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以太坊區 > 攻擊以太坊公鏈

攻擊以太坊公鏈

發布時間:2024-10-04 08:28:37

以太坊區塊鏈大小多少(以太坊區塊高度是多少)

以太坊公鏈區塊高度

根據之前的消息,以太坊區塊高度現在調整高度到4730660!以太坊是一個全新開放的區塊鏈平台,它允許任何人在平台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

就像比特幣一樣,以太坊不受任何人控制,也不歸任何人所有——它是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由全球范圍內的很多人共同創建。和比特幣協議有所不同的是,以太坊的設計十分靈活,極具適應性。在以太坊平台上創立新的應用十分簡便,隨著Homestead的發布,任何人都可以安全地使用該平台上的應用。

以太坊是可編程的區塊鏈。它並不是給用戶一系列預先設定好的操作,而是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創建復雜的操作。這樣一來,它就可以作為多種類型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的平台。

以太坊區塊鏈大小

與比特幣網路不同,以太坊不會明確地按內存限制每個區塊的大小,而是通過區塊GasLimit強制規定每個區塊的大小。

以太坊的區塊GasLimit設置有效的限制了一個區塊中可以打包的交易量。GasLimit參數由以太坊礦工集體決定,即通過投票的方式來動態地增加或降低GasLimit數值。

最近的一次投票是2019年下半年,礦工們群體投票同意將以太坊的區塊GasLimit由原來的800萬Gas單位提高至1000萬,使每個區塊相比之前區塊的大小增加了25%左右,這從理論上提高了以太坊網路的TPS。

什麼是區塊鏈擴容?

普通用戶能夠運行節點對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至關重要

想像一下凌晨兩點多,你接到了一個緊急呼叫,來自世界另一端幫你運行礦池(質押池)的人。從大約14分鍾前開始,你的池子和其他幾個人從鏈中分離了出來,而網路仍然維持著79%的算力。根據你的節點,多數鏈的區塊是無效的。這時出現了余額錯誤:區塊似乎錯誤地將450萬枚額外代幣分配給了一個未知地址。

一小時後,你和其他兩個同樣遭遇意外的小礦池參與者、一些區塊瀏覽器和交易所方在一個聊天室中,看見有人貼出了一條推特的鏈接,開頭寫著「宣布新的鏈上可持續協議開發基金」。

到了早上,相關討論廣泛散布在推特以及一個不審查內容的社區論壇上。但那時450萬枚代幣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經在鏈上轉換為其他資產,並且進行了數十億美元的defi交易。79%的共識節點,以及所有主要的區塊鏈瀏覽器和輕錢包的端點都遵循了這條新鏈。也許新的開發者基金將為某些開發提供資金,或者也許所有這些都被領先的礦池、交易所及其裙帶所吞並。但是無論結果如何,該基金實際上都成為了既成事實,普通用戶無法反抗。

或許還有這么一部主題電影。或許會由MolochDAO或其他組織進行資助。

這種情形會發生在你的區塊鏈中嗎?你所在區塊鏈社區的精英,包括礦池、區塊瀏覽器和託管節點,可能協調得很好,他們很可能都在同一個telegram頻道和微信群中。如果他們真的想出於利益突然對協議規則進行修改,那麼他們可能具備這種能力。以太坊區塊鏈在十小時內完全解決了共識失敗,如果是只有一個客戶端實現的區塊鏈,並且只需要將代碼更改部署到幾十個節點,那麼可以更快地協調客戶端代碼的更改。能夠抵禦這種社會性協作攻擊的唯一可靠方式是「被動防禦」,而這種力量來自去一個中心化的群體:用戶。

想像一下,如果用戶運行區塊鏈的驗證節點(無論是直接驗證還是其他間接技術),並自動拒絕違反協議規則的區塊,即使超過90%的礦工或質押者支持這些區塊,故事會如何發展。

如果每個用戶都運行一個驗證節點,那麼攻擊很快就會失敗:有些礦池和交易所會進行分叉,並且在整個過程中看起來很愚蠢。但是即使只有一些用戶運行驗證節點,攻擊者也無法大獲全勝。相反,攻擊會導致混亂,不同用戶會看到不同的區塊鏈版本。最壞情況下,隨之而來的市場恐慌和可能持續的鏈分叉將大幅減少攻擊者的利潤。對如此曠日持久的沖突進行應對的想法本身就可以阻止大多數攻擊。

