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俄加速數字貨幣布局,金融制裁戰火升級!對我國有何啟示
個人認為對我國未有什麼啟示,因為我國線上支付已經大家在用,如今要做的只是將數字人民幣普及,他們都在學習我們。
中國發行國家法定數字貨幣,具有廣泛的人民幣同等功能。
因此,國家必須出台《我國數字貨幣法》,參照非官方數字貨幣實踐運用模式和國際國內金融交易法律與規則等,制定我國數字貨幣法律法規,並搭建並確保一個安全、方便、互換、互認、有條件限額免費的國家數字貨幣交易及監管體系與平台,且應當建設一支國家級的高素專數字貨幣執法、保障隊伍。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
B. 求解關於影子銀行、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
影子銀行,又稱為影子金融體系或者影子銀行系統(Shadow Banking system),2011年4月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對「影子銀行」作了嚴格的界定,「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對歐美來說,主要是圍繞證券化推動的金融創新工具,這些工具在中國的金融市場里多數不存在。
在中國,由於信託、理財等業務完全處於銀監會的監管之下,與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的定義不符,因而不能將其視為影子銀行。而對國內「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貸關系和銀行表外業務都屬於『影子銀行』。」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是百姓、企業、政府、機構等最常用的銀行。銀行有多種,如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政策性銀行、儲蓄所、信用社等等。不同銀行的目的、作用、功能、操作、經營范圍、經營科目、服務對象、對風險的容忍度等等有很大區別,甚至完全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吸收公眾、企業及機構的存款、發放貸款、票據貼現及中間業務等。它是儲蓄機構而不是投資機構。
投資銀行( investment bank,corporate finance)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在中國,投資銀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證券等。人們平常所說的金融投資主要是指證券投資。證券投資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演化分析,其中基本分析主要應用於投資標的物的選擇上,技術分析和演化分析則主要應用於具體投資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判斷上,作為提高投資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補充。
採用對沖交易手段的基金稱為對沖基金(hedge fund),也稱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對沖交易的方法和工具很多如賣空、互換交易、現貨與期貨的對沖、基礎證券與衍生證券的對沖等。對沖基金通過對沖的方式避免或降低風險,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由於潛在風險較大,因此對沖基金被界定為私募基金的一種,而不是公募的共同基金。
對沖基金採用各種交易手段進行對沖、換位、套頭、套期來賺取巨額利潤。這些概念已經超出了傳統的防止風險、保障收益操作范疇。加之發起和設立對沖基金的法律門檻遠低於互惠基金,使之風險進一步加大。為了保護投資者,北美的證券管理機構將其列入高風險投資品種行列,嚴格限制普通投資者介入。如規定每個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應少於100人,最低投資額為100萬美元等。
人們把金融期貨和金融期權稱為金融衍生工具,它們通常被利用在金融市場中作為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金融市場上,部分基金組織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採取多種以盈利為目的投資策略,這些基金組織便被稱為對沖基金。目前,對沖基金早已失去風險對沖的內涵,相反的,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對沖基金實際是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對沖基金 是根據一種既定程序,通過買賣獲取由於波動帶來的差價收益。是同時賣出和買入的。如同時買入三個月期的空倉和一個月的多倉,兩個一樣的價錢的,可以對沖,對沖之後是有利潤的。
C. 央行研究及發行數字貨幣的目的:增強貨幣市場的控制力
