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區塊鏈之聯盟鏈(三) 認識Fabric
Fabric 是超級賬本聯盟推出的核心區塊鏈框架,它適合在復雜的企業內和企業間搭建聯盟鏈。根據超級賬本聯盟的目標, Fabric 被建設為一個模塊化的、支持可插拔組件的基礎聯盟鏈框架。;
與以太坊系的Quorum不同,Fabric從一開始就只考慮企業間的應用。其獨有的channel概念,將企業根據業務目的不同以不同的子網連接起來, 每一個子網對應一個channel,而每個channel有自己獨立的區塊鏈。而Quorum很顯然是只有一個公網(所有企業節點都加入進去),企業與企業間的私有業務是通過Private Manager 完成的。
理解channel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將它類比為一個消息服務提供的Topic,實際上Fabic最早就是基於Kafka 的分布式消息服務來實現。
在Fabric網路中,一個企業可以有一個或多個節點加入整個聯盟鏈;一個企業可以加入1個或者多個Channel(子網); 一個節點可以加入1個或者多個channel。每個channel構成一個子網,所以Fabric 是 一種由子網組成的網路。
那麼Fabric是怎麼實現智能合約的執行和完成業務上鏈(將事務結果記錄在區塊鏈里)的呢?
與其它框架不同, Fabric 將整個過程分成了三個階段:
業務背書階段 : 客戶的請求發送的背書節點,通過智能合約完成業務的計算(但不更新狀態),並完成背書;將背書結果返回個客戶端。
業務的排序階段 : 客戶端將背書結果通過Channel被發送到排序節點(orderer),在排序節點完成事務的排序,並打包到block里,最後下發給所有連接到channel的節點。
業務驗證並寫入賬本階段 : 通過Gossip 網路,所有Channel的節點都會接收到新的block,節點會驗證block中的每一個事務,確定是否有效:有效地將會跟新world state,無效的將會標志為「無效」,不會更新World state,但整個block會被完整的加入到帳本中(包括無效的事務)。
根據以上的描述,Fabric 節點實際可以分為 ,普通節點和Order節點:
Peer, 普通節點, 完成背書(包括只能合約的執行)和驗證.
orderer, 排序節點,完成排序。
加入orderer節點的Fabric網路可以被描述如下:
每一個Channel,都定義了所有屬於channel的節點,但是並不需要所有節點都連接到Orderer 節點(節點間可以通過gossip 協議通訊來傳播私有數據或事務).
在區塊鏈中,共識是區塊鏈的基礎。與公有鏈不同,聯盟鏈的共識要求所有加入賬本的事務是確定的、最終的,也就是不可以有分叉,區塊與區塊間的順序是一定的,只存在唯一條鏈。在Fabric 中,這個客觀需求正是由排序實現的,所有的事務將被提交給orderer節點獲得確定的順序,並最終打包成block進入帳本。 Fabric 從1.4.1開始支持基於Raft實現排序服務, 可以認為基於Raft實現共識。
基於RAFT的排序服務相對於早期的Kafka 具有更好的分布性,配置更加簡單,是聯盟鏈里常用的一個常用的達成共識的演算法,Quorum就 默認使用RAFT作為共識層。簡單的說,RAFT是一個leader和follower的模式, 所有加入RAFT網路的節點,任意時候都有一個leader, 只有這個leader有權決定事務的順序,並打包成Block,其它節點只能作為follower提交事務和同步block。
基於FAFT網路,每個企業可以有一個或多個節點參與到Orderer中去。在Frabric中企業間的網路連接可以變化成如下形式:
區塊鏈的使用用戶在乙太網中被稱作EOA(External of Account), EOA的載體是錢包。我們沿用這個概念,來看看Fabric是如何實現用戶和發起事務的。Fabric中EOA是一個CA中心發布的certificate(x.509),一個Certificate代表一個Identity(這與以太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以太坊中一個EOA其實是一個hash地址),EOA能夠參與的channel以及被授權的操作是有channel的MSP( Membership Service Provider)決定的(如下圖)。
註:certificate 是一種密碼學上驗證身份的通用做法; certificate包含了個人的信息,公鑰以及發布這個certificate的CA的簽名。驗證方只需要擁有這個CA的證書(包含CA的公鑰),就可以驗證這個簽名是否正確,certificate的內容是否有篡改。簡單的說,通過CA和Certificate,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可驗證的的身份和信任鏈。
