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以太坊區 > 以太坊混合器使用

以太坊混合器使用

發布時間:2023-07-24 07:07:44

A. 以太坊,以太幣是啥玩意

以太幣就是以太坊,是目前區塊鏈虛擬貨幣中最火的幣種,而且很多礦工首選的挖礦幣種。

挖礦作為區塊鏈發展的基石,再區塊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想了解區塊鏈還是要從挖礦開始。

你可以使用哈魚礦工,來進行挖礦,相信你能更快的了解區塊鏈和以太幣!而且挖礦還能獲得收益,美滋滋!

B. 以太坊總量多少枚

目前以太坊的總供應量為111,562,994枚。
1.以太幣是後於比特幣出現的一種虛擬貨幣,雖然是後出現的虛擬貨幣,但是以太幣的發展勢頭大有後來者居上的情況,這並不能說明比特幣已經退出了虛擬貨幣的大潮,但是可以說明的是人們正在逐漸接受這樣的虛擬貨幣
2.以太坊在2015年正式發布並發行7200萬枚以太坊數字貨幣,除此之外以太坊每年可通過挖礦產生大約1872萬枚,總量並沒有限制,為無限大。以太坊研發者在推出以太坊時不僅參考了比特幣的相關規則,還結合了金融學中的部分規律,考慮到投資人數的逐年遞增以及投資者資產實力的增加,於是決定了以太坊發行量為無限。
拓展資料:
1.以太坊(Ethereum,簡稱ETH),是下一代密碼學賬本,可以支持眾多的高級功能,包括用戶發行貨幣,智能協議,去中心化的交易和設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或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ACs)。
2.Ethereum(以太坊)是一個具有智能合約的平台,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標准化的代幣使用標准,比喻ERC-20,同幣種存儲協議標准,不同幣種轉換標准ERC-721.還有其他交易、租擬,轉讓等各種金融數字貨幣標准應用,使開發人員能夠建立和發布下一代分布式應用。 Ethereum可以用來編程,分散,擔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域名,金融交易所,眾籌,公司管理, 合同和大部分的協議,知識產權,還有得益於硬體集成的智能資產。 以太坊將使用混合型的安全協議,前期使用工作量證明機制(POW),用於分發以太幣,然後會切換到權益證明機制(POS)。自上線時起,每年都將有0.26x,即每年有60102216 * 0.26 = 15626576個以太幣被礦工挖出。轉成POS後,每年產出的以太幣將減少。

C. 以太坊是什麼以太坊與區塊鏈有什麼關系

以太坊是什麼:

以太坊是一項基於比特幣中技術和概念運用到計算機的創新。以太坊本身仿製了很多比特幣的技術,以此來維護計算機平台。區塊鏈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以太坊平台可以安全的運行用戶想要的任何程序。

以太坊和其餘競爭幣比的優勢

以太坊出現之前,已經有一些數字貨幣模仿比特幣出現了。但是,這些項目本身有一定的缺點,僅僅可以同時支持一種或幾種特定應用。(更好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盡在「幣匯」)

然而以太坊之所以能超越以往這些項目的局限性,是因為以太坊的核心思想。

以太坊要實現的是一個內置了編程語言的區塊鏈協議,由於支持了編程語言,那麼理論上任何區塊鏈應用都可以用這門語言進行定義,進而作為一種應用,運行於以太坊的區塊鏈協議之上。

以太坊的設計十分靈活,極具適應性。

以太坊目標集區塊鏈技術之長,為了把區塊鏈優點,如去中心化、開放和安全等特點都加入到近乎所有的計算領域。

以太坊的區塊鏈應用

以太坊有很多區塊鏈應用,如黃金和股票的數字化應用、金融衍生品應用、DNS 和數字認證等等。

以太坊被很多創業公司實現出的區塊鏈應用就已經達到100多種。

以太坊也被一些金融機構、銀行財團(比如 R3),以及類似三星、Deloitte、RWE 和 IBM 這類的大公司所密切關注,由此也催生出了一批諸如簡化和自動化金融交易、商戶忠誠指數追蹤、旨在實現電子交易去中心化的禮品卡等等區塊鏈應用。

以太坊與區塊鏈的關系:

以太坊是可編程的區塊鏈。

以太坊是並不是給用戶一系列預先設定好的操作(例如比特幣交易),而是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創建復雜的操作。

這樣一來,以太坊是就可以作為多種類型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的平台,包括加密貨幣在內但並不僅限於此。

和其他區塊鏈一樣,以太坊也有一個點對點網路協議。以太坊區塊鏈資料庫由眾多連接到網路的節點來維護和更新。每個網路節點都運行著以太坊模擬機並執行相同的指令。因此,人們有時形象地稱以太坊為「世界電腦」。

D. 以太坊升級是什麼意思

網路將於區塊高度7,280,000進行君士坦丁堡 & 彼得斯堡(Constantinople & Petersburg)升級l,z,b顯示是北京時間2019年3月1日升級,目前不知道升級成功了沒

E. 【深度知識】區塊鏈之加密原理圖示(加密,簽名)

先放一張以太坊的架構圖:

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採用單個模塊了學習了解的,包括P2P,密碼學,網路,協議等。直接開始總結:

秘鑰分配問題也就是秘鑰的傳輸問題,如果對稱秘鑰,那麼只能在線下進行秘鑰的交換。如果在線上傳輸秘鑰,那就有可能被攔截。所以採用非對稱加密,兩把鑰匙,一把私鑰自留,一把公鑰公開。公鑰可以在網上傳輸。不用線下交易。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如上圖,A節點發送數據到B節點,此時採用公鑰加密。A節點從自己的公鑰中獲取到B節點的公鑰對明文數據加密,得到密文發送給B節點。而B節點採用自己的私鑰解密。

2、無法解決消息篡改。

如上圖,A節點採用B的公鑰進行加密,然後將密文傳輸給B節點。B節點拿A節點的公鑰將密文解密。

1、由於A的公鑰是公開的,一旦網上黑客攔截消息,密文形同虛設。說白了,這種加密方式,只要攔截消息,就都能解開。

2、同樣存在無法確定消息來源的問題,和消息篡改的問題。

如上圖,A節點在發送數據前,先用B的公鑰加密,得到密文1,再用A的私鑰對密文1加密得到密文2。而B節點得到密文後,先用A的公鑰解密,得到密文1,之後用B的私鑰解密得到明文。

1、當網路上攔截到數據密文2時, 由於A的公鑰是公開的,故可以用A的公鑰對密文2解密,就得到了密文1。所以這樣看起來是雙重加密,其實最後一層的私鑰簽名是無效的。一般來講,我們都希望簽名是簽在最原始的數據上。如果簽名放在後面,由於公鑰是公開的,簽名就缺乏安全性。

2、存在性能問題,非對稱加密本身效率就很低下,還進行了兩次加密過程。

如上圖,A節點先用A的私鑰加密,之後用B的公鑰加密。B節點收到消息後,先採用B的私鑰解密,然後再利用A的公鑰解密。

1、當密文數據2被黑客攔截後,由於密文2隻能採用B的私鑰解密,而B的私鑰只有B節點有,其他人無法機密。故安全性最高。
2、當B節點解密得到密文1後, 只能採用A的公鑰來解密。而只有經過A的私鑰加密的數據才能用A的公鑰解密成功,A的私鑰只有A節點有,所以可以確定數據是由A節點傳輸過來的。

