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STO是什麼1CO又是啥STO和1CO跟IPO有什麼關系
STO簡介
據the block crypto報道,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正策劃推出通證化證券平台,為此,納斯達克正與區塊鏈技術企業 Symbiont 進行談判,旨在達成相關合作。這意味著一些初創公司或企業將可以在美國相應的法規監管下,進行更靈活的融資。
有人認為STO是IPO的2.0版本,有人認為STO是合法化ICO,甚至有不少人還宣稱未來將是STO的天下。STO真有這么神奇嗎?鏈虎財經將通過以下五個問題,帶你迅速全面了解STO。
STO到底是什麼,與IPO、ICO有何不同?
STO,全稱Security Token Offer,是一種以token為載體的證券發行,在確定的監管框架下,通過非公開募集和公開募集來對外進行融資,可以將現實中已經存在的金融資產或權益進行代幣化,例如公司股權、債權、知識產權、信託份額或黃金珠寶等實物資產,都可以轉變為鏈上的數字資產。
拿Security Token和證券類比的話,購買證券,交易是在紙上簽署完成,而ST則是通過區塊鏈交易來確認資產的所有權。
ICO,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通過虛擬貨幣進行的融資方式。初創項目可以通過發行token的方式進行融資,token可以作為日後使用對應區塊鏈項目的憑證,也能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但並不具有實物資產作為依託。
由於不受管制和門檻限制,發行成本極低。這也導致了ICO很容易滋生各種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問題,具有極高的風險性。
IPO,是大多數投資者最為熟悉的融資方式,與ICO相比,IPO價格昂貴且耗時較長,甚至可能需要長達6個月或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還需要滿足發行規定、監管需求和信息披露等諸多條件。
而STO則更像是一種介於IPO和ICO之間的緩沖帶,融合了優點,規避了風險,既具有證券的屬性,接受各國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更高效的運行。
STO具有哪些優勢?
STO有著實際資產為依託,又以token作為載體發行,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合法合規化的ICO,在監管、效率、成本這三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易於規范監管。相比於ICO導致市場的混亂,進行STO的項目都是需要經過合規審查的,項目代碼、團隊背調,項目產品等都會經過嚴格篩查。這樣能夠有效的剔除劣質項目,凈化當前混亂的市場環境。
拓展融資渠道。相比IPO的高門檻,STO拓展了證券代幣化的領域,降低了用戶准入的門檻,任何人、任何資產都能參與其中,這大大提升了優質資產的全球流通性。
降低融資成本。STO消除了對中間商的需求,簡化了手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速度,降低了費用,在融資效率、融資時間、融資成本、融資地域、信息對稱等方面都優於IPO,更加適合雙創企業、高科技中小企業。
STO的發展現狀如何?
當前市場上已出現的一些關於STO嘗試,但都還處於探索試行階段。
2018年2月,加拿大證券交易所(CSE)宣布將推出一個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證券清算和結算平台,使用這個區塊鏈平台的公司能夠向投資者通過證券代幣發行(STO)的方式來募集資金,通過CSE平台發行代幣的公司將受到相應的證券委員會的全面監管。
2018年6月,美國證監會接受了交易所Blockchain.io依據Regulation D向遞交關於豁免注冊的Form D。據稱該交易所還得到了法國金融審慎監管局(Autorité de contrle prudentiel et de résolution)注冊。這是第一個同時在上述兩個監管機構「掛號」的數字資產交易所。
2018年9月11日,以太坊開發者Stephane Gosselin公布了一項新提案,Security Token — 「ERC1400」,作為一項新標准,把 Token 的互換性(fungible)結合證券相關的業務場景,設計了一套通用介面。新提案主打監管功能,目的是方便用戶以合法合規方式在以太坊網路發行證券。
2018年10月,納斯達克與Symbiont進行談判,策劃推出一個專用於代幣化證券的新平台。
STO面臨哪些挑戰?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STO的概念與願景無疑是美好的,但在現實融資運用中卻也面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STO尚處於探索階段,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放寬有關發行證券類代幣的證券法,在證券化代幣僅僅將傳統證券進行代幣化的情況下,從現行法律和監管的角度,進行STO並沒有很大優勢。
其次,為使代幣合規,監管機構會如何權衡市場,審查標准與流程的制定也將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
再次,資產流動性過高的另一面是可能帶來的巨大價格波動,這個風險也是不可控的。
最後,STO哪怕是在監管下實行的代幣化,但只要互聯網化了,也是無法免受黑客威脅,技術安全方面是一個有待突破的關鍵。
專家們對STO怎麼看?
榮格財經方軍表示,STO是個模糊不清的概念,是面向機構的融資,還是面向公眾?面向機構和企業投資者,那現有的企業股權安排都有。
面向公眾,那搞合規去吧,SEC的規范很清楚的地在那兒。面向機構和企業投資者的,Nasdaq的Linq不早就做了嗎,完全合規。
高鏈資本陳鈺璋表示,STO是創新,但不能解決真實的問題。
STO背後的底層邏輯問題:究竟散戶(包括大C)與專業機構投資人,誰更能發現好公司?好公司更願意拿誰的錢?資產證券化不是真正的需求,是個投機行為。區塊鏈如果要在STO上證明自己,就需要回答這個問題:究竟怎麼提高了生產力?
