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以太坊區 > 以太坊鏈上有多少資產

以太坊鏈上有多少資產

發布時間:2025-02-19 18:07:19

1. 浠ュお鍧婂備綍紜淇濋摼涓婅祫浜х殑瀹夊叏


浠ュお鍧婂備綍紜淇濋摼涓婅祫浜х殑瀹夊叏錛
浠ュお鍧婃槸鍏ㄧ悆鑼冨洿鍐呮渶鐭ュ悕鐨勬櫤鑳藉悎綰﹀鉤鍙頒箣涓錛屽畠鍙浠ョ敤浜庡紑鍙戝垎甯冨紡搴旂敤紼嬪簭錛圖Apps錛夊拰鏁板瓧璧勪駭銆備互澶鍧婁笂鐨勬暟瀛楄祫浜э紙浠ュお甯佸拰浠e竵錛変互鍙婃櫤鑳藉悎綰﹀緢瀹規槗琚鏀誨嚮鑰呯獌鍙栵紝鍥犳や繚鎶よ繖浜涙暟瀛楄祫浜ф槸鑷沖叧閲嶈佺殑銆
鍦ㄤ互澶鍧婁腑錛岃祫浜у畨鍏ㄧ殑涓昏佷緷闈犱互涓嬪嚑涓鏂歸潰錛
1.鏅鴻兘鍚堢害浠g爜鐨勫畨鍏ㄦ
鏅鴻兘鍚堢害鍖呭惈浜嗘墽琛屾煇浜涙搷浣滅殑浠g爜銆傜敱浜庝唬鐮侀敊璇鎴栬呮伓鎰忔敾鍑伙紝鏅鴻兘鍚堢害鐨勮祫浜у彲鑳戒細鍙楀埌濞佽儊銆傚洜姝わ紝浠ュお鍧婂紑鍙戜漢鍛樺繀欏葷『淇濆湪閮ㄧ講鏅鴻兘鍚堢害涔嬪墠榪涜屼弗鏍肩殑瀹夊叏瀹℃煡錛岄氳繃闈欐佷唬鐮佸垎鏋愬伐鍏風瓑鎵嬫墊鏌ュ悎綰︾殑浠g爜鏄鍚﹀瓨鍦ㄦ紡媧炪傛ゅ栵紝鍦ㄩ儴緗叉櫤鑳藉悎綰﹀悗錛岄渶瑕佸畾鏈熺洃鎺у悎綰︾殑浜ゆ槗騫舵鏌ユ槸鍚﹀瓨鍦ㄥ紓甯告儏鍐點
2.鍑忓皯鏅鴻兘鍚堢害鏀誨嚮鐨勯庨櫓
浠ュお鍧婂紑鍙戜漢鍛樺彲浠ラ噰鐢ㄥ悇縐嶆柟娉曞噺灝戞櫤鑳藉悎綰﹁鏀誨嚮鐨勯庨櫓銆備緥濡傦紝浣跨敤澶氶噸絳懼悕鏉ラ檺鍒朵氦鏄撶殑鏁伴噺鍜岄噾棰濓紝浠ラ槻姝㈡敾鍑昏呯洍鍙栬祫浜с傛ゅ栵紝寮鍙戜漢鍛樺彲浠ヤ嬌鐢ㄤ互涓嬫帾鏂芥潵紜淇濆悎綰︾殑楂樺彲鐢ㄦэ細
闄愬埗鍚堢害鐨勬搷浣滄潈闄愶紝鍙鍏佽哥壒瀹氱敤鎴瘋繘琛屾搷浣滐紱
鍔犲己鍚堢害鐨勮韓浠介獙璇侊紝浠ョ『淇濅氦鏄撶殑鍚堟硶鎬э紱
閲囩敤寮婧愪唬鐮侊紝榧撳姳鍚堢害鐨勪嬌鐢ㄨ呮彁渚涘弽棣堝拰鎶ュ憡娼滃湪鐨勬紡媧炪
3.浠ュお鍧婄綉緇滅殑鍘諱腑蹇冨寲鐗規
浠ュお鍧婁笉鍚屼簬浼犵粺緗戠粶錛屽畠鐨勫幓涓蹇冨寲鐗圭偣鍙浠ラ槻姝㈠崟鐐規晠闅滃拰鏀誨嚮錛岃繖涔熸槸紜淇濋摼涓婃暟瀛楄祫浜у畨鍏ㄧ殑閲嶈侀儴鍒嗐備互澶鍧婄綉緇滀笂鏈夎稿氬尯鍧楅摼鑺傜偣錛屾瘡涓鑺傜偣閮芥嫢鏈夊畬鏁寸殑鍖哄潡閾炬嫹璐濄傝繖鎰忓懗鐫鍗充嬌鏌愪釜鑺傜偣鍑虹幇鏁呴殰錛屽叾浠栬妭鐐逛粛鐒跺彲浠ヤ繚鎸佺綉緇滅殑紼沖畾榪愪綔銆傛ゅ栵紝浠ュお鍧婄殑鏅鴻兘鍚堢害鏄鍩轟簬鍖哄潡閾炬妧鏈瀹炵幇鐨勶紝鎵鏈夌殑浜ゆ槗閮介渶瑕佽鎸夐『搴忚板綍鍦ㄥ尯鍧楅摼涓婏紝榪欎篃鏄淇濇姢鏁板瓧璧勪駭瀹夊叏鐨勪竴縐嶄繚闅溿
鎬諱箣錛屼互澶鍧婇噰鍙栦簡澶氱嶆帾鏂芥潵紜淇濋摼涓婅祫浜х殑瀹夊叏銆傚紑鍙戜漢鍛橀渶瑕佷弗鏍兼寜鐓у畨鍏ㄦ爣鍑嗙紪鍐欐櫤鑳藉悎綰︿唬鐮侊紝騫墮伒寰鏈浣崇殑瀹夊叏瀹炶返銆傚悓鏃訛紝浠ュお鍧婄綉緇滅殑鍘諱腑蹇冨寲鐗規т篃涓烘暟瀛楄祫浜х殑瀹夊叏鎻愪緵浜嗗熀鏈淇濋殰銆

2. 以太坊是什麼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創新,一個新的平台誕生了,它就是以太坊。以太坊不像比特幣那樣只是一種加密貨幣,它還存在其它特徵,使其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分布式計算機。


那麼,到底什麼是以太坊?


具體來說,以太坊(Ethereum)是一個可編程、可視化、更易用的區塊鏈,它允許任何人編寫智能合約和發行代幣。就像比特幣一樣,以太坊是去中心化的,由全網共同記賬,賬本公開透明且不可竄改。


與比特幣不同的是,以太坊是可編程的區塊鏈,它提供了一套圖靈完備的腳本語言,因此,開發人員可以直接用C語言等高級語言編程,轉換成匯編語言,大大降低了區塊鏈應用的開發難度。


為了更易理解,打個比方,以太坊就像是區塊鏈里的Android,它是一個開發平台,讓我們可以像基於Android Framework一樣基於區塊鏈技術寫應用。它上面提供各種模塊讓用戶來搭建應用,如果將搭建應用比作造房子,那麼以太坊就提供了牆面、屋頂、地板等模塊,用戶只需像搭積木一樣把房子搭起來,因此在以太坊上建立應用的成本和速度都大大改善。


事實上,在沒有以太坊之前,寫區塊鏈應用是這樣的:拷貝一份比特幣代碼,然後去改底層代碼如加密演算法,共識機制,網路協議等等(很多山寨幣就是這樣,改改就出來一個新幣)。


至於以太坊如何運作?


與其它區塊鏈一樣,以太坊需要幾千人在自己的計算機上運行一個軟體,為該網路提供動力。網路中的每個節點(計算機)運行一個叫做以太坊虛擬機(EVM)的軟體。如果將以太坊虛擬機想像成一個操作系統,它能理解並執行通過以太坊特定編程語言編寫的軟體,由以太坊虛擬機執行的軟體/應用程序被稱為「智能合約」。


不過,在這台計算機上操作並不是免費的,需要支付該網路自帶的加密貨幣,叫做以太幣(Ether)。以太幣與比特幣大致相同,除了一點,即以太幣可以為在以太坊上執行智能合約而付費。


回到以太坊的發展史,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間由程序員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幣啟發後提出,大意為「下一代加密貨幣與去中心化應用平台」,在2014年通過ICO眾籌開始得以發展。



截至2018年2月,以太幣是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貨幣,僅次於比特幣。

對於許多程序工程師和投資人而言,2015年7月30號這一天是一個大日子,經過18個月的醞釀期後,以太坊區塊鏈平台終於正式誕生了,當天在位於布魯克林的辦公室上午11:45左右,當以太坊區塊鏈產生第一個創世區塊,隨即有很多狂熱的礦工在後頭想要贏得第一個區塊,也就是以太坊專屬電子貨幣,以太幣的所有權。當時整個辦公室掌聲雷動,那一天天氣很糟糕,紐約一帶下了大雷雨,每個人的智能手機不時傳來嘈雜的洪水警告訊號。

