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字貨幣量化交易所網格交易具體是指什麼派網有哪些量化交易策略
近年來,隨著數字貨幣市場的火爆發展,越來越多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將創新的苗頭對准了網格交易。所謂網格交易,就是首先設定價值中樞,利用「檔位」的模式對投資標的進行機械式操作,下跌時,進行分檔買入,上漲時,進行分檔賣出。在Pionex派網的機器人庫中,包含了網格交易、無限網格、追蹤止盈、借貸網路、反向杠桿網路、反向網格、分時委託、杠桿網格、極速定投和期限套利十種量化交易策略。。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⑵ 請問從K線圖中看某一個的日線圖怎麼看謝謝
在日K線圖上,移動鍵盤上的左右鍵(或滑鼠)至你要查看的某日K線,有的軟體(如乾隆軟體等)會左邊出現一個小豎框,裡面顯出該日的日線數據: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總成交量,漲幅,...。
有的軟體(如海王星)在日k線處雙擊滑鼠(或按鍵盤確認鍵),會在圖中出現當日的「分時走勢」的小框,你會看到那一天股價變化,即分時走勢。
⑶ 晶元、數字貨幣紛紛漲價、走強,哪些個股受益
我個人覺得主要是涉及光伏和科技的個股。
我們知道目前晶元的問題可以說是整個產業鏈和全球性的問題,馬上就要進入5G時代了,在5G時代以後,晶元的作用可能會更加突出,這個時候晶元和數字貨幣將會直接影響到很多行業的發展,也會影響到這些行業的股票波動。
晶元和數字貨幣紛紛漲價。
這個問題非常普遍,因為晶元的問題其實已經持續了一年多,在這一年多期間,全球范圍出現了晶元短缺的狀況,這就直接導致很多晶元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包括很多中低端晶元,中端晶元的價格已經漲了50%以上,而高端晶元的價格甚至上漲了100%以上。
數字貨幣是同樣的道理,因為目前數字貨幣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很多地區特別看好數字貨幣的發展。
⑷ 正規股票交易軟體
現在市場常用的就是通達信、大智慧、同花順,其實不管哪種軟體,最重要是用的順手,能最大限度的把免費功能用到極致。個人覺得,只要不是非常專業的投資者,免費功能琢磨明白了,就夠用了,LEVEL2啥的也沒太大必要。
我從2009年入市以來,一直用的都是通達信軟體。今天分享一些通達信的免費功能應用:
一、如何在多屏電腦上設置通達信的專業看盤界面
個人覺得,四屏電腦要比六屏電腦更舒服。因為,六屏中間的兩塊屏幕是主屏,左右的四塊屏幕就是次屏,用六屏盯盤的話,就要在4個小時的交易日時間,不停的左右搖頭盯盤,收盤後,腦仁都會疼。
如果用四屏電腦盯盤的話,你只需要用眼角上下掃描即可,不需要搖頭了。
<img src="https://pic1.mg.com/50/v2-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69" data-rawheight="2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9"/>
另外,還有1個筆記本,平時盯盯新聞網站,主要是新浪證券的滾動,財聯社的滾動,還有交易所上市公司董秘互動平台啥的。
四屏電腦,總計34個模塊,大概就是這些功能,基本盯盤就夠用了。
如果你是六屏電腦的話,我建議一個屏幕放外圍市場的走勢以及國內期指、石油、黃金的走勢,用多股同列功能,可以把它們的走勢都能盯住,另外一個屏幕,就像我筆記本那種設置,用來盯滾動新聞來用。
當然了,你要覺得,盯盤左右搖頭不難受的話,用六屏是更好的。
二、如何利用通達信選股器選擇強勢股
在通達信軟體界面中找到「功能」查找「選股器」,點擊「綜合選股」。
條件設置:
1、選流通股小於5億;
2、換手率大於3%;
3、N天內出現漲停收盤的;
4、挑選板塊:一般就上海,深圳,中小,創業四個,你想選B股,基金也行。
根據自己喜歡,你可以設定股本10億,20億的。
換手大於3%是一隻股票活躍的最低表現,太大則小心已經上漲太多回調,這個數據自己揣摩設定。
N的設定你可以選8,10,13,根據自己喜歡,這是最關鍵的一個條件,選好設定好點加入條件,右框出現3個條件。
選股周期為日線級別。
