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太坊測試網路testNet匯總
在以太坊的交易過程中需要使用到以太幣,我們想要獲得以太坊主網上的代幣,只能通過GPU礦機挖礦或者交易所購買。然而在測試環境中獲取eth就容易多了。你可以在 私有鏈 中自己挖礦,或者公共測試鏈( testnet )中直接獲得。下面就和大家講講常用的幾種以太坊測試網路。
測試網路(簡稱testnet) 用於模擬乙太網主網的行為。擁有幾乎和以太坊等效的功能。因此可以在Testnets上開發和測試自己的智能合約,測試發幣等等,作為上鏈前的評估環境。當主網(簡稱mainnet)即將包含對以太坊協議的任何重大改變時,其測試主要在這些測試網路上完成。注意:這些網路上的代幣只能在測試環境(開發環境)中使用。
Ethereum以太坊有許多專用測試網路,他們由各種客戶端支持,最常用的3種分別是Ropsten、Kovan、Rinkeby。
以上3個是不需要在本地搭建任何服務就可以直接使用的。
對於開發中的測試環境,建議你使用 Rinkeby 或 KoVan 測試鏈。這是因為他們使用的工作量證明 POA 共識機制,確保交易和塊能夠一致並及時的創建。 Ropsten 測試鏈,雖然最接近公有鏈( Mainnet ),但是因為它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是POW共識機制,過去已受到垃圾攻擊,對以太坊開發人員來說往往有更多的問題。
推薦:
以太坊測試網路Rinkeby使用教程
Rospten 以太坊測試網路的使用
『貳』 以太坊私有鏈如何更新版本
以太坊私有鏈更新版本的方法:
1、獲取以太坊私有鏈系統的當前版本對應的當前版本號;
2、基於所述當前版本號,確定所述以太坊私有鏈系統的升級版本的升級版本號;
3、將所述以太坊私有鏈系統升級為所述升級版本號對應的升級版本。
『叄』 有序發展區塊鏈,中國需要做些什麼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從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可以劃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比特幣,即一套賬本體系和貨幣發行機制,不支持其他應用開發;第二階段是以太坊,以太坊在改進比特幣區塊的基礎上加入了智能合約機制,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開發應用;第三階段是類似以太坊的擴展階段,區塊鏈將完成價值的交換。
區塊鏈有著去中心化、點對點傳輸、透明、可追蹤、不可篡改、數據安全等特點,可以用來解決現有業務的一些痛點,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健壯和安全的分布式狀態機,典型的技術構成包括共識演算法、P2P通訊、密碼學、資料庫技術和虛擬機,而其必不可少的5項核心能力分別為存儲數據、共有數據、分布式、防篡改與保護隱私以及數字化合約。
中國區塊鏈項目成立數量從2013年開始逐年走高,2017年受到政策監管等原因數量出現縮減,但獲投數量和平均融合額逐漸走高。
『肆』 新興公鏈角逐,誰將最先比肩以太坊
本視頻由白澤研究院聯合騰訊新聞共同製作。
由於以太坊公鏈上 DeFi 和 NFT 領域的爆炸性增長,導致以太坊的性能很難承載更大的市場需求,但是官方解決方案的以太坊 2.0 的進展緩慢。當大家都在關心以太坊能否超越比特幣的神話時,以太坊的「競品們」也正在通過性能、智能合約應用、受眾群體等方面向以太坊發起強大的攻勢。那麼誰會最先比肩以太坊呢?
大家好,歡迎來到白澤研究院。從本期節目開始,我們來聊一聊最近火爆的新興公鏈。首先,要了解本系列所要講到的公鏈,我們得先明白一些基礎性的概念。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公鏈?為何又有許多的新興公鏈能夠崛起,去挑戰以太坊這個區塊鏈當紅炸子雞呢?
