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以太坊區 > 以太坊分層

以太坊分層

發布時間:2021-04-09 02:40:15

數字貨幣錢包功能簡介

庫神數字貨幣錢包保證用戶私鑰永不觸網。其核心功能就是在庫神錢包內離線構造交易過程並對交易進行數字簽名。
同時庫神用戶可以設置種子密碼和支付密碼來加強對庫神錢包的多重保護。
庫神數字貨幣錢包的分層確定性允許用戶單種子密碼管理多個比特幣地址。
庫神數字貨幣錢包方便易用,庫神用戶可以在錢包上設置手續費和多個目標的比特幣地址通訊錄,方便管理多賬戶數字資產。
庫神數字貨幣錢包僅有一個屏幕作為單輸出設備,也僅有一個攝像頭為單輸入設備。他通過二維碼通信與庫神聯網端APP進行通信操作。

Ⅱ 乙太網的層次結構

OSI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縮寫,意為開放式系統互聯。國際標准組織(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了OSI模型。這個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1至4層被認為是低層,這些層與數據移動密切相關。5至7層是高層,包含應用程序級的數據。每一層負責一項具體的工作,然後把數據傳送到下一層。

第一層是物理層(也即OSI模型中的第一層)在課堂上經常是被忽略的。它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這一層的某些方面有時需要特別留意。物理層實際上就是布線、光纖、網卡和其它用來把兩台網路通信設備連接在一起的東西。甚至一個信鴿也可以被認為是一個1層設備。網路故障的排除經常涉及到1層問題。我們不能忘記用五類線在整個一層樓進行連接的傳奇故事。由於辦公室的椅子經常從電纜線上壓過,導致網路連接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遺憾的是,這種故障是很常見的,而且排除這種故障需要耗費很長時間。

第2層是數據鏈路層

運行乙太網等協議。請記住,我們要使這個問題簡單一些。第2層中最重要的是你應該理解網橋是什麼。交換機可以看成網橋,人們現在都這樣稱呼它。網橋都在2層工作,僅關注乙太網上的MAC地址。如果你在談論有關MAC地址、交換機或者網卡和驅動程序,你就是在第2層的范疇。集線器屬於第1層的領域,因為它們只是電子設備,沒有2層的知識。第2層的相關問題在本網路講座中有自己的一部分,因此現在先不詳細討論這個問題的細節。現在只需要知道第2層把數據幀轉換成二進制位供1層處理就可以了。

第3層是網路層

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網路層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 -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

如果你在談論一個IP地址,那麼你是在處理第3層的問題,這是「數據包」問題,而不是第2層的「幀」。IP是第3層問題的一部分,此外還有一些路由協議和地址解析協議(ARP)。有關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層處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層的重要目的。

第4層是處理信息的傳輸層。第4層的數據單元也稱作數據包(packets)。但是,當你談論TCP等具體的協議時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數據單元稱為段(segments)而UDP協議的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報(datagrams)」。這個層負責獲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須跟蹤數據單元碎片、亂序到達的數據包和其它在傳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理解第4層的另一種方法是,第4層提供端對端的通信管理。像TCP等一些協議非常善於保證通信的可靠性。有些協議並不在乎一些數據包是否丟失,UDP協議就是一個主要例子。

第5層是會話層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第6層是表示層

這一層主要解決擁護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第7層是「一切」。第7層也稱作「應用層」,是專門用於應用程序的。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需要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應用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如果你的程序需要一種具體格式的數據,你可以發明一些你希望能夠把數據發送到目的地的格式,並且創建一個第7層協議。SMTP、DNS和FTP都是7層協議。

學習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它實際代表什麼意思。

假如你是一個網路上的操作系統。在1層和2層工作的網卡將通知你什麼時候有數據到達。驅動程序處理2層幀的出口,通過它你可以得到一個發亮和閃光的3層數據包(希望是如此)。作為操作系統,你將調用一些常用的應用程序處理3層數據。如果這個數據是從下面發上來的,你知道那是發給你的數據包,或者那是一個廣播數據包(除非你同時也是一個路由器,不過,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如果你決定保留這個數據包,你將打開它,並且取出4層數據包。如果它是TCP協議,這個TCP子系統將被調用並打開這個數據包,然後把這個7層數據發送給在目標埠等待的應用程序。這個過程就結束了。

當要對網路上的其它計算機做出回應的時候,每一件事情都以相反的順序發生。7層應用程序將把數據發送給TCP協議的執行者。然後,TCP協議在這些數據中加入額外的文件頭。在這個方向上,數據每前進一步體積都要大一些。TCP協議在IP協議中加入一個合法的TCP欄位。然後,IP協議把這個數據包交給乙太網。乙太網再把這個數據作為一個乙太網幀發送給驅動程序。然後,這個數據通過了這個網路。這條線路中的路由器將部分地分解這個數據包以獲得3層文件頭,以便確定這個數據包應該發送到哪裡。如果這個數據包的目的地是本地乙太網子網,這個操作系統將代替路由器為計算機進行地址解析,並且把數據直接發送給主機。

