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貨幣 > 金鏈盟成員公司的數字貨幣

金鏈盟成員公司的數字貨幣

發布時間:2023-05-30 08:57:35

⑴ 國內有哪些大型的區塊鏈概念股

國內大型的區塊鏈概念股有:四方精創、華英農業、恆生電子、易見股份、高偉達。

面臨的挑戰

從實踐進展來看,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的應用大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距離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得監管部門和市場的認可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有:

1、受到現行觀念、制度、法律制約。區塊鏈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體維護的特性顛覆了人們生產生活方式,淡化了國家、監管概念,沖擊了現行法律安排。對於這些,整個世界完全缺少理論准備和制度探討。即使是區塊鏈應用最成熟的比特幣,不同國家持有態度也不相同,不可避免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解決這類問題,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在技術層面,區塊鏈尚需突破性進展。區塊鏈應用尚在實驗室初創開發階段,沒有直觀可用的成熟產品。比之於互聯網技術,人們可以用瀏覽器、APP等具體應用程序,實現信息的瀏覽、傳遞、交換和應用,但區塊鏈明顯缺乏這類突破性的應用程序,面臨高技術門檻障礙。

⑵ 金融區塊鏈聯盟的成員都有哪些

你好,截至目前金鏈盟的成員有招商證券、平安銀行、金匯金融、騰訊、齊魯股交中心、京東金融等幾十個機構。

⑶ 騰訊入局區塊鏈,這會是騰訊的下一個連接器嗎

到了2015年,一個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連接器的新技術出現,即區塊鏈。
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已經突破了金融行業,特別是隨著聯盟鏈技術的出現,讓區塊鏈有可能成為「互聯網+」的核心連接技術。而在2015年5月的貴陽大數據博覽會上,馬化騰曾強調「互聯網+」也是一種連接的能力。那麼,騰訊自然不會缺席區塊鏈,也就是「互聯網+」時代的連接器。
騰訊牽頭發起設立的微眾銀行,已經在探索區塊鏈方面展開了實踐。
2016年5月,微眾銀行在中國深圳參與發起了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以下簡稱:金鏈盟),6月,又推出基於騰訊雲的聯盟鏈雲服務,9月底,上海區塊鏈國際周期間又與萬向集團達成了合作協議。

這一連串的信號說明,騰訊已經入局參與區塊鏈競爭,正試圖把區塊鏈打造成下一個連接器。(網易財經)

當然,區塊鏈的其它應用場景也是比比皆是,例如,幣盈中國推出的數字貨幣眾籌;中國郵政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資產託管系統。

⑷ 金匯金融加入的金鏈盟是個什麼聯盟

由深圳市金融信息

⑸ 大家咋看互聯網科技股未來趨勢

一、去中心化
原指信息技術中由節點決定中心的方式,和「中心化」的由中心決定節點的概念對應。現在多用在互聯網中,指從web2.0時代開始,用戶能夠共同參與網路內容的產生,可以自由選擇階段性的中心,這種權級相對平等,開放式、扁平化的結構模型。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去掉絕對的中心,自由產生各個相對階段性的中心。

比如最典型的例子是社交媒體、博客等UGC。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任何人都能參與到社交網路中去,自己產生內容並且自願地關注一些感興趣的話題或人物。外賣平台分流了學校食堂的流量,約車軟體分流了公交系統的流量,這些都是去中心化的例子。中心對於用戶來說不再是強制性的存在,互聯網的去中心化是個很好的理想主義狀態,但是對於平台來說,實現這個理想狀態還是需要放下很多,還需要走很長的路。
二、長尾效應
長尾效應的根本就是強調個性化,指的是在需求曲線上那些少量的需求,將所有非流行的市場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也就是要在細小市場上賺很少的錢,但是要賺很多人的錢。

在企業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驅使之下,往往形成大量企業參與紅海之爭卻對於藍海市場不聞不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溝通成本下降,關注非主流市場的風險大大降低,也讓很多企業越來越開始關注人們小眾的愛好和需求。在很多領域,長尾效應越來越凸顯。

比如互聯網金融市場上的長尾效應,讓金融從業者開始關注那些中小企業和個人信貸,而不是對大企業趨之若鶩,長尾效應的優勢在於數量,中小企業和個人的貸款需求數量顯然遠遠大於那些「白富美」企業。很多針對學生、農民、創業者貸款需求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崛起,尤其是在消費金融領域大展身手。
三、藍海市場
所謂的藍海,指的是未知的市場空間或者是處於市場競爭很小的狀態中。相對應的紅海市場是指已知的市場空間,企業數量多競爭激烈的市場。那麼企業要想在大規模競爭中勝出顯然有難度,開辟一個全新的市場就能獲得相對持續性的優勢。企業是選擇另立家業開辟藍海市場還是堵上全部家產在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就是每個企業的戰略選擇了。

互聯網催生了太多萬億級的藍海市場,傳統產業在互聯網上都能找到另一片天空。比如互聯網家裝領域,將傳統家裝市場搬到線上,幫助廣大消費者節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農村電商讓農村居民享受種類豐富的消費品,也加快農產品進城,解決農民的負擔。另外,人工智慧、雲計算服務、生鮮電商外賣等都是待挖掘的萬億藍海。
四、場景化
場景賦予了產品個性化的意義,當產品被嵌入了一個個特定的使用場景中時,影響商品品質的唯有人們真實的體驗感。移動互聯網把人們的消費地點最大化地延伸開來,不再局限於商場、櫃台,人們生活的任何一個場景中,只要有潛在的需求,就能夠產生消費行為,並且能夠達到黏性消費,人與人之間的口碑傳播和場景間地自然轉化使得傳統意義上的營銷變得不再生硬,不再讓人反感,突破了以往商品一旦被生產和售賣,商業行為即告結束的局限。

人人都喜歡聽故事,如果能夠讓用戶成為故事的主角,商品和用戶聯系在一起,商品就成了有生命力的東西,比如平安夜的蘋果,南山塔的許願鎖,電影院的爆米花等等。近幾年,不少產業開始將目光轉向場景化營銷,比如互聯網保險將功能明確的保險產品嵌入特定的互聯網場景,結合特定場景下用戶產生的風險管理需求提供保險服務。互聯網理財和第三方支付行業通過打造不同消費場景下的產品滲入人們的生活,讓消費變成自發的需求。另外,隨著互聯網把人的個性需求一一放大,私人定製也成了場景應用的一大熱點。今年各大電商平台搶灘年貨節,都把個性定製擺在了營銷的重點。