如上圖,fabric中通要使用Wallet作為EOA的載體,一個Wallet中可以包含多個Identity(x.509 certificate)。 Identity 通過 CA提供的信任鏈來驗證正確性。
驗證了身份之後, Fabric 通過MSP在區塊鏈網路中解決該身份是否代表組織的成員和在組織內具有什麼角色。例如,channel首先會驗證當前用戶Identity是否是有效地身份,然後通過MSP查看其所處的企業和具有的角色,最終確定該用戶是否有權執行操作。
可以說,Fabric的訪問控制是通過MSP來完成的。在每一個需要訪問控制的地方都需要定義一個MSP。 例如,每個channel都定義一個MSP,這個MSP規定了在channel范圍內資源的訪問許可權。 MSP 是Fabric里一個晦澀難懂的概念,也是其賦予企業間安全訪問的基礎。
前文提到, Fabric 將業務處理和上網分成了三個部分, 背書,排序,驗證後加入賬本。
其中背書是Fabric執行智能合約的階段。以太坊中,智能合約是在EVM中執行的,有多種語言支持。 在Fabric,智能合約被稱為chaincode: 一個chaincode 可以理解為是智能合約的容器,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智能合約, 不用於EVM, chaincode是在 JVM 或NodeJS中執行。
客戶應用程序通過智能合約來訪問賬本,每一個可訪問的智能合約都被安裝在客戶端可以訪問的節點上,並被定義在channel里。(有隻能合約的節點被稱為背書節點,沒有隻能合約的節點被稱未提交節點,提交節點只維護賬本)
客戶應用提交一個交易請求, 請求到達背書節點, 背書節點首先會驗證客戶的簽名,確保客戶的身份有權執行本次交易,接著執行交易提及的智能合約(chaincode),並生成一個背書響應(或者叫做交易提案,tran-proposal)。這個背書響應中通常包含World state 的讀集合,寫集合, 以及節點對本次交易的簽名。這里與以太坊系聯盟鏈最主要的不同是: 背書階段只模擬交易,並不真正更新交易結果。 而真正更新交易在第三階段完成。背書節點最後將生成的背書響應fanhui給客戶端, 智能合約部分的執行就結束了。
通常一個交易的執行需要多方的簽名,所以客戶端需要將一個交易發送給多個背書節點,這些背書節點的選擇需要滿足背書策略的要求。
下圖是一個包含有客戶、背書節點,提交節點的網路示意圖。
根據Fabric官方的參考文檔,客戶交易的正果過程可使用下圖描述。
如上圖,從1到3,為背書階段,4為排序階段,4.1,4,2, 5為驗證提交階段。 參考 Frabic的節點 概念,可以了解更多在交易細節的概念。
總的來看, Fabric 更專注於企業間,通過上文,可以讓大家對Fabric的基本構成與概念有一個總的了解。 Fabric本身並不神秘,都是使用的現有的企業間的技術。要更好的了解,建議參考閱讀分布式消息系統和企業的安全基礎設施(CA相關)的支持。與以太坊系聯盟鏈實現比較, Fabric 的子網更概念對於復雜企業間應用適應更強,但是其復雜的安全考量,使得運營成本很高,另外,Fabric 使用Certificate做為用戶身份,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新的2.0里,Fabric對於此處將有所改變。
下一篇,我們將來看看Sawtooth , 由Inter 提供的區塊鏈框架。
區塊鏈之聯盟鏈(一) 認識以太坊
區塊鏈之聯盟鏈(二) 認識Quotum
區塊鏈之聯盟鏈(三) 認識Fabric
區塊鏈之聯盟鏈(四) 認識Sawtooth
2. 區塊鏈中超級賬本是什麼
超級賬本(hyperledger)是Linux基金會於2015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數字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項目,30家初始企業成員(包括IBM、Accenture、Intel、J.P.Morgan、R3、DAH、DTCC、FUJITSU、HITACHI、SWIFT、Cisco等)。目標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台,滿足來自多個不同行業各種用戶案例,並簡化業務流程。
hyperledger
當下是區塊鏈快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包括醫療、文化、物聯網等等,都在尋求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各自的行業痛點。要支持各種行業的應用,就意味著區塊鏈應該具有企業級屬性,保密性和吞吐量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超級賬本在區塊鏈中的位置:
- 比特幣- 代表數字貨幣、區塊鏈思想的誕生,提供了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原型