Ⅲ 網路分層的理解

許多所謂的網路課程都是從教你記住OSI模型中的每一個層的名字和這個模型中包含的每一個協議開始的。這樣做是不必要的。甚至第5層和第6層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國際標准組織(ISO)制定了OSI模型。這個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1至4層被認為是低層,這些層與數據移動密切相關。5至7層是高層,包含應用程序級的數據。每一層負責一項具體的工作,然後把數據傳送到下一層。
物理層(也即OSI模型中的第一層)在課堂上經常是被忽略的。它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這一層的某些方面有時需要特別留意。物理層實際上就是布線、光纖、網卡和其它用來把兩台網路通信設備連接在一起的東西。甚至一個信鴿也可以被認為是一個1層設備(參見RFC 1149)。網路故障的排除經常涉及到1層問題。我們不能忘記用五類線在整個一層樓進行連接的傳奇故事。由於辦公室的椅子經常從電纜線上壓過,導致網路連接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遺憾的是,這種故障是很常見的,而且排除這種故障需要耗費很長時間。
第2層是乙太網等協議。最重要的是應該理解網橋是什麼。交換機可以看成網橋,人們當前都這樣稱呼它。網橋都在2層工作,僅關注乙太網上的MAC地址。如果你在談論有關MAC地址、交換機或者網卡和驅動程序,你就是在第2層的范疇。集線器屬於第1層的領域,因為它們只是電子設備,沒有2層的知識。第2層的相關問題在本網路講座中有自己的一部分,因此當前先不詳細討論這個問題的細節。當前只需要知道第2層把數據幀轉換成二進制位供1層處理就可以了。在往下講之前,你應該回過頭來重新閱讀一下上面的內容,因為經驗不足的網路管理員經常混淆2層和3層的區別。
如果你在談論一個IP地址,那麼你是在處理第3層的問題,這是「數據包」問題,而不是第2層的「幀」。IP是第3層問題的一部分,此外還有一些路由協議和地址解析協議(ARP)。有關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層處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層的重要目的。
第4層是處理信息的傳輸層。第4層的數據單元也稱作數據包(packets)。但是,當你談論TCP等具體的協議時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數據單元稱為「段(segments)」而UDP的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報(datagrams)」。這個層負責獲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須跟蹤數據單元碎片、亂序到達的數據包和其它在傳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理解第4層的另一種方法是,第4層提供端對端的通信管理。像TCP等一些協議非常善於保證通信的可靠性。有些協議並不在乎一些數據包是否丟失,UDP協議就是一個主要例子。
第5層和第6層的功能。有一些應用程序和協議在5層和6層。但是,對於理解網路問題來說,談論這些問題沒有任何益處。請大家注意,第7層是「一切」。7層稱作「應用層」,是專門用於應用程序的。如果你的程序需要一種具體格式的數據,你可以發明一些你希望能夠把數據發送到目的地的格式,並且創建一個第7層協議。 SMTP、DNS和FTP都是7層協議。學習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它實際代表什麼意思。

