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以太坊區 > 以太坊的共識演算法是什麼

以太坊的共識演算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01 01:22:37

1. 共識演算法(分布式下的一致性演算法)

共識演算法(分布式下的一致性演算法)

業務場景:

達到的效果:可以保證在過半節點正常的情況下,所有的寫入操作不會丟失。

Zab協議並不保證強一致性,也不是弱一致性,而是在一定限度內的強一致性。

缺點:

缺點:

區塊鏈1.0時代:比特幣,作用就是去中心化的貨幣,無國界的貨幣,並且可以匿名性的洗錢
區塊鏈2.0時代:代表以太坊,引入了智能合約的概念,發揮其 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實現類似於 追溯、拍賣、投票等業務場景。

區塊鏈技術的實用價值:
無國界虛擬貨幣:比如比特幣

模擬一個拍賣(盲拍)的業務場景(發布一個智能合約):
https://solidity.readthedocs.io/en/latest/solidity-by-example.html#simple-open-auction

普通拍賣可能存在的問題:

商家A對一件商品公開自己要拍賣,智能合約在規定的時間會開始接收競拍(參與競拍的人需要支付保證金(以太幣)),在競拍結束之後,價格最高的人會完成支付,其它的買家的保證金會全額退回。
然後成功競拍者可以線下去找賣家,證明自己的身份,然後獲得競拍品

優點:

工作量證明( PoW )通過計算一個數值( nonce ),使得拼揍上交易數據後內容的 Hash 值滿足規定的上限。在節點成功找到滿足的Hash值之後,會馬上對全網進行廣播打包區塊,網路的節點收到廣播打包區塊,會立刻對其進行驗證

舉個例子,給定的一個基本的字元串」Hello, world!」,我們給出的工作量要求是,可以在這個字元串後面添加一個叫做nonce的整數值,對變更後(添加nonce)的字元串進行SHA256哈希運算,
如果得到的哈希結果(以16進制的形式表示)是以」0000」開頭的,則驗證通過。為了達到這個工作量證明的目標。我們需要不停的遞增nonce值,對得到的新字元串進行SHA256哈希運算。
按照這個規則,我們需要經過4251次計算才能找到恰好前4位為0的哈希散列。計算完之後,然後廣播到臨近的節點,臨近的節點會先驗算交易是否合法(金額是否異常),再驗證hash值是否滿足要求,都滿足的話,就會把這個數據塊添加到自己的賬本中。

優點:

缺點:

計算難度值會因為 股東持有的 幣齡而降低,為挖礦無形之中提升了壁壘,股東更容易算出結果值(難度更低),從而避免過度的算力競爭,節省電力,提升系統的穩定性。
因為從人性的角度,股東更不願意讓不安全的現象發生(比如攻擊主鏈),因為會造成信用降低,從而自己的礦幣貶值。讓股東擁有更多的記賬權,讓主鏈更安全。

擴展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zab專欄博客
https://www.jianshu.com/nb/32551354

2. 以太幣eth是什麼演算法

eth演算法。
以太幣(ETH)是以太坊(Ethereum)的一種數字代幣,開發者們需要支付以太幣(ETH)來支撐應用的運行。
以太幣(ETH)是以太坊(Ethereum)的一種數字代幣,以太幣和其他數字貨幣一樣,可以在交易平台上進行買賣。

3. 區塊鏈技術中的共識演算法

關於區塊鏈技術的一些講解和知識點分析我們已經給大家分享過很多次了。今天,南邵java課程就再來了解一下,區塊鏈技術中的共識演算法的一些基本定義與特點。



簡單過一下區塊鏈


我們一般意識形態中的鏈是鐵鏈,由鐵鑄成,一環扣一環。形象地,區塊鏈的也可以這么理解,只不過它不是由鐵鑄成,而是由擁有一定數據結構的塊連接而成,這是一個簡單的雛形


通俗講解共識


所謂共識,通俗來說,就是我們大家對某種事物的理解達成一致的意思。比如說日常的開會討論問題,又比如判斷一個動物是不是貓,我們肉眼看了後覺得像貓,其滿足貓的特徵,那麼我們認為它是貓。共識,是一種規則。


繼續我們的會議例子。參與會議的人,通過開會的方式來達到談論解決問題。


對比區塊鏈中,參與挖礦的礦工通過某種共識方式(演算法)來解決讓自己的賬本跟其他節點的賬本保持培斗一致。讓賬本保持一致的深入一層意思就是,讓鏈中區塊信息保持一致。


為什麼需要共識,不需要可不可以?當然不可以,生活中沒了共識的規則,一切亂套。區塊鏈沒了共識的規則,各個節點各干各的,失去一致的意畢李義。


這兩個例子的對應的關系如下:


會議的人=挖礦的礦工


開會=共識方式(演算法)


談論解決問題=讓自己的賬本跟其他節點的賬本保持一致


如果你對節點的概念意思不懂,請先理解為礦工,一個節點內部包含很多角色,礦工是其中之一。


共識演算法


目前常見的在區塊鏈中,節點們讓自己的賬本跟其他節點的賬本保持一致的共識方式(演算法)有如下幾種:


PoW,代表者是比特幣(BTC)


弊端:


礦池的出現,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去中心化的初衷,同時也使得51%攻擊成為可能,影響其安全性。


存在巨大的算力浪費,看看礦池消耗大量的電力資源,隨著難度增加,挖手中遲出的不夠付電費


PoS,代表者是以太坊(ETH),從PoW過度到PoS


弊端:


破壞者對網路的攻擊成本很低,擁有代幣就能競爭


另外擁有代幣數量大的節點獲得記賬權的概率會更大,會使得網路共識受少數富裕賬戶支配,從而失去公正性。


4.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

一、區塊鏈共識機制的目標

區塊鏈是什麼?簡單而言,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資料庫,或可以叫作分布式賬本(distributed ledger)。傳統上所有的資料庫都是中心化的,例如一間銀行的賬本就儲存在銀行的中心伺服器里。中心化資料庫的弊端是數據的安全及正確性全系於資料庫運營方(即銀行),因為任何能夠訪問中心化資料庫的人(如銀行職員或黑客)都可以破壞或修改其中的數據。


而區塊鏈技術則容許資料庫存放在全球成千上萬的電腦上,每個人的賬本通過點對點網路進行同步,網路中任何用戶一旦增加一筆交易,交易信息將通過網路通知其他用戶驗證,記錄到各自的賬本中。區塊鏈之所以得其名是因為它是由一個個包含交易信息的區塊(block)從後向前有序鏈接起來的數據結構。


很多人對區塊鏈的疑問是,如果每一個用戶都擁有一個獨立的賬本,那麼是否意味著可以在自己的賬本上添加任意的交易信息,而成千上萬個賬本又如何保證記賬的一致性? 解決記賬一致性問題正是區塊鏈共識機制的目標 。區塊鏈共識機制旨在保證分布式系統里所有節點中的數據完全相同並且能夠對某個提案(proposal)(例如是一項交易紀錄)達成一致。然而分布式系統由於引入了多個節點,所以系統中會出現各種非常復雜的情況;隨著節點數量的增加,節點失效或故障、節點之間的網路通信受到干擾甚至阻斷等就變成了常見的問題,解決分布式系統中的各種邊界條件和意外情況也增加了解決分布式一致性問題的難度。


區塊鏈又可分為三種:


公有鏈: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進入系統中讀取數據、發送可確認交易、競爭記賬的區塊鏈。公有鏈通常被認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因為沒有任何人或機構可以控制或篡改其中數據的讀寫。公有鏈一般會通過代幣機制鼓勵參與者競爭記賬,來確保數據的安全性。


聯盟鏈:聯盟鏈是指有若干個機構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每個機構都運行著一個或多個節點,其中的數據只允許系統內不同的機構進行讀寫和發送交易,並且共同來記錄交易數據。這類區塊鏈被認為是「部分去中心化」。


私有鏈:指其寫入許可權是由某個組織和機構控制的區塊鏈。參與節點的資格會被嚴格的限制,由於參與的節點是有限和可控的,因此私有鏈往往可以有極快的交易速度、更好的隱私保護、更低的交易成本、不容易被惡意攻擊、並且能夠做到身份認證等金融行業必須的要求。相比中心化資料庫,私有鏈能夠防止機構內單節點故意隱瞞或篡改數據。即使發生錯誤,也能夠迅速發現來源,因此許多大型金融機構在目前更加傾向於使用私有鏈技術。

二、區塊鏈共識機制的分類

解決分布式一致性問題的難度催生了數種共識機制,它們各有其優缺點,亦適用於不同的環境及問題。被眾人常識的共識機制有:


l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

l PoS(Proof of Stake)股權/權益證明機制

l 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股份授權證明機制

l 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實用拜占庭容錯演算法

l DBFT(Delegated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授權拜占庭容錯演算法

l SCP (Stellar Consensus Protocol ) 恆星共識協議

l RPCA(Ripple Protocol Consensus Algorithm)Ripple共識演算法

l Pool驗證池共識機制


(一)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


1. 基本介紹


在該機制中,網路上的每一個節點都在使用SHA256哈希函數(hash function) 運算一個不斷變化的區塊頭的哈希值 (hash sum)。 共識要求算出的值必須等於或小於某個給定的值。 在分布式網路中,所有的參與者都需要使用不同的隨機數來持續計算該哈希值,直至達到目標為止。當一個節點的算出確切的值,其他所有的節點必須相互確認該值的正確性。之後新區塊中的交易將被驗證以防欺詐。


在比特幣中,以上運算哈希值的節點被稱作「礦工」,而PoW的過程被稱為「挖礦」。挖礦是一個耗時的過程,所以也提出了相應的激勵機制(例如向礦工授予一小部分比特幣)。PoW的優點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其缺點是消耗大量算力造成了的資源浪費,達成共識的周期也比較長,共識效率低下,因此其不是很適合商業使用。