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都在提升,性價比不再是決定消費的首要因素,場景化就是消費升級的產物。在未來,尋找合適的場景或創新場景並為之提供符合邏輯的消費選擇是商家必須學會的技能,為產品製造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五、最後一公里
「最後一公里」不是距離的問題,或者說不只是物理概念上的距離問題。有很多事情開始好像很容易,過程中也像模像樣,但是問題總是出現在「好像」上,不重視末端,不重視細節,不重視銜接,不重視事後服務,這些問題是影響用戶滿意度的病根,但也是最難解決最容易忽視的。很早幾年就開始提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也有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關注這一概念,比如快遞物流行業,隨著網購的興起包裹安全、及時地到達消費者手中就成了快遞業最難搞定的「最後一公里」。城鎮居民的超市生鮮O2O,農村消費品電商,要想帶動市場需求,轉變用戶的消費習慣,物流都是亟待解決的「最後一公里」。

近來十分流行的「共享單車」,能夠實現市民想停就停的願望,不用再為找不到還車點而浪費時間,解決了休閑出行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已經在很多城市備受歡迎。在緊密聯系群眾,切實解決群眾最迫切的生活難題上,我國各級政府的信息化建設已經頗具成效,開通了集電話服務、網路在線服務、簡訊服務、手機APP、微信服務、微博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訴訟服務平台,致力於打通便民的「最後一公里」。

以用戶為中心的時代,善始善終,注重服務的公平公正性和長效性,把服務落到實處,幫用戶解決好「最後一公里」問題。
六、資本寒冬
資本寒冬的說法是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流行起來的,數據表明,2015年8月份比7月份投資額度下降63%,新三板投資從53億直接降到4億。這種「斷崖式」的下降讓人們紛紛驚呼資本寒冬來臨。但是到了今天,我們越來越清楚資本並沒有過冬,只是越來越集中,投資人的眼光越來越犀利,寒冬之說只是個偽命題。

不可否認資本在我國互聯網創業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風口飛豬論」還記憶猶新,但是隨著太多不成熟的創業項目蜂擁而至,投資人發現風口過後,飛起來的豬還是得摔下去。畢竟資本的終極目標是賺錢,被創業者一番天花亂墜的演說一忽悠,必然導致短視和後勁不足。正是在這種環境中,看起來一場嚴酷的資本寒冬悄然而至,殘忍卻並不出乎意料。

井噴式發展之後是不可避免的資源過剩,特別是兩類創業團隊的出現。一是缺乏核心競爭力,沒有創新理念盲目跟風的投機主義者;二是過於自信,大談情懷卻缺少可行的盈利模式的理想主義者。這兩類創業者在後院燒錢燒的不亦樂乎,卻忘了燒的是投資者的錢,血本無歸的慘案發生多了之後資本終於冷靜下來。

事實上是,寒冬只是一些人的寒冬,那些真正好的項目反而拿了很多錢,資本的回歸理性幫助淘汰掉了很多濫竽充數的項目,也幫我們尋找到了真正有潛力成為獨角獸的企業。投資的趨勢是資本變得集中起來,創業團隊更加重視自我建設,品牌、技術和團隊上的不斷強化。
七、重模式輕模式
重模式是指自營模式,市場推廣、技術研發、倉儲加物流配送、采購部門、售後服務全部由自己完成。這種模式的優勢是控制能力強,由於多是各個流程中的最有組合,往往可以形成一定的行業壁壘,可以在自己的可控范圍內自由發揮增量市場的拓展。但是要想實現這種模式的真正價值,企業需要投入的資金、人力、時間成本巨大,接入的環節越多,運營和管理成本越大,這是一般的中小型企業難以想像的。就算是有能力承擔起這種巨大成本的企業也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尋求每個環節上的突破,這對企業全能型人才的要求極高。

而輕模式就相當於是平台模式,只要包含技術研發、市場推廣和招商三個部門即可。互聯網發展至今,信息的獲取已經非常便捷,因此運營成本低,適合創業團隊快速啟動平台,如果有個好的市場營銷團隊就可以實現快速滲透市場。但是正因為進入門檻不高,平台模式的競爭異常激烈,缺少核心競爭力是目前平台模式的普遍問題。

目前的大趨勢是輕重模式已經紛紛開始走向融合,模式的選擇僅僅是一個企業進入市場的最初選擇,隨著O2O的發展回歸理性,我們看到太多的企業在自己選擇的模式上固步自封,苟延殘喘。比如在餐飲外賣行業,美團和餓了么的大戰並沒有鬧得兩敗俱傷,而是讓我們看到了兩股不斷創新進步的力量,它們拋棄絕對的模式束縛,把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放在第一位,輕重模式的邊界變得模糊,走向融合。
八、雲計算和大數據
雲計算顛覆了傳統的IT架構,一方面使得用戶不必再為一次性或偶發性計算任務而購買昂貴的IT基礎設施,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和IT准入門檻。另一方面雲計算體現出超強的運算功能可以有效支持信息數據的運行、計算、儲存、管理等,提高數據信息安全,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在雲計算技術下,大數據時代來臨。有句話叫「三分技術,七分數據」,得數據者得天下。大數據做的是全部樣本而不是抽樣,因此它關注的是效率、相關性,不是因果關系。這是大數據時代的思維,用數據去創造價值,現在企業利用大數據最多的是做預測,並且已經初見成效。

目前像金融機構、電信行業都是擁有大數據在手,但是很多還沒有發揮它的價值。而一些已經具有大數據思維獲得成效的企業有谷歌、亞馬遜等,這些互聯網IT巨頭在大數據上具有技術優勢同時也擁有大數據的原始資源。谷歌希望用戶在搜索時得到的內容只包含自己想要的,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自動剔除那些不想關的信息,做到真正的個性化。

我國的雲計算領域已經顯示出一派蓬勃的生機,除了BAT三家搶灘公有雲市場外,華為、網易、京東和三大電信運營也在全面布局雲計算,另外一些在細分領域崛起的雲計算創業企業比如青雲、UCloud等平台實力也不容小覷。雲計算正在成為新一代的商業基礎架構滲透到各個傳統行業中去,是互聯網+傳統行業發展的驅動力,不僅在電商、金融、 娛樂 領域越來越受歡迎,教育、醫療甚至政府機構也開始擁抱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