Hasu關於這一點的看法:

「我們要明確一件事,我們之所以能夠抵禦惡意的協議更改,是因為擁有用戶驗證區塊鏈的文化,而不是因為PoW或PoS。」

假設你的社區有37個節點運行者,以及80000名被動監聽者,對簽名和區塊頭進行檢查,那麼攻擊者就獲勝了。如果每個人都運行節點的話,攻擊者就會失敗。我們不清楚針對協同攻擊的啟動群體免疫的確切閾值是多少,但有一點是絕對清楚的:好的節點越多,惡意的節點就越少,而且我們所需的數量肯定不止於幾百幾千個。

那麼全節點工作的上限是什麼?

為了使得有盡可能多的用戶能夠運行全節點,我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普通消費級硬體上。即使能夠輕松購買到專用硬體,這能夠降低一些全節點的門檻,但事實上對可擴展性的提升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般。

全節點處理大量交易的能力主要受限於三個方面:

算力: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我們能劃分多少CPU來運行節點?

帶寬:基於當前的網路連接,一個區塊能包含多少位元組?

存儲:我們能要求用戶使用多大的空間來進行存儲?此外,其讀取速度應該達到多少?(即,HDD足夠嗎?還是說我們需要SSD?)

許多使用「簡單」技術對區塊鏈進行大幅擴容的錯誤看法都源自於對這些數字過於樂觀的估計。我們可以依次來討論這三個因素:

算力

錯誤答案:100%的CPU應該用於區塊驗證

正確答案:約5-10%的CPU可以用於區塊驗證

限制之所以這么低的四個主要原因如下:

我們需要一個安全邊界來覆蓋DoS攻擊的可能性(攻擊者利用代碼弱點製造的交易需要比常規交易更長的處理時間)

節點需要在離線之後能夠與區塊鏈同步。如果我掉線一分鍾,那我應該要能夠在幾秒鍾之內完成同步

運行節點不應該很快地耗盡電池,也不應該拖慢其他應用的運行速度

節點也有其他非區塊生產的工作要進行,大多數是驗證以及對p2p網路中輸入的交易和請求做出響應

請注意,直到最近大多數針對「為什麼只需要5-10%?」這一點的解釋都側重於另一個不同的問題:因為PoW出塊時間不定,驗證區塊需要很長時間,會增加同時創建多個區塊的風險。這個問題有很多修復方法,例如BitcoinNG,或使用PoS權益證明。但這些並沒有解決其他四個問題,因此它們並沒有如許多人所料在可擴展性方面獲得巨大進展。

並行性也不是靈丹妙葯。通常,即使是看似單線程區塊鏈的客戶端也已經並行化了:簽名可以由一個線程驗證,而執行由其他線程完成,並且有一個單獨的線程在後台處理交易池邏輯。而且所有線程的使用率越接近100%,運行節點的能源消耗就越多,針對DoS的安全系數就越低。

帶寬

錯誤答案:如果沒2-3秒都產生10MB的區塊,那麼大多數用戶的網路都大於10MB/秒,他們當然都能處理這些區塊

正確答案:或許我們能在每12秒處理1-5MB的區塊,但這依然很難

如今,我們經常聽到關於互聯網連接可以提供多少帶寬的廣為傳播的統計數據:100Mbps甚至1Gbps的數字很常見。但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宣稱的帶寬與預期實際帶寬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Mbps」是指「每秒數百萬bits」;一個bit是一個位元組的1/8,因此我們需要將宣稱的bit數除以8以獲得位元組數。

網路運營商,就像其他公司一樣,經常編造謊言。

總是有多個應用使用同一個網路連接,所以節點無法獨占整個帶寬。

P2P網路不可避免地會引入開銷:節點通常最終會多次下載和重新上傳同一個塊(更不用說交易在被打包進區塊之前還要通過mempool進行廣播)。

當Starkware在2019年進行一項實驗時,他們在交易數據gas成本降低後首次發布了500kB的區塊,一些節點實際上無法處理這種大小的區塊。處理大區塊的能力已經並將持續得到改善。但是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仍然無法獲取以MB/秒為單位的平均帶寬,說服自己我們可以接受1秒的延遲,並且有能力處理那種大小的區塊。

