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字貨幣有什麼發展前景,能否將它視為一種騙局
由於比特幣的持續火爆,讓人們開始高度關注這種數字貨幣,然而讓各界更為關注的是比特幣背後的技術架構—區塊鏈技術,這項技術被眾多機構認為它很可能是繼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科技之後最有可能引發第五輪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
比特幣或許會出現下跌,而數字貨幣的長期方向必然是上漲,而且會漲的特別激烈。2017年全球數字貨幣的總市值不過是6470億美元,不到全球實物黃金市值的10%,佔全國股票總值還不到0.01%。AAC的推出可謂時機正好,而礦工都知道越早進入就能挖到更多的代幣,賺取的利潤也更豐厚,Acute Angle Cloud的誕生將給它的合作夥伴帶來豐厚的回報。
2017年可以認為是區塊鏈技術的元年,而2018年很可能成為區塊鏈技術的爆發年,Acute Angle Cloud搭上區塊鏈技術的快車很可能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在CES2018上發布的Acute Angle PC很可能成為區塊鏈的又一個爆品。
㈡ 區塊鏈技術什麼時候會爆發,虛擬貨幣能普通人帶來跨階級機會
虛擬貨幣都是去中心化,沒有與任何事物掛鉤,完全靠社區的共識支撐起來的產物。比如比特幣,由於社區共識覺得它有價值,所以比特幣持續上漲直到今天。但是,虛擬貨幣背後的項目有真有假,價值參差不齊,對於普通人來說,往往選擇大於努力。每年都有因為虛擬貨幣而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但是虧損是大部分人最終的歸宿。普通人,在一個沒有監管,完全依靠共識的市場里參與虛擬貨幣的交易是十分危險的,不要盲目的認為自己就是那個會實現跨階級的幸運兒,因為資本永遠是殘酷的。
不是所有的虛擬貨幣,都是能夠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引導的。 大部分虛擬貨幣只是假裝自己是在區塊鏈的技術層面的虛擬貨幣。 而實際上是混淆概念的,沒有脫離中心化的新一輪韭菜收割模式。
這涉及到幾個常識性的東西,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虛擬貨幣,什麼是去中心化。
1、那麼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
2、什麼是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是指非真實的貨幣。沒有任何實物背書、抵押、承兌的一串網路代碼。分為兩種,一種是中心化的虛擬貨幣,,比如Q幣;另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
3、什麼是中心化,什麼是去中心化?
最簡單的描述,就是QQ幣,可以由騰訊公司無限發行,你要多少就能產出多少,最終解釋權在騰訊手上,這個叫中心化;比特幣這類,有固定數量的,比特幣的固定數量是上限2100萬枚,而這流傳在世界各地的,2100萬枚比特幣,在誰手上,誰就有發言權,這個叫去中心化。
把這三個問題看懂了,才能知道區塊鏈技術和虛擬貨幣是什麼關系。目前只有市面上只有比特幣有這個數字加密貨幣,是固定數量的。但是這個東西最大的好處並不是流通,而是加上各國認可的現金貨幣,作為洗錢手段的。
所以大家看到的,比特幣國家市場什麼價,那隻是在某一個交易中,比特幣被賦予的貨幣轉換的轉換率,而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價值。因為虛擬貨幣,本身並沒有實物作為承兌的。
更別說市場上隨意發行的所謂的數字貨幣了,那其實就跟Q幣一樣。騰訊說1塊錢可以換一個Q幣,這個Q幣價格就是1塊錢,過兩天說10塊錢可以換一個Q幣,這個Q幣就是10塊錢。但是Q幣真值這些錢么?這個只能買一套QQ秀,就是虛擬世界裡的服裝,又叫皮膚。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的通知、公告,虛擬貨幣不是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公民投資和交易虛擬貨幣不受法律保護 。
各種虛擬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紛紛假裝自己是區塊鏈技術下的國際通用貨幣。實際上都是鏡中月水中花。
當被蒙蔽了雙眼,加上貪婪的人性,能讓普通人跨界變成徹底的窮光蛋,可能還得欠一屁股債。
區塊鏈作為核心的底層技術,其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點,有助於建立全場景智慧管理體系,為用戶、智能系統、智慧系統、智能系統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務,支撐智慧城市建設。
虛擬幣所謂去中心化就是個徹底的謊言,一個幻想出來的烏托邦,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虛擬幣就是完完全全的金錢騙局。說白了,各種虛擬幣產生以及交易的基礎都是互聯網和電力,而通訊網路和發電設施的建設都是依靠國家這個中心來實現的,試想一下,失去國家這個中心,在一個沒有法律,沒有網路,缺電貧窮,甚至是戰亂的環境里,搞個錘子啊挖礦?虛擬幣極其一切走狗們一邊享受國家穩定帶來的紅利,一邊又妄圖脫離國家這個中心,達到自己不勞而獲的貪婪目的。仔細分析,虛擬幣的生態系統,從發行到挖礦到參與交易,集合了傳銷、賭博以及邪教的各種典型特徵,虛擬幣的鼓吹者就是一群徹頭徹尾的罪犯,應該受到法律的審判!
不會的。從人類 歷史 看,人群、部落、國家、宗教、互聯網等等外在形勢,無不都打著人民自由、以愛對待的宣傳和旗號,結果呢?!