- 以太坊- 掙脫數字貨幣的枷鎖,智能合約的誕生,延伸了區塊鏈技術的功能
- 超級賬本- 進一步引入許可權控制和安全保障,首次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到分布式聯盟賬本的應用場景。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3. 比特幣以太坊超級賬本之間的區別
從定義上有以下區別點。
1、相同點。
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是成功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是最典型的代表。具體點是:有了比特幣才有區塊鏈技術,有了以太坊人們才認識到區塊鏈還可以獨立出來。不僅僅是比特幣才能有區塊鏈技術,還有以太坊為後面開啟了區塊鏈世界的思路、思想。因為都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所以底層基礎思路是一樣的。都是點對點的網路節點、公開的賬本、共識基礎演算法,都是通過挖礦來維護網路。
2、不同點。
比特幣是點對點數字化支付系統,類似的是一家可以全球結算的銀行,而這個銀行是沒有中心化組織成員的,沒有群主,沒有管理員,只有代碼和共識的基礎原則。而這個銀行的結算或者發行的貨幣就叫比特幣,這家銀行也叫比特幣。最主要的是銀行的賬本完全公開的,任何人查看每筆交易和記錄都可以,而且每筆交易都可以追溯到源頭,通過加密及數學魅力也實現了賬本不可更改等特性。
4. SuperCell--超級細胞
超級細胞
一.前言:
2100萬枚,總量固定永遠不通脹,這是比特幣最鮮明特徵之一。與「總量固定」的比特幣不同,以太坊和EOS等加密幣都保留了一定速率的通脹。從而超級細胞(SuperCell)橫空而世。
二.介紹:
英文名:SuperCell 中文名:超級細胞 代幣名稱:「SC」 「超級細胞(SC)」是一種基於ERC20智能合約的通貨緊縮類自銷毀的加密貨幣SC。SC得到國際知名區塊鏈研發團隊R4,區塊鏈聯盟,超級賬本linux基金會的支持。SC作為一項社會實驗和金融案例研究而出現在ERC20智能合約,來探索衡量通貨緊縮類加密貨幣的可行性。
「超級細胞」的主要特徵:
1.代幣初始發行量666萬
2.每次ERC20鏈上轉賬時,百分之1的交易量會被像細胞分裂怡亞通銷毀
3.永遠不會有代幣增發
4.IBO在交易平台上線後,以IBO總數量的90%的ETH在交易平台以單價不低於0.00275ETH回購。參與IBO的礦工會有穩地收益,直至IBO完成,流通總量達到2000000SC。IBO總數量的10%用於應用開發。
三.項目背景:
「銷毀代幣」相信這4個字在ERC20智能合約加密貨幣中已經非常常見,不少交易所、項目方為了提升代幣價值,都會通過回購代幣銷毀的方法,來減少流通量從而提高代幣市場價格,如此研發團隊提出大膽的設想與創新:通過智能合約自動銷毀代幣,每一次轉賬都會自動銷毀1%的交易量。而之前很多加密貨幣的銷毀模式,大都是基於人為主動操作,帶有明顯的人治色彩,無論是透明度還是可信任度都不高。 「超級細胞(SC)」研發團隊表示:超級細胞出來的意圖不是僅僅用於日常交易,而是用作對傳統加密貨幣通貨膨脹工具的一種去中心化對沖方案,一種分散的價值儲存,它作為一項社會實驗和金融案例研究,來探索衡量通貨緊縮貨幣的可行性。
四.token經濟模型
總發行量666萬 (永不增發)
社區生態激勵200萬(每月糖果計劃)
基金會200萬(鎖倉,每年釋放百分之20%)
礦工IBO 200萬 (參與SC礦工計劃)
創史團隊獎勵 66萬 (上線知名交易所獎勵團隊)
五.ERC20智能合約地址:
六.團隊人員
大衛Vyravipillai ,是一名新加坡基金會的主席校長,自1985 年以來37年投資管理經歷,畢業於哈佛大學,聖安德烈斯大學,大衛Vyravipillai是現超級細胞首席執行官創始人,負責超級細胞整個項目運營與發展。
喬什·肖爾斯,北卡羅來納大學哲學與計算機研究學士,主修計算 機專業。曾是虛擬貨幣在線/國際支付和欺詐方面的專家,也是 Kraken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Kraken 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賴和 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之一,是深入虛擬貨幣行業 15 年的資深人 士,現為超級細胞首席技術官 CTO,主攻技術研究與開發。
Manish Sharma,中文名:曼尼什·沙瑪.曾是美國facebook工程師,擁有豐富的交易系統開發經驗,能夠做到 精細化控制事物;並精通主流開源框架,如 rocketmq,iBatis,netty,bbo,zookeeper,cat,mycat等,熟悉微服務化開發, 大數據量、高並發系統,擁有大型網站構建經驗。現為超級細胞分布式工程師。