未來,在互聯網創造的以個性化需求為中心的市場上,雲計算和大數據的價值越來越凸顯,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解決一些 社會 問題,解決人的需求。與此同時,安全仍是伴隨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最大問題,這也是未來技術應用過程中最需要完善的。
九、UGC、PGC、OGC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網生內容的創作被分出了三種,分別是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產內容,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職業生產內容。

PGC和OGC的區別主要是以是否領取報酬為分界,PGC是有知識背景的人群義務地在網路創作,比如微博上的紅人和知乎上的一些大神,深受各大網站的歡迎。OGC則是各大新聞站點、視頻網站等職業作者創作的內容。而UGC為代表的網站有各大論壇、博客、社交平台上,用戶自行創作內容。特別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在網路上吐槽、八卦、展示自己的生活圈,未來依靠社交紅利釋放UGC將成為網生內容的主流,Instagram、微博、美拍、小咖秀等平台的火爆也正是說明了這一點。

今年的網路流行語也是特別多,比如什麼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筆芯、吃土、小目標等等,這些都是網民自己創造出來的,並且能夠迅速火爆起來,這就是UGC的優勢。那麼,現在的各個社交平台,各種APP的主要任務應當是想辦法讓用戶產出優質的內容。通過這些優質內容來獲得更多共鳴形成一個個圈子,通過社交關系來黏住用戶。

隨著OGC內容越來越多,質量也進一步提高,內容付費已經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像優酷土豆、愛奇藝、網易雲音樂等網站都開通會員專享的內容,但是目前各大網站的會員黏性並不高,各大平台之間的差異化內容還沒有形成。未來,網生內容的井噴期還會持續,我們將迎來質量與數量起飛的時代。
十、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目前主要應用在比特幣(P2P形式的數字貨幣)上,是在沒有中央控制點的分布式對等網路,使用分布式集體運作的方法,可以說是利用計算機程序在全網記錄所有交易信息的「公開大賬本」。

區塊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化,鏈條里的任何一點消失也不會影響其餘點的正常工作,是個去中心化、去信任的結構,所有的點根據既定的規則運行。在運營過程中所有交易都公開透明地進行,交易雙方匿名,每一筆交易都通過密碼學的方法與相鄰兩個區塊串聯,因此可以做到可追溯。去中心化、去中介信任和資料庫可靠就構成了區塊鏈技術的三大特徵。

區塊鏈解決的最重要問題就是中介信用問題,雙方在互補認識又沒有中介的情況下可以完成交易,過程高度透明且數據高度安全。區塊鏈的這種特性可以應用到信用記錄系統、身份認證系統或產權認證系統中,那麼我們現在常常遇到的「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這樣存在性證明的難題將不復存在。分布式賬本和點對點傳輸植入銀行機構的對賬、轉賬等業務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除了用在虛擬貨幣上,區塊鏈技術在電力、支付、股票交易、財產公證等領域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在我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受到國情的影響可能會最先應用在非銀行的泛金融領域,目前我國關於區塊鏈領域的布局還多限於技術研發和死路交流,比如清華、北郵等組成的中關村的區塊鏈聯盟和騰訊、華為、平安銀行等組織的金鏈盟。未來將極有可能出現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商業平台,挑戰目前以阿里為代表的電商平台。但是基於目前區塊鏈技術還未成熟,價值認可和監管態度還不確定,技術瓶頸亟待突破,區塊鏈這個新技術的應用才剛剛開始。
十一、眾創眾包眾籌
「眾創」指通過創業創新服務平台聚集全 社會 各類創新資源來創業。眾創空間是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台的統稱。這類平台,為創業者提供了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比如騰訊眾創空間的「雙百計劃」,已在全國開放了19個線下空間站點。

「眾籌」指通過互聯網平台向 社會 募集資金。相較於傳統的融資方式,眾籌更為開放,只要具備發起人、平台和發起人,就能啟動一個創意項目,為更多的小成本經營或創作人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從2014年開始,我國各大電商平台紛紛推出眾籌項目,涵蓋硬體、 娛樂 等各個方面,眾籌在我國飛速發展起來,也涌現出很多獨立的第三方眾籌平台,這些平台有綜合類的也有各垂直方向上重點發力的。

「眾包」則是指將傳統由特定企業和機構完成的任務,向自願參與的所有企業和個人進行分工。這跟外包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外包是指把業務委託給專業性的團隊,具有局限性。比如房屋建築方把裝修工程外包給職業的裝修團隊,而物流企業把在派單高峰期讓人們自住接單派送就是眾包模式。

眾創、眾籌、眾包其實都是共享經濟的體現,共享經濟已經是火了好幾年的概念了,其初衷就是對 社會 閑置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僅是最開始的Uber、滴滴那樣的網約車、Airbnb那樣的短租房, 社會 上的資金、人力甚至時間、創意、技能、經驗等相對抽象的服務也可以分享。隨著國家對這方面監管制度的完善,分享經濟的模式將在各個領域內展開,因為它的本質指向一種烏托邦式的氛圍,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最後大家都是分享中的受益者,這是自古以來人們所嚮往的狀態,但前提是參與分享的人不可以有一點不純的目的,一旦目的變了,那分享就變成了掠奪。
十二、去電商化
可能很多人還覺得電商是個新詞彙,但是中國電商的老大馬雲已經在去年宣稱不再提電商的概念了,去電商化成為了已經證正在發生的事情。去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馬雲豪言「電商將不復存在」,並且提出了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的五個新詞。

去電商化,其實是在宣告著O2O進入下半場,純電商將線下交易搬到線上的行為已經不可行了,現在要做的是將線上、線下更緊密、更有機地結合起來,線上不能脫離線下的實體商店,線下店鋪也要積極融入互聯網延伸交易行為。商品生產企業、物流、線下銷售終端和消費者成為命運共同體,並且以消費者為中心,平台方起著連接這四個方面的作用。

過去純電商的弊端是沒有合理分配好線下和線上平台的職能,甚至有些實體終端認為電商是在和線下爭奪消費者資源,實體店消費者流量減少,線上平台假冒偽劣產品大行其道,這種惡性循環並不是電商產生的初衷。因此在O2O進入下半場以後,新的銷售模式應該產生,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平台將需求反饋給商品生產企業,企業在平台上實現精準營銷,線下終端演化為體驗場館,淡化銷售額銷售量,強化營造消費場景的作用。

在用戶時代,去電商化的概念應該是擺平電商困境的有限方法,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這顯然是個漫長而艱辛的道路。
結語
縱觀以上的這些互聯網時代的詞彙,無非都是互聯網帶來影響的具體表現。互聯網龐大的用戶基數可以輕易實現規模效應,降低溝通成本、縮短溝通距離,顛覆著傳統商業世界的規則。我們處在一個時刻變化著的時代,互聯網讓我們必須時刻准備著接受新事物和創造新事物,予以快速的反應和適應。

互聯網對這個時代縱深地切入、蔓延、生長,有的人抓住了機遇走在前面,有的人相見恨晚奮起直追,人們都在更努力地適應著這個互聯網籠罩下的新時代。

魯迅有一句名言,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在如今聽起來還是那麼地擲地有聲,如雷貫耳。新時代的路要新時代的人們去開辟,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新的一年,一句話: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

未來,互聯網將消失,因為它已經無處不在、無所不在,全面融入到任何一個傳統產業中!

