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字貨幣的影響有哪些
數字貨幣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其所依託的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去中心化,可以用於數字貨幣以外的其他領域,這也是比特幣受到熱捧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如果數字貨幣被作為一種貨幣受到公眾的廣泛使用,則會對貨幣政策有效性、金融基礎設施、金融市場、金融穩定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具體吳曉霞:
1、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如果數字貨幣被廣泛接受且能發揮貨幣的職能,就會削弱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並給政策制定帶來困難。
因為數字貨幣發行者通常都是不受監管的第三方,貨幣被創造於銀行體系之外,發行量完全取決於發行者的意願,因此會使貨幣供應量不穩定,再加上當局無法監測數字貨幣的發行及流通,導致無法精準判斷經濟運行情況,給政策制定帶來困擾,同時也會削弱政策傳導和執行的有效性 。
2、對金融基礎設施的影響
基於分布式分類賬技術進行價值交換的分散機制改變了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所依賴的總額和凈額結算的基本設置。分布式分類賬的使用也會給交易、清算和結算帶來挑戰,因為它能促進不同市場和基礎設施中傳統服務供應商的非中介化。這些變革可能對零售支付體系以外的市場基礎設施產生潛在影響,如大額支付體系,證券結算體系或交易資料庫。
3、對廣義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的影響
數字貨幣和基於分布式分類賬的技術如果被廣泛使用,就會對金融體系現在的參與者特別是銀行的中介作用帶來挑戰。銀行是金融中介,履行代理監督者的職責,代表存款人對借款人進行監督。
通常銀行也開展流動性和到期轉換業務,實現資金從存款人到借款人的融通。如果數字貨幣和分布式分類賬被廣泛使用,任何隨後的非中介化都可能對儲蓄或信貸評估機制產生影響。
4、安全隱患與金融穩定的影響
假定數字貨幣被公眾所認可,其使用大幅增加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法定貨幣,則與數字貨幣有關的用戶終端遭到網路攻擊等負面事件會引起幣值的波動,進而對金融秩序和實體經濟產生影響。
此外,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通常在最初為少數人持有,如比特幣在 2010 年 5 月發生的第一次購物是 1 萬 BTC 購買了 25 美元的比薩餅,到 2013 年底的三年多時間里每個比特幣的價格漲到 1200 美元。
(1)數字貨幣會引起戰爭嗎擴展閱讀
亞馬遜將在墨西哥啟動數字貨幣項目
2月11日早間消息,據CoinDesk報道,亞馬遜或將在墨西哥啟動數字貨幣項目。亞馬遜正在為數字和新興支付(DEP)部門招聘軟體開發經理,來開發新的支付產品,該產品將使客戶能夠將現金轉換為數字貨幣。
數字和新興支付部門打算首先在墨西哥推出該產品。後續將擴展至巴西和印度。據悉,該數字貨幣項目將完全專注於新興市場的支付服務。
㈡ 發生戰爭比特幣漲還是跌
比特幣會漲,如果局部戰爭對經濟影響也很大的,比特幣是靠中國炒起的,到時有還有錢投資比特幣,比特幣又不是黃金,跌是肯定的,會回到他本來的價值。
【拓展資料】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的交易記錄公開透明。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其總數量有限,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2021年6月,薩爾瓦多通過了比特幣在該國成為法定貨幣的《薩爾瓦多比特幣法》法案。9月7日,比特幣正式成為了薩爾瓦多的法定貨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賦予數字貨幣法定地位的國家。
2021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通知指出,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
2021年11月10日,比特幣價格再創歷史新高,首次逼近6.9萬美元/枚。
2022年1月,比特幣繼續下跌,跌破42000美元,觸及去年9月以來未見水平。
㈢ 央行數字貨幣發行能否直接導致幣圈雪崩
完全不會,這就不是一種東西,好多人只看到數字貨幣是一種虛擬幣,完全不知道幾種主流數字貨幣已經是一個應用生態了,可能我這樣說不了解數字貨幣的人還是不懂,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可以把現在數字貨幣理解成一種 游戲 幣,而這種 游戲 幣在網路上所有的 游戲 里都通用的,而全球已經有幾萬款這種的 游戲 了,這個 游戲 叫dapp,就是去中心化應用。很多人包括炒幣的人都不知道這些幣能幹什麼,只是把幣當成股市那樣炒,其實數字貨幣的應用已經很成熟了。
你可以把幣放進dapp 游戲 里當 游戲 幣,也可以在dapp礦池用幣挖礦,在nft交易所鑄造,交易nft藝術品,還可以在defi應用里做理財,還可以在購物網站買東西,在去中心化視頻平台odysee打賞,總之能做的太多了
新來的央行數字貨幣能幹什麼呢,它只是一個沒有生態的光桿司令,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和一個成熟的體系競爭,拿什麼去影響一個已經被全球廣泛接受,廣泛應用的成熟體系呢,
這就好比有人提問:假如甘比亞發行新貨幣,是不是會引起美元的血崩?