技術已在很多各業使用,尤其是在金融行業,未來隨著各個國家的承認,肯定會改變階層的分布的
區塊鏈技術,其實,就是。
兩個本質缺點已經註定命運了。
一個是效率太低。
一個是能耗太高。
所以不可能爆發。
跨越階級?已經過了,沒那個機會了。
㈢ 從貨幣演化的歷史探究數字貨幣的未來發展
歐易OKEx research: 從貨幣演化的歷史探究數字貨幣的未來發展
摘要: 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可以認為是一種基於節點網路和數字加密演算法的虛擬貨幣。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沒有發行主體,因此沒有任何人或機構能夠控制它的發行,如比特幣,以太坊等;由於演算法解的數量確定,所以數字貨幣的總量固定,從而消除了通貨膨脹的可能;由於交易過程中需要網路中的各個節點的認可,因此數字貨幣的交易過程足夠安全。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指的是有發行主體一類的貨幣,如央行發行的數字人民幣,Facebook的Libra等。
本文從貨幣的本質、貨幣載體的 歷史 變化和貨幣發行方逐步完成統一的 歷史 變革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旨在探討數字貨幣是否具備貨幣三要素,能否逐漸取代現鈔實現數字化革命,以及目前數字貨幣仍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數字貨幣、貨幣史
一、貨幣載體的 歷史 變化
1.1 貨幣的本質
眾所周知,傳統貨幣史上大家認為貨幣的本質是價值尺度,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作為交易媒介和價值儲藏手段,根本目的是為了組織生產活動並成為維系生產關系的紐帶。但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協同發展,貨幣本質的解釋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一定的改進,我們可以看到目前貨幣的本質已進化為了一種人類構建的 社會 機制,其核心是信任,這個信任是由不信任的各方對中間方(貨幣發行方)的信任。我們大家現在對貨幣達成了新的共識,就為信任缺失問題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其次,貨幣的本質也是記賬貨幣,或被稱為度量單位,其價值隨著國家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與國內外形勢變化而浮動。而一個好的度量單位其價值必然是相對穩定的,由此,在 歷史 的進程中,貨幣總需要一整套機制來確保其價值的穩定,該機制發展至今已較為全面,目前包括支付清算體系、信用創造體系、金融監管等核心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貨幣本質上體現的就是開文提到的信用關系。貨幣既是發行者的一種債務或責任,也是持有者的一種信用或索償權。因此貨幣雙向影響資產和負債,並可通過兩端的變化來得以記錄。
最後,這種信任關系是可以流通的。貨幣如果想要流通使用,就必須用代符來加以表徵,用記賬系統來記錄價值及其轉移並清償各種信用關系。
數字貨幣要想取代法幣,則需要滿足上述貨幣的三大要素。從長期來看,數字貨幣背後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機制來確保其價值的穩定,從而實現其作為記賬單位的功能,而這一整套機制極有可能由央行來提供,稍後我們會提到這背後的原因。
1.2 貨幣載體的變化
從 歷史 上來看,貨幣載體遵循從金屬貨幣過渡到銀行票據,再到法定貨幣(fiat money)的變化過程。最初,金屬貨幣的出現大大方便了交換的進行,促進經濟 社會 加快發展。然而,隨著交易頻率的提升、交易范圍的擴大,大量攜帶運送、交割清算金屬貨幣的成本越來越高,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商戶間分別記賬,一段時期結束時,雙方再核對賬目,互相軋抵往來後,將余額進行貨幣清算。該貨幣收據叫做『匯票』,專門辦理匯票業務的商戶叫做『錢庄』或『票號』。隨著票號中匯票的接受度逐漸提升,為了方便流通,票號開始將匯票改造成為事先印好面額(劃分不同檔次),標明出票人並承諾見票即付,增加防偽驗證標識等,但不限定持票人的通用匯票,這就使其演變成為「紙幣」。
貨幣載體的變化解釋了人們對其便捷流通性和可信任的需求。該演變過程遵守了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即劣幣驅逐良幣。最初的貨幣與金、銀、銅等金屬的價值掛鉤,隨著交易的進行,票據和紙幣這些不具備真實價值的貨幣用了對中間方的信任做背書,被人為的賦予了價值,並成功取代了金屬貨幣。
理想狀態下的數字貨幣應由所有人都信賴的第三方或者具有強大技術支撐的去中心化系統發行。這種數字貨幣可以說是賬戶數字本身直接轉化為貨幣,貨幣載體由有形轉為無形。
1.2.1 歐洲貨幣載體的變化
歐洲的近代紙幣源於銀行券,英國的金店券就是近代歐洲紙幣的先驅。我們知道,九世紀之前巴比倫的駱駝商隊為避免金銀貸款在運輸途中被劫,曾採用土簡做為附計利息的承兌憑證,這與中國唐代的費錢類似,但其並非近代意義的紙幣。16世紀至17世紀,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英國政府所在地倫敦塔成為商人存放金銀的最佳地點,但1646年,查理一世將13萬英鎊金銀沒收充作軍費的行為讓人們不再信任,紛紛轉向信用較好的民間金店,金店發放的存放收據就被稱為「金店券」,金店券可代替金銀貨幣在市面流通,並用於支付。但由於缺少規范與貪圖利息,在1670年英荷戰爭爆發後英國政府停止支付,金店時代就此結束。1694年英國商人進一步完善規制,以公司形式成立英格蘭銀行,並獲得特許發行120萬英鎊銀行券,就此近代紙幣——銀行券出現於歐洲。
歐洲大陸上的紙幣與約翰·勞(John Law)關系密切。約翰·勞出生於英國愛丁堡的一個銀行世家,自小便擁有豐富的貨幣與銀行體系知識。但在其父去世後,卻仰仗自己精於數學而沉迷於賭博,1694年甚至因將情敵開槍斃命深陷牢獄,後其獄至歐洲。在逃亡期間,他進一步研究金融與貿易,先後在阿姆斯特丹與荷蘭積累了大量經驗,這時他敏銳觀察到如法國等對紙質通貨強烈抵制的國家經濟大多蕭條,引入紙質通貨的英格蘭和荷蘭卻與之相反,紙質通貨的不可替代性讓約翰·勞逐漸成為了「銀行券」的忠實擁躉。