央行對數字貨幣的關注並非來自 比特幣 ,比特幣對央行及法幣不構成任何威脅。增強貨幣市場的控制力,或許是央行研究及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核心原因。很多人對數字貨幣產生誤解,認為數字貨幣是貨幣數字化。其實大錯特錯,當今法幣基本已經實現了貨幣數字化。更重要的是,正是因為貨幣數字化,才將央行對數字貨幣的控制大權被商業銀行奪走。如今,央行所關注的是,數字貨幣能否讓其重新奪回貨幣控制權。
因為貨幣數字化和數字貨幣在債權性質上存有根本區別:貨幣數字化是M2,屬於商業銀行的負債;數字貨幣是MO,屬於央行的負債。這種債權性質的改變,對貨幣市場結構和貨幣控制力的影響非常大。技術是推動這一切改變的根本動力,貨幣數字化的底層技術是計算機及互聯網,而數字貨幣則是 區塊鏈 。
計算機時代,商業銀行攜M2掌控貨幣創造力
貨幣數字化是1970年之後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改變。在此之前,銀行沒有計算機系統、網路系統,ATM機24小時銀行沒有出現,銀行依靠人工做清結算,用戶存儲、支取、轉賬匯款都不方便,很多人、企業都存在有大量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當時的貨幣市場上,M0和M1的佔比要比現在更大,M2則小得多。
央行研究及發行數字貨幣的目的:增強貨幣市場的控制力
但是,計算機和互聯網出現之後,銀行的清結算系統給貨幣結構帶來根本性改變。銀行可以實現快速存儲、借貸、支取和轉賬匯款,用戶將大量現金存入銀行,這樣市場上現金大量減少,而存款大量增加。這一變化導致三個結果:一是債權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用戶持有的現金,是央行的債務,屬於MO范疇,如果存入商業銀行則是銀行的債務,屬於M2范疇。二是大大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能力,M2佔比和貨幣乘數增大,銀行的債務和資產都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商業銀行吸收了更多的存款(債務),從盈利角度考慮同樣放出更多的 貸款 (資產);另一方面由於計算機的出現,銀行可以更加精準的控制風險,擴張資產負債表,不斷吸收更多存款,釋放更多貸款。三是商業銀行的控制力增大,央行控制力減弱,市場杠桿率大幅度增加,債務大規模擴張。
還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在投資銀行領域。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世界主要國家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在浮動匯率之下,匯率、 利率 波動較大,出現了投機套利空間。套利空間誘發了各種金融創新,包括期權、期貨、信託、各種基金及衍生品,投資銀行藉此興起。由於互聯網和計算機的出現,大大增強了投資銀行的風控能力,同時也鼓勵他們快速擴張。高回報促使更多資金從商業銀行流向投資銀行,商業銀行迫於盈利壓力藉助「影子銀行」將錢轉投到投資銀行領域。可見,在計算機出現和執行浮動匯率之後,央行對貨幣的控制力被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削弱。雖然當時美國對銀行實行分業管理,監管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擴張,但是商業銀行通過擴張表外業務來規避美聯儲監管。這段歷史似曾相識,今天中國正在上演這一幕。
區塊鏈時代,央行能否借數字貨幣M0重新奪回控制權
最近中國央行去杠桿去得有點疲憊,與財政部「互掐」起來。這裡面反映的問題很多,央行在去杠桿方面確實比較被動,商業銀行在地方政府、地方融資平台、國有企業面前出現資產錯配、表外業務激增、杠桿率提升。這樣大大削弱了央行的貨幣控制能力和貨幣工具調控效果。
數字貨幣的出現,或許與數字貨幣化類似,改變貨幣市場結構,增強央行的貨幣控制力。數字貨幣時代雖然基本上消滅了現金,但是MO卻回來了,數字貨幣與現金一樣都是MO,屬於央行的負債。在中國人民銀行姚前博士公開的信息,央行數字貨幣擬採用「雙層架構」,即銀行賬戶加數字貨幣錢包賬戶。數字貨幣錢包賬戶實際上是映射到商業銀行系統的個人「錢包」,屬於M0范疇。銀行賬戶系統里的資金屬於M2范疇。
我們可以推測,如果央行按照雙層價格設計發行數字貨幣會給貨幣市場帶來什麼影響?首先,「私人錢包」里的數字貨幣像現金一樣重新回到MO的范疇。用戶掌握了自己的密鑰,將現金存放在私人錢包裡面,不用擔心商業銀行會拿走這筆錢。其次,數字貨幣如果採用區塊鏈技術,將促進商業銀行「脫媒」,商業銀行的資金可能會再次外流,更多地流向投資銀行和其它新派生的金融機構。這樣,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能力被壓縮,M2佔比可能會降低。第三,中央銀行對貨幣的控制能力得到增強。
央行研究及發行數字貨幣的目的:增強貨幣市場的控制力
當前,央行發行的貨幣在社會中自由流通。最後怎麼回籠呢?一個是商業銀行派生貨幣的回籠,一個是央行基礎貨幣的回籠。前者央行可以通過存款准備金、利率及其他政策去控制,後者是由稅收體系和公開市場操作來完成的。
但是,發行數字貨幣之後,央行控制的基礎貨幣佔比提升,M2可能下降,提高了央行的調控籌碼。不過,日本教授黑田明伸在《貨幣制度的世界史》里研究發現,大量現金流入市場後,官方幾乎無力回收,這些現金就像「沉沒」了一樣。數字貨幣和現金一樣屬於MO,央行容易控制和回收嗎?