經兩次非對稱加密,性能問題比較嚴重。

基於以上篡改數據的問題,我們引入了消息認證。經過消息認證後的加密流程如下:

當A節點發送消息前,先對明文數據做一次散列計算。得到一個摘要, 之後將照耀與原始數據同時發送給B節點。當B節點接收到消息後,對消息解密。解析出其中的散列摘要和原始數據,然後再對原始數據進行一次同樣的散列計算得到摘要1, 比較摘要與摘要1。如果相同則未被篡改,如果不同則表示已經被篡改。

在傳輸過程中,密文2隻要被篡改,最後導致的hash與hash1就會產生不同。

無法解決簽名問題,也就是雙方相互攻擊。A對於自己發送的消息始終不承認。比如A對B發送了一條錯誤消息,導致B有損失。但A抵賴不是自己發送的。

在(三)的過程中,沒有辦法解決交互雙方相互攻擊。什麼意思呢? 有可能是因為A發送的消息,對A節點不利,後來A就抵賴這消息不是它發送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故引入了簽名。這里我們將(二)-4中的加密方式,與消息簽名合並設計在一起。

在上圖中,我們利用A節點的私鑰對其發送的摘要信息進行簽名,然後將簽名+原文,再利用B的公鑰進行加密。而B得到密文後,先用B的私鑰解密,然後 對摘要再用A的公鑰解密,只有比較兩次摘要的內容是否相同。這既避免了防篡改問題,有規避了雙方攻擊問題。因為A對信息進行了簽名,故是無法抵賴的。

為了解決非對稱加密數據時的性能問題,故往往採用混合加密。這里就需要引入對稱加密,如下圖:

在對數據加密時,我們採用了雙方共享的對稱秘鑰來加密。而對稱秘鑰盡量不要在網路上傳輸,以免丟失。這里的共享對稱秘鑰是根據自己的私鑰和對方的公鑰計算出的,然後適用對稱秘鑰對數據加密。而對方接收到數據時,也計算出對稱秘鑰然後對密文解密。

以上這種對稱秘鑰是不安全的,因為A的私鑰和B的公鑰一般短期內固定,所以共享對稱秘鑰也是固定不變的。為了增強安全性,最好的方式是每次交互都生成一個臨時的共享對稱秘鑰。那麼如何才能在每次交互過程中生成一個隨機的對稱秘鑰,且不需要傳輸呢?

那麼如何生成隨機的共享秘鑰進行加密呢?

對於發送方A節點,在每次發送時,都生成一個臨時非對稱秘鑰對,然後根據B節點的公鑰 和 臨時的非對稱私鑰 可以計算出一個對稱秘鑰(KA演算法-Key Agreement)。然後利用該對稱秘鑰對數據進行加密,針對共享秘鑰這里的流程如下:

對於B節點,當接收到傳輸過來的數據時,解析出其中A節點的隨機公鑰,之後利用A節點的隨機公鑰 與 B節點自身的私鑰 計算出對稱秘鑰(KA演算法)。之後利用對稱秘鑰機密數據。

對於以上加密方式,其實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如何避免重放攻擊(在消息中加入 Nonce ),再比如彩虹表(參考 KDF機制解決 )之類的問題。由於時間及能力有限,故暫時忽略。

那麼究竟應該採用何種加密呢?

主要還是基於要傳輸的數據的安全等級來考量。不重要的數據其實做好認證和簽名就可以,但是很重要的數據就需要採用安全等級比較高的加密方案了。

密碼套件 是一個網路協議的概念。其中主要包括身份認證、加密、消息認證(MAC)、秘鑰交換的演算法組成。

在整個網路的傳輸過程中,根據密碼套件主要分如下幾大類演算法:

秘鑰交換演算法:比如ECDHE、RSA。主要用於客戶端和服務端握手時如何進行身份驗證。

消息認證演算法:比如SHA1、SHA2、SHA3。主要用於消息摘要。

批量加密演算法:比如AES, 主要用於加密信息流。

偽隨機數演算法:例如TLS 1.2的偽隨機函數使用MAC演算法的散列函數來創建一個 主密鑰 ——連接雙方共享的一個48位元組的私鑰。主密鑰在創建會話密鑰(例如創建MAC)時作為一個熵來源。

在網路中,一次消息的傳輸一般需要在如下4個階段分別進行加密,才能保證消息安全、可靠的傳輸。

握手/網路協商階段:

在雙方進行握手階段,需要進行鏈接的協商。主要的加密演算法包括RSA、DH、ECDH等

身份認證階段:

身份認證階段,需要確定發送的消息的來源來源。主要採用的加密方式包括RSA、DSA、ECDSA(ECC加密,DSA簽名)等。

消息加密階段:

消息加密指對發送的信息流進行加密。主要採用的加密方式包括DES、RC4、AES等。

消息身份認證階段/防篡改階段:

主要是保證消息在傳輸過程中確保沒有被篡改過。主要的加密方式包括MD5、SHA1、SHA2、SHA3等。

ECC :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橢圓曲線密碼編碼學。是一種根據橢圓上點倍積生成 公鑰、私鑰的演算法。用於生成公私秘鑰。

ECDSA :用於數字簽名,是一種數字簽名演算法。一種有效的數字簽名使接收者有理由相信消息是由已知的發送者創建的,從而發送者不能否認已經發送了消息(身份驗證和不可否認),並且消息在運輸過程中沒有改變。ECDSA簽名演算法是ECC與DSA的結合,整個簽名過程與DSA類似,所不一樣的是簽名中採取的演算法為ECC,最後簽名出來的值也是分為r,s。 主要用於身份認證階段

ECDH :也是基於ECC演算法的霍夫曼樹秘鑰,通過ECDH,雙方可以在不共享任何秘密的前提下協商出一個共享秘密,並且是這種共享秘鑰是為當前的通信暫時性的隨機生成的,通信一旦中斷秘鑰就消失。 主要用於握手磋商階段。

ECIES: 是一種集成加密方案,也可稱為一種混合加密方案,它提供了對所選擇的明文和選擇的密碼文本攻擊的語義安全性。ECIES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函數:秘鑰協商函數(KA),秘鑰推導函數(KDF),對稱加密方案(ENC),哈希函數(HASH), H-MAC函數(MAC)。

ECC 是橢圓加密演算法,主要講述了按照公私鑰怎麼在橢圓上產生,並且不可逆。 ECDSA 則主要是採用ECC演算法怎麼來做簽名, ECDH 則是採用ECC演算法怎麼生成對稱秘鑰。以上三者都是對ECC加密演算法的應用。而現實場景中,我們往往會採用混合加密(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結合使用,簽名技術等一起使用)。 ECIES 就是底層利用ECC演算法提供的一套集成(混合)加密方案。其中包括了非對稱加密,對稱加密和簽名的功能。