存儲

錯誤答案:10TB

正確答案:512GB

正如大家可能猜到的,這里的主要論點與其他地方相同: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異。理論上,我們可以在亞馬遜上購買8TB固態驅動(確實需要SSD或NVME;HDD對於區塊鏈狀態存儲來說太慢了)。實際上,我用來寫這篇博文的筆記本電腦有512GB,如果你讓人們去購買硬體,許多人就會變得懶惰(或者他們無法負擔800美元的8TBSSD)並使用中心化服務。即使可以將區塊鏈裝到某個存儲設備上,大量活動也可以快速地耗盡磁碟並迫使你購入新磁碟。

一群區塊鏈協議研究員對每個人的磁碟空間進行了調查。我知道樣本量很小,但仍然...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此外,存儲大小決定了新節點能夠上線並開始參與網路所需的時間。現有節點必須存儲的任何數據都是新節點必須下載的數據。這個初始同步時間(和帶寬)也是用戶能夠運行節點的主要障礙。在寫這篇博文時,同步一個新的geth節點花了我大約15個小時。如果以太坊的使用量增加10倍,那麼同步一個新的geth節點將至少需要一周時間,而且更有可能導致節點的互聯網連接受到限制。這在攻擊期間更為重要,當用戶之前未運行節點時對攻擊做出成功響應需要用戶啟用新節點。

交互效應

此外,這三類成本之間存在交互效應。由於資料庫在內部使用樹結構來存儲和檢索數據,因此從資料庫中獲取數據的成本隨著資料庫大小的對數而增加。事實上,因為頂級(或前幾級)可以緩存在RAM中,所以磁碟訪問成本與資料庫大小成正比,是RAM中緩存數據大小的倍數。

不要從字面上理解這個圖,不同的資料庫以不同的方式工作,通常內存中的部分只是一個單獨(但很大)的層(參見leveldb中使用的LSM樹)。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例如,如果緩存為4GB,並且我們假設資料庫的每一層比上一層大4倍,那麼以太坊當前的~64GB狀態將需要~2次訪問。但是如果狀態大小增加4倍到~256GB,那麼這將增加到~3次訪問。因此,gas上限增加4倍實際上可以轉化為區塊驗證時間增加約6倍。這種影響可能會更大:硬碟在已滿狀態下比空閑時需要花更長時間來讀寫。

這對以太坊來說意味著什麼?

現在在以太坊區塊鏈中,運行一個節點對許多用戶來說已經是一項挑戰,盡管至少使用常規硬體仍然是可能的(我寫這篇文章時剛剛在我的筆記本電腦上同步了一個節點!)。因此,我們即將遭遇瓶頸。核心開發者最關心的問題是存儲大小。因此,目前在解決計算和數據瓶頸方面的巨大努力,甚至對共識演算法的改變,都不太可能帶來gaslimit的大幅提升。即使解決了以太坊最大的DoS弱點,也只能將gaslimit提高20%。

對於存儲大小的問題,唯一解決方案是無狀態和狀態逾期。無狀態使得節點群能夠在不維護永久存儲的情況下進行驗證。狀態逾期會使最近未訪問過的狀態失活,用戶需要手動提供證明來更新。這兩條路徑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並且已經開始了關於無狀態的概念驗證實現。這兩項改進相結合可以大大緩解這些擔憂,並為顯著提升gaslimit開辟空間。但即使在實施無狀態和狀態逾期之後,gaslimit也可能只會安全地提升約3倍,直到其他限制開始發揮作用。

另一個可能的中期解決方案使使用ZK-SNARKs來驗證交易。ZK-SNARKs能夠保證普通用戶無需個人存儲狀態或是驗證區塊,即使他們仍然需要下載區塊中的所有數據來抵禦數據不可用攻擊。另外,即使攻擊者不能強行提交無效區塊,但是如果運行一個共識節點的難度過高,依然會有協調審查攻擊的風險。因此,ZK-SNARKs不能無限地提升節點能力,但是仍然能夠對其進行大幅提升(或許是1-2個數量級)。一些區塊鏈在layer1上探索該形式,以太坊則通過layer2協議(也叫ZKrollups)來獲益,例如zksync,Loopring和Starknet。

分片之後又會如何?