Brandon Arrindell 中文名:布蘭登·阿林德爾 ,BBA Hons(會計與金融)新加坡國立大學出身,美國企業家、投資者、軟體工程師。布蘭登·阿林德爾是著名的 Mosaic 瀏覽器共同開發者,第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瀏覽器;網景通訊公司的 創始人;矽谷風險投資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創始人和普通 合夥人,現為超級細胞顧問。
超級細胞(SC)將打造智能合約加密貨幣,第一可實用性通貨緊縮類加密貨幣,打開加密貨幣通往世界的另一扇大門。
5. 以太幣ETH是什麼
好多人都說明白了,我就不贅述了。但現在以太坊二度破新高。以太坊現在是1414美元,換算過來是9107人民幣。個人認為,以太幣是有投資價值的。但是現在年底交易所出入金都沒那麼安全了。所以我還是比較推薦中幣,老牌交易所了,7年了。圈內很多人都很喜歡這個交易所,畢竟不是哪個交易所都能像它一樣這么安全穩健的運行7年。而且知名度在幣圈裡非常高,日均交易量也是最高的那幾所之一。
6. 區塊鏈底層技術PK
常見的區塊鏈底層技術:Ethereum(以太坊),EOS,Fabirc,Fisco Bcos,CITA
平台簡介
1.Ethereum
以太坊( Ethereum )是由Vitalik Buterin和Gavin Wood領導開發的支持智能合約的 去中心化應用 平台。以太坊提供圖靈完備的腳本語言,極大拓展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項目於2013年末發布 白皮書 啟動,2015年7月產生創世區塊。近期即將進行擴容升級。
2.EOS
EOS 是由BM(Daniel Larimer)領導開發的區塊鏈應用平台,已於2018年6月正式上線。其slogan是「去中心化一切」,旨在為區塊鏈提供更高的性能。
3.Fabric
Fabric是由開源超級賬本( Hyper ledger)區塊鏈聯盟發布的可用於構建應用的產品級解決方案,並且已有上百個概念證明項目會進行過構建。於2017年7月發布正式版。
4.CITA
CITA是由EEA(企業以太坊聯盟)創始成員之一的 Crypt ape秘猿科技自主研發的企業級區塊鏈產品原型。CITA以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擴展性以及未來適應性為設計目標,於2017年7月發布開源版本。
5.BCOS
BCOS是微眾銀行、萬向區塊鏈、矩陣元聯合創建的企業級應用服務的區塊鏈技術平台,為分布式商業提供完備的區塊鏈技術基礎設施及服務。2017年7月BCOS第一階段正式開源。
* Fabric在隱私保護方面做得最出色,有CA機制
國際難題: 跨鏈技術
為了解決傳統互聯網世界的信息孤島問題,區塊鏈使用去中心化網路的結構,試圖實現信息共享來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然而,眾多區塊鏈應用的出現,區塊鏈的鏈與鏈之間並不互通,使區塊鏈也面臨這一種「孤鏈」的窘境。不符合區塊鏈的初衷。
如何根據業務功能、隱私保護、數據隔離、性能容量擴展的需求等,在同一個區塊鏈平台實施多鏈共存。如何在身份准入機制、信息標准、業務形態都不一致的區塊鏈平台之間實施信息和業務交互。有望將成為開發的重要方向。
轉自【鏈世界】: https://www.7234.cn/news/2316
7. 各區塊鏈架構的橫向比較
各區塊鏈架構的橫向比較
時常聽人們談起區塊鏈,從 2009 年比特幣誕生至今,各式各樣的區塊鏈系統或基於區塊鏈的應用不斷被開發出來,並被應用到大量的場景中,而區塊鏈技術本身也在不停地變化和改進。
區塊鏈又被稱為分布式賬本,與之對應的則是中心化賬本,比如銀行。與中心化賬本不同的是,分布式賬本依靠的是將賬本數據冗餘存儲在所有參與節點中,來保證賬本的安全性。簡單地說,區塊鏈會用到三種底層技術:點對點網路技術、密碼學技術和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而通常,區塊鏈系統還會「免費附贈」一種被稱為智能合約的功能。智能合約雖然不是區塊鏈系統的必要組成部分,但由於區塊鏈天生所具備的去中心化特點,使它可以很好地為智能合約提供可信的計算環境。
為了適應不同場景的需求,區塊鏈系統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往往會需要進行各種改造,以滿足特定業務的要求,比如身份認證、共識機制、密鑰管理、交易頻次、響應時間、隱私保護、監管要求等。而實際應用區塊鏈系統的公司往往沒有進行這種改造的能力,於是市場上慢慢出現了一些用於定製專用區塊鏈系統的框架,採用這些框架就可以很方便地定製出適用於企業自身業務的區塊鏈系統。