<meta charset="utf-8">

這個先訂條件是為了保證曲線不包含奇點。

所以,隨著曲線參數a和b的不斷變化,曲線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形狀。比如:

所有的非對稱加密的基本原理基本都是基於一個公式 K = k G。其中K代表公鑰,k代表私鑰,G代表某一個選取的基點。非對稱加密的演算法 就是要保證 該公式 不可進行逆運算( 也就是說G/K是無法計算的 )。 *

ECC是如何計算出公私鑰呢?這里我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來描述。

我理解,ECC的核心思想就是:選擇曲線上的一個基點G,之後隨機在ECC曲線上取一個點k(作為私鑰),然後根據k G計算出我們的公鑰K。並且保證公鑰K也要在曲線上。*

那麼k G怎麼計算呢?如何計算k G才能保證最後的結果不可逆呢?這就是ECC演算法要解決的。

首先,我們先隨便選擇一條ECC曲線,a = -3, b = 7 得到如下曲線:

在這個曲線上,我隨機選取兩個點,這兩個點的乘法怎麼算呢?我們可以簡化下問題,乘法是都可以用加法表示的,比如2 2 = 2+2,3 5 = 5+5+5。 那麼我們只要能在曲線上計算出加法,理論上就能算乘法。所以,只要能在這個曲線上進行加法計算,理論上就可以來計算乘法,理論上也就可以計算k*G這種表達式的值。

曲線上兩點的加法又怎麼算呢?這里ECC為了保證不可逆性,在曲線上自定義了加法體系。

現實中,1+1=2,2+2=4,但在ECC演算法里,我們理解的這種加法體系是不可能。故需要自定義一套適用於該曲線的加法體系。

ECC定義,在圖形中隨機找一條直線,與ECC曲線相交於三個點(也有可能是兩個點),這三點分別是P、Q、R。

那麼P+Q+R = 0。其中0 不是坐標軸上的0點,而是ECC中的無窮遠點。也就是說定義了無窮遠點為0點。

同樣,我們就能得出 P+Q = -R。 由於R 與-R是關於X軸對稱的,所以我們就能在曲線上找到其坐標。

P+R+Q = 0, 故P+R = -Q , 如上圖。

以上就描述了ECC曲線的世界裡是如何進行加法運算的。

從上圖可看出,直線與曲線只有兩個交點,也就是說 直線是曲線的切線。此時P,R 重合了。

也就是P = R, 根據上述ECC的加法體系,P+R+Q = 0, 就可以得出 P+R+Q = 2P+Q = 2R+Q=0

於是乎得到 2 P = -Q (是不是與我們非對稱演算法的公式 K = k G 越來越近了)。

於是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可以算乘法,不過只有在切點的時候才能算乘法,而且只能算2的乘法。

假若 2 可以變成任意個數進行想乘,那麼就能代表在ECC曲線里可以進行乘法運算,那麼ECC演算法就能滿足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要求了。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隨機任何一個數的乘法都可以算呢? 答案是肯定的。 也就是點倍積 計算方式。

選一個隨機數 k, 那麼k * P等於多少呢?

我們知道在計算機的世界裡,所有的都是二進制的,ECC既然能算2的乘法,那麼我們可以將隨機數k描 述成二進制然後計算。假若k = 151 = 10010111

由於2 P = -Q 所以 這樣就計算出了k P。 這就是點倍積演算法 。所以在ECC的曲線體系下是可以來計算乘法,那麼以為這非對稱加密的方式是可行的。

至於為什麼這樣計算 是不可逆的。這需要大量的推演,我也不了解。但是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

我們的手錶上,一般都有時間刻度。現在如果把1990年01月01日0點0分0秒作為起始點,如果告訴你至起始點為止時間流逝了 整1年,那麼我們是可以計算出現在的時間的,也就是能在手錶上將時分秒指針應該指向00:00:00。但是反過來,我說現在手錶上的時分秒指針指向了00:00:00,你能告訴我至起始點算過了有幾年了么?

ECDSA簽名演算法和其他DSA、RSA基本相似,都是採用私鑰簽名,公鑰驗證。只不過演算法體系採用的是ECC的演算法。交互的雙方要採用同一套參數體系。簽名原理如下:

在曲線上選取一個無窮遠點為基點 G = (x,y)。隨機在曲線上取一點k 作為私鑰, K = k*G 計算出公鑰。

簽名過程:

生成隨機數R, 計算出RG.

根據隨機數R,消息M的HASH值H,以及私鑰k, 計算出簽名S = (H+kx)/R.

將消息M,RG,S發送給接收方。

簽名驗證過程:

接收到消息M, RG,S

根據消息計算出HASH值H

根據發送方的公鑰K,計算 HG/S + xK/S, 將計算的結果與 RG比較。如果相等則驗證成功。

公式推論:

HG/S + xK/S = HG/S + x(kG)/S = (H+xk)/GS = RG

在介紹原理前,說明一下ECC是滿足結合律和交換律的,也就是說A+B+C = A+C+B = (A+C)+B。

這里舉一個WIKI上的例子說明如何生成共享秘鑰,也可以參考 Alice And Bob 的例子。

Alice 與Bob 要進行通信,雙方前提都是基於 同一參數體系的ECC生成的 公鑰和私鑰。所以有ECC有共同的基點G。

生成秘鑰階段:

Alice 採用公鑰演算法 KA = ka * G ,生成了公鑰KA和私鑰ka, 並公開公鑰KA。

Bob 採用公鑰演算法 KB = kb * G ,生成了公鑰KB和私鑰 kb, 並公開公鑰KB。

計算ECDH階段:

Alice 利用計算公式 Q = ka * KB 計算出一個秘鑰Q。

Bob 利用計算公式 Q' = kb * KA 計算出一個秘鑰Q'。

共享秘鑰驗證:

Q = ka KB = ka * kb * G = ka * G * kb = KA * kb = kb * KA = Q'

故 雙方分別計算出的共享秘鑰不需要進行公開就可採用Q進行加密。我們將Q稱為共享秘鑰。

在以太坊中,採用的ECIEC的加密套件中的其他內容:

1、其中HASH演算法採用的是最安全的SHA3演算法 Keccak 。

2、簽名演算法採用的是 ECDSA

3、認證方式採用的是 H-MAC

4、ECC的參數體系採用了secp256k1, 其他參數體系 參考這里

H-MAC 全程叫做 Hash-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其模型如下:

以太坊 的 UDP通信時(RPC通信加密方式不同),則採用了以上的實現方式,並擴展化了。

首先,以太坊的UDP通信的結構如下:

其中,sig是 經過 私鑰加密的簽名信息。mac是可以理解為整個消息的摘要, ptype是消息的事件類型,data則是經過RLP編碼後的傳輸數據。

其UDP的整個的加密,認證,簽名模型如下:

F. 011:Ethash演算法|《ETH原理與智能合約開發》筆記

待字閨中開發了一門區塊鏈方面的課程:《深入淺出ETH原理與智能合約開發》,馬良老師講授。此文集記錄我的學習筆記。

課程共8節課。其中,前四課講ETH原理,後四課講智能合約。
第四課分為三部分:

這篇文章是第四課第一部分的學習筆記:Ethash演算法。

這節課介紹的是以太坊非常核心的挖礦演算法。

在介紹Ethash演算法之前,先講一些背景知識。其實區塊鏈技術主要是解決一個共識的問題,而共識是一個層次很豐富的概念,這里把范疇縮小,只討論區塊鏈中的共識。

什麼是共識?