分片從根本上解決了上述限制,因為它將區塊鏈上包含的數據與單個節點需要處理和存儲的數據解耦了。節點驗證區塊不是通過親自下載和執行,而是使用先進的數學和密碼學技術來間接驗證區塊。

因此,分片區塊鏈可以安全地擁有非分片區塊鏈無法實現的非常高水平的吞吐量。這確實需要大量的密碼學技術來有效替代樸素完整驗證,以拒絕無效區塊,但這是可以做到的:該理論已經具備了基礎,並且基於草案規范的概念驗證已經在進行中。

以太坊計劃採用二次方分片(quadraticsharding),其中總可擴展性受到以下事實的限制:節點必須能夠同時處理單個分片和信標鏈,而信標鏈必須為每個分片執行一些固定的管理工作。如果分片太大,節點就不能再處理單個分片,如果分片太多,節點就不能再處理信標鏈。這兩個約束的乘積構成了上限。

可以想像,通過三次方分片甚至指數分片,我們可以走得更遠。在這樣的設計中,數據可用性采樣肯定會變得更加復雜,但這是可以實現的。但以太坊並沒有超越二次方,原因在於,從交易分片到交易分片的分片所獲得的額外可擴展性收益實際上無法在其他風險程度可接受的前提下實現。

那麼這些風險是什麼呢?

最低用戶數量

可以想像,只要有一個用戶願意參與,非分片區塊鏈就可以運行。但分片區塊鏈並非如此:單個節點無法處理整條鏈,因此需要足夠的節點以共同處理區塊鏈。如果每個節點可以處理50TPS,而鏈可以處理10000TPS,那麼鏈至少需要200個節點才能存續。如果鏈在任何時候都少於200個節點,那可能會出現節點無法再保持同步,或者節點停止檢測無效區塊,或者還可能會發生許多其他壞事,具體取決於節點軟體的設置。

在實踐中,由於需要冗餘(包括數據可用性采樣),安全的最低數量比簡單的「鏈TPS除以節點TPS」高幾倍,對於上面的例子,我們將其設置位1000個節點。

如果分片區塊鏈的容量增加10倍,則最低用戶數也增加10倍。現在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不從較低的容量開始,當用戶很多時再增加,因為這是我們的實際需要,用戶數量回落再降低容量?

這里有幾個問題:

區塊鏈本身無法可靠地檢測到其上有多少唯一用戶,因此需要某種治理來檢測和設置分片數量。對容量限制的治理很容易成為分裂和沖突的根源。

如果許多用戶突然同時意外掉線怎麼辦?

增加啟動分叉所需的最低用戶數量,使得防禦惡意控制更加艱難。

最低用戶數為1,000,這幾乎可以說是沒問題的。另一方面,最低用戶數設為100萬,這肯定是不行。即使最低用戶數為10,000也可以說開始變得有風險。因此,似乎很難證明超過幾百個分片的分片區塊鏈是合理的。

歷史可檢索性

用戶真正珍視的區塊鏈重要屬性是永久性。當公司破產或是維護該生態系統不再產生利益時,存儲在伺服器上的數字資產將在10年內不再存在。而以太坊上的NFT是永久的。

是的,到2372年人們仍能夠下載並查閱你的加密貓。

但是一旦區塊鏈的容量過高,存儲所有這些數據就會變得更加困難,直到某時出現巨大風險,某些歷史數據最終將……沒人存儲。

要量化這種風險很容易。以區塊鏈的數據容量(MB/sec)為單位,乘以~30得到每年存儲的數據量(TB)。當前的分片計劃的數據容量約為1.3MB/秒,因此約為40TB/年。如果增加10倍,則為400TB/年。如果我們不僅希望可以訪問數據,而且是以一種便捷的方式,我們還需要元數據(例如解壓縮匯總交易),因此每年達到4PB,或十年後達到40PB。InternetArchive(互聯網檔案館)使用50PB。所以這可以說是分片區塊鏈的安全大小上限。

因此,看起來在這兩個維度上,以太坊分片設計實際上已經非常接近合理的最大安全值。常數可以增加一點,但不能增加太多。

結語

嘗試擴容區塊鏈的方法有兩種:基礎的技術改進和簡單地提升參數。首先,提升參數聽起來很有吸引力:如果您是在餐紙上進行數學運算,這就很容易讓自己相信消費級筆記本電腦每秒可以處理數千筆交易,不需要ZK-SNARK、rollups或分片。不幸的是,有很多微妙的理由可以解釋為什麼這種方法是有根本缺陷的。