騰訊雲區塊鏈首席架構師敖萌認為,可編程貨幣可以大大加強央行對數字貨幣的控制權。敖萌博士認為:「通過編程,央行可以控制貨幣的整個生命周期——創造、流通、回籠。」怎麼理解?對於計算機,它的內部是有一定的自我控制的功能。以早期面向對象語言為例,要求至少有兩個函數,一個是構造函數,一個是析構函數。你既要解決它的創造問題,也要解決它的消亡問題。如果我們未來上升到可編程的數字貨幣,央行的控制權就大了很多。甚至在流通環節也可以增加控制。這也是為什麼各國央行都對區塊鏈技術抱有非常大的興趣。
如果央行數字貨幣能夠提高央行對貨幣的控制力,那麼因計算機興起和數字貨幣化帶來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和表外業務過度擴展、杠桿率、債務率過高等問題,或許可以得到緩解。央行擁有更強的貨幣控制力,如果對貨幣市場管控科學得當,應該能更好地預防、緩解金融危機。
技術推動變革,計算機技術的出現,導致大量現金進入商業銀行系統,貨幣債權發生轉移,貨幣市場結構發生改變。央行的負債M0縮減,對貨幣市場的控制力減弱,商業銀行通過貨幣乘數創造大量M2,資產負債表大規模擴展,同時引發誘發通貨膨脹、高負債等問題。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同樣引發貨幣債權、貨幣市場結構和貨幣控制權的改變。央行可發行數字貨幣,或促使貨幣從現金和銀行系統進入數字貨幣錢包賬戶,央行可重新奪回了MO和貨幣控制權,商業銀行在M2的創造能力被削弱。
增強貨幣控制力,應該是央行研究及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主要動力。真正的難題是,如何化解央行對貨幣控制權的訴求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矛盾,如何結合先行的反洗錢、稅收等法律,平衡好各方利益,制定央行數字貨幣的管理機制。
D. 數字金融與企業影子銀行的關系
] 影子銀行是中國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變化的催化劑,受到全桐前扒球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金融科技增長對中局昌國委託貸款規模增量存在顯著的抑製作用,而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同樣為國民經濟的結構性優化提供了臂助。文章基於2013—2018年間省際經驗數據,研究發現金融科技的發展是委託貸款規模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即便在控制了其他潛在悔襲可能影響影子銀行規模的諸多因素的前提下。融資隱蔽性為影子銀行業務發展提供了天然屏障,而銀行急切憑借金融創新機制舒緩經營壓力的做法同樣可能催生影子銀行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
E. 央行數字貨幣試運行,發行數字貨幣有什麼好處
發行數字貨幣的好處第①,儲戶不再需要存款保險,因為央行不存在違約風險;第②,持有大量資金的貨幣經理可以選擇央行賬戶做隔夜存款,而非選擇影子銀行;第③,紙質貨幣供給的成本將完全消除;第④,央行支付儲戶利息將十分便捷,以利於央行貨幣政策的傳導。
F.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中有著極多的應用,諸多的特性讓金融業的未來有了很大的想像空間。
對於單一(國內)央行而言,比特幣可以被視為一種「外匯幣種」,比特幣並不會受到央行的貨幣政策影響。從這個角度出發,比特幣勢必會帶來所謂的貨幣競爭。美國遊客在境外旅遊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以非官方匯率兌換外幣的經驗。當地人兌換美元的初衷可能是避免高通脹帶來的影響(通脹稅)。
如果這種兌換可以被「發揚光大並廣泛使用」,政府利用通脹稅增加財政收入的方式勢必會受到限制,而以往傳統的外匯管制也會失去相當的作用。只要有網路或者電話,人們就可以利用數字貨幣作為兌換媒介。
挑戰全球貨幣地位
盡管比特幣在短期不太可能取代全球主要貨幣,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場合,比特幣依然有機會起到主導性的作用。美元的地位在全球許多國家有目共睹,但是由外國銀行所創造的美元計價存款項下負債已經帶來了管轄問題。如果美國銀行進一步提供比特幣計價的貸款,並且接受比特幣的贖回,監管層該如何應對?事實上,如今的歐元美元市場已經有類似的跡象。
換句話說,在金融危機時刻,市場如果希望的是比特幣存款而非美元存款,那麼傳統意義上央行的「最後貸款人」地位將完全失去。
充當避險資產
避險資產並不意味著無風險資產,而是指那些危機時刻投資者願意湧入的資產。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地產就是避險資產;而進入到21世紀之後,美債則成為了避險資產。比特幣能否成為下一個關鍵性的避險資產?答案有可能是肯定的,也有可能是否定的。但是回想之前歐元區危機時刻CUF在匈牙利按揭貸款的主導地位,比特幣顯然是有機會一戰成名的:在美元計價通脹,比特幣計價通縮的背景下,由於美聯儲無法通過擴大比特幣供給美元/比特幣匯率將出現暴跌。
起到有價證券的作用
在完美的宏觀經濟模式下,證券交易應該屬於無縫對接。但是在貨幣政策影響下,現在的債券OTC交易流動性非常差,即便是流動性最好的十年期美債都曾經出現過流動性問題。質地良好的抵押品(通常是國債)需求由此急升。如果區塊鏈技術足夠成熟,那麼很有可能給市場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抵押品供給。當然,國債需求降溫則有可能導致利率上行。
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有一種看法認為區塊鏈的使用將導致全球央行退出歷史舞台。這種可能性自然存在,但是就短期來看,並不是太現實——央行完全退居後台需要許多硬資產比如房產、人力資本找到流動性載體/媒介。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區塊鏈技術將使得金融市場完全透明化,從而帶來一個更加穩健的金融體系。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主流的戴蒙德和戴維格銀行擠提模型並不依賴於金融市場的不透明性。理論情況下,銀行的投資組合處於完全透明。但是即便如此,意外的大規模贖回依然會令金融體系出現問題。
央行的數字貨幣/現金
