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太坊硬分叉是什麼
硬分叉是一種不支持向後兼容的軟體升級方式。通常,這些情況發生在節點以與舊節點的規則沖突的方式添加新規則時。新節點只能與運行新版本的軟體節點進行交互。結果,區塊鏈發生了分裂,生產出兩個單獨的網路:一個按照舊規則運行,一個則按照新規則運行。節點在升級後變為藍色。之前的黃色節點拒絕藍色節點的連入,而藍色的節點之間可以相互連接。因此,現在有兩個網路並行運行。他們將繼續產生區塊和交易,但不再在同一區塊鏈上工作。在區塊鏈網路達到分叉區塊之前,所有節點都具有相同的區塊鏈(並且歷史記錄仍然存在),但是這之後它們將具有不同的區塊和交易。由於存在相同的歷史記錄,因此如果您在分叉之前持有代幣,那麼您將在這兩個網路上同時獲得代幣。假設在600,000區塊高度發生分叉時,您手裡有5 BTC。您可以選擇在區塊高度到達600,001時,在原始區塊鏈上將這5個代幣花費掉,但是在新產生的區塊鏈上並不會記錄這筆在600,001區塊高度的消費。假設加密方式沒有發生變化,那麼在新的分叉網路上您的私鑰中仍然會存在這5個代幣。 以太坊硬分叉的一個案例是2016 年 6 月 17 日,the DAO 合約上出現漏洞並被攻擊者乘虛而入,導致約三百六十萬 ETH 被盜取。根據該合約的設計,這些資金需要被凍結 28 天才能成功被轉移。如果沒有採取任何措施的話,黑客會擁有 ETH 總額的 4.4%。為解決這個問題,備受爭議的 EIP 779 被提出來,其目的在於修改攻擊者的鎖定合約。如此一來,ETH 持有者便可以從 the DAO 合約上提出其 ETH。7 月 20 日,以太坊大部分成員支持實行硬分叉,然而少數社區成員持反對意見,並決定實行硬分叉,分叉後的原鏈改名為以太坊經典 (Ethereum Classic)。
❷ 區塊鏈為什麼有分叉分叉會發生什麼情況
區塊鏈的分叉(fork)的形成原因可能有多種。
當兩個結點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挖到了礦並同時發布區塊,此時就出現臨時性的的分叉(state fork),
本質上是對比特幣這個區塊鏈當前的狀態產生了意見分歧,
當人為的發起分叉攻擊(forking attack),也就是故意造成這類分叉(deliberate fork)還有一類分叉是,當比特幣的協議發生了改變的時候,軟體需要升級。而在分布式系統中不能保證所有節點同時升級軟體,假設存在部分節點未升級,會導致協議分叉(protocol fork)。對協議修改的內容的不同,又可以將分叉分為硬分叉(hard fork)和軟分叉(soft fork);
比特幣協議增加新協議,擴展新功能,未升級軟體的舊節點會不認可這些修改,會認為這些特性是非法的。這也就是對比特幣協議內容產生分歧,從而導致的分叉叫 硬分叉 。此時,就出現了新節點永遠沿著新節點產生的鏈挖礦,舊節點永遠沿著舊節點鏈挖礦,由於新節點算力足夠強,所以形成兩條永遠都在延伸且平行的鏈。只要這部分舊節點永遠不更新,則舊鏈將一直延續,可見這種分叉是持久性的。
出現hard fork後,便變成了兩條平行的鏈,也就造成了社區分裂。社區中有一部分人,會認為下面的鏈才是根正苗紅,各個鏈上的貨幣獨立。以太坊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就是硬分叉事件。以太坊稱為ETH,但目前看到的ETH已經不是最初的ETH了,以太坊在歷史上發生過硬分叉,另一個鏈稱為ETC。實際上,ETC才是以太坊設計原本的協議,而ETH是黑客攻擊ETH上一個智能合約THE DAO後,進行回滾的協議鏈(將黑客攻擊偷取的以太幣採用硬分叉方式回滾回到另一智能合約,然後退還給真正擁有者)。