⑹ 到底什麼是區塊鏈

先說一些基本概念。

網路稱,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一種新使用模式。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它是由密碼學產生的一系列數據塊。

我們試圖將「區塊鏈是什麼」翻譯成「人類語言」。

該定義提到了區塊鏈3354「分散資料庫」的本質。這與傳統的「集中式資料庫」在存儲、更新和操作上有很大的不同。

集中式資料庫可以被認為是這樣的形狀:

比如我要用支付寶給淘寶賣家付款,從我賺錢到他收到錢的所有數據請求都會由支付寶集中處理。這種數據結構的好處是,只要支付寶對系統的高效安全運行負責,其他人就可以無條件相信,不用擔心;壞處是,如果支付寶出了問題,比如被黑,伺服器被燒,出現內奸,公司跑路(當然以上可能性極低),我們支付寶里的余額明細等信息都會混亂。

然後有人認為這種小概率事件可以用任何技術手段來規避單個風險,把數據不僅僅交給一個中心化的機構。例如,每個人都可以存儲和處理數據。

資料庫結構可能如下所示:

這張圖是「分布式資料庫」的結構示意圖。每個點都是一個伺服器,他們都有同等的權利記錄和計算數據,信息點對點傳播。乍一看確實可以抵禦某個節點崩潰帶來的風險,但直觀上也非常混亂低效。我的信息誰來處理,結果誰說了算?

這時,區塊鏈定義中的「共識機制」就發揮作用了。共識機制主要「規定」以下事情:收到一個數據請求,由誰來處理(需要什麼資格);誰來驗證結果(看他有沒有處理好);如何防止加工者和檢驗者相互勾結等。

當一個「規則」被制定出來時,有些人可能喜歡被質疑。為了形成更強的共識,除了讓規則更合理之外,也要更有吸引力,讓人們有興趣和動力參與到數據處理的工作中來。這就涉及到公鏈的激勵機制。當我們稍後討論區塊鏈的分類和數字貨幣的作用時,我們將再次開始。

當我們把一筆交易交給一個分布式網路的時候,還有一個「心理門檻」:能處理信息的節點那麼多,我一個都不認識(不像支付寶,萬一傷害到我,我可以去找它打官司)。他們都有我的數據,我憑什麼相信他們?

這時,加密演算法(區塊鏈定義中的最後一個描述性詞語)登場了。

在區塊鏈網路中,我們發出的數據請求會根據密碼學原理被加密成接收方根本無法理解的一串字元。這種加密方返豎式的背後是哈希演算法的支持。

哈希演算法可以快速將任何類型的數據轉化為哈希值。這種變化是單向不可逆的、確定的、隨機的、防碰撞的。由於這些特點,處理我的數據請求的人可以幫我記錄信息,但他們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我在做什麼。

至此,介紹了分散式網路的工作原理。但是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細節。前面的示意圖是一張網。滑輪和鏈條在哪裡?為什麼我們稱它為區塊鏈?

要理解這件事,我們需要先理清幾個知識點:

前面這張圖其實是一個「宏觀」的資料庫透視圖,展示了區塊鏈系統處理信息的基本規則和流程。而具體到「微觀」的數據日誌層面,我們會發現賬本被打包、壓縮、胡世核分塊存儲,並按時間順序串在一起,形成一個「鏈式結構」,像這樣:

圖中的每一個圓環都可以看作是一塊積木,許多鏈環扣在一起形成一個區塊鏈。塊存儲數據,這與普通的數據存儲不同:在區塊鏈上,後一個塊中的數據包含前一個塊中的數據。

為了從學術上解釋塊中數據的每個部分的欄位,我們試圖用一本書來比喻什麼是區塊鏈數據結構。

通常,我們看書,看完第一頁,然後看第二頁和第三頁.書脊是一種物理存在,它固定了每一頁的順序。即使書散了,也能確定標有頁碼的每一頁的順序。

在區塊鏈內部,每個塊都標有頁碼,第二頁的內容包含第一頁的內容,第三頁的內容包含第一頁和第二頁的內容.第十頁包含前九頁的內容。

就是這樣一個嵌套的鏈條,可以追溯到最褲掘原始的數據。

這就引出了區塊鏈的一個重要屬性:可追溯性。

當區塊鏈中的數據需要更新時,即按順序生成新的塊時,「共識演算法」再次發揮作用。這個演算法規定,一個新的塊只有得到全網51%以上節點的認可才能形成。說白了就是投票,半數以上的人同意就可以產生。這使得區塊鏈上的數據很難被篡改。如果我要強行改變,要賄賂的人太多,成本太高,不值得。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

區塊鏈給人信任感的另一個原因是有「智能合約」。

智能合同是由計算機程序定義並自動執行的承諾協議。它是一套由代碼執行的交易規則,類似於目前信用卡的自動還款功能。如果開啟這個功能,你什麼都不用擔心,到期銀行會自動扣你欠的錢。

當你的朋友向你借錢,但不記得還了,或者找借口不還了,智能合約可以防止違約。一旦觸發了合同里的條款,比如什麼時候該還錢了,或者他的賬戶里有了額度,代碼就會自動執行,他欠你的錢不管他要不要都會自動轉回來。

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區塊鏈技術主要是去中心化,不易篡改,可追蹤,代表了更多的安全和去信任。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冗餘和低效,需要很多節點認同規則,積極參與。

「烘乾」部分到此結束。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野史,區塊鏈的正史。

一項新技術經常被用來為某項任務服務。

或目標而生。那麼區塊鏈最初是被用在哪裡,又是誰先想出來的呢?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2008年。