技術層面上講:一個是去中心化(比特幣),一個是完全的中心化(央行數字貨幣)。再簡單點,按現在官方的說法就是:一個是匪,一個是官!
言歸正傳,央行的數字貨幣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我們可以用數字貨幣收集很多大數據進行分析,同時可以推廣到全球,這樣我們的人民幣國際化就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翱翔在廣闊的世界舞台,再說數字貨幣是需要背書才能擁有全球人民的共識,並不是比特幣這樣完全去中心化的存在,我們數字貨幣在幣圈可能才剛剛開始,但是卻能夠成長為最強的數字貨幣,這就是中國的力量!
告別數字貨幣桎梏,區塊鏈從理想走入現實
早期,人們對於區塊鏈的認識僅僅只是停留在較為簡單且原始的發幣或者ICO的層面上,這造就了很多區塊鏈平台和很多不切實際的區塊鏈項目的出現。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主要是因為比特幣對於人們影響的深度所導致的。事實上,如果僅僅只是把區塊鏈局限在數字貨幣的范圍內,缺少了更多現實意義上的支撐,所謂的區塊鏈僅僅只是像中本聰的比特幣一樣,只是一種理想而已,無法真正進入到現實和主流當中。
反過來,如果我們不把發幣或者ICO當成是區塊鏈的首選,而是將區塊鏈技術的研發、落地和應用當成是第一個選項。那麼,區塊鏈或許可以找到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最終區塊鏈也不再僅僅只是一種虛假的想像,而是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存在。
相對於發幣或者ICO的「直奔主題」,區塊鏈的落地和應用更多地是走「曲線救國」的道路。「直奔主題」的發展模式雖然可以賺快錢,雖然可以簡單、輕便,減少投入,但是,這種發展模式本身缺少了底層實體經濟的支撐,這就造成了它建構起來的「上層建築」越是高大,越是會陷入到更大的風險當中。從本質上來看,區塊鏈的這種「直奔主題」的發展模式其實是互聯網模式的延續,收割流量成為主要的盈利模式。雖然這種發展方式的速度非常快速,但是,一旦流量紅利不再,用戶變得成熟,這種發展模式便會遭遇困境。
以發幣或者ICO為終極主題讓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始終都跳不出數字貨幣的桎梏,因為區塊鏈本身的技術並未產生根本性的改變。長此以往,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始終都不會有新的區塊鏈技術的支撐,它非但無法更多地惠及到其他行業,而且無法真正融入到主流體系當中。
當區塊鏈行業經歷了持續的洗禮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拋棄「直奔主題」的發展模式,轉而選擇「曲線救國」的發展模式。首先,通過研發來不斷完善和豐富區塊鏈的技術,讓區塊鏈技術不再僅僅只是數字貨幣的專屬,以底層區塊鏈技術的改變來尋求區塊鏈發展的更多可能性。當區塊鏈技術開始變得豐富之後,我們的確看到了很多新應用的出現,當新應用開始不斷展開,區塊鏈的「底座」還是變得龐闊而堅固。
其次,區塊鏈開始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和方法。當區塊鏈的「底座」穩固之後,圍繞著區塊鏈的盈利模式和方法同樣開始發生深刻改變。盡管在有些時候,發幣可以讓區塊鏈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但是,這種發幣是建立在區塊鏈應用的基礎之上的。另外,發幣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收割韭菜,而是為了確保區塊鏈項目可以更加高效的運轉。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區塊鏈已經找到了新的盈利模式和方法,這套全新的盈利模式和方法是建立在區塊鏈的落地和應用基礎之上的,它的每一個盈利點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落地和應用的環節。雖然這種方式可能沒有「直奔主題」的方式快速,但是,它卻是可以保證區塊鏈可以回歸本質,可以讓區塊鏈的功能發揮到最大的方式。
長期以來,區塊鏈以及比特幣其實是一種非主流的存在。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人們沒有找到它與主流貨幣之間通道,最終讓自身變成了一個「獨立王國」。當DCEP出現之後,其實正在解決這個「通道」問題,數字貨幣開始找到了回歸主流市場的方式和方法。同時,以DCEP為代表的法定數字貨幣的出現,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以比特幣為代表的非主流數字貨幣市場亂象的出現。因為在法定數字貨幣體系下,單純地以炒幣為盈利模式的數字貨幣將會面臨越來越多新的挑戰。