分叉之初,由於兩個鏈分叉造成了互相影響,產生了很多麻煩。比如:在ETH鏈上有一筆轉賬B->C,有人便在ETC鏈上回放,將ETC鏈上的貨幣頁轉給了C(C收到兩筆錢)。後來,對兩條鏈各添加了一個chainID,將兩個鏈區分開,才使得這兩條鏈真正分開。
如果對BTC協議添加限制,使得原本合法交易在新交易中不合法,便會形成軟分叉。
當大多數節點已經更新完畢之後,舊節點認可新節點挖出的區塊,因此發布自己挖出的區塊,但新節點不認可舊結點挖出的區塊,便沿著上一個新節點發布的區塊繼續挖礦,當新節點擁有大部分算力的時候,新鏈會越來越長,從而舊節點挖出並發布的區塊一直被拋棄,無法獲得出塊獎勵,最終倒逼舊節點升級軟體,實現所有節點認可新協議並進行升級。可見,只要系統中擁有半數以上算力節點更新軟體,此類分叉不會出現永久性分叉。比特幣腳本中的P2SH就是通過軟分叉方法加進去的。
這一部分我並沒有查到太多的資料,但是在絕大多數共識協議之中我們都假設需要過半算力;
在理論上,如果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就擁有了獲得記賬權的絕對優勢,可以更快地生成區塊,也擁有了篡改區塊鏈數據的權利。因此,當具有過半的算力,也就是51%都是誠實可靠的,能保證整一個區塊鏈在合法有序的進行運行。
但是為什麼選擇過半的算力,而不是過半的用戶?比特幣系統,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且創建賬戶及其簡單,只需要本地產生公私鑰對即可。只有轉賬(交易)時候,比特幣系統才能知道該賬戶的存在。這樣,黑客可以使用計算機專門生成大量公私鑰對,當其產生大量公私鑰對超過系統中一半數目,就可以獲得支配地位(女巫攻擊)。因此,比特幣系統中很巧妙的使用算力作為投票的依據。
❸ 倫敦硬分叉在即,六年前以太坊的創世地址們在幹嘛
撰文:潘致雄
北京時間 2015 年 7 月 30 日晚上 11 點 26 分, 以太坊 0 號 區塊 被正式挖出,該區塊中包含了 8893 筆創世交易 ,為 8893 個地址分配了以太坊網路中初始的 7200 多萬個 ETH 。
剛剛過完 「六歲生日」 的以太坊網路即將在本周迎來 倫敦硬分叉升級 ,此次升級中的 EIP-1559 是 以太坊誕生以來首次經濟模型修改 ,該提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引發了部分礦工和社區的巨大爭議。截止發文時,仍有 35% 的節點未升級支持倫敦硬分叉,不過無論如何,這一切都將在兩天後塵埃落定。
在這個對於以太坊頗具紀念意義的時刻,我們對那幾千個創世地址的特徵和資產持有情況做了些簡單的分析,也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結論。
有兩個比較直觀的維度可以參考這 8893 個地址目前持有 ETH 的情況,一個是這些地址總共持有的 ETH 和持有 ETH 數量的分布情況。
據鏈聞統計的數據,這 8893 個地址當前持有的 ETH 總量約為 309 萬 ETH ,相比六年前的 7200 萬 ETH 減少了 近 96% 。
但是如果以美元價值來看,這些地址資產價格提升的幅度很大。參考 CoinMarketCap 上 ETH 在 2015 年 8 月 7 日的開盤價格 2.83 美元,六年前 7200 萬 ETH 的總價值為 2 億美元;但是按照 ETH 目前的 2500 美元的價格計算,309 萬 ETH 的總價值超過 77 億美元,是六年前的近 40 倍,而在不久前以太坊創出 4300 美元 歷史 高點時,這一增幅更加可觀。
另一個維度是持有 ETH 數量的分布情況,特別是余額小於 0.01 ETH 的地址,很可能是被拋棄不用的地址。
經整理發現,目前有 5317 個創世地址 的余額小於 0.01,佔全部創世地址的約 60% 。如果擴大該標准為小於 1 ETH 的地址數量,則佔全部創世地址的約 82% (7248 個) 。