2. 加密貨幣的應用實例


比特幣(Bitcoin) 及萊特幣(Litecoin)。以太坊(Ethereum) 的前三個階段(Frontier前沿、Homestead家園、Metropolis大都會)皆採用PoW機制,其第四個階段 (Serenity寧靜) 將採用權益證明機制。PoW適用於公有鏈。


PoW機制雖然已經成功證明了其長期穩定和相對公平,但在現有框架下,採用PoW的「挖礦」形式,將消耗大量的能源。其消耗的能源只是不停的去做SHA256的運算來保證工作量公平,並沒有其他的存在意義。而目前BTC所能達到的交易效率為約5TPS(5筆/秒),以太坊目前受到單區塊GAS總額的上限,所能達到的交易頻率大約是25TPS,與平均千次每秒、峰值能達到萬次每秒處理效率的VISA和MASTERCARD相差甚遠。


3. 簡圖理解模式



(ps:其中A、B、C、D計算哈希值的過程即為「挖礦」,為了犒勞時間成本的付出,機制會以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作為激勵。)


(Ps:PoS模式下,你的「挖礦」收益正比於你的幣齡(幣的數量*天數),而與電腦的計算性能無關。我們可以認為任何具有概率性事件的累計都是工作量證明,如淘金。假設礦石含金量為p% 質量, 當你得到一定量黃金時,我們可以認為你一定挖掘了1/p 質量的礦石。而且得到的黃金數量越多,這個證明越可靠。)


(二)PoS(Proof of Stake)股權/權益證明機制


1.基本介紹


PoS要求人們證明貨幣數量的所有權,其相信擁有貨幣數量多的人攻擊網路的可能性低。基於賬戶余額的選擇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單一最富有的人勢必在網路中佔主導地位,所以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


在股權證明機制中,每當創建一個區塊時,礦工需要創建一個稱為「幣權」的交易,這個交易會按照一定比例預先將一些幣發給礦工。然後股權證明機制根據每個節點持有代幣的比例和時間(幣齡), 依據演算法等比例地降低節點的挖礦難度,以加快節點尋找隨機數的速度,縮短達成共識所需的時間。


與PoW相比,PoS可以節省更多的能源,更有效率。但是由於挖礦成本接近於0,因此可能會遭受攻擊。且PoS在本質上仍然需要網路中的節點進行挖礦運算,所以它同樣難以應用於商業領域。



2.數字貨幣的應用實例


PoS機制下較為成熟的數字貨幣是點點幣(Peercoin)和未來幣(NXT),相比於PoW,PoS機制節省了能源,引入了" 幣天 "這個概念來參與隨機運算。PoS機制能夠讓更多的持幣人參與到記賬這個工作中去,而不需要額外購買設備(礦機、顯卡等)。每個單位代幣的運算能力與其持有的時間長成正相關,即持有人持有的代幣數量越多、時間越長,其所能簽署、生產下一個區塊的概率越大。一旦其簽署了下一個區塊,持幣人持有的幣天即清零,重新進入新的循環。


PoS適用於公有鏈。


3.區塊簽署人的產生方式


在PoS機制下,因為區塊的簽署人由隨機產生,則一些持幣人會長期、大額持有代幣以獲得更大概率地產生區塊,盡可能多的去清零他的"幣天"。因此整個網路中的流通代幣會減少,從而不利於代幣在鏈上的流通,價格也更容易受到波動。由於可能會存在少量大戶持有整個網路中大多數代幣的情況,整個網路有可能會隨著運行時間的增長而越來越趨向於中心化。相對於PoW而言,PoS機制下作惡的成本很低,因此對於分叉或是雙重支付的攻擊,需要更多的機制來保證共識。穩定情況下,每秒大約能產生12筆交易,但因為網路延遲及共識問題,需要約60秒才能完整廣播共識區塊。長期來看,生成區塊(即清零"幣天")的速度遠低於網路傳播和廣播的速度,因此在PoS機制下需要對生成區塊進行"限速",來保證主網的穩定運行。


4.簡圖理解模式




(PS:擁有越多「股份」權益的人越容易獲取賬權。是指獲得多少貨幣,取決於你挖礦貢獻的工作量,電腦性能越好,分給你的礦就會越多。)


(在純POS體系中,如NXT,沒有挖礦過程,初始的股權分配已經固定,之後只是股權在交易者之中流轉,非常類似於現實世界的股票。)


(三)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股份授權證明機制


1.基本介紹


由於PoS的種種弊端,由此比特股首創的權益代表證明機制 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應運而生。DPoS 機制中的核心的要素是選舉,每個系統原生代幣的持有者在區塊鏈裡面都可以參與選舉,所持有的代幣余額即為投票權重。通過投票,股東可以選舉出理事會成員,也可以就關系平台發展方向的議題表明態度,這一切構成了社區自治的基礎。股東除了自己投票參與選舉外,還可以通過將自己的選舉票數授權給自己信任的其它賬戶來代表自己投票。


具體來說, DPoS由比特股(Bitshares)項目組發明。股權擁有著選舉他們的代表來進行區塊的生成和驗證。DPoS類似於現代企業董事會制度,比特股系統將代幣持有者稱為股東,由股東投票選出101名代表, 然後由這些代表負責生成和驗證區塊。 持幣者若想稱為一名代表,需先用自己的公鑰去區塊鏈注冊,獲得一個長度為32位的特有身份標識符,股東可以對這個標識符以交易的形式進行投票,得票數前101位被選為代表。

