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經濟學中擴張路線與LTC線有什麼關系
兩者本質是一樣的,擴展線和LTC線可以互相轉換。反映的是在長期中,廠商總是在既定要素組合下實現最大的產量,或者是在既定產量下使用最小的成本。
⑵ LTC是什麼
LTC是萊特幣的簡寫,萊特幣受到了比特幣(BTC)的啟發,並且在技術上具有相同的實現原理,萊特幣的創造和轉讓基於一種開源的加密協議,不受到任何中央機構的管理。
有關萊特幣LTC的行情可以在英為財情查詢到
萊特幣
⑶ 在一個完全競爭的成本不變的行業中單個廠商的長期成本函數為LTC=Q3-40Q2+600Q,
1、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成本不變行業,廠商始終在既定的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點從事生產。所以,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經過LAC的最低點,即P=LAC的最小值。
當LMC=LAC時,LAC最小。
LMC是LTC的一階導數,LMC=3Q2-80Q+600
LAC=LTC/Q=Q2-40Q+600
令LMC=LAC
3Q2-80Q+600=Q2-40Q+600
Q=20
將Q=20帶入LAC,得到LAC最小值為200。
所以,該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為:P=200
2、將P=200帶入需求函數為Qd=130000-5P,則市場需求為129000.
該行業均衡時廠商數量為:129000/20=6450
⑷ 如何理解書中STC曲線與LTC的切點是對應該產量的最低總成本這里的STC曲線所代表的生產規模是指TFC嗎
短期總成本STC是指短期內生產一定產品所需成本的總和。它是固定成本和可變動成本的總和。短期總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是產量的增函數。長期總成本LTC是指廠商在長期中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通過選擇最優的生產規模所能達到的最低總成本。長期總成本曲線是無數條短期總成本曲線的包絡線。在這條包絡線上,在連續變化的每一個產量水平上,都存在著LTC曲線和一條STC曲線的相切點,該STC曲線所代表的生產規模就是該產量的最優生產規模,該切點所對應的總成本就是生產該產量的最低總成本。所以,LTC曲線表示長期內廠商在每一產量水平上由最優生產規模所帶來的最小生產總成本。
⑸ 微觀經濟學,LTC和STC的問題,圖片中畫問號的部分實在理解不了,在短期內………………一直到,e點
在這里根據短期的定義,在短期內,廠商可以調整變動的只有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能擴大或者縮小規模。即如果這時企業的成本曲線是STC3(縱截距大,生產規模較大),在短期內企業是不能調整規模的,也就是說企業的STC曲線不能變。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產量又是Q2,那麼成本就是STC3在Q2處的值d
⑹ 已知某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成本函數為:LTC=0.001Q3-0.51Q2+200Q;。。(題目略啦,拜託幫我看下問題所在
MR的表達式錯了,這里的MR並不能由需求曲線推導出來,這里的需求曲線是實際需求曲線而不是主觀需求曲線,沒有斜率二倍的關系
⑺ 經濟學ltc可劃分為什麼
LTC——長期總成本
長期總成本是指廠商在長期中在各種產量水平上通過改變生產規模所能達到的最低總成本,是由產量水平和生產規模共同決定的。長期總成本函數可以表示為:LTC=LTC(Q)。
廠商在長期中只有可變成本,沒有固定成本,所以不能劃分
⑻ 錢是怎樣掙來的呢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什麼才叫賺錢。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收入高,有的人收入低,但收入高不等於賺錢。你從小學習就比別的同學都努力,別人上了普通大學,而你上了名校;工作以後別人下班就回家,你經常加班加點努力拚搏,然後你獲得更高的職位,拿到了更高的工資 —— 這種狀態,不叫賺錢。
如果你的努力程度是一般人的兩倍,你的收入也是一般人的兩倍,那麼你的「利潤」,就是零。
從經濟學角度,你在學習和工作上花費的時間都是成本。你的高學歷不是憑空得來的,是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你付出多少成本就收獲了多少回報,哪有利潤可言呢?
經濟學家形容這種狀態,叫做「邊際」。你提供的是市場上的「邊際服務」,你的勞動力是個「邊際商品」。
「邊際」的意思就是可干可不幹。你願意付出多一倍的努力,換取多一倍的工資,那是你的事。有的人認為享受生活更重要,他干一半活,拿一半錢,相對於你而言他並沒有失去什麼。這純粹是個人價值觀的選擇,誰也不會羨慕誰。
那什麼叫賺錢呢?賺錢,意味著你的收獲大於你的付出。
那怎樣才能讓收獲大於付出?
理解了這個模型你就理解了有錢人。
假設現在有一個邊遠的小鎮,小鎮上有一大片優質的土地,而你是其中一塊土地的地主。最初這些土地都處於閑置狀態,無人耕種。你和小鎮上的眾多地主們都不打算幹活 —— 要不還怎麼能叫地主 —— 你們都希望把自家的土地租出去,拿點租金。小鎮外邊,還有些長滿灌木的貧瘠的無主之地。
終於有一天,來了個農民要在這里種田。當然所有地主都想把土地租給他,可是土地供大於求,所以租金肯定很低 —— 對地主來說,有點收入總比沒有強吧?