Ⅳ 簡述TCP/IP協議分層及主要功能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服務,主要功能是數據格式化、數據確認和丟失重傳等。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主機-網路層):接收IP數據包並進行傳輸,從網路上接收物理幀,抽取IP數據報轉交給下一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TCP/IP協議結構圖
主要協議 以下簡單介紹TCP/IP中的協議都具備什麼樣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網際協議IP是TCP/IP的心臟,也是網路層中最重要的協議。 IP層接收由更低層(網路介面層例如乙太網設備驅動程序)發來的數據包,並把該數據包發送到更高層---TCP或UDP層;相反,IP層也把從TCP或UDP層接收來的數據包傳送到更低層。IP數據包是不可靠的,因為IP並沒有做任何事情來確認數據包是按順序發送的或者沒有被破壞。IP數據包中含有發送它的主機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機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層的TCP和UDP服務在接收數據包時,通常假設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這樣說,IP地址形成了許多服務的認證基礎,這些服務相信數據包是從一個有效的主機發送來的。IP確認包含一個選項,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來指定一條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間的直接路徑。對於一些TCP和UDP的服務來說,使用了該選項的IP包好像是從路徑上的最後一個系統傳遞過來的,而不是來自於它的真實地點。這個選項是為了測試而存在的,說明了它可以被用來欺騙系統來進行平常是被禁止的連接。那麼,許多依靠IP源地址做確認的服務將產生問題並且會被非法入侵。 2. TCP 如果IP數據包中有已經封好的TCP數據包,那麼IP將把它們向『上』傳送到TCP層。TCP將包排序並進行錯誤檢查,同時實現虛電路間的連接。TCP數據包中包括序號和確認,所以未按照順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損壞的包可以被重傳。 TCP將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層的應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務程序和客戶程序。應用程序輪流將信息送回TCP層,TCP層便將它們向下傳送到IP層,設備驅動程序和物理介質,最後到接收方。 面向連接的服務(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們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況下使用TCP(發送和接收域名資料庫),但使用UDP傳送有關單個主機的信息。 3.UDP UDP與TCP位於同一層,但它不管數據包的順序、錯誤或重發。因此,UDP不被應用於那些使用虛電路的面向連接的服務,UDP主要用於那些面向查詢---應答的服務,例如NFS。相對於FTP或Telnet,這些服務需要交換的信息量較小。使用UDP的服務包括NTP(網路時間協議)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騙UDP包比欺騙TCP包更容易,因為UDP沒有建立初始化連接(也可以稱為握手)(因為在兩個系統間沒有虛電路),也就是說,與UDP相關的服務面臨著更大的危險。 4.ICMP ICMP與IP位於同一層,它被用來傳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來提供有關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徑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機通向其他系統的更准確的路徑,而『Unreachable』信息則指出路徑有問題。另外,如果路徑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連接『體面地』終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於ICMP的服務。 5. TCP和UDP的埠結構 TCP和UDP服務通常有一個客戶/伺服器的關系,例如,一個Telnet服務進程開始在系統上處於空閑狀態,等待著連接。用戶使用Telnet客戶程序與服務進程建立一個連接。客戶程序向服務進程寫入信息,服務進程讀出信息並發出響應,客戶程序讀出響應並向用戶報告。因而,這個連接是雙工的,可以用來進行讀寫。 兩個系統間的多重Telnet連接是如何相互確認並協調一致呢?TCP或UDP連接唯一地使用每個信息中的如下四項進行確認: 源IP地址 發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埠 源系統上的連接的埠。 目的埠 目的系統上的連接的埠。 埠是一個軟體結構,被客戶程序或服務進程用來發送和接收信息。一個埠對應一個16比特的數。服務進程通常使用一個固定的埠,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這些埠號是『廣為人知』的,因為在建立與特定的主機或服務的連接時,需要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進行通訊。
參考模型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話路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之所以說TCP/IP是一個協議族,是因為TCP/IP協議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許多協議,這些協議一起稱為TCP/IP協議。以下我們對協議族中一些常用協議英文名稱和用途作一介紹: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 IP(Internet Protocol)網間網協議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聯網控制信息協議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 從協議分層模型方面來講,TCP/IP由四個層次組成:網路介面層、網間網層、傳輸層、應用層。 其中: 網路介面層 這是TCP/IP軟體的最低層,負責接收IP數據報並通過網路發送之,或者從網路上接收物理幀,抽出IP數據報,交給IP層。 網間網層 負責相鄰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一、處理來自傳輸層的分組發送請求,收到請求後,將分組裝入IP數據報,填充報頭,選擇去往信宿機的路徑,然後將數據報發往適當的網路介面。二、處理輸入數據報:首先檢查其合法性,然後進行尋徑--假如該數據報已到達信宿機,則去掉報頭,將剩下部分交給適當的傳輸協議;假如該數據報尚未到達信宿,則轉發該數據報。三、處理路徑、流控、擁塞等問題。 傳輸層 提供應用程序間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一、格式化信息流;二、提供可靠傳輸。為實現後者,傳輸層協議規定接收端必須發回確認,並且假如分組丟失,必須重新發送。 應用層 向用戶提供一組常用的應用程序,比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訪問、遠程登錄等。遠程登錄TELNET使用TELNET協議提供在網路其它主機上注冊的介面。TELNET會話提供了基於字元的虛擬終端。文件傳輸訪問FTP使用FTP協議來提供網路內機器間的文件拷貝功能。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關於OSI參考模型的相關概念,現在我們來看一看,相對於七層協議參考模型,TCP/IP協議是如何實現網路模型的。 OSI中的層 功能 TCP/IP協議族
應用層 文件傳輸,電子郵件,文件服務,虛擬終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RIP,Telnet
表示層 數據格式化,代碼轉換,數據加密 沒有協議
會話層 解除或建立與別的接點的聯系 沒有協議
傳輸層 提供端對端的介面 TCP,UDP
網路層 為數據包選擇路由 IP,ICMP,OSPF,BGP,IGMP ,ARP,RARP
數據鏈路層 傳輸有地址的幀以及錯誤檢測功能 SLIP,CSLIP,PPP,MTU
物理層 以二進制數據形式在物理媒體上傳輸數據 ISO2110,IEEE802。IEEE802.2
數據鏈路層包括了硬體介面和協議ARP,RARP,這兩個協議主要是用來建立送到物理層上的信息和接收從物理層上傳來的信息; 網路層中的協議主要有IP,ICMP,IGMP等,由於它包含了IP協議模塊,所以它是所有基於TCP/IP協議網路的核心。在網路層中,IP模塊完成大部分功能。ICMP和IGMP以及其他支持IP的協議幫助IP完成特定的任務,如傳輸差錯控制信息以及主機/路由器之間的控制電文等。網路層掌管著網路中主機間的信息傳輸。 傳輸層上的主要協議是TCP和UDP。正如網路層控制著主機之間的數據傳遞,傳輸層控制著那些將要進入網路層的數據。兩個協議就是它管理這些數據的兩種方式:TCP是一個基於連接的協議(還記得我們在網路基礎中講到的關於面向連接的服務和面向無連接服務的概念嗎?忘了的話,去看看);UDP則是面向無連接服務的管理方式的協議。 應用層位於協議棧的頂端,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應用了。上面的協議當然也是為了這些應用而設計的,具體說來一些常用的協議功能如下: Telnet:提供遠程登錄(終端模擬)服務,好象比較古老的BBS就是用的這個登陸。 FTP :提供應用級的文件傳輸服務,說的簡單明了點就是遠程文件訪問等等服務; SMTP:不用說拉,天天用到的電子郵件協議。 TFTP:提供小而簡單的文件傳輸服務,實際上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是對FTP的一種替換(在文件特別小並且僅有傳輸需求的時候)。 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看名字就不用說什麼含義了吧。 DNS:域名解析服務,也就是如何將域名映射成IP地址的協議。 HTTP:不知道各位對這個協議熟不熟悉啊?這是超文本傳輸協議,你之所以現在能看到網上的圖片,動畫,音頻,等等,都是仰仗這個協議在起作用啊!
編輯本段主要特點
(1)開放的協議標准,可以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 (2)獨立於特定的網路硬體,可以運行在區域網、廣域網,更適用於互聯網中; (3)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標准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TCP/IP模型的主要缺點有: 首先,該模型沒有清楚地區分哪些是規范、哪些是實現;其次,TCP/IP模型的主機—網路層定義了網路層與數據鏈路層的介面,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一層,介面和層的區別是非常重要的,TCP/IP模型沒有將它們區分開來。