代表們輪流產生區塊,收益(交易手續費)平分。DPoS的優點在於大幅減少了參與區塊驗證和記賬的節點數量,從而縮短了共識驗證所需要的時間,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從某種角度來說,DPoS可以理解為多中心系統,兼具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優勢。優點:大幅縮小參與驗證和記賬節點的數量,可以達到秒級的共識驗證。缺點:投票積極性不高,絕大部分代幣持有者未參與投票;另整個共識機制還是依賴於代幣,很多商業應用是不需要代幣存在的。


DPoS機制要求在產生下一個區塊之前,必須驗證上一個區塊已經被受信任節點所簽署。相比於PoS的" 全民挖礦 ",DPoS則是利用類似" 代表大會 "的制度來直接選取可信任節點,由這些可信任節點(即見證人)來代替其他持幣人行使權力,見證人節點要求長期在線,從而解決了因為PoS簽署區塊人不是經常在線而可能導致的產塊延誤等一系列問題。 DPoS機制通常能達到萬次每秒的交易速度,在網路延遲低的情況下可以達到十萬秒級別,非常適合企業級的應用。 因為公信寶數據交易所對於數據交易頻率要求高,更要求長期穩定性,因此DPoS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2.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下的機構與系統


理事會是區塊鏈網路的權力機構,理事會的人選由系統股東(即持幣人)選舉產生,理事會成員有權發起議案和對議案進行投票表決。


理事會的重要職責之一是根據需要調整系統的可變參數,這些參數包括:


l 費用相關:各種交易類型的費率。

l 授權相關:對接入網路的第三方平台收費及補貼相關參數。

l 區塊生產相關:區塊生產間隔時間,區塊獎勵。

l 身份審核相關:審核驗證異常機構賬戶的信息情況。

l 同時,關繫到理事會利益的事項將不通過理事會設定。


在Finchain系統中,見證人負責收集網路運行時廣播出來的各種交易並打包到區塊中,其工作類似於比特幣網路中的礦工,在採用 PoW(工作量證明)的比特幣網路中,由一種獲獎概率取決於哈希算力的抽彩票方式來決定哪個礦工節點產生下一個區塊。而在採用 DPoS 機制的金融鏈網路中,通過理事會投票決定見證人的數量,由持幣人投票來決定見證人人選。入選的活躍見證人按順序打包交易並生產區塊,在每一輪區塊生產之後,見證人會在隨機洗牌決定新的順序後進入下一輪的區塊生產。


3. DPoS的應用實例


比特股(bitshares) 採用DPoS。DPoS主要適用於聯盟鏈。


4.簡圖理解模式





(四)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實用拜占庭容錯演算法


1. 基本介紹


PBFT是一種基於嚴格數學證明的演算法,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的信息交互和局部共識來達成最終的一致輸出。三個階段分別為預備 (pre-prepare)、准備 (prepare)、落實 (commit)。PBFT演算法證明系統中只要有2/3比例以上的正常節點,就能保證最終一定可以輸出一致的共識結果。換言之,在使用PBFT演算法的系統中,至多可以容忍不超過系統全部節點數量1/3的失效節點 (包括有意誤導、故意破壞系統、超時、重復發送消息、偽造簽名等的節點,又稱為」拜占庭」節點)。



2. PBFT的應用實例


著名聯盟鏈Hyperledger Fabric v0.6採用的是PBFT,v1.0又推出PBFT的改進版本SBFT。PBFT主要適用於私有鏈和聯盟鏈。


3. 簡圖理解模式




上圖顯示了一個簡化的PBFT的協議通信模式,其中C為客戶端,0 – 3表示服務節點,其中0為主節點,3為故障節點。整個協議的基本過程如下:


(1) 客戶端發送請求,激活主節點的服務操作;

(2) 當主節點接收請求後,啟動三階段的協議以向各從節點廣播請求;

(a) 序號分配階段,主節點給請求賦值一個序號n,廣播序號分配消息和客戶端的請求消息m,並將構造pre-prepare消息給各從節點;

(b) 交互階段,從節點接收pre-prepare消息,向其他服務節點廣播prepare消息;

(c) 序號確認階段,各節點對視圖內的請求和次序進行驗證後,廣播commit消息,執行收到的客戶端的請求並給客戶端響應。

(3) 客戶端等待來自不同節點的響應,若有m+1個響應相同,則該響應即為運算的結果;



(五)DBFT(Delegated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授權拜占庭容錯演算法


1. 基本介紹


DBFT建基於PBFT的基礎上,在這個機制當中,存在兩種參與者,一種是專業記賬的「超級節點」,一種是系統當中不參與記賬的普通用戶。普通用戶基於持有權益的比例來投票選出超級節點,當需要通過一項共識(記賬)時,在這些超級節點中隨機推選出一名發言人擬定方案,然後由其他超級節點根據拜占庭容錯演算法(見上文),即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表態。如果超過2/3的超級節點表示同意發言人方案,則共識達成。這個提案就成為最終發布的區塊,並且該區塊是不可逆的,所有裡面的交易都是百分之百確認的。如果在一定時間內還未達成一致的提案,或者發現有非法交易的話,可以由其他超級節點重新發起提案,重復投票過程,直至達成共識。