雖然這些地址已經將絕大多數的以太坊轉出,但這並不代表這些地址背後的用戶賣掉了以太坊,因為也很有可能只是轉移到了其他地址,或用戶是在對地址進行整理,不過這些情況無法從鏈上准確判斷。
在這批創世用戶中,仍有 8% 的地址幾乎未挪動手中的 ETH,特別是在這六年的時間里,以太坊的價格從最低不到 1 美元漲到了最高 4000 多美元,這些人的浮盈至少有了幾千倍。
從具體的規則來說,我們獲取了這些地址創世時的余額和當前的余額,如果差值介於 0.01 ETH 至-0.01 ETH 之間,則符合該標准,因為其中不少的地址收到過各種各樣的空投,或創建過智能合約,所以可能會增加或者減少一些 ETH。
所有符合該標準的地址數量為 723 個,更可怕的是,這些地址持有的 ETH 數量超過 200 萬 ETH ,占 8893 個地址當前 ETH 總持有量 (309 萬 ETH) 的 65%。這 200 萬個 ETH 目前的價值約 50 億美元。
在這 8893 個地址中,有一個地址的當前余額相比創世時減少了超過 1190 萬個 ETH,也就是該地址在創世階段的幾乎所有 ETH 都已轉出,只留下了零頭 (不到 10 ETH) 。
該地址 (0x5abfec2…56f9) 在創世時收到了 1190 萬個 ETH (也是創世時余額最大的地址) ,一周後該地址創建了一個智能合約地址 (0xde0B295…7BAe) 用以管理這 1190 萬個 ETH,目前該地址在 Etherscan 上被打上了 「Ethereum Foundation」 (以太坊基金會) 的賬戶標簽和 「EthDev」 (以太坊開發者) 的姓名標簽 (一個賬戶標簽下可能有多個姓名標簽) 。
所以從 EthDev 這個地址來看,目前的余額接近 40 萬 ETH,相比創世時的 1190 萬個 ETH 減少了 97% 的 ETH。不過和上面的情況一樣,其實持有的美元價值是增長了,從創世時的 3368 萬美元 (ETH 以 2.83 美元計) 增長至如今的 10 億美元 (ETH 以 2500 美元計) 。
藍色是 ETH 余額,黑色折線是持有 ETH 的美元總價值
另外在 8893 個地址中,有 40 多個地址 的余額相比創世時的余額還增長了,其中增長最多的一個地址增加了超過 3 萬個 ETH (現在價值 7500 萬美元) 。
該地址 (0xddbd2b9…121a) 在創世時獲得了 1 萬個 ETH,沒過幾天這位未知用戶就把 ETH 全部轉到了 Kraken,或許是在出售這些 ETH,或提供流動性。然後該地址又在 10 天後收到了一筆 8 萬多 ETH 的轉賬,後來又陸陸續續分批轉移出 (部分流向了交易所) ,剩下約 4 萬個 ETH。該地址自 2015 年 10 月以來,余額就再未變化過。
而該地址收到的 8 萬個 ETH,其實最終還是來自於上述的這個 EthDev 的。所以一個比較合理的猜測是,這位用戶 (機構) 除了參與創世之外,還和以太坊基金會有較深的關聯,或許是某個開發者、某個以太坊基金會的內部地址、某個早期投資機構等。
網路中對於該地址的信息極少,不過在 Etherscan 的 開發者文檔 中,使用了該地址作為演示,這也許並不是一個巧合。
❹ 區塊鏈中的硬分叉,以太經典ETC是什麼意思
以太經典(ETC)簡史
以太經典始於一個不幸的事件。
2016年5月,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舉行了一次代幣銷售,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風險投資,以資助Ethereum生態系統內未來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s)。
