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太付是騙子嗎
入伙資金50%用於團隊拉人頭揮霍,返幣快。洗腦很容易,一貫的國際傳銷模式,返現金特慢,很輕易的圈錢跑路。在沒跑路之前直接報警110,才能抓到三線頭目。大頭估計抓不到了,資金去向特別復雜。。
⑵ 藍德國際、DT集團、「以太付合約」不斷變換花樣忽悠人投錢
在區塊鏈與加密貨幣領域,不法分子利用人們追求快速財富的心理,實施欺詐活動,損害投資者利益。近期,一些惠安居民投資涉及權證、區塊鏈、數字貨幣的理財項目,期待實現財富翻倍,卻遭遇了投資本金無法收回的困境。
小麗(化名)在朋友推薦下,投資1.4萬元購買了名為DT的項目。該項目承諾半年回本,一年有收益。據她描述,投資模式看似「高大上」,包括購買名為藍德一號的土地,以及投資乳膠產品等。然而,一年後,小麗並未獲得任何收益,僅有的投資本金已無下落。
隨著項目的不斷更迭,投資者開始懷疑遭遇傳銷。他們認為,下游沒有接盤者,權證難以賣出,投資回報陷入困境。不久,推銷者又開始推廣名為「以太幣」的新產品,被部分投資者質疑涉及詐騙。
通過深入調查,發現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代幣「以太幣」可在加密貨幣市場上交易,用於支付交易手續費和運算服務費。然而,泰國別墅項目的審批仍未完成,權證投資也未帶來預期收益。FVI區塊鏈投資公司推出「以太付合約」項目,承諾高回報,但其交易操作均在海外平台上進行。
在「幣圈」投資,回報率驚人,但風險同樣高企。首次代幣出售是區塊鏈公司的一種融資方式,但國內外對此爭議不斷,圈錢現象頻發。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發布公告,禁止首次幣發行作為非法融資行為。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副院長蘇梽芳指出,區塊鏈熱潮背後,實際應用較少,高回報項目往往暗藏高風險。
隨著內地對數字貨幣監管加強,部分項目轉移至香港、澳門等地。投資者在參與這類項目時,需謹慎辨別,注意項目的實際落地情況,避免落入騙局。近年來,比特幣熱潮催生了虛擬貨幣市場的繁榮,但也伴隨著大量騙局,投資者需提高警惕,避免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