2. DBFT的應用實例


國內加密貨幣及區塊鏈平台NEO是 DBFT演算法的研發者及採用者。


3. 簡圖理解模式




假設系統中只有四個由普通用戶投票選出的超級節點,當需要通過一項共識時,系統就會從代表中隨機選出一名發言人擬定方案。發言人會將擬好的方案交給每位代表,每位代表先判斷發言人的計算結果與它們自身紀錄的是否一致,再與其它代表商討驗證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如果2/3的代表一致表示發言人方案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那麼方案就此通過。


如果只有不到2/3的代表達成共識,將隨機選出一名新的發言人,再重復上述流程。這個體系旨在保護系統不受無法行使職能的領袖影響。


上圖假設全體節點都是誠實的,達成100%共識,將對方案A(區塊)進行驗證。



鑒於發言人是隨機選出的一名代表,因此他可能會不誠實或出現故障。上圖假設發言人給3名代表中的2名發送了惡意信息(方案B),同時給1名代表發送了正確信息(方案A)。


在這種情況下該惡意信息(方案B)無法通過。中間與右邊的代表自身的計算結果與發言人發送的不一致,因此就不能驗證發言人擬定的方案,導致2人拒絕通過方案。左邊的代表因接收了正確信息,與自身的計算結果相符,因此能確認方案,繼而成功完成1次驗證。但本方案仍無法通過,因為不足2/3的代表達成共識。接著將隨機選出一名新發言人,重新開始共識流程。




上圖假設發言人是誠實的,但其中1名代表出現了異常;右邊的代表向其他代表發送了不正確的信息(B)。


在這種情況下發言人擬定的正確信息(A)依然可以獲得驗證,因為左邊與中間誠實的代表都可以驗證由誠實的發言人擬定的方案,達成2/3的共識。代表也可以判斷到底是發言人向右邊的節點說謊還是右邊的節點不誠實。


(六)SCP (Stellar Consensus Protocol ) 恆星共識協議


1. 基本介紹


SCP 是 Stellar (一種基於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全球支付協議) 研發及使用的共識演算法,其建基於聯邦拜占庭協議 (Federated Byzantine Agreement) 。傳統的非聯邦拜占庭協議(如上文的PBFT和DBFT)雖然確保可以通過分布式的方法達成共識,並達到拜占庭容錯 (至多可以容忍不超過系統全部節點數量1/3的失效節點),它是一個中心化的系統 — 網路中節點的數量和身份必須提前知曉且驗證過。而聯邦拜占庭協議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能夠去中心化的同時,又可以做到拜占庭容錯。


[…]


(七)RPCA(Ripple Protocol Consensus Algorithm)Ripple共識演算法


1. 基本介紹


RPCA是Ripple(一種基於互聯網的開源支付協議,可以實現去中心化的貨幣兌換、支付與清算功能)研發及使用的共識演算法。在 Ripple 的網路中,交易由客戶端(應用)發起,經過追蹤節點(tracking node)或驗證節點(validating node)把交易廣播到整個網路中。追蹤節點的主要功能是分發交易信息以及響應客戶端的賬本請求。驗證節點除包含追蹤節點的所有功能外,還能夠通過共識協議,在賬本中增加新的賬本實例數據。


Ripple 的共識達成發生在驗證節點之間,每個驗證節點都預先配置了一份可信任節點名單,稱為 UNL(Unique Node List)。在名單上的節點可對交易達成進行投票。共識過程如下:


(1) 每個驗證節點會不斷收到從網路發送過來的交易,通過與本地賬本數據驗證後,不合法的交易直接丟棄,合法的交易將匯總成交易候選集(candidate set)。交易候選集裡面還包括之前共識過程無法確認而遺留下來的交易。

(2) 每個驗證節點把自己的交易候選集作為提案發送給其他驗證節點。

(3) 驗證節點在收到其他節點發來的提案後,如果不是來自UNL上的節點,則忽略該提案;如果是來自UNL上的節點,就會對比提案中的交易和本地的交易候選集,如果有相同的交易,該交易就獲得一票。在一定時間內,當交易獲得超過50%的票數時,則該交易進入下一輪。沒有超過50%的交易,將留待下一次共識過程去確認。

(4) 驗證節點把超過50%票數的交易作為提案發給其他節點,同時提高所需票數的閾值到60%,重復步驟(3)、步驟(4),直到閾值達到80%。

(5) 驗證節點把經過80%UNL節點確認的交易正式寫入本地的賬本數據中,稱為最後關閉賬本(last closed ledger),即賬本最後(最新)的狀態。


在Ripple的共識演算法中,參與投票節點的身份是事先知道的,因此,演算法的效率比PoW等匿名共識演算法要高效,交易的確認時間只需幾秒鍾。這點也決定了該共識演算法只適合於聯盟鏈或私有鏈。Ripple共識演算法的拜占庭容錯(BFT)能力為(n-1)/5,即可以容忍整個網路中20%的節點出現拜占庭錯誤而不影響正確的共識。