區塊鏈這個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由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第一次提出的,從概念上來看,區塊鏈是一種將數據區塊有序連接、並以密碼學的方式保證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技術。簡單來說,區塊鏈技術可以在不需要第三方參與的情況下實現系統中所有數據信息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和可追溯性。
為了方便理解,從本質上來講,區塊鏈就是一個資料庫。不過這個資料庫有點特殊,它是一個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資料庫。資料庫大家都知道吧,那麼分布式和去中心化如何理解呢?
以我自己舉例來說吧,我,黑米,以前過日子稀里糊塗,掙多少錢,花到哪兒了,從來沒有個數。後來高人指點,說你這樣不行,你得學會記賬,搞清楚你的收入支出,學會計劃,這樣日子才會越過越好。我一聽有道理,那就記賬吧。
我就開始每天記呀記,我一個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結余多少,全部記下來,我用來記賬的筆記本可以叫做1個資料庫,寫在筆記本上的各項收入支出就是資料庫里的數據。
但是現在我一個人記賬,只有一個資料庫。哪天我的筆記本被火燒了,賬本沒了,資料庫也就沒了。
於是乎,我動員爸媽跟著我一起記賬,在核對時,以大多數相同的記錄為共識。這樣的話,就有3個賬本在同時記賬,即使有一天,我的筆記本被火燒了,但是他倆的筆記本還在,數據不會丟失,這就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賬本,它的好處是數據是安全的,沒有唯一的中心,誰的數據丟了都無所謂。
為了方便對賬,我們3個人每天的收支記錄核對後記到另外一張紙上,這張紙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一個區塊,一天記一張紙,一個區塊接著一個區塊記下去,連到一起就叫做區塊鏈。
好的,到這里我們再來總結一下,第一,記賬的筆記本是個資料庫。第二,它是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3個賬本共同記賬,如果記錄相同,那麼就都是有效的;如果有不同,那麼就取大多數相同的為准。3個賬本在3個人手裡,不可能同時被毀,數據是絕對安全的。
這樣的分布式、去中心化賬本或者說是資料庫就是區塊鏈。
好了,了解了區塊鏈這個概念後,我們再來理解一下不同的區塊鏈種類。按照節點准入的規則,區塊鏈可以分為:公鏈、私鏈、聯盟鏈。
公鏈,也可以叫公有鏈,代碼是開源的,去中心化的,在這種區塊鏈上,世界上的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都可以隨時發起交易,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區塊鏈的共識。即便是這條公鏈的創始人或開發團隊也無法侵犯用戶的權益。公有鏈是最早的區塊鏈,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區塊鏈,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比特幣、以太坊等各加密貨幣均基於公鏈。
聯盟鏈,也叫聯合區塊鏈,是由某個組織內部指定多個預選的節點為記賬人,每個區塊的生成由所有被選擇的節點共同決定,其他被准入的節點或者用戶可以參與交易,但不會問記賬過程。所以,聯盟鏈其實也可以稱之為「超級賬本」。
