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提供了拜占庭容錯、並保證了最終一致性的分布式資料庫;從數據結構上看,它是基於時間序列的鏈式數據塊結構;從節點拓撲上看,它所有的節點互為冗餘備份;從操作上看,它提供了基於密碼學的公私鑰管理體系來管理賬戶。
或許以上概念過於抽象,我來舉個例子,你就好理解了。
你可以想像有 100 台計算機分布在世界各地,這 100 台機器之間的網路是廣域網,並且,這 100 台機器的擁有者互相不信任。
那麼,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演算法(共識機制)才能夠為它提供一個可信任的環境,並且使得:
節點之間的數據交換過程不可篡改,並且已生成的歷史記錄不可被篡改;
每個節點的數據會同步到最新數據,並且會驗證最新數據的有效性;
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整體節點維護的數據可以客觀反映交換歷史。
區塊鏈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產生的技術方案。
二、區塊鏈的核心技術組成
無論是公鏈還是聯盟鏈,至少需要四個模塊組成:P2P 網路協議、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共識機制)、加密簽名演算法、賬戶與存儲模型。
1、P2P 網路協議
P2P 網路協議是所有區塊鏈的最底層模塊,負責交易數據的網路傳輸和廣播、節點發現和維護。
通常我們所用的都是比特幣 P2P 網路協議模塊,它遵循一定的交互原則。比如:初次連接到其他節點會被要求按照握手協議來確認狀態,在握手之後開始請求 Peer 節點的地址數據以及區塊數據。
這套 P2P 交互協議也具有自己的指令集合,指令體現在在消息頭(Message Header) 的 命令(command)域中,這些命令為上層提供了節點發現、節點獲取、區塊頭獲取、區塊獲取等功能,這些功能都是非常底層、非常基礎的功能。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可以參考比特幣開發者指南中的 Peer Discovery 的章節。
2、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
在經典分布式計算領域,我們有 Raft 和 Paxos 演算法家族代表的非拜占庭容錯演算法,以及具有拜占庭容錯特性的 PBFT 共識演算法。
如果從技術演化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圖,其中,區塊鏈技術把原來的分布式演算法進行了經濟學上的拓展。
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應用在最開始多為單點應用,高可用方便採用的是冷災備,後來發展到異地多活,這些異地多活可能採用的是負載均衡和路由技術,隨著分布式系統技術的發展,我們過渡到了 Paxos 和 Raft 為主的分布式系統。
而在區塊鏈領域,多採用 PoW 工作量證明演算法、PoS 權益證明演算法,以及 DPoS 代理權益證明演算法,以上三種是業界主流的共識演算法,這些演算法與經典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不同的是,它們融入了經濟學博弈的概念,下面我分別簡單介紹這三種共識演算法。
PoW: 通常是指在給定的約束下,求解一個特定難度的數學問題,誰解的速度快,誰就能獲得記賬權(出塊)權利。這個求解過程往往會轉換成計算問題,所以在比拼速度的情況下,也就變成了誰的計算方法更優,以及誰的設備性能更好。
PoS: 這是一種股權證明機制,它的基本概念是你產生區塊的難度應該與你在網路里所佔的股權(所有權佔比)成比例,它實現的核心思路是:使用你所鎖定代幣的幣齡(CoinAge)以及一個小的工作量證明,去計算一個目標值,當滿足目標值時,你將可能獲取記賬權。
DPoS: 簡單來理解就是將 PoS 共識演算法中的記賬者轉換為指定節點數組成的小圈子,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記賬。這個圈子可能是 21 個節點,也有可能是 101 個節點,這一點取決於設計,只有這個圈子中的節點才能獲得記賬權。這將會極大地提高系統的吞吐量,因為更少的節點也就意味著網路和節點的可控。
3、加密簽名演算法
在區塊鏈領域,應用得最多的是哈希演算法。哈希演算法具有抗碰撞性、原像不可逆、難題友好性等特徵。
其中,難題友好性正是眾多 PoW 幣種賴以存在的基礎,在比特幣中,SHA256 演算法被用作工作量證明的計算方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挖礦演算法。
而在萊特幣身上,我們也會看到 Scrypt 演算法,該演算法與 SHA256 不同的是,需要大內存支持。而在其他一些幣種身上,我們也能看到基於 SHA3 演算法的挖礦演算法。以太坊使用了 Dagger-Hashimoto 演算法的改良版本,並命名為 Ethash,這是一個 IO 難解性的演算法。
當然,除了挖礦演算法,我們還會使用到 RIPEMD160 演算法,主要用於生成地址,眾多的比特幣衍生代碼中,絕大部分都採用了比特幣的地址設計。
除了地址,我們還會使用到最核心的,也是區塊鏈 Token 系統的基石:公私鑰密碼演算法。
在比特幣大類的代碼中,基本上使用的都是 ECDSA。ECDSA 是 ECC 與 DSA 的結合,整個簽名過程與 DSA 類似,所不一樣的是簽名中採取的演算法為 ECC(橢圓曲線函數)。
從技術上看,我們先從生成私鑰開始,其次從私鑰生成公鑰,最後從公鑰生成地址,以上每一步都是不可逆過程,也就是說無法從地址推導出公鑰,從公鑰推導到私鑰。
4、賬戶與交易模型
從一開始的定義我們知道,僅從技術角度可以認為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資料庫,那麼,多數區塊鏈到底使用了什麼類型的資料庫呢?