無論是從區塊鏈的技術上,還是從區塊鏈的應用上,一個更加現實、更加理性的區塊鏈發展模式正在形成。其實,這是區塊鏈從理想走入到現實的必然。只有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來盡可能多地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盡可能多的行業當中,我們才能建築起無比龐大的區塊鏈「底座」,從而讓區塊鏈行業的發展真正進入到一個相對理性且合理的發展軌道。
涅槃之後,區塊鏈開始迎來重生
對於區塊鏈來講,告別數字貨幣,其實是一次涅槃,因為區塊鏈的母體其實就是數字貨幣。當區塊鏈拋棄了以簡單建構一個主流市場之外的數字貨幣為代表的發展模式之後,其實,它正在選擇一種更加艱難、更加漫長的發展道路。然而,這種發展道路其實是更加貼合實際的,因為只有將區塊鏈應用到實體行業當中,為實體行業降本增效,它的盈利模式才有了注腳。可以預見的是,經歷了區塊鏈的這次涅槃之後,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必將開始迎來重生。
區塊鏈開始找到走向主流的通道。長期以來,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應用似乎一直都游離於主流市場之外,小眾、高冷、非主流是人們對於區塊鏈的基本認知。經過市場監管、技術迭代、國家加持之後,區塊鏈開始一步步走入人們的生活。我們現在在食品溯源、法律監管、版權保護等諸多領域當中都開始出現區塊鏈的身影,區塊鏈已經從非主流走向主流。
無論是區塊鏈應用的逐漸鋪開,還是DCEP的開始試點,其實都是這種現象的直接體現。隨著越來越多的行業當中開始出現區塊鏈的身影,人們生活的越來越多的流程和環節開始越來越多地被區塊鏈深度改變,區塊鏈將會從小眾走向大眾,從非主流走向主流。這是區塊鏈掙脫數字貨幣母體桎梏的結果,同樣是在它從理性進入現實的必然。
區塊鏈的角色和定位開始被重塑。早期,人們把區塊鏈看成是一個與傳統行業以及互聯網行業勢同水火的存在。顛覆者和掘墓人是人們對於區塊鏈的基本定位,這種定位的結果,讓區塊鏈站在了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對立面。正是因為如此,早期區塊鏈的發展其實缺少試驗場和營養基的,最終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陷入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里。
經歷了監管的洗禮,有關區塊鏈的角色和定位開始被重新塑造。區塊鏈不再是叛逆者,而是變成了一個賦能者。通過將自身的技術應用到不同的行業當中,去解決那些用互聯網技術無法解決的痛點和難題。這個時候,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才算是跳出了原有的角色和定位,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對於區塊鏈來講,這其實同樣是一種重生。
區塊鏈的發展路徑開始分叉。發幣或者ICO其實是早期區塊鏈發展的唯一的終極目標,幾乎所有的區塊鏈從業者都把發幣或者ICO看成是無法繞過的那道坎。雖然這種方式的確可以通過收割韭菜的方式獲得發展,但是,這種缺少了底層支持和營養輸送的發展模式,其實是無法持久的。即使是比特幣,它的未來還僅僅只是停留在收藏的層面上。
經過涅槃之後,區塊鏈的發展路徑開始分叉:堅持發幣或者ICO的繼續發幣,但是,這種發展方式可以確定的是只能是小眾的,缺少未來的;堅持技術研發和應用的繼續堅持技術,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我們將會找到更多的發展可能性,再附之以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的支撐,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開始回歸主流和正道。
當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開始掙脫數字貨幣的桎梏,原本游離於主流貨幣體系之外區塊鏈開始從理想進入現實。經歷了涅槃之後,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開始實現重生。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未來區塊鏈發展的逐漸成熟,我們將會開啟一個區塊鏈發展的新時代,一個不是以發幣和ICO為唯一終極目標的新時代。
央行的數字人民幣跟加密貨幣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這兩個有什麼比較性?
數字人民幣是人民幣,跟你手裡的毛爺爺一個性質!屬於完全中心化的產物,也就是說完全由政府主導和控制!
加密貨幣由算力產生,去中心化,理論上不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府控制,這也是中本聰開發比特幣的初衷!
想讓加密貨幣崩掉,只能美國出手,別的國家基本都白扯,而美國會嗎?很顯然不會,美國是一個對新鮮事物比較寬容的國家!
目前來看,加密貨幣只會是短期的低迷,想要讓他徹底消失根本不現實,誰也不敢說能讓他徹底消失!