9月21日,華爾街投行接連倒下,美聯儲宣布:把僅存的兩家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改為商業銀行;希望可以靠吸儲渡過金融危機。10月3日,布希政府簽署了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28天之後,也就是2008年的11月1日,一個密碼學郵件組里出現了一個新帖子:「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電子貨幣系統,採用完全點對點的形式,而且無需第三方信託機構。」帖子的正文是一篇名為《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署名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

論文以較為嚴謹的邏輯闡述了這套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的設計,先是討論了金融機構受制於「trust based」(基於信用)的問題,再一步步說明如何實現「無需第三方機構」,並精巧地解決掉前人遺留下來的技術問題。

兩個月後,中本聰發布了開源的第一版比特幣客戶端,並首次挖出50個比特幣。產生第一批比特幣的區塊被稱為「Genesis block」(創世區塊),創始區塊被編譯為0區塊,沒有上鏈。中本聰用了6天時間挖出這個塊。這也在bitcointalk論壇中引發討論,比特幣的「信徒」們聯想到了聖經中,「神用六天創造天地萬物,便在第七日歇工安息了」。

雖然論文中並未出現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token(通證)、economy(經濟)等概念,但中本聰詳細解釋了區塊(Block)和鏈(Chain)在網路中的工作原理。於是,便有了區塊鏈(Block Chain)。

這篇論文,後來成為了「比特神教」的「聖經」,技術成為信仰的基石,開發者文檔成了「漢謨拉比法典」。

之後,比特幣通過交換披薩實現首次現實場景的支付、被美國政府封鎖賬戶的維基解密依靠比特幣奇跡般地生還、中本聰的「放權」與退隱、真真假假的現身和辟謠等等一系列傳說,融合了後人的期許、想像和投機,成為了「聖經故事」。

也有人並不滿意「舊約」中描繪的世界,另起教派,將教義寫入白皮書,在比特幣之後的十年中,講述著他們的信仰故事。就像66卷聖經的寫作跨越了1500年,又經過2000年的解讀,基督教分化出33000個枝丫。

CoinMarketCap顯示,數字貨幣種類已超過4900種,數字貨幣整體市場規模近1.4億元。比特幣仍以66%的市佔率領跑整個數字貨幣市場,近期價格在7200美元/枚附近徘徊。

這么多的幣種有著不盡相同的功用,又被分成不同的類別: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定位在「數字黃金」,有一定的儲值、避險特性;以以太坊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成為了其網路系統中的「運行燃料」;以USDT、Libra為代表的穩定幣,因其低波動,有著良好的支付性;以DCEP為代表的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一定程度上取代M0,讓商業機構和普通百姓們在沒現金又斷網的時候,也不耽誤收付款。

可見,區塊鏈技術發展10年,最初和最「大」的使用就是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也成為了參與者們維護公鏈的誘人獎勵。

那麼在數字貨幣之外,區塊鏈技術還可以被用在哪裡呢?

讓我們再回憶下什麼是區塊鏈的本質——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和相應的一些特點:可追溯、公開、匿名、防篡改。那麼理論上,傳統的、用得到中心化資料庫的場景,都可以試著用區塊鏈來改造下,看看是否合適。

下面,我們來聊幾個成功落地了區塊鏈的行業和場景:

區塊鏈可以通過哈希時間戳證明某個文件或者數字內容在特定時間的存在,為司法鑒證、身份證明、產權保護、防偽溯源等提供了完美解決方案

在防偽溯源領域,通過供應鏈跟蹤區塊鏈技術可以被廣泛使用於食品醫葯、農產品、酒類、奢侈品等各領域。

舉兩個例子。

區塊鏈可以讓政務數據跑起來,大大精簡辦事流程

區塊鏈的分布式技術可以讓政府部門集中到一個鏈上,所有辦事流程交付智能合約,辦事人只要在一個部門通過身份認證以及電子簽章,智能合約就可以自動處理並流轉,順序完成後續所有審批和簽章。

區塊鏈發票是國內區塊鏈技術最早落地的使用。稅務部門推出區塊鏈電子發票「稅鏈」平台,稅務部門、開票方、受票方通過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加入「稅鏈」網路,真正實現「交易即開票」「開票即報銷」——秒級開票、分鍾級報銷入賬,大幅降低了稅收征管成本,有效解決數據篡改、一票多報、偷稅漏稅等問題。

扶貧是區塊鏈技術的另一個落地使用。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公開透明、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實現扶貧資金的透明使用、精準投放和高效管理。

也舉兩個例子。

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指導的 eID 網路身份運營機構正與公易聯共同研發「數字身份鏈」,以公民身份號碼為根,基於密碼學演算法簽發給中國公民。投入運行以來,eID 數字身份體系已服務 1 億張 eID 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緩解了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濫用和隱私泄露的問題。

Odaily星球日報整理的在網信辦備案的5個身份鏈項目

區塊鏈技術天然具有金融屬性

支付結算方面,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體系下,市場多個參與者共同維護並實時同步一份「總賬」,短短幾分鍾內就可以完成現在兩三天才能完成的支付、清算、結算任務,降低了跨行跨境交易的復雜性和成本。同時,區塊鏈的底層加密技術保證了參與者無法篡改賬本,確保交易記錄透明安全,監管部門方便地追蹤鏈上交易,快速定位高風險資金流向。

證券發行交易方面,傳統股票發行流程長、成本高、環節復雜,區塊鏈技術能夠弱化承銷機構作用,幫助各方建立快速准確的信息交互共享通道,發行人通過智能合約自行辦理發行,監管部門統一審查核對,投資者也可以繞過中介機構進行直接操作。

數字票據和供應鏈金融方面,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目前的供應鏈金融很難惠及產業鏈上游的中小企業,因為他們跟核心企業往往沒有直接貿易往來,金融機構難以評估其信用資質。基於區塊鏈技術,我們可以建立一種聯盟鏈網路,涵蓋核心企業、上下游供應商、金融機構等,核心企業發放應收賬款憑證給其供應商,票據數字化上鏈後可在供應商之間流轉,每一級供應商可憑數字票據證明實現對應額度的融資。

舉個例子。

由工行、郵儲銀行、11家央企等聯合發起的中企雲鏈,自2017年成立至今,已覆蓋4.8萬企業,鏈上確權金額達到1000億元,保理融資570億元,累計交易達3000億元。金融機構收到貸款申請後,可在鏈上驗證合同的真實性、合同有無多次驗證(多頭借貸);智能合約自動清結算,降本增效;同時,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可擁有對應憑證,並由一級供應商進行拆分,交至同在鏈上的二、三??級供應商,助其融資;而核心企業也可藉此了解全鏈條的運轉是否正常,免除緊急兌付壓力。