Ⅳ 簡述TCP/IP協議概念及其分層結構。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服務,主要功能是數據格式化、數據確認和丟失重傳等。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主機-網路層):接收IP數據包並進行傳輸,從網路上接收物理幀,抽取IP數據報轉交給下一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TCP/IP協議結構圖
主要協議 以下簡單介紹TCP/IP中的協議都具備什麼樣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網際協議IP是TCP/IP的心臟,也是網路層中最重要的協議。 IP層接收由更低層(網路介面層例如乙太網設備驅動程序)發來的數據包,並把該數據包發送到更高層---TCP或UDP層;相反,IP層也把從TCP或UDP層接收來的數據包傳送到更低層。IP數據包是不可靠的,因為IP並沒有做任何事情來確認數據包是按順序發送的或者沒有被破壞。IP數據包中含有發送它的主機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機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層的TCP和UDP服務在接收數據包時,通常假設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這樣說,IP地址形成了許多服務的認證基礎,這些服務相信數據包是從一個有效的主機發送來的。IP確認包含一個選項,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來指定一條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間的直接路徑。對於一些TCP和UDP的服務來說,使用了該選項的IP包好像是從路徑上的最後一個系統傳遞過來的,而不是來自於它的真實地點。這個選項是為了測試而存在的,說明了它可以被用來欺騙系統來進行平常是被禁止的連接。那麼,許多依靠IP源地址做確認的服務將產生問題並且會被非法入侵。 2. TCP 如果IP數據包中有已經封好的TCP數據包,那麼IP將把它們向『上』傳送到TCP層。TCP將包排序並進行錯誤檢查,同時實現虛電路間的連接。TCP數據包中包括序號和確認,所以未按照順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損壞的包可以被重傳。 TCP將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層的應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務程序和客戶程序。應用程序輪流將信息送回TCP層,TCP層便將它們向下傳送到IP層,設備驅動程序和物理介質,最後到接收方。 面向連接的服務(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們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況下使用TCP(發送和接收域名資料庫),但使用UDP傳送有關單個主機的信息。 3.UDP UDP與TCP位於同一層,但它不管數據包的順序、錯誤或重發。因此,UDP不被應用於那些使用虛電路的面向連接的服務,UDP主要用於那些面向查詢---應答的服務,例如NFS。相對於FTP或Telnet,這些服務需要交換的信息量較小。使用UDP的服務包括NTP(網路時間協議)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騙UDP包比欺騙TCP包更容易,因為UDP沒有建立初始化連接(也可以稱為握手)(因為在兩個系統間沒有虛電路),也就是說,與UDP相關的服務面臨著更大的危險。 4.ICMP ICMP與IP位於同一層,它被用來傳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來提供有關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徑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機通向其他系統的更准確的路徑,而『Unreachable』信息則指出路徑有問題。另外,如果路徑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連接『體面地』終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於ICMP的服務。 5. TCP和UDP的埠結構 TCP和UDP服務通常有一個客戶/伺服器的關系,例如,一個Telnet服務進程開始在系統上處於空閑狀態,等待著連接。用戶使用Telnet客戶程序與服務進程建立一個連接。客戶程序向服務進程寫入信息,服務進程讀出信息並發出響應,客戶程序讀出響應並向用戶報告。因而,這個連接是雙工的,可以用來進行讀寫。 兩個系統間的多重Telnet連接是如何相互確認並協調一致呢?TCP或UDP連接唯一地使用每個信息中的如下四項進行確認: 源IP地址 發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埠 源系統上的連接的埠。 目的埠 目的系統上的連接的埠。 埠是一個軟體結構,被客戶程序或服務進程用來發送和接收信息。一個埠對應一個16比特的數。服務進程通常使用一個固定的埠,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這些埠號是『廣為人知』的,因為在建立與特定的主機或服務的連接時,需要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進行通訊。