運行區塊鏈節點的計算機無法使用100%的CPU來驗證區塊鏈;他們需要很大的安全邊際來抵抗意外的DoS攻擊,他們需要備用容量來執行諸如在內存池中處理交易之類的任務,並且用戶不希望在計算機上運行節點的時候無法同時用於任何其他應用。帶寬也會受限:10MB/s的連接並不意味著每秒可以處理10MB的區塊!也許每12秒才能處理1-5MB的塊。存儲也是一樣,提高運行節點的硬體要求並且限制專門的節點運行者並不是解決方案。對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而言,普通用戶能夠運行節點並形成一種文化,即運行節點是一種普遍行為,這一點至關重要。

區塊鏈網路擁堵怎麼辦

1

什麼是網路擁堵

通常指的是一種網路故障現象:某辦公區域網計算機使用一個帶路由功能的ADSLModem+HUB共享上網。當同一時間上網人數較少的時候網路比較通暢,上網人數多了以後網路會時斷時通,並且HUB的Collision指示燈會閃爍不停。

而在區塊鏈的應用程序中,無論是數字貨幣、智能合約、去中心的交易系統等,它們的網路都是由一個個獨立的節點組成的,發生在節點中的各種操作,比如轉賬交易、合約狀態的變更等,都會以交易事務的數據形式廣播到網路中,通過礦工打包到新的區塊,作為主鏈的一部分而最終確認所有的這些操作。

當節點很多,使用量很多的時候,大量發生的交易就會來不及在正常期望的時間內被打包,因為它們都擁堵在網路中,這些等待的被確認的交易數據通常會維持在節點的內存池中。這個就是區塊鏈的擁堵。

2

網路擁堵是怎麼發生的

目前比特幣區塊大小為1M,每秒大約只能處理7個交易。隨著交易量不斷增長,比特幣網路已經難以迅速地進行轉賬交易確認,區塊鏈網路時常出現擁堵。

區塊鏈網路上最高時有上萬筆交易積壓,某些轉賬交易手續費高達幾十美元,網路擁堵時,交易甚至需要花費好幾天才能被打包。

實際上對於每一類區塊鏈應用來說,這個問題都是存在的,造成不斷有用戶抱怨交易延遲的問題,但也側面證明了應用的廣泛,以及用戶體量的增加。

那麼發生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3

網路擁堵怎麼解決

解決的方法,無非有如下幾種。

第一種擴容,提高處理能力。

第二種截流,限制區塊鏈包的數量。

通過將上述兩種方法進行綜合。

悉尼大學研究者研發了一種新型的區塊鏈系統,在100台機器中能夠實現每秒44萬筆交易的吞吐量,而Visa每秒的交易處理器是5.6萬筆。相比之下,比特幣每秒的交易限制在7筆,以太坊區塊鏈則為20筆。

JadeChain公鏈系統上線後,將徹底解決JADE生態應用中的網路擁堵問題。

⑵ 浠ュお鍧婁綔涓哄叕閾鵑」鐩鍦ㄤ腑鍥藉悎娉曞悧鍙楁硶寰嬩繚鎶ゅ悧

灝辯洰鍓嶆潵鐪嬶紝浠ュお鍧婃槸涓涓寮婧愮殑浠ユ櫤鑳藉悎綰﹀姛鑳戒負鏍稿績鐨勫尯鍧楅摼騫沖彴錛屼互澶鍧婄綉緇滄槸鐢卞叏鐞冧紬澶氱殑璁$畻鏈烘瀯鎴愮殑銆傚叾涓鍖呮嫭涓鍥界煡鍚嶅ぇ瀛﹀寳浜澶у﹀拰鍥芥湁浼佷笟鍦ㄥ唴鐨勫悇澶х煡鍚嶆満鏋勫拰緇勭粐閮藉湪鐢ㄤ互澶鍧婂崗璁縐鏋佸紑鍙戝簲鐢ㄥ拰騫沖彴銆傞櫎姝や箣澶栵紝涓鍥藉浗瀹剁綉淇″姙銆婂尯鍧楅摼淇℃伅鏈嶅姟綆$悊瑙勫畾銆嬩篃鏀鎸佷互澶鍧婏紝鍩轟簬浠ュお鍧婁富閾劇殑欏圭洰閮芥槸鑳藉熺洿鎺ラ夋嫨澶囨堢殑銆傚湪涓鍥斤紝鉶氭嫙璐у竵鍦ㄤ腑鍥界綉涓婅櫄鎷熻儲浜э紝鑰岃櫄鎷熻儲浜у湪涓鍥芥槸鍚堟硶鐨勶紝鍥犳や綘涔扮殑鎴栬呬粠浠ュお鍧婁笂浠ユ寲鐭跨殑鏂瑰紡寰楀埌鐨勪互澶甯侀兘鏄鍙楀埌娉曞緥淇濇姢鐨勶紝鏄鍚堟硶鐨勩傚洜姝わ紝灝辯洰鍓嶆潵鐪嬶紝ETH浠ュお鍧婂湪涓鍥芥槸涓縐嶅悎娉曡儲浜с
鎴戜滑閫氳繃浠ヤ笂鍏充簬浠ュお鍧婁綔涓哄叕閾鵑」鐩鍦ㄤ腑鍥藉悎娉曞悧鍙楁硶寰嬩繚鎶ゅ悧鍐呭逛粙緇嶅悗,鐩鎬俊澶у朵細瀵逛互澶鍧婁綔涓哄叕閾鵑」鐩鍦ㄤ腑鍥藉悎娉曞悧鍙楁硶寰嬩繚鎶ゅ悧鏈変竴瀹氱殑浜嗚В,鏇村笇鏈涘彲浠ュ逛綘鏈夋墍甯鍔┿