只能說,你太看重咱們國家在幣圈的重要性了
沒直接關系,, 央行數字貨幣是央行的,央行說了算,真正的區塊幣是幣圈的,沒人直接可以更改,,
幣圈那些垃圾玩意,叫「加密資產」就算給他們臉了,還敢叫「貨幣」!明顯再偷換概念,給人製造錯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將來在全中國任何地方都可以用,不得拒收!其它的所謂「加密資產」,人家說不要就不要,你拿錢換了那些玩意,都最後連紙都沒有。
首先,可以肯定得是不會。
第一,最大區別不是同類,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那叫貨幣,是人民幣的數字化應用,可以直接用於購買任何商品;幣圈裡面那些幣,叫起來是幣,但是不是幣,央行定義為虛擬資產,可以看成如股票、期貨等之類的東西。
第二,幣圈裡的東西叫做虛擬資產,它炒得再高,也是需要人民幣作為等價計算的,而數字貨幣始終是它的計算基礎。
第三,幣圈裡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種投資,行情好久漲,行情差就跌,就這么簡單!它崩不崩還得看市場。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貌似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數字人民幣,比特幣本身就是區塊鏈貨幣,這是根本區別。數字人民幣有央行發行人民幣作為錨定,保證與紙質人民幣同等價值。而比特幣沒有任何錨定保證他的價值,它的價值來源於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可以說它本身就是錨定貨幣
㈣ 數字貨幣有哪些弊端
數字貨幣面臨的法律風險:(一)在宏觀層面,存在法律風險、系統風險和消費者保護等問題。目前,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的立法問題尚未解決,電子貨幣的概念和相關條款有待明確,許多法律法規都還未跟進。其次,存在因單一發行機構倒閉而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如果某個發行機構因經營不善導致整個市場對電子貨幣喪失信心,其他電子貨幣發行機構也會面臨擠兌風險。而且,在缺少規范監管的前提下,社會公眾難以有效識別發行機構的資質和信用水平,如何有效地提示風險和保護社會公眾的權益成為難題。此外,互聯網支付的隱蔽性、快捷性和跨國界性使得電子貨幣不可避免地成為犯罪分子的洗錢工具。(二)在微觀層面,電子貨幣發行主體存在技術風險和信用風險。我國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包括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和其他企業,由於部分發行主體金融專業基礎薄弱,特別是我國缺乏強制性的技術安全標准,使得電子貨幣發行機構存在嚴重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隱患,系統軟體或硬體故障會影響電子貨幣的可用性。其次,發行機構的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投資集中度過高等原因會導致流動性不足,易於出現違約風險。此外,電子貨幣的支付和流通嚴重依賴各類網路,存在各類操作性風險,比如蓄意盜用他人賬號、發行機構內部作案和黑客的惡意入侵等隱患,均會損害電子貨幣持有人的利益。比特幣、瑞泰幣等所有的數字貨幣都適合。
㈤ 發生戰爭了比特幣還能用嗎
局部戰爭的話,比特幣作為避險資金,會刺激其價格上漲,比如每當伊朗和美國有沖突的時候,價格就會上漲,但是如果是世界大戰,任何投資產品都拋了吧,因為那時候人人想著逃命,還想著黃金和比特幣上漲,瘋了吧。但是世界大戰不大可能,所以每天有沖突的時候,我就去抹茶交易所買比特幣,漲了就拋了,賺十幾個點沒問題
㈥ 工業文明有哪些特徵
一、數字經濟的基礎框架
朱嘉明老師(著名經濟學家)認為:數字經濟是突變,是演化產生的結果,而不是漸變。所以,它與我們熟悉的工業文明和以前的農業文明,都有很大的差別。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研究其實還很不到位,只是嘗試去羅列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差別。
1.數字經濟區別於工業文明的部分特點
工業文明有四個特點:
第一,以生產為中心,整個社會都在努力把資源交給生產者,交給企業;
第二,經濟資源的分配,尤其是金融資源的分配,是以物權和債權為基礎進行;
第三,主要採用「公司」這種組織形式。我們通過幾百年之前的商法革命,將公司作為法人主體建立起來,明穗實現了有限責任制;
第四,工業文明的貨幣是信用貨幣。它是真正的虛擬貨幣,只是賬本上的一串數字。從實物貨幣到信用貨幣的發展,是為了應對貿易和賬期的需求。
數字文明與之相對應:
第一,以交易為中心,強調交易的效率和低磨擦;
第二,對應物權,提出一個概念叫「數權」;
第三,組織形態從過去的公司組織,轉變成自協組織;
第四,貨幣不激圓卜再是單極的,而是基於不同的需求在不同層面上流轉的多級數字通證。
2.物權、債權體制和數權體制的不同
現有銀行普遍採用信用貨幣制度。因此,在社會上流轉的貨幣,本質上只是某家銀行資產負債表負債端的一個數字而已。
由於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端要添加一個數字,在資產端也要添加一個數字與之相平衡。因此,資產負債表也叫平衡表,即balance sheet。即你在右端增加一個數字,那麼在左端也必須增加一個數字以保證左右兩邊的平衡。
在工業經濟時代,我們在左端增加的數字(資產項)只有兩類:物權和債權。
所謂物權,是可以衡量的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比如房子、地、機器設備,動產或者不動產等。物權可以放在資產負債表的左端腔稿,只要銀行認,它就可以在右端對應釋放出貨幣,也就是將金融資源分配給你。