2. 簡圖理解模式


共識過程節點交互示意圖:



共識演算法流程:



(八)POOL驗證池共識機制


Pool驗證池共識機制是基於傳統的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Paxos和Raft)的基礎上開發的機制。Paxos演算法是1990年提出的一種基於消息傳遞且具有高度容錯特性的一致性演算法。過去, Paxos一直是分布式協議的標准,但是Paxos難於理解,更難以實現。Raft則是在2013年發布的一個比Paxos簡單又能實現Paxos所解決問題的一致性演算法。Paxos和Raft達成共識的過程皆如同選舉一樣,參選者需要說服大多數選民(伺服器)投票給他,一旦選定後就跟隨其操作。Paxos和Raft的區別在於選舉的具體過程不同。而Pool驗證池共識機制即是在這兩種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的基礎上,輔之以數據驗證的機制。






5. 以太坊技術系列-以太坊共識機制

區塊鏈的特點之一是去中心化。也就是節點會分布在各個地方組成分布式系統。各個節點需要對1個問題達成一致,理想情況下,只需要同步狀態即可。

如上圖所示 B節點將a=1=> a=2的狀態同步給  ACDE四個節點,這時系統中狀態變為a=2, 但如果其中有惡意節點 AE 收到通知後把a=1=>a=3修改為錯誤的節點,這個時候大家的狀態就不一致了,此時需要共識機制使系統中得到1個唯一正確的狀態。

如上面說到分布式系統存在惡意節點導致系統中狀態不一致的情況有1個比較著名的虛擬問題-拜占庭將軍問題。

拜占庭將軍問題是指,N個將軍去攻打一座城堡,如果大於一定數量的將軍同時進攻則可以攻打成功,如果小於則進攻失敗。將軍中可能存在叛徒。

這個時候有2種情況

1.如果2個叛徒都在BCDE中,那麼共識演算法需要讓其餘2個將軍聽從A的正確決策進攻城堡。

2.如果A是1個叛徒,共識演算法需要讓BCDE中剩餘的3個忠誠將軍保持一致。

這個問題有很多種解法,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查閱(推薦學習PBFT),我們重點來看看以太坊中目前正在使用的Nakamoto 共識和將要使用的 Casper Friendly Finality Gadget共識是如何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的。

說到Nakamoto共識和Casper Friendly Finality Gadget共識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他們的部分組成應該都比較熟悉-POW(工作量證明)和POS(權益證明)。

POW或POS稱之為Sybil抗性機制,為什麼需要Sybil抗性機制呢,剛剛我們說到拜占庭將軍問題,應該很容易看出惡意節點越多,達成正確共識的難度也就越大,Sybil攻擊就是指1個攻擊者可以偽裝出大量節點來進行攻擊,Sybil抗性是指抵禦這種攻擊能力。

POW通過讓礦工或驗證者投入算力,POS通過讓驗證者質押以太坊,如果攻擊者要偽裝多個節點攻擊則必將投入大量的算力或資產,會導致攻擊成本高於收益。在以太坊中保障的安全性是除非攻擊者拿到整個系統51%算力或資產否則不可能進攻成功。

在解決完Sybil攻擊後,通過選取系統中的最長鏈作為大家達成共識的鏈。

很多人平時為了簡化將pow和pos認為是共識機制,這不夠准確,但也說明了其重要作用,我們接下來分析pow和pos。

通過hash不可逆的特性,要求各個礦工不停地計算出某個值的hash符合某一特徵,比如前多少位是000000,由於這個過程只能依賴不停的試錯計算hash,所以是工作量證明。計算完成後其他節點驗證的值符合hash特徵非常容易驗證。驗證通過則成為成為合法區塊(不一定是共識區塊,需要在最長鏈中)。

以太坊中的挖礦演算法用到2個數據集,1個小數據集cache,1個大數據集DAG。這2個數據集會隨著區塊鏈中區塊增多慢慢變大,初始大小cache為16M DAG為1G。

我們先來看這2個數據集的生成過程

cache生成規則為有1個種子隨機數seed,cache中第1個元素對seed取hash,後面數組中每個元素都是前1個元素取hash獲得。

DAG生成規則為 找到cache中對應的元素後 根據元素中的值計算出下次要尋找的下標,循環256次後獲得cache中最終需要的元素值進行hash計算得到DAG中元素的值。

然後我們再看看礦工如何進行挖礦以及輕節點如何驗證

礦工挖礦的過程為,選擇Nonce值映射到DAG中的1個item,通過item中的值計算出下次要找的下標,循環64次,得到最終item,將item中的值hash計算得到結果,結果和target比較,符合條件

則證明挖到區塊,如果不符合則更換nonce繼續挖礦。礦工在挖礦過程中需要將1G的DAG讀取到內存中。

輕節點驗證過程和礦工挖礦過程基本一致,

將塊頭裡面的Nonce值映射到DAG中的1個item,然後通過cache數組計算出該item的值,通過item中的值計算出下次要找的下標,循環64次,得到最終item,將item中的值hash計算得到結果,結果和target比較,符合條件則驗證通過。輕節點在驗證過程中不需要將1G的DAG讀取到內存中。每次用到DAG的item值都使用cache進行計算。

以太坊為什麼需要這2個不同大小的數組進行輔助hash運算呢,直接進行hash運算會有什麼問題?