最後,點執行選股就行了,然後系統將會詢問你是否更新下載實時數據,點是就行了。等待數據下載好會自動選股的。
三、通達信公式選股,快速選出符合條件的個股
1進入股票行情軟體,並點擊「功能」,選擇「公式系統」,點擊「公式管理器」。也可以直接按住鍵盤CTRL+F;
2進入「公式管理器」點擊「條件選股公式」,再點擊「新建」
3進入「條件選股公式編輯器」並給共識取一個名字
4然後就可以編輯公式了,我們寫一個簡單的案例--當日的收盤價大於250日均線,點擊確定。
5在主界面點擊「功能」,也可以直接按住鍵盤CTRL+T;
6再點擊「選股器」選擇「條件選股」
7進入「條件選股」界面
8在「條件選股公式」中找到我們前面剛寫好的條件公式「
9點擊「加入條件」,然後選擇「選股周期」(默認是日線),再選擇選股范圍(默認是全體上證和深證A股),點擊加入條件
10點擊執行選股,開始自動計算
11計算完成後,日線的收盤價大於250均線的個股就選出來了
12再隨機打開幾個驗證一下
⑸ 做期貨如何提高開倉勝率
散戶往往是趨勢運動的反向指標。這也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為何買了就跌,賣了就漲的原因。開倉的時機選擇,對交易勝率尤其關鍵。
開倉後,勝率提高的關鍵在於,你開倉後,市場上還會有多少訂單在你買之後買進?在你買之後賣出?的跟隨者,如果你開倉之後價格運動朝著相反方向運行。你自己的訂單勢必成為價格反方向運動的加速燃料。這就價格行為(Price Action)的本質。
裸K交易獲利的人,背後都有一套成熟的價格行為(Price Action)判斷系統,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方法,它是邏輯,是市場本質,是價格移動背後人性及情緒力量的博弈。
所以裸K交易,在交易領域里,是依靠K線本身作為分析理論,價格行(Price Action)為分析依據來進行交易決策。從而不依賴任何交易指標的交易方法。
人在處於緊張狀態時,人性的決策制定和行為的可預測性大大提高,一般會表現得更加不顧一切,更加充滿緊迫感。這恰恰是裸K交易背後價格行為的研究本質——供需失衡。
供需失衡實際上不一定意味著一方的數量多,一方的數量少,而是絕望和緊迫感的失衡。
試想,在海灘上,遊客的行為,位置,行走路線,基本上我們是無法預知的。但是當突然拉響海上紅色警報,不管是海嘯,還是鯊魚來襲……此時他們的行走路線開始變得容易預測。這就是裸K交易價格行為分析的理論基礎。
裸K交易能盈利的人,根本基於2點。
①反弱勢
②反被套交易者
在市場交易中,場內交易者清楚知道你的進場位置和止損位。弱勢的對手盤(套牢訂單)是價格推送的燃料,他們的止損訂單或爆倉強平訂單,都會成為價格短時間內反向運動的強勁力量。裸K交易者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來反弱勢交易。
找出弱勢,找出被套交易者,反弱勢入場,讓自己的訂單成為觸發圈套訂單流的一部分,讓被套交易者成為價格推送的燃料(多頭的離場訂單,是空頭的燃料,空頭的離場訂單,是多頭的燃料),從而高概率的從中獲利。
看似很簡單的一個價格行為邏輯,要完全理解並掌握運用到實戰交易中,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當你真正理解了價格行為,通過訓練,掌握了它,你再去看外匯、A股、期貨、乃至數字貨幣……任何交易圖表K線,慢慢的你會發現你已經擁有了完全不同以往的角度和視野。
散戶往往是趨勢運動的反向指標。這也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為何買了就跌,賣了就漲的原因。
願所有人都能走在最貼近市場本質的道路上。避免自己的訂單成為燃料。借勢四兩撥千斤進行交易,從而提高做期貨開倉勝率。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喬西拉格
⑹ 以美國為首的外國國家目前對數字貨幣及其交易平台持怎樣的態度
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將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歸為"大宗商品"監管,各州相繼推出數字貨幣監管法規,確定數字貨幣行業監管框架。
⑺ 區塊鏈數字貨幣去中心化的本質