根據該公司網站資料的說明,以太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應用平台,以智能合約為例,設計師可以完全排除死機被監控,被詐騙或者是被第三方橫加干預的可能,跟比特幣一樣,以太坊利用以太幣吸引參加者,建立驗證交易平台的網路架構,維持網路架構的運作,並且以共識決定哪些是真正發生過存在的事件,但是以太坊和比特幣也有所不同,以太坊提供一些功能強大的工具,讓投入開發的人創造出去,具有去中心化的軟體服務,使用范圍可以從線上 游戲 橫跨到股票交易。

以太坊的構想源自於2013年,當時才19歲的俄裔加拿大人為例,維塔利克布特林,他當時跟比特幣的核心開發者爭論,區塊鏈網路架構需要有更穩固的手稿語言才能發展其他的應用軟體,不過他的想法沒有被採納,促成了他打定主意要開發一套符合自己理念的區塊鏈網路架構共識,這家公司可以說是他跨出的第一步,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推出了應用軟體,如果我們把時間往回倒轉幾年,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對照。

有位大師托瓦茲推出Linux作業系統的舉動,正如布特林推出以太坊一樣如出一轍。共識系統公司的聯合創始人約瑟夫魯賓談到區塊鏈以太坊的興起時表示,我愈發覺得走上街頭去貼海報訴求是很浪費時間的一件事,倒不如一起合作,在這個失衡的 社會 的經濟體制帶來要比較實際得改變。

跟許多創業者一樣,魯賓提出的願望也很有企圖心,他不只想要創立一家了不起的公司,也想借機克服這個世界上難解的問題。這個公司的應用程序會對十多個其他領域的產業帶來震撼力十足的效果,他們的計劃包括分布式的三重記賬會計體系,針對原本廣受好評,但是後來卻因為集中管控兒而遭受爭議的reddit論壇推出分布式的新版本,自動執行的文件格式進行管理,系統現在叫智能合約,涵蓋商務 體育 和 娛樂 領域的預測市場、公開競標的能源市場、足以和蘋果電腦分庭抗禮的一整套可以供大規模協作集體創造,實現無管理階層公司之共同管理機制的商務工具。

以太坊Ethereum由V神(Vitalik Buterin)在2014年創辦,它是一個區塊鏈底層系統,類似於互聯網的操作系統,基於它開發的DAPP(去中心化應用)類似於基於互聯網操作系統開發的軟體APP。

它的出現主要是彌補比特幣的不足,比特幣只能實現點對點的電子現金交易系統,但是區塊鏈技術在其他場景的應用卻無法實現。如果每用於一個場景,就搭建一個底層基礎系統,再進行開發,太耗時間和精力,成本也很高。為此,以太坊就建了一個底層系統供開發者使用,開發者只需要在其基礎上開發自己的DAPP應用就可以了。去年5月數據顯示,全球就已有200多個以太坊應用。

此外,以太坊也是區塊鏈比較優秀的公鏈之一。不過,它的交易速度太慢令眾多開發者詬病,以太坊開發者正在不斷嘗試研發分片技術對此現象進行改變。

以太坊的本質是一個可編程可視化而且操作簡單的區塊鏈,允許任何人編寫智能合約和發行代幣(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各類空氣幣、傳銷幣如此之多的一個原因之一)。和比特幣一樣,以太坊也是去中心化的,全網共同記錄以太坊的所有情況,而且公開透明不可篡改。


那你想問,以太坊和比特幣的不同之處在哪?通俗地講,你可以把以太坊理解成為能夠編程的區塊鏈,它提供了一套圖靈完備的腳本語言,後續的開發人員可以直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c語言等語言編程,之後轉變成匯編語言,由此降低了區塊鏈的應用的開發難度。就好像安卓系統上,准備好了api和介面,用戶直接開發app就可以這樣的邏輯。從以太坊誕生之初到現在,以太坊上已經誕生了幾百個應用,俄羅斯政府甚至也與以太坊基金會合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在基礎層面上,以太坊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軟體平台。該平台允許構建和部署分散式應用程序。以太坊里的「以太」是什麼?對Ethereum感興趣的人們經常會問「以太是什麼?」

了解以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以太坊功能的基礎。就像所有機器使用某種燃料一樣,區塊鏈也是如此。以太坊使用乙太網,這是一種獨特的代碼,可用作支付運行應用程序或程序的方式。就像老虎機需要硬幣(或者現在的預付卡)來運行硬幣一樣,客戶必須使用乙醚作為付款才能在以太坊運行他們所要求的操作。

大家其他人的答案真的都是太麻煩了

講得太復雜了

以太坊


簡單來說就是這么一個結論:


以太坊等於 BTC+智能合約+合同自由+通縮資產+使用價值


這個結論其實不難理解的

官方定義更加詭詐:

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又稱「以太幣」)提供去中心化的虛擬機



以太坊簡單來說就是這么一個結論:


以太坊等於 BTC+智能合約+合同自由+通縮資產+使用價值

我給大家簡單地來說說吧


首先先來看下面這個視頻:也就是以太坊創始人V神的視頻 特別好的解釋

以太坊簡單來說就是這么一個結論:


以太坊等於 BTC+智能合約+合同自由+通縮資產+使用價值

官方定義更加詭詐:

以太坊是一個可編程,可視化的區塊鏈平台。其操作功能非常多,計算匯總各類數據等等。

以太坊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質的飛躍!就好比http是互聯網底層支撐技術而以太坊就是可以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做各種生態dapp

以太坊是什麼?

以太坊是互聯網新時代的基礎:

內建貨幣與支付。

用戶擁有個人數據主權,且不會被各類應用監聽或竊取數據。

人人都有權使用開放金融系統。

基於中立且開源的基礎架構,不受任何組織或個人控制。

以太坊的創建

以太坊主網於 2015 年上線,是世界領先的可編程區塊鏈。

和其它區塊鏈一樣,以太坊也擁有原生加密貨幣,叫作 Ether (ETH)。 ETH 是一種數字貨幣, 和比特幣有許多相同的功能。 它是一種純數字貨幣,可以即時發送給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 ETH 的供應不受任何政府或組織控制,它是去中心化且具稀缺性的。 全世界的人們都在使用 ETH 進行支付,或將其作為價值存儲和抵押品。

但與其它區塊鏈不同的是,以太坊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以太坊是可編程的,開發者可以用它來構建不同於以往的應用程序。

以太坊的作用

這些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或稱「dapps」)基於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技術, 因而值得信任,也就是說 dapps 一旦被「上傳」到以太坊,它們將始終按照編好的程序運行。 這些應用程序可以控制數字資產,以便創造新的金融應用; 同時還是去中心化的,這意味著沒有任何單一實體或個人可以控制它們。

目前,全世界有成千上萬名開發者正在以太坊上構建應用程序、發明新的應用程序,其中有許多現在已經可以使用:

1.加密貨幣錢包:讓你可以使用 ETH 或其他數字資產進行低成本的即時支付

2.金融應用程序:讓你可以借貸、投資數字資產

3.去中心化市場:讓你可以交易數字資產,甚至就現實世界事件的「預測」進行交易

4. 游戲 :你可以擁有 游戲 內的資產,甚至可以由此獲得現實收益以及更多。

以太坊社區

以太坊社區是世界上最大最活躍的區塊鏈社區。它包括核心協議開發者、加密經濟研究員、密碼朋克、挖礦組織、ETH 持有者、應用開發者、普通用戶、無政府主義者、財富 500 強公司。

沒有公司或中心化的組織能夠控制以太坊。 一直以來,以太坊由多元化的全球性社區貢獻者來協同進行維護和改善,社區成員耕耘於以太坊的方方面面,從核心協議到應用程序。

以太坊擁堵的元兇找到了,竟然是它!