1705年,約翰·勞將自己的理念總結成了《論貨幣和貿易:兼向國家供應貨幣的建議》,他在書中極力主張設立國家銀行,並呼籲國家銀行應與國有企業相輔相成,前者掌握國家金融,後者控制國家商業,從而實現國家對貨幣和貿易的壟斷,壟斷得來的利潤則反哺國家財政債務。
這一構想想要實現並不容易,直至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好大喜功緻使了政府的債台高築。在這種情況下,貴金屬的短缺毫無疑問地造成了流通的金屬貨幣急劇減少,法國疲睏的財政讓約翰·勞看到了希望。1715年,約翰·勞先後說服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與奧爾良公爵,下一年約翰·勞就在巴黎成立了通用銀行(Banque Generale),該銀行有權發行銀行券並參與皇家歲入的管理,且紙幣可以兌換為鑄幣,這是法國第一次私營銀行大規模發行紙質通貨。1717年,約翰·勞又說服法國皇家所有稅收必須以銀行紙幣繳付。直至1718年,在約翰·勞的大力鼓吹下,該銀行國有化,搖身變為法國第一家中央銀行,這標志著法國從鑄幣開始轉向應用紙幣,後英國等國家相繼加入紙幣陣營,紙質通貨在歐洲得到了廣泛傳播。
1.2.2 美國貨幣載體的變化
17世紀早期,英格蘭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切薩皮克灣和新英格蘭建立了第一批殖民地,到18世紀最終形成了北美13個殖民地。由於殖民者所帶鑄幣較少且尚未在每周發現金銀礦,實際鑄幣供給嚴重短缺,貿易逆差的長期存在更是加劇了這種情況。為此殖民者主要使用了五種形式的貨幣。(見表1)
表1 殖民期北美五種貨幣形式
表2 非紙 幣逐漸消失原因
北美殖民地最早的紙幣發行是馬薩諸塞殖民地於1690年發行的信用券,用於支付遠征軍軍餉,該信用券是介於以稅收為擔保所發行的短期票據與純粹的信用貨幣之間的一種貨幣形式,當局承認將來可兌付金銀,可用於納稅,可作為法償貨幣。出於軍事融資或征稅需求,其他殖民地紛紛效仿,但由於其只承認在未來兌現,這種紙幣很快開始貶值,直至1764年英國議會完全禁止了法償貨幣的發行。
之後的轉機在美洲大陸的獨立戰爭中孕育。當時的中央政府,即大陸會議只是一個各邦領導人集會,並無權征稅。在這種情況下,軍事融資就要仰仗借債或者印發鈔票,托馬斯·潘恩與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均支持借債,他們認為「沒有一個國家應該沒有債務,國債是一種國家凝聚力」,但漢密爾頓同時也認同紙幣的必要性。本傑明·富蘭克林則是紙幣的強力支持者。最終,出於考慮到戰爭前景未明,且大陸會議並無任何擔保,向其貸款風險較大,彼時各殖民地也無充足資金放貸,大陸會議就採用了發行紙幣的方式融資。與此同時各州當局也被迫使用信用券用於戰爭機器的運行。隨著紙幣的大量發行,自1776開始,大陸券又不斷貶值,1781年印刷1美元大陸券的成本甚至高於其貨幣價值,但由於戰爭的進行,大陸會議又不得不繼續仰仗紙幣。獨立戰爭勝利後,美國憲法明確給予了聯邦鑄造貨幣與調節其價值的權力,各州無權鑄造貨幣或發行紙幣。
在歷經了第一合眾國銀行、北美銀行後,來到了第二合眾國銀行時期,時任美國總統的傑克遜由於不滿於銀行的1/3股份為外國人持有,對州銀行的排擠與對國內外匯兌的壟斷等,強烈反對紙幣,相信「硬貨幣「,這使得第二合眾國銀行最終於1841年倒閉清算,美國央行進程被迫中斷。直至1846年,國會批准成立獨立的國庫系統,就此全國各地海關與造幣廠構成的國庫或子國庫系統存放政府資金,該系統在1913年聯邦儲備體系成立前一直是美國貨幣銀行體系的主要調節者。
1861年,又是相似的背景,即美國內戰爆發了。北方聯軍急需一種全國性通貨來制止上千種銀行券造成的混亂。次年2月,國會通過了時任財政部長蔡斯的提議,通過了《法償法案》,該法案授權財政部發行1.5億美元的合眾國財政票據,也就是「綠背紙「,並宣布其為法償貨幣,可用於支付,但不能兌換金銀,不能用於支付關稅和政府債券利息。這是美國聯邦發行的第一種紙幣,是完全基於國家信用發行流通、行使貨幣職能的信用貨幣。
1.2.3 中國交子等紙幣的 歷史 變化
中國紙幣出現於封建鼎盛的北宋時期,早於歐美近七百年。唐宋期間,川蜀地勢復雜而商貿發達,其交易媒介仍是價低笨重的鐵錢,極為不便,這就是交子出現的直接原因。從更為本質的角度來看,宋朝鑄幣外流,「錢荒「嚴重,軍政費用高昂,財政赤字加劇,這與歐美紙幣出現的契機相似,但除此之外,中國彼時卻是高度中央集權專制政體的封建國家,是由政府直接出面將新的交易媒介(交子)強行推廣,這就使中國的紙幣(交子等)除了具有貨幣的經濟職能外,還兼有貨幣的政治職能。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歐美大陸還是中華文明紙幣的誕生與延續,均是以流通手段為基礎,以政府為主導,擁有較為穩定廣闊的貨幣市場,並始終伴有濃厚的政治軍事色彩,政府希冀通過紙幣的發行來支持政府開支與龐大的軍費。但中國交子出現時,中國還是重農抑商的農耕 社會 ,經濟水平遠低於17、18世紀已興起城市、商業迅猛發展的歐美等國,缺乏穩定的物質基礎,商品生產與商品貨幣關系並不 健康 。更別說在封建統治下,「交子務「隨時可能讓紙幣淪為單純的財政掠奪工具,其信用事業與信用機構相當不牢靠,這背離了紙幣應有的經濟職能,而更偏向於」政治職能「,由此,穩定而 健康 的信用機構與信用體系也是信用貨幣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貨幣發行方的 歷史 變化
2.1 貨幣發行方從私人貨幣向央行貨幣的轉變
鑄幣權被認為是展現政府權力的根本性因素,政府透過它來展現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早期,政府並沒有承擔製造貨幣的任務,而是擔保被用作貨幣的材料的重量和成色,即金、銀和銅,並標明其真實的價值。在此階段中,私人企業並不具備提供健全的鑄幣能力,提供統一的、容易辨認的鑄幣技術一直是一個重大的難題。同時,政府發現由自己來鑄造貨幣不僅有益於 社會 ,而且可以抽取用來支付鑄造成本的費用,從而擴大收入。在攬過鑄幣權以後,我們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濫用人民的信賴而欺詐人民,這體現在當人們拿著金屬塊到政府的熔爐去鑄造貨幣的時候,政府強行留住部分;在收迴流通中的鑄幣重新鑄造成金銀行兩較小卻表明同樣價值的硬幣。
在中世紀時期,貿易的收縮導致了貨幣流通數量的減少。為了恢復貿易,歐洲地區的君主們爭相減少鑄幣的分量和成色。最終,紙幣的出現,讓政府獲得了一種更為廉價的欺騙人民的方法,政府使用了殘暴的手段將這些劣幣強加於人民。