私鏈,也可以叫私有鏈,顧名思義,僅僅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記賬,可以是一個公司,也可以是個人,獨享這個區塊鏈的許可權。
需要說明的是,加密貨幣的投資在我們國家被嚴格禁止。本視頻主要是為了給讀者介紹區塊鏈技術領域的發展趨勢,不建議大家參與炒幣。
在過去的幾年中,公鏈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已涌現出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公鏈,其中較為知名的公鏈包括:BTC、ETH、BSC、Polkadot等。
由於以太坊公鏈上DeFi和NFT領域的爆炸性增長,導致以太坊的性能很難承載更大的市場需求。以太坊作為第一個但並非是唯一一個支持智能合約的區塊鏈,雖然開發團隊意識到了性能的限制,正在尋求通過研發以太坊2.0來改善,但是進展緩慢。當大家都在關心以太坊能否超越比特幣的神話時,以太坊的「競品們」也正在通過性能、智能合約應用、受眾群體等方面向以太坊發起強大的攻勢,畢竟,誰不想代替以太坊成為整個加密世界的主流操作系統呢,這其中就包括近些年各種為以太坊擴容的Layer2解決方案和一些新興公鏈。
今年下半年,加密行業可以說爆發了一場「公鏈之爭」,由Solana公鏈最先打響第一槍,隨後Avalanche公鏈宣布總價值1.8億美元的流動性挖礦計劃,使多個DeFi龍頭項目集成至Avax;Fantom公鏈投入3.7億枚FTM代幣推出生態激勵計劃;一些DeFi龍頭項目聯合出資1億美元,以扶持Celo公鏈的發展。與其說是Solana、Terra、Avalanche等這些新興公鏈之間的攀比,不如說是新興公鏈組團向以太坊、BSC、Polygon等前輩發起的挑戰。由此來看,公鏈市場的格局已經完全改變。
其實仔細想一想,像Solana、Terra、Avalanche、Fantom這些新興公鏈能夠崛起,並不是因為所謂的「區塊鏈性能超過以太坊」,背後的真正原因其實是跨鏈橋在各個公鏈的普及,這個我們以後再討論。
如果未來的區塊鏈世界真的是行業內專家們所說的多鏈並存、互聯互通的話,那麼屬於新興公鏈的故事還遠未結尾。一些其他的明星公鏈也在這場公鏈之爭中嶄露頭角,例如Celo、Near、Algorand、Harmony等,他們的綜合實力也毫不遜色,正在蓄勢待發。
鏈得得僅提供相關信息展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伍』 波卡幣為什麼這么火幣圈新寵
說到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項目,波卡一定榜上有名。其創始人是區塊鏈領域的專家。他就是以太坊的核心開發者,《以太坊黃皮書》的作者,以太坊前CTO——Gavin Wood博士。
要說V神是以太坊概念的發起者,Gavin Wood 才是實現以太坊的人,可謂是以太坊的開山鼻祖。後來他意識到以太坊本身有其缺陷,無法實現他的web3.0願景,無法推動重建。因此,他從以太坊社區走出來,創立了一個新的區塊鏈項目——波卡。所以很多人認為波卡卡是以太坊的挑戰者。
除了創始人,波卡團隊也是一大亮點。波卡背後的Web3基金會委託5個團隊和100多名開發者共同打造波卡。除了技術團隊,還有專門的團隊負責社區與成長、商業合作、教育培訓、基金分配等。今年7月,波卡還宣布,領導團隊增加了三名新高管,其中許多人曾在微軟工作過。所以可以說波卡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什麼是波卡?波卡幣也叫點幣,英文全稱是Polkadot。它是Web3.0和新公鏈熱潮的頂點,被稱為未來潛力最大的公鏈。
DOT於2019年5月發行。到目前為止,它已經在103個交易所上市,流通市值為101.51億美元。長期處於幣圈前十的貨幣,現在已經超過dogecoin,排名第八。
波卡幣為什麼能大火?