⑶ AUV公鏈的機制是怎麼樣的

AUV公鏈採取了活性證明機制的共識機制,所有數據默認公開,通過其公共性來產生自己的安全性

⑷ bohr波爾幣是騙局嗎

是的。
目前,大多數以太坊項目都依靠以太坊作為公有鏈,以太坊跟新出的Bohr是一樣的公鏈,都是全新開放的區塊鏈平台,它允許任何人在平台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 都是可編程的區塊鏈 ,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創建復雜的操作,可以作為多種類型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的平台。數字貨幣雖潛力巨大,但圈子魚龍混雜,圈錢跑路的例子已經屢見不鮮,普通人想要抓住風口實現財富增值,就必須分辨哪些是真區塊鏈項目,哪些是資金盤騙局。

⑸ 公鏈如此多,而應用卻寥寥無幾。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開發自己的公鏈。創業團隊在開發公鏈,一些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也在開發公鏈。我曾經見過一個由三個年輕人組成的創業團隊,不僅開發了自己的公鏈,而且還提出了一個新的共識演算法。但目前的公鏈市場卻出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是公鏈產品無窮多,但另外一方面卻是公鏈落地的項目寥寥無幾。顯然在區塊鏈產品落地應用方面,出現了明顯的脫節。當然任何一個新技術的落地應用都需要一段時間。對於區塊鏈技術這個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以中心化技術為基礎的計算模式的新技術來說,其應用落地的時間就更長。但在目前的公鏈產品落地應用的過程中,還是有些方面可以改進,以此來加速公鏈技術應用落地的。

在當前的社會中,其實不缺區塊鏈應用的落地場景。市場中的很多問題實際上都能應用區塊鏈能得到非常好的解決。區塊鏈技術的最強項是採用完全信息真實透明的方式杜絕欺詐,是用技術的方式保證多方的合作順利完成。如果從這個角度看,現實中太多的問題都可以用區塊鏈來解決了。譬如個人借貸的違約方面。違約者的一個主要動機就是因為違約成本非常低。他可以欺詐了一個出借方之後,再去欺詐另外一個欺詐方。但是如果每個人的信貸記錄都真實無誤地記錄在公鏈上,任何個人和機構都能查到這個借貸記錄,那麼借貸者進行欺詐動機就小多了。對於一直沒有被現有的金融機構服務到的客戶來說,如果其在金融機構之外的各種借貸記錄都真實無誤的記錄在區塊鏈上,那麼他個人的信用歷史就是真實可信的。金融機構就可以基於這個信用向其進行貸款,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徵信的成本幾乎為零,而徵信成本過高正是金融機構不願意進行貸款的一個原因。

在公司的層面,同樣存在著大量的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地方,譬如貿易金融和銀團的聯合貸款。在證券領域,區塊鏈技術除了在交易後清算之外,另外一個最直接的應用就是投行項目的融資過程。由於上市的收獲巨大,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參與者在各個融資階段鋌而走險進行欺詐的案例屢見不鮮。在這個過程中的一個主要欺詐方面就是信息作假。如果採用區塊鏈技術來管理這個流程,每個參與者都需要為自己上傳到鏈上的信息負責,那麼每個參與者作假的動機就會大幅減小。即使有人鋌而走險進行造假,那麼此後的法律訴訟過程中的取證就非常容易,也就容易形成及時公正的判決。