所謂債權,是在過去長期的經營活動中,通過交易記錄證明你有比較強的還債能力。比如你在大公司工作,未來收入可預期。因此,銀行可以在沒有物權抵押的情況下,僅僅基於信用記錄,給你釋放一筆貨幣。
這時資產負債表左端抵押的,僅僅只是你的一張欠條。這就是債權。
銀行發放或者創造貨幣,是僅僅基於物權和債權來創造的。互聯網問世20多年後,發生了很大的差別。
比如去年全國非常火的網紅薇婭,以她為中心的團隊只有10個人,卻創造了4.6億的銷售額。排名第二的李佳琦,是賣口紅賣得非常好的男性。
如今,這些人正在我們的生活中大量出現。我們不能簡單地將他們理解成網紅或者粉絲經濟,因為這些人有知識、有影響力、有專業技能,有非常強的社交能力。
但是如果按照物權和債權體系來衡量的話,他們既沒有物權也沒有債權,因此得不到相應的金融資源的支持。所以,在茫茫人海中只有少數幾個網紅冒出來。
在工業文明或農業文明時代,我們永遠都是用存量去進行金融資源分配的。那麼在我們的經濟已經開始以技術、影響力、知識和創新為基礎來進行增長時,我們如何衡量人在其中所具有的價值?因此,我們提出數權的概念。
數權,是憑借可信數字證據要求其他利益主體不跨越邊界利益,依據合約、約定採取行動的權利。
這個可公開驗證,而且可信的數據,目前最好的載體就是區塊鏈。區塊鏈能夠通過眾多節點、去中心、簽名、時間戳等非常強悍的手段,保證數據的可信和有效性。如果沒有區塊鏈作為基礎設施,數字記錄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將很難確認。
在這樣一個基礎上,人的創造力、影響力、知識水平、專業程度、創新能力,在未來的經濟生活當中,將大幅度地被可信數據所記載。
那「是否能基於可信數據記錄來創造和分配金融資源」,將成為比較重要的問題。
當然,不只是創造貨幣,還包括貨幣的分配和交易。
在數字經濟的基本框架之下,我們看到進入數字金融或者數字經濟現在有兩條路徑,這兩條路徑一直在交戰當中:
一條是把區塊鏈當成一個可信的資料庫,為金融等機構提供可信數字證據。
某種意義上講,幣圈和鏈圈在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在鏈圈,是把大量的交易記錄或重要的證據存在區塊鏈上,將其變成可信的數字證據。但最終到分配金融資源這一步時,還要回到傳統金融機構去分配金融資源。
這類是改革,目前中國只允許以這種方式發生。
另一條路徑是一種激烈的變化。
比如比特幣、Libra(Facebook新推出的虛擬加密貨幣)採取的路徑,我根本就不與你商量,直接把貨幣創造和貨幣分配的權利數字化,以至於讓銀行的存在都成為疑問。
這種激烈的方式是和數字經濟本身的內在需求融合在一起的。
這兩條路徑未來如何發展,是我們現在研究中相當關注的問題。
當然,我是提倡通證的。通證可能在兩條路線中相對比較折中,我們認為金融工具、金融載體,可以是多層級的,不一定馬上就要取代貨幣;但可以在股票、證券、ABS(Asset Backed Securities資產支持證券)、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y 抵押支持債券或者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層面上,先做一些實驗。
現在鏈圈會更更保守一些,認為這樣做也會違反監管條例,所以乾脆只做數字證據。
但我想說,本質上大家都在干同一件事情,只是選擇的位置不同而已。現在有像Libra(Facebook新推出的虛擬加密貨幣)、比特幣這樣激進的產品和項目出來,對拓展我們的視野和思路其實大有好處。
因此,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梳理了9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二、數字經濟的九大問題
1.可能發生的數字貨幣「戰爭」
這個問題有關各方,因此各個國家都非常關注。龍白滔博士《數字貨幣潮下的貨幣競爭與體系重建》一文很重要的貢獻是提出了數字貨幣區這個概念。
數字貨幣區,是指某一種數字貨幣集中流通和使用的區域。
這個區域和我們傳統意義上認為的主權區、物理、地理區會有差別,它很可能會發生大量數字貨幣區重疊並行的狀態。
如果在同一地方,或者同一人群,同一個社會里,同時疊加了多個數字貨幣區,實際上就意味著這些數字貨幣在這個地區展開了某種意義上的競爭,甚至是戰爭。
這個環境可能不是在自己的、保護得很好的區域和范圍里自由去發展,而是直接就面臨與很強的數字貨幣之間的競爭。
對於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我們現在討論得並不充分。現階段,很多研究者在討論數字貨幣時,並沒有將其放在博弈的環境下去討論。
Libra(Facebook新推出的虛擬加密貨幣)激勵體系中的監管對抗設計做得很機智,它有一個承銷商網路,比如你想購買等值一萬美元的Libra幣,實際上你可能要掏11000美元。
但是,多掏的1000美元不是被Libra協會拿走了,而是被分配給了負責把你的美元換成Libra的承銷商群體。他們負責滲入到用戶所在國家和地區,因而可能要承擔匯率損失和匯率風險。因此,他們有權利收這1000美金。
但問題在於,一個國家或地區越是對Libra封堵得厲害,這個區域的人需要Libra時額外支出的錢可能就會越多。這就會對承銷商網路體系提供一個巨大的激勵。這是Libra體系設計當中自帶的。
其實,這個體系我們並不陌生。但凡貨幣管制的地區,黑市交易都具有這樣的特點,管製得越凶,手續費越高。
Libra與之不同的是,它不需要和你見面。要進行貨幣交換時,可以臨時寫一個網頁或者運行一個程序去完成交易;之後立刻刪除這個網頁或程序。這會極大地加大監管難度。
所以用立法的方式,事實上很難堵住Libra這種類型的數字貨幣的交易。數字貨幣完全可以竊走主權區域里的經濟活動,當公司之間的經濟往來可以完全不走法幣通道時,各方面的監管將會全部被繞開。
2.數字金融的管理體制
我們國家現在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誰來管理數字貨幣和數字金融?