在區塊鏈中,共識是指哪個節點有記賬權。網路中有多個節點,理論上都有記賬權,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到底誰來記帳。另一個問題,交易一定是有順序的,即誰在前,前在後。這樣可以解決雙花問題。區塊鏈中的共識機制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誰記帳和交易的順序。

什麼是工作量證明演算法

為了決定眾多節點中誰來記帳,可以有多種方案。其中,工作量證明就讓節點去算一個哈希值,滿足難度目標值的勝出。這個過程只能通過枚舉計算,誰算的快,誰獲勝的概率大。收益跟節點的工作量有關,這就是工作量證明演算法。

為什麼要引入工作量證明演算法?

Hash Cash 由Adam Back 在1997年發表,中本聰首次在比特幣中應用來解決共識問題。

它最初用來解決垃圾郵件問題。

其主要設計思想是通過暴力搜索,找到一種Block頭部組合(通過調整nonce)使得嵌套的SHA256單向散列值輸出小於一個特定的值(Target)。

這個演算法是計算密集型演算法,一開始從CPU挖礦,轉而為GPU,轉而為FPGA,轉而為ASIC,從而使得算力變得非常集中。

算力集中就會帶來一個問題,若有一個礦池的算力達到51%,則它就會有作惡的風險。這是比特幣等使用工作量證明演算法的系統的弊端。而以太坊則吸取了這個教訓,進行了一些改進,誕生了Ethash演算法。

Ethash演算法吸取了比特幣的教訓,專門設計了非常不利用計算的模型,它採用了I/O密集的模型,I/O慢,計算再快也沒用。這樣,對專用集成電路則不是那麼有效。

該演算法對GPU友好。一是考慮如果只支持CPU,擔心易被木馬攻擊;二是現在的顯存都很大。

輕型客戶端的演算法不適於挖礦,易於驗證;快速啟動

演算法中,主要依賴於Keccake256 。

數據源除了傳統的Block頭部,還引入了隨機數陣列DAG(有向非循環圖)(Vitalik提出)

種子值很小。根據種子值生成緩存值,緩存層的初始值為16M,每個世代增加128K。

在緩存層之下是礦工使用的數據值,數據層的初始值是1G,每個世代增加8M。整個數據層的大小是128Bytes的素數倍。

框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DAG的生成,二是用Hashimoto來計算最終的結果。

DAG分為三個層次,種子層,緩存層,數據層。三個層次是逐漸增大的。

種子層很小,依賴上個世代的種子層。

緩存層的第一個數據是根據種子層生成的,後面的根據前面的一個來生成,它是一個串列化的過程。其初始大小是16M,每個世代增加128K。每個元素64位元組。

數據層就是要用到的數據,其初始大小1G,現在約2個G,每個元素128位元組。數據層的元素依賴緩存層的256個元素。

整個流程是內存密集型。

首先是頭部信息和隨機數結合在一起,做一個Keccak運算,獲得初始的單向散列值Mix[0],128位元組。然後,通過另外一個函數,映射到DAG上,獲取一個值,再與Mix[0]混合得到Mix[1],如此循環64次,得到Mix[64],128位元組。

接下來經過後處理過程,得到 mix final 值,32位元組。(這個值在前面兩個小節《 009:GHOST協議 》、《 010:搭建測試網路 》都出現過)

再經過計算,得出結果。把它和目標值相比較,小於則挖礦成功。

難度值大,目標值小,就越難(前面需要的 0 越多)。

這個過程也是挖礦難,驗證容易。

為防止礦機,mix function函數也有更新過。

難度公式見課件截圖。

根據上一個區塊的難度,來推算下一個。

從公式看出,難度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上一區塊的難度,然後是線性部分,最後是非線性部分。

非線性部分也叫難度炸彈,在過了一個特定的時間節點後,難度是指數上升。如此設計,其背後的目的是,在以太坊的項目周期中,在大都會版本後的下一個版本中,要轉換共識,由POW變為POW、POS混合型的協議。基金會的意思可能是使得挖礦變得沒意思。

難度曲線圖顯示,2017年10月,難度有一個大的下降,獎勵也由5個變為3個。

本節主要介紹了Ethash演算法,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G. 有哪些EOC技術,各有何優缺點