現行的貨幣和支付架構都形成於互聯網誕生之前。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人們必須學會適應,沒有理由拒絕央行提供數字貨幣的可能性。在比特幣之前,美國財政福曾提供過線上數字債券賬戶,雖然這種賬戶並非用於支付系統,但是理論上完全可以適用。
央行的數字賬戶具有許多優勢。首先儲戶不再需要存款保險,因為央行不存在違約風險;其次,持有大量資金的貨幣經理可以選擇央行賬戶做隔夜存款,而非選擇影子銀行;第三,紙質貨幣供給的成本將完全消除;第四,央行支付儲戶利息將十分便捷,以利於央行貨幣政策的傳導。
現實應用
布比區塊鏈在技術平台方面取得多項突破,能夠滿足數千萬級用戶規模的場景,並且具備快速構建上層應用業務的能力。布比區塊鏈已經應用於股權、供應鏈、積分等領域,並正在與交易所、銀行開展試驗和應用測試。數貝荷包做為布比區塊鏈平台上的一款積分應用已於近期上線,陽光保險做為國內第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在該平台上發行區塊鏈積分(陽光貝),對區塊鏈技術在各行業中的落地應用是一個很好示範作用。
區塊鏈技術一定會深深的影響金融行業,並在長久的時間內產生重要的影響,人們將會一一見證其在現實中引發的深刻變化。
G. 央行行長易綱專訪釋放六大信號!提到了數字人民幣、貨幣政策
5月26日,央行官網發布央行行長易綱在「兩會」期間就重點問題接受《金融時報》《中國金融》記者采訪全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采訪內容釋放六大政策信號:
經濟數據轉好
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的安排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使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經濟增速為-6.8%,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有待加大。
易綱認為,目前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生產生活秩序基本恢復常態,經濟數據呈現好轉態勢,4月份製造業PMI為50.8,已連續兩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上方。
「盡管境外疫情形勢及其影響還有很大不確定性,但我國經濟韌性強,內需市場廣闊,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易綱稱。
易綱表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我們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綜合運用、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根據央行數據,去年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8.65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同期社融增速為10.7%。業界有時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宏觀杠桿率。考慮到今年名義GDP增速低於去年,而M2和GDP增速目標高於去年,宏觀杠桿率會階段性上升。
五方面加大貨幣政策創新力度,
提高企業融資的「直達性」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市場高度關注這一工具的具體內容。
易綱解讀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通過貨幣信貸政策的結構化、精準化,縮短貨幣政策的傳導鏈條,提高企業融資的「直達性」:包括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1.5萬億元、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加大貨幣政策創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針對性和精準度:
一是延長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
二是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
三是改進政府性擔保機制。提高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放大倍數,擴大融資擔保規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擔保費率和反擔保要求。
四是加大債券市場融資支持。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凈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支持小微企業。支持金融機構2020年發行小微專項金融債券3000億元,專門用於發放小微企業貸款。
信用債融資方面,根據Wind數據,2019年公司信用債凈融資(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融、PPN)凈融資規模2.2萬億,今年增加1萬億的目標意味著凈融資規模將達到3.2萬億。今年市場利率下行,債券發行利率也走低,增加信用債融資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根據Wind數據,2019年全年發行小微金融債券2048億,其發行主體主要是地方城商行、農商行。易綱提出的目標相比去年增加了1000億。
五是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
金融風險關注銀行風險,疫情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一定下遷壓力
中國人民銀行去年發布《金融穩定報告(2019)》披露了時間表:2018年邊制訂攻堅戰行動方案,邊落實各項工作舉措,已實現良好開局;2019年承上啟下,全面、縱深推進各項任務部署;2020年是攻堅戰收官之年,力爭從基本完成風險治標逐步向治本過渡,完成攻堅戰的既定任務。