參考模型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話路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之所以說TCP/IP是一個協議族,是因為TCP/IP協議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許多協議,這些協議一起稱為TCP/IP協議。以下我們對協議族中一些常用協議英文名稱和用途作一介紹: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 IP(Internet Protocol)網間網協議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聯網控制信息協議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 從協議分層模型方面來講,TCP/IP由四個層次組成:網路介面層、網間網層、傳輸層、應用層。 其中: 網路介面層 這是TCP/IP軟體的最低層,負責接收IP數據報並通過網路發送之,或者從網路上接收物理幀,抽出IP數據報,交給IP層。 網間網層 負責相鄰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一、處理來自傳輸層的分組發送請求,收到請求後,將分組裝入IP數據報,填充報頭,選擇去往信宿機的路徑,然後將數據報發往適當的網路介面。二、處理輸入數據報:首先檢查其合法性,然後進行尋徑--假如該數據報已到達信宿機,則去掉報頭,將剩下部分交給適當的傳輸協議;假如該數據報尚未到達信宿,則轉發該數據報。三、處理路徑、流控、擁塞等問題。 傳輸層 提供應用程序間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一、格式化信息流;二、提供可靠傳輸。為實現後者,傳輸層協議規定接收端必須發回確認,並且假如分組丟失,必須重新發送。 應用層 向用戶提供一組常用的應用程序,比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訪問、遠程登錄等。遠程登錄TELNET使用TELNET協議提供在網路其它主機上注冊的介面。TELNET會話提供了基於字元的虛擬終端。文件傳輸訪問FTP使用FTP協議來提供網路內機器間的文件拷貝功能。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關於OSI參考模型的相關概念,現在我們來看一看,相對於七層協議參考模型,TCP/IP協議是如何實現網路模型的。 OSI中的層 功能 TCP/IP協議族
應用層 文件傳輸,電子郵件,文件服務,虛擬終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RIP,Telnet
表示層 數據格式化,代碼轉換,數據加密 沒有協議
會話層 解除或建立與別的接點的聯系 沒有協議
傳輸層 提供端對端的介面 TCP,UDP
網路層 為數據包選擇路由 IP,ICMP,OSPF,BGP,IGMP ,ARP,RARP
數據鏈路層 傳輸有地址的幀以及錯誤檢測功能 SLIP,CSLIP,PPP,MTU
物理層 以二進制數據形式在物理媒體上傳輸數據 ISO2110,IEEE802。IEEE802.2
數據鏈路層包括了硬體介面和協議ARP,RARP,這兩個協議主要是用來建立送到物理層上的信息和接收從物理層上傳來的信息; 網路層中的協議主要有IP,ICMP,IGMP等,由於它包含了IP協議模塊,所以它是所有基於TCP/IP協議網路的核心。在網路層中,IP模塊完成大部分功能。ICMP和IGMP以及其他支持IP的協議幫助IP完成特定的任務,如傳輸差錯控制信息以及主機/路由器之間的控制電文等。網路層掌管著網路中主機間的信息傳輸。 傳輸層上的主要協議是TCP和UDP。正如網路層控制著主機之間的數據傳遞,傳輸層控制著那些將要進入網路層的數據。兩個協議就是它管理這些數據的兩種方式:TCP是一個基於連接的協議(還記得我們在網路基礎中講到的關於面向連接的服務和面向無連接服務的概念嗎?忘了的話,去看看);UDP則是面向無連接服務的管理方式的協議。 應用層位於協議棧的頂端,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應用了。上面的協議當然也是為了這些應用而設計的,具體說來一些常用的協議功能如下: Telnet:提供遠程登錄(終端模擬)服務,好象比較古老的BBS就是用的這個登陸。 FTP :提供應用級的文件傳輸服務,說的簡單明了點就是遠程文件訪問等等服務; SMTP:不用說拉,天天用到的電子郵件協議。 TFTP:提供小而簡單的文件傳輸服務,實際上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是對FTP的一種替換(在文件特別小並且僅有傳輸需求的時候)。 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看名字就不用說什麼含義了吧。 DNS:域名解析服務,也就是如何將域名映射成IP地址的協議。 HTTP:不知道各位對這個協議熟不熟悉啊?這是超文本傳輸協議,你之所以現在能看到網上的圖片,動畫,音頻,等等,都是仰仗這個協議在起作用啊!
編輯本段主要特點
(1)開放的協議標准,可以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 (2)獨立於特定的網路硬體,可以運行在區域網、廣域網,更適用於互聯網中; (3)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標准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TCP/IP模型的主要缺點有: 首先,該模型沒有清楚地區分哪些是規范、哪些是實現;其次,TCP/IP模型的主機—網路層定義了網路層與數據鏈路層的介面,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一層,介面和層的區別是非常重要的,TCP/IP模型沒有將它們區分開來。