傳統上,我們會認為應該央行管,因為央行管金融;但是央行不是很懂網路,而懂網路的人不一定懂金融;懂網路又懂金融的人只會監管,又不會促發展。那誰來促發展呢?工信部又跳出來了。
這會涉及很多部門,現在由誰管、怎麼管、建立什麼機構來管,國內外都還沒搞清楚。
3.數字金融中心
有人認為「數字金融中心」是偽命題。但自從8月18號,因改革開放而生的深圳再度肩負起改革「先行者」和「探路者」的使命。
㈦ 數字貨幣會引發國際金融摩擦嗎
1月13日,「數字貨幣未來」研討會暨《數字貨幣-領導幹部讀本》發布會在北京大學朗潤園舉辦。與會專家表示,數字貨幣發展起來必然對金融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很有可能重構金融模式和貨幣體系。而至於數字貨幣會否沖擊金融穩定,專家認為不像直觀理解的那麼簡單。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可信可控雲計算、終端安全存儲、區塊鏈等技術的演進,全球范圍內支付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數字貨幣的發展正在對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書中提出,中國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應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替代。在雙層運營體系安排下,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幣應以賬戶松耦合的方式投放,並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對央行數字貨幣載入智能合約應保持審慎態度。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研討會上表示,法定數字貨幣到底能不能替代傳統的貨幣形式,取代新興的電子支付工具,成為主要的貨幣形式和主要的支付工具,最終會是一個由市場來決定的過程。
他認為,數字貨幣很有可能重構金融模式和貨幣體系,這是現實的挑戰,也是未來的機遇。數字貨幣在未來的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居於核心地位,應有必要抓緊研究發行中國主導的全球性數字貨幣的可行路徑和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法定數字貨幣的具體架構。我國應該立足於數字金融健康發展,加快數字金融制度建設,抓緊制定數字貨幣監管、法定數字貨幣發行等數字金融制度。
央行數字貨幣是否會影響金融穩定?針對這個問題,光大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書中撰文指出,從金融結構來講,央行數字貨幣增加流動性資產供給,將減少銀行信貸創造流動性資產的動能,降低私人部門的杠桿率,這有利於金融穩定。但是央行數字貨幣也為擠兌銀行存款提供了一個更有效更便捷的渠道。所以有觀點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加大了市場恐慌時出現銀行擠兌的可能,從而增加金融不穩定風險。
「但也要注意到,能夠擠兌本身就增加了我們對銀行的信心。我們願意把錢存在銀行,是因為我們相信能隨時提取現金。假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導致無現金社會出現,我們沒有辦法從銀行提取現金,那我們還放心把錢存在銀行嗎?如果央行數字貨幣替代了現金,在需要的時候我們總可以把銀行存款轉為央行數字貨幣,可能反而增加消費者對銀行穩定的信心。」彭文生說,央行數字貨幣對金融穩定的沖擊可能不像有些直觀理解的那麼簡單。
專家在研討會上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貨幣的競爭主要是支付手段和支付效率的競爭。傳統的貨幣體系將支付服務和金融服務綁在一起,當下支付服務和金融服務則可以分開,由於支付服務可能和其他實體經濟活動綁在一起,因此如何監管,如何維護支付體系的穩定是數字貨幣時代的挑戰
㈧ 數字貨幣對現有世界金融和貨幣體系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和沖擊
現有世界貨幣體系是以美元為計價中心美元為主導的。其結果就是美國可以隨意印發美元,讓全世界為它買單。用了數字貨幣,就可以繞過這個體系,自成一體,美國便再也不能肆無忌憚的向全世界輸出通貨膨脹了。
㈨ 俄烏戰爭最終可能會加速數字貨幣作為進行國際交易的工具
俄烏戰爭及其後續影響對國際貨幣體系的最大沖擊,在於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凍結了俄羅斯的外匯儲備與黃金儲備,這就破壞了迄今為止全球最重要安全資產(美國國債)的安全性。例如,對中國、沙特、印度等持有大量外匯儲備資產,但並非美國盟國的國家而言,這意味著投資於美國國債未來將不再安全,美國政府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聲譽可能完全臣服於其地緣政治的考量。一旦美國國債失去了全球最重要安全資產的地位,那麼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無疑也將顯著下降。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執行長芬克表示,地緣政治沖突影響了過去三年的全球化進程,俄烏戰爭最終可能會加速數字貨幣作為進行國際交易的工具,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性。