對於區塊鏈從業者來說,如果說哪一個詞在過去的兩年內被聽到吐,那麼「去中心化」在這當中完全能夠占據一席之地。從最初接觸到時的一臉蒙圈,到現在無時無刻不被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去中心化」一詞從2018年登堂入窒到現今的席捲全球,滿打滿算也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以至於到現在,各種行為的「去中心化」已經成為了區塊鏈行業內的一個政治正確。
從業者們討厭互聯網巨頭的雲平台,因為這使得數據存儲不夠去中心化;討厭行業內出現壟斷巨頭,因為這使得行業格局不夠去中心化;也討厭搞一言堂的領導,因為這使得決策機制不夠去中心化,甚至也會討厭集中在一個辦公室內工作,因為這使得人的活動不夠去中心化……搞得現在很多從業者的言行稍「中心化」一點,就會瞻前顧後戰戰兢兢,生怕被外界抓住把柄批倒批臭。
那麼,「去中心化」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的實質又是什麼呢?
權力的下沉:去中心化的真正本質
事實上,對於去中心化這件事情,筆者早在[《區塊鏈3.0的展望:去中心化社群是雞肋還是未來?》一文當中就曾經提出過:去中心化並非是一項人們主觀推動的趨勢,更不是什麼區塊鏈從業者肆意鼓吹的一個偽命題,而是經濟與科技發展的一個客觀必然結果,換句話說,社會的去中心化趨勢,是所有人在當前格局下共同用腳投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不信的話,我們就回頭看看在區塊鏈行業爆火之前的那些科技產品——民用小轎車的充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參與到過去只有客運和計程車公司才能從事的客運服務當中,進而實現了駕駛服務的去中心化;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機,讓人人都有機會用鏡頭記錄下周圍的世界,進而實現了攝影錄像權的去中心化;四通八達的互聯網,使得每一個個體都能夠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進而實現了話語權的去中心化;而電商平台的普及,則是讓那些有能力也有意向開店的人,都有機會經營自己的事業,進而實現了開店權的去中心化……
從上面的幾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早在藉助上一輪大牛市與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聲名鵲起之前,「去中心化」的現象就已經無處不在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對於這一點,筆者早先曾在[《區塊鏈:數字世界的最後網紅》]中略有提及:對於個體來說,數字技術與數字經濟給他們帶來的最大好處有兩點:一是將過去妨礙他們行動的某些成本集中到中心化巨頭那裡,譬如說共享經濟中的分時租賃就可以使得很多人無需再攜帶各種必備品;二是將各種各樣的權益下沉分散到個體手中,譬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小轎車車主的客運權、智能手機持有者的攝影攝像權、互聯網用戶的話語權、以及商品與服務提供者的開店權……
換句話說,無論是什麼樣的去中心化,它的本質實際上指的都是各種各樣權力從頂層中心化機構到基層個體的下沉,只要經濟與科技的發展還在不斷的惠及每一個顆粒度較小的團體或者個人,這種下沉趨勢就不會停止。而區塊鏈所提倡的「去中心化」,實際上只是這場科技浪潮中無數被下放的權力中的其中一種——那就是鑄幣權(或者說是信息記錄權),換句話說,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區塊鏈數字貨幣,它不是第一個去中心化的產品,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去中心化的產品。
自由的邊界:任何去中心化都是有限度的**
然而,我們也要注意一點:雖然從理論上講,"去中心化"的極致是將權力下沉到每一個人的手中,但在現實當中,由於任何權力的妥善使用都離不開使用者良好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水平,因此在縱向剖面的視角上,這些權力的下沉幅度很多都是存在一個底線的。而在橫向俯視的視角上,則表現為去中心化程度的有限(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多中心化」)。