基本上,DAO是一個去中心化方式運作的復雜的智能合約–當條件滿足時自動在多方之間執行任務的計算機代碼。
盡管其有著雄心勃勃的目標以及成功的代幣銷售,DAO的代碼卻有一個重大漏洞,使得攻擊者可以從去中心化組織中竊取ETH。
攻擊者在2016年6月利用這一漏洞,引發了臭名昭著的DAO黑客事件,惡意竊取了大約價值5000萬美元的ETH。
毋庸置疑,DAO黑客事件曾震驚了Ethereum社區,也使得ETH價格從20美元跌至13美元。
在DAO黑客事件發生後,Ethereum社區不得不從三個選項中選擇。
什麼都不做,努力承受攻擊帶來的後果;
啟動軟分叉,收回資金;
部署一個硬分叉來恢復丟失的ETH。
軟分叉和硬分叉都是重大的網路升級。然而,軟分叉允許未升級的用戶和升級後的用戶相互交流,而硬分叉則不能向後兼容以前的版本。
由於開發人員意識到部署軟分叉會使網路受到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Ethereum社區決定發起硬分叉,以恢復在DAO黑客攻擊中損失的資金。
雖然這一方案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但Ethereum社區中的一小部分人卻表示反對,他們認為 「代碼即律法」,區塊鏈網路應該是不可改變的。
由於雙方未能在解決方案上達成一致,最終導致了Ethereum區塊鏈的分裂。
那些試圖找回丟失的ETH的人選擇了硬分叉,開啟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Ethereum(ETH)區塊鏈,而另一群人則留在了最初的Ethereum Classic(ETC)鏈上。
以太經典解決了那些問題?
以太經典(ETC)是一個允許開發者部署智能合約和DApps的區塊鏈平台。
雖然這個功能與Ethereum(ETH)的功能相同,但ETC區塊鏈有兩個主要區別。
首先,Ethereum Classic社區反對篡改分布式賬本,支持「區塊鏈網路不能也不該被修改」的觀點。
其次,雖然ETH總供應量沒有硬性上限,但以太經典採用恆定供應的貨幣政策,最多允許創建2.3億個ETC。
作為一個加分項,以太經典在去年啟動了Atlantis硬分叉,以增加與Ethereum的交互性,並通過zk-SNARKS提高交易的隱私保護程度。
以太經典ETC推薦的交易平台:火幣、OKEX、AAX等。
❺ 比特幣硬分叉和軟分叉是什麼意思
Q:什麼是比特幣分叉,產生分叉的原因是什麼?
A:比特幣之所以會產生分叉這個行為,是因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區塊鏈,一些人開始覺得比特幣的區塊容量太小,總出現擁堵,於是這些人要求比特幣升級擴容,一些人又覺得比特幣的功能太單一,今後的發展不容樂觀,於是這些人又要求比特幣能夠有搭建DApp(去中心化應用)的功能,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對,這種對比特幣發展的分歧便可以理解為比特幣的分叉
Q:比特幣分叉的分類?
A:比特幣分叉的分類分為兩種,一種方案是軟分叉, 一種方案是硬分叉,那麼什麼是軟分叉?
Q:軟分叉的形成原理?
A:軟分叉是指在原有的比特幣網路裡面進行優化修改bug提升區塊的容量,比如改成2M、4M或者8M、16M,其中以SegWit閃電網路為主流解決方案,通俗的說,就相當於一條主路上堵車,開發團隊就再建造一條輔路,幫助主路分流擁堵。
這是一種溫和的解決方式,能讓原有的比特幣網路和軟分叉之後的網路進行兼容,比特幣的主要交易還在主鏈上。
Q:軟分叉的缺點
A:當然,軟分叉存在缺點,那就是治標不治本,只能解決暫時的擁堵問題,執行軟分叉後,也僅能保持數年內網路的通暢,未來還需要不斷擴容,對系統穩定性有影響。
Q:硬分叉是什麼及形成原理?