在俄烏戰爭的風暴中心,數字貨幣正在扮演著一個全新的角色,一方面已經宣布比特幣合法化的烏克蘭正在通過加密貨幣接受來自全世界的援助,另一方面,在面對西方陣營拉起的經濟制裁鐵幕,數字貨幣正在為俄羅斯提供一條全新的去中心化經濟走廊。
據相關數據顯示,烏克蘭每天加密貨幣交易量已經超越本國法定貨幣格里夫納。
加密貨幣也將成為俄羅斯擺脫金融制裁的有效手段,因為加密貨幣的交易記錄是保存在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之中,完全脫離於銀行系統業務范圍之外,更加方便資產的轉移,而歐美的經濟制裁手段嚴重依賴於銀行結算系統。
現在戰爭已經超越傳統的輿論、軍事和外交斗爭。
現在來看還更多涉及到網路數據安全和金融領域的戰爭。
由此可見大國非常前瞻性的全面啟動數字貨幣和東數西算是極其迫切的,而且俄烏沖突將加速這兩個數字經濟超級項目的建設步伐,背後涉及大國的人民幣國際化和網路數據安全。
㈩ 你怎麼看待「全球「新型貨幣戰爭」剛剛開始」
證監會 科技 監管局局長姚前表示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興起,技術對貨幣的影響正達到前所未有的狀態,比特幣已經引發了全球大規模的數字貨幣實驗。 數字時代已然來臨,數字貨幣時代也必將來臨。
日前,證監會 科技 監管局局長姚前在《比較》雜志上撰文,闡述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及其背後的理論邏輯。
姚前在文章中回顧了貨幣形態的變化,由於技術推動,貨幣形態經歷了從商品貨幣、金屬貨幣、紙幣到電子貨幣的演化,目前已經延展到信用貨幣、高流動性金融資產等更廣義的貨幣層次。
而隨著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技術對貨幣演化的影響進一步深入。
姚前文章中稱,除了交易轉賬功能,貨幣往往因價值而動,哪裡的價值更穩定,收益更高,貨幣就往哪裡流動。而這種流動,就發生了貨幣的替代。這種貨幣替代,小的可引發人世間的種種悲喜劇,大的可引發為了搶奪貨幣主導權的「戰爭」,比如以鄰為壑的匯率戰、各種貿易/貨幣聯盟、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博弈等。
以往的貨幣替代是因為貨幣的價值內涵發生變化,可以稱為「古典貨幣戰爭」,而現在由於技術而引起的貨幣替代可稱為「新型貨幣戰爭」。
還有一種「新型貨幣戰爭」則是電子支付對現金的挑戰。近年來,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方式的使用率持續激增,「無現金 社會 」「無現金城市」等詞語在媒體上頻頻出現,甚至成為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推廣業務的宣傳口號。與之密切相關的是,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貨幣在總體貨幣總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自2003 年以來,我國基礎貨幣與M2比率下降了5%,印度下降了7%,歐元區則下降了3%。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央行貨幣(尤其是現金)在流通領域被技術更先進的電子支付方式乃至私人貨幣替代。
對於法定貨幣而言,私人支付工具的「去現金化」口號,以及「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興起,更像是一個Morning Call(叫醒電話),喚醒中央銀行應重視法幣價值穩定,喚醒中央銀行不能忽視數字加密貨幣這一難以迴避的技術浪潮,喚醒中央銀行應重視央行貨幣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創新……
姚前認為,這場「新型貨幣戰爭」可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央銀行的聲譽及整個金融體系的信用中介功能受到廣泛質疑,奧地利學派思想回潮,貨幣「非國家化」的支持者不斷增多。在此背景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不以主權國家信用為價值支撐的去中心化可編程貨幣「橫空出世」。有人甚至稱其為數字黃金,寄託取代法定貨幣的夢想。這是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私人貨幣與法定貨幣的「戰爭」,是貨幣「非國家化」對法定貨幣的挑戰。
Libra白皮書指出:「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現在看,其宏大使命未必一定成功,但對於這樣的願景,我們應該積極應對,至少在技術方面抑或在模式方面,它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參考和選項,有益於 社會 的進步。