信睿寶初壯表示,公司這種企業制度會被碎片化,由此而來的股權、債權,乃至貨幣本身,都會被重新定義。未來投資的主要領域,可能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股權了。
STO可能是方向,具體形態模式還需要不斷進化。監管是滯後的,不能用舊瓶裝新酒。資本市場上,監管從來不是中立的,而是參與博弈的一方。並且監管從來不是有效的,監管達不到其所宣稱的目標。
通證經濟研究者陳智鵬表示,現有的STO大多對應現實中公司的股權、債權或房地產投資信託等金融資產,如果僅僅簡單地將現有的證券通證化,那麼確實創新不足,產生的價值有限,純粹只是證券在區塊鏈上的簡單映射而已。
納斯達克首席執行官弗里德曼曾表示:「如果你決定以規范的方式做 ICO,那麼我們很樂意弄清楚是否有機會與人合作。」
可以看出,對加密資產保有謹慎態度的納斯達克對發行證券化代幣頗有興趣,早在2015年,納斯達克就實行了利用Linq區塊鏈技術進行證券交易。
在全球的邏輯已轉向追求資產流動性之際,納斯達克對STO的積極探索將加速推動合法化ICO時代的到來。
❷ 2022年區塊鏈領域的四大看點|界面預言家⑯
區塊鏈領域有一個關於「不可能三角」的核心命題,分別是安全性、性能和去中心化程度。這個命題是區塊鏈技術演進的根本,不管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坊,亦或是大力發展的聯盟鏈,本質上都是在以上三要素之間作出取捨。
隨著以太坊在區塊鏈開發者之間核心地位的確定,性能逐漸成為其發展的瓶頸,所以在可見的2022年,關於性能上和效率的提升將是一個長期且關鍵的問題。
基於以太坊生態,要在「不可能三角」的限定內提升性能,目前的路徑已經明確,第一個是Layer1層面的,也就是其他公鏈來分擔以太坊的數據壓力。
2021年的主要趨勢之一是出現很多Layer 1的使用增加,該領域目前由 Solana、Avalanche、Terra 和 Binance Smart Chain 主導,每個鏈都擁有不斷增長的生態系統,價值已超過100 億美元。
第二種是Layer2,基於以太坊主網,但將結算轉移至第二層網路,從而提升效率。這也是以太坊正在努力的方向,Layer2通常稱為 rollups,因為它們在將更新的交易數據發送回以太坊之前,將交易「匯總」或捆綁在一起並在新環境中執行它們。
而區塊鏈最關鍵的數據驗證環節,Layer2目前有兩種技術方案,一種名為「Optimistic rollups」,一種名為「ZK Rollups」。這兩種技術路線都有團隊正在開發相應的網路,並有生態支持,如選擇「Optimistic rollups」的Arbitrum,選擇「ZK Rollups」的dYdX。
而介於Layer1與Layer2之間,還有一種方案名為「側鏈」,它部分兼容以太坊主網,但又不屬於Layer2,它們專門用於處理以太坊的過剩容量,而不是與整個以太坊競爭,並以互補的方式託管以太坊應用程序。
而從目前用戶最活躍的DeFi說起,根據DeFi Lama的數據統計,以太坊上DeFi的鎖倉量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BSC、Solana、Avalanche等其它公鏈也吸引了近490億美元的資金,成為了一個非常活躍的金融場景。
雖然很多公鏈的數據頗具規模,但不同的鏈間如同數據孤島,不同鏈上的資產無法自由交換,此外,很多新興公鏈發展並不如以太坊,缺失很多基礎設施,比如穩定幣、NFT 游戲 等等。
因此,需要將其它鏈上的資產通過跨鏈引入自身的公鏈,在當前常用的跨鏈方式中,除了中心化機構如交易所錢包中跨鏈提幣之外,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去中心化跨鏈資產橋。
對於跨鏈橋而言,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達成共識,這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投資者託管資產的安全性,就目前來說,中心化交易所的跨鏈橋對用戶而言是最方便使用的一種跨鏈橋,不過中心化交易所跨鏈橋存在著單點故障的問題,另外現在的跨鏈橋還在逐漸向非託管化的方向去發展,為的就是進一步的保障用戶的資產安全。
DAO全稱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這是一種試圖擺脫傳統科層制的管理模式,以區塊鏈技術來完成自主運行的組織形式。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能夠利用基於區塊鏈的治理實現個人的全球協調。DAO 可以用於許多目的,包括管理區塊鏈項目的運營和資本 (MakerDAO)、管理投資資本 (The LAO)、管理 游戲 資產的使用 (YGG DAO)、協調文化團體 (Friends With Benefits) 或協調購買資產(Constitution DAO)。
deep網站收錄的DAO數量已經達到187個,管理總資產超過120億美元,涵蓋成員超過160萬。雖然在區塊鏈領域,這並不是一個龐大的數據。但包括紅杉資本在內的機構都開始注意到這個新名詞。
加密貨幣市值在2021年正式突破2萬億美元,目前來到2.5萬億美元的規模,較年初上漲 175%。而伴隨著市值的爆炸式增長,加密領域的融資也飛速上揚。據統計,2021 年加密行業公開披露的一級市場融資數1529筆,總額約為326 億美元,同比增長達到誇張的814.2%。
但加密領域的股權融資與其他領域有所不同,在「VIE」架構下傳統VC最主要的資金退出通道是企業登陸二級市場進行IPO。但區塊鏈領域自帶新型融資方式ICO(國內禁止),這種去中心化的融資方式的關鍵不同在於用戶在更早期就可以參與社區的成長,而在傳統的風投模式下,只有登陸二級市場後,普通投資者才有機會去分享企業成長紅利。