A:另一種方案是硬分叉,硬分叉是指:
重新升級比特幣系統,通過代碼形式將區塊的高度徹底改變,以bitcoin unlimited為主流解決方案。通俗的說,就相當於一條主路上堵車,我們直接棄用這條路,找個地方,做一個地上地下立體交通樞紐,新車都走這套交通系統,這套系統改變了比特幣網路的區塊大小,優化了網路的處理速度。
Q:硬分叉的缺點是什麼?
A:但是硬分叉同樣存在缺點,那就是不兼容原有的比特幣系統,這就要求現在比特幣網路所有的人都要支持硬分叉,若有部分人不支持硬分叉,比特幣網路將會出現兩個版本,也就產生了兩個比特幣,這兩個比特幣所存在的區塊鏈形成競爭關系,這種內耗會導致價格波動較大,會導致比特幣未來的局勢不明朗。
Q:比特幣分叉的經典案例?
A:以太坊(ETH)和以太經典(ETC)是硬分叉的典型案例。The DAO項目是區塊鏈物聯網公司Slock.it發起的一個眾籌項目,於2016年5月正式發布,截止到當年6月,The DAO項目募集資金超過1.6億美元。沒過多久,The DAO項目就被黑客盯上了,因為智能合約上的巨大漏洞,導致The DAO項目被轉移了市值五千萬美元的以太幣。
為了挽回眾多投資者的資產並停止恐慌,以太坊創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最後提出硬分叉的設想,並最終通過社區的多數投票表決在以太坊第1920000區塊完成了硬分叉,回滾了包括被黑客佔有的所有以太幣。
即使以太坊硬分叉成了兩條鏈,依然有部分信仰著區塊鏈不可篡改特性的人留在以太經典這條原鏈上,如今,以太坊(ETH)和以太經典(ETC)都排在全球加密貨幣市值排名的前20名,這也是二者在硬分叉領域被當作經典案例的原因之一。
Q:軟分叉和硬分叉的區別及影響?
A:對用戶而言:軟分叉不會產生新的比特幣幣種,只需要了解比特幣該幣種的交易方式和k線特點,只需要一種比特幣主流錢包即可。
硬分叉會產生新的幣種,而且可能不止一種新的幣種。一旦修改比特幣核心代碼,重構比特幣核心代碼的事情發生了,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BTC1、BTC23456789就都有可能發生,用戶會懵,到底我去交易那種幣會比較好?到底我使用哪種比特幣去支付流通范圍比較大?總之,選擇困難症的用戶會崩潰。而且,用戶要下載不同硬分叉系統的錢包,給保存和支付比特幣帶來了復雜操作。
但是,相應的,用戶的選擇權也變大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信任的開發團隊開發的比特幣代碼。當比特幣分叉情況不明朗的時候,當軟分叉開始激活,算力開始投票的時候,用戶最好的處理方法是:靜觀其變。不要在分叉過程中去充值和提取比特幣。
此外,軟分叉會改變比特幣全節點的結算方式,一部分小額結算會使用第三方節點即結算通道進行確認。結算通道可能會手續部分手續費。類似銀聯的作用和商業模式。
什麼是比特幣分叉?軟分叉和硬分叉的區別及影響
❻ 以太幣分叉送幣嗎
送
然而,ICO被禁之後,幣圈又興起了新的玩法——IFO。所謂IFO是指基於biteb、以太坊等主流幣種而進行的分叉貨幣發行,在這些主流幣的原有區塊鏈基礎上,按照不同規則分裂出另
根據上面的定義,IFO也就是存在預挖行為的分叉幣項目,顯然對於項目方而言,它就相當於變相的ICO,也即是說ICO的好處與弊端,IFO基本都會具備。 以太坊官方發布消息,以太坊網路將在區塊高度9,200,000進行「繆爾冰川」硬分叉。事實上我們曾多次經歷過BTC的分叉,2017年還掀起了一股分叉得糖果的浪潮。
❼ 以太坊分叉是什麼意思
君士坦丁堡,以太坊的下一次全系統升級,即將到達您附近的一個節點。
君士坦丁堡包括五個不同的以太坊改進建議(EIPs),已經於8月31日完成。一旦在以太坊上發布,這些提案將通過一系列新的向後兼容的升級永久地改變區塊鏈。
這意味著運行以太坊軟體的計算機網路的節點必須與整個系統一起更新,或者繼續作為單獨的區塊鏈實體運行。