1.創始領導團隊很牛逼。就像剛才分析的那樣,波卡的領導團隊來自以太坊社區,項目開發團隊很華麗,由30名頂級開發人員組成,包括系統編程、密碼學和分布式系統的各類專家。技術和運營領導團隊分工明確,都是加密貨幣行業的佼佼者,所以一下子就借著Web3.0的東風發展起來了。
2.技術過硬。波卡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用戶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它所構想的互聯網是每個人的身份和數據都由自己掌控,不受任何一個中心化組織的影響。波卡旨在連接私有鏈、聯盟鏈、公有鏈、開放網路、預言機和尚未被創造的未來技術。
3.波卡可以鏈接多個區塊鏈。卡在結構里,是一個可以無限擴展的項目。波卡的結構核心是有一個中繼鏈,然後通過插槽連接多個並行鏈和中轉橋(中轉橋可以鏈接來自波卡的其他具有不同共識機制的鏈,比如比特幣和以太坊)。但是一個中繼鏈只能鏈接100個插槽,但是其中一個插槽可以鏈接另一個並行的中繼鏈,這個新的中繼鏈可以鏈接100個插槽,所以可以實現無限的可擴展性,類似於它可以有多個分叉。
4.波卡發展的時機很合適。PokCard是基於Web3.0方向開發的,作為共識引擎,PokCard將連接其他面向Web3.0的項目,充當底層連接器。例如,作為一個去中心化和加密的信息發布系統,著名的分布式存儲項目IPFS也將與PokCard結合。可以說,波卡符合Web3.0的趨勢,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
5.波卡有一個可行的資金來源。波卡設計了一套精緻的機制,可以把生態建設的資金留在一起。這個機制就是財政部。國庫是一個DOT資金池,通過它來提高波卡上的交易成本、懲罰和收益,而這三個部門的資金來源都被設計到波卡的經濟模型中,這意味著只要波卡保持運行,國庫就會有一個恆定的資金來源。同時,波卡的團隊也可以去中心化,逐步走向去中心化的治理層面。
『陸』 區塊鏈,4種類型,知多少
——你好,我是心態,專注分享對區塊鏈的認知與投資思考。希望能幫到你。
區塊鏈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場景,區塊鏈分為: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和混合鏈4種類型。
1.公有鏈
公有鏈,是指全世界任何節點的任何人,在任何地理位置,都可以進入系統讀取數據、發送交易、競爭記賬等參與共識的區塊鏈。沒有任何機構或個人可以篡改其中的數據,因此公有鏈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是公有鏈的代表。公有鏈一般通過發行代幣(Token)來鼓勵參與者競爭記賬(即挖礦),以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共識更新。
比特幣平均每10分鍾產生1個區塊,且其POW機制很難縮短區塊時間,POS機制相對而言可縮短區塊時間,但更易產生分叉。所以交易需要等待更多確認才被認為安全。
一般認為,比特幣中的區塊經過6個確認後才是足夠安全的,這大概需要1個小時。這樣的確認速度難以滿足商業級的應用。因此,ETH及EOS等支持更多寫入速度的公有鏈正在不斷發展。
2.聯盟鏈
聯盟鏈是指有若干機構共同參與和管理的區塊鏈,每個機構都運行N個節點。
聯盟鏈的數據只允許系統內不同的機構進行讀寫和交易,通過數字證書的方式實現基於PKI的身份管理體系交易或提案的發起,以參與方共同簽名驗證來達成共識,因此不需要工作量證明(POW),也不存在數字貨幣(代幣),提高了交易達成的效率,節約了大量計算成本(算力硬體投入和電力能源消耗)。
通常情況下,參與聯盟鏈的節點會被劃分不同的讀寫許可權,能支持每秒1000次以上的數據寫入。
3.私有鏈
私有鏈與公有鏈完全去中心化不同,私有鏈的進入許可權由某個組織進行控制,各個節點參與資格由該組織授權控制。
由於參與的各個節點是有限且可控的,私有鏈往往擁有很快的處理速度,能支持每秒1000以上的數據寫入,同時降低內部各個節點的交易成本。
節點可以實名參與,因此具有確認身份的金融屬性。私有鏈的價值主要是提供安全、可追溯、不可篡改、自動執行的運算平台,可以同時防範來自內部和外部對數據的安全攻擊或篡改,這在傳統的系統中是很難做到的。