區塊鏈技術將大大優化現有的大數據使用,在數據流通和共享上發揮巨大作用

前面提到的是我們相對熟悉的領域。隨著更多新技術的發展,區塊鏈或許都可以與之結合,在意想不到的交叉領域和現在還無法預料的新場景下發揮作用。

未來互聯網、人工智慧、物聯網都將產生海量數據,現有中心化數據存儲(計算模式)將面臨巨大挑戰,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邊緣存儲(計算)有望成為未來解決方案。再者,區塊鏈對數據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機制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和高質量,這成為大數據、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等一切數據使用的基礎。

最後,區塊鏈可以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實現多方協作的數據計算,有望解決「數據壟斷」和「數據孤島」問題,實現數據流通價值。

針對當前的區塊鏈發展階段,為了滿足一般商業用戶區塊鏈開發和使用需求,眾多傳統雲服務商開始部署自己的BaaS(「區塊鏈即服務」)解決方案。區塊鏈與雲計算的結合將有效降低企業區塊鏈部署成本,推動區塊鏈使用場景落地。未來區塊鏈技術還會在慈善公益、保險、能源、物流、物聯網等諸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在這場從傳統技術到區塊鏈的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當某些場景對可追溯、防篡改、去中心的需求更強,又對區塊鏈的弱項(比如性能),要求並不高,這樣的領域就蠻適合結合區塊鏈。

同時,區塊鏈在演進的過程中,也從人人皆可訪問、高度去中心化的公有鏈,發展出了設有不同許可權、由多個中心維護的聯盟鏈,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兩種體系的優缺點。

聯盟鏈的典型案例有:微眾銀行牽頭金鏈盟開源工作組共同研發的FISCO BCOS、IBM主要貢獻的Fabric、以及螞蟻區塊鏈主導的螞蟻聯盟鏈等等。

這些去信任的系統代表了更安全的數據認證和存儲機制,其中的數據是被有效認證的和被保護的。企業或個人可以以數字方式交換或簽訂合同,其中這些合同嵌入在代碼中,並存儲在透明的、共享的資料庫中,在這些資料庫中,它們不會被刪除、篡改和修訂。

大膽預測,未來世界的合同、審核、任務、支付都將被具有唯一性和安全性的簽名數字化,數字簽名將被永久地識別、認證、法律化和存儲,並且無法篡改。不需要中介方來為自己的每一筆交易做擔保了,在不了解對方基本信息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交易。在提高信息安全性的同時,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總的來講,相比於兩年前,區塊鏈的落地已有不少進展。

有不少改進是在系統底層,用戶沒法直接看出用了區塊鏈,實已受惠於它;也有部分使用仍處試點,用戶還未能體驗。未來,區塊鏈有望得到大規模使用,成為互聯網基礎設施之一。

希望看到這里的你,已經大致了解了什麼是區塊鏈,以及區塊鏈能做什麼。

相關問答: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其實就相當於一個去中介化的資料庫,是由一串數據塊組成的。它的每一個數據塊當中都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而這些都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個區塊的。

狹義的來講,區塊鏈是就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來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而從廣義來講,區塊鏈其實是一種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它是用於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的。

區塊鏈的基礎架構:

區塊鏈是由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使用層這六個基礎架構組成的。

⑺ FISCO --金鏈盟開創公眾聯盟鏈新時代

公鏈、聯盟鏈(許可鏈)及私有鏈,可以說基本包含了區塊鏈技術的三種使用方式。這些年公鏈的規劃、籌資、開發及生態建設可以說在一片喧鬧中進行,真實的有之,欺騙的更多,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泥沙俱下,投資者的錢是實實在在地進去了,但上線的不多,為數不多上線的公鏈上生態建設也是稀稀拉拉,DApp少之又少,日活就更太不上了,總之當前的公鏈項目能夠或者說願意存活下來的不多,離生態建設成型就更遠了。

私有鏈算是各自企業與機構的自建內部運行的區塊鏈架構,披露消息的甚少,但相信用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至於有什麼大的問題。

聯盟鏈的發展也是一貫的低調,從區塊鏈技術被主流經濟社會認識開始,務實的主流經濟機構已經扎實地開展研究開發與應用已經有約4年時間了,期間形成了聯盟鏈的中堅力量,為區塊鏈落地應用及生態建設摸索出了另外一條正道,在一定意義上說,聯盟鏈走過了嬰兒期,已經開始扎實地邁進了「公眾聯盟鏈「的新時代。 聯盟鏈天然地與主流經濟行業資源的牢固關系,也決定了聯盟鏈在區塊鏈技術應用前景的主流地位。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開啟與分布式商業模式的普及,區塊鏈技術也得以發揮優勢,成為前沿科技技術的代表。2016 年,金鏈盟成員單位微眾銀行、Chinaledger 成員單位上海萬向區塊鏈、矩陣元三家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致力於進行區塊鏈技術的探索,且

金鏈盟全稱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是由深圳市金融科技協會、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深證通等二十餘家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於2016 年 5 月 31 日共同發起成立的非營利性組織。金鏈盟作為一個開放式組織,自願遵守章程的金融機構及向金融機構提供科技服務的企業等均可申請加入。至今,金鏈盟成員已涵括銀行、基金、證券、保險、地方股權交易所、科技公司等六大類行業的八十餘家機構。

2016年11月26日,金鏈盟發布了《金融分布式賬本主張》,提出 合法合規、可追溯、安全、隱私保護、業務導向 等五大原則,以及 價值聯盟、自主可控、安全可信、高效可用、業務可行、靈活配置、智能監管 等七大主張。

宗旨:整合及協調金融區塊鏈技術研究資源,形成金融區塊鏈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合力與協調機制,提高成員單位在區塊鏈技術領域的研發能力,探索、研發、實現適用於金融機構的金融聯盟區塊鏈,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應用場景。

金鏈盟成員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成員大會常設機構為主席團,在成員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聯盟開展日常工作,並對成員大會負責;主席團下設技術委員會(主持應用課題工作)、標准技術工作委員會(主持標準的立項、制定、審定和發布工作)、顧問委員會(組織外部專家參與技術和標准研討)。