政府壟斷了紙幣的發行,這極大的有助於政府權力的增長。我們假設,如果政府有權隨自己的意願創造任何數量的貨幣,並使人們接受之,這將有利於政府捍衛自己的權力。 近些年來,政府之所以不斷擴張,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其能夠發行貨幣來彌補赤字。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應當在人民認可的范圍內發行貨幣,否則,這種權力將被剝奪。
紙幣由多家私人銀行發行,逐漸統一為中央銀行發行。對於數字貨幣,目前由眾多私人發行,但真正能成為貨幣的數字貨幣,最終將由中央銀行發行,成為中心化的數字貨幣。類似比特幣這類型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未來可能演化為一種投資品(當前的數字貨幣並不是真正的貨幣)。
2.1.1 英格蘭銀行統一貨幣權
從17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20年代,各類銀行券都在市面上流通,在倫敦地區,以英格蘭銀行券為主導。1826年,英國議會通過《銀行合夥人法案》,表明英格蘭銀行在倫敦城外65英里的范圍內享有唯一發行股份制銀行券的特權,但是倫敦的私人銀行仍可發行銀行券;允許英格蘭銀行在英國各地設立分支行。該法案通過後,英國一些小型私人銀行合並為股份制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發展起來並發行了自己的銀行券。此時的英國貨幣市場中,出現了英格蘭銀行券、私人銀行發行的銀行券和股份制銀行券並行的情況。
直到20世紀初期,英格蘭銀行才最終統一發幣權。1833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新法案,規定英格蘭銀行券獲得無限「法償」資格,即法定貨幣,強制流通,必須接受,不得拒收。英格蘭銀行券也因此成為首個和唯一一個獲得法定貨幣地位的銀行券,在法律上地位等同於黃金。1844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銀行特許法案》。該法案規定,凡是新設立的銀行一律禁止發行銀行券;在1844年前沒有發行過銀行券的銀行,其發行額度受限制,已經發行的銀行券仍可流通;凡發行銀行券的銀行在倫敦設立分行或同其他銀行合並的,均喪失紙幣發行權,並將此權利移交給英格蘭銀行。隨著該法案的逐年實施,英國(僅限於英格蘭和威爾士)多數銀行都漸漸喪失了紙幣發行權。到了1921年,實際有紙幣發行權的就只有英格蘭銀行了。
最終,英格蘭銀行券成為英國的法定信用紙幣,並延續使用至今。 1914年一戰爆發後,為了給戰爭籌集資金,財政部發行了10先令和1英鎊票據當做紙幣在市場上流通。因而,在1921年後,市面上除了英格蘭銀行券,還有財政部票據。1928年,英國議會通過《通貨和鈔票法案》,在法律上確認了英格蘭銀行為全國貨幣發行的唯一機構。從此,英格蘭銀行券成為了英國紙幣的唯一主宰,完成了紙幣流通的大一統。1931年英國徹底脫離金本位後,英格蘭銀行券成為了「金本位接班人」,成為英國的法定信用紙幣(僅靠政府信用背書,不可兌現),並延續使用至今。英國貨幣制度也轉變為不可兌現的信用紙幣制度。
2.1.2 美元的統一
1787年,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美國憲法誕生,該憲法旨在建立一個由最初13個殖民地組成的共同市場與政治聯盟,從法律層面確保了各州之間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有流動,並規定和限制了聯盟政府的權力。尚未說明聯邦政府獨占發行銀行執照與紙幣的權力,由此各州銀行在早期紛紛「佔山為王」,發行自己的貨幣(即銀行券),其價值取決於發鈔行的聲譽以及便利性等因素。
縱觀 歷史 ,美國曾兩次嘗試創立聯邦銀行,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銀行並非真正的中央銀行,僅是處理全國性銀行業務的機構。
表3 美國第一銀行與美國第二銀行概覽
與州銀行的沖突讓美國央行體系發展進程不斷受阻,這時南北戰爭成為了新的突破點。北方各州為融資軍政費用,1863至1865年通過了《銀行業法案》,建立了作為聯邦政府新發型債務交易平台(二級市場)的聯邦銀行體系。該體系可以解決一些州銀行發展的弊端,此外,為了管控銀行風險,來確保銀行的流動性與清償性,該法案還要求對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和資產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管與信息披露,並實施了准備金制度。與此同時,美國成立了 歷史 上第一家銀行系統監管機構OOC,負責頒布國民銀行執照,OOC監管職責明確。但此時在經濟波動時貨幣供應仍缺乏彈性。
1865年後經濟危機頻發,直至1907年一些銀行因投機而擠兌,銀行業受損嚴重。最後國會要求國家貨幣委員會進行審查,也由此,經其提議,美聯儲誕生。
三、對數字貨幣未來的展望
上文我們總結了貨幣載體和貨幣發行方的 歷史 變化,不難看出,貨幣載體的局限性,如交易便捷性、可攜帶性、交易手續費等問題,決定了貨幣將必然朝向脫離載體的方向發展。數字貨幣和紙幣等劣幣取代金銀一類的良幣作為貨幣載體是一個必然的發展過程。 歷史 總是驚人的相似,一旦貨幣數字化或虛擬化得到了共識,維護這種共識和追逐貨幣利益將必然體現了政治博弈。由政治階層壟斷數字貨幣發行、調控數字貨幣供給或許將成為數字貨幣所必然經歷的過程。近些年來,央行對數字貨幣的 探索 為貨幣制度的變革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與實踐,這些 探索 依然路途漫長,但也充滿希望。而對於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來說,比如比特幣、以太坊等,我們認為其更接近於投資品,而不是流通貨幣。
3.1 央行數字貨幣的現狀
我國的數字人民幣CBDC,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數字人民幣相對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來說,優勢在於第一是雙離線支付,即在網路信號不佳的時候也能滿足正常的電子支付需求;第二是安全性更高,因為微信和支付寶背後的信用方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家公司,而數字人民幣則以央行的安全系統做背書;第三是多終端選擇,微信和支付寶必須要求有網路的手機才能完成支付,而對於沒有智能手機的人群,可以選擇IC卡、功能機等硬體使用數字人民幣。