易綱認為,總體看,目前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得到有序處置,系統性風險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金融業總體平穩健康發展。
在各類風險中,易綱重點關注銀行風險。易綱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一定下遷壓力,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需引起關注。2020年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6000億元,主要源於銀行業資產規模擴張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於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滯後性,加之疫情以來銀行業對企業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後期銀行可能面臨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資產增加和處置壓力。
具體來看,面對疫情沖擊下的經濟下行態勢,城商行和農商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都弱於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第一季度,城商行利潤同比下降1.2%,農商行利潤同比僅增長1.9%,而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7%和9.4%。
資本充足率方面,第一季度,城商行資本充足率同比僅上升0.01個百分點,農商行資本充足率更是同比下降0.16個百分點,而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則分別同比上升0.47個百分點和0.67個百分點。
城商行和農商行不良貸款比例上升較快。第一季度,城商行和農商行不良貸款比例同比分別上升0.57個百分點和0.04個百分點,而股份制銀行下降0.07個百分點。
城商行和農商行撥備覆蓋率下降較快。第一季度,城商行和農商行撥備覆蓋率同比分別下降29.37個百分點和6.74個百分點,而股份制銀行則上升了7.71個百分點。
LPR改革對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2019年8月,央行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革後LPR參考MLF,貸款利率則錨定LPR——央行的政策利率能直接傳導至貸款利率,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在此基礎上,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於2020年3月1日如期啟動,並將於今年8月完成。
目前來看,貨幣政策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效率明顯增強。央行數據顯示,4月的1年期LPR品種報3.85%,相比改革前的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降46BP;5年期以上LPR品種報4.65%,相比改革前下降了25BP。企業貸款利率降幅更大,2020年3月,一般貸款利率為5.48%,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了62BP。
易綱認為,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價格,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標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
易綱指出,LPR改革對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貸款市場利率整體下行,銀行發放貸款收益降低,為了保持和資產收益相匹配,銀行會適當降低負債成本,高息攬儲動力隨之下降。實際上,銀行存款利率已出現一定變化,部分銀行主動下調了存款利率,市場化定價的貨幣市場基金等類存款產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數字人民幣何時正式推出尚沒有時間表
易綱介紹,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場景適用性和風險可控性。
他表示,但目前的試點測試,還只是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工作,並不意味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何時正式推出尚沒有時間表。
實施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方案
易綱表示,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實施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方案,通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信用貸款佔比。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並明顯降低費率。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
這一目標增速相比去年提高10個百分點。不過,去年普惠小微貸款任務超額完成。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五大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6萬億元,相比上年末增長53.1%。
一直以來,大量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根結就在於缺乏足夠的抵質押物。而信用貸款不需要企業提供完全擔保,銀行憑著對企業經營狀況和信譽的了解發放貸款,能夠幫助誠信經營的企業快速獲得融資支持。