我在設計元界區塊鏈時,參考了多種資料庫,有 NoSQL 的 BerkelyDB、LevelDB,也有一些幣種採用基於 SQL 的 SQLite。這些作為底層的存儲設施,多以輕量級嵌入式資料庫為主,由於並不涉及區塊鏈的賬本特性,這些存儲技術與其他場合下的使用並沒有什麼不同。
區塊鏈的賬本特性,通常分為 UTXO 結構以及基於 Accout-Balance 結構的賬本結構,我們也稱為賬本模型。UTXO 是「unspent transaction input/output」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指「未花費的交易輸入輸出」。
這個區塊鏈中 Token 轉移的一種記賬模式,每次轉移均以輸入輸出的形式出現;而在 Balance 結構中,是沒有這個模式的。
⑵ 浠ュお鍧婂竵鏄濡備綍浜х敓鐨
浠ュお鍧婂竵鏄濡備綍浜х敓鐨勶紵
闅忕潃浜轟滑瀵瑰尯鍧楅摼鎶鏈鍜屽姞瀵嗚揣甯佺殑璁ょ煡搴﹂愭笎鎻愰珮錛屼互澶鍧婂竵鎴愪負鐜板湪鏈鐑闂ㄧ殑鍔犲瘑璐у竵涔嬩竴銆備絾鏄錛岃稿氫漢閮戒笉娓呮氫互澶鍧婂竵鏄濡備綍浜х敓鐨勩傚湪鏈鏂囦腑錛屾垜浠灝嗘帰璁ㄤ互澶鍧婂竵鐨勪駭鐢熻繃紼嬨
浠ュお鍧婃槸涓縐嶅熀浜庡尯鍧楅摼鐨勫紑婧愬鉤鍙幫紝鐢ㄤ簬鏋勫緩鏅鴻兘鍚堢害鍜屽幓涓蹇冨寲搴旂敤紼嬪簭錛圖Apps錛夈備互澶鍧婄殑甯佺嶄負浠ュお甯侊紙Ether錛夛紝緙╁啓涓篍TH銆備笌鍏朵粬鍔犲瘑璐у竵涓鏍鳳紝ETH鐨勪駭鐢熸槸閫氳繃鐭垮伐鐨勭珵浜夐獙璇佹柊鍖哄潡鐨勮繃紼嬩腑鑾峰緱鐨勩
浠ュお鍧婇噰鐢ㄤ簡ProofofWork錛圥OW錛夊叡璇嗙畻娉曪紝涓庢瘮鐗瑰竵鐩稿悓銆傝繖鎰忓懗鐫錛岀熆宸ラ渶瑕侀氳繃璁$畻澶嶆潅鐨勬暟瀛﹂樻潵楠岃瘉鏂板尯鍧椼傝繖涓榪囩▼琚縐頒負鎸栫熆銆傜熆宸ヤ嬌鐢ㄤ粬浠鐨勭數鑴戝勭悊鑳藉姏錛岃繍琛岀畻娉曟潵瑙e喅鏁板﹂棶棰樸備竴鏃﹂棶棰樿В鍐籌紝涓涓鏂扮殑鍖哄潡灝辮娣誨姞鍒板尯鍧楅摼涓娿
鍦ㄤ互澶鍧婄綉緇滀腑錛屾瘡褰撲竴涓鏂扮殑鍖哄潡琚娣誨姞鍒板尯鍧楅摼涓婃椂錛屽氨浼氭湁鏂扮殑ETH浜х敓銆傝繖浜涙柊鐨凟TH鐢辯熆宸ラ氳繃楠岃瘉鏂扮敓鎴愮殑鍖哄潡鑾峰緱銆傛瘡褰撹繖涓榪囩▼鍙戠敓錛屼互澶鍧婄殑鎬諱緵搴旈噺灝變細澧炲姞銆
浠ュお鍧婄殑渚涘簲閲忔湁涓涓涓婇檺錛岃繖涓涓婇檺鏄2.1浜褲傜洰鍓嶏紝澶х害鏈1.15浜縀TH澶勪簬嫻侀氱姸鎬併傝繖鎰忓懗鐫錛岃繕鏈夌害1浜縀TH灝嗘潵鍙鑳借鎸栧嚭鏉ャ
鉶界劧浠ュお鍧婄洰鍓嶉噰鐢≒OW綆楁硶錛屼絾瀹冭″垝鍦ㄤ笉涔呯殑灝嗘潵杞鍚慞roofofStake錛圥OS錛夊叡璇嗙畻娉曘侾OS綆楁硶涓嶉渶瑕佺熆宸ヨ繘琛岀箒閲嶇殑鏁板﹁$畻錛岃屾槸璁╁弬涓庤呭湪緗戠粶涓婃嫢鏈夌殑浠ュお鍧婃暟鐩浣滀負鎶墊娂錛屾潵楠岃瘉鏂扮殑鍖哄潡銆傝繖涓榪囩▼琚縐頒負閾擱犮侾OS鐨勫ソ澶勬槸鑳芥洿鍔犺妭鑳界幆淇濓紝闄嶄綆鐢佃垂錛屽苟闃叉㈡帀鐢點佹晠闅滅瓑椋庨櫓銆
鎬諱箣錛屼互澶鍧婂竵鏄閫氳繃鐭垮伐鐨勭珵浜夎$畻楠岃瘉鏂板尯鍧楃殑榪囩▼涓浜х敓鐨勩傝繖涓榪囩▼琚縐頒負鎸栫熆錛岃繖涔熸槸鎵鏈夊熀浜嶱OW鍏辮瘑綆楁硶鐨勫尯鍧楅摼浣跨敤鐨勬柟娉曘傜劧鑰岋紝浠ュお鍧婂嵈璁″垝鍦ㄦ湭鏉ヨ漿鍚慞OS鏈哄埗鏉ラ摳閫犳柊閾俱傝繖灝嗘槸涓縐嶆洿涓洪珮鏁堛佸畨鍏ㄣ佺幆淇濈殑鏂瑰紡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