私有鏈的應用場景一般在企業內部,如分公司的庫存管理,各地數據的匯總統計等,也可以用在政府的預算和執行等可以被公眾監督的領域。大型金融集團目前也傾向於使用私有鏈技術。
4. 混合鏈
當公有鏈和私有鏈的各自優勢相結合時,就會出現混合鏈。混合鏈的開發難度大,但前景廣闊。
未來市場上,一定會出現巨頭型的底層技術和協議開發的公司,這些巨頭公司會架設出不同用途的公有鏈、私有鏈或者聯盟鏈,基於對性能和安全性及應用場景的不同需求,然後嫁接不同行業的應用。比如一條支持高並發的通信類公有鏈,一條側重安全性的支付聯盟鏈,等等。
(感謝閱讀)
點個贊,點個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咱們明天見。
『柒』 CentOS 6.5上搭建以太坊私有鏈,編譯時報錯: make: *** [geth] Error 1,請各位大神指教
build/env.sh go run build/ci.go install ./cmd/geth
make: *** [geth] Error 1
沒有這個目錄,或者這個目錄許可權不夠
『捌』 以太坊多節點私有鏈部署
假設兩台電腦A和B
要求:
1、兩台電腦要在一個網路中,能ping通
2、兩個節點使用相同的創世區塊文件
3、禁用ipc;同時使用參數--nodiscover
4、networkid要相同,埠號可以不同
1.4 搭建私有鏈
1.4.1 創建目錄和genesis.json文件
創建私有鏈根目錄./testnet
創建數據存儲目錄./testnet/data0
創建創世區塊配置文件./testnet/genesis.json
1.4.2 初始化操作
cd ./eth_test
geth --datadir data0 init genesis.json
1.4.3 啟動私有節點
1.4.4 創建賬號
personal.newAccount()
1.4.5 查看賬號
eth.accounts
1.4.6 查看賬號余額
eth.getBalance(eth.accounts[0])
1.4.7 啟動&停止挖礦
啟動挖礦:
miner.start(1)
其中 start 的參數表示挖礦使用的線程數。第一次啟動挖礦會先生成挖礦所需的 DAG 文件,這個過程有點慢,等進度達到 100% 後,就會開始挖礦,此時屏幕會被挖礦信息刷屏。
停止挖礦,在 console 中輸入:
miner.stop()
挖到一個區塊會獎勵5個以太幣,挖礦所得的獎勵會進入礦工的賬戶,這個賬戶叫做 coinbase,默認情況下 coinbase 是本地賬戶中的第一個賬戶,可以通過 miner.setEtherbase() 將其他賬戶設置成 coinbase。
1.4.8 轉賬
目前,賬戶 0 已經挖到了 3 個塊的獎勵,賬戶 1 的余額還是0:
我們要從賬戶 0 向賬戶 1 轉賬,所以要先解鎖賬戶 0,才能發起交易:
發送交易,賬戶 0 -> 賬戶 1:
需要輸入密碼 123456
此時如果沒有挖礦,用 txpool.status 命令可以看到本地交易池中有一個待確認的交易,可以使用 eth.getBlock("pending", true).transactions 查看當前待確認交易。
使用 miner.start() 命令開始挖礦:
miner.start(1);admin.sleepBlocks(1);miner.stop();
新區塊挖出後,挖礦結束,查看賬戶 1 的余額,已經收到了賬戶 0 的以太幣:
web3.fromWei(eth.getBalance(eth.accounts[1]),'ether')
用同樣的genesis.json初始化操作
cd ./eth_test
geth --datadir data1 init genesis.json
啟動私有節點一,修改 rpcport 和port
可以通過 admin.addPeer() 方法連接到其他節點,兩個節點要要指定相同的 chainID。
假設有兩個節點:節點一和節點二,chainID 都是 1024,通過下面的步驟就可以從節點二連接到節點一。
首先要知道節點一的 enode 信息,在節點一的 JavaScript console 中執行下面的命令查看 enode 信息:
admin.nodeInfo.enode
" enode://@[::]:30303 "
然後在節點二的 JavaScript console 中執行 admin.addPeer(),就可以連接到節點一:
addPeer() 的參數就是節點一的 enode 信息,注意要把 enode 中的 [::] 替換成節點一的 IP 地址。連接成功後,節點一就會開始同步節點二的區塊,同步完成後,任意一個節點開始挖礦,另一個節點會自動同步區塊,向任意一個節點發送交易,另一個節點也會收到該筆交易。
通過 admin.peers 可以查看連接到的其他節點信息,通過 net.peerCount 可以查看已連接到的節點數量。
除了上面的方法,也可以在啟動節點的時候指定 --bootnodes 選項連接到其他節點。 bootnode 是一個輕量級的引導節點,方便聯盟鏈的搭建 下一節講 通過 bootnode 自動找到節點
參考: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332424
『玖』 算力星球
1、首先我先簡單介紹一下算力星球,算力星球這個項目是由以太坊最早期的技術團隊開發的,其實它是受託於以太坊的,然而以太坊生態本身現在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在以太坊公鏈上發幣的項目方很多,但是單個項目的生命周期其實都很短,而算力星球的作用就是來去幫助以太坊上發幣項目解決生命周期的。之前以太坊公鏈上的項目生命周期短,核心問題就在於社區生態沒有建立好。我們都知道以太坊本身是作為一個發幣工具,然後很多項目通過ICO模式前期募集了很多大資金的用戶,在後期大戶拋盤的時候,基本上項目也就到了生命周期的尾聲。而算力星球是以一個以社區為主導的生態模型,它把代幣獎勵給真正為社區做到貢獻的用戶,通過每天實時有效的獎勵貢獻用戶,然後來去創造一個非常強大的社區生態長久閉環。那麼我們可以說算力星球的定位就是一個項目社區永續經營的私有鏈生態系統。
2、接下來我要給大傢具體講一下,算力星球如何做到生態激勵的。相比於傳統的ICO一次性的購買代幣,算力星球實施的是讓用戶每日半價購買到項目方的代幣,舉例子代幣在交易所的價格今日是1塊錢,那麼在算利星球你去申購該項目代幣價格就是5毛錢。用戶申購到的代幣可以直接提出算力星球,然後去交易所變現。那麼也就是說一個用戶每天在算力星球里如果能申購到3000塊錢的代幣,那麼去交易所賣完就是6000塊錢,該用戶可以賺到本金的一倍,而且是每日申購,每日變現。那麼這就解決了社區生態激勵的問題。
3、大家現在是不是都挺想問我在算力星球誰能被激勵?在算力星球里把激勵分為了三大體系模型,考核指標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個就是用戶對社區的基礎貢獻,第二個就是它的社區粘性,第三個就是它的推廣能力,也就是社區佈道能力。用戶在這三個維度中的任何一個維度進行社區貢獻,都可以得到算力。這就區別於其他的很多項目方可能只去獎勵它的模型里的貢獻者,例如項目方前期的募資人或者做市場的人。項目社區用戶依據以上三大激勵體系模型,每位用戶均可依據自身貢獻值獲取等值的半價代幣。因為每位用戶擅長的點不一樣,例如有的人可能就做市場很強,那麼它就可以通過在市場上推薦好友獲得很大的一個激勵。而像基礎貢獻力就是很簡單的模式,人人可享受激勵,當然這就要看我們持有項目方代幣的數量,數量越多,基礎算力當然也就越大。而算力星球用戶激勵第二個考核點就是用戶的社區黏性。社區粘性是算力星球三大考核指標中很最重要的一項,算力星球將依據用戶持幣時間周期來判斷它對整個項目社區的貢獻力。那麼第三點就是推廣能力,即市場能力,項目社區用戶可以通過算力星球獲得到他所帶來人的一級邀請10%和他所帶來人的二級邀請5%的一個算力,在算力星球,1算力=1代幣。所以說擁有強大市場的團隊完全可以在算力星球得到高額算力。那麼從收益角度來講,用戶如果在算力星球三個激勵模型同時都做的話,基本上每天可以獲得1%的受益,那麼可以理解為用戶在算力星球一年時間內總收益將達到本金的6倍。當然如果說他有重大的貢獻或者重大的突出貢獻表現的話,一年收益百倍絕對不在話下,這就是整個算力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