3. 以太坊2.0質押地址余額現在是多少

以太坊2.0質押地址余額超過450萬枚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4. 以太坊錢包是什麼

以太坊錢包是一種用於存儲、管理、生成和使用以太坊數字資產的工具。它是用戶私鑰和公鑰的保管處,允許用戶安全地交互和操作以太坊區塊鏈上的各種應用。


以太坊錢包的具體解釋如下


以太坊錢包是加密貨幣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軟體或硬體設備,用於存儲以太坊的私鑰和公鑰。私鑰是一個獨特的密鑰,用於訪問賬戶並授權交易。公鑰則是賬戶的地址,類似於電子郵件地址,通過它可以向其他人發送或接收以太坊或其他代幣。這些錢包的設計目的是為了保障加密貨幣的安全,因此通常會採取多重安全措施,如密碼保護、備份恢復功能以及生物識別認證等。此外,這些錢包也支持多種平台的操作,無論是桌面電腦、移動設備還是硬體存儲介質上均可使用。用戶可以輕松地查看其賬戶的資產,以及與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進行交互操作。


使用以太坊錢包不僅可以讓用戶更方便地管理和控制他們的數字資產,還能夠幫助他們探索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廣闊應用場景和功能。許多交易和市場參與活動以及投資和挖礦行為,都離不開這些智能、安全的錢包支持。它們是以太坊區塊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總之,以太坊錢包在保障加密貨幣的安全管理以及促進區塊鏈技術應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安全和可靠性強勁的特徵能夠使用戶在使用時感到安心和便捷。

5. 以太坊區塊鏈大小多少(以太坊區塊高度是多少)

以太坊公鏈區塊高度

根據之前的消息,以太坊區塊高度現在調整高度到4730660!以太坊是一個全新開放的區塊鏈平台,它允許任何人在平台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

就像比特幣一樣,以太坊不受任何人控制,也不歸任何人所有——它是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由全球范圍內的很多人共同創建。和比特幣協議有所不同的是,以太坊的設計十分靈活,極具適應性。在以太坊平台上創立新的應用十分簡便,隨著Homestead的發布,任何人都可以安全地使用該平台上的應用。

以太坊是可編程的區塊鏈。它並不是給用戶一系列預先設定好的操作,而是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創建復雜的操作。這樣一來,它就可以作為多種類型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的平台。

以太坊區塊鏈大小

與比特幣網路不同,以太坊不會明確地按內存限制每個區塊的大小,而是通過區塊GasLimit強制規定每個區塊的大小。

以太坊的區塊GasLimit設置有效的限制了一個區塊中可以打包的交易量。GasLimit參數由以太坊礦工集體決定,即通過投票的方式來動態地增加或降低GasLimit數值。

最近的一次投票是2019年下半年,礦工們群體投票同意將以太坊的區塊GasLimit由原來的800萬Gas單位提高至1000萬,使每個區塊相比之前區塊的大小增加了25%左右,這從理論上提高了以太坊網路的TPS。

什麼是區塊鏈擴容?

普通用戶能夠運行節點對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至關重要

想像一下凌晨兩點多,你接到了一個緊急呼叫,來自世界另一端幫你運行礦池(質押池)的人。從大約14分鍾前開始,你的池子和其他幾個人從鏈中分離了出來,而網路仍然維持著79%的算力。根據你的節點,多數鏈的區塊是無效的。這時出現了余額錯誤:區塊似乎錯誤地將450萬枚額外代幣分配給了一個未知地址。

一小時後,你和其他兩個同樣遭遇意外的小礦池參與者、一些區塊瀏覽器和交易所方在一個聊天室中,看見有人貼出了一條推特的鏈接,開頭寫著「宣布新的鏈上可持續協議開發基金」。

到了早上,相關討論廣泛散布在推特以及一個不審查內容的社區論壇上。但那時450萬枚代幣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經在鏈上轉換為其他資產,並且進行了數十億美元的defi交易。79%的共識節點,以及所有主要的區塊鏈瀏覽器和輕錢包的端點都遵循了這條新鏈。也許新的開發者基金將為某些開發提供資金,或者也許所有這些都被領先的礦池、交易所及其裙帶所吞並。但是無論結果如何,該基金實際上都成為了既成事實,普通用戶無法反抗。

或許還有這么一部主題電影。或許會由MolochDAO或其他組織進行資助。

這種情形會發生在你的區塊鏈中嗎?你所在區塊鏈社區的精英,包括礦池、區塊瀏覽器和託管節點,可能協調得很好,他們很可能都在同一個telegram頻道和微信群中。如果他們真的想出於利益突然對協議規則進行修改,那麼他們可能具備這種能力。以太坊區塊鏈在十小時內完全解決了共識失敗,如果是只有一個客戶端實現的區塊鏈,並且只需要將代碼更改部署到幾十個節點,那麼可以更快地協調客戶端代碼的更改。能夠抵禦這種社會性協作攻擊的唯一可靠方式是「被動防禦」,而這種力量來自去一個中心化的群體:用戶。

想像一下,如果用戶運行區塊鏈的驗證節點(無論是直接驗證還是其他間接技術),並自動拒絕違反協議規則的區塊,即使超過90%的礦工或質押者支持這些區塊,故事會如何發展。

如果每個用戶都運行一個驗證節點,那麼攻擊很快就會失敗:有些礦池和交易所會進行分叉,並且在整個過程中看起來很愚蠢。但是即使只有一些用戶運行驗證節點,攻擊者也無法大獲全勝。相反,攻擊會導致混亂,不同用戶會看到不同的區塊鏈版本。最壞情況下,隨之而來的市場恐慌和可能持續的鏈分叉將大幅減少攻擊者的利潤。對如此曠日持久的沖突進行應對的想法本身就可以阻止大多數攻擊。

Hasu關於這一點的看法:

「我們要明確一件事,我們之所以能夠抵禦惡意的協議更改,是因為擁有用戶驗證區塊鏈的文化,而不是因為PoW或PoS。」

假設你的社區有37個節點運行者,以及80000名被動監聽者,對簽名和區塊頭進行檢查,那麼攻擊者就獲勝了。如果每個人都運行節點的話,攻擊者就會失敗。我們不清楚針對協同攻擊的啟動群體免疫的確切閾值是多少,但有一點是絕對清楚的:好的節點越多,惡意的節點就越少,而且我們所需的數量肯定不止於幾百幾千個。

那麼全節點工作的上限是什麼?

為了使得有盡可能多的用戶能夠運行全節點,我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普通消費級硬體上。即使能夠輕松購買到專用硬體,這能夠降低一些全節點的門檻,但事實上對可擴展性的提升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般。

全節點處理大量交易的能力主要受限於三個方面:

算力: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我們能劃分多少CPU來運行節點?

帶寬:基於當前的網路連接,一個區塊能包含多少位元組?

存儲:我們能要求用戶使用多大的空間來進行存儲?此外,其讀取速度應該達到多少?(即,HDD足夠嗎?還是說我們需要SSD?)

許多使用「簡單」技術對區塊鏈進行大幅擴容的錯誤看法都源自於對這些數字過於樂觀的估計。我們可以依次來討論這三個因素:

算力

錯誤答案:100%的CPU應該用於區塊驗證

正確答案:約5-10%的CPU可以用於區塊驗證

限制之所以這么低的四個主要原因如下:

我們需要一個安全邊界來覆蓋DoS攻擊的可能性(攻擊者利用代碼弱點製造的交易需要比常規交易更長的處理時間)

節點需要在離線之後能夠與區塊鏈同步。如果我掉線一分鍾,那我應該要能夠在幾秒鍾之內完成同步

運行節點不應該很快地耗盡電池,也不應該拖慢其他應用的運行速度

節點也有其他非區塊生產的工作要進行,大多數是驗證以及對p2p網路中輸入的交易和請求做出響應

請注意,直到最近大多數針對「為什麼只需要5-10%?」這一點的解釋都側重於另一個不同的問題:因為PoW出塊時間不定,驗證區塊需要很長時間,會增加同時創建多個區塊的風險。這個問題有很多修復方法,例如BitcoinNG,或使用PoS權益證明。但這些並沒有解決其他四個問題,因此它們並沒有如許多人所料在可擴展性方面獲得巨大進展。

並行性也不是靈丹妙葯。通常,即使是看似單線程區塊鏈的客戶端也已經並行化了:簽名可以由一個線程驗證,而執行由其他線程完成,並且有一個單獨的線程在後台處理交易池邏輯。而且所有線程的使用率越接近100%,運行節點的能源消耗就越多,針對DoS的安全系數就越低。

帶寬

錯誤答案:如果沒2-3秒都產生10MB的區塊,那麼大多數用戶的網路都大於10MB/秒,他們當然都能處理這些區塊

正確答案:或許我們能在每12秒處理1-5MB的區塊,但這依然很難

如今,我們經常聽到關於互聯網連接可以提供多少帶寬的廣為傳播的統計數據:100Mbps甚至1Gbps的數字很常見。但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宣稱的帶寬與預期實際帶寬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Mbps」是指「每秒數百萬bits」;一個bit是一個位元組的1/8,因此我們需要將宣稱的bit數除以8以獲得位元組數。

網路運營商,就像其他公司一樣,經常編造謊言。

總是有多個應用使用同一個網路連接,所以節點無法獨占整個帶寬。

P2P網路不可避免地會引入開銷:節點通常最終會多次下載和重新上傳同一個塊(更不用說交易在被打包進區塊之前還要通過mempool進行廣播)。

當Starkware在2019年進行一項實驗時,他們在交易數據gas成本降低後首次發布了500kB的區塊,一些節點實際上無法處理這種大小的區塊。處理大區塊的能力已經並將持續得到改善。但是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仍然無法獲取以MB/秒為單位的平均帶寬,說服自己我們可以接受1秒的延遲,並且有能力處理那種大小的區塊。