Ⅵ 1000base-t的千兆乙太網分層

另一個特別工作小組,IEEE802.3ab已經定義了在5類線的基礎上運行千兆乙太網的物理層。IEEE標准化委員會在1999年6月批准了1000Base-T標准。1000Base-T可以繼續使用現有的線纜設施,它規定在5類線上的傳輸距離最遠可達100米。
1000Base-T的其他一些重要規范使其成為一種價格低廉、不易被破壞並具有良好性能的技術。首先,它支持乙太網MAC,而且可以後向兼容10/100Mbps乙太網技術;其次,很多的1000Base-T產品都將支持100/1000自動協商功能,1000Base-T因此可以直接在快速乙太網絡中通過升級實現;第三,1000Base-T是一種高性能技術,它每傳送100億比特,其中錯誤的數據位不會超過一個(誤比特率低於10-10,這與100Base-T的誤比特率相當)。
(2)1000Base-T線纜規范
1000Base-T規定可以在五類平衡雙絞線上傳送數據。在ANSI/EIA/TIA-568-A(1995)中規定了其所採用的四對五類雙絞線的性能。其他的鏈路性能參數(回程損耗和ELFEXT)在TIA/EIA-TSB-95中有規定。五類線的標准在ISO/IEC11801:1995中有規定(「信息技術:用戶前端設備的通用線纜」)。ISO/IEC11801:1995的第二版則規定了一些其他的線纜性能參數,以便支持千兆乙太網。

Ⅶ OSI分層問題

看了樓主的對OSI分層模型的理解,其實你沒理解到這一步的時候,因為樓主連OSI七層模型的每一層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都沒弄明白。
我先給你介紹一下七層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各層的作用功能:
這個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都有點抽象,難理解。
對於計算機或計算機網路來說,他包含了很多種硬體設備,如計算機本身、網卡、交換機、路由器等。但硬體本身並不能工作,就像一台新買回來的電腦沒有安裝操作系統(如:Windows XP),它除了會浪費電以外,什麼也幹不了。所以能讓這些硬體設備所工作的是設備所安裝的軟體系統,及「協議」。而這些軟體協議又很多,又很復雜,人們為了把這些復雜的協議讓人更容易操作、理解、學習。就把這些協議按照不同的功能分為七類,及七層,每一層的協議按照自己特定的功能去工作。去實現對數據的傳輸。

首先我們要了解OSI七層模型各層的功能。

第七層:應用層 數據 用戶介面,提供用戶程序「介面」。
第六層:表示層 數據 數據的表現形式,特定功能的實現,如數據加密。
第五層:會話層 數據 允許不同機器上的用戶之間建立會話關系,如WINDOWS
第四層:傳輸層 段 實現網路不同主機上用戶進程之間的數據通信,可靠
與不可靠的傳輸,傳輸層的錯誤檢測,流量控制等。
第三層:網路層 包 提供邏輯地址(IP)、選路,數據從源端到目的端的
傳輸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幀 將上層數據封裝成幀,用MAC地址訪問媒介,錯誤檢測
與修正。
第一層:物理層 比特流 設備之間比特流的傳輸,物理介面,電氣特性等。

下面是對OSI七層模型各層功能的詳細解釋:

OSI七層模型 OSI 七層模型稱為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OSI 七層模型是一種框架性的設計方法
OSI 七層模型通過七個層次化的結構模型使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網路之間實現可靠的通訊,因此其最主
要的功能使就是幫助不同類型的主機實現數據傳輸
物理層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層或第一層,該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連接器。物理層的協議產生並檢測電壓以便發送和接收攜帶數據的信號。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網路介面卡,你就建立了計算機連網的基礎。換言之,你提供了一個物理層。盡管物理層不提供糾錯服務,但它能夠設定數據傳輸速率並監測數據出錯率。網路物理問題,如電線斷開,將影響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O S I 模型的第二層,它控制網路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為了保證傳輸,從網路層接收到的數據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層傳輸的幀。幀是用來移動數據的結構包,它不僅包括原始數據,還包括發送方和接收方的網路地址以及糾錯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確定了幀將發送到何處,而糾錯和控制信息則確保幀無差錯到達。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獨立於網路和它的節點和所採用的物理層類型,它也不關心是否正在運行 Wo r d 、E x c e l 或使用I n t e r n e t 。有一些連接設備,如交換機,由於它們要對幀解碼並使用幀信息將數據發送到正確的接收方,所以它們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
網路層: O S I 模型的第三層,其主要功能是將網路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並決定如何將數據從發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網路層通過綜合考慮發送優先權、網路擁塞程度、服務質量以及可選路由的花費來決定從一個網路中節點A 到另一個網路中節點B 的最佳路徑。由於網路層處理路由,而路由器因為即連接網路各段,並智能指導數據傳送,屬於網路層。在網路中,「路由」是基於編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達性來指引數據的發送。
傳輸層: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傳輸協議同時進行流量控制或是基於接收方可接收數據的快慢程度規定適當的發送速率。除此之外,傳輸層按照網路能處理的最大尺寸將較長的數據包進行強制分割。例如,乙太網無法接收大於1 5 0 0 位元組的數據包。發送方節點的傳輸層將數據分割成較小的數據片,同時對每一數據片安排一序列號,以便數據到達接收方節點的傳輸層時,能以正確的順序重組。該過程即被稱為排序。
工作在傳輸層的一種服務是 T C P / I P 協議套中的T C P (傳輸控制協議),另一項傳輸層服務是I P X / S P X 協議集的S P X (序列包交換)。
會話層: 負責在網路中的兩節點之間建立和維持通信。 會話層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鏈接,保持會話過程通信鏈接的暢通,同步兩個節點之間的對 話,決定通信是否被中斷以及通信中斷時決定從何處重新發送。
你可能常常聽到有人把會話層稱作網路通信的「交通警察」。當通過撥號向你的 I S P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請求連接到網際網路時,I S P 伺服器上的會話層向你與你的P C 客戶機上的會話層進行協商連接。若你的電話線偶然從牆上插孔脫落時,你終端機上的會話層將檢測到連接中斷並重新發起連接。會話層通過決定節點通信的優先順序和通信時間的長短來設置通信期限
表示層: 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翻譯官,在表示層,數據將按照網路能理解的方案進行格式化;這種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網路的類型不同而不同。
表示層管理數據的解密與加密,如系統口令的處理。例如:在 Internet上查詢你銀行賬戶,使用的即是一種安全連接。你的賬戶數據在發送前被加密,在網路的另一端,表示層將對接收到的數據解密。除此之外,表示層協議還對圖片和文件格式信息進行解碼和編碼。
應用層: 負責對軟體提供介面以使程序能使用網路服務。術語「應用層」並不是指運行在網路上的某個特別應用程序 ,應用層提供的服務包括文件傳輸、文件管理以及電子郵件的信息處理。