2020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2.4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佔15.4%,比上年末高1.9個百分點,信用貸款業務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以下為央行網站披露的專訪全文: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和中國經濟都產生了較大沖擊,一季度中國GDP同比下降6.8%。您怎麼看當前國際和國內的經濟形勢?
易綱: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戰以來全球最嚴重的一次大流行病,已經影響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人數超過540萬,並仍在擴散。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失業人數大幅增長。特別是二季度,各國抗疫採取的「大停擺」措施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將集中體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組織認為,二季度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將遭受史無前例的沖擊,經濟收縮強度很可能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甚至上世紀的大蕭條。全球金融市場在前期巨幅震盪後有所緩和,但基本面因素持續嚴峻,風險並未消除。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也帶來了重大沖擊,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投資、消費、出口都是兩位數負增長,部分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
盡管境外疫情形勢及其影響還有很大不確定性,但我國經濟韌性強,內需市場廣闊,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記者:為應對疫情沖擊,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採取了超常規量化寬松政策。中國在金融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看效果如何?下一步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和主要考慮是什麼?
易綱:為對沖疫情影響,2月1日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等部門迅速出台了30條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加大總量逆周期調節,創新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疫情暴發以來實施的對沖政策累計達5.9萬億元,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總量上,我們通過3次降准、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增加再貸款再貼現等,超預期投放流動性,堅定支持我國金融市場在春節後2月3日如期開市,堅決穩定金融市場信心。
價格上,我們引導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別下行,並啟動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推動降低存量貸款利率。
結構上,我們根據疫情形勢,精準施策,積極運用3000億元專項優惠再貸款、1.5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6000億元新增政策性銀行貸款額度,優先支持疫情防控重點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生產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服務業企業等。
政策配合上,我們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對於疫情防控重要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生產企業提供財政貼息,延長中小微企業貸款還本付息期限,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
這些綜合舉措,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在大部分經濟指標下滑的情況下,貨幣信貸逆勢增長。1-4月人民幣貸款新增8.8萬億元,同比多增近2萬億元,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1.1%和12%,增速明顯高於去年,體現了有力的逆周期調節。今年以來,中小微企業融資「量增、價降、面擴」。4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5.1%,增速比上年末高2個百分點。4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個百分點。4月末在金融機構有貸款余額的中小微企業超過2800萬戶。
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我們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綜合運用、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記者:當前,受疫情影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生存壓力凸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盡力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請問央行在落實這一要求方面有哪些舉措?