那麼為什麼現實中有這么多的需求,但於此同時基於區塊的應用卻為什麼這么少?在這個方面既有產品通常規律中犯錯的地方,也有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具體問題。

1、產品同市場的需求不匹配

首先,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還是產品與市場需求的不匹配,也就是缺少 Proct Market Fit. 一些區塊鏈技術的開發方專注於解決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問題,而忽略了解決其技術應該解決的市場中的問題。一些公鏈項目總是在宣揚自己的產品的性能如何好,能達到多少的 TPS。但這個賣點本身就是錯誤的定位。首先,一個企業級技術產品的衡量指標不只是性能,而且還有穩定性、安全性、許可權控制等其他方面。其次,市場中對區塊鏈技術的評價,首先會把它同相應的中心化解決方案相比較。在性能方面,基於區塊鏈的解決方案絕對無法同基於中心化技術的解決方案相比的。所以一味地強調性能根本無法說服市場來接受這個產品。

區塊鏈技術最擅長的解決是多方合作中的信任問題。而在現實的場景中,很多這種場景是不需要高性能的。譬如貿易金融的合作過程,又譬如企業融資過程中的各類機構合作的過程。這些過程更注重於性能以外的其他因素,如信息的一致性、許可權控制和使用的便捷性等等。如果公鏈一味地追求性能,那麼它就同市場中的真正需求南轅北轍了。

2、高度競爭的領域

公鏈產品定位的另外一個主要錯誤是在開發一個同以太坊相競爭的普適的公鏈。但這樣的產品定位,其成功的可能性極小。以太坊的問題很多,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它已經是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基本上成為市場中默認的公鏈選擇。現在希望取代以太坊的公鏈創業項目太多了。在這樣的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勝出的幾率是非常小的。在這個方面,很多公鏈團隊都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選擇加入到了一個高度競爭的領域。這恰恰違背了一個產品開發的基本規律,就是避開競爭。記得彼得•蒂爾的建議避開競爭的觀點嗎?

避開競爭的一個有效手段就是採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市場中的一個問題。因為創新一開始是並不為市場接受,所以並沒有太多的競爭者做同樣的事情。當創新的方式逐漸為市場接受時,這個創新產品在市場中已經占據穩定的地位了。別的團隊就無法再做同樣的產品進行競爭。在這個方面,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就是此方面的最好的代表。中本聰的初衷是發行一個電子現金來取代市場中的貨幣。但是他並沒有以直接同現有貨幣競爭的方式發行一種貨幣。比特幣的金融屬性直到多年以後才被市場發現,擁有了眾多的用戶,並開始對現有的金融市場形成了巨大的挑戰。盡管後來也持續不斷的有模仿者,但這些模仿者都已經無法對比特幣的地位形成挑戰了。

3、改變群體行為的困難

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特點也決定它比其它的產品更難被市場接受。這是因為它需要改變的是一個群體行為,而不是一個個體行為。譬如在多方合作的過程中,如果只有一方願意採用基於區塊鏈的解決方案,但其他它方沒有動力的情況下,這個解決方案就沒法推動。特別是當其中的一些參與方本來的想法就是利用信息的不透明來為自己謀利。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區塊鏈技術的快速落地應用呢?

首先我認為從技術的角度來切入市場沒問題,但更應該從需求的角度來切入市場,也就是說從市場中的一個具體的問題出發,來分析如何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鑒於目前市場中互不信任和欺詐行為的普遍存在,所以找到這樣的場景並不困難。其次才是自己開發或在市場中找到合適的區塊鏈底層來進一步開發。而這樣的區塊鏈技術底層並不一定需要各項技術指標方面都十全十美。它只要能對針對需要解決的問題能夠令人滿意的解決就可以了。看一看目前的國內市場,獲得市場歡迎和資本支持的一些成功的區塊鏈項目並不是基於什麼技術性能特別好的公鏈項目,實際上這些項目是利用的只是區塊鏈技術最基本的分布式存儲和不可更改的功能。但是這些技術底層為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了足夠好的技術方案,這就足以創造很好的商業價值了。

其次就是不要挑戰以中心化技術為基礎的現有實力最強的地方。這些領域如零售支付、穩定幣、證券和銀行領域中的清算。在這些領域中採用區塊鏈技術,產生的收益未必足夠大,但遇到的風險和阻力卻會非常大,因此在這些領域中應用區塊鏈技術需要非常慎重。