系統范圍的升級在過去引發了相當多的戲劇性事件,更正式地說法應該是「硬分叉」。最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部分用戶不同意這種變化的情況下,這可能導致同一區塊鏈的兩個不同版本同時運行。目前想要投資以太坊的朋友,可以到比特網交易所進行交易。
❽ ETC當時為什麼硬分叉
以太經典(ETC)是以太坊(ETH)的原鏈,ETH是從ETC硬分叉出來的。分叉起源於一場意外的盜幣事件。The DAO計劃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建立一個眾籌平台,於2016年5月正式發布,截止當年6月,募集資金超過1.6億美元。此後,The DAO被黑客利用智能合約的漏洞,轉移了市值五千萬美元的以太幣,為了挽回投資者資產,以太坊社區投票決定將更改以太坊代碼, 並在以太坊第#1920000區塊進行硬分叉,回滾所有以太幣(包括被黑客佔有的),挽回損失。但是,有一部分人認為以太坊這種做法違背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精神,堅持在原鏈上挖礦,從而形成兩條鏈。一條為不承認回滾交易的原鏈-以太經典(ETC),一條為承認回滾交易的新鏈即以太坊(ETH),各自代表不同的社區共識以及價值觀,分叉時持有以太幣的人在分叉後會同時持有ETH和ETC。❾ 以太坊分叉在即,行情突破暴漲~是好事還是壞事
自1月17日君士坦丁堡的升級擱淺後,以太坊沉寂了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而隨著7280000(以太坊原定升級區塊高度)區塊高度的日益臨近,細數起來,剩下的時間也就只剩下5天左右了。
一起了解此次以太坊分叉:
1月19日,也就是上一次以太坊升級失敗的後兩天,Martin Holst Swende發文表示, 將在以太坊主網(mainnet)上進行君士坦丁堡硬分叉以及君士坦丁堡修正性(ConstantinopleFix)分叉,即雙分叉。
不用擔心,雙分叉在主網上會應用在同一個區塊上。 在已經實行君士坦丁堡硬分叉的測試網(testnet)上,會進行君士坦丁堡修正性分叉,修正性分叉在測試網上會應用在另一個區塊上,這就是所謂的雙分叉。 而君士坦丁堡修正性分叉的唯一功能就是禁用EIP-1283提案。
不過,實際上,「雙分叉」的表述並不準確。
一方面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和君士坦丁堡修正性(ConstantinopleFix)分叉其實是串聯在一起的;另一方面,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自始至終都是其社區為改善以太坊本身性能的一次升級, 所以此次並不會產生分叉幣 。
聖彼得堡實際上就是之前提出的君士坦丁堡 修正性分叉 ,只不過換了一種表述方式。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刪除了提案EIP1283,這也是君士坦丁堡推遲了整整一個多月的核心理由。
而在升級時間的問題上,以太坊預計將於2月28日(周四)進行分叉。具體的時間可能會根據時間段的不同而變化,可以在1-2天之前或之後激活。
今日行情暴漲跟以太坊分叉有什麼關系?
不可否認當前的加密貨幣暴漲是ETH驅動的 ,以太坊此次的分叉不比之前,此次以太坊的分叉是為了升級以太坊系統,所以此次的分叉實屬利好。
但是近日以太坊的暴漲,也有一種令人不安的趨勢。從以往分叉來看,加密貨幣通常會在預期分叉之前上漲,並在分叉之後暴跌。
雖然我們無法知道以太坊分叉之後是上漲還是下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對整個加密數字貨幣的走勢都會有所影響。
你對以太坊的此次上漲帶動的幣圈行情有什麼看法,可在仁和社區與大家分享!