日前,央行宣布,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研究所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央銀行宣布聯合發起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m-CBDC Bridge),旨在 探索 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該項目已得到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的支持。
中國央行正在深圳、蘇州、雄安地區、成都四地試點數字人民幣,此外,數字人民幣也將在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2月6日,北京發放了數字人民幣紅包,每份紅包金額200元;2月23日,微信公眾號「成都發布「稱,成都將預約發放總額4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
3.2 數字貨幣存在的問題
數字貨幣完全取代現鈔後,央行通過數字系統可以實施完全的負利率貨幣政策,使貨幣政策突破ZLB(零利率下線)。對於普通人來說,存款可能出現負增長的趨勢。如果人們持有紙幣,在銀行利率突破零利率下線的時候,尚可把錢取回家中,從而躲過資產負增長的情況。然而,當數字貨幣完全取代紙質貨幣的時候,人們將無奈面對資產的縮水。
從 歷史 的角度,我們不難發現,貨幣的本質已經超越了經濟屬性,體現更強大的政治屬性。未來的貨幣革命的障礙不在於經濟與技術,而在於政治。政府通常採取超量發行貨幣的方式應對赤字的問題,這將導致通貨膨脹,人們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各國針對數字貨幣的政治紛爭會否給數字貨幣帶來巨大的波動性將不得而知。
理想化的數字貨幣的真實價格絕對不變,可有效的避免通貨膨脹的威脅,與商品服務價格只形成結構性相對變動。這樣的貨幣才是真正的穩定幣。然而實現這種理想化的數字貨幣將要突破政治阻礙形成共識,相互制約,建立儲備金機制,支付結算機制,信用機制等目標。目前的數字人民幣僅僅將現鈔數字化並進行了跨境支付的技術嘗試,數字貨幣要取代現鈔依舊道阻且艱。
文獻參考:
【1】 劉子健,《東西方紙幣產生條件的比較研究》,《中國錢幣》,1994年4月
【2】 王志軍等,《歐美金融發展史》,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
【3】 錢學寧,《貨幣本質與數字貨幣解析》,《中國金融雜志》,2019年12月
【4】 【英】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著,姚中秋譯,《貨幣的非國家化》,新星出版社,2007年8月
【5】 格物資本,《英國貨幣史:紙幣的誕生和大一統》,2019年6月1日
【6】 周永林,《從貨幣本質看數字貨幣未來》,《央行與貨幣》,2018年12月
㈣ 央行數字貨幣不可避免,那比特幣未來會怎樣
目前央行數字貨幣還未達到大規模廣泛應用所需要的技術條件和基礎設施,因此在未來幾年之內,即使各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也很大程度上採用由上而下的措施,即先向銀行和支付機構進行推廣,以評估其產生的作用,然後進行適時改進,最後等到條件成熟之後再大規模推出,而作為公鏈形式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可以在這段時間內仍然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另外比特幣還有央行數字貨幣沒有的稀缺性和公共屬性,因此比特幣在這種情況下至少是難以被替代的。
比特幣由於是一種自由的數字貨幣,因此其使用方面並沒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比特幣進行價值儲藏,這也方便了更多有貨幣兌換需求的人,但是由於比特幣的這種自由度太高,因此其和法幣之間的匯率是有一定的波動性的,因此也產生了炒幣的行為發生,不同時期法幣和數字貨幣都有不同的兌換匯率,因此比特幣只能在短期內做一個支付型數字貨幣,在長時間的情況下, 只能作為一種投資品,而投資和支付這兩種屬性是有一定的對立性的,這也將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
㈤ 檸檬說幣:數字貨幣衍生品交易額或在未來2-3年呈現爆發式增長
4月3日,Gate.io研究院發布《2020年 數字貨幣 衍生品的發展現狀調查》,要點如下:
1.通過調取5所BTI認證 交易所 的交易情況,報告發現平均數字貨幣衍生品交易量占總市場交易額的57%,與傳統金融相比還有一定距離;
2.目前大部分數字貨幣衍生品僅以主流數字貨幣作為原生資產推出相關衍生產品,且數字貨幣衍生品交易所更青睞於期貨交易產品,期權和可交易指數類產品空缺較大;
3.數字貨幣衍生品市場目前未出現極端壟斷現象,交易所之間的階梯順序仍未完全成型,從2019年8月至今,兩個季度增速分別為14.93%和41.10%,未來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4.隨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布一批PSA牌照豁免名單,預示著未來各國家或地區也可能會逐漸放開監管;
5.數字貨幣衍生品交易額在未來2-3年呈現爆發式增長,並可能達到1萬億 美元 的日交易額,因 歷史 數據數量較少,預測結果可能存在一定誤差。
㈥ 你身邊有比特幣暴發戶嗎
有的,不止一個。
有土豪有一萬多枚比特幣,我身邊這些擁有一兩千枚的人也不算啥了。
網路搜索了一下「暴發戶」的定義, 解釋為新貴,也就是說一個人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客觀的財富,多數時候被形容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質卻沒有跟上,區別於貴族和豪門。
這么說的話,我身邊還真的有一個比特幣暴發戶。
這位老兄對比特幣一點概念都沒有,甚至都不知道區塊鏈,他卻在比特幣市場上賺到了人生第一個五十萬,你說氣人不氣人。
在上一年讓我們大家學習區塊鏈的新聞一出,市場不是開始漲嘛,這 位老兄私聊我說:什麼是區塊鏈啊?當時我有點忙,也來得及回復,後來就不了了之。
之後,比特幣的價格開始漲,朋友圈很多人曬單, 這位老兄又來找我說比特幣是什麼?咱們可以投資嗎?