如果在縱向上任由某些權力持續下沉、也就是在正面上讓行業繼續去中心化,很可能就會導致某些難以控制的局面出現,譬如我們所熟知的客運權(也就是網約車),這種提供客運服務的權力最多隻能下沉到那些具備駕照、且品行端正的車主一層,如果突破這一底線繼續下沉,去年各種網約車暴行出現的幾率就會猛增。
順便一提,正所謂隔行如隔山,由於不同行業對於權力使用者專業素養的要求千差萬別,因此不同權力的最大下沉程度往往是各異的,其所可以容忍的去中心化程度也有所不同。譬如攝影權下沉這件事情,由於單個視頻本身對於社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一般不會太大,即便不夠專業、胡亂瞎拍可能也無可厚非,因此只要不搞出什麼暗網風格的作品,讓這種權力下沉到每一個人手中往往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像區塊鏈鑄幣權這件事情,如果它下沉到那些客觀水平不夠、或是主觀不負責任的人的手中,數字貨幣市場上就會看到一大堆的圈錢坑人項目。在這樣的情況下,鑄幣權最多就只能下沉到那些專業、營銷與道德兼備的個體或團隊手中(也就是筆者此前在[《踏實、積極與和善:最適合普通人的區塊鏈之路》]一文中所提及的三個要素),否則的話,2017與2018年那種「滿城盡是空氣幣」的盛景,很快就會重現於我們的世界當中。
然而,可惜的是,對於「去中心化是有限度的」這件事情,很多人並沒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具體到現實中,就是特別愛走極端。他們在剛接觸區塊鏈與數字貨幣時,認為這種新生事物的驚人價格漲幅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分布式的鑄幣權,於是每當監管風吹草動時,便會萬分抵觸地高呼理想與自由的口號,彷彿個個都是無政府主義者;結果在空氣幣與山寨幣崩盤、自己利益受損之後,又一把扔下之前揮舞招展的去中心化大旗,到處哭訴青天大老爺為何不管管這法外蠻荒之地。
兩極搖擺之間,給人一種錯亂之感,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去中心化、也就是各種權力的下沉,它是要有限度的,對於專業性極強的區塊鏈鑄幣權來說尤為如此,而此前某些人所想像的「人人皆可鑄幣印鈔」,也只能是一個理想而已。如果你不能意識到這一客觀事實,那很有可能就出現「前腳熱愛自由,後腳就崇尚權威」的滑稽情形。
盡管如此,即便權力並不能無限制下沉、去中心化不能過於分布式,並不代表相關的舉措沒有意義。比特幣與區塊鏈所代表的鑄幣權去中心化或許很難像中本聰所設想的一樣、徹底下沉到每個個體的手中,但它卻將「去中心化」這個詞、以及相關的自由理念植根到了無數投資者與從業者的心中。讓他們對於「各種權力未來應該掌握在誰手中」這個問題有了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
雖然很多人目前針對中心化機構所提出的指控並不完全成立、譬如對於礦機商一家獨大的指責;而目前某些「強行去中心化」的行為也並不是特別成功,就像比特大陸的雙CEO結構一樣。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尚欠成熟的言行,不過是社會去中心化發展大勢之初的一點波瀾而已。正如閘門一旦打開、便無法阻止水流一樣;當「去中心化」的理念植根於人們心中之後,各垂直領域的平權化運動也不可避免,關鍵只是權力會從原有的中心化機構下沉到哪一層的問題。
從這點來看,去中心化已經是社會發展無法阻止的洪流,而我們在過去十幾年間所看到的大量社會資源被重新打亂分配,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這種權力下沉所造成的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包括一些區塊鏈從業者在內的人,開始乘勝追擊,將目標對准了另一個「中字頭」的眾矢之的——那就是中介,但是,「去中心化」等於「去中介化」嗎?後者是否也像前者一樣,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呢?相關的內容,筆者將會在下篇系列文章中具體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