如果只是進行重復計算會導致挖礦設備專業化,減少去中心化程度。因為我們日常使用的計算機內存和計算力是都需要的,如果挖礦只需要hash運算,挖礦設備則會設計地擁有超高算力,但對內存可以縮小到很小甚至沒有。所以我們選用1G的大內存增加對內存訪問的頻率,增加挖礦設備對內存訪問需求,從而更接近於我們日常使用的計算機。

我們看看在Nakamoto共識是如何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的。首先看看區塊鏈中的拜占庭將軍問題是什麼?

區塊鏈中需要達成一致的是哪條鏈為主鏈,雖然採用了最長鏈原則,但由於分叉問題,還是會帶來拜占庭將軍問題。

本來以太坊pow目標是抵抗51%以下的攻擊,但如上圖如果惡意節點沿著自己挖出的區塊不斷挖礦,由於主鏈上有分叉存在,惡意節點不需要達到51%算力就可以超過主鏈進而成為新的主鏈,為此以太坊使用了ghost協議給上圖中的B1和C1也分配出塊獎勵,盡快合並到主鏈中,這樣主鏈長度(按照合並後的總長度算,長度只是抽象概念,以太坊中按照區塊權重累加)還是大於惡意節點自己挖礦的。

網路中的用戶通過質押一定數量的以太坊成為驗證者。每次系統從這些驗證者從隨機選擇出區塊創建者,其餘驗證者去驗證創建出的區塊是否合法。驗證者會獲得出塊獎勵,沒有被選中的區塊不進行驗證則會被扣除一定質押幣,如果進行錯誤驗證則會被扣除全部質押幣。

如上圖,權益證明在每隔一定區塊的地方設置一個檢查點,對前面的區塊進行驗證,2/3驗證者通過則驗證通過,驗證通過則該區塊所在鏈成為最長合法鏈(不能被回滾)。

我們簡化地只分析了權益證明本身,在以太坊中權益證明較為復雜的點在於和分片機制結合在一起時的運行流程,這部分會在後面單獨將分片機制的一篇文章中詳述。

本篇文章主要討論了共識機制是解決分布式系統中的拜占庭將軍問題,以及分析了以太坊中的共識機制一般包括最長鏈選擇和一種sybil抗性機制(pow或pos)。重點分析了pow和pos的流程以及設計思想。後續將開始重點討論智能合約的部分。

6. 以太坊共識協議Casper原理是怎樣的

Casper(投注共識)是一種以太坊下一代的共識機制,屬於PoS。Casper的共識是按塊達成的而不是像PoS那樣按鏈達成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幣匯

7. 區塊鏈共識演算法——(二)PoS共識(Proof of Stake)

2011 年 7 月, 一 位 名 為 Quantum Mechanic 的 數 字 貨 幣 愛 好 者 在 比 特 幣 論 壇 首次提出了權益證明 PoS 共識演算法. 隨後, Sunny King 在 2012 年 8 月發布的點點幣 (Peercoin, PPC) 中首次實現. PoS 由 系統中具有最高權益而非最高算力的節點獲得記賬 權, 其中權益體現為節點對特定數量貨幣的所有權, 稱為幣齡或幣天數 (Coin days)

PoS是考慮到PoW的最大缺陷:浪費資源而提出的,簡單來說就是 誰的權益大,誰說了算

PoS共識機制(Proof of Stake 權益證明)通過權益記賬的方式,解決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節點一致性等問題。

各個節點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如抵押一定的代幣)才能成為驗證節點(權益提高),系統通過演算法在其中選擇一部分作為出塊節點(礦工),每隔一段時間重新選擇,演算法會保證完全隨機,不可被操控。只有出塊節點才能進行數據處理,爭奪記賬權。