本文將對目前市場上幾個典型的區塊鏈框架進行橫向對比,看看它們都有哪些特點,以及它們之間到底有哪些區別。為了保持對比的公正性,本文將只針對開源的區塊鏈框架進行討論。
各區塊鏈架構的簡單介紹
1、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源自一名叫做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 2008 年發表的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文中描述了一種被他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其演算法。在之後的幾年裡,比特幣不斷成長和成熟,而它的底層技術也逐漸被人們認識並抽象出來,這就是區塊鏈技術。比特幣作為區塊鏈的鼻祖,在區塊鏈的大家族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基於比特幣技術開發出的山寨幣(altcoins)的數量有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
從論文中可以得知,中本聰設計比特幣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實現一種完全基於點對點網路的電子現金系統,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中介機構。總結來說,他希望比特幣的設計能夠實現以下這些目標:
● 不需要中央機構就可以發行貨幣
● 不需要中介機構就可以支付
● 保持使用者的匿名性
● 交易無法被撤銷
從電子現金系統的角度來看,以上這些目標在比特幣中基本都得到了實現,但是依然有一些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延展性攻擊、區塊容量限制、區塊分叉、擴展性等。
在應用場景方面,目前大量的數字貨幣項目都是基於比特幣架構來設計的,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實際的應用案例,比如彩色幣、t? 等。
彩色幣(coloredcoin),通過仔細跟蹤一些特定比特幣的來龍去脈,可以將它們與其他的比特幣區分開來,這些特定的比特幣就叫作彩色幣。它們具有一些特殊的屬性,從而具有與比特幣面值無關的價值,利用彩色幣的這種特性,使得開發者可以在比特幣網路上創建其它的數字資產。彩色幣本身就是比特幣,存儲和轉移不需要第三方,可以利用已經存在的比特幣的基礎。
t? 是比特幣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是美國在線零售商 Overstock 推出的基於區塊鏈的私有和公有股權交易平台。
2、以太坊
以太坊(ethereum) 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帶有圖靈完備語言的區塊鏈,用這種語言可以創建合約來編寫任意狀態轉換功能,用戶只要簡單地用幾行代碼來實現邏輯,就能夠創建一個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序,並應用於貨幣以外的場景。
以太坊的設計思想是不直接「支持」任何應用,但圖靈完備的編程語言意味著理論上任意的合約邏輯和任何類型的應用都可以被創建出來。總結來說,以太坊在比特幣的設計目標之外,還需要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 圖靈完備的合約語言
● 內置的持久化狀態存儲
目前基於以太坊的合約項目已達到數百個,比較有名的有 Augur、TheDAO、Digix、FirstBlood 等。
Augur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預測市場平台,基於以太坊區塊鏈技術。用戶可以用數字貨幣進行預測和下注,依靠群眾的智慧來預判事件的發展結果,可以有效地消除對手方風險和伺服器的中心化風險。
限於篇幅,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平台的項目就不多介紹了。基於以太坊的代碼進行改造的區塊鏈項目也有不少,但幾乎都是閉源項目,只能依靠一些公開的特性來推斷,所以就不在本文展開討論了。
3、Fabric
Fabric 是由 IBM 和 DAH 主導開發的一個區塊鏈框架,是超級帳本的項目成員之一。它的功能與以太坊類似,也是一個分布式的智能合約平台。但與以太坊和比特幣不同的是,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框架,而不是一個公有鏈,也沒有內置的代幣(token)。