易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通過貨幣信貸政策的結構化、精準化,縮短貨幣政策的傳導鏈條,提高企業融資的「直達性」。
一是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向重要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防疫企業發放優惠利率貸款,也就是支持保供。截至5月23日,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已支持銀行向7000多家重點企業累計發放優惠貸款近2800億元,財政貼息後企業實際融資利率約為1.25%。專項再貸款是特事特辦、特事快辦,在抗疫保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發放之前有嚴格流程,發放之中有台賬制度,發放之後有審計部門的核查,對違規發放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確保了專款專用。
二是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1.5萬億元,加大對有序復工復產、脫貧攻堅、春耕備耕、禽畜養殖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並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娛樂、住宿餐飲、交通運輸行業的小微企業提供普惠性融資支持。截至5月21日,運用再貸款再貼現專項額度支持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含貼現)共4720億元,共支持企業(含農戶)57萬戶。專用額度政策設計是市場化的普惠金融機制,兼顧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中小銀行的保本運營,對銀企雙方都是可持續的。
三是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加大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截至4月30日,金融機構已對超過1.2萬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本息實行了延期。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大貨幣政策創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針對性和精準度:
一是延長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即對於2020年底前到期的中小微企業貸款本金、2020年底前存續的中小微企業貸款應付利息,還本付息日期最長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同時,要求金融機構對於普惠小微貸款實行應延盡延。
二是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實施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方案,通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信用貸款佔比。
三是改進政府性擔保機制。提高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放大倍數,擴大融資擔保規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擔保費率和反擔保要求。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資金池」,用於小微企業應急轉貸、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補充等。
四是加大債券市場融資支持。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凈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支持小微企業。支持金融機構2020年發行小微專項金融債券3000億元,專門用於發放小微企業貸款。
五是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對復工復產核心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及其核心配套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帶動產業鏈恢復運轉。推動及時支付條例加快落地,加大核心企業賬款清欠。發揮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作用,促進中小微企業2020年應收賬款融資8000億元。督促核心企業賬款確權,推動應收賬款更多使用權責清晰的商業匯票。
記者:今年是三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經過兩年多的治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哪些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加大中國金融體系風險,特別是中小銀行的風險?有哪些防範措施?
易綱:2018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金融委具體要求,金融部門採取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積極成效。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影子銀行無序發展得到有效治理,重點高風險金融集團平穩有序處置,互聯網金融和非法集資等涉眾金融風險得到全面治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制度建設有力推進,有效應對金融市場波動和外部沖擊風險。總體看,目前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得到有序處置,系統性風險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金融業總體平穩健康發展。
但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一定下遷壓力,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需引起關注。2020年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6000億元,主要源於銀行業資產規模擴張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於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滯後性,加之疫情以來銀行業對企業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後期銀行可能面臨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資產增加和處置壓力。
同時,若國際疫情形勢長期化,全球經濟增長受損日益嚴重,境外金融市場動盪可能仍會蔓延,對我國市場造成沖擊,並給我國國際收支和跨境資本流動帶來不確定性。
下一步,我們會在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按照中央既定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把握好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和防控風險之間的關系,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
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中,人民銀行將認真履行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職責,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處理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和防範道德風險的關系,突出壓實金融機構的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的屬地責任,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和最後貸款人的責任。一旦出現重大金融風險,相關股東和債權人應依法承擔相應損失,嚴厲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違法違規、失職瀆職等行為。
記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下一步在利率市場化改革方面有哪些考慮?