1、MoCA技術
MoCA特點:
使用頻帶800MHz-1500MHz,選擇1GHz以下布線方便
每個信道帶寬50MHz,15個信道可選,物理層速率可達270Mbps,數據鏈路層速率可達130Mbps
採用OFDM調制,TDMA/TDD
MoCA優點:
有聯盟標准,高帶寬,能夠通過分支分配器,在北美有較大規模的應用
MoCA缺點:
單一的晶元廠商(Entropic),目前價格還偏高,產品不夠成熟
MOCA設備的價格下降比較快,生產的廠商也比較多
MOCA應用拓撲圖
2、(1)同軸WI-FI技術
同軸WI-FI特點:
Wi-Fi原是IEEE802.11b無線接入網的別名
IEEE 802.11g工作在2.400-2.482GHz,採用OFDM調制,物理層傳輸速率為54Mbps,數據鏈路層速
率約為25Mbps.
採用Wi-Fi的主要問題是無線信號衰減太快, 將其通過同軸電纜傳輸可以有效地降低損耗.
Wi-Fi通過同軸有降頻與不降頻兩種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IEEE802.11n的初步標准已經通過.確保108Mbps的的吞吐量,最高可到300Mbps.
同軸WI-FI優點:
全標準的應用,設備成熟、價格低廉
同軸WI-FI缺點:
需要更換所有的分支分配器
(2)降頻同軸WI-FI技術
降頻同軸WI-FI特點:
將頻率降低到900MHz,不用更換現有的網路設備
與MOCA一樣,能夠通過分支分配器,不能夠通過放大器
由於帶寬比MOCA低,為保證帶寬,因此一個WIFI的頭端一般帶12個有線電視用戶,一個ONU下帶4個WI-FI頭端
降頻同軸WI-FI優點:
技術成熟,價格低廉,是所有有源EOC技術中成本最低的,與無源EOC相比,具備滾動式投資的優勢
降頻同軸WI-FI缺點:
降頻是非標准方式,不同廠商的降頻晶元不能互通
3、HPNA3.0技術
HPNA3.0特點:
使用頻帶12MHz-28MHz,與現有有線電視網路結構完全相同
物理層速率128Mbps,數據鏈路層速率可達80Mbps
採用FDQAM調制,在頻率軸上設置2-8個不同頻率的載波同時傳送同樣數據,比傳統QAM調制抗干擾能力更強,性能更優
HPNA3.0優點:
ITU的國際標准,帶寬較高,能夠通過分支分配器,還能通過放大器
HPNA3.0缺點:
晶元廠商不多,目前價格還偏高
4、PLC技術
PLC特點:
2001年,HomePlug 1.0 14Mbps
2004年,HomePlug Turbo 85Mbps
2005年,HomePlug AV 200Mbps
頻段:2~28MHz ,OFDM調制(84),最大鏈路衰減60dB,極強的抗雜訊性能
數據鏈路層數據速率30Mbps,HomePlugAV可達150Mbps
PLC優點:
技術成熟,價格低廉,有聯盟標准,IEEE標准正在制定中,並且抗雜訊、抗多徑
PLC缺點:
200M晶元還不成熟,45M晶元的帶寬僅與WI-FI相當,近期速比特的224M晶元已經推出
PLC應用拓撲
5、基帶EOC技術
基帶EOC特點:
鏈路層完全遵循802.3x,點對點連接,各項電氣特性與LAN的方式接近
雙極性差分信號/單極性信號、75Ω/100 Ω的轉換
工作帶寬: IP DATA:0.5~65MHz
基帶EOC優點:
每線價格成本低,生產廠商較多,在國內有一定規模的應用
基帶EOC缺點:
不能通過分支分配器,只支持點對點的星型分配網路,每線帶寬是固定的10M,改造的時候必須一次投入到位,不能實現滾動式投資
二、非標准技術
1、EPCN技術
EPCN特點:
華三推出的一種入戶技術,採用博通的RF晶元,基於點對多點的基帶傳輸技術
EPCN優點:成本低,可以通過分支分配器,不需要對現有的網路進行改動
EPCN缺點:非標准技術,產品應用時間不長
EPCN應用拓撲圖
2、BIOC技術
BIOC特點:
杭州雷科通公司推出的一種入戶技術,基於WIFI降頻的一種技術
BIOC優點:
成本較低,可以通過分支分配器,不需要對現有的網路進行改動
BIOC缺點:
非標准技術,產品應用時間不長
由於WI-FI技術傳輸的距離有限,雷科通公司推出了專有的放大器,延長器等設備
3、UCLINK技術
UCLINK特點:
華為推出的一種全新的數據接入解決方案,其系統包含以下幾個模塊:
UC8001:數據接入設備:UC8001位於用戶終端與匯聚設備之間,是UCLink綜合接入系統的網路節點
UC6201:數據用戶終端:實現射頻數據與標准乙太網數據之間的相互變換.
UMIX數據射頻混合器:用於將UC8001的數據射頻輸入、輸出信號與CATV射頻信號進行混合,在同軸分配網中進行傳輸.
UJUMP數據射頻跨接器:對射頻放大器進行跨接,用於保證UCLink數據射頻信號的雙向傳輸.該跨接器具體又分為過流型和非過流型.
p; 實際測試結果:UCLink實際傳輸鏈路衰減在85dB左右(對野外型UC8001而言,此鏈路是指混合埠到UC6201之間的測試數據,已經包括了混合器的插損在內),考慮一定的鏈路餘量(取為5dB),因此實際衰減鏈路損耗取為80dB.如果線路衰減超過80dB,可能導致UCLink系統的傳輸速率下降或者終端掉線.
另外,UCLink系統支持線路衰減在不超過Lmax的情況下,可以有45dB的動態,即實際線路衰減L允許變化的范圍為:L=35dBi80dB.
UCLINK優點:
良好的網路適應性
對於現有的CATV網路,進行簡單地雙向化改造,安裝相應的UCLink設備,即可實現數據接入功能.
單路成本較同類產品低廉,在用戶接入率較低的情況下成本優勢尤其明顯
初期投入小,工程量少,可迅速開展業務.在用戶容量上升的情況下,可持續擴容,保證投資的有效性.
可支持寬頻業務
UCLINK缺點:
業務支持能力弱,難以支持三網合一
用戶共享10M,單戶寬頻不足1M
寬頻需求小,僅能實現簡單的寬頻上網業務
僅僅屬於一種過渡技術
UCLINK用於集線器跨接方案示意圖
4、CableRan技術
CableRan特點:
普天e視通推出的一種接入方案,是一種建立在單向有線電視網路上的寬頻接入系統.CableRan接入設
備的組成包括前置小局端MAS、智能埠I/O和網路管理軟體.
小型「CMTS",覆蓋范圍5km,最大接入64戶
下行頻段40~80MHz,QAM256,最高48Mbps
下行發射電平:50dbmV;接收電平:-10dbmV~40dbmV
上行頻段5~36MHz,QPSK、QAM16,最高12Mbps
上行發射電平:最大48dbmV(自適應)接受電平:-10dbmV~15dbmV
前置小局端MAS是一種多方式接入IP網關設備,它可以把前端設備I/O再還原成IP信號,是IP和射頻轉換的介於同軸和IP介面部分的設備.每個前置MAS可以支持64個埠I/O,該前置MAS可以方便地放置在樓棟或光節點處.智能埠I/O設備是一種信號轉換設備,它可以把來自於前置MAS調制在同軸電纜上的IP信號,還原為以RJ45或USB介面形式的標准乙太網信號.
只需要智能終端I/O來替換現有的普通機頂盒,另外在干線和樓棟之間加一個MAS小局端就可以了.
CableRan技術上行帶寬可達10Mbit/s,下行帶寬可達48Mbit/s.佔用5~65MHz頻率部分,其中5~36MHz用於上行,40~65 MHz是下行頻段.下行採用16/64/256QAM調制,上行採用QPSK、16QAM調制.
CableRan組網結構圖
這些非標准產品,各具特色,不具備突出的性價比優勢,存在更多的技術及商業風險
三、各種EOC技術的比較
1、帶寬比較(數據速率)
MOCA 130Mbps
HPNA3.0 80Mbps,3.1標准會更高
PLC 30Mbps,Homeplug AV 標准會更高
WI-FI 25Mbps,802.11n標准會更高
BIOC 25Mbps
EPCN 10Mbps,下一代產品會更高
&nb sp; 基帶EOC 10Mbps
2、成本比較
MOCA 最高,但近期價格下降較快
HPNA3.0 偏高
PLC 中等
WI-FI 較低
BIOC 價格不明晰
EPCN 價格策略還不明晰,產品成本較低
基帶EOC 每線價格低,但隱性成本比較高
3、與現有網路的兼容性比較
MOCA 兼容性比較好,可以通過分支分配器,但不能通過放大器
HPNA3.0 兼容性最好,可以通過分支分配器與放大器
PLC 兼容性比較好,可以通過分支分配器,但不能通過放大器
WI-FI 降頻產品的兼容性比較好,可以通過分支分配器,但不能通過放大器
BIOC 兼容性比較好,可以通過分支分配器,但不能通過放大器
EPCN 兼容性比較好,可以通過分支分配器,但不能通過放大器
基帶EOC 兼容性差,不能通過分支分配器與放大器
4、成熟度比較
MOCA 比較成熟,在北美有規模化應用
HPNA3.0 比較成熟,有ITU標准支持
PLC 在電力線應用比價成熟,廣電領域內的應用剛剛開始
WI-FI 產品非常成熟,但降頻部分的應用剛剛開始
BIOC 2006年推出的產品,在國內剛開始應用
EPCN 2007年推出的產品
基帶EOC 在國內已有一部分的應用