存儲

錯誤答案:10TB

正確答案:512GB

正如大家可能猜到的,這里的主要論點與其他地方相同: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異。理論上,我們可以在亞馬遜上購買8TB固態驅動(確實需要SSD或NVME;HDD對於區塊鏈狀態存儲來說太慢了)。實際上,我用來寫這篇博文的筆記本電腦有512GB,如果你讓人們去購買硬體,許多人就會變得懶惰(或者他們無法負擔800美元的8TBSSD)並使用中心化服務。即使可以將區塊鏈裝到某個存儲設備上,大量活動也可以快速地耗盡磁碟並迫使你購入新磁碟。

一群區塊鏈協議研究員對每個人的磁碟空間進行了調查。我知道樣本量很小,但仍然...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此外,存儲大小決定了新節點能夠上線並開始參與網路所需的時間。現有節點必須存儲的任何數據都是新節點必須下載的數據。這個初始同步時間(和帶寬)也是用戶能夠運行節點的主要障礙。在寫這篇博文時,同步一個新的geth節點花了我大約15個小時。如果以太坊的使用量增加10倍,那麼同步一個新的geth節點將至少需要一周時間,而且更有可能導致節點的互聯網連接受到限制。這在攻擊期間更為重要,當用戶之前未運行節點時對攻擊做出成功響應需要用戶啟用新節點。

交互效應

此外,這三類成本之間存在交互效應。由於資料庫在內部使用樹結構來存儲和檢索數據,因此從資料庫中獲取數據的成本隨著資料庫大小的對數而增加。事實上,因為頂級(或前幾級)可以緩存在RAM中,所以磁碟訪問成本與資料庫大小成正比,是RAM中緩存數據大小的倍數。

不要從字面上理解這個圖,不同的資料庫以不同的方式工作,通常內存中的部分只是一個單獨(但很大)的層(參見leveldb中使用的LSM樹)。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例如,如果緩存為4GB,並且我們假設資料庫的每一層比上一層大4倍,那麼以太坊當前的~64GB狀態將需要~2次訪問。但是如果狀態大小增加4倍到~256GB,那麼這將增加到~3次訪問。因此,gas上限增加4倍實際上可以轉化為區塊驗證時間增加約6倍。這種影響可能會更大:硬碟在已滿狀態下比空閑時需要花更長時間來讀寫。

這對以太坊來說意味著什麼?

現在在以太坊區塊鏈中,運行一個節點對許多用戶來說已經是一項挑戰,盡管至少使用常規硬體仍然是可能的(我寫這篇文章時剛剛在我的筆記本電腦上同步了一個節點!)。因此,我們即將遭遇瓶頸。核心開發者最關心的問題是存儲大小。因此,目前在解決計算和數據瓶頸方面的巨大努力,甚至對共識演算法的改變,都不太可能帶來gaslimit的大幅提升。即使解決了以太坊最大的DoS弱點,也只能將gaslimit提高20%。

對於存儲大小的問題,唯一解決方案是無狀態和狀態逾期。無狀態使得節點群能夠在不維護永久存儲的情況下進行驗證。狀態逾期會使最近未訪問過的狀態失活,用戶需要手動提供證明來更新。這兩條路徑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並且已經開始了關於無狀態的概念驗證實現。這兩項改進相結合可以大大緩解這些擔憂,並為顯著提升gaslimit開辟空間。但即使在實施無狀態和狀態逾期之後,gaslimit也可能只會安全地提升約3倍,直到其他限制開始發揮作用。

另一個可能的中期解決方案使使用ZK-SNARKs來驗證交易。ZK-SNARKs能夠保證普通用戶無需個人存儲狀態或是驗證區塊,即使他們仍然需要下載區塊中的所有數據來抵禦數據不可用攻擊。另外,即使攻擊者不能強行提交無效區塊,但是如果運行一個共識節點的難度過高,依然會有協調審查攻擊的風險。因此,ZK-SNARKs不能無限地提升節點能力,但是仍然能夠對其進行大幅提升(或許是1-2個數量級)。一些區塊鏈在layer1上探索該形式,以太坊則通過layer2協議(也叫ZKrollups)來獲益,例如zksync,Loopring和Starknet。

分片之後又會如何?

分片從根本上解決了上述限制,因為它將區塊鏈上包含的數據與單個節點需要處理和存儲的數據解耦了。節點驗證區塊不是通過親自下載和執行,而是使用先進的數學和密碼學技術來間接驗證區塊。

因此,分片區塊鏈可以安全地擁有非分片區塊鏈無法實現的非常高水平的吞吐量。這確實需要大量的密碼學技術來有效替代樸素完整驗證,以拒絕無效區塊,但這是可以做到的:該理論已經具備了基礎,並且基於草案規范的概念驗證已經在進行中。

以太坊計劃採用二次方分片(quadraticsharding),其中總可擴展性受到以下事實的限制:節點必須能夠同時處理單個分片和信標鏈,而信標鏈必須為每個分片執行一些固定的管理工作。如果分片太大,節點就不能再處理單個分片,如果分片太多,節點就不能再處理信標鏈。這兩個約束的乘積構成了上限。

可以想像,通過三次方分片甚至指數分片,我們可以走得更遠。在這樣的設計中,數據可用性采樣肯定會變得更加復雜,但這是可以實現的。但以太坊並沒有超越二次方,原因在於,從交易分片到交易分片的分片所獲得的額外可擴展性收益實際上無法在其他風險程度可接受的前提下實現。

那麼這些風險是什麼呢?

最低用戶數量

可以想像,只要有一個用戶願意參與,非分片區塊鏈就可以運行。但分片區塊鏈並非如此:單個節點無法處理整條鏈,因此需要足夠的節點以共同處理區塊鏈。如果每個節點可以處理50TPS,而鏈可以處理10000TPS,那麼鏈至少需要200個節點才能存續。如果鏈在任何時候都少於200個節點,那可能會出現節點無法再保持同步,或者節點停止檢測無效區塊,或者還可能會發生許多其他壞事,具體取決於節點軟體的設置。

在實踐中,由於需要冗餘(包括數據可用性采樣),安全的最低數量比簡單的「鏈TPS除以節點TPS」高幾倍,對於上面的例子,我們將其設置位1000個節點。

如果分片區塊鏈的容量增加10倍,則最低用戶數也增加10倍。現在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不從較低的容量開始,當用戶很多時再增加,因為這是我們的實際需要,用戶數量回落再降低容量?

這里有幾個問題:

區塊鏈本身無法可靠地檢測到其上有多少唯一用戶,因此需要某種治理來檢測和設置分片數量。對容量限制的治理很容易成為分裂和沖突的根源。

如果許多用戶突然同時意外掉線怎麼辦?

增加啟動分叉所需的最低用戶數量,使得防禦惡意控制更加艱難。

最低用戶數為1,000,這幾乎可以說是沒問題的。另一方面,最低用戶數設為100萬,這肯定是不行。即使最低用戶數為10,000也可以說開始變得有風險。因此,似乎很難證明超過幾百個分片的分片區塊鏈是合理的。

歷史可檢索性

用戶真正珍視的區塊鏈重要屬性是永久性。當公司破產或是維護該生態系統不再產生利益時,存儲在伺服器上的數字資產將在10年內不再存在。而以太坊上的NFT是永久的。

是的,到2372年人們仍能夠下載並查閱你的加密貓。

但是一旦區塊鏈的容量過高,存儲所有這些數據就會變得更加困難,直到某時出現巨大風險,某些歷史數據最終將……沒人存儲。

要量化這種風險很容易。以區塊鏈的數據容量(MB/sec)為單位,乘以~30得到每年存儲的數據量(TB)。當前的分片計劃的數據容量約為1.3MB/秒,因此約為40TB/年。如果增加10倍,則為400TB/年。如果我們不僅希望可以訪問數據,而且是以一種便捷的方式,我們還需要元數據(例如解壓縮匯總交易),因此每年達到4PB,或十年後達到40PB。InternetArchive(互聯網檔案館)使用50PB。所以這可以說是分片區塊鏈的安全大小上限。

因此,看起來在這兩個維度上,以太坊分片設計實際上已經非常接近合理的最大安全值。常數可以增加一點,但不能增加太多。

結語

嘗試擴容區塊鏈的方法有兩種:基礎的技術改進和簡單地提升參數。首先,提升參數聽起來很有吸引力:如果您是在餐紙上進行數學運算,這就很容易讓自己相信消費級筆記本電腦每秒可以處理數千筆交易,不需要ZK-SNARK、rollups或分片。不幸的是,有很多微妙的理由可以解釋為什麼這種方法是有根本缺陷的。

運行區塊鏈節點的計算機無法使用100%的CPU來驗證區塊鏈;他們需要很大的安全邊際來抵抗意外的DoS攻擊,他們需要備用容量來執行諸如在內存池中處理交易之類的任務,並且用戶不希望在計算機上運行節點的時候無法同時用於任何其他應用。帶寬也會受限:10MB/s的連接並不意味著每秒可以處理10MB的區塊!也許每12秒才能處理1-5MB的塊。存儲也是一樣,提高運行節點的硬體要求並且限制專門的節點運行者並不是解決方案。對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而言,普通用戶能夠運行節點並形成一種文化,即運行節點是一種普遍行為,這一點至關重要。