易綱: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價格,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標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人民銀行已經分別於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放開貸款和存款利率管制,2019年8月人民銀行啟動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以來,利率市場化改革又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是LPR與市場資金供求相關性明顯增強。比如,2020年5月發布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為3.85%和4.65%,自去年8月改革以來分別累計下降0.4個和0.2個百分點,充分體現了市場資金供求變化。
二是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明顯增強。2020年5月中旬,新發放貸款中,利率低於原貸款基準利率0.9倍的佔比為35.3%,是LPR改革前的近4倍,貸款利率的隱性下限已被打破。
三是有效促進了貸款實際利率的降低。4月份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4.81%,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1個百分點,5月份預計繼續下降。
四是LPR改革對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貸款市場利率整體下行,銀行發放貸款收益降低,為了保持和資產收益相匹配,銀行會適當降低負債成本,高息攬儲動力隨之下降。實際上,銀行存款利率已出現一定變化,部分銀行主動下調了存款利率,市場化定價的貨幣市場基金等類存款產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深化LPR改革,疏通貨幣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有序推進存量貸款基準轉換。
記者: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近年來金融部門堅定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目前開放舉措的落地情況如何?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影響中國對外開放的節奏和步伐?今年在金融開放領域還有哪些新舉措?
易綱:近年來,金融部門集中宣布了40多條對內對外自主開放措施。目前,這些措施落地進展良好,絕大多數措施已在法律層面和實踐層面落地。
一是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外資股東資質限制不斷放寬。
二是企業徵信、評級、支付等領域已給予外資國民待遇,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不斷深化,配套的會計、稅收和交易制度不斷完善。
三是疫情並未打亂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節奏。近期,萬事達卡進入銀行卡清算市場的籌備申請已獲批,惠譽成為繼標普之後第二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評級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實現對其在華合資證券公司的控股,貝萊德、路博邁等外資金融機構的准入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這些開放措施著眼於提供開放、包容、充分競爭的金融環境,最大限度地鼓勵創新,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在擴大金融開放的同時,金融部門不斷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加強風險防範,推動金融監管的能力、強度與金融對外開放相互適應、齊頭並進。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對內對外自主開放,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繼續落實好近年來宣布的金融開放措施,確保各項措施全部切實落地,吸引更多外資和民營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
二是推動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設定統一的准入標准,推動系統化、制度化開放。
三是不斷完善營商環境,簡政放權,尊重契約,保護產權,加強政策制定的溝通機制,將更多的事前審批改為事中事後監管。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市場主體,強化競爭制度的基礎性作用。
四是將擴大開放與加強監管密切配合,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記者:中國央行很早就開始研究法定數字貨幣,並且已經在一些城市進行了內部封閉試點測試。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重大意義是什麼?目前測試工作進展如何?預計何時能夠正式發行?
易綱:當前,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驅動力。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有利於高效地滿足公眾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對法定貨幣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平,助推我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人民銀行較早開始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工作。2014年,成立專門團隊,開始對數字貨幣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及相關國際經驗等問題進行專項研究。2017年末,經批准,人民銀行組織部分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和有關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的研發。DC/EP在堅持雙層運營、現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頂層設計、標准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
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場景適用性和風險可控性。
但目前的試點測試,還只是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工作,並不意味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何時正式推出尚沒有時間表。
記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央行在金融支持脫貧攻堅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如何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持續做好「三農」方面的金融服務,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易綱:近年來,人民銀行堅持金融扶貧與普惠金融相結合、金融支持與風險防範相結合,金融精準扶貧的政策、組織、產品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抓好金融扶貧政策落實落細,強化扶貧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加大「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支持力度,提高這些地區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可得性。
二是加大產業扶貧金融支持力度,幫助貧困地區培育和發展扶貧產業,推動金融支持與產業扶貧融合發展,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發展金融支持。
三是促進金融扶貧可持續發展,加強貧困地區信貸資產質量尤其是扶貧小額信貸的監測,及時提示預警,防止出現「因貸致貧」。
四是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支付、徵信等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鞏固提升貧困地區基礎金融服務水平。
五是做好金融支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升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服務農村和貧困地區的能力,系統總結宣傳金融精準扶貧工作成效,開展2020年後續政策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