沒多想,給這位老兄普及了一下比特幣。他一聽,覺得是個好東西啊,漲跌幅沒有限制的話,完全可以實現財富自由。一聽他的想法,就知道他是一個坐等被割的新鮮韭菜。咱也不能看著朋友被割不是,所以就又向他介紹了一些交易的法則和倉位管理之類的,同時也告訴他不要亂操作,不然就是往人家手裡白送錢。
這位老兄也是逗,三十多歲的年紀,一畢業就進入國企,算是一個老油條,每天跟在領導身後乾乾活,小日子過得也是其樂融融。
工資不高也沒關系,家裡畢竟三四套房,都是父母那一輩拆遷給的。房子老點也沒關系,關鍵是不用還房貸,還能拿租金。
生活沒什麼憂愁的,孩子上學的錢已經存好了,日常吃穿不愁,當然了只是平民生活,貴族生活還是不能比。 所以他投資比特幣也沒什麼壓力,完全就是閑錢。
老兄先拿了5萬投資,啥也不懂,就全靠別人帶單,虧了。去玩了杠桿,還是梭哈,虧的只剩下8千。真是應了那句話, 新人一句話,入場全梭哈。
虧的有點心虛,也不敢和他老婆說,就想回本,問我有什麼建議沒。這個時候還問我建議,看來是把我當真朋友,人家誠心誠意的問了,咱也不能藏著掖著,自然是有啥說啥。
先讓他不要玩杠桿,也不要再盯著大盤,什麼時候讓他買再買,什麼時候讓他賣就再賣。又帶著他做做波段,是今年的1月份,賺了一兩萬左右,賺的不多,但老兄挺滿意的,我也挺滿意的,畢竟也沒辜負人家的信任。
之後,行情起起伏伏,三月份比特幣下跌的時候,讓他開始在5000多,和接近6000左右開始買。於此同時,開始入手HT。後續又帶著玩了一段時間杠桿,少說賺了十幾萬。五一之後,比特幣開始拉升,又出了手裡大部分的比特幣,又賺了十幾萬,還有HT,至少五十萬。
有點心理不平衡了,還沒有一年的時間,就賺了幾十萬,一個月工資才能掙多少啊。
但這位老兄也是有資本,畢竟人家家裡也不缺錢,他也算是在比特幣市場上小小的賺了一把,對於比特幣和數字貨幣市場也不了解,全靠別人帶單,也算是幣圈文化水平比較低。
再說一句,都能賺到錢了,誰還管什麼暴發戶不暴發戶啊。
不同意你把比特幣玩家稱為暴發戶。
暴發戶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煤老闆那種的油膩中年男。
事實上最早一批的比特幣玩家很多是 科技 宅。年紀不大,不善言辭,社交圈大多集中在網路。
他們買賣比特幣,很多也是被忽悠的,只是不知不覺被騙成了百萬富翁。
這就不得不說一個人,李笑來。
很多人會罵李笑來,說他割韭菜,也許是吧,但至少開始時不是的。
李笑來確確實實有一大批死忠粉,你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么一票人嗎?