區塊鏈網路擁堵怎麼辦

1

什麼是網路擁堵

通常指的是一種網路故障現象:某辦公區域網計算機使用一個帶路由功能的ADSLModem+HUB共享上網。當同一時間上網人數較少的時候網路比較通暢,上網人數多了以後網路會時斷時通,並且HUB的Collision指示燈會閃爍不停。

而在區塊鏈的應用程序中,無論是數字貨幣、智能合約、去中心的交易系統等,它們的網路都是由一個個獨立的節點組成的,發生在節點中的各種操作,比如轉賬交易、合約狀態的變更等,都會以交易事務的數據形式廣播到網路中,通過礦工打包到新的區塊,作為主鏈的一部分而最終確認所有的這些操作。

當節點很多,使用量很多的時候,大量發生的交易就會來不及在正常期望的時間內被打包,因為它們都擁堵在網路中,這些等待的被確認的交易數據通常會維持在節點的內存池中。這個就是區塊鏈的擁堵。

2

網路擁堵是怎麼發生的

目前比特幣區塊大小為1M,每秒大約只能處理7個交易。隨著交易量不斷增長,比特幣網路已經難以迅速地進行轉賬交易確認,區塊鏈網路時常出現擁堵。

區塊鏈網路上最高時有上萬筆交易積壓,某些轉賬交易手續費高達幾十美元,網路擁堵時,交易甚至需要花費好幾天才能被打包。

實際上對於每一類區塊鏈應用來說,這個問題都是存在的,造成不斷有用戶抱怨交易延遲的問題,但也側面證明了應用的廣泛,以及用戶體量的增加。

那麼發生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3

網路擁堵怎麼解決

解決的方法,無非有如下幾種。

第一種擴容,提高處理能力。

第二種截流,限制區塊鏈包的數量。

通過將上述兩種方法進行綜合。

悉尼大學研究者研發了一種新型的區塊鏈系統,在100台機器中能夠實現每秒44萬筆交易的吞吐量,而Visa每秒的交易處理器是5.6萬筆。相比之下,比特幣每秒的交易限制在7筆,以太坊區塊鏈則為20筆。

JadeChain公鏈系統上線後,將徹底解決JADE生態應用中的網路擁堵問題。

6. 一文讀懂以太坊—ETH2.0,是否值得長期持有

這幾天一直在看關於ETH倫敦升級方面的資料,簡單的聊一下,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無論是投資機構、區塊鏈應用開發者、礦機商,還是個人投資者、硬體供應商、 游戲 行業從業者等等,提起以太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了解。

一方面取決於以太坊代幣 ETH 本身的造富效應。從 2014 年首次發行以來,投資回報率已經超過 7400 倍。


另一方面,以太坊作為應用最廣泛的去中心應用編程平台,引來無數開發者在其之上開發應用。這些應用不僅產生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伴隨 DEFI 生態、NFT 生態、DAO 生態蓬勃發展,也給 ETH 帶來了更多使用者。


隨著「倫敦升級計劃」臨近,ETH 再次聚集所有人的關注目光。


以太坊 2.0 到底是什麼?包含哪些升級?目前進展如何?


以太坊 2.0 到來,會對現有以太坊生態的去中心化應用產生哪些影響?


ETH 是否值得持續投資?看完相信你會有自己的判斷。


如果將搭建應用比作造房子,那麼以太坊就提供了牆面、屋頂、地板等模塊,用戶只需像搭積木一樣把房子搭起來,因此在以太坊上建立應用的成本和速度都大大改善。以太坊的出現,迅速吸引了大量開發者進入以太坊的世界編寫出各類去中心應用,極大豐富人們對去中心應用場景的需求。

以太坊應用開發模型示意


以太坊與ETH


現有市場的加密貨幣,只是在區塊鏈技術應用在某一場景下的單一代幣。


以太坊也不例外,它的完整項目名稱是「下一代智能合約與去中心化應用平台」,Ether(以太幣)是其原生加密貨幣,簡稱 ETH。


ETH 除了可以用來與各種類型數字資產之間進行有效交換,還提供支付交易費用的機制,即我們現在做鏈上操作時所支付的 GAS 費用。GAS 費用機制的出現,即保護了以太坊網路上創建的應用不會被惡意程序隨意濫用,又因為 GAS 收入歸礦工所有,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以太坊網路的記賬當中成為礦工,進一步維護了以太坊網路安全與生態發展。


與 BTC 不同的是,ETH 並沒有採用 SHA256 挖礦演算法,避免了整個挖礦生態出現由 ASIC(專用集成電路)礦機主導以至於大部分算力被中心化機構控制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以太坊最初採用的是 PoW(Proof of Work)的工作量證明機制,人們需要通過工作量證明以獲取手續費回報。我們經常聽說礦工使用顯卡挖礦,他們做的就是 POW 工作量證明。顯卡越多,算力越大,那麼工作量就越大,收入也就越高。


當前,整個以太坊網路的總算力大約為 870.26 TH/s,用我們熟悉的消費級顯卡來對比,英偉達 RTX 3080 的顯卡算力大約為 92-93 MH/s,以太坊網路相當於 936 萬張 3080 顯卡算力的總和。


以太坊白皮書內非常明確提到之後會將 PoW 工作證明的賬本機制升級為 POS (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的賬本機制。


ETH經濟模型


與 BTC 總量 2100 萬枚不同,ETH 的總量並沒有做上限,而是在首次預售的 ETH 數量基礎上每年增發,增發數量為 0.26x(x 為發售總量)。


但也不用擔心 ETH 會無限通脹下去,長期來看,每年增發幣的數量與每年因死亡或者粗心原因遺失幣的數量大致相同,ETH 的「貨幣供應增長率」是趨近於零的。


ETH 分配模型包含早期購買者,早期貢獻值,長期捐贈與礦工收益,具體分配比例如下表。

現在每年將有 60,102,216 * 0.26 = 15,626,576 個 ETH 被礦工挖出,轉成 PoS 後,每年產出的 ETH 將減少。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 ETH 總量約為 116,898,848 枚,總市值約為 2759 億美元。


以太坊發展歷程


1. 邊境階段(2015年):上線後不久進行了第一次分叉,調整未來挖礦的難度。此版本處於實驗階段,技術並未成熟,最初只能讓少部分開發者參與挖礦,智能合約也僅面向開發者開發應用使用,並沒有用戶參與,以太坊網路處於萌芽期。


邊境階段 ETH 價格:1.24 美元。


2. 家園階段(2016年):以太坊主網於 2016 年 3 月進行了第二次分叉,發布了第一個穩定版本。此版本是第一個成熟的正式版本,採用 100% PoW 證明,引入難度炸彈,隨著區塊鏈數量的增加,挖礦難度呈指數增長,網路的性能大幅提升,以太坊項目也進入到快速成長期。在」家園「版本里,還發生了著名的」The DAO 攻擊事件「,以太坊被社區投票硬分叉為以太坊(ETH)與以太經典(ETC)兩條鏈,V 神站在了 ETH 這邊。


家園階段 ETH 價格:12.50 美元。


3. 都會階段(2017~2019年):都會的開發又分為三個階段,升級分成了三次分叉,分別是 2017 年 10 月的「拜占庭」、2019 年 2 月底的「君士坦丁堡「、以及 2019 年 12 月的「伊斯坦布爾」。這些升級主要改善智能合約的編寫、提高安全性、加入難度炸彈以及一些核心架構的修改,以協助未來從工作量證明轉至權益證明。


在都會階段,以太坊網路正式顯現出其威力,正式進入成熟期。智能合約讓不同鏈上的加密貨幣可以互相交易,ERC-20 也在 2017 代幣發行的標准,成千上萬個項目在以太坊網路進行募資,被稱作「首次代幣發行(ICO)」,相信很多幣圈的老人都是被當時 ICO 造富效應帶進來的。到 2019 年,隨著DeFi 生態的崛起,金融產品正式成為以太鏈上最大的產業。


都會階段 ETH 價格:151.06 美元。


4. 寧靜階段(2020-2023年):與都會分三階段開發相同,寧靜階段目前預計分成三次分叉:柏林(已完成)、倫敦(即將到來)、以及後面的第三次分叉。「寧靜」階段又稱為「以太坊 2.0」,是項目的最終階段,以太坊將從工作量證明方式正式轉向權益證明,並開發第二層擴容方案,提高整個網路的運行效率。


寧靜階段可以說是以太坊網路的集大成之作,如果說前個三階段只是讓以太坊的願景展現的實驗平台,寧靜階段之後的以太坊,將正式成為完全體,不僅有完備的生態應用,超級快的處理速度,眾多網路協同發展,而且 PoS 機制會非常節約能源,真正代表了區塊鏈技術逐漸走向成熟的標志。