❿ 硬分叉和軟分叉是什麼意思
當系統提示您更新智能手機上的數字銀行應用程序時,您可能不會三思而後行。也許您的手機會在您不注意的情況下自動更新。畢竟,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如果您不安裝最新版本的軟體,您將面臨被拒絕訪問其服務的風險。
在開源加密貨幣中,情況大不相同。你不需要閱讀支持比特幣的每一行代碼來使用它,但選擇這樣做很重要。你看,這里沒有等級制度,也沒有銀行可以隨心所欲地推送更新和更改內容。因此,在區塊鏈網路中實現新功能可能是一個挑戰。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如何在缺乏中央權威的情況下升級加密貨幣網路。為此,他們使用兩種不同的機制: 硬分叉 和 軟分叉 。
要了解分叉是如何工作的,首先要了解參與網路決策過程(或 治理 )的參與者,這一點很重要。
在比特幣中,你可以大致區分三個參與者子集——開發者、礦工和全節點用戶。這些是實際為網路做出貢獻的各方。輕節點(即手機、筆記本電腦等上的錢包)被廣泛使用,但就網路而言,它們並不是真正的「參與者」。
開發人員負責創建和更新代碼。對於您的典型代幣,任何人都可以為這個過程做出貢獻。該代碼是公開的,因此他們可以提交更改供其他開發人員審查。
礦工是保護網路的人。他們運行加密貨幣的代碼並將資源專門用於向區塊鏈添加新塊。例如,在比特幣網路中,他們通過工作量證明來實現。他們的努力以塊獎勵的形式得到獎勵。
全節點是加密貨幣網路的骨幹。他們驗證、發送和接收區塊和交易,並維護區塊鏈的副本。
您經常會發現這些類別之間存在重疊。例如,您可以是開發人員和全節點用戶,也可以是礦工和全節點用戶。你可能是三個人,也可能一個都不是。事實上,許多我們認為是加密貨幣用戶的人並不承擔任何這些角色。相反,他們選擇使用輕節點或集中式服務。
查看上面的描述,您可以為開發人員和礦工為網路做出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案例。開發人員創建代碼——沒有他們,您將無法運行軟體,也沒有人來修復錯誤或添加新功能。礦工保護網路——如果沒有 健康 的采礦競爭,鏈條可能會被劫持,或者可能會陷入停頓。
然而,如果這兩個類別試圖用強力武裝網路的其餘部分來遵循他們的意願,那麼結果就不會太好。對許多人來說,真正的權力集中在全節點上。這主要是網路 選擇加入 的功能,這意味著用戶可以選擇他們正在運行的軟體。
開發人員不會闖入您的家並在槍口下強迫您下載比特幣核心二進制文件。如果礦工採取「我的方式或高速公路」的態度來迫使用戶做出不想要的改變,那麼,用戶只會走高速公路。
這些不是全能的霸主——他們是服務提供商。如果人們決定不使用網路,那麼硬幣就會失去價值。價值損失直接影響礦工(他們的獎勵以美元計價時價值較低)。對於開發者來說,他們只能被用戶忽略。
你看,這不像軟體是專有的。您可以進行任何您想進行的編輯,而且,如果其他人運行您修改後的軟體,你們都可以進行交流。在這種情況下,您 分叉 該軟體並在此過程中創建一個新網路。
軟體分叉發生在軟體被復制和修改的地方。原來的項目繼續存在,但現在與新項目分開,後者採取了不同的方向。假設您最喜歡的加密貨幣內容網站的團隊對如何進行存在重大分歧。團隊的一部分可能會在不同的域上復制站點。但展望未來,他們會發布與原始內容不同類型的內容。
這些項目建立在一個共同的基礎上,並分享一段 歷史 。就像一條道路後來分成兩條一樣,現在他們的道路出現了永久的分歧。
請注意,這種事情在開源項目中經常發生,並且在比特幣或以太坊出現之前已經發生了很長時間。然而,硬分叉和軟分叉之間的區別幾乎是區塊鏈領域獨有的。讓我們再討論一下。
盡管名稱相似並最終服務於相同的目的,但硬分叉和軟分叉仍有很大不同。讓我們來看看每一個。