因為這一批人,是比特幣崛起時,李笑來哭著、喊著、騙著、忽悠著他們上車的,結果呢,這一幫人賺到了錢,而且是大錢。
這第一批人吃到了大肉,成為了李笑來的死忠粉,李笑來讓他們賺到了錢。
而這批人,和現實意義上的暴發戶有非常大的差別。
首先,你要懂一點去中心化技術,懂一點區塊鏈原理。
其次,你要是一個願意接受新事物,並且有一定創新思維能力的人,這就要求參與者有一定的認知,有上過學。
最後,這是投資行為,不是投機行為,這與暴發戶那種純賭的心態不同。
回到問題上來說,即使回到當年,大多數人也要符合最基本的兩點才有機會:
一、有一定的本錢,並且捨得投入。假如工薪階層投個幾千或一兩萬,能賺到錢,但也賺不到什麼大錢,而且很可能中途下車。敢於ALL IN的人少之又少,像李笑來一樣的人畢竟少數。身價有個幾千萬,你才敢投個幾百萬吧。
二、要有一定的圈子,比特幣當年屬於新興投資品。我敢說,即使現在95%的人都不知道怎麼去買幣。
有一個,我一個在美國創業的老大哥和老婆離婚之後,他回到國內繼續創業現在成績斐然,他老婆把離婚得到的錢買了不少比特幣。17年的時候朋友去美國老大哥的老婆接待的,據說買了套1000萬美金的豪宅。賓利遊艇的標配也到位了,
比特幣還是60多塊錢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做了一些比特幣的項目。可惜沒有持有,錯過了一個風口。
沒有
玩比特幣的不可能是爆發戶。
無論從開始的消息獲得,
到持續長期的挖礦,
到現在的正常買賣。
這中間的過程無論哪個都不是普通工薪階層能做的。
㈦ 國內的數字貨幣未來會是怎麼一個發展狀況呢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的普及率,試點城市從「4+1」,擴大到「10+1」,支付場景逐漸延伸豐富。我國為何著力推廣數字人民幣,以及推廣的難度如何?前瞻針對我國數字人民幣推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如下分析。
數字人民幣有利於維護我國貨幣主權
目前,全球范圍各類加密貨幣和電子貨幣的出現,大量加密貨幣均為非金融機構創立,在區塊鏈上發行與交易、具備獨立交易價格。
依據Finbold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加密貨幣數量僅為8000+個規模,到2021年,直接突破16000個,同比增長98.98%。全球性加密貨幣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對法定貨幣的地位造成沖擊,推出我國法定的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是維護我國貨幣主權的必要手段,
整體來看,數字人民幣定位於M0,其發展對於穩定物價、提升支付效率、增強人民幣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國際化有著重要意義。另外,我國現有的非現金支付滲透率提升,以及用戶、市場、技術等基礎均為推進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創造良好條件。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字人民幣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㈧ 2022年可能爆發的三種最佳加密貨幣
您是否正在考慮投資加密貨幣,並想知道哪些可能會在 2022 年起飛?據報道,在撰寫本文時,有超過 12,000 種加密貨幣,因此很難找到合適的加密貨幣。不用擔心,我們已經編制了一份可靠的 3 種最佳加密貨幣清單,列出了您應該在 2022 年考慮投資的前 3 種加密貨幣。
加密市場在 2021 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過去幾年中,沒有人能夠預測比特幣以多快的速度將其 歷史 高點 (ATH) 翻了三倍並推動整個市場上漲。
去中心化金融 ( DeFi ) 是我們在 2021 年目睹的另一個巨大市場——它增長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2021 年 9 月上旬,DeFi Pulse 報告稱DeFi 協議高達 977.79 億美元,但在撰寫本文時,DeFi 協議鎖定在 884億美元。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去中心化交易)和新興的加密借貸協議為這一增長做出了貢獻。由於 DeFi 項目的快速增長,更多成熟的加密貨幣被拋在後面。其中一些加密貨幣無法重獲 2017-2018 年牛市高點,這可能表明投資者對它們失去了興趣。
同樣,權益證明密碼似乎比工作證明更受歡迎。一個特別相關的例子是特斯拉決定停止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因為其采礦過程耗能巨大。
隨著新生態系統與以太坊競爭,對不可替代代幣 ( NFT ) 的興趣也顯著增加。
有鑒於此,我們對 2022 年有何期待?
我認為我們通常可以預期 2022 年會發生很多事情,但是,2022 年可能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它可能會讓我們徹底震驚或讓我們厭煩死!以下是我們在 2022 年可以預期的一些可能結果: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可能會增加。
比特幣的價格上漲可能會導致其他市場的上漲。
隨著股權證明加密貨幣的吸引力降低,萊特幣 (LTC)、比特幣現金 (BCH) 和其他交易加密貨幣可能會失去興趣。
DeFi 的機構興趣和增長可能會繼續。
由於 2021 年市場增長了多少,監管機構可能會在 2022 年特別關注 DeFi 協議。
NFT 的受歡迎程度將會增加——更多的藝術家可能會參與進來。
在本文中,我們將研究由於 2022 年爆炸性增長的前 3 種加密貨幣,它們為什麼會爆炸,以及明智的投資者應該對它們進行多少投資。
2022 年最火爆的三種加密貨幣是哪三種?
這是我們的清單!
1.以太坊(ETH)
2022 年,第二大流行的加密貨幣可能會搶走比特幣的聚光燈。
為什麼以太坊可能會在 2022 年爆發?
以太坊正在轉向 PoS(股權證明)對您來說可能不是什麼秘密。許多人認為這已經在 2020 年 12 月完成,但這只是過程的開始。
換句話說,改變到 PoS 不像撥動開關那麼容易。因此,盡管過渡應該在 2021 年完成,但很可能在 2022 年初(樂觀地)完成。
這還不是全部。以太坊一直是數以千計的加密項目的搖籃,催生和培育它們。根據Investopedia的數據,截至 2019 年 10 月,在以太坊的網路上,至少有 200,000 個 ERC-20 兼容代幣。
如果你正在考慮投資以太坊,你應該了解它之上的 DeFi 項目,其中許多項目正在蓬勃發展,也可能會提升以太坊的需求。
專家認為以太坊在不久的將來甚至會超過比特幣,他們非常看好這項技術。deVere Group 的首席執行官 Nigel Green在 2021 年 8 月告訴《每日電訊報》,他相信以太坊在 2021 年剩餘時間內的表現將超過比特幣,並且其價值將在五年內(2026 年)超過 BTC。他加了:
「首先,以太坊具有更高水平的實際使用潛力,因為以太坊(它是本地加密貨幣的平台)是最需要的智能合約開發平台,從而突出了該網路的價值,而不僅僅是作為開發人員的平台但作為一種全球性的金融公用事業」。
此外,Economy Watch 的 Connor Brooke預計到 2022 年初,以太坊每枚硬幣的價值將約為 5,000 美元,他說:
「加密的勢頭,加上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達到這個水平」。
2022 年以太坊的最佳投資是什麼?