H. 以太坊分叉是遵循什麼推理邏輯

以太霧EthereumFog,簡稱:ETF,是以太坊Ethereum的分叉鏈,是為了解決以太坊所缺乏的分布式存儲和分布式計算能力而生,後期會切換為POW+POS混合挖礦。原生Coin為ETF。
接下去,簡單闡述下之所以做出「分叉概念幣」的推理邏輯:

1、利益的需求。針對這一點,內參從來不掩飾。現在的分叉,或多或少都夾雜著背後利益團體的訴求。追求利益,追求高效的資金投資回報率是永恆的主題。

中國有句古話叫: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比特幣經過多次的分叉,價格被推上新高,已經成為很多人「買不起」的標的,並且由於單價的高昂,使得分叉帶來的糖果越來越沒吸引力,用句玩笑話就是:比特幣稍微一哆嗦,也許你心心念念的糖果錢就跌進去了。

基於此,主力何嘗不明白。那麼,就順理成章轉而向其他主鏈尋求分叉利益。以太坊作為全球市值第二大數字貨幣,無論從規模還是群眾基礎,都是最佳的選擇對象。

當然,以太之後,還會有別的分叉主鏈被瞄上,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2、進化的需求。這一點其實應該放在首位,但是在投機氛圍下,反而成了容易被忽視的點。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比特幣也好,以太坊也罷。要想真正大規模商用,還存在諸多的問題,而且每個問題都是一塊硬骨頭。一隻「貓」給以太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有計劃說,一些團隊正在依葫蘆畫瓢,開發「狗、兔子」等以太坊鏈上養成游戲。以太坊對於技術(擴展性、處理能力、並發量、延時性等)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

而基於共識的分叉,是受大家歡迎的,也是必需的。

一切未完待續,大幕一旦拉開,分叉潮將滾滾而來。

I. 關於以太坊ETH合並的錯誤觀點理清

隨著合並的臨近,越來越多的文章在向人們發出信號:它確實快要臨近了。這也帶來了和 PoS 相關的一系列問題的討論,人們在反復討論著同樣的話題和同樣的誤解。在上周 Kiln 測試網成功合並時,我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這一狀況,今後我們還會看到更多類似的東西,所以我將一些常見的問題、觀點歸納如下。

每當看到有人提出這些觀點時,我就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我希望大家也可以這樣做。如果本文存在一些紕漏,還望斧正或提出補充建議。

什麼是合並?

更多的信息可以在 ethmerge.com 上找到,所以本部分將簡單介紹。

在合並之後,Ethereum 將採取 PoS(股權證明)而不是 PoW(工作量證明)共識。合並並非「ETH 2.0」、也不存在「ETH 2.0」,這已經是一個過時的術語。

如果是 ETH 持有者,則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合並後你仍將持有相同數量的 ETH,沒有「ETH2 幣」,也不需要進行任何遷移。一切都完全相同,只有共識機制發生了變化。

之所以被稱為「合並」,是因為 ETH 將信標鏈(共識層)與現存的鏈(執行層)合並,並拋棄了執行層的 PoW 部分。

解釋一下,「共識」只是一個花哨的詞彙,其含義是指如何對交易進行排序並保證安全性。PoW 和 PoS 都是實現共識的不同手段。

PoW:"打亂區塊順序的成本太高了,因為按規則辦事更劃算。"

PoS:「擾亂區塊順序的成本太高了,因為如果我這樣做就會失去我抵押的所有錢。」

由於只是共識機制的改變,PoS 本身並不會大幅降低 Gas 費用。

為什麼合並?

降低安全成本,因為達成共識所需的能源更少。

對於 PoW 來說,收益需要為礦工使用的所有硬體和能源買單,否則將無人再去挖礦。這就需要大量發行並迅速賣出 Ethereum 以換取法幣來支付賬單。

而 PoS 則不然,PoS 只需要支付給投機者一些收益,讓人們願意存入資本,而不是直接投資到其他地方。除了一台普通的電腦和互聯網連接之外,並不需要支付大額賬單。所以收益率只需要反映所涉及的機會成本和風險。

更具可持續性。

一條鏈的安全性基本上與它的市值成正比。無論是 PoW(更高價值的 Token 獎勵 = 更有理由按規則行事 = 更多的礦工 = 更難以破壞共識)或 PoS(更高價值的抵押 Token = 更有理由按規則行事以避免失去抵押品)都是如此。

新發行的 Token 本質上是將價值從所有持幣人身上轉移走,並重新分配給特定的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將這些 Token 賣出可以從網路中提取價值。

這為未來的許多擴容解決方案打開了大門:數據分片、無狀態、輕客戶端等等。

通過分離執行層和共識層,這將有助於降低未來的代碼復雜性。

安撫環境和 游戲 玩家當然是一個積極的副作用,但這並非是切換到 PoS 的主因。切換更多是由於外部因素導致的,Ethereum 作為一個協議並沒有對整個網路太多的控制權,例如能源生產、GPU 供應鏈等等。

何時合並?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日期。綜合各方面的原因,開發者和社區對 6 月中旬合並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目前仍在測試之中,在開發人員完全確信不會出現錯誤之前,不會進行合並。

我個人不把希望寄託在 6 月,但我認為至少也會在夏季完成,除非在測試過程中出了極大的問題。例如,出現一個需要幾周時間來修復的關鍵錯誤,或者規範本身存在需要幾個月時間來修復的漏洞。

難度炸彈被設置在 6 月,所以無論屆時是否進行合並,都將進行一次硬分叉。

建議將 wenmerge. com 存入書簽,以便快速查看測試網合並的最新預估。

流傳已久的錯誤觀點

觀點:「你這個白痴!開發團隊會像過去一樣拖延,早在數年前他們就應允合並了,但至今仍未兌現。」

首先是一些說明:現在仍未宣布正式的合並日期,此前也從來宣布過。一個本就不存在的最後期限,何來的拖延之說呢?

類似於「將在 2018 年轉換為 PoS」的說法來自於極端樂觀的態度,並且低估了 PoS 設計的復雜性和從 PoW 到 PoS 的安全過渡的復雜性。此前開發者所做的工作相當於部分完成了 Casper FFG 規范(一個混合 PoW 和 PoS 的機制),但它最終被廢止了。現狀已經存在很多不同了:

經過多年的研究、對潛在的攻擊方向進行分析,現在擁有一個完整的協議規范。

客戶端已經實現,現在只差測試尚未進行。

合並時所有人都在工作,除了合並外沒有其他工作。合並所需的必要步驟都已完成。這甚至不是「他們已經完成了像 EIP1559 這樣復雜的內容,所以現在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合並上」,而是:「他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合並上」。不可能會出現這種狀況:因為開發者需從事其他內容的工作而導致合並再次被推遲。在合並完成之前,他們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

自 2020 年 12 月以來,PoS 實際上正在以信標鏈的形式運行。這意味著以太坊的 PoS 已經在生產環境中進行了一年多的測試(在一定程度上),目前有超過 1000 萬 ETH 在運行。它只是還沒有為執行層生產區塊而已。