第三,一定要用創新的方式解決現有的問題。在這方面,比特幣是最優秀的典範。在現有的很多問題中,由於技術、監管、經營習慣和、成本、應用落地所需的時間和風險等方面的考慮,行業中現有的參與者們並沒有很強的動力去採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一定要找到非常創新,容易被市場接受的地方。盡管這個初始應用的市場並不大,但只要是此方面應用的商業和技術模式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並且是針對潛在的巨大市場,只要項目方做好商業和技術方面的頂層設計(見我的相關文章區塊鏈時代的頂層設計);另外,再由於這種創新方式不一定被廣泛認可,因此也不會迅速地吸引競爭者,這個方式因此就有足夠的時間逐步發展起來。等到市場的各方終於發現這種創新模式的價值的時候,同它的競爭和對它的打壓都已經來不及了。這就是在本質上重新復制了比特幣的成功模式。

⑹ 如何判斷一條公鏈是否為優質公鏈

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麼叫做公鏈?公鏈,英文名字叫做Public blockchain。從單詞public的含義可以知道,公鏈類似於一個公共場所,公共空間,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好人能夠進來做好事,壞人也可以進來干壞事!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可以從一個類比的角度理解怎樣的公鏈是一個好公鏈?

首先,一個優質公鏈肯定能夠吸引很多人進來,缺乏人氣的公鏈註定活不了多久。管他是好人抑或是壞人,只要是人就行。而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被稱作社會,而與自然本質不同,根本原因就是人類是由各種復雜的關系連接在一起的。關系是看不見的,現實中有關系,在虛擬網路世界中同樣有關系。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現在:關系藉助物理世界,傳統互聯網,以及區塊鏈技術體現出來。

其次,人數眾多關系復雜。那麼一個優質公鏈肯定需要具有強大的處理能力。這個處理能力未必是對數據的處理能力,而是具備迅速傳遞價值的能力。在傳遞價值的關鍵節環節上,做到高效而准確。

第三,仍舊是從對人的社會屬性理解出發,公鏈可以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比如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一個虛擬的國家,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每個人各司其職。同樣公鏈也可以是一個狹隘的概念,比如構建一個社區生態。

第四,換一個角度看待公鏈。公鏈能否穩定繁榮,肯定需要一個相對公平的促進機制。這里我只說到「相對公平」沒說「絕對公平」是基於「公鏈世界是人類關系的另外一種映射」。在人類現實世界中,公平一直是人類永恆的追求,毫無疑問,這將永遠是一個夢!「先來後到」的順序是一直會存在的,「多勞多得」的原則也是毋庸置疑的。

一個好的公鏈未必是技術最先進的,歸根到底還是看該公鏈對所有人施加的向心力如何,生態中自發產生的向心力是公鏈生態穩定與繁榮的基礎,社群中的人會自發促進公鏈進化發展。不想強調技術,技術終究會成為過去式。

比特幣公鏈,以太坊公鏈,EOS公鏈,ADA公鏈,ONT公鏈,AE公鏈,NEO公鏈…還有YOYOW公鏈…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各自構建各自的生態。生態范圍重疊的公鏈必然會出現激烈的競爭,但是最終的獲勝者肯定是最符合人類社會屬性的那條公鏈。

閱讀全文

與攻擊以太坊公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設計中如何算各種力 瀏覽:120
比特幣屬於網路虛擬財產嗎 瀏覽:922
主網上線的數字貨幣 瀏覽:285
web3以太坊錢包 瀏覽:35
5月27日日韓比特幣價格 瀏覽:353
申購數字貨幣 瀏覽:691
未來比特幣會超過8000美元 瀏覽:934
比特幣年前價格 瀏覽:358
用虛擬貨幣還款 瀏覽:454
比特幣場地租賃 瀏覽:465
btc教學模板 瀏覽:969
世維國際交易炒數字貨幣嗎 瀏覽:539
數字貨幣還需多少年 瀏覽:85
python數字貨幣量化投資課程 瀏覽:536
舞力全開送三個月會員時間怎麼算 瀏覽:409
比特幣九年上漲1200萬倍 瀏覽:848
1t算力一天能挖多少比特幣 瀏覽:163
cpu算力怎麼樣賺錢 瀏覽:897
區塊鏈是凝聚黃連金 瀏覽:437
銀行試點虛擬貨幣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