寧靜階段 ETH 價格:2021 年 4 月 15 日完成的柏林階段,當天價格為 2454 美元。

即將到來的倫敦協議升級

以太坊生態


以太坊的生態發展,從屬性劃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以太坊網路生態應用建設,二是以太坊網路擴容建設。兩者相互融合,互相成就,應用需要更健壯強大的網路作為承載,網路需要功能完善的應用場景服務用戶。


先說應用生態,以太坊的生態我們又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1. 去中心化自製組織(DAO)生態


什麼是去中心化自製組織?還是以我們熟悉的比特幣舉例:比特幣目前市值七千多億美金,在全球資產市值類排名第九,但比特幣並不是某一公司發布的產品,也沒有特定公司組織招聘人員進行維護。比特幣現有的一切,都源於比特幣持有者、比特幣礦工自發形成的分布式組織,他們通過投票方式規劃比特幣發展路線,自發參與維護比特幣程序與網路 —這僅僅因為只要擁有比特幣,所有人都是比特幣網路建設中的受益者,一切維護都源於自身的利益關系。


比特幣的發明與成功運行,突破了由荷蘭人創建、至今流行 400 多年的公司商業架構,開創出一種全新的、無組織架構的、全球分布式的商業模式,這就是 DAO。


再說回以太坊,以太坊的 DAO 可以由智能合約編寫,用戶自定義應用場景。簡單說就是我們規定出程序執行條件與執行范圍,真實世界裡只要觸發設定好的條件,程序就會自動執行運行,且所有過程都會在以太坊的網路上進行去中心化公開驗證,不需要經過人工或者任何第三方組織機構確認。


以太坊 DAO 生態演化出許多商業場景,有慈善機構使用 DAO 建立公開透明的捐款與使用機制,有風投機構使用 DAO 建立公平分配的風險基金。


以太坊生態的很多項目都採用 DAO 自治,代表項目有:Uniswap,AAVE,MakerDAO,Compound,Decred,Dash 等。


2. 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


在傳統商業世界裡,我們如果需要借錢、存錢,或者買某一公司股票,或者做企業貸款、融資,只要是進行金融活動,總離不開與銀行、證券機構、會計事務所這些金融機構打交道。


而在去中心的世界裡,區塊鏈本質就是集合所有人交易記錄且公開的大賬本,我們可以非常容易的追溯到每一個錢包地址發生過的每一筆交易,查詢到任意一個錢包地址的余額信息,從而對錢包地址里的資產做評估。


舉個例子:全世界個人貸款最貴的國家是印度,印度的年輕人房貸利率目前是 8.8%,最高曾經到過 20%;與此對應,全世界個人存款利率最低的國家是日本,日本政府為了鼓勵民眾消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銀行存款利率是負值,日本人在銀行存款不僅沒有利息,還要給銀行交保管費。理論上,如果日本人將自己的存款借與印度人,雙方都能獲得利益最大化,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很難發生。一是每個國家都有外匯管制,日本人的錢並不容易能給到印度人,二是印度人的信用如何日本人也不好評估,大家沒有統一標准,萬一借出去的錢無法歸還,不能沒了收益還要蒙受損失。


但在去中心的世界裡,這樣的事情就簡單的多。


如果印度人的錢包地址里有比特幣,我們就可以利用智能合約,印度人將自己的比特幣質押進去,根據比特幣當時的價格,系統自動給印度人一個授信額度,印度人就可以拿著這個額度去和日本人借款,並規定好還款的周期與利率。如果印度人違約,合約自動將印度人質押進去的比特幣扣除,優先保障日本的權利,這樣,日本人不用擔心安全問題放心享受收益,印度人也有了更多的款項做為流動資金。


這個例子就是去中心金融的簡單應用,實際上,這就是我們參與 DEFI 挖礦是質押理財的原理 —— 當然真正應用實現演算法與場景要復雜的多。


DEFI 根據場景不同,又可以分為很多賽道,比如穩定幣、預言機、AMM 交易所、衍生品、聚合器等等。


DEFI 代表項目有:Dai,Augur,Chainlink,WBTC,0x,Balance,Liquity 等。


3. 非同質化代幣(NFT)生態


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只有達·芬奇的原版可以展覽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哪怕現代的技術可以無比精細地復刻出來,仿品都不具備原版的收藏價值。


這就是 NFT 的應用場景。NFT是我們可以用來表示獨特物品所有權的代幣,它們讓我們將藝術品、收藏品甚至房地產等現實事物唯一代幣化。雖然文件(作品)本身是可以無限復制,但代表它們的代幣在鏈上可以被追蹤,並為買家提供所有權證明。


相比現實中實物版權、物權的雙重交割相比,NFT 只需要交割描述此物品的唯一代幣。NFT 作品往往存儲在如 IPFS 這樣的分布式存儲網路里,隨用隨取,永不丟失,加之交割簡單方便,很快吸引了大量玩家與投資者收藏轉賣,NFT 出現也給藝術家提供了全新的收入模式。


類似 DEFI 生態,NFT 生態根據應用場景不同也產生了不同賽道,目前比較火熱的賽道有 NFT 交易平台,NFT 游戲 平台,NFT 藝術品平台, NFT 與 DEFI 結合在一起的金融平台。


NFT 代表項目有:CryptoKitties,CryptoPunks,Meebits,Opensea,Rally,Axie Infinity,Enjin Coin,The Sandbox 等。


4. 標准代幣協議(ERC-20)生態


與 NFT 非同質化代幣所對應的,就是同質化代幣。比如我們使用的人民幣就是一種同質化代幣,我們可以用人民幣進行價值交換,即使序號不同也不影響其價值,如果面額相同,不同的鈔票序號對持有者來說沒有區別。


BTC,ETH 和所有我們熟知的加密貨幣,都屬於同質化代幣。同種類的一個比特幣和另一個比特幣沒有任何區別,規格相同,具有統一性。在交易中,只需關注代幣交接的數量即可,其價值可能會根據交換的時間間隔而改變,但其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


以太坊的 ERC-20 就是定義這種代幣的標准協議,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ERC-20 協議,通過幾行代碼,發布自己在以太坊網路上的加密貨幣。


現在,以太坊網路上運行的代幣種類有上百萬個,上邊提到的項目,大多也在以太坊網路中發布了自己的同質化代幣。


ERC-20 代表項目有:USDT,USDC,WBTC 等。


以太坊網路擴容性


我們先引入一個概念: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即無論何種方法,我們都無法同時達到可擴展、去中心化、安全,三者只能得其二。


這其實很好理解,如果我們要去中心化和安全,就需要更多有節點參與網路進行驗證,從而導致驗證人增多、網路效率降低,擴展性下降。網路性能建設就是在三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用數據舉例,目前比特幣可處理轉賬 7 筆 / 秒,以太坊是 25 筆 / 秒,而 VISA 平均為 4500 筆 / 秒,峰值則達每秒上萬筆。這種業務處理能力的差別,我們就可以簡單理解為是「吞吐量」的差距。而想要提高吞吐量,則需要擴展區塊鏈的業務處理能力,這就是所謂的擴展性。


根據優化方法不同,以太坊網路性能擴容方案可以分為:


1. Layer 1 鏈上擴展,所有交易都保留在以太坊上的擴展解決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鏈上擴展的本質還是改進以太坊主鏈本身,使整個系統擁有更高的拓展性與運行效率。一般的方法有兩種,要麼改變共識協議,比如 ETH 將從 PoW 轉變為 PoS;要麼使用分片技術,優化方法使網路具有更高效率。


2. Layer 2 鏈下擴展,在以太坊協議之上分層單獨做各場景解決方案,具有更好的擴展性。


鏈下擴展可以理解為把計算、交易等業務處理場景拿到以太坊主鏈之外計算,最後將計算好的結果傳回主鏈,主鏈只反映最終的結果而不用管過程,這樣,無論多麼復雜的應用都不會對主鏈產生影響。


我們並不需要明白具體技術實現,只需知道:相比 Layer 1 方案,Layer 2 方案網路不會干擾底層區塊鏈協議,可以替 Layer 1 承擔大部分計算工作,從而降低主網路的負擔提高網路業務處理效率,是目前公認比較好的擴容方案。


以太坊2.0


終於講到以太坊 2.0,回到主題。


通過回顧以太坊的發展 歷史 ,以太坊 2.0 並不是新項目,它只是以太坊開發進程的最後一個階段,它將由整個以太坊生態多個團隊協同完成,目標是使以太坊更具可擴展性、更安全和更可持續,最終成為主流並為全人類服務。


ETH2建設目標:


1. 更具可擴展性。每秒支持 1000 次交易,以使應用程序使用起來更快、更便宜。


2. 更安全。以太坊變得更加安全,以抵禦所有形式的攻擊。


3. 更可持續。提高網路性能的同時減少對能源的消耗,更好地保護環境。


最重要的變化,ETH2 將從 ETH1 使用的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升級為 POS (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機制。不再以算力做為驗證方式,而是通過質押加密貨幣的數量做為驗證手段。礦工不需要顯卡也能挖礦,既節省了時間成本與電力成本,又提高了 ETH 的利用率,非常類似錢存在銀行獲得利息。


ETH2 主要使用的技術是分片分層技術實現整個網路擴容。


ETH2 升級將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1. 階段0(正在進行):信標鏈的創建與合並。信標鏈是 ETH2 的主鏈,如同人類的大腦,是 ETH2 得以運行的基礎。


2. 階段1(預計2022年):分片鏈的創建與應用。當信標鏈與 ETH1 合並完成後,就進入分片鏈的開發階段。分片鏈可以理解為將 ETH2 主鏈的整塊數據按一定規則拆分存放,單獨建立新鏈處理,用來分擔主鏈上的數據壓力,目前規劃是建立 64 條分片鏈。


舉個例子,從北京到上海,原來的交通工具只有一條公路,所有的車輛都需要在上邊運行,就會非常擁擠;現在通過分片技術,多出來高鐵、飛機等交通方式,分流的車輛同時到達速度更快,這就是分片鏈起到的作用。

分片鏈與主鏈交互示意圖


3. 階段2(預計2023年):整個網路功能的融合。到了此階段,整個系統的功能全面開始融合,分片鏈的功能會更加強大,新的處理機制開始支持賬戶、智能合約、開發工具的創建,新的生態應用等。


此階段是以太坊網路的最終形態,網路性能得到全面提升,生態應用全面爆發。但要服務全人類,ETH2 每秒 1000 次的交易效率顯然還是遠遠不夠,以太坊也會為它的目標持續優化下去。


ETH2對於大家有什麼影響?


1. 對於以太坊生態開發者。ETH2 在部署應用的時候,是需要選擇應用在哪條分片網路進行部署,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跨分片通信不同步,這就意味著開發者需要根據自己發展計劃做不同的組合。


2. 對與 ETH 持幣者。ETH2 與 ETH1 數據完全同步,代幣也不會有任何變化,你可以繼續使用現在的錢包地址繼續持有 ETH。


3. 對於礦工。雖然 PoW 與 PoS 還會並行一段時間,可以預計的 PoW 礦機的產出會越來越少,應該開始減少 PoW 礦機的投資,開始轉向 PoS 機制。


4. 對於用戶。ETH2 速度更快,交易手續費更低,網路體驗會非常好,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由於 Dapp 部署在不同的分片網路上,可能需要手動選擇應用的網路選項。


ETH是否值得投資?


ETH 是除了 BTC 以外市場的風向標,明確了解 ETH2 非常有助於我們理解其他區塊鏈項目,理解二級市場。


簡單總結幾個點吧:


1. 通過以太坊的項目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比特幣之後,以太坊項目的發展史就是目前區塊鏈應用生態的發展史。無論 DEFI 生態,NFT 生態,DAO 生態還是代幣、合約、協議生態,其實在以太坊發布白皮書時已有預見,後來出現的項目,都是圍繞以太坊做驗證。


2. 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里,只有 V 神還在為以太坊事業做貢獻,但這並不影響以以太坊繁榮發展。以太坊初始團隊只是創建了它,後續的發展是社區、開發者、礦工與用戶共同建立的結果,現在的以太坊早已不是某一個人的思維,它是所有以太坊生態參與者共同的結晶,它屬於全人類。


3. 以太坊在過去的幾年一直沿著既定的開發軌跡發展,雖然中途一度出現過危機,以太坊「被死亡」了好幾百次,以太坊還是頑強的發展下來,並且擁有了繁榮生態。ETH2 還要兩三年時間才能落地,中間也充滿變數,比如其他的公鏈搶佔先機,但可以預見,ETH2 後的以太坊會更加健壯。


4. 不要在抱有任何 BTC 會死亡,區塊鏈行業會消失這樣的偽命題。BTC、ETH 讓我們看到了突破原有公司組織架構,一種全新無組織架構的商業模式存在,這種商業模式顯然更符合這個時代的發展需求,無論項目地發起團隊在不在,無論各國政府如何打壓,只要技術對人類有貢獻,就會由人員自發組織維護,區塊鏈技術是革命。


5. ETH2 的上線,短期看 PoW 獎勵與 PoS 獎勵並行,可能會讓 ETH 總通脹率短期內飆升,長期看 ETH 通脹率始終保持平衡。加上 ETH 本身的生態與應用場景,ETH是值得投資的,目前看不到有其他公鏈代替以太坊公鏈的可能性,ETH2 的上線,甚至會對其他公鏈造成「虹吸效應」,萬鏈歸一。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7. 怎麼看區塊鏈資產(怎麼看區塊鏈資產規模)

區塊鏈項目包括什麼,怎麼分辨?

區塊鏈項目主要分為平台類、應用類、加密數字貨幣等幾大類,比如平台類應用讓開發者可以在區塊鏈上直接發行數字資產、編寫智能合約等,加密數字貨幣充當區塊鏈資產的「交換媒介,也是部分投資人的的盈利方式之一。在國內是不允許ICO的,對於小白用戶來說,分辨加密數字貨幣是非常難的事情,建議利用互聯網多查詢,關注相關資訊,也可以在幣查客上看他的監管信息。

追蹤和管理數字資產新姿勢,教你學會查看區塊鏈賬單

賬單記錄價值流通和狀態,是金融服務的基礎功能。

我們常用的銀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都會為普通用戶和商家記錄一筆交易,提供不同維度的查詢、統計和分析服務。

比如大家愛曬的支付寶年度賬單,會統計用戶全年的總收支、消費種類、余額寶和其他理財收益、點外賣的次數等。通過大數據技術,展示各個地域,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興趣和趨勢,讓消費者更了解自己周邊的消費環境,商家能夠及時把握市場需求。

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里,交易被永久的記錄在鏈上,公開透明,人人可查。

但是由於區塊鏈的設計更傾向於保證不可篡改和數據壓縮需求,導致業務層面的過濾查詢功能缺失。加上不同鏈的規則不同,追蹤和管理加密資產變的異常困難。這也是為什麼數字資產投資者常常感嘆「總覺得帳沒算明白「的原因所在。

SixPencer推出全新區塊鏈記賬神器,目前已支持比特幣(Bitcoin)和以太坊(Ethereum)底層的資產追蹤和管理,免費使用,無需注冊。

一經推出,受到了包括礦工、資管機構、OTC商戶、加密創業公司、數字資產投資者的喜愛。

作為專業的資管工具,不僅能夠查詢所有鏈上交易記錄,實時查看賬戶余額和持有資產,而且提供每日各幣種收支情況、支持單或多地址聚合收支統計、地址畫像分析和圖表、大額交易記錄排行、聯系人管理等。

進入網站後,在首頁搜索框,輸入比特幣或以太坊地址,點擊搜索即可進入該地址的總覽頁面。

我們以目前ETH持有量全網排名第一的地址:(標簽:bitfinex1)?賬戶作為demo賬戶進行演示,所有數據均為真實鏈上數據。

這里簡單介紹下區塊鏈上的地址和銀行賬戶的區別。在區塊鏈上,地址就類似於銀行卡號,知道地址就等於知道銀行卡號一樣,可以向其轉賬。

但不同的是,區塊鏈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公開賬本,通常具有匿名性,任何人可以對任何地址進行公開查詢。銀行賬戶只能查詢本人的賬戶信息,無法通過銀行卡號得知其他人的賬戶信息。

如果用戶有多個地址,或者想追蹤其他地址,均可以通過搜索,所有搜索過的地址信息會在資產組合頁面進行匯總,點擊下拉框即可切換或者刪除賬戶。

SixPencer除包含區塊鏈瀏覽器提供的基礎信息外,添加展示了一些個性化的指標,幫助用戶了解自己的鏈上畫像,也可以追蹤其他賬戶的鏈上軌跡。在下面總覽頁面可以查看地址的資產概覽、歷史指標、收支統計、持有資產信息。

地址概覽

創建時間:第一次收到ETH的日期

凈資產:所有資產,包含ERC20token資產的合計美元價值

ETH排行:持有ETH數量在所有以太坊地址中的排名

ETH余額和估值:持有的ETH數量和其對應的美元價值

歷史指標

歷史指標展示交易量、交易次數、代幣分析和聯系人分析四大維度。通過統計,算不清的糊塗賬終於能算清了,比如最簡單的會計計算,ETH總收入=ETH余額+ETH總支出+ETH總手續費。再比如總交易次數=轉入交易次數+轉出交易次數。

由於以太坊網路的特殊性,所有轉賬的手續費都是以ETH支付。因此我們將手續費單獨羅列出來,在交易明細中也支持手續費單獨篩選,幫助用戶統計手續費支出。

一些有趣的數據,demo賬戶手續費支出為1.1556ETH,ETH單筆大額轉賬達90萬個ETH,持有代幣數量有350種,交易次數最多的代幣是USDT,與其交易過的地址僅37個。