觀點:「數以百萬計的質押 ETH 將在解鎖的那一刻崩盤。」

可以肯定的是,會有大量的鎖倉者想要最終獲利,尤其是那些在 32 個 ETH 僅價值 1 萬美元時就鎖定了 ETH 的人。但從一角度來看,還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

合並並不會解鎖任何 ETH。解鎖將在合並後的第一次硬分叉中進行,可能是 6-8 個月後。這意味著數個月內都將沒有 PoW 方式增發的 ETH(約 13000 ETH/天)被拋售,也沒有 PoS 增發的 ETH 進入流通。

就像存 ETH 要排隊一樣,取 ETH 也要排隊。假設發生大規模拋售事件,每個人都將處於排隊之中,以每天 1125 名的速度依次解鎖。所以不存在 "開閘放水 "的時刻。每個人解凍都需要一年多的時間,一年的時間里,每天有約 38000 個 ETH 進入流通領域(大約是日均量的 1%)。

合並後,驗證者也將開始收到費用獎勵,有預估表明收益率或將翻倍。現在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排隊等待進入質押。他們既然可以接受 5% 的 ETH 收益率,我不認為他們會在收益率變成 10% 的時候放棄存入。

到目前為止,抵押所涉及的最大風險是合並本身。一些災難性的事情可能會導致合並出錯,盡管存在這種風險、盡管 ETH 被鎖定到一個未知的未來日期,但人們已經鎖定他們的 ETH 一年多了。有多少人或機構還願意袖手旁觀、等待這種風險消失後再進入呢?

抵押者退出就意味著更少的驗證者,這意味著對不退出的抵押者有更高的獎勵。這也意味著更能激勵其他之前未投資的人開始投資......

當然,這是加密世界,讓加密歸於加密。合並將帶來興奮和波動,可能會出現「sell the news」的跌幅,誰又知道呢?我不會假裝預知未來,但在我看來,更多的 ETH 可能會流入、而不是流出鎖倉。

觀點:「如果 PoS 這么好,Ethereum 為什麼不從一開始就這樣做呢?」

PoW 很容易概念化並實現,PoS 則不然。當我們回到 2014 年,PoS 尚是一個仍在研究的理論概念,只有一些區塊鏈實施了它的某種特定版本。

在考慮實施 PoS 之前,需要從研究角度解決一些基本問題。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PoS。每個 PoS 區塊鏈都有自己的 PoS 規范,在各方面都有優缺點,所以這並非是「這個鏈做到了,為什麼 Ethereum 不能做同樣的事情」這樣簡單。

以一個 PoW 鏈作為開始,讓任何人都可以在無需許可的條件下開采 crypto,這讓 crypto 的分發機制比那些最初就是 PoS 的鏈要好得多。因為那些鏈從最初就是 PoS,這樣必須決定如何分配初始 crypto,而不是無需許可的分發 Crypto。

Ethereum 存在預挖、預售,但經過多年的換手,現在已經稀釋到一半左右,使其分布更接近 BTC 的分布。所以在 2022 年,當 ETH 作為流動性極強且易於獲得的資產時,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觀點:「這實際上只是在多年努力後最後一次坑害礦工的伎倆。」

從第一天起,PoS 就是最終的目標,每個人在挖礦時都知道它早晚有一天會結束。這里並沒有什麼不公正的事情發生。

經濟因素勝過任何形式的礦工對鏈的忠誠度。你可以把一條鏈看作是一個企業,把礦工看作是雇員。

礦工/雇員已經為他們提供的服務(即安全共識)獲得了區塊獎勵。工資由僱主支出,它來自於稀釋現有持幣者的價值。

礦工流向提供獎勵最高的鏈,如果有另一個可由 GPU 開採的 crypto 可以提供更多的獎勵,大多數礦工會立即拋棄 Ethereum。

類似地,如果驗證者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完成它所需要的服務,那麼 Ethereum 將支付更少的費用。

這並不完全是排他性的。礦工也可以 ETH 的持有者,以及區塊鏈的使用者。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們成為抵押者並獲取抵押獎勵。

觀點:「如果挖礦沒有花費現實世界的能源,則這枚 crypto 就不再具有內在價值。」

我不太相信這種說法。反復計算哈希值直到找到一個符合任意要求的哈希值,這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我的意思是,PoW 的區塊鏈其工作是通過解密來完成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解密本身就能為世界帶來價值。提高一個 Crypto 的挖礦難度並不會神奇地讓每個人都變得更富有,它只會讓挖礦的利潤降低(當然,如果對這種 Crypto 的需求量也上升則不然)。

在我看來,一個幣的價值最終來自於供給和需求,而需求來自於區塊空間的價值。無論 ETH 是由礦工還是鎖倉者生產的,人們都需要 ETH 來購買區塊空間。當然,礦工越多,安全性/去中心化程度越高,這進一步增加了區塊空間的價值主張,這是一個正反饋循環,但反饋循環也存在於 PoS 的 Ethereum 中,它也同樣酷。

觀點:「PoS 是中心化的不二法門。」

PoS 與 PoW 基本相同,但又存在差異。「更好」或「更壞」只取決於你的看法。在我看來,PoW 實際上只是 PoS 的額外步驟。

Ethereum 作為一個社區高度重視去中心化,任何潛在的中心化趨勢都會被研究團隊注意到並提出緩解的方法,即使是以其他重要的東西為代價,就比如可擴展性(保持低 Gas 限制以便更多的節點可以參與其中,即使這會導致擁堵和高費用)。

盡管目前存在一些缺點,但去中心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還沒有到那一步。目前有許多中心化的拐杖從長遠來看是需要消失的。我個人認為,想出一大堆東西來解決某個問題比「放棄並說因為某問題而不能做」要吸引人得多。

Ethereum 的 PoS 有一些有趣的設計經常被忽視。單個驗證器癱瘓、搗亂或直接攻擊網路都不會受到很嚴重的懲罰。而一千個驗證器同時這樣做則會受到更嚴重的懲罰。

這意味著,如果你是一個擁有數千個驗證者的大型企業,為了你自己的利益,應該把它們去中心化,避免使用雲主機、使用不同的客戶端等等。當然,資本仍然是集中的,但至少故障點是去中心化的,這對網路的整體 健康 是有利的。

與依靠中心化攤銷成本的大型礦業相比,通過能源更容易發現 PoW 挖礦並被當局關停。在全世界范圍內移動采礦設備是很難的,但鎖倉則不需要,不需要消費級設備以外的任何額外硬體。

觀點:「PoS 實際上就是『越有錢賺得越多』。」

是的。不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財富高度不平等的世界。blockchain 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可這也是 PoW 的真實情況。誰有錢誰就可以買更多的礦機、賺更多的錢。在礦業,投資回報率也在隨著規模經濟的發展而變得更好。集中式的采礦作業可以獲得更好的硬體折扣、並搬到電力便宜的地方。獨立小礦工在現實中根本無法與之競爭。有了 PoS,每個人都能按比例獲得相同的收益,無論他們的股份是 10 美元還是 1000 萬美元。

它可能是中心化,但那些大的采礦業務沒有理由攻擊網路並削弱它,因為他們在基礎設施上投入了數百萬美元。所以……或許你對大型中心化主體的存在沒有意見,只是對他們在網路中存在巨大利益而不滿?