權益主要由權益因子決定,可以是持幣數量,也可以是幣齡及兩者的結合。

以太坊在之後很有可能會改用PoS進行共識,其更加符合以太坊高效率的特點。

8. 以太坊pos模式是什麼意思

POS是一種在公鏈中的共識演算法,可作為POW演算法的一種替換。POW是保證比特幣、當前以太坊和許多其它區塊鏈安全的一種機制,但是POW演算法在挖礦過程中因破壞環境和浪費電力而受到指責。POS試圖通過以一種不同的機製取代挖礦的概念,從而解決這些問題。
拓展資料
POS機制可以被描述成一種虛擬挖礦。鑒於POW主要依賴於計算機硬體的稀缺性來防止女巫攻擊,POS則主要依賴於區塊鏈自身里的代幣。在POW中,一個用戶可能拿1000美元來買計算機,加入網路來挖礦產生新區塊,從而得到獎勵。而在POS中,用戶可以拿1000美元購買等價值的代幣,把這些代幣當作押金放入POS機制中,這樣用戶就有機會產生新塊而得到獎勵。在POW中,如果用戶花費2000美元購買硬體設備,當然會獲得兩倍算力來挖礦,從而獲得兩倍獎勵。同樣,在POS機制中投入兩倍的代幣作為押金,就有兩倍大的機會獲得產生新區塊的權利。
眾所周知,第三季度的「DeFi熱」促使以太坊網路上的交易量大幅增加,DappRadar 2020 Q3 Dapp報告指出,以太坊交易量在2020年第三季度猛增至1195億美元,與第二季度相比增長了近1200%,但隨著而來的是網路堵塞,交易費猛增。在今年9月9日,以太坊平均交易費用達到14美元的高度,刷新歷史記錄。因費用飆升,導致許多交易只能延遲。
EOS創始人BM感嘆稱:對於大多數正常規模的交易來說,以太坊交易費用太高了。
目前的以太坊仍然面臨多重問題,首先老生常談的是上面提到的交易處理,以太坊網路支持數千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序,每秒都需要處理大量交易,而採用PoW共識機制的以太坊1.0,每秒只能處理約10-50筆交易,遠小於PayPal、Visa 等中心化網路,遠無法滿足用戶對於交易速度的需求。手續費高昂一直是以太坊被詬病的一個重要的點,V神直言,在rollups和分片完成之前,以太坊別無選擇,只能忍受高額交易費。因此以太坊需要升級。

9. 北大青鳥設計培訓:區塊鏈技術中的共識演算法

關於區塊鏈技術的一些講解和知識點分析我們已經給大家分享過很多次了。
今天,岳陽java課程http://www.kmbdqn.cn/就再來了解一下,區塊鏈技術中的共識演算法的一些基本定義與特點。
簡單過一下區塊鏈我們一般意識形態中的鏈是鐵鏈,由鐵鑄成,一環扣一環。
形象地,區塊鏈的也可以這么理解,只不過它不是由鐵鑄成,而是由擁有一定數據結構的塊連接而成,這是一個簡單的雛形通俗講解共識所謂共識,通俗來說,就是我們大家對某種事物的理解達成一致的意思。
比如說日常的開會討論問題,又比如判斷一個動物是不是貓,我們肉眼看了後覺得像貓,其滿足貓的特徵,那麼我們認為它是貓。
共識,是一種規則。
繼續我們的會議例子。
參與會議的人,通過開會的方式來達到談論解決問題。
對比區塊鏈中,參與挖礦的礦工通過某種共識方式(演算法)來解決讓自己的賬本跟其他節點的賬本保持一致。
讓賬本保持一致的深入一層意思就是,讓鏈中區塊信息保持一致。
為什麼需要共識,不需要可不可以?當然不可以,生活中沒了共識的規則,一切亂套。
區塊鏈沒了共識的規則,各個節點各干各的,失去一致的意義。
這兩個例子的對應的關系如下:會議的人=挖礦的礦工開會=共識方式(演算法)談論解決問題=讓自己的賬本跟其他節點的賬本保持一致如果你對節點的概念意思不懂,請先理解為礦工,一個節點內部包含很多角色,礦工是其中之一。
共識演算法目前常見的在區塊鏈中,節點們讓自己的賬本跟其他節點的賬本保持一致的共識方式(演算法)有如下幾種:PoW,代表者是比特幣(BTC)弊端:礦池的出現,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去中心化的初衷,同時也使得51%攻擊成為可能,影響其安全性。
存在巨大的算力浪費,看看礦池消耗大量的電力資源,隨著難度增加,挖出的不夠付電費PoS,代表者是以太坊(ETH),從PoW過度到PoS弊端:破壞者對網路的攻擊成本很低,擁有代幣就能競爭另外擁有代幣數量大的節點獲得記賬權的概率會更大,會使得網路共識受少數富裕賬戶支配,從而失去公正性。

閱讀全文

與以太坊的共識演算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美副業數字貨幣平台查詢 瀏覽:280
以太坊是公鏈還是私鏈 瀏覽:859
比特幣分叉如何領取 瀏覽:256
國家有關不準買賣比特幣文件 瀏覽:992
法定數字貨幣看法 瀏覽:455
在中國如何挖礦獲得比特幣 瀏覽:617
以太坊提示正在生成賬戶 瀏覽:126
怎麼用計算機挖比特幣 瀏覽:892
比特幣提到錢包要收手續費嗎 瀏覽:143
斷網會是中比特幣病毒 瀏覽:648
2014年比特幣在哪買 瀏覽:432
以太坊tps100 瀏覽:764
以太坊瀏覽器怎麼看 瀏覽:833
比特幣還能開盤嗎 瀏覽:28
排名前三的虛擬貨幣 瀏覽:583
k線分屏比特幣 瀏覽:657
比特幣最大擁有者是誰 瀏覽:234
2023年數字貨幣全面使用 瀏覽:623
算力挖幣app 瀏覽:160
btc礦機在哪買 瀏覽:672