而在加密領域,首先「公司」的概念被弱化了,由於「Web3」和「DAO」的存在,社區與組織才是更多被提及的存在,用戶天然對中心化平台有一種不信任感。
近兩周加密社區最火熱的項目名為「OpenDao」,是一個模仿頭部NFT交易平台「OpenSea」的項目,而該項目能夠火熱的原因源自於加密玩家對於「OpenSea」的不滿,「OpenSea」近期傳出消息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並准備IPO。但NFT愛好者不希望「OpenSea」成為和當前的互聯網巨頭一樣的壟斷平台,所以「OpenDao」打出了去中心化的理念,並給所有「OpenSea」用戶發放空投。
且在2021年末,加密社區關於「Web3」產生了爭論,包括特斯拉董事長埃隆·馬斯克和推特前執行官傑克·多西在爭論時將矛盾指向了加密金融里的風投機構,認為VC們攫取了過多利益。
而在2021年也出現了一種以「DAO」形式出現的投資機構,這種組織里包含了社區中極具影響力又深耕技術領域的投資人,他們所孵化的項目表現甚至超過了部分傳統VC的成績。
❸ ICO和IPO有什麼不同
1、發行要素
IPO項目發行的是公司股份(share),發行的主體是公司法人,募集的是法定貨幣,如美元、人民幣等,募集到的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各類活動;而ICO項目發行的是「代幣」(Coin),發行的主體是數字貨幣項目開發者,募集的資金是已有的數字貨幣。
2、發行進展速度
IPO項目往往需要很長時間,要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程序,整個IPO流程走完可能需要6個月時間,這還不算前期規劃階段;而ICO項目則不需要走繁雜的程序,整個ICO在線上完成,投資者線上投資,項目發行人在線上融資,效率非常高,進展很快。
3、監管審核
IPO需要監管機構審核通過後才能發行,相關法律健全;而ICO不需要監管機構審核,因為ICO作為一個新興事物成長速度太快,監管者跟不上其發展步伐,相關的法律也未能健全。
4、跨境融資
IPO項目的融資往往局限於一國或一地區,且受監管機構的監管;而ICO項目是線上融資,其技術基礎是區塊鏈技術,有著去中心化的特點,不受約束。
5、投資者收益
對投資者而言,投資ICO項目時,投資者以其持有的數字貨幣來購買「代幣」,當「代幣」成功上市交易後,其價格會大幅波動,投資者可高價拋售獲利;當投資IPO項目是,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後,其股價通常也會大幅上漲,也可從差價中獲利。
6、股權、決策權
IPO發行的股份不僅僅只是一種投資標的,它也代表著一定比例的股權,股權意味著決策權,持股人對公司的重大決策有發言權、決策權;而ICO則是一種純粹的投機產品,靠其價格波動獲利,持有「代幣」的投資者並不享有對該項目的決策權或影響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ICO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IPO
❹ iCO是什麼意思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縮寫),首次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
ICO簡單介紹:
ICO是一種區塊鏈行業術語,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
由於代幣具有市場價值,可以兌換成法幣,從而支持項目的開發成本。ICO所發行的代幣,可以基於不同的區塊鏈。常見的是基於以太坊(ETH)和比特股(BTS)區塊鏈發行,由區塊鏈提供記賬服務和價值共識,實現全球發行和流通。
ICO參與者對於一個項目的成功非常重要,他們會在社區里為該區塊鏈項目進行宣傳,使它產生的代幣在開始交易前就獲得流動性。但ICO的參與者最看重的依然是由項目發展或代幣發行後價格升值帶來的潛在收益。
(4)以太坊ip擴展閱讀:
國內禁止:
2017年9月4日下午3點,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❺ 什麼是ICO,國家為什麼要禁止
問題一:ICO是一種區塊鏈行業術語,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
問題二:因為ICO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所以被國家禁止。
禁止ICO根據公告發布:2017年9月4日下午3點,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5)以太坊ip擴展閱讀:
2017年9月4日下午3點,《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准確認識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的本質屬性
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有關部門將密切監測有關動態,加強與司法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協同,按照現行工作機制,嚴格執法,堅決治理市場亂象。發現涉嫌犯罪問題,將移送司法機關。
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護投資者權益,妥善處置風險。有關部門將依法嚴肅查處拒不停止的代幣發行融資活動以及已完成的代幣發行融資項目中的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