比特幣引發了全球大規模的數字貨幣試驗。
早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啟動法定數字貨幣研究,論證其可行性;2015年,持續充實力量展開九大專題的研究;2016年,組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6年之後,各國中央銀行也開始行動起來,開展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央行加密貨幣試驗,比如,加拿大的Jasper項目、新加坡的Ubin項目、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項目、泰國的Inthanon項目,還有我國香港的LionRock項目等。
這是一條全新的賽道,參加者有私人部門,有公共部門,有主權國家,有國際組織,有金融機構,有 科技 公司,有產業聯盟,有極客,有經濟學人……總體看,這場「新型貨幣戰爭」才剛剛開始。需要研究和探討的領域很多,比如技術路線之爭、數字隱私保護、政府監管、 社會 治理、網路和信息安全、貨幣主權、金融基礎設施創新、風險防範等。
與比特幣等私人數字貨幣不同,法定數字貨幣或央行數字貨幣「根正苗紅」,不存在價格不穩定和合規性問題。
有些經濟體選擇了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加密貨幣技術路線,比如,加拿大的 Jasper項目、新加坡的Ubin項目、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項目、中國香港的LionRock項目、泰國的Inthanon項目,而有些經濟體則搖擺不定,對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依然存有爭議。
區塊鏈技術具有難以篡改、可追溯、可溯源、安全可信、異構多活、智能執行等優點,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雛形,是新型的價值交換技術、分布式協同生產機制以及新型的演算法經濟模式的基礎。當前,各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央行數字貨幣實驗進展迅速,內容已涉及隱私保護、數據安全、交易性能、身份認證、券款對付、款款兌付等廣泛議題。
姚前認為,作為一項嶄新的技術,區塊鏈當然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與不足,但這正說明該技術有巨大的改進和發展空間。
姚前最後表示,雖然各國「引而不發」,至今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央行數字貨幣,但無論是數字美元方案,還是數字美元計劃白皮書,均表明美國已正式加入「火熱的央行數字貨幣戰局」。
國際金融市場改變,傳統金融中心是銀行, 將來數字金融中心是區塊鏈或區塊鏈網路平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這是一個空前的 歷史 性事件,它改變了金融市場結構、外匯管理、世界儲備貨幣、監管制度、和金融穩定.
2021年2月,特斯拉的馬斯克公開他大量購買比特幣的原因,因為預備美元會有負利息,為應對由此帶來的資產貶值,他找到了比特幣。我們可以追蹤這一推理過程:
新冠病毒在美國引發經濟危機;
美聯儲大量印鈔,美元貶值,利息下跌,還有可能降到負利率;
其他資產跟著大漲,如美股大漲;
馬斯克有大量美元,由於美元貶值,他尋找有價資產投資,於是找到比特幣;
但比特幣是流動資產,價值大漲後,其流動性已經超過世界大部分國家法幣的流動性;
美元開始受到威脅。
數字代幣取代美元現象,這是一個新現象。以前這現象只會發生在本國法幣不行的地方,這次卻發生在本國法幣是世界儲備貨幣上!如果數字代幣可以挑戰美元,這樣其他法幣一樣會被挑戰到。
2021年2月,美國多家媒體出現「美國政府和比特幣大戰」(US Government vs. Bitcoin)的標題。這表示這次比特幣已經影響到美元.
看完你都可能都無法置信,這件事情必定會震動世界,美國瘋癲的底氣,中國面臨的真正挑戰,以及無數人常理難以想像的危險。尤其是疫情的持續泛濫,更讓人們深刻認識到了這個世界的真正殘酷之處。
在2020年11月分析IMF報告中,已經提出新型貨幣戰爭早已不是美國認為的(法幣、穩定幣)二元競爭,而是(法幣,穩定幣,數字代幣)三元競爭。當時(2020年11月),數字代幣取代美元的現象還沒有出現,但現在,2021年2月這現象開始出現了。
歷史 上三國時期,除了兩國戰爭(而另外一個在旁邊觀望)外,還有兩國聯合攻擊第三國的 歷史 , 例如曹魏聯合東吳,攻擊蜀漢;或是蜀漢和東吳聯盟和曹魏作戰(赤壁之戰)。如果 歷史 是可以借鑒,是不是代表以後,法幣可以和穩定幣合作,一同對抗數字代幣?因為數字代幣是全球性「貨幣」,影響到世界每一個國家,這不會只會影響到美國,其他國家一樣受影響。而美國的數字貨幣是臉書的Diem幣,不是比特幣。
如果這是可行的,應該如何布局?美國財政部並沒有考慮到這點,美聯儲也可能沒有考慮到這點。這里就先留給讀者自己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