金鏈盟在信用、股權、積分、保險、票據、雲服務、數字資產、理財產品發行及交易等領域開設了課題研究方向,部分課題項目現已落地或推出產品原型。

金鏈盟區塊鏈底層開源平台(FISCO BCOS),由金鏈盟開源工作組協作打造。工作組成員包括博彥科技、華為、深證通、神州數碼、四方精創、騰訊、微眾銀行和越秀金科等金鏈盟成員機構,旨在打造安全可控、適用於金融領域的區塊鏈底層平台。

金融服務是區塊鏈最早的應用領域之一。區塊鏈技術帶來安全可靠、簡化流程、成本節約、降低操作風險以及增加信任等優點,具備重構升華原有金融業基礎架構的潛力。金融業注重多方對等合作,以及具有強監管和高等級的安全要求,需要對節點准入、許可權管理等作出要求,因此聯盟鏈的技術方向成為金融業的主要選擇。

當前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前所未有,金融創新步伐也在加速邁進,因此,如何有效平衡開放創新與風險防範的關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是業界迫切需要應對的挑戰。

從金融 IT 基礎設施的角度,仍存在一些操作風險、道德風險、信用風險、信息保護風險等方面的不足與痛點。

第一,金融 IT 系統數據仍存在被篡改、被偽造或一致性差異的可能。

第二,不同金融機構間的基礎設施架構、業務流程各不相同,甚至仍涉及較多人工處理的環節,極大地增加了運營成本,也容易出現操作風險與道德風險。

第三,金融業務與金融合作或涉及多個參與方或中間方,容易提升信任成本與摩擦成本,也存在一定的互信、協作或合作對等性問題。

第四,金融業務往往復雜度較高,容易遺漏對業務全要素的記錄,有時較難對業務全流程進行追溯,無法滿足監管和審計需求。

第五,不同金融機構間的數據相對獨立,難以實現安全高效的交互,導致進行重復的 KYC、反洗錢、反欺詐的成本較高,也間接帶來了用戶數據被某些中介機構泄露的風險。

第六,集中式的 IT 基礎架構的可用性與適應性較弱,需要採用分布式技術以提高健壯性或自適應性。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組合型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原則上可以應對金融行業的需求。不過,由於金融行業的要求更加多樣化與嚴格,作為金融版本的區塊鏈解決方案,需要在普適行業的區塊鏈技術基礎上,根據金融機構特殊業務需求、現有技術水平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的要求或條件,從業務適當性、性能、安全、政策、技術可行性、運維與治理、成本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考慮。

第一,業務場景的適當性。並非所有的金融業務場景都需要採用區塊鏈技術,一般而言,涉及到多方參與、對等合作的場景時,傳統的集中式系統架構往往難以滿足需求,則可考慮採用區塊鏈技術,從而增加多方互信、提升業務運行效率、降低業務運營成本與摩擦成本。

第二,區塊鏈系統的性能。金融業務往往具有海量交易、高頻交易、及時確認等特徵,因此金融行業的區塊鏈開源平台,需要根據金融機構當前業務規模,分析區塊鏈系統需要支撐的業務量、潛在業務增長規模、並發業務量、響應時間等技術性能指標需求。由於採用不同技術模塊,例如不同共識機制的區塊鏈平台對性能的支持存在較大差異,需要根據業務性能要求,結合區塊鏈性能效率指標進行評估。

第三,區塊鏈系統的安全性。區塊鏈可以從技術層面保證記錄數據的可信,防止數據被篡改、偽造等風險。此外在數據敏感性與安全性上,需要評估上鏈數據的內容加密強度,以及訪問許可權控制等。金融機構需要根據業務的具體安全要求,選擇成熟、合適、安全的加密演算法。

第四,政策合規性。區塊鏈是一套技術解決方案,在合理設計的前提下,可以對現有的業務起到良好的支撐或對現有中心化系統進行很好的補充。但金融機構在使用區塊鏈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必須在國家現有的監管要求與法律框架內施行。

第五,技術可行性。區塊鏈技術已經在部分金融場景中落地,但目前還屬於一項新興技術,需要充分評估該技術與具體業務的契合度、及其與傳統系統相比的優劣勢後,最終選擇合適的區塊鏈平台進行論證與試運行。

第六,運維與治理能力。由於基於區塊鏈的業務與傳統中心化系統在運營和管理上存在差異,而金融業務的持續治理要求極高,需要進行相應的規劃與調整,評估新的治理結構的可行性、可持續性,評估版本迭代與系統正式上線的影響程度,實時監控區塊鏈系統的運行,確保業務可控與金融環境穩定。

第七,成本可控與經濟可行。區塊鏈應用通過技術特點來解決實際業務中的特定問題,有效解決痛點問題的應用可以為金融業務帶來極大的收益,應用本身的價值也能得以顯現;相反如果不能解決行業的重要問題,則需面臨成本與收益的權衡取捨。

如能針對金融行業的特殊需求,打造一套安全可靠的金融區塊鏈底層平台,則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將大有用武之地。

舉例而言,從銀行機構的角度看,重點探索方向一般是應用區塊鏈技術降低清算結算成本、提高中後台運營效率、提升流程自動化程度與降低經營成本等。此外,在跨境金融場景中,區塊鏈有助於實現跨境金融機構間的賬本共享,降低合作銀行之間的對賬與清結算成本以及爭議摩擦成本,從而提高跨境業務的處理速度及效率。

從非銀金融機構的角度看,區塊鏈可用於提升權益登記、信息存證的權威性、削減交易對手方風險、解決數據追蹤與信息防偽問題、降低審核審計的操作成本等。

從金融監管機構的角度看,區塊鏈為監管機構提供了一致且易於審計的數據,通過對機構間區塊鏈的數據分析,能夠比傳統審計流程更快更精確地監管金融業務。例如,在反洗錢場景中,每個賬號的余額和交易記錄都是可追蹤的,任意一筆交易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脫離監管的視線,這將極大地加強反洗錢的力度。

設計了一個高效、可靠的、基於區塊鏈網路的消息通信協議,簡稱鏈上信使協議 AMOP(Advanced Messenger On-chainProtocol),聚焦以下功能:

 基於區塊鏈網路,支持跨行之間、點對點的實時消息通信;

 為鏈下系統和區塊鏈之間的交互提供標准化介面;

 區塊鏈系統可主動調用鏈下系統的業務介面;

這個協議的技術特點是:

 在點對點的區塊鏈網路拓撲中,規劃節點通信路徑,確保消息可達;

 可快速感知區塊鏈網路的節點異常,自動切換路徑重發消息;

 在通信過程中使用加密技術,保證通信層隱私。

設計了合約命名服務 CNS(Contract Name Service)。CNS 的設計目標,是使業務層和智能合約之間的對應關系命名化,讓業務層不再關心相關的合約地址。類似 DNS 之於互聯網,域名的使用讓用戶更容易記住網站的訪問方式,也讓網站在集群化、遷移擴容方面都獲得了巨大的靈活性。

並行 PBFT 共識

標准 RAFT 共識

並行計算和熱點賬戶解決方案

FISCO BCOS 在數據整合分析、交易管控、身份認證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從而滿足金融行業對於監管、風控等方面的高標准要求。

風險數據整合

基於區塊鏈上不可篡改、可追溯、分布式高一致性的數據,可以給與監管機構充分和透明的信息,交易參與方、交易明細、交易過程以及交易歷史記錄,都記錄在區塊鏈賬本上,可以做到海量歷史數據的完整妥善保存,且解決數據孤島問題,滿足風險數據結構化、明確、准確、完整的要求。

風險建模,分析和預測

將區塊鏈上完成的數據與大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再整合市場數據,行業數據,可以制定更准確的風險模型,提高風險預測能力,滿足機構全面風險管理的要求。

實時交易監控,匯報和攔截

身份識別

特等獎:ODRchain-公眾聯盟鏈的典型應用

最受矚目的冠軍項目——ODRChain,基於FISCO BCOS底層平台,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傳統司法處理線上糾紛難以認證電子數據真實性、無力消化大量且快速積壓的案件糾紛等痛點。

目前,ODRChain已實現讓客戶從點擊「一鍵仲裁」到收到仲裁裁決書這一過程的耗時,從傳統長達數個月的仲裁流程縮短到 7 天左右,而原本動輒成千上萬的仲裁費,也得以降低至幾百元。截止2018年12月,ODRChain已完成超千萬份合同的存證,涉及資金規模達千億級。

一等獎:JustSign——白盒密碼演算法讓手機搖身變U盾

搶佔大賽一等獎席位的項目——JustSign,是基於FISCO BOCS的電子合同締約和存證系統,其獨創的JustKey白盒密碼演算法實現「手機即U盾」,解決了傳統CA兼容性受限、在移動端無法保護密鑰安全以及數據集中存儲易遭攻擊等問題。

專家評審點評,電子合同涉及復雜的法律關系與利益歸屬,長久以來都很難實現安全性、完整性和便攜性的平衡。該團隊獨創的白盒密碼演算法,著實有利於區塊鏈存證場景下的安全提升。

二等獎:物聯網可信互聯解決方案——智慧生活圖景長這樣

四川長虹安全實驗室參賽的物聯網可信互聯解決方案,描繪出一個幾乎不用你多操一份心的智慧家居藍圖。團隊代表在解析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時稱,基於聯盟鏈建立企業間合作聯盟,打通不同廠商之間物聯網設備的互聯互信互通,並在洞察智慧生活典型業務場景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智能終端注冊、場景規則、信任規則及聯動規則。

大賽專家評審認為,該項目在物聯網領域,有切實的硬體和場景,有望進一步促進分布式AI助手、資源共享、生命周期管理、多通道支付等應用場景落地,真正迎來智慧生活。

分列大賽三等獎的項目中,精準鎖定區塊鏈在安全、提升效率方面的特性,為各自代表的行業領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更有清華大學的師生團隊另闢蹊徑,研發跨層全棧區塊鏈安全檢測技術護其他區塊鏈應用一世周全周全,其技術實力深受評委贊賞。

榮獲三等獎的還有深圳市電子商務安全證書管理有限公司的可信電子固證平台、武漢鏈動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的不動產登記平台、山東觀海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的榮成區塊鏈服務平台、全鏈通有限公司的畜牧業區塊鏈溯源、深圳市優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旅遊金融聯盟平台、北京版全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版權保管箱。

上海救要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反應互助急救、"永騰集團 My Innovate"的HaveFund、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塊鏈保單管理、"華中科技大學關山口葫蘆兄弟"的書享校園、雲塊項目團隊的「雲塊」賬戶系統也分別獲得大賽優秀社會價值獎、優秀商業設計獎、優秀用戶價值獎、優秀創意獎、優秀應用融合獎。

金鏈盟技術委員會主席馬智濤則詳細闡述了「公眾聯盟鏈」的構想。他認為,聯盟鏈應該實現自我的升華,應該能夠演變成為一個面向公眾提供服務的生態,即「公眾聯盟鏈「。

不同於公有鏈項目「先出方案、募集資金、大力宣傳、拉升價格、最後再投入開發」的思路,聯盟鏈項目秉承的是「以自有資金先投入開發、上生產環境驗證、積累真實客戶與用戶、穩健運行試錯、最後再進行推廣宣傳」的「務實」思路。但也因實乾落地和聚焦真實應用為主,在宣傳力度上有所欠缺,無奈陷入「落地者眾,叫好者寡」的被動境地。金鏈盟希望通過本次大賽,讓聯盟鏈的項目團隊走到台前展示成果,提升聯盟鏈的影響力,讓公眾更多地了解到聯盟鏈項目的真實應用落地情況與可持續發展性。 

閱讀全文

與金鏈盟成員公司的數字貨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螞蟻礦池發放 瀏覽:257
礦機不用礦池 瀏覽:824
比特幣錢包能現金轉移嗎 瀏覽:970
區塊鏈去中心圖片 瀏覽:414
早期關注比特幣的人 瀏覽:459
數字貨幣與區塊鏈原理簡介 瀏覽:524
百度發行虛擬貨幣 瀏覽:66
比特幣的認識和理解 瀏覽:899
虛擬貨幣種類多嗎 瀏覽:451
人民網虛擬貨幣研討會全文 瀏覽:111
炒比特幣需要交稅嗎 瀏覽:605
馬雲投資多少比特幣 瀏覽:795
數字認證是數字貨幣嗎 瀏覽:888
比特幣錢包隨機破解 瀏覽:225
網路虛擬貨幣交易牌照 瀏覽:791
比特幣幾幾年 瀏覽:862
比特米礦池碎片 瀏覽:806
以太坊二維碼id 瀏覽:196
以太坊子彈 瀏覽:12
比特幣出生到現在價格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