超級賬本(hyperledger)是 Linux 基金會於 2015 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技術和標準的開源項目,加入成員包括:荷蘭銀行(ABN AMRO)、埃森哲(Accenture)等十幾個不同利益體,目標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台,滿足來自多個不同行業各種用戶案例,並簡化業務流程。
作為一個區塊鏈框架,Fabric 採用了松耦合的設計,將共識機制、身份驗證等組件模塊化,使之在應用過程中可以方便地替換成自定義的模塊。除此之外,Fabric 還採用了容器技術,將智能合約代碼(chaincode)放在 docker 中運行,從而使得智能合約可以用幾乎任意的高級語言來編寫。
以下是 Fabric 的一些設計目標:
● 模塊化設計,組件可替換
● 運行於 docker 的智能合約
目前已經有不少採用 Fabric 架構進行開發的概念驗證(POC)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其中不乏一些金融機構做出的嘗試,不過由於項目剛剛起步,還沒有比較成熟的落地應用。
4、DNA
DNA(Distributed Networks Architecture,分布式網路架構),是由總部位於上海的區塊鏈創業公司「分布科技」開發的區塊鏈架構,可以同時支持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等不同應用類型和場景,並快速與業務系統集成。
與以太坊、Fabric不同的是,DNA 在系統底層實現了對多種數字資產的支持,用戶可以直接在鏈上創建自己的資產類型,並用智能合約來控制它的發行邏輯。對於絕大部分的區塊鏈應用場景,數字資產是必不可少的,而為每一種數字資產都開發一套基於智能合約的轉賬、發行邏輯是非常浪費且低效的。因此,由區塊鏈底層提供直接的數字資產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而對於那些完全不需要數字資產的應用場景,同樣可以基於 DNA 提供的智能合約架構來編寫任意的自定義邏輯來實現。
DNA 的設計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 多種數字資產的底層支持
● 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和狀態持久化
● 跨鏈互操作性
● 交易的最終性
目前已有不少金融機構採用 DNA 架構來進行區塊鏈概念驗證產品的開發。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已經落地的區塊鏈項目,如小蟻區塊鏈、法鏈等。
小蟻(antshares)是一個定位於資產數字化的公有鏈,將實體世界的資產和權益進行數字化,通過點對點網路進行登記發行、轉讓交易、清算交割等金融業務的去中心化網路協議。它採用社區化開發的模式,在架構上與 DNA 保持一致,從而可以與任何基於DNA 的區塊鏈系統發生跨鏈互操作。
法鏈是全球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法律存證區塊鏈,一個底層基於 DNA區塊鏈技術,並由多個機構參與建立和運營的證據記錄和保存系統。該系統沒有中心控制點,且數據一旦錄入,單個機構或節點無法篡改,從而滿足司法存證的要求。
5、Corda
Corda 是由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區塊鏈創業公司 R3CEV 開發的,由其發起的 R3區塊鏈聯盟,至今已吸引了數十家巨頭銀行的參與,其中包括富國銀行、美國銀行、紐約梅隆銀行、花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三菱 UFJ 金融集團、摩根士丹利、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法國興業銀行等。
從 R3 成員的組成上也可以看出,Corda 是一款專門用於銀行與銀行間業務的區塊鏈架構。盡管 R3 自己聲稱 Corda 不是區塊鏈,但從各項特徵來看,它具備區塊鏈的一些特性。
技術對比
1、數字資產
接下來,將對前文中提到的這些區塊鏈框架進行一系列的技術對比,並從多個維度展開介紹它們的區別與相似之處。
區塊鏈的內置代幣通常是一種經濟激勵模型和防止垃圾交易的手段。比特幣天生就有且只有一種內置代幣,所以在比特幣系統中所有的「交易」本質上都是轉賬行為,除非通過外部的協議層來給比特幣增加額外的數字資產。
以太坊和 DNA 具有內置代幣,它們的作用除了以上提到的經濟激勵和防止垃圾交易之外,還具有為系統內置功能提供一個收費的渠道。比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運行需要消耗 GAS,而 DNA 的數字資產創建也需要消耗一定的代幣。