一般持有上百種不同資產的地址通常都是交易所地址,加上交易次數和聯系人並不多,可以排除是對外地址,基本可以判斷是bitfinex交易所內部使用地址。

收支情況

統計了本月全部資產合計收入和支出,支出包含手續費支出。

持有資產情況

展示持有的資產數量、價值、資產價格和24h漲跌幅。demo賬戶這類交易所的地址,持有資產通常10頁都放不下。

SixPencer除了提供地址的交易流水外,還支持全歷史交易記錄查詢和篩選、余額信息、日收支統計等。

交易明細

從下面頁面可以清晰得知ETH資產的本月收支情況,用戶還可以根據日期,資金流向、交易分類和標簽系統進行篩選,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更細致的統計,後面會介紹如何進行指定地址的交易篩選。

點擊上圖中的ETH下拉框,可以切換到其他幣種的交易詳情頁面,比如切換到USDT的交易詳情查看USDT的明細狀況。

除月賬單外,SixPencer展示每筆交易的交易明細,提供交易方向、交易對手方、交易金額、賬戶余額、交易時間、每日收支情況等信息。下圖可以看到近6筆ETH交易均為從bitfinex3賬戶轉入bitfinex1的交易。

交易詳情

點擊任意一筆交易明細,即可進入該筆交易的交易詳情頁。交易哈希是每筆鏈上轉賬都有的唯一不可篡改的交易ID,類似於訂單號的概念。

通過交易哈希就可以查詢到一筆交易的具體信息。

下面所展示的交易數量、交易狀態、交易時間、發送和接受方、手續費等都是這筆交易的具體信息,在這里不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SixPencer提供個人標簽和備注系統,用戶可以對單筆交易,進行個性化分類和備注,幫助記憶,不遺忘每一筆交易。

如何快速找到和指定地址的交易信息?

時間變久,交易變多後,查詢鏈上指定交易信息就變得異常復雜和困難,SixPencer將交易信息按照業務需求進行細化,並提供標簽系統輔助用戶進行自定義交易查詢和統計。

比如想要查詢2020年6月地址(標簽:bitfinex3)一共向demo賬戶轉入了多少ETH。通過我們的賬單系統,僅需兩步操作即可查詢。

1、打標簽:為了演示,我們將「bitfinex3「這個標簽重命名為「測試test」。

2、篩選:將日期篩選為6月1日-6月30日,在篩選欄選中「轉入」,並在最下面的標簽欄選中「測試test」,點擊保存。

保存後即可搜索出所有6月「測試test」轉入到demo賬戶的交易信息,從下圖可以看出6月份,demo賬戶共從標簽為「測試test「的地址收到58,440.2489個ETH。

如果用戶想查詢和多個指定地址的交易,選中多個標簽後,調整日期、資金流向等信息即可進行資產的自動統計。

在分析一欄,用戶可以查詢地址不同維度的圖表分析信息,包含余額、交易、分類和排行四大維度。分別點擊各維度還能夠查看更多詳細數據和圖表。

余額:余額展示資產的余額數量和價值走勢

交易:交易展示全部交易、轉入和轉出的交易數量、交易數量價值和交易次數走勢

分類:分類根據平台地址標簽系統對交易類型進行統計,反應地址的交易偏好

排行:排行按照交易次數展示活躍聯系人,按照交易金額展示大額交易

比如排行分析,能夠很快查看與某個地址的具體交易金額和大額轉賬情況。如下圖,demo賬戶與標簽為「測試test」的地址在本月一共交易了177次,其他與demo賬戶交易較多的都是ERC20Token合約調用交易。

從下圖看,大額排行也都是與標簽為「測試test」的地址交易信息,表格展示交易對象、交易時間、交易方向、交易數量和價值。對交易所大戶感興趣的,可以查詢交易所地址的大額轉賬信息,看看哪些地址都是充提大戶。

通訊錄展示所有和demo賬戶有過交易記錄的地址,除平台自帶的標簽體系外,用戶可以對地址添加標簽或者重命名標簽。

標簽:展示平台標簽系統已知標簽和用戶自行添加的標簽

最近聯系人:展示最近30天有過交易記錄的地址/標簽

全部聯系人:展示所有有過交易記錄的聯系人地址/標簽,交易數量超過1萬筆的地址,取最近1萬筆交易的聯系人展示

綜上,SixPencer的全新資產追蹤和管理工具能夠提供比區塊鏈瀏覽器或者錢包更綜合的查詢和分析功能,作為一款工具產品意在輔助用戶進行數字資產管理,通過對鏈上用戶畫像的進一步解析,幫助大家更好的決策。

我們認為區塊鏈的公開透明機制應該讓數據查詢更簡單,但目前按照實際業務需求快速查詢區塊鏈數據仍然是難點痛點,並成為商業落地的一大阻礙。

數字資產交易僅僅是其中一小塊,未來還將有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存儲在區塊鏈上,SixPencer將繼續推出更多實用工具,讓數據更好為業務服務。

區塊鏈指數在哪裡看

區塊鏈指數如下

1.第一是在任何一個交易軟體中輸入指數代碼399286即可看到指數的走勢;

2.第二是在深交所行情系統和國證指數網查看區塊鏈50指數的走勢;

3.第三則是在相關股票網站中通過輸入區塊鏈50來看即時行情走勢。

區塊鏈指數在2019年12月24日已經是在深交所上線了,因而我們也是能直接看到這一指數的走勢,並且對相關區塊鏈個股進行操作。

如何通過區塊鏈資產地址(數字錢包地址)查看該地址的區塊鏈資產(數字貨幣)?

用區塊鏈瀏覽器就可以查看。

在搜索輸入框內輸入想查詢的錢包地址,如果你輸入的地址不完整,但是這個地址之前有在區塊鏈上進行過ETH交易或者被查詢過,那麼輸入框會自動把你查詢的地址補齊。

點擊「查詢」,就會出現這個錢包地址所有的信息。

點擊「交易哈希值」還可以看到這筆交易的詳細信息。

區塊鏈瀏覽器查詢的原理:

因為區塊鏈中的交易信息等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而區塊鏈瀏覽器是查詢區塊鏈交易記錄的地址,用戶可以使用其查看自己的交易信息以及區塊鏈存儲的其他信息。

絕大多數可查,這是區塊鏈公開透明的一大特性。地址都是透明的,只要有地址,便能查詢其轉入和轉出。

匿名幣有朋友提到就不多講了,其他方面,也是一個查詢項目真實性的工具。一些打著區塊鏈幌子的資金盤,發的一些幣來忽悠投資人,可以去瀏覽器上看一看,有時候鏈上根本沒有數據,則證明是自己發的積分。

到底應該怎麼理解區塊鏈?

從開發角度來看:現在整個中國經濟我們生產生活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信。誠信的口號喊了那麼多年,但是整個社會的誠信越來越差,現在不僅民企,甚至有的國企都開始違約。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中國號稱現在已經按PPP計算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第一的國家,但是因為缺乏誠信,平添了海量的生產生活成本。區塊鏈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範式,它帶來的生產力將超過所有人的想像。我們把區塊鏈看作三層,第一層是技術、賬本、密碼學、認證機制。第二層是商業模式,基於區塊鏈重構的商業生態圈。第三是哲學,是理念。任何一種生產力的革命最後必然會抽象升華,成為形而上的生產關系,區塊鏈也一樣。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有如下特點:分布式、扁平化、強制信任、集體維護、可靠資料庫、開源、隱私保護等這些技術集合一起就會對現在很多習以為常的概念和商業模式產生一定變化影響。Laikelib區塊鏈底層框架類似於以太坊,以去中心化思路為核心,致力於打造開放式信用價值流通網路,讓信用價值廣布起來。

閱讀全文

與以太坊鏈上有多少資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rvn礦池a卡 瀏覽:448
加密數字貨幣走勢分析預測 瀏覽:201
區塊鏈的記賬方式是什麼記賬 瀏覽:436
eosbtc換算 瀏覽:705
以太坊行情分析92 瀏覽:272
10年挖出的比特幣忘記放哪了 瀏覽:787
比特幣蠟燭圖分析 瀏覽:404
比特幣非法集資 瀏覽:820
btc礦池加速 瀏覽:120
BTC投資被騙 瀏覽:76
sic是什麼虛擬貨幣 瀏覽:212
以太坊鏈上有多少資產 瀏覽:330
王者榮耀周一凌晨打的算英雄戰鬥力 瀏覽:575
推薦比特幣提幣網站 瀏覽:969
買虛擬貨幣的要領 瀏覽:540
比特幣早期的競爭幣 瀏覽:396
區塊鏈節點多利弊 瀏覽:880
310btc第一關 瀏覽:645
個人發放數字貨幣眾籌交易平台官網 瀏覽:803
投btc永續哪個平台好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