Ⅷ 網路結構分層有哪些

OSI 七層模型稱為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OSI 七層模型是一種框架性的設計方法
OSI 七層模型通過七個層次化的結構模型使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網路之間實現可靠的通訊,因此其最主
要的功能使就是幫助不同類型的主機實現數據傳輸
物理層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層或第一層,該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連接器。物理層的協議產生並檢測電壓以便發送和接收攜帶數據的信號。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網路介面卡,你就建立了計算機連網的基礎。換言之,你提供了一個物理層。盡管物理層不提供糾錯服務,但它能夠設定數據傳輸速率並監測數據出錯率。網路物理問題,如電線斷開,將影響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O S I 模型的第二層,它控制網路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為了保證傳輸,從網路層接收到的數據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層傳輸的幀。幀是用來移動數據的結構包,它不僅包括原始數據,還包括發送方和接收方的網路地址以及糾錯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確定了幀將發送到何處,而糾錯和控制信息則確保幀無差錯到達。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獨立於網路和它的節點和所採用的物理層類型,它也不關心是否正在運行 Wo r d 、E x c e l 或使用I n t e r n e t 。有一些連接設備,如交換機,由於它們要對幀解碼並使用幀信息將數據發送到正確的接收方,所以它們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
網路層: O S I 模型的第三層,其主要功能是將網路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並決定如何將數據從發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網路層通過綜合考慮發送優先權、網路擁塞程度、服務質量以及可選路由的花費來決定從一個網路中節點A 到另一個網路中節點B 的最佳路徑。由於網路層處理路由,而路由器因為即連接網路各段,並智能指導數據傳送,屬於網路層。在網路中,「路由」是基於編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達性來指引數據的發送。
傳輸層: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傳輸協議同時進行流量控制或是基於接收方可接收數據的快慢程度規定適當的發送速率。除此之外,傳輸層按照網路能處理的最大尺寸將較長的數據包進行強制分割。例如,乙太網無法接收大於1 5 0 0 位元組的數據包。發送方節點的傳輸層將數據分割成較小的數據片,同時對每一數據片安排一序列號,以便數據到達接收方節點的傳輸層時,能以正確的順序重組。該過程即被稱為排序。
工作在傳輸層的一種服務是 T C P / I P 協議套中的T C P (傳輸控制協議),另一項傳輸層服務是I P X / S P X 協議集的S P X (序列包交換)。
會話層: 負責在網路中的兩節點之間建立和維持通信。 會話層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鏈接,保持會話過程通信鏈接的暢通,同步兩個節點之間的對 話,決定通信是否被中斷以及通信中斷時決定從何處重新發送。
你可能常常聽到有人把會話層稱作網路通信的「交通警察」。當通過撥號向你的 I S P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請求連接到網際網路時,I S P 伺服器上的會話層向你與你的P C 客戶機上的會話層進行協商連接。若你的電話線偶然從牆上插孔脫落時,你終端機上的會話層將檢測到連接中斷並重新發起連接。會話層通過決定節點通信的優先順序和通信時間的長短來設置通信期限
表示層: 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翻譯官,在表示層,數據將按照網路能理解的方案進行格式化;這種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網路的類型不同而不同。
表示層管理數據的解密與加密,如系統口令的處理。例如:在 Internet上查詢你銀行賬戶,使用的即是一種安全連接。你的賬戶數據在發送前被加密,在網路的另一端,表示層將對接收到的數據解密。除此之外,表示層協議還對圖片和文件格式信息進行解碼和編碼。
應用層: 負責對軟體提供介面以使程序能使用網路服務。術語「應用層」並不是指運行在網路上的某個特別應用程序 ,應用層提供的服務包括文件傳輸、文件管理以及電子郵件的信息處理。

Ⅸ 乙太網通信的分層模塊中,數據的錯誤和糾正思什麼層

氧氣弟弟 關於你說的兩種方法,我還有以下疑問
針對第一種方法,我知道CP1W-CIF41是不能用CP1E系列PLC上的,CP1W-CIF41最多能支持幾個PLC與PLC之間的TCP聯接?CP1W-CIF41是一個選件它安裝在PLC的什麼地方,以CP1H PLC為例它上面可以有1個RS232C選件板槽位和一個RS422A/485選件板槽位,沒有乙太網適配器槽位,還是將原有的串口RS232轉換成乙太網介面?如果有CP1W-CIF41中文說明書就更好了。
針對第二種方法,為什麼要加一個CJ單元適配器CP1W-EXT01呢?是不是因為CP1H上要接CJ Ethernet單元CJ1W-ETN21就一定要接上這個CJ單元適配器CP1W-EXT01呢?

Ⅹ 簡述TCP/IP協議的分層結構

簡述TCP/IP協議的分層結構是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

閱讀全文

與以太坊分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是否可以貸款來投資虛擬貨幣 瀏覽:161
25號以太坊硬分叉 瀏覽:900
2015以太坊價格歷史 瀏覽:302
玩比特幣賺了幾百萬要交稅嘛 瀏覽:197
俄羅斯比特幣最多的人 瀏覽:989
2008年比特幣今日價格行情 瀏覽:725
區塊鏈龐氏騙局 瀏覽:885
btc實時價格數據來源非小號 瀏覽:523
以太坊人民共同基金怎麼玩 瀏覽:945
比特幣提現地址怎麼設置 瀏覽:215
網上一些虛擬貨幣 瀏覽:523
2015以太坊歷史價格圖 瀏覽:790
btc123是什麼平台 瀏覽:313
雲數互聯下載appwxb數字貨幣 瀏覽:807
抽btc 瀏覽:465
大數據博覽會區塊鏈 瀏覽:583
以太坊新價格行情 瀏覽:97
數字貨幣具體使用方法 瀏覽:901
區塊鏈發展趨勢圖 瀏覽:61
比特幣2009年到現在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