一個福布斯文章說,億萬富翁投資者庫班擁有ETH(半他擁有BTC)他的密碼投資的30%。與其他加密貨幣相比,有經驗的投資者可能更願意投資以太坊,這是很有見地的。
庫班也遵循類似的趨勢,將 30% 的加密貨幣投資於以太坊——如果他們的舒適度允許的話。
以太坊沒有最大供應量,這意味著可以簡單地創建更多 ETH,這也意味著更難預測以太坊投資者需要多少才能獲得高回報。許多其他加密貨幣的特點是稀缺性,但這個不是。
Coinmonks 的 Tom Holland聲稱,如果您投資 250,000 美元或當 Eth 達到每枚硬幣 10,000 美元時投資 25,000 美元,您就可以成為「以太坊百萬富翁」。
然而,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這是一筆巨款——雖然你可以應用同樣的邏輯來投資 2,500 美元,但獲得百萬富翁地位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Reddit 上的幾篇帖子聲稱,普通的 Ether 投資者最多擁有一些代幣,可能在 1 到 4 個之間(這可能被認為做得很好)。
2.比特幣(BTC)
它通常被稱為唯一真正的加密貨幣投資,因為它是必備的加密貨幣。用Shark Tank的Kevin O'Leary的話來說:「[SIC] 機構對比特幣感興趣。」。它被認為是數字貨幣的黃金標准。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有很多。它根本無法被其他任何東西取代」。總而言之,它是數字黃金。
為什麼比特幣可能會在 2022 年爆發?
的確,機構繼續投資比特幣並創造新的投資產品,讓投資者無需實際擁有比特幣就可以接觸比特幣。因此,這只會推高比特幣的價格,因為對它的需求會更大。
由於其受歡迎程度和機構投資,比特幣也是這份名單上風險最低的投資。在FCA 的一項調查中,82% 的英國受訪者在 2021 年知道比特幣,使其成為英國最知名的加密貨幣。
如果Crypto.com 的報告准確無誤,4600 萬美國人擁有 BTC(幾乎占所有加密貨幣用戶的一半),預計到 2021 年 1 月,全球將有 1.06 億加密貨幣用戶。
因此,比特幣不太容易受到大投資者(鯨魚)的影響,這使得較小的加密貨幣更具波動性。此外,由於其高流動性,它提供了最大的盈利潛力。
此外,加密貨幣的採用通常被認為是推高其價格的主要因素,而 BTC 的採用速度也在加快。
正如經濟觀察的康納布魯克預測的那樣,BTC 必須在 2021 年底前進行最後的看漲推動,才能在 2022 年之前突破其目前的 64,863.10 美元的 ATH 。據路透社報道,渣打銀行的一個加密貨幣研究小組預測,BTC 在 2022 年初可能價值 100,000 美元,「從長遠來看可能高達 175,000 美元」 。
身價 20 億美元的有影響力的風險投資家蒂姆·德雷珀( Tim Draper)預測,比特幣的價值將達到 25 萬美元。德雷珀過去的預測通常是准確的。一年前,他預測比特幣的交易價格為每枚 1 萬美元,這一預測在 2017 年實現了(盡管很短暫)。
2022 年比特幣的最佳投資是什麼?
根據上面鏈接的福布斯文章,馬克庫班擁有的比特幣數量是他在以太坊中的兩倍。由於比特幣是動搖加密貨幣市場的磐石,因此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也許應該按照庫班的例子,將加密貨幣投資者的一半資金用於 BTC。但是,投資者只有在需要時才應該對此感到滿意。
3. Uniswap (UNI)
2022 年最值得關注的 DEX 是 UniSwap。它不僅會嚴重損害像幣安這樣的中心化交易所,而且還會對做市商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那些從交易中獲利的做市商。
為什麼 Uniswap 可能會在 2022 年爆發?
根據CoinMarketCap 的數據,就市值而言,UniSwap 是第二大 DEX 項目,根據DeFi Pulse 的數據,就鎖定總價值而言,它是第二大 DEX 項目。Uniswap 目前在 2021 年按市值排名第 12 位,首次躋身前 10 名加密貨幣。
有幾家交易所提供類似的功能,但Uniswap 正在擴展資產的代幣化,例如股票或幾乎任何其他東西。他們甚至創建了「代幣列表」,使他們能夠過濾掉不同的資產,因為 Uniswap 上已經標記了多少資產。
此外,Uniswap 運營流動性池,投資者在其中匯集資產並通過以太坊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賺取交易費用。這一切都對投資者有吸引力,尤其是因為 DeFi 市場呈指數級增長。
然而,正是大牌投資者的出現將導致 Uniswap 在 2022 年爆炸式增長。 Cointelegraph 的 Arijit Sarkar最近的報告表明,截至 2021 年 10 月,Grayscale Investments 最近將 UNI 添加到其「數字大盤基金」投資組合中,減少了它持有 LTC 和 BCH。
最後,來自 Blockster 的 Jonathan Scott解釋說:
「隨著中心化交易所面臨監管困境,對 DEX 的需求預計會增加,這可能會在 2022 年引發 Uniswap 的增長」。
事實上,這是真的。在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中,幣安在 21 世紀與監管機構發生了麻煩。Uniswap 是一種可能能夠吸引更多加密貨幣交易者的 DEX。
2022 年 Uniswap 投資多少?
Uniswap 不符合以太坊或比特幣的條件,因此按照 Mark Cuban 的例子,投資少於您投資組合的 10% 可能是明智的 - 任何更多都可能有風險。
UNI 也適合 Mark Cuban 的加密投資組合,因此投資者應考慮像 Grayscale 那樣將其投資組合的大約 1% 投資於其中。
正如 Mark Cuban 和 Grayscale 所證明的那樣,投資大約60% 的加密貨幣、30% 的以太幣和 1% 的 Uniswap,將使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剩下 9%。
現在,投資者必須仔細考慮其他山寨幣應該填補這一空白,以及投資其他 DeFi 項目(特別是 DEX)或投資非常不同的加密貨幣以確保多元化是否明智。這可能會讓您將少於 1% 的投資組合投資於 UNI 是一個更好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