以太坊和 Fabric 沒有內置的多種數字資產支持,而是通過智能合約來實現相應的功能。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系統設計可以做到非常簡潔,而且資產的行為可以任意指定,自由度極高。然而這樣的設計也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比如所有的資產創建者不得不自己編寫重復的業務邏輯,而用戶也沒有辦法通過統一的方式去操作自己的資產。
相比之下,DNA 和 Corda 採用了在底層支持多種數字資產的方式,讓資產創建者可以方便地創建自己的資產類型,而用戶也可以在同一個客戶端中管理所有的資產。對於邏輯更加復雜一點的業務場景來說,他們同樣可以利用智能合約來強化資產的功能,或者創建一種與資產無關的業務邏輯。
2、賬戶系統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是這樣一種機制:每一枚數字貨幣都會被登記在一個賬戶的所有權之下,一枚數字貨幣有兩種狀態,即要麼還沒有被花費,要麼已經被花費。當需要使用一枚數字貨幣的時候,就將它的狀態標記為已經花費,並創造一枚新的與之等額的數字貨幣,將它的所有權登記到新的賬戶之下。在這個過程中,被標記為已花費的數字貨幣就被稱為交易的輸入,而創造出來的新的數字貨幣被稱為交易的輸出,在一筆交易中,可以包含多個輸入和多個輸出,但是輸入之和與輸出之和必須相等。要計算一個賬戶的余額時,只要將所有登記在該賬戶下的數字貨幣的面額相加即可得出。
比特幣和 Corda 就採用了 UTXO 這樣一種賬戶機制,而以太坊則採用了更加直觀的余額機制:每個賬戶有一個狀態,狀態中直接記錄了賬戶當前的余額,轉賬的邏輯就是從一個賬戶中減去一部分余額,並在另一個賬戶中加上相應的余額,減去的部分和加上的部分必須相等。DNA 在賬戶機制上同時兼容這兩種模式。
那麼 UTXO 模式和余額模式,究竟有什麼優缺點呢?UTXO 最大的好處就是,基於 UTXO 的交易可以並行驗證且任意排序,因為所有的 UTXO 之間都是沒有關聯的,這對區塊鏈未來的伸縮性是有很大幫助的,而基於余額的設計就沒有這個優勢了;反過來,余額設計的優點是設計思想非常簡潔和直覺化,便於程序實現,特別是在智能合約中,要處理 UTXO 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以智能合約為主要功能的以太坊選擇余額設計的原因,而比特幣、OnchainDNA、Corda 這些以數字資產為核心的架構則更傾向於 UTXO 設計。
關於身份認證,比特幣和以太坊基本沒有身份認證的設計,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兩者的設計思想都是強調隱私和匿名,而反對監管和中心化,而身份認證就勢必要引入一些中心或者弱化的中心機構。Fabric、DNA 和 Corda 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採用數字證書來對用戶身份進行認證,原因在於這三者都有應用於現有金融系統的設計目標,而金融系統必然要考慮合規化並接受監管,此外現有的金融系統已經大范圍地採用數字證書方案,這樣便可以和區塊鏈系統快速集成。
8. 新興公鏈角逐,誰將最先比肩以太坊
本視頻由白澤研究院聯合騰訊新聞共同製作。
由於以太坊公鏈上 DeFi 和 NFT 領域的爆炸性增長,導致以太坊的性能很難承載更大的市場需求,但是官方解決方案的以太坊 2.0 的進展緩慢。當大家都在關心以太坊能否超越比特幣的神話時,以太坊的「競品們」也正在通過性能、智能合約應用、受眾群體等方面向以太坊發起強大的攻勢。那麼誰會最先比肩以太坊呢?
大家好,歡迎來到白澤研究院。從本期節目開始,我們來聊一聊最近火爆的新興公鏈。首先,要了解本系列所要講到的公鏈,我們得先明白一些基礎性的概念。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公鏈?為何又有許多的新興公鏈能夠崛起,去挑戰以太坊這個區塊鏈當紅炸子雞呢?
區塊鏈這個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由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第一次提出的,從概念上來看,區塊鏈是一種將數據區塊有序連接、並以密碼學的方式保證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技術。簡單來說,區塊鏈技術可以在不需要第三方參與的情況下實現系統中所有數據信息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和可追溯性。
為了方便理解,從本質上來講,區塊鏈就是一個資料庫。不過這個資料庫有點特殊,它是一個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資料庫。資料庫大家都知道吧,那麼分布式和去中心化如何理解呢?