觀點:「存款被動產生利息,這是在無中生有地印錢?這簡直就是中央銀行和法幣的翻版!」

驗證者仍在進行著「工作」:創建區塊和驗證其他區塊。只是這些工作完全由 blockchain 達成共識所需的實際有用的工作組成,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計算哈希值。

這並不是真正的 "憑空印出的免費的錢",這些資金仍然有成本,它們只是比能源賬單更抽象、更不直觀而已。他主要存在於下面幾個成本:

機會成本:如果另一項投資能給你帶來更好的收益,為什麼還要賭?

流動性差:從你存款的那一刻起資金就被鎖定了。你需要排隊等待你的驗證器激活,而當你取款時,又要排隊才能取回。

固有風險:這仍然是一個相當新事物,可能會出現問題:一個關鍵錯誤、網路被攻擊、你的抵押物受損等等。

波動性:這仍然是一種不穩定的資產,如果你以本國法幣計價,那麼使用一種可能一夜之間下跌 30% 的資產來獲取 5% 的收益率並不是那麼好。

維護:驗證者需要維護驗證器、更新軟體等,以此來確保 100% 的正常運行時間。

這就是它有趣的地方:越多的鎖倉者、每人的獎勵就越低。這也意味著所有成本都將交由市場本身定價。如果質押收益率太低,那麼獎勵就不能證明成本的合理性,人們就會撤出並投資於其他地方,這一舉動會使收益率回升。同樣,如果收益率太高,也會吸引更多的資本使收益回落。

就通貨膨脹而言。假設市場認為 5% 是理想的收益率,其中 3% 來自增發。這樣算下來,每年大約有 3000 萬個 ETH 被抵押,將發行 90 萬個新 ETH。在總供應量為 1.2 億 ETH 的情況下,通貨膨脹率為 0.75%。只要 Gas 費用高於 23gwei,EIP1559 燃燒的 ETH 就將超過這一數量。我要強調的是,Ethereum 很快就會成為一種帶有收益的通縮資產。

「ETH 一直沒有供應上限,且他們一直在改變貨幣政策。」

多年來,Ethereum 的目標一直是「確保網路安全的最低可行發行量」,將網路安全置於控制供應上限之上。對貨幣政策的任何更新都沒有增加供應通貨膨脹。從第一天起低通脹率就一直是目標。

一旦 EIP1559 的燃燒率與發行率相匹配,就會有一個作為有效供應上限的平衡點——再次由市場力量決定對 Ethereum 區塊空間的估值。

並不存在一個 "Ethereum 中央銀行 "任意調整利率並向親信印鈔。市場本身決定了有多少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並不存在一個可以像中央銀行控製法幣通貨膨脹率那樣的實體控制 Ethereum。

觀點:「巨鯨有足夠的錢來接管和改變 游戲 規則,並打擊誠實的鎖倉者。」

不,Ethereum 沒有任何形式的鏈上治理。

協議更新是社區的努力(Layer 0),你不需要鎖倉 ETH 來提出不良的提案、參與協議更新。

這一過程與 PoW 完全相同。即使你擁有 99% 的算力,你也不能在沒有私鑰的情況下進行無效的交易、竊取他人資產、改變協議規則,或者除了重組區塊之外真的做些什麼。1% 的誠實節點將拒絕任何不遵守規則的區塊,你將在一個無效的/無用的鏈上挖礦。現在把「哈希算力/挖礦」換成「質押金額/鎖倉」,PoS 也是如此。不過不同的是,被發現重組區塊的人將被銷毀他們的整個權益,而鏈不能完全摧毀采礦機。

簡單地說,這涉及到大量的 ETH。在合並之前高達 1000 萬計數的 ETH,約合 300 億美元。鎖倉的 ETH 數額和 ETH 的價值預計都會上升,所以攻擊變得越來越不可能,因為做一次攻擊所涉及的經濟成本太高了。而且如果攻擊來自外部行為者,他能夠獲得這么多 ETH 就是很荒謬的,你在哪裡能買到 1000 萬 ETH 來擁有 51% 的股份?

觀點:「32 個 ETH 太多了,普通人沒有這么多錢。」

我同意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之所以有這么高的數字,是因為它必須落在一個技術的平衡點上:它必須低到有充足的驗證者來保證鏈的安全,但又要高到避免驗證者太多以使鏈的開銷膨脹。

從技術角度來看,有一大問題涉及到 32ETH,當時 32ETH 價值約 7000 美元。2017 年的早期曾有人甚至建議最低超過 1000ETH。

值得慶幸的是,就像礦池的存在一樣,也有鎖倉池,允許用戶以小金額參與鎖倉。這歸功於像 RocketPool、Secret Shared Validators 這些使用智能合約的無許可、去中心化的非託管協議。而且由於上面提到的二次懲罰,我相信從長遠來看,去中心化的鎖倉操作會比中心化的要好。像 Rocket Pool 這樣的協議最好被看作是基礎鎖倉的高級抽象,而不是 "只是一個鎖倉池"。

觀點:「PoS 還沒有被證明,而我們知道 PoW 是有效的。」

這實際上是完全公正,顯然我們無法真正的反駁這一點,只有時間會證明。只是我認為在 Ethereum 正在轉向 PoS 的背景下,這是無關的。如果你不相信它,就不要參與/投資它。我個人相信一個長期可持續的 PoS Ethereum,但即使如此,我也樂於見到 bitcoin 繼續沿用它的 PoW。

這都是我們一生中偉大的 crypto 實驗的一部分。PoS Ethereum 要麼只是一陣風,失敗直至默默無聞,要麼將成功地創造出能夠超越人類的怪物般的強大網路。

我在 bitcoin 和 Ethereum 中看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優先考慮去中心化是關鍵。盡管兩者的理念大不相同,但我很高興能同時擁有這兩種東西,以真正看到長期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以太坊混合器使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礦池首頁 瀏覽:993
鼓勵區塊鏈創新 瀏覽:605
虛擬貨幣掛單怎麼老是成交不了 瀏覽:116
區塊鏈應用的音樂平台 瀏覽:952
柱軸力設計值n怎麼算 瀏覽:296
男朋友力氣大算男友力嗎 瀏覽:326
諾華世界區塊鏈 瀏覽:697
中國最專業比特幣交易 瀏覽:512
數字貨幣適合長期投資嗎 瀏覽:821
勒索病毒背後的比特幣暗網疑雲 瀏覽:984
比特幣套取電費 瀏覽:720
北郵區塊鏈實驗室馬 瀏覽:923
銀行虛擬貨幣交易排查報告 瀏覽:705
數字貨幣與經濟法 瀏覽:789
網路上炒虛擬貨幣 瀏覽:106
數字貨幣而何賺錢 瀏覽:836
顯卡的算力和cpu 瀏覽:641
比特幣介紹摘要 瀏覽:235
btm顯卡8btccom 瀏覽:68
農行數字貨幣是什麼意思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