硬分叉是向後不兼容的軟體更新。通常,當節點以與舊節點的規則沖突的方式添加新規則時,就會發生這些情況。新節點只能與運行新版本的其他節點通信。結果,區塊鏈分裂了,創建了兩個獨立的網路:一個使用舊規則,另一個使用新規則。
所以現在有兩個網路並行運行。他們都將繼續傳播區塊和交易,但他們不再在同一個區塊鏈上工作。在分叉之前,所有節點都有一個相同的區塊鏈(並且 歷史 仍然存在),但之後它們將擁有不同的區塊和交易。
因為有那個共享的 歷史 ,如果你在分叉之前持有它們,你最終會在兩個網路上都有硬幣。假設在區塊 600,000 發生分叉時您有 5 BTC。你可以將這 5 個比特幣花在 600,001 塊的舊鏈上,但它們並沒有花在新區塊鏈的 600,001 塊上。假設密碼學沒有改變,你的私鑰仍然在分叉網路上持有五個硬幣。
硬分叉的一個例子是 2017 年的分叉,該分叉將比特幣分成兩個獨立的鏈——原始鏈比特幣 (BTC) 和新鏈比特幣現金 (BCH)。在多次爭論最佳擴展方法之後發生了分叉。比特幣現金的支持者希望增加區塊大小,而比特幣的支持者反對這一變化。
塊大小的增加需要修改規則。這是在SegWit軟分叉之前(稍後會詳細介紹),因此節點只接受小於 1MB 的塊。如果你創建了一個 2MB 的塊,否則它是有效的,其他節點仍然會拒絕它。
只有更改了軟體以允許大小超過 1MB 的塊的節點才能接受這些塊。當然,這會使它們與以前的版本不兼容,因此只有具有相同協議修改的節點才能進行通信。
軟分叉是 向後兼容的 升級,這意味著升級後的節點仍然可以與未升級的節點通信。您通常在軟分叉中看到的是添加了與舊規則不沖突的新規則。
例如,可以通過軟分叉來 減少 塊大小。讓我們再次用比特幣來說明這一點:雖然一個區塊的大小有限制,但它的大小沒有限制。如果你只想接受低於特定大小的塊,你只需要拒絕更大的塊。
但是,這樣做不會自動斷開您與網路的連接。您仍然與未實施這些規則的節點進行通信,但您過濾掉了它們傳遞給您的一些信息。
軟分叉的一個很好的現實例子是前面提到的隔離見證(SegWit)分叉,它發生在比特幣/比特幣現金分裂後不久。SegWit 是一個改變區塊和交易格式的更新,但它被巧妙地設計。舊節點仍然可以驗證塊和交易(格式沒有違反規則),但它們只是不理解它們。有些欄位只有在節點切換到較新的軟體時才可讀,這允許它們解析額外的數據。
即使在 SegWit 激活兩年後,也並非所有節點都升級了。這樣做有好處,但沒有真正的緊迫性,因為沒有破壞網路的變化。
從根本上說,上述兩種類型的分叉都有不同的用途。有爭議的硬分叉可以分裂一個社區,但計劃好的硬分叉允許在每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自由修改軟體。
軟叉是一個更溫和的選擇。一般來說,你能做的事情更有限,因為你的新變化不能與舊規則沖突。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更新可以以保持兼容的方式製作,您就無需擔心網路碎片化。
硬分叉和軟分叉對於區塊鏈網路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盡管缺乏中央權威,但它們使我們能夠在去中心化系統中進行更改和升級。
分叉使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在開發過程中集成新功能成為可能。如果沒有這些機制,我們就需要一個具有自上而下控制的集中式系統。否則,我們將在協議的生命周期中堅持完全相同的規則。
這里是兔子社區,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會持續分享優質幣圈內容!科普區塊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