以我自己舉例來說吧,我,黑米,以前過日子稀里糊塗,掙多少錢,花到哪兒了,從來沒有個數。後來高人指點,說你這樣不行,你得學會記賬,搞清楚你的收入支出,學會計劃,這樣日子才會越過越好。我一聽有道理,那就記賬吧。
我就開始每天記呀記,我一個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結余多少,全部記下來,我用來記賬的筆記本可以叫做1個資料庫,寫在筆記本上的各項收入支出就是資料庫里的數據。
但是現在我一個人記賬,只有一個資料庫。哪天我的筆記本被火燒了,賬本沒了,資料庫也就沒了。
於是乎,我動員爸媽跟著我一起記賬,在核對時,以大多數相同的記錄為共識。這樣的話,就有3個賬本在同時記賬,即使有一天,我的筆記本被火燒了,但是他倆的筆記本還在,數據不會丟失,這就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賬本,它的好處是數據是安全的,沒有唯一的中心,誰的數據丟了都無所謂。
為了方便對賬,我們3個人每天的收支記錄核對後記到另外一張紙上,這張紙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一個區塊,一天記一張紙,一個區塊接著一個區塊記下去,連到一起就叫做區塊鏈。
好的,到這里我們再來總結一下,第一,記賬的筆記本是個資料庫。第二,它是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3個賬本共同記賬,如果記錄相同,那麼就都是有效的;如果有不同,那麼就取大多數相同的為准。3個賬本在3個人手裡,不可能同時被毀,數據是絕對安全的。
這樣的分布式、去中心化賬本或者說是資料庫就是區塊鏈。
好了,了解了區塊鏈這個概念後,我們再來理解一下不同的區塊鏈種類。按照節點准入的規則,區塊鏈可以分為:公鏈、私鏈、聯盟鏈。
公鏈,也可以叫公有鏈,代碼是開源的,去中心化的,在這種區塊鏈上,世界上的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都可以隨時發起交易,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區塊鏈的共識。即便是這條公鏈的創始人或開發團隊也無法侵犯用戶的權益。公有鏈是最早的區塊鏈,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區塊鏈,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比特幣、以太坊等各加密貨幣均基於公鏈。
聯盟鏈,也叫聯合區塊鏈,是由某個組織內部指定多個預選的節點為記賬人,每個區塊的生成由所有被選擇的節點共同決定,其他被准入的節點或者用戶可以參與交易,但不會問記賬過程。所以,聯盟鏈其實也可以稱之為「超級賬本」。
私鏈,也可以叫私有鏈,顧名思義,僅僅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記賬,可以是一個公司,也可以是個人,獨享這個區塊鏈的許可權。
需要說明的是,加密貨幣的投資在我們國家被嚴格禁止。本視頻主要是為了給讀者介紹區塊鏈技術領域的發展趨勢,不建議大家參與炒幣。
在過去的幾年中,公鏈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已涌現出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公鏈,其中較為知名的公鏈包括:BTC、ETH、BSC、Polkadot等。
由於以太坊公鏈上DeFi和NFT領域的爆炸性增長,導致以太坊的性能很難承載更大的市場需求。以太坊作為第一個但並非是唯一一個支持智能合約的區塊鏈,雖然開發團隊意識到了性能的限制,正在尋求通過研發以太坊2.0來改善,但是進展緩慢。當大家都在關心以太坊能否超越比特幣的神話時,以太坊的「競品們」也正在通過性能、智能合約應用、受眾群體等方面向以太坊發起強大的攻勢,畢竟,誰不想代替以太坊成為整個加密世界的主流操作系統呢,這其中就包括近些年各種為以太坊擴容的Layer2解決方案和一些新興公鏈。
今年下半年,加密行業可以說爆發了一場「公鏈之爭」,由Solana公鏈最先打響第一槍,隨後Avalanche公鏈宣布總價值1.8億美元的流動性挖礦計劃,使多個DeFi龍頭項目集成至Avax;Fantom公鏈投入3.7億枚FTM代幣推出生態激勵計劃;一些DeFi龍頭項目聯合出資1億美元,以扶持Celo公鏈的發展。與其說是Solana、Terra、Avalanche等這些新興公鏈之間的攀比,不如說是新興公鏈組團向以太坊、BSC、Polygon等前輩發起的挑戰。由此來看,公鏈市場的格局已經完全改變。
其實仔細想一想,像Solana、Terra、Avalanche、Fantom這些新興公鏈能夠崛起,並不是因為所謂的「區塊鏈性能超過以太坊」,背後的真正原因其實是跨鏈橋在各個公鏈的普及,這個我們以後再討論。
如果未來的區塊鏈世界真的是行業內專家們所說的多鏈並存、互聯互通的話,那麼屬於新興公鏈的故事還遠未結尾。一些其他的明星公鏈也在這場公鏈之爭中嶄露頭角,例如Celo、Near、Algorand、Harmony等,他們的綜合實力也毫不遜色,正在蓄勢待發。
鏈得得僅提供相關信息展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9. 可不可以通俗點解釋一下以太坊
以太坊其實並不是某種貨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智能協議。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碩大的全球通用的賬本。這種智能協議的邏輯,在執行上並不需要特定的伺服器支撐他的日常運行,取而代之的是各個散落的用戶間自動執行者在進入之前給定的協議條款。這算是一種去中心化演化而來的應用。
與比特幣作對比後我們可以發現,以太坊建立一種新式的加密技術,對於其的程序開發難度與比特幣相比要更為簡單。這一突破對於應用區塊鏈技術的開發者來說,大大的減輕了開發成本,和開發時間。以太坊的出現再一次的重申了拆分中心化的必要性,以及將去中心化分布式應用的可行性與優勢,給現有的經濟市場,金融界一個發展的全新方向和拋給社會一個全新的創業理念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