等越來越多的農民到來,把鎮上所有優質土地都租完了,這時候再有農民想要租地的話,他只有兩個選擇 —— 或者去耕種小鎮外邊那些不用租金的貧瘠土地;或者付出更高的租金去租地主手裡的優質土地。
現在那些貧瘠的無主土地,就是所謂的「邊際土地」。
付出同樣的勞動,在貧瘠土地上能產一噸糧食,在優質土地上能產五噸。假設現在糧食挺值錢,那麼貧瘠土地就是「可耕種也可以不耕種」 —— 「可干可不幹」 的,優質土地卻是只有傻子才不去耕種的。
這時候你擁有的優質土地,就是一種「稀缺」資源。
那麼農民要租你這個稀缺資源,他應該給你多少錢呢?基本上:
優質土地的租金 = (優質土地的產量 - 邊際土地的產量)× 糧食價格。
換句話說,基本上這個農民應該把因為種你家的地所多出來的收入,全給你。當然不至於完全的全給,你總要分給他一點利潤 —— 但是肯定不用給很多,因為一個理性的農民明白,只要能稍微多一點點收入,就比去耕種邊際土地強。
一開始稀缺的是農民,後來稀缺的是土地。一開始是農民隨便給地主點錢就行,後來是地主隨便給農民留下點錢就行。
你因為掌握了稀缺的資源,就獲得了幾乎全部的差價。這個,才叫賺錢。
公司也是這樣。舉個例子,比如有互相競爭的兩家銀行,其中銀行A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銀行B的服務質量一般。
如果B也在市場上,但是勉強維持,那麼B就是個「可干可不幹」的邊際銀行,扣除各項開支,利潤基本上是零。A可以以同樣的成本吸引到更多的客戶,所以A肯定是盈利的。這和李嘉圖的土地理論是一樣的道理,利潤等於好的服務與邊際服務之間的差價。我們可以說,A銀行之所以盈利,是因為它擁有「好服務」 —— 這么一個稀缺的力量。
注意,所謂「稀缺」,必須是跟你的競爭對手比。假設有一個在街上賣油條的人,每天起早貪黑,非常勞累。他吃的苦比普通人多,炸油條的技術也比普通人高,他說,我為什麼就不賺錢呢?他比錯了,普通人沒有出來賣油條。你得比其他賣油條的人厲害,你的能力才是稀缺的。
聲望巨大的品牌、人無我有的技術、黃金的地段、你公司制定了行業標准、厲害的人脈關系,這些都是稀缺資源。誰擁有稀缺,誰才可能盈利。
當然有了稀缺力量也不能一勞永逸,還要想方設法讓盡可能多的顧客掏錢。你可以使用「區別定價」的方法,把咖啡分成中杯、大杯和特大杯,把軟體分成企業版、家庭版和學生版,其實生產成本都幾乎一樣,純粹為了讓錢多錢少的人都能買得起……這些都是小伎倆,書中都有介紹。
關鍵還在於稀缺。而最厲害的賺錢方法,是想辦法阻止競爭者入場,人為製造稀缺!比如倫敦市政府強行規定在市郊建一個綠化帶,綠化帶里禁止建房,導致倫敦市不能擴張,那麼市內現有土地的稀缺程度就大大增加了。這種賺錢方法,叫「壟斷」。
我們得學會用稀缺眼光看現在市場上這些公司,才能抓住要害。
現在Facebook為什麼這么賺錢?它自己開發了什麼了不起的技術?Facebook的稀缺資源是它的忠誠用戶。如果你的親朋好友都在Facebook上,你很難不用Facebook。Facebook最擔心的恐怕不是什麼新技術,而是未來年輕一代如果不願意跟自己的父母共用一個社交網站,它怎麼辦。
比特幣為什麼值錢?什麼技術好、p2p思想先進、跨境支付這些功能,現在別的虛擬貨幣也都能做到,比如說「萊特幣」、「以太幣」、「狗幣」等等,有的還做得更好。那些後來出現的虛擬貨幣都不值錢,比特幣值錢,根本原因在於比特幣是第一個虛擬貨幣,它真正的稀缺資源是聲望。
反過來說,我們看現在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什麼打車、叫外賣、在線視頻網站,他們的技術和理念都是別人想學就可以學的,有錢就能開一家,又有什麼稀缺力量呢?唯一的指望就是在競爭中擊垮所有同行,自己一家獨大,能夠擁有一大批忠實用戶。而用戶的忠誠度還特別值得懷疑。
賺錢的關鍵並不在於你自己如何如何,而是在於你比別人強在哪。如果你的成功可以復制,你那就不叫成功。掌握不可復制的稀缺力量,才是賺錢之道。
「稀缺」資源總是…稀有而缺少的,所以富翁從來都不是批量生產出來的,你總得有自己的東西。就好像風險投資公司愛問的問題 —— 相比競爭對手,你有什麼「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