篇章。
雄安新區一顆從種子就開始培育的數字城市森林,天然適合央行數字貨幣試點。上雄安,下深圳,左成都,右蘇州,期待央行數字貨幣在這四個地方試點,長出蔓延世界的花。
Ⅵ 央行正式宣布!新支付方式試水成功,微信、支付寶迎來「強敵」
說到支付方式,人們先入為主的觀念就是移動支付,這也並不奇怪,如今微信以及支付寶這兩大支付巨頭,成功的壟斷了支付的市場,在去年支付寶占據了支付的半壁江山高達55.1%。
即便是微信也非常的強勢,雖然市佔率沒有支付寶的高,但是也達到了38.9%。可想而知這兩個第三方支付平台,幾乎占據了整個市場。這也正應了馬雲那句話,「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在支付上已然被改寫了,為此央行正式官宣了,新支付方式已經到來。
數字貨幣開始強勢登場了,也可以稱之為數字人民幣,電子版人民幣,從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知道,這種新的支付方式具備權威,與人民幣是一致的,是有國家信用背書的。
並且國內已經有兩個地區已經試水成功,這也意味著數字貨幣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首先在今年10月份的時候,深圳成為數字人民幣的首個測試點。
並且還是攜帶著巨款來的,1000萬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採用抽簽的方式,被抽中的用戶將會獲得200元數字人民幣紅包。
今年的雙十二蘇州市民也迎來數字人民幣,這次發放的紅包總體金額要比深圳翻上一番,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不過被抽中用戶的紅包上限同樣也是200元。
看來這次數字人民幣是有備而來,已經開始在國內兩個地區開始試行,並且取得了成功,由此看來數字人民幣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也是指日可待了。
同是支付方式,那麼必然存在競爭的關系,雖然如今的微信和支付寶已經在支付市場幾乎達到壟斷的地位,但是央行所發行的數字人民幣,是有國家背書的,有著央行這個「大靠山」,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
數字人民幣還有這幾大優勢,因此說微信、支付寶迎來了「強敵」,這些優勢是微信以及支付寶所不具備的。
首先在安全性能上,微信、支付寶是屬於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數字人民幣是由央行發行的。不單如此數字人民幣APP在電子錢包的安全加強了管理,及時的調整錢包的付款額度等來保障用戶的資金安全。
其次數字人民幣的使用方法更加的簡便,整個數字人民幣錢包的界面非常的直觀明了。用戶下載數字人民幣APP之後,直接就可以使用其進行付款,無需開設賬戶,以及綁定銀行的操作。
現在微信、支付寶在提現還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而數字人民幣並不存在收費的問題。
最後,數字人民幣支持雙離線支付,即便是沒有網路的情況下,也不影響支付的功能。這對於偏僻的地區來說非常的受用。
並且支付方法也是非常的簡單,只要將兩部手機輕輕互碰,那麼支付就完成了。避免了在無網的狀態下,無法付款的尷尬,畢竟現在鮮少有人會攜帶錢包了。
也正如此,所以說微信、支付寶迎來了勁敵,即便目前微信以及支付寶的市場佔有率高達百分九十以上。
央行正式官宣了,新支付方式已經開始逐步擴展開來。對於微信和支付寶來說迎來了一次挑戰。近來反壟斷的口號正在勢頭上,看來數字人民幣的到來也是必然的。
當然數字人民幣進入市場之後,肯定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現在市場上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都習慣了微信和支付寶的付款方式,雖然數字人民幣存在很多的優勢,但是要想獲得市場,還得一番周折。
如今數字人民幣已經到來了,你是否會選擇數字人民幣而放棄微信以及支付寶這兩種付款方式?
Ⅶ ICO暴富神話背後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ICO暴富神話背後:刀口舔血的融資游戲。
除非掐斷互聯網,否則如火如荼的ICO無法隔絕。首批「試水者」已經賺得盆滿缽滿,而前赴後繼者則如過江之鯽。
「上海一個賣手機的小夥子,兩年前用父母給的20萬元投了一個區塊鏈ICO項目,今年上半年發現賬戶資產已經暴漲至600萬元;還有一個做小私募的合夥人,這兩年用三四千萬投了數個ICO項目,如今資產已經達到30億元。」8月29日,上海一位資深ICO玩家孫傑透露,而類似的暴富傳說每天都在市場上上演著。
記者了解到,當ICO的火熱程度已經遠超市場想像,並引起監管層密切關注的時候,外界對於ICO罪與罰的爭論也甚囂塵上。然而,市場的投資者卻對這些聲音置若罔聞,因為在他們看來,不真正參與進來,根本無法體會ICO的刺激與風險。
ICO的暴富幾率到底有多高?看看上海小蟻科技完成的小蟻幣ICO就可見一斑。
根據查閱發現,截至8月25日,NEO(原小蟻股)自去年9月完成ICO並上線交易以來,漲幅已經高達282倍,這樣的收益率遠遠將IPO新股中簽漲幅甩在了後面;而排名第二的上海量子鏈(QTUM)今年3月在雲幣網進行ICO,發行價2元,在發行當日開盤價為66.66元,一天漲幅33倍之多,其後價格一路回落到20多元,接下來又暴漲至57元左右。
這樣暴漲暴跌的ICO讓無數投資者變得興奮,不顧一切地往裡沖。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近期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而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參與ICO 的人數絕對不止10